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 |
申请号 | CN97213798.X | 申请日期 | 1997-04-0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01788Y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IPC分类号 | H;0;1;H;5;0;/;1;6;;; ;H;0;1;H;4;7;/;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赵栓 | 申请人地址 | 河南省汝阳县西关88号汝阳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赵栓 | 当前权利人 | 赵栓 |
发明人 | 赵栓 |
代理机构 | 洛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团胜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包括外壳、电磁线圈JC,动、静触头、铁芯,铁芯为无气隙铁芯,它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其主要由桥式电路、吸合电路、单脉冲发生电路和蓄能释放电路组成,所述接触器靠剩磁保持吸合,吸合时线圈无电流,当欠压、停电或过压时,由单脉冲发生电路产生信号启动释放电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吸合时线圈无电流、无噪声、无振动、节电,并相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1、一种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外壳、电磁线圈 孔,动静触点、铁芯,其特征在于:铁芯为无气隙铁芯,所述 接触器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 其主要由桥式电路DL,吸合电路A、单脉冲发生电路B和蓄能释 放电路组成,它有三个引出线,引出线(1)接交流电源一端,引 出线(3)和接触器线圈JC一端引线a1相连,引出线(2)和线圈JC另 一端引线a2相连并与另一根交流电源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吸合电路A由电容C1、C2、C3,电阻R1、R2、R3、R4, 可控硅SCR1、SCR2,稳压管D2、D3连接而成,电容C1的正极和 半波整流二极管D1连接,负极接电源线,电容C2和稳压管D3并 联,电阻R3与电容C3并联,电容C2负极、稳压管D3正极、电容 C3负极和电阻R3一端与电源连接,稳压管D3、电容C2的另一端 经电阻R2与电容C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可控硅SCR2控制 极,电阻R4一端接桥式电路DL正输出端,另一端接电容C2的正 极;电阻R1一端接电容C1正极,另一端接可控硅SCR2的正极和 稳压管D2的负极,稳压管D2的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可 控硅SCR1的正极接电磁线圈JC的一端,负极接电源线,可控硅 SCR2负极接可控硅SCR1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单脉冲发生电路主要由电容C4、C5、C7,微调电阻W1、 W2,稳压管D6、D7、D8,三极管BG1、BG2以及脉冲变压器E、 电阻R5、R6、R7、R8、R9连接而成,电容C4正极接桥式电路DL 的输出端,负极悬浮接地,微调电阻W1、W2串联后和电容C4并 联,微调电阻W2中间一点通过稳压管D7接三极管BG1的基极组 成负压、停电信号电路,三极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和稳 压二极管D8负极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和三极 管BG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2的集电极和脉冲变压器E的初级 连接,脉冲变压器E的次级两端并联一电容C6,电容C7和电阻R7 并联,其并联的一端接变压器E的初级,另一端接稳压管D8负 极,微调电阻W1通过稳压管D6和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组成过 压保护信号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蓄能释放电路由电阻R10、R11,二极管D4、D5,可控 硅SCR3以及电容C8连接而成,电阻R10一端接和可控硅SCR1负 极连接在交流电源一端,另一端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 的负极接电容C8的正极,通过电容C8和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 二极管D5负极接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5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 正极和可控硅SCR3的负极,电阻R11一端接电容C8正极,另一 端接可控硅SCR3的正极,可控硅SCR3的负极和脉冲变压器E的 次级一端连接,可控硅SCR3的控制极接变压器E的次级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路控制装置,涉及一种电子控制交 流接触器。