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 |
申请号 | CN202221647609.4 | 申请日期 | 2022-06-2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IPC分类号 | B01D36/00;C10M175/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东莞市粤龙润滑油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莞长路东城段132号1***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东莞市粤龙润滑油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东莞市粤龙润滑油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岳金榜 |
代理机构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曾祥辉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涉及油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承载支架以及设置于承载支架上部的罐体支架,罐体支架的内部安装有一级过滤单元,承载支架的上部通过U型箍还活动设置有若干组二级过滤单元;一级过滤单元包括安装于罐体支架内部的一级罐体,一级罐体的内部固定有一级滤网,本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里面的过滤材料使用时间长了,里面的过滤材料要进行替换,那么通过U型箍把轴套固定,支撑柱在轴套里面可以活动旋转,在替换罐体里面的过滤材料时候,只要翻转让底部的法兰盘呈横向平行,通过铁棒把管体的底部固定,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工具把法兰底盘打开,把铁棒拿开让罐体回到竖直方向,这个时候里面没有用的过滤材料自动流动排放在外面,实现快速替换过滤渣。
1.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包括承载支架(1)以及设置于承载支架(1)上部的罐体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支架(3)的内部安装有一级过滤单元(2),所述承载支架(1)的上部通过U型箍(4)还活动设置有若干组二级过滤单元(5);
所述一级过滤单元(2)包括安装于罐体支架(3)内部的一级罐体(21),所述一级罐体(21)的内部固定有一级滤网(25),所述一级滤网(25)的外部套设有滤布套(26);
所述二级过滤单元(5)包括活动设置于承载支架(1)内部的二级罐体(51),所述二级罐体(51)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法兰盘(55),所述第一法兰盘(55)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法兰盘(56),所述第一法兰盘(55)与第二法兰盘(56)之间设置有筒体(58),所述筒体(58)的内部固定有二级滤网(59),所述二级罐体(51)的内部设置有脱色砂(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单元(2)的出油口通过油输送管(6)对应与每一组二级过滤单元(5)的进油口连接,每一组二级过滤单元(5)的出油口均串接有油回收管(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罐体(21)的上部设置有一级出油管(22),所述一级出油管(22)的底端延伸至一级罐体(21)的内部,且与一级滤网(25)的顶端连接,所述一级罐体(21)的上部还设置有一级进油管(23),所述一级罐体(21)的底端连接有排水管(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罐体(51)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52),所述支撑柱(52)位于U型箍(4)的内部,所述支撑柱(52)与U型箍(4)之间设置有轴套(8),所述支撑柱(52)套设在轴套(8)内部活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罐体(51)的上部分别连接有二级进油管(53)、进气管(54),所述进气管(54)的出气端位于脱色砂(510)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8)固定设置于第二法兰盘(56)的顶端,所述第二法兰盘(56)的底端连接有二级出油管(57)。
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一些油(润滑油、液压油)在使用后,由于使用时与机械运转部(齿轮、曲轴)直接接触,用后油中存在金属屑或残渣使用后的油脂在行业称为废油,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油回收过滤装置(公开号CN214232957U),该装置通过压板制造压力,加快油过滤速度,但是缺陷在于,使用后的油,不仅存在金属屑杂质,而且油的颜色也由透明状变为黑褐色,这种回收的油是无法继续使用的。
[0003] 另外就是过滤设备比较重,一般在一个周期就要更换过滤材料,在换过滤材料的时候需要用到叉车或者吊机这些机器,而且效率也比较慢,因此我们要解决可以快速替换过滤材料的装置,因此设置一个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包括承载支架以及设置于承载支架上部的罐体支架,所述罐体支架的内部安装有一级过滤单元,所述承载支架的上部通过U型箍还活动设置有若干组二级过滤单元;
[0006] 所述一级过滤单元包括安装于罐体支架内部的一级罐体,所述一级罐体的内部固定有一级滤网,所述一级滤网的外部套设有滤布套;
[0007] 所述二级过滤单元包括活动设置于承载支架内部的二级罐体,所述二级罐体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有二级滤网,所述二级罐体的内部设置有脱色砂。
[0008]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过滤单元的出油口通过油输送管对应与每一组二级过滤单元的进油口连接,每一组二级过滤单元的出油口均串接有油回收管。
[0009]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罐体的上部设置有一级出油管,所述一级出油管的底端延伸至一级罐体的内部,且与一级滤网的顶端连接,所述一级罐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一级进油管,所述一级罐体的底端连接有排水管。
