1.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仅由莱菔子、血竭、三棱、水牛角、紫花地丁、金银花、枳实、蓝布正、穿心莲、大黄、首乌藤、玉竹、淡竹叶、黄芩、人参叶、羚羊角、乌梅、云芝、水蛭、蛤蚧、黑豆、毛冬青、丹参、山茱萸、茜草、瓜子金、冬凌草、南沙参和益智构成;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莱菔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血竭20重量份~30重量份、三棱20重量份~30重量份、水牛角15重量份~25重量份、紫花地丁
10重量份~20重量份、金银花70重量份~80重量份、枳实25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
50重量份~60重量份、穿心莲20重量份~30重量份、大黄30重量份~40重量份、首乌藤25重量份~35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30重量份、淡竹叶30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芩40重量份~50重量份、人参叶40重量份~50重量份、羚羊角25重量份~35重量份、乌梅20重量份~30重量份、云芝15重量份~25重量份、水蛭10重量份~20重量份、蛤蚧25重量份~35重量份、黑豆15重量份~25重量份、毛冬青10重量份~20重量份、丹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山茱萸35重量份~45重量份、茜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瓜子金10重量份~20重量份、冬凌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南沙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和益智25重量份~35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分别为:
莱菔子15重量份、血竭25重量份、三棱25重量份、水牛角20重量份、紫花地丁15重量份、金银花75重量份、枳实30重量份、蓝布正55重量份、穿心莲25重量份、大黄35重量份、首乌藤30重量份、玉竹25重量份、淡竹叶35重量份、黄芩45重量份、人参叶45重量份、羚羊角30重量份、乌梅25重量份、云芝20重量份、水蛭15重量份、蛤蚧30重量份、黑豆20重量份、毛冬青15重量份、丹参35重量份、山茱萸40重量份、茜草25重量份、瓜子金15重量份、冬凌草20重量份、南沙参35重量份和益智3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成散剂、汤剂、注射液、颗粒剂。
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8倍的蒸馏水,煎煮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
1~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获得汤剂。
5.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散剂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将血竭、三棱、紫花地丁、金银花、蓝布正、大黄、人参叶、蛤蚧、黑豆、丹参、山茱萸、茜草、南沙参和益智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浸渍10h~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2~4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原料药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
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
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混合,获得散剂。
6.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液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将血竭、三棱、紫花地丁、金银花、蓝布正、大黄、人参叶、蛤蚧、黑豆、丹参、山茱萸、茜草、南沙参和益智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浸渍10h~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2~4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清膏;
第二步,将余下原料药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
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
1~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5~1.3的清膏;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清膏混合,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调节pH值至6.0~
7.0,0℃~4℃的温度下冷藏24小时,用0.45μm滤膜过滤,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用
0.45μm滤膜过滤,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g/ml,灌装于注射液用瓶中,110℃下灭菌30分钟,获得注射液。
7.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将血竭、三棱、紫花地丁、金银花、蓝布正、大黄、人参叶、蛤蚧、黑豆、丹参、山茱萸、茜草、南沙参和益智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浸渍10h~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2~4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原料药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
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
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颗粒剂质量4%的乳糖,加入乙醇润湿后制粒,制成颗粒剂。
8.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脓毒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n背景技术\n[000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的总称,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发病基础,属临床危重症,病死率高。其中由感染引起的SIRS称为脓毒症(sepsis),即脓毒血症。是指因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性严重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IR),是严重创(烧、战)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重型急性胰腺炎等临床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由于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且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治疗费用高的特点,临床上脓毒症已经成为夺取患者生命的杀手之一,尤其在危重病人云集的急诊和ICU,患病率高达28.6%。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脓毒症的发病率大约是0.3%,也就是说一年当中大约有75万人患病。所有患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大约占30%-40%,严重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病死率高达40%-80%,虽然经过积极地抗感染、液体复苏及相关脏器的功能支持治疗,但总体死亡率仍居高不下。\n[0003] 脓毒症的发生是由炎症、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共同作用的结果。脓毒症时,炎症反应、凝血途径均被激活,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则出现一种先激活后抑制的双相反应。严重的感染、创伤、休克,导致局部的炎症反应,局部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导致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全身炎症反应直接作用有两个方面,一加重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外促进血液的高凝。免疫功能障碍引起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大量的纤维蛋白在血管里面沉积,造成器官出血和缺血损害,这样炎症、免疫、凝血这三个方面的恶性发展,最后引起休克、多器官损害,甚至死亡。\n[0004] 对于脓毒症的治疗,现代医学采用抗内毒素、抗细胞因子等拮抗炎症介质的疗法,但均未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治疗过分夸大了单一介质在脓毒症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整个机体的促炎/抗炎的平衡机制和免疫功能状态并从整体的观点出发整合脓毒症的治疗策略,且临床上抗生素在不断升级,使用越来越规范,但临床耐药菌株的种类、耐药性、正常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等的发生率却在不断增加。