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 |
申请号 | CN201510407274.7 | 申请日期 | 2015-07-13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6004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IPC分类号 | B;6;6;F;9;/;0;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长州路52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上海诺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上海诺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方勇;彭飞宇;周学军;周新英 |
代理机构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卫康 |
摘要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包含车体、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叉体和用于将所述叉体在所述车体上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叉体可以双向侧向移动;该种轻型双向堆垛车的前轮与驱动轮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设在所述叉体的两侧,该种轻型双向堆垛车还包含当所述叉体在所述车体侧向叉取物体时用于稳定所述车体重心的承重装置和驱动所述承重装置移动的驱动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叉体可以侧向双向延伸移动,侧向支撑稳定性好,结构简单,减少了车身自重,经济性好,利于推广。
1.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包含车体(1)、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的叉体(3)和用于将所述叉体(3)在所述车体(1)上升降的升降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叉体(3)可以双向侧向移动;该种轻型双向堆垛车的前轮(8)与驱动轮(9)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设在所述叉体(3)的两侧,该种轻型双向堆垛车还包含当所述叉体(3)在所述车体(1)侧向叉取物体时用于稳定所述车体(1)重心的承重装置(4)和驱动所述承重装置(4)移动的驱动装置(5), 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器(51)、被所述驱动器(51)带动旋转的齿轮(52),所述驱动装置(5)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承重装置(4)上设有与所述齿轮(52)啮合的齿条(54), 所述承重装置(4)包括外导向板(41)、内连接板(42)和设在所述内连接板(42)上的承重轮(43),所述外导向板(41)与所述齿条(54)连接;所述承重装置(4)还包含使得所述承重轮(43)稳定与地面抵触的稳定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包含驱动器和设在所述车体(1)上的导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车体(1)和所述承重装置(4)连接,推动所述承重装置(4)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装置(7)包括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在所述内连接板(4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导向板(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装置(7)包括倾斜设置的导向板(71)、连接在所述内连接板(42)上且在所述导向板(71)上移动的滚轮(72)和连接所述内连接板(42)与所述外导向板(41)的连接轴(7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板(42)与所述外导向板(41)之间连接有复位件(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71)包含高面(712)、低面(711)和连接所述高面(712)与所述低面(711)的斜面(71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连接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分隔板(11),所述分隔板(11)上设有滑轨(12),所述叉体(3)在所述滑轨(12)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体(3)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重装置(4)的移动方向平行,且均能向所述车体(1)两侧方向滑动,所述承重装置(4)包括为两套,两套所述承重装置(4)中间设有分界板(6)。
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n背景技术\n[0002] 叉车是物流领域中的常见设备,适用在货物的拆卸、堆垛和运输上,广泛应用于车间、码头、货仓等场所。\n[0003] 常见的叉车例如公告号为CN1495125A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布的叉车结构,包含叉车车体与叉体,叉体往往设置在驾驶舱正前方,叉体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轨迹和车身中轴线、车体的前进方向皆为平行。实际使用中货物的堆垛位置往往在于车身侧面,该种结构的叉车需要转向,但由于空间小,这样的转向非常不方便。也有厂家尝试侧向堆垛车,即货叉叉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轨迹与车身中轴线、车体的前进方向垂直,但是这种侧面叉车只能单面进叉,在搬运另一个方向的货物时必须进行调头,效率不高,对空间要求高。