\n目前的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电磁线圈,触头灭弧系统、支 架、外壳等,当线圈通电后,衔铁被吸,电磁线圈的吸力克服 反作用弹簧力,使动、静触头接触,主电路接通;当线圈断电 后,衔铁和运动触头在弹簧反作用力下运动,使电路切断。主 电路接通到断开的维持阶段,线圈始终通电,这就不可避免地 存在耗电、噪声和发热,而且功能少需与其它保护电器配套使 用。而且一般接触器为了克服剩磁,铁芯上匀留有0.12-0.25 mm的祛磁气隙,其加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n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电、无声、工作可靠并有 自动保护功能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n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交流接 触器主要包括外壳、电磁线圈,动静触头、衔铁铁芯和用于控 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铁芯为无气隙的铁芯,电 子控制器主要由桥式整电路DL,吸合电路A、单脉冲发生电路B 和蓄能释放电路组成,其有三个引出线,一引出线接交流电源 任一端,另一引出线和电磁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三个引出线和 电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并与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n所述吸合电路A由电容C1、C2、C3,电阻R1、R2、R3、R4, 可控硅SCR1、SCR2,稳压管D2、D3连接而成,电容C1的正极和 半波整流二极管D1连接,负极接电源线,电容C2和稳压管D3并 联,电阻R3与电容C3并联,电容C2负极、稳压管D3正极、电容 C3负极和电阻R3一端与电源连接,稳压管D3、电容C2的另一端 经电阻R2与电容C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可控硅SCR2控制 极,电阻R4一端接桥式电路DL正输出端,另一端接电容C2的正 极,电阻R1一端接电容C1正极,另一端接可控硅SCR2的正极和 稳压管D2的负极,稳压管D2的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可 控硅SCR1的正极接电磁线圈JC的一端,负极接电源线,可控硅 SCR2负极接可控硅SCR1负极。经电容C9降压后的交流信号经二 极管D1半波整流后通过电容C1滤波后,经过电阻R1击穿稳压管 D2进入单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SCR1被触发导通,线圈JC得 电,建立磁场吸合,同时桥式电路电流经电阻R4、电容C2、稳 压管D3稳压后又经电阻R2对C3充电,延时约0.1秒后,可控硅 SCR2导通,稳压管D2截止,可控硅SCR1过零关断,线圈失电。 由于衔铁铁芯无气隙,将保留剩磁,接触器靠剩磁保持吸合, 使动、静触头吸合,所控交流主电路导通。\n所述单脉冲发生电路主要由电容C4、C5、C7,微调电阻W1、 W2,稳压管D6、D7、D8,三极管BG1、BG2以及脉冲变压器E、 电阻R5、R6、R7、R8、R9连接而成,电容C4正极接桥式电路DL 的输出端,负极悬浮接地,微调电阻W1、W2串联后和电容C4并 联,微调电阻W2中间一点通过稳压管D7接三极管BG1的基极组 成负压、停电信号电路,三极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和稳 压二极管D8负极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和三极 管BG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2的集电极和脉冲变压器E的初级 连接,脉冲变压器E的次级两端并联一电容C6,电容C7和电阻R 7并联,其并联的一端接变压器E的初级,另一端接稳压管D8负 极,微调电阻W1通过稳压管D6和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组成过 压保护信号电路。当有过压、欠压、断电信号时,三极管BG2 由截止变成导通,电源负极通过三极管BG2脉冲变压器E初级向 电容C7进行充电,在其次级形成触发脉冲。\n所述蓄能释放电路由电阻R10、R11,二极管D4、D5,可控 硅SCR3以及电容C8连接而成,电阻R10一端接和可控硅SCR1负 极连接在交流电源一端,另一端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 的负极接电容C8的正极,通过电容C8和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 二极管D5负极接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5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 正极和可控硅SCR3的负极,电阻R11一端接电容C8正极,另一 端接可控硅SCR3的正极,可控硅SCR3的负极和脉冲变压器E的 次级一端连接,可控硅SCR3的控制极接变压器E的次级另一端。 