而中医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兼顾抗炎、调节免疫、耐药率低及副作用少等特点,故中医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运用中医药预防、阻断和治疗脓毒症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n[0005] 另外,凝血功能紊乱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脓毒症时炎症可引起凝血系统活化;凝血系统活化,又并促进炎症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脓毒症的恶化。脓毒症患者常伴有凝血通路和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凝血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物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一二聚体升高,活化蛋白C(APC)等抗凝物质下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脓毒症过程中直接受到影响,最终受到抑制,可引起多种cKs一系列反应,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和脓毒症发生、发展。\n[0006] 凝血系统异常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及时、有效地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在逆转脓毒症发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西医除活化蛋白C(APC)外,其他治疗均尚无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而采用活化蛋白C在治疗凝血功能紊乱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n[0007] 中医药是我们祖国的宝库,现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中药成分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n2+\n酶(SOD)、Na,r-ATP酶和Ca -ATP酶的活性,清除自由基与炎症介质,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能量代谢和微循环,促进老化与损伤细胞超微结构的修复与保护,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扩散,防止MODS的发生发展,改善脓毒症者预后及存活率,促进血细胞生成,改善循环血流状态,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加强膈肌收缩力改善肺功能及改善肝、肾、凝血等功能。\n[0008] 中医中药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既有一定的直接拮抗内毒素、炎性因子的作用,更具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和解毒、灭毒的功效,应用中药治疗脓毒症本身就可体现对抗性和保护性治疗相结合的原则。中医药既有一定的直接拮抗内毒素的作用,更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系统、解毒灭活内毒素、使抗炎与促炎反应、凝血与纤溶系统趋于动态平衡的功效。相对于单纯的西医治疗,通过添加中药组合物在抗菌、抗病毒作用、兼顾抗炎、调节免疫、耐药率低、副作用少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凝血功能紊乱,减轻或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各器官系统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n发明内容\n[0009]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在抗菌、抗病毒作用、兼顾抗炎、调节免疫、耐药率低、副作用少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凝血功能紊乱,减轻或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各器官系统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n[001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莱菔子、血竭、三棱、水牛角、紫花地丁、金银花、枳实、蓝布正、穿心莲、大黄、首乌藤、玉竹、淡竹叶、黄芩、人参叶、羚羊角、乌梅、云芝、水蛭、蛤蚧、黑豆、毛冬青、丹参、山茱萸、茜草、瓜子金、冬凌草、南沙参和益智。\n[0011]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n[0012] 莱菔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血竭20重量份~30重量份、三棱20重量份~30重量份、水牛角15重量份~25重量份、紫花地丁10重量份~20重量份、金银花70重量份~80重量份、枳实25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50重量份~60重量份、穿心莲20重量份~30重量份、大黄30重量份~40重量份、首乌藤25重量份~35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30重量份、淡竹叶30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芩40重量份~50重量份、人参叶40重量份~50重量份、羚羊角25重量份~35重量份、乌梅20重量份~30重量份、云芝15重量份~25重量份、水蛭10重量份~20重量份、蛤蚧25重量份~35重量份、黑豆15重量份~25重量份、毛冬青10重量份~20重量份、丹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山茱萸35重量份~45重量份、茜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瓜子金10重量份~20重量份、冬凌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南沙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和益智25重量份~35重量份。\n[0013]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分别为:\n[0014] 莱菔子15重量份、血竭25重量份、三棱25重量份、水牛角20重量份、紫花地丁15重量份、金银花75重量份、枳实30重量份、蓝布正55重量份、穿心莲25重量份、大黄35重量份、首乌藤30重量份、玉竹25重量份、淡竹叶35重量份、黄芩45重量份、人参叶45重量份、羚羊角30重量份、乌梅25重量份、云芝20重量份、水蛭15重量份、蛤蚧30重量份、黑豆20重量份、毛冬青15重量份、丹参35重量份、山茱萸40重量份、茜草25重量份、瓜子金\n15重量份、冬凌草20重量份、南沙参35重量份和益智30重量份。\n[0015]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散剂、汤剂、注射液、颗粒剂。\n[001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n[0017] 将所述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8倍的蒸馏水,煎煮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获得汤剂。\n[001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散剂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n[0019] 第一步,将血竭、三棱、紫花地丁、金银花、蓝布正、大黄、人参叶、蛤蚧、黑豆、丹参、山茱萸、茜草、南沙参和益智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浸渍10h~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2~4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n[0020]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n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n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n[0021] 第三步,将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混合,获得散剂。\n[002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液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n[0023] 第一步,将血竭、三棱、紫花地丁、金银花、蓝布正、大黄、人参叶、蛤蚧、黑豆、丹参、山茱萸、茜草、南沙参和益智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浸渍10h~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2~4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清膏;\n[0024]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n1~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n1.15~1.3的清膏;\n[0025]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清膏混合,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调节pH值至\n6.0~7.0,0℃~4℃的温度下冷藏24小时,用0.45μm滤膜过滤,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用0.45μm滤膜过滤,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g/ml,灌装于注射液用瓶中,110℃下灭菌30分钟,获得注射液。