\n[0004] 为了提升空间效率,市场上也出现了双向和三向堆垛车,这种叉车能向车体两个侧面进叉,但是货叉叉体在承载了重量较高的货物会使得整个叉车的重心偏离中轴线,稳定性差,影响叉车使用寿命和叉车工作时候的安全性,厂商为了提高稳定性会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使用诸如公告号为CN 104310279 A的专利文件所公布的叉车结构,包含前臂和吊环等部件来协助增加侧向稳定性,但效果不佳,并且空间要求高。如图8所示,图8为现有技术的叉车结构,叉车的驱动轮和前轮均在货叉叉体的同侧,车辆前轮位于货物的后侧,即货物重心与驱动轮之间,影响车辆前倾稳定性,影响堆垛车使用寿命和堆垛车工作时候的安全性。\n[0005] 另一种解决方式较为常见,就是增加叉车自身的重量,用叉车的自重去平衡货物的重量,但是为此必须将叉车的自重设置的非常大,一般叉起一吨重的货物需要叉车具有八到十吨的自重,由此导致的电机功率,电池容量,控制器电流均非常大,极大的浪费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成本也非常高。\n发明内容\n[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叉体可以侧向双向延伸移动,即双方向侧向移动,侧向支撑稳定性好,结构简单,减少了车身自重,经济性好,利于推广。\n[0007]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包含车体、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的叉体和用于将所述叉体在所述车体上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叉体可以双向侧向移动;该种轻型双向堆垛车的前轮与驱动轮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设在所述叉体的两侧,该种轻型双向堆垛车还包含当所述叉体在所述车体侧向叉取物体时用于稳定所述车体重心的承重装置和驱动所述承重装置移动的驱动装置。\n[0008] 所述车体上可以设有驾驶舱,用户站在所述驾驶舱内驾驶所述车体行驶,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车体和所述叉体,可采用公知技术当中的多种方案,例如链条与齿轮的组合或液压升降杆,在所述叉体固定住货物之后调节所述升降装置,使得所述叉体与货物升高,便于搬运移动;所述叉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轨迹指向所述车体的侧面,即所述车体车身的左面和或右面,一方面,驾驶员获得更好的操作视野,另一方面,侧向移动的所述叉体能更好地降低空间要求,车间空间有限,在车间里操作更便捷,所述叉体在所述车体的侧面提取货物时,货物往往较重,这样使得所述车体的一侧承受了更多重量,重心会偏离所述车体的中轴线,所述承重装置在非使用状态时可位于所述车体底部中心位置,使用状态时可从所述车体向侧面伸出,位于所述叉体的下方,且与地面抵触,避免所述车体由于一侧过重而发生倾斜,增加稳定性,所述驱动装置也可采用公知技术中的多种传动结构,包括液压杆或电机与链条,所述前轮与所述驱动轮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设在所述叉体的两侧,即货物的重心在所述前轮与所述驱动轮之间,车辆稳定性更好。\n[000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含驱动器和设在所述车体上的导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车体和所述承重装置连接,推动所述承重装置在所述导轨上移动。\n[0010] 所述驱动器可以为油缸和活塞杆,所述油缸缸体设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承重装置连接,推动所述承重装置在所述导轨上移动。\n[001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器、被所述驱动器带动旋转的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承重装置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n[0012] 所述驱动器可采用电机,所述齿轮可根据实际需求配选相互啮合的不同尺寸的齿轮,电机可带动其中一个齿轮自转,从而带动其他齿轮旋转,其中一个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从而实现所述承重装置相对于所述车体进行移动。\n[001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承重装置包括外导向板、内连接板和设在所述内连接板上的承重轮,所述外导向板与所述齿条连接;所述承重装置还包含使得所述承重轮稳定与地面抵触的稳定装置。\n[0014] 所述外导向板与所述齿条连接,为所述承重装置提供稳定的移动轨迹,所述承重轮连接在所述内连接板上,在所述承重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退回状态时,所述承重轮可不与地面抵触,避免影响所述车体行驶时的顺畅性,在所述承重装置到达预定工作位置伸出状态时,所述承重轮由于结构关系,带动所述内连接板与地面抵触,实现支撑效果,所述稳定装置的作用是避免所述承重轮受到来自竖直方向上货物的压力后又复位,不与地面抵触,从而影响稳定性。\n[001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在所述内连接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导向板。所述内连接板与所述外导向板在所述承重装置不处于工作状态时可处于同一高度,所述承重轮有一定离地高度,不与地面抵触;当所述承重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杆伸长,所述内连接板下降,所述承重轮与地面抵触,所述支撑杆随即锁定自身长度,从而抵住所述承重轮,避免所述承重轮在受到压力后复位。\n[001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导向板、连接在所述内连接板上且在所述导向板上移动的滚轮和连接所述内连接板与所述外导向板的连接轴。\n[0017] 所述滚轮在所述导向板上移动,所述导向板为斜坡,所述连接轴为连接支点,所述内连接板类似杠杆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从而调节所述承重轮是否与地面抵触,所述滚轮的下底面抵触在了所述导向板的上表面,从而避免所述承重轮复位,牢牢与地面抵触。\n[001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内连接板与所述外导向板之间连接有复位件。