[0010]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罐体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U型箍的内部,所述支撑柱与U型箍之间设置有轴套,所述支撑柱套设在轴套内部活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罐体的上部分别连接有二级进油管、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位于脱色砂的上方。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固定设置于第二法兰盘的顶端,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底端连接有二级出油管。
[0013] 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该油回收过滤装置,通过设置有一级过滤单元和二级过滤单元,废油先经一级过滤单元将自身的金属屑杂质过滤掉,再经二级过滤单元进行过滤和脱色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油又回到透明状,不仅过滤效果更好,而且处理后的油能够直接使用,做到废油的回收利用。
[0016] 2.本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里面的过滤材料使用时间长了, 里面的过滤材料要进行替换,那么通过U型箍把轴套固定,支撑柱在轴套里面可以活动旋转,在替换罐体里面的过滤材料时候,只要翻转让底部的法兰盘呈横向平行,通过铁棒把管体的底部固定,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工具把法兰底盘打开,把铁棒拿开让罐体回到竖直方向,这个时候里面没有用的过滤材料自动流动排放在外面,实现快速替换过滤渣。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视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级过滤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级过滤单元的半剖视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二级过滤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二级过滤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二级过滤单元的半剖视图;
[0026]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级过滤单元活动示意图。
[0027] 图中:1、承载支架;2、一级过滤单元;21、一级罐体;22、一级出油管;23、一级进油管;24、排水管;25、一级滤网;26、滤布套;27、水层;28、油层;3、罐体支架;4、U型箍;5、二级过滤单元;51、二级罐体;52、支撑柱;53、二级进油管;54、进气管;55、第一法兰盘;56、第二法兰盘;57、二级出油管;58、筒体;59、二级滤网;510、脱色砂;6、油输送管;7、油回收管;8、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翻转的废油提纯脱色过滤设备,包括承载支架1(承载支架1的底部还可以安装若干个滚轮,便于整个装置的移动)以及设置于承载支架1上部的罐体支架3(罐体支架3由两组均包括弧形板和支撑杆的对称结构组成,并通过螺栓拧接在一起),罐体支架3的内部安装有一级过滤单元2(一级过滤单元2对油层28内部的杂质灰尘进行过滤),承载支架1的上部通过U型箍4还活动设置有若干组二级过滤单元5二级过滤单元5主要利用其内部的吸附剂脱色砂,将黑褐色的润滑油变为透明状,通过脱色砂,也能够达到更细的过滤效果)二级罐体51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52,所述支撑柱52位于U型箍4的内部,所述支撑柱52与U型箍4之间设置有轴套8,所述支撑柱52套设在轴套8内部活连接。
[0030] 请参阅图5‑6,一级过滤单元2包括安装于罐体支架3内部的一级罐体21,一级罐体
21的内部固定有一级滤网25,一级滤网25的外部套设有滤布套26,一级罐体21的上部设置有一级出油管22,一级出油管22的底端延伸至一级罐体21的内部,且与一级滤网25的顶端连接,一级罐体21的上部还设置有一级进油管23,一级罐体21的底端连接有排水管24,(由于水的密度比油的大,因此在一级罐体21中,油水自动分层,形成下层为水层27,上层为油层28的状态,打开排水管24,即可排出下层的水,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即油压,油层28会依次通过滤布套26、一级滤网25,进入一级出油管22)。
[0031] 请参阅图7‑9,二级过滤单元5包括活动设置于承载支架1内部的二级罐体51,二级罐体51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52,支撑柱52位于U型箍4的内部,且相对转动(让整个二级罐体51能够翻转,这样再拆卸底部法兰时,就比较方便),二级罐体51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法兰盘55,第一法兰盘55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法兰盘56,第一法兰盘55与第二法兰盘56之间设置有筒体58,筒体58固定设置于第二法兰盘56的顶端,第二法兰盘56的底端连接有二级出油管57,筒体58的内部固定有二级滤网59,二级罐体51的内部设置有脱色砂510(二级滤网59的滤孔不允许脱色砂510通过,起到对脱色砂510进行支撑的作用,并且润滑油可以通过二级滤网59,不影响润滑油过滤后的排出),二级罐体51的上部分别连接有二级进油管53、进气管54(进气管54的设置的作用是,当整个装置没有油压时,但脱色砂510中还残留润滑油,没有油压,无法得到压滤,此时在进气管54的位置接通气管,将油压换成气压,让残留的润滑油得到进一步压滤),进气管54的出气端位于脱色砂510的上方。
[0032] 图10,公开了一级过滤单元2可设置独立的支架来固定,并且一级过滤单元2的下部支架可设置有轮子,这样可以根据使用场地的现有来进行移动,可以灵活处理。
[0033] 另外,一级进油管23与外部的油泵串接,通过油泵将废油泵送至一级罐体21中,一级出油管22通过油输送管6、三通与每一组二级过滤单元5的二级进油管53连接,使得经一级罐体21过滤后的润滑油能够进入二级罐体51中进行脱色再过滤,每个二级罐体51的底端均连接有油回收管7,若干油回收管7汇总后,通入回收罐(图中未示出)中,进行回收;
[0034] 此外,一级进油管23、一级出油管22、排水管24、二级进油管53、二级出油管57以及进气管54上均安装有控制阀。
[0035] 使用时,通过外部油泵,将废油通过一级进油管23进入一级罐体21内部,如果废油中含有水,则一级罐体21中会自然分层,油层28位于水层27上方,在油泵产生的油压作用下,上层的油会被压入一级滤网25内部,在进入时,废油中的金属碎屑或杂质被阻隔在滤布套26的外部,得到过滤的油,会进入一级出油管22中,再通过油输送管6、二级进油管53进入二级罐体51中,由上至下途经脱色砂510,在脱色砂510的作用下,最终黑褐色的废油会变为透明状,并最终通过二级出油管57进入油回收管7进行回收,即可。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