\n[002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n[0027] 第一步,将血竭、三棱、紫花地丁、金银花、蓝布正、大黄、人参叶、蛤蚧、黑豆、丹参、山茱萸、茜草、南沙参和益智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浸渍10h~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2~4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n[0028]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n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n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n[0029] 第三步,将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颗粒剂质量4%的乳糖,加入乙醇润湿后制粒,制成颗粒剂。\n[003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脓毒症的药物中的应用。\n[003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n[0032] 本发明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在抗菌、抗病毒作用、兼顾抗炎、调节免疫、耐药率低、副作用少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凝血功能紊乱,减轻或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各器官系统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n具体实施方式\n[0033] 传统的中医学没有提出“脓毒症”的概念,因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故多将其归入“外感热病”,并认为脓毒症与卫气营血辨证各阶段证候的表现存在大致的对应关系,故属“外感热病”范畴。又因《黄帝内经》云:“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又将其归为“伤寒”。许多医家认识到,中医书籍中的“温毒”、“疔疮走黄”、“疽毒内陷”之大部分可归属于现代医学脓毒症的范畴,脓毒症的大部分临床表现可分属祖国医学“外感热病”、“温毒”、“走黄”、“内陷”症的范畴。\n[0034] 正气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在依据,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盈,与外界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维持着动态的协调平衡状态,机体呈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故抗病能力强,邪气难以入侵,即使邪气侵入,也能驱邪外出,疾病也就不能发生。故《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是否感邪,感邪后是否发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正气的盛衰。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前提和依据,其在发病上存在两种情形:其一为正虚感邪而发病;其二为正虚生邪而发病。本病的发病亦是如此。如患者原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或突受烧伤、创伤等重创,机体处于正气亏虚、阴阳失和的状态,营卫之气不足,周身的经络失于护卫和濡养,给邪气可乘之机,加之各种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等耗伤人之气血,导致气损血衰,正气亏虚,卫外功能失调,而发病。创伤、大手术等均可出现大出血或合并感染,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输布失常,产生一系列在正常生命过程中机体内不存在的物质,或原本适应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超过了机体的需求,而对机体形成危害,即所谓毒邪,而致本病的发生。\n[0035] 毒邪入侵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中医发病学虽重视正气,但是也不排除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而毒邪在脓毒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学认为,一般有害于机体的致病因素可称之为“邪”,而邪之盛者或邪积不解者则为“毒邪”。正如古人所云“邪盛谓之毒”,“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也”。毒邪作为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有其特殊的致病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暴戾猛烈,指毒邪致病多起病急骤,变化迅速;2、火热性,从毒邪致病的表现看,其证多属火属热,邪变为毒,多从火化;3、广泛性,指致病部位、致病脏腑多样,上至巅顶,边及四肢,内到脏腑,无处不到;4、趋内性,指毒邪暴烈,常入内脏毒害脏腑;5、兼挟性,毒常以气血为载体,多挟痰挟瘀;6、趋本性:指毒邪保留了原病邪(热邪)的某些特点;7、善变性,指毒邪致病,变化万端,发无定时,发无定处,变证多;8、缠绵性,毒邪内生,脏腑功能失调,其病多难治愈。脓毒症的发病具有毒邪致病的特点,其来势凶猛,发病急骤,患病后体温较高,且病情较重,变证较多,可累及多个系统,治愈率较低,病死率较高。即所谓:“毒入心则昏迷,入于肝则痉厥,入于肠则腹胀,入于肺则喘嗽,入于肾则目暗手足冷,入于六腑亦皆各变端,七恶叠见。”毒邪可分为外受毒邪和内生毒邪。外受毒邪,是指邪从外来,或直接感受,或外受内化而生毒,包括疫疠、瘴气、秽浊之气及虫兽、药物、饮食之毒等;内生之毒,是因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病邪入侵,不能把病邪或病理产物及时排出体外,蕴积日久化生为毒,或本为人体正常所需,却超出生理需要量或改变了它所应存在的部位的生理物质,亦属内生之毒范畴。从现代医学来看,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所产生的毒素均可认为是中医外毒的一部分。内生之毒则包括组织细胞功能障碍,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生化过程的产物,如氧自由基、兴奋性神经毒、过敏介质、炎性介质、钙离子超载、新陈代谢毒素、致癌因子等。人体中的内、外毒密不可分,外毒侵入人体,正气亏虚不能把病邪、生理或病理产物及时排出体外,蕴积化生为内毒;内毒产生后,耗伤正气,正气愈虚,卫外力愈弱,外毒又易乘虚入侵,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本病的治疗较复杂,预后较差。\n[0036] 而本病的产生正是由于各种致病菌(多为G-杆菌)乘虚侵入人体产生大量的内毒素(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作用于人体细胞,诱导诸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等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多种炎症介质参与的级联反应。正气不足,外邪乘虚入侵,在外毒的诱发下启动,产生大量的内生毒邪,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引起正虚毒邪留恋、内陷等一系列病理改变。\n[0037] 毒瘀阻络是本病病机的关键,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大多没有规律性的循行路径。经络有别络、浮络、孙络及血络之分。清喻嘉言在《医门法律·络脉论》中指出:“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自内而生出者,愈多则愈少,亦以络脉缠绊之也。”说明前人是以大络、系络、缠络、孙络来区分络脉的不同级别。而这大大小小不同级别的络脉之间的相互联系,沿经布散,从大到小,成网状广泛分布于各脏腑组织之间,成为脏腑内外整体联系的重要结构,才能实现络脉贯通营卫、环流经气、渗灌血气等生理功能。正因络脉是沟通内外的桥梁,又是血气汇聚之处,也使络脉成为外邪入侵的通道和传变途径。在脓毒症的发病中,感受的热毒之邪较重,外邪迅即入于五脏六腑之络,伤于络脉血分,不仅直接损害脏腑形质,并且煎烁而生瘀血,阻遏脏腑气机,恶化脏腑功能而发为脓毒症。另外,患者原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由于病程较长,正气较虚,又逢邪气重而受邪多,邪气径中于里,而至脏腑深部的广布络脉,迅即壅遏脏腑气血而出现急性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脓毒症因为毒邪侵袭的病位在于络脉,所以脓毒症一旦起病就可波及多个脏腑。加之由于正虚邪盛,毒邪可由表浅之阳络迅速深入阴络,病位较深,正虚邪恋,病邪盘踞脏腑之络,疾病缠绵难愈,而疾病恢复过程则相对缓慢,且常出现脏腑功能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正如《张聿青医案》所云:“直者为经,横者为络,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n[0038] 由上述发病机制可看出,脓毒症的发病是正虚毒恋、瘀阻络脉,病位在络脉,其辨证可借鉴卫气营血辨证方法。