\n[0019] 所述复位件可采用弹簧也可采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柱也可采用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连接所述内连接板与所述导向板,因为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齿条连接,在竖直方向上不发生位移,而所述内连接板与所述承重轮连接,在竖直方向上有位移,即所述内连接板与所述外导向板之间存在相对位移,所述复位件可调节自身长度,可适应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移,另一方面,当所述承重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内连接板可与所述外导向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承重轮需要抬高离地,所述复位件可提供一部分牵引力,使得所述承重轮离地。\n[002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导向板包含高面、低面和连接所述高面与所述低面的斜面。\n[0021] 当所述承重轮与地面抵触时,所述滚轮位于所述高面,所述高面保持水平,增加稳定性,所述低面可采用圆弧,使得所述承重轮从所述导向板到地面的时候过渡平顺,减少磨损与振动。\n[002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车体上连接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设有滑轨,所述叉体在所述滑轨上滑动。\n[002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叉体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重装置的移动方向平行,且均能向所述车体两侧方向滑动,所述承重装置包括为两套,两套所述承重装置中间设有分界板。\n[0024] 这样使得所述叉体可以移动向所述车体的左侧方向和右侧方向两个方向,相应的所述承重装置也可在左边和右边发挥作用,所述分界板起到分界标识的作用,如果是自动型设计,可设置感应器,当所述分界板出现在某一位置的时候即为左边的所述承重装置或右边的所述承重装置已经完全到达预定工位,若是手动操作,可以当操作者看到所述分界板移动到相应位置即为所述承重装置移动到位。\n[0025]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n[0026] 1、所述叉体可以从所述车体侧面左右双方向伸出,工作效率高。\n[0027] 2、所述承重装置也在侧向方向延伸,辅助支撑,极大的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提高了车辆的作业效率。\n[0028] 3、所述承重装置的设计使得该种轻型双向堆垛车无需靠车身的自重来平衡左右双向取货时货物重心偏置时可能导致车辆的倾翻,从而电机、电池、控制器的型号及功率均大大降低,提高经济性和使用性。\n[0029] 4、所述外导向板、内连接板和所述承重轮的设计使得所述承重轮可以在不同工作状态切换是否与地面抵触。\n[0030] 5、所述稳定装置进一步增强所述承重轮的状态调节,增强稳定性。\n[0031] 6、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所述齿条和所述齿轮,使得所述承重装置在侧向位移的时候匀速、稳定、定位精准。\n[0032] 附图说明:\n[0033]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n[0034] 图2是承重装置的示意图;\n[0035] 图3是图2A处的细节放大图;\n[0036] 图4是图2B处的细节放大图;\n[0037] 图5是图1C处的细节放大图;\n[0038] 图6是导向板的示意图;\n[0039] 图7是实施例1的仰视图;\n[0040] 图8是现有技术中前轮、驱动轮和叉体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n[0041] 图9是实施例4中复位件的示意图。\n[0042] 图中:\n[0043] 1、车体,11、分隔板,12、滑轨,2、升降装置,3、叉体,4、承重装置,41、外导向板,42、内连接板,43、承重轮,44、复位件,5、驱动装置,51、驱动器,52、齿轮,54、齿条,6、分界板,7、稳定装置,71、导向板,711、低面,712、高面,713、斜面,72、滚轮,73、连接轴,8、前轮,9、驱动轮。\n具体实施方式\n[004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n[0045]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n[0046]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侧向叉车,包含车体1、安装在车体1上的叉体3和用于将叉体3在车体1上升降的升降装置2,叉体3侧向移动;该种侧向叉车还包含当叉体3在车体1侧向叉取物体时用于稳定车体1重心的承重装置4和驱动承重装置4移动的驱动装置5。\n[0047] 车体1上设有驾驶舱,用户坐在驾驶舱内驾驶车体行驶,升降装置2连接车体1和叉体3,可采用公知技术当中的多种方案,例如链条与齿轮的组合或液压升降杆,在叉体3固定住货物之后调节升降装置2,使得叉体3与货物升高,便于搬运移动;叉体3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轨迹指向车体1的侧面,一方面,驾驶员获得更好的操作视野,另一方面,侧向移动的叉体3能更好地降低空间要求,在车间里操作更便捷,叉体3在车体1的侧面抓取到货物时,货物往往较重,这样使得车体1的一侧承受了更多重量,重心会偏离车体1的中轴线,承重装置\n4在非使用状态时可位于车体1底部中心位置,使用状态时可从车体1向侧面伸出,位于叉体\n3的下方,且与地面抵触,避免车体1由于一侧过重而发生倾斜,增加稳定性,\n[0048] 驱动装置5包含驱动器和设在车体1上的导轨,驱动器与车体1和承重装置4连接,推动承重装置4在导轨上移动。\n[0049] 承重装置4包括外导向板41、内连接板42和设在内连接板42上的承重轮43,外导向板41与齿条54连接;承重装置4还包含使得承重轮43稳定与地面抵触的稳定装置7。外导向板41与齿条54连接,为承重装置4提供稳定的移动轨迹,承重轮43连接在内连接板42上,在承重装置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承重轮43可不与地面抵触,避免影响车体1行驶时的顺畅性,在承重装置4到达预定工作位置时,承重轮43由于自身重力,带动内连接板42与地面抵触,实现支撑效果,稳定装置7的作用是避免承重轮43受到来自竖直方向上货物的压力后又复位,不与地面抵触,从而影响稳定性。