当可控硅SCR3控制极得到脉冲电路的触发信号导通,充电电容 C8经电阻R11、可控硅SCR3对电磁线圈放电,产生反磁场,抵 消剩磁,使接触器在弹簧反作用力释放,切断整个主交流电路。\n本实用新型的衔铁铁芯来用无气隙铁芯,利用剩磁保持线 圈吸合,在此维持阶段,线圈不带电,故线圈不发热、无噪声、 无振动,并可延长其使用寿命。采用无气隙铁芯,用一般低炭 钢即可,制作工艺要求不高,可节约硅钢片,大大降低铁芯成 本。所述的电子控制部分具有超压、欠压、断电自动保护功能, 工作可靠,动作准确,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与普通接触 器兼容互换,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频繁地接通和分断交流主电路 及大容量控制电路。\n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n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器与接触器线圈连接示意图。\n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器电路原理图。\n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壳、电磁线圈、铁芯、动静触头等组 成,它还包括一个电子控制部件,如图1所示中,TA、QA为按 钮开关,JC1为接触器常开触点,电子控制部件DK有三个引出 线,引出线1接交流电源一端,引出线2和接触器线圈JC一端引 线a1相连,引出线3与线圈JC另一端引线a2相连,并与另一根 电源线连接。\n所述交流接触器的铁芯,只需将普通交流接触器的铁芯的 气隙和短路环取消变成无气隙的铁芯即可。\n如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器主要由桥式电路整流DL、吸合电 路A(虚线框A)、单脉冲发生电路B(虚线框B)以及蓄能释放 电路组成。\n吸合电路A由电容C1、C2、C3,电阻R1、R2、R3、R4,可 控硅SCR1、SCR2,稳压管D2、D3连接而成。交流信号输出端经 二极管D1半波整流的脉动直流经电容C1滤波后,经过电阻R1击 穿稳压管D2,进入单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板,可控硅SCR1被触 发导通,交流电经可控硅SCR1的半波整流后进入线圈JC建立磁 场吸合,与此同时,d点电流经电阻R4、电容C2、稳压管D3稳 压后又经电阻R2对电容C3充电,电容C3正极与可控硅SCR2控制 极相连,当充电到可控硅SCR2的触发阀值时(即延时0.1秒左 右),可控硅SCR2导通,将可控硅SCR1触发信号短路,稳压管 D2截止,可控硅SCR1过零关断,线圈JC失电,接触器靠剩磁保 持吸合。\n所述蓄能释放电路由电阻R10、R11,二极管D4、D5,可控 硅SCR3以及电容C8连接而成。当通电吸合时,线圈JC产生的续 流经续流二极管D5对电容C8充电,把能量存起来,供释放使用。 电流经电阻R10、二极管D4给电容C8提供裣电流,以抵消电容 C8的自然漏电。释放时,可控硅SCR3控制极得到触发信号导通, 蓄能电容C8经电阻R11、可控硅SCR3对线圈JC放电,产生反磁 场,抵消剩磁,使接触器在弹簧反作用力下释放。可控硅SCR3 的触发信号由单脉冲发生电路提供。\n所述单脉冲发生电路主要提供过压、欠压及断电信号,其 由电容C4、C5、C7,微调电阻W1、W2,脉冲变压器E,稳压管 D6、D7,三极管BG1、BG2以及外围电阻连接而成,单脉冲发生 电路由桥式电路DL供电,其中微调电阻W1、电阻D6组成过压保 护电路,微调电阻W2、电阻D7组成欠压、停电信号电路,稳压 管D6工作在截止压,稳压管D7工作在击穿压,微调电阻W1、W2 是采样电路,当电网电压过低或停电时(包括按停止按钮或电 网停电),微调电阻W2中心头电压迅速降低,稳压管D7由导通 变为截止,三极管BG1由导通进入截止,信号经电容C5耦合至 三极管BG2基极,三极管BG2由截止变成导通,电流负极通过三 极管BG2、脉冲变压器E初级向电容C7进行充电,在脉冲变压器E 的次级形成脉冲加至可控硅SCR3控制极,完成释放动作。如电 网电压过高时,稳压管D6击穿,三极管BG2同样得到信号导通, 在变压器E的次级形成脉冲加至SCR3控制极,完成释放动作。 在停电时,脉冲的能量是由电容C4供应。
法律信息
- 2001-05-30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1998-12-2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9-01-23 | 2009-01-23 | | |
2 | | 2012-12-20 | 2012-12-20 | | |
3 | | 2013-06-01 | 2013-06-01 | | |
4 | | 2012-12-20 | 2012-12-20 | | |
5 | | 2013-06-01 | 2013-06-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