脓毒症与卫气营血各阶段证候的表现大致存在着对应关系。\n[0039] 因此,本发明提出脓毒症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解毒,活血通络。扶正以鼓舞正气,有利于驱邪外出,防止毒邪进一步损害。毒邪是脓毒症发病的关键,解毒以驱除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是治疗脓毒症的核心之所在。由于脓毒症病位在络脉,络主血,无论正气不足还是毒邪侵害,均可致络中气血不同程度发生瘀滞,治疗宜活血通络。瘀化则络道易于疏通,络脉通则毒邪易于祛除,减少毒邪的蕴积,改善脏腑的功能,恢复机体营卫和谐、气血调畅的整体环境。\n[0040] 基于上述中医认识理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莱菔子、血竭、三棱、水牛角、紫花地丁、金银花、枳实、蓝布正、穿心莲、大黄、首乌藤、玉竹、淡竹叶、黄芩、人参叶、羚羊角、乌梅、云芝、水蛭、蛤蚧、黑豆、毛冬青、丹参、山茱萸、茜草、瓜子金、冬凌草、南沙参和益智。\n[0041] 方中,莱菔子下气导滞,消痞除满助腑气通降,血竭、三棱、茜草活血化瘀开窍,兼以芳香化浊,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紫花地丁解毒消肿,清热利湿,金银花主治胀满下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能直接拮抗内毒素;近年来研究亦表明金银花不仅有抗菌及抗病毒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更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蓝布正健脾益气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穿心莲清热解毒,能直接拮抗内毒素,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首乌藤养阴使瘀血而不伤阴血,玉竹养阴亏虚,柴胡通利气机,气行则血行,淡竹叶轻清宣透,驱热外达,可以清透气分表里之热毒,黄芩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其中含量较高的是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等,黄芩苷有抑菌、抗炎等活性,并可在多个环节影响白细胞的功能,这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机理密切相关,人参叶益气生津救逆,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对内毒素引起的发热、白细胞骤降、休克死亡等有明显防治效果,其拮抗内毒素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改变机体应激状态,促进紊乱功能恢复和机体损伤修复、增强免疫力,提高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功能,羚羊角加强清热之功,防止热与血结,乌梅敛肺涩肠,能直接拮抗内毒素,云芝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丹参活血调经、祛癖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之功效,水蛭使急性炎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以减少炎性渗出;使血流速加快,使血小板的點附和聚集减少,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奖活化蛋白C水平得到提升,促进脓毒症患者的凝血机制改善,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黑豆养血益精,祛风利水,清热解毒,毛冬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山茱萸补益肝肾,固涩精气,瓜子金活血消肿,解毒止痛,冬凌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益智暖肾固精,温脾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扶正解毒,活血通络之功。\n[0042] 各原料药的药理如下:\n[0043] 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主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证。\n[0044] 血竭:味甘、咸,性平,入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止血生肌的功效,用于淤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症瘕痞块,胸腹刺痛,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外伤出血,溃疡不敛等证。\n[0045] 三棱:味苦、辛,性平,入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血淤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腹中症瘕痞块,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等证。\n[0046] 水牛角:味苦、咸,性寒,归心、肝、脾、胃四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头痛,壮热神昏,斑疹,吐衄,小儿惊风,喉痹咽肿等证,水牛角具有良好的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起到祛腐生肌的功能。\n[0047]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入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疔痈疮疖的治疗,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也具有较好疗效,紫花地丁对黄金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白色葡萄糖球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n[0048] 金银花:味甘、性寒,入心、肺、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兼能凉血止痢。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热毒较盛,或温病初起热邪尚在上焦而未下行时;热毒下痢、大便下血;暑温证;热毒积聚之疮痈初起、焮热肿痛者等,金银花有较好的退热作用,能抗炎,控制炎症的渗出和炎性增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多种化脓性球菌及肠道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n[0049] 枳实: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经,有破气消积,消痰除痞的作用,主要用于积滞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之阳明腑实证。\n[0050] 蓝布正:拉丁名Gei Herba,味辛、苦,性平,归肝、脾、肺经,具有镇痛,降压,调经,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月经不调,小腹痛,白带,小儿惊风,风湿腰腿痛;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等证。\n[0051] 穿心莲:拉丁名Androgeaphis Herba,味苦,性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等证。\n[0052] 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等证,大黄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可控制创面的感染。\n[0053] 首乌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证,首乌藤能够活血、通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下乳消肿。\n[0054] 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用于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等证。\n[0055] 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心烦口渴、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尿赤淋浊等证。\n[0056] 黄芩:拉丁名Scutellariae Radix,味苦、性寒,入心、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所致之腹泻、痢疾、黄疸、热淋;肺热咳嗽,口渴咽痛,还可用于胎热不安,热毒火邪侵淫皮肤之疮痈毒肿之证。\n[0057] 人参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的功效,主治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等证。\n[0058] 羚羊角:拉丁名Cornu Saigae Tataricae,味咸;性寒,归肝经、心经,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等证。\n[0059] 乌梅:味苦、酸、涩,性温,入肝、肺、脾、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止血,生津的作用,用于治疗久痢不止,湿热泻痢,便血、尿血、雪崩等证,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病菌具有抑制作用。\n[0060] 云芝:味甘、淡,性微寒,归肝、脾、肺经,具有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多种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等证。