\n[0050] 稳定装置7包括倾斜设置的导向板71、连接在内连接板42上且在导向板71上移动的滚轮72和连接内连接板42与外导向板41的连接轴73。滚轮在导向板上移动,导向板为斜坡,连接轴为连接支点,内连接板类似杠杆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从而调节承重轮是否与地面抵触,滚轮72的下底面抵触在了导向板71的上表面,从而避免承重轮43复位,牢牢与地面抵触。内连接板42与外导向板41之间连接有复位件44。复位件44可采用弹簧也可采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柱也可采用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连接内连接板42与导向板41,因为导向板41与齿条54连接,在竖直方向上不发生位移,而内连接板42与承重轮43连接,在竖直方向上有位移,即内连接板42与外导向板41之间存在相对位移,复位件44可调节自身长度,可适应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移,另一方面,当承重装置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内连接板可与外导向板41处于同一平面,承重轮43需要抬高离地,复位件44可提供一部分牵引力,使得承重轮\n43离地。\n[0051] 车体1上连接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分隔板11,分隔板11上设有滑轨12,叉体3在滑轨12上滑动。叉体3的移动方向与承重装置4的移动方向平行,且均能向车体1两侧方向滑动,承重装置4包括为两套,两套承重装置4中间设有分界板6。这样使得叉体3可以移动向车体1的左侧方向和右侧方向两个方向,相应的承重装置4也可在左边和右边发挥作用,分界板6起到分界标识的作用,如果是自动型设计,可设置感应器,当分界板6出现在某一位置的时候即为左边的承重装置4或右边的承重装置4已经完全到达预定工位,若是手动操作,可以当操作者看到分界板6移动到相应位置即为承重装置4移动到位。\n[0052] 如图6所示,图6为导向板71的立体示意图:导向板71包含高面712、低面711和连接高面712与低面711的斜面713。当承重轮43与地面抵触时,滚轮位于高面,高面保持水平,增加稳定性,低面可采用圆弧,使得承重轮从导向板到地面的时候过渡平顺,减少磨损与振动。\n[0053] 如图7所示,图7为实施例1的仰视图:前轮8与驱动轮9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设在叉体3的两侧,即货物的重心在前轮8与驱动轮9之间,车辆稳定性更好。\n[0054]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驱动装置5的不同,驱动器为油缸和活塞杆,油缸缸体设在车体1上,活塞杆与承重装置4连接,推动承重装置4在导轨上移动。\n[0055]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稳定装置7的不同,稳定装置7包括可伸缩的支撑杆,支撑杆一端连接在内连接板42上,另一端连接在外导向板41。内连接板42与外导向板41在承重装置4不处于工作状态时可处于同一高度,承重轮43有一定离地高度,不与地面抵触;\n当承重装置4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杆伸长,内连接板42下降,承重轮43与地面抵触,支撑杆随即锁定自身长度,从而抵住承重轮43,避免承重轮43在受到压力后复位。\n[0056] 实施例4,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复位件44的实现方式不同,在实施例1中,复位件44可采用弹簧也可采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柱也可采用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连接内连接板42与外导向板41,在实施例4中,复位件44可以为在竖直方面延伸的弹簧,一端抵触在连接板41或者连接在与外导向板41连接且在水平方向延伸的延伸板上,另一端与内连接板42连接,可适应内连接板42与外导向板41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移,当承重装置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内连接板可与外导向板41处于同一平面,承重轮43需要抬高离地,复位件\n44可提供一部分牵引力,使得承重轮43离地。
法律信息
- 2018-08-07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8.07.18
专利权人由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长州路528号变更为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长州路528号
专利权人变更为上海诺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18-08-0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长州路528号变更为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长州路528号
- 2018-03-20
- 2016-08-31
著录事项变更
申请人由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经济开发区经一路58号变更为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长州路528号
- 2015-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6F 9/06
专利申请号: 201510407274.7
申请日: 2015.07.13
- 2015-11-1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5-07-13
| | |
2
| | 暂无 |
2007-10-29
| | |
3
| | 暂无 |
2013-01-31
| | |
4
| | 暂无 |
2000-11-30
| | |
5
| | 暂无 |
1972-11-01
| | |
6
| | 暂无 |
2014-03-12
| | |
7
| | 暂无 |
2014-12-03
| | |
8
| | 暂无 |
2010-04-30
| | |
9
| | 暂无 |
2000-11-0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