\n[0061] 水蛭:味咸、苦,性平,入肝经,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用于血淤闭经,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的治疗,水蛭能消除动脉周扬硬化斑块,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率失常。\n[0062] 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主治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等证。\n[0063] 黑豆:拉丁名Sojae Semen Nigrum,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阴虚烦渴,头昏目眩,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手足麻木等证。\n[0064] 毛冬青:拉丁名IlexpubescensHook.etArn,味微苦,甘,性平,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喉头水肿,扁桃体炎,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烫伤,中心性视网膜炎,葡萄膜炎,以及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柱闭塞性脉管炎;外用治烧、烫伤,冻疮等证。\n[0065]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证。\n[0066]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证。\n[0067] 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等证。\n[0068] 瓜子金:性平,味辛、苦,归肺经,具有祛痰止咳,活血消肿,解毒止痛的功效,用于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咳嗽,小儿肺炎,小儿疳积,泌尿系结石,乳腺炎,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疖肿等证。\n[0069] 冬凌草: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关节风湿痛、蛇虫咬伤等证。\n[0070] 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经,有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劳嗽痰血,胃阴不足、口感咽燥、大便秘结、舌红少苔等证,可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n[0071] 益智: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具有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的功效,主治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脾寒泄泻,腹中冷痛的功效。\n[0072]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n[0073]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n[0074] 莱菔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血竭20重量份~30重量份、三棱20重量份~30重量份、水牛角15重量份~25重量份、紫花地丁10重量份~20重量份、金银花70重量份~80重量份、枳实25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50重量份~60重量份、穿心莲20重量份~30重量份、大黄30重量份~40重量份、首乌藤25重量份~35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30重量份、淡竹叶30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芩40重量份~50重量份、人参叶40重量份~50重量份、羚羊角25重量份~35重量份、乌梅20重量份~30重量份、云芝15重量份~25重量份、水蛭10重量份~20重量份、蛤蚧25重量份~35重量份、黑豆15重量份~25重量份、毛冬青10重量份~20重量份、丹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山茱萸35重量份~45重量份、茜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瓜子金10重量份~20重量份、冬凌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南沙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和益智25重量份~35重量份。\n[0075]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可以进一步分别为:\n[0076] 莱菔子15重量份~20重量份、血竭25重量份~30重量份、三棱25重量份~30重量份、水牛角20重量份~25重量份、紫花地丁15重量份~20重量份、金银花75重量份~80重量份、枳实30重量份~35重量份、蓝布正55重量份~60重量份、穿心莲25重量份~30重量份、大黄35重量份~40重量份、首乌藤30重量份~35重量份、玉竹25重量份~30重量份、淡竹叶35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芩45重量份~50重量份、人参叶45重量份~50重量份、羚羊角30重量份~35重量份、乌梅20重量份~25重量份、云芝15重量份~20重量份、水蛭10重量份~15重量份、蛤蚧25重量份~30重量份、黑豆15重量份~20重量份、毛冬青10重量份~15重量份、丹参30重量份~35重量份、山茱萸35重量份~40重量份、茜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瓜子金10重量份~15重量份、冬凌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南沙参30重量份~35重量份和益智25重量份~30重量份。\n[0077]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可以进一步分别为:\n[0078] 莱菔子10重量份~15重量份、血竭20重量份~25重量份、三棱20重量份~25重量份、水牛角15重量份~20重量份、紫花地丁10重量份~15重量份、金银花70重量份~75重量份、枳实25重量份~30重量份、蓝布正50重量份~55重量份、穿心莲20重量份~25重量份、大黄30重量份~35重量份、首乌藤25重量份~30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25重量份、淡竹叶30重量份~35重量份、黄芩40重量份~45重量份、人参叶40重量份~45重量份、羚羊角25重量份~30重量份、乌梅25重量份~30重量份、云芝20重量份~25重量份、水蛭15重量份~20重量份、蛤蚧30重量份~35重量份、黑豆20重量份~25重量份、毛冬青15重量份~20重量份、丹参35重量份~40重量份、山茱萸40重量份~45重量份、茜草25重量份~30重量份、瓜子金15重量份~20重量份、冬凌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南沙参35重量份~40重量份和益智30重量份~35重量份。\n[0079]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最优选分别为:\n[0080] 莱菔子15重量份、血竭25重量份、三棱25重量份、水牛角20重量份、紫花地丁15重量份、金银花75重量份、枳实30重量份、蓝布正55重量份、穿心莲25重量份、大黄35重量份、首乌藤30重量份、玉竹25重量份、淡竹叶35重量份、黄芩45重量份、人参叶45重量份、羚羊角30重量份、乌梅25重量份、云芝20重量份、水蛭15重量份、蛤蚧30重量份、黑豆20重量份、毛冬青15重量份、丹参35重量份、山茱萸40重量份、茜草25重量份、瓜子金\n15重量份、冬凌草20重量份、南沙参35重量份和益智30重量份。\n[0081] 本发明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配合经典SSC治疗,相对于单纯的抗生素治疗,在抗菌、抗病毒作用、兼顾抗炎、调节免疫、耐药率低、副作用少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凝血功能紊乱,减轻或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各器官系统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n[0082]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散剂、汤剂、注射液、颗粒剂等各种常规剂型,制备方法可以采用上述剂型的常规制备方法制备。\n[008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n[0084] 将所述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8倍的蒸馏水,煎煮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获得汤剂。\n[008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散剂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n[0086] 第一步,将血竭、三棱、紫花地丁、金银花、蓝布正、大黄、人参叶、蛤蚧、黑豆、丹参、山茱萸、茜草、南沙参和益智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浸渍10h~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2~4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n[0087]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n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n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n[0088] 第三步,将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混合,获得散剂。\n[008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液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n[0090] 第一步,将血竭、三棱、紫花地丁、金银花、蓝布正、大黄、人参叶、蛤蚧、黑豆、丹参、山茱萸、茜草、南沙参和益智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浸渍10h~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2~4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清膏;\n[0091]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n1~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n1.15~1.3的清膏;\n[0092]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清膏混合,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调节pH值至\n6.0~7.0,0℃~4℃的温度下冷藏24小时,用0.45μm滤膜过滤,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用0.45μm滤膜过滤,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g/ml,灌装于注射液用瓶中,110℃下灭菌30分钟,获得注射液。\n[009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时,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n[0094] 第一步,将血竭、三棱、紫花地丁、金银花、蓝布正、大黄、人参叶、蛤蚧、黑豆、丹参、山茱萸、茜草、南沙参和益智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浸渍10h~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2~4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n[0095]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n2~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n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n[0096] 第三步,将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颗粒剂质量4%的乳糖,加入乙醇润湿后制粒,制成颗粒剂。\n[0097]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n[0098] 实施例1注射液1\n[0099] 将血竭25g、三棱25g、紫花地丁15g、金银花75g、蓝布正55g、大黄35g、人参叶\n45g、蛤蚧30g、黑豆20g、丹参35g、山茱萸40g、茜草25g、南沙参35g和益智30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用2.5kg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3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清膏,将莱菔子\n15g、水牛角20g、枳实30g、穿心莲25g、首乌藤30g、玉竹25g、淡竹叶35g、黄芩45g、羚羊角\n30g、乌梅25g、云芝20g、水蛭15g、毛冬青15g、瓜子金15g、冬凌草20g混合,加入1.5kg的蒸馏水,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清膏,将前面获得的清膏混合,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调节pH值至7.0,0℃的温度下冷藏24小时,用0.45μm滤膜过滤,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用0.45μm滤膜过滤,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g/ml,灌装于注射液用瓶中,每瓶10ml,110℃下灭菌30分钟,获得注射液1。\n[0100] 实施例2注射液2\n[0101] 将血竭20g、三棱20g、紫花地丁10g、金银花70g、蓝布正50g、大黄30g、人参叶\n40g、蛤蚧35g、黑豆25g、丹参40g、山茱萸45g、茜草30g、南沙参40g和益智35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用2.5kg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3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清膏,将莱菔子\n10g、水牛角15g、枳实25g、穿心莲20g、首乌藤25g、玉竹20g、淡竹叶30g、黄芩40g、羚羊角\n25g、乌梅30g、云芝25g、水蛭20g、毛冬青20g、瓜子金20g、冬凌草25g混合,加入1.5kg的蒸馏水,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清膏,将前面获得的清膏混合,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调节pH值至7.0,0℃的温度下冷藏24小时,用0.45μm滤膜过滤,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用0.45μm滤膜过滤,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g/ml,灌装于注射液用瓶中,每瓶10ml,110℃下灭菌30分钟,获得注射液2。\n[0102] 实施例3注射液3\n[0103] 将血竭30g、三棱30g、紫花地丁20g、金银花80g、蓝布正60g、大黄40g、人参叶\n50g、蛤蚧25g、黑豆15g、丹参30g、山茱萸35g、茜草20g、南沙参30g和益智25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用2.5kg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3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的清膏,将莱菔子\n20g、水牛角25g、枳实35g、穿心莲30g、首乌藤35g、玉竹30g、淡竹叶40g、黄芩50g、羚羊角\n35g、乌梅20g、云芝15g、水蛭10g、毛冬青10g、瓜子金10g、冬凌草15g混合,加入1.5kg的蒸馏水,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在60℃的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清膏,将前面获得的清膏混合,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调节pH值至7.0,0℃的温度下冷藏24小时,用0.45μm滤膜过滤,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用0.45μm滤膜过滤,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g/ml,分装于注射液用瓶中,每瓶5ml,110℃下灭菌30分钟,获得注射液3。\n[0104] 实施例4颗粒剂1\n[0105] 将血竭25g、三棱25g、紫花地丁15g、金银花75g、蓝布正55g、大黄35g、人参叶\n45g、蛤蚧30g、黑豆20g、丹参35g、山茱萸40g、茜草25g、南沙参35g和益智30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用2.5kg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n3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将莱菔子15g、水牛角20g、枳实30g、穿心莲25g、首乌藤30g、玉竹25g、淡竹叶35g、黄芩45g、羚羊角30g、乌梅25g、云芝20g、水蛭15g、毛冬青15g、瓜子金15g、冬凌草20g混合,加入1.5kg的蒸馏水,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将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颗粒剂质量4%的乳糖,加入乙醇润湿后制粒,制成颗粒剂1。\n[0106] 实施例5汤剂1\n[0107] 将莱菔子15g、血竭25g、三棱25g、水牛角20g、紫花地丁15g、金银花75g、枳实\n30g、蓝布正55g、穿心莲25g、大黄35g、首乌藤30g、玉竹25g、淡竹叶35g、黄芩45g、人参叶\n45g、羚羊角30g、乌梅25g、云芝20g、水蛭15g、蛤蚧30g、黑豆20g、毛冬青15g、丹参35g、山茱萸40g、茜草25g、瓜子金15g、冬凌草20g、南沙参35g和益智30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加入5.2kg的蒸馏水,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2.6kg的蒸馏水,煎煮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获得汤剂1。\n[0108] 实施例6散剂1\n[0109] 将血竭25g、三棱25g、紫花地丁15g、金银花75g、蓝布正55g、大黄35g、人参叶\n45g、蛤蚧30g、黑豆20g、丹参35g、山茱萸40g、茜草25g、南沙参35g和益智30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用2.5kg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浸渍14h,随后用渗漉筒渗漉,渗漉速度为\n3ml/分钟,直至渗漉液变为无色为止,在渗漉过程中不断加入醇浓度为90%的乙醇,防止乙醇溶液渗干,将收集到的渗漉液过滤,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将莱菔子15g、水牛角20g、枳实30g、穿心莲25g、首乌藤30g、玉竹25g、淡竹叶35g、黄芩45g、羚羊角30g、乌梅25g、云芝20g、水蛭15g、毛冬青15g、瓜子金15g、冬凌草20g混合,加入1.5kg的蒸馏水,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2小时,再次将煎煮液过滤,两次过滤的滤液混合,浓缩至干膏,粉碎,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将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混合,获得散剂1。\n[0110] 实施例7注射液1的毒理学实验\n[0111] 1、急性毒理实验\n[0112] 经预试本发明制备的注射液1因受浓度和体积限制,一次给药无法测出LD50,故做最大耐受量测定,选用拟推荐临床试验的给药途径,以最大体积(100ml/kg)的药量一次给予小鼠,观察7天,20只小鼠均无一死亡,未见明显的毒性症状,活动正常。测得本发明制备的注射液1小鼠静脉给药最大耐受量为100ml/kg(每100ml含生药100g),按体重计算,相当于成人临床每日有效量71mg/kg(70kg)的140.8倍。\n[0113] 2、一般药理试验\n[0114] 对清醒动物K.M种小鼠注射本发明制备的注射液1100ml/kg,观察7天,结果自发性活动正常,精神神经系统无明显的兴奋或抑制现象,毛发光润,饮食、粪便未见异常,说明本发明注射液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无毒副作用。\n[0115] 3、长期毒性试验:家犬60只,注射组40只,每组20只,分别连续静脉注射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注射液0.2/kg和1g/kg90天,对照组不注射,实验期间,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活动、行为、饮食、粪便未见异常,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接近;给药前、给药后45天和90天以及停药后10天分别测定心电图、血液学、血液生化、尿液分析25项检测项目,结果用药两组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用药90天后和停药后10天,对大剂量8只,中剂量6只,对照组6只,进行12项脏器系数及25项组织学镜检,均未见异常;停药后动物行为未见异常,说明本发明注射液无积蓄中毒作用。\n[0116] 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注射剂1在0.2g/kg及1.0g/kg超大剂量下(比临床剂量大35-175倍,比动物有效量大20-100倍)给家犬连续静脉注射90天,停药后继续观察10天,实验期间,各组动物均未见有中毒症状。动物的活动、行为、饮食、粪便未见异常变化。体重增长情况与对照组相近(P>0.05)。前中后及停药后四次检查时,用药两组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病理学检查,用药90天后及停药10天后,共检查大剂量8只,中剂量6只,对照组\n6只,12项脏器系数及25项组织学镜检,均未见异常。提示:肝脏有可能是毒性靶器官。停药后,动物行为未见发病现象,第10天激发试验结果为阴性。\n[0117] 上述实验数据表明:本发明中药注射液长期毒性很小,是非常安全的。\n[0118] 实施例8动物模型\n[0119] 1.实验动物\n[0120] 选用成年SD大鼠5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220g,购自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前在动物室饲养2周,适应后投入实验,实验前禁食过夜,自由饮水。\n[0121] 2.主要试剂及药品\n[0122] IL-1β放免药盒、IL-6放免药盒,购自上海研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0123] 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注射液1,头孢哌酮疏巴坦(抗生素舒普深):美国辉瑞制药;\n[0124] 麻醉剂:戊巴比妥钠,取2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配成2%戊巴比妥钠溶液;\n[0125] TT、APTT、PT、FBG、DD、PAI、PC、ATIII试剂购自法国思达高(STAGO)诊断公司。\n[0126] 3.实验仪器\n[0127] MFLab200生理学实验监测系统,北京科学仪器厂提供;\n[0128] STA-R多功能凝血分析仪,法国思达高(STAGO)诊断公司提供;\n[0129] 测量仪SN-682型放射免疫γ计算器,上海核福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提供;\n[0130] Hermle2323k低温高速离心机;\n[0131] DDL-5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提供;\n[0132] 低温冰箱,日本SANYO公司提供。\n[0133] 4.动物建模\n[0134] 脓毒症动物模型采用盲肠结扎穿孔致腹腔感染的方法。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40mg/kg)麻醉后,腹部下方正中切口2cm,小心分离大网膜,暴露盲肠,距其远端1/3处结扎,保持其与肠道通畅,在结扎端盲肠处用18号针头,贯穿肠壁1-2次,挤出适量肠内容物,将盲肠放回原处,逐层关闭腹腔,术后即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30ml/kg,补充术中体液的丢失及炎性渗出。假盲肠结扎穿孔组,同法麻醉,开腹,分离大网膜,但不作盲肠结扎穿孔,同法关腹,补液。实验后动物放回笼中喂养,可自由进食和饮水。\n[0135] 诱导大鼠脓毒症的标准为发热(肛温超过或降低自身正常对照值1℃以上)、心率加快(增加50%,或约2倍于自身正常对照值)、呼吸频率增加(2倍于自身正常对照值或Pco2较自身正常对照值下降25%)、白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值的2倍或减少50%等。\n[0136] 实验分组及治疗\n[0137] 将200只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脓毒症模型组、本发明实施例1注射液1治疗组、抗生素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50只。术前12h、术后治疗组大鼠腹腔内给予4ml/kg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注射液1,1次/12h,共3d,抗生素组(造模后立即静脉注射1次,造模后8h再次静脉注射1刺,剂量0.2g/kg,共3d。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制模后于即刻和采用抗生素、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注射液1后24h和\n72h进行颈动脉取血检测血常规、炎性因子和凝血功能指标然后将动物活杀,每时间点有效活杀检测的大鼠为10只。\n[0138] IL-1β和IL-6的测定\n[0139] 采集血标本后迅速离心(4℃,3000r/min,15min),取上清即血清,放入2ml离心管中,置-70℃深低温冰箱中保存。\n[0140] 标本收集完整后,采用放免法统一测定。\n[0141] TT、APTT、PT、FBG、DD、PAI的测定\n[0142] 采集血标本后即刻送检,采用常规办法检验。\n[0143] 统计分析\n[0144] 各组数据均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各组均数作正态性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齐性检验,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仔检验),P<0.05为相差显著,P<0.01为相差非常显著。统计计算均采用SPSS12.0软件完成。\n[0145] 结果\n[0146] IL-1β和IL-6的测定,结果见表1。\n[0147] 表1四组IL-1β和IL-6情况比较\n[0148] \n[0149] 从表1可以看出,模型组大鼠的IL-1β和IL-6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而抗生素组和治疗组较模型组IL-1β和IL-6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IL-1β和IL-6下降的较抗生素组更加明显,p<0.05,可见,采用本发明注射液能较好的消除脓毒症的炎症。\n[0150] 凝血功能TT、APTT、PT、FBG的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和表3。\n[0151] 表2四组凝血四项TT、APTT的比较\n[0152] \n[0153] 表3四组凝血四项TT、APTT的比较\n[0154] \n[0155]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模型组的TT,PT,APTT值较对照组显著上升,FBG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抗生素组和治疗组较模型组的TT,PT,APTT值显著下降,FBG值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较抗生素组TT,PT,APTT值下降的更为明显,FBG值上升的更为明显,p<0.05,从而证明本发明的注射液在解决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n[0156] 四组凝血功能DD、PAI的比较,结果见表4。\n[0157] 表4四组凝血功能DD、PAI的比较\n[0158] \n[0159]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组的PAI和D-D的值均高于对照组,而经过治疗组的治疗,PAI和D-D值显著下降,且采用本发明的注射液的治疗较采用抗生素治疗,下降的更为明显,P<0.05。\n[0160] 实施例9临床资料\n[0161] 1.一般资料\n[0162]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创伤脓毒症患1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51.2±10.2)岁;病程12~38d,平均病程(18±8.5)d;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26.3±3.22)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16.82±6.20)分;严重创伤30例,大手术23例。对照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0.2±9.5)岁;病程16~35d平均病程(19±7.4)d;ISS评分(26.1±2.90)分;\nAPACHE Ⅱ评分(16.84±6.26)分;严重创伤33例,大手术20例。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ISS、APACHE Ⅱ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0163] 2.诊断标准\n[0164] 所有病例符合2004年SSC制订的“脓毒症治疗指南”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引起脓毒症的病因为严重创伤及大手术。\n[0165] 3.排除标准\n[0166] 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3个月内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血和手术史,DIC患者;年龄<18岁或年龄>70岁;有免疫系统疾病且3个月内接受过激素等免疫调节剂治疗。\n[0167] 4.治疗方法\n[0168] 2组均进行经典SSC治疗(包括处理原发病、输血补液维持循环系统稳定、保护性通气维持呼吸和氧合、对症止血及镇痛镇静、预防和处理消化道出血、抗炎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等)。\n[0169]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于入院当天(伤后12h内),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注射液1,成人用量为5ml/日,加入5%的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300ml,静脉滴注,每日\n1次。\n[0170] 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n[0171] 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进行观察。\n[0172] 5.观察指标\n[0173] 2组患者分别于入ICU当天(治疗前)、治疗第4d、治疗第7d抽外周静脉血检测观察下列指标:1.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以及C反应蛋白(CRP);2.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上各指标均采用仪器法检测。内毒素采用偶氮显色法测定,TNF-α、IL-6、IL-10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购自上海研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0174] 中医证候积分\n[0175] 按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症状分级量化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发热、喘促、便秘、出血、舌苔腻或黄或厚、舌质红绛或紫或有瘀斑、脉象数等中医证候变化,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n[0176] 疗效标准\n[0177]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积分值比治疗前下降≥70%;有效:积分值下降≥30%;无效:积分值下降<30%;加重:\n积分值上升≥30%。\n[0178] 6.统计分析\n[0179] 各组数据均用均数土标准差 表示,各组均数作正态性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齐性检验,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仔检验),P<0.05为相差显著,P<0.01为相差非常显著。统计计算均采用SPSS12.0软件完成。\n[0180] 7.治疗结果\n[0181] 内毒素、细胞因子以及炎症指标变化见表5。\n[0182] 表5内毒素、细胞因子以及炎症指标变化\n[0183] \n[0184] 从表5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注射液的治疗,患者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逐渐下降,且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的传统的方法,P<0.05,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逐渐上升,且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的传统的方法,P<0.05,而CRP来作为评估脓毒症时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脓毒症时血清CRP显著升高,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注射液能够抑制CRP上升的趋势,较对照组抑制的更为明显,P<0.05。\n[0185]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比较,结果见表6。\n[0186] 表6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比较\n[0187] \n[0188] 从表6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中药注射液,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各项凝血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n[0189] 两组并发症比较,结果见表7。\n[0190] 表7两组并发症比较(n,%)\n[0191] \n[019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结果见表8。\n[0193] 表8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n[0194] \n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n治疗组 53 11.7±1.46 6.33±0.99\n对照组 53 11.3±1.63 8.29±1.32\n[0195]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19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9。
法律信息
- 2020-05-0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61K 36/9062
专利号: ZL 201310181157.4
申请日: 2013.05.16
授权公告日: 2014.09.17
- 2018-06-08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8.05.22
专利权人由重庆奥珀瑞森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宣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黄龙路28号朗俊中心3幢2-1变更为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兴科大道293号伴山名都7幢9#
- 2017-11-10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7.10.20
专利权人由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奥珀瑞森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32号8层801-A室变更为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黄龙路28号朗俊中心3幢2-1
- 2014-09-17
- 2014-08-27
著录事项变更
发明人由孙霞变更为王秀云 李畅 周晓华
- 2014-08-27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4.08.05
申请人由孙霞变更为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
地址由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32号五矿大厦1101室变更为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32号8层801-A室
- 2013-09-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K 36/9062
专利申请号: 201310181157.4
申请日: 2013.05.16
- 2013-08-1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08-25 | 2016-08-25 | | |
2 | | 2015-08-31 | 2015-08-3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