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驱动机构 |
申请号 | CN201310162046.9 | 申请日期 | 2013-05-06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938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5J9/02 | IPC分类号 | B;2;5;J;9;/;0;2;;;B;2;5;J;9;/;0;8;;;H;0;5;K;1;3;/;0;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观澜富士康鸿观科技园B区厂房5栋C09栋4层、C07栋2层、C08栋3层4层、C04栋1层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戴家鹏;徐晓明;黄华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至少两个驱动组件及至少一个控制器,每个该驱动组件包括依次相交连接且分别与该至少一个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线性模组、第二线性模组及第三线性模组,该第一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二线性模组沿该第一线性模组运动,该第二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三线性模组沿该第二线性模组运动,每个该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方向相对对应的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平面斜交,各个线性模组在该至少一个控制器控制下动作。上述驱动机构具有小型化、高灵活度的特点。
1.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驱动组件及至少一个控制器,每个该驱动组件包括依次相交连接且分别与该至少一个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线性模组、第二线性模组及第三线性模组,该第一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二线性模组沿该第一线性模组运动,该第二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三线性模组沿该第二线性模组运动,每个该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方向与对应的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平面斜交,各个线性模组在该至少一个控制器控制下动作,该至少两个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一线性模组相对设置、该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二线性模组相对设置,该两个驱动组件的该第一线性模组与该两个驱动组件该第二线性模组共同围成四边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六个线性模组均包括安装件及安装于对应安装件上并与该至少一个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驱动件,该两个第一线性模组的安装件相对设置,该两个第二线性模组的安装件分别对应设置在该两个第一线性模组的驱动件上,且与该两个第一线性模组的安装件相对设置,该两个第三线性模组的安装件分别对应装设于该两个第二线性模组的驱动件上,该至少一个控制器通过控制该六个线性模组的驱动件实现该六个线性模组的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六个线性模组均还包括第一传动件及与该第一传动件螺接的第二传动件,每个线性模组的该第一传动件容纳于对应的安装件内,且与对应的驱动件连接,每个该第一线性模组的第二传动件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线性模组的安装件固接,每个该第二线性模组的第二传动件分别与对应的第三线性模组的安装件固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线性模组还包括装设并容纳在安装件中的连接加强件,每个该驱动件均包括驱动本体及形成于该驱动本体上的驱动端,该驱动本体装设在对应的安装件上,该驱动端伸入对应的安装件中,并与对应的第一传动件连接,该连接加强件活动套设在对应的该第一传动件与对应的该驱动端的连接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该第三线性模组包括一个连接件,每个该连接件设置在对应的该第二线性模组的安装件上,该连接件背离对应的安装件的侧面形成一个倾斜面,每个该第三线性模组的安装件固定装设在对应的倾斜面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该第三线性模组均还包括中间传动组件,该中间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及传动带,该第一传动轮套设在该第三线性模组的驱动件的驱动端上,该第二传动轮套设在该第三线性模组的第一传动件上,该传动轮缠绕在该第一传动轮与该第二传动轮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一线性模组为同一个线性模组,该至少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二线性模组沿该第一线性模组运动,该至少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二线性模组沿同一直线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还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及底板,该至少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一线性模组设在该顶板上,该至少两个驱动组件位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还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及底板,该至少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一线性模组分别对应设置在该顶板及该底板上,且该至少两个驱动组件位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
驱动机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的驱动机构。\n背景技术\n[0002] 驱动机构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以与执行机构配合从事重型、或高重复性、或特殊环境之生产加工。电子装置之组装生产已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自动化组装,但随着电子装置等产品或设备向轻薄化发展,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中的零组件及零组件之间的间隙也越来越小,这给电子装置加工、组装、检测等增加不少困难。业界常用驱动机构能实现多个方向的运动,例如通过多组齿轮及减速器啮合实现多个方向的传动,然而传动时容易产生振动,且由于齿轮及减速器重量较大,各轴在传动过程中,运动惯性较大,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这种结构的驱动机构应用于零组件本身细微或间隙小等场合。另外,由于零组件本身细微及可操作之装配空间狭小,例如,需在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焊接/粘接芯片,由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面积小,且电路板上排布的电子元件较密集,因此需要完成夹持定位芯片的同时进行焊接/点胶等复杂工序,因此需要多个驱动机构上装设多个执行机构协同配合作业方能完成,体积过大的驱动机构根本不能装设执行机构并夹持相应零组件进入对应的狭小装配安装空间,更不要说多个驱动机构设置多个执行机构同时进入装配空间协同作业。另,小型电子产品周边可设置的相关组装设备的空间本就小,亦不易同时设置多个驱动机构在工作台周围。因此,这种驱动机构在使用的时候限制较大,应用范围小。\n发明内容\n[0003]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小型化、高灵活度的驱动机构。\n[0004] 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至少两个驱动组件及至少一个控制器,每个该驱动组件包括依次相交连接且分别与该至少一个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线性模组、第二线性模组及第三线性模组,该第一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二线性模组沿该第一线性模组运动,该第二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三线性模组沿该第二线性模组运动,每个该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方向相对对应的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平面斜交,各个线性模组在该至少一个控制器控制下动作。\n[0005] 上述驱动机构,由于各个线性模组之间为线性驱动,保证了运动传递的稳定性的同时,减小驱动机构的体积,能够保证运动传递的稳定性,适用于对本身细小或结构细微的工件进行组装等。由于各个驱动组件的体积较小,从而允许多个驱动组件布置在工件周围,多个执行机构对应装设在多个驱动组件上,并同时伸入组装工件的狭小空间内,且多个执行机构在多个线性模组的驱动下灵活运动,以进行组装等操作。另外多个机械臂组件上的执行机构能够同时动作,效率较高。\n附图说明\n[0006]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n[0007] 图2是图1所示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0008]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n[000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n[0010] \n驱动机构 100、200\n支撑件 101、201\n第一安装板 2011\n第二安装板 2012\n连接杆 2013\n第一驱动组件 102、202\n第二驱动组件 103、203\n第一线性模组 30、20\n第二线性模组 50、40\n第三线性模组 70、60\n第一线性模组 30’、20’\n第二线性模组 50’、40’\n第三线性模组 70’、60’\n执行机构 90、90’、80、80’\n定位孔 11\n连接件 31、51、71\n安装件 32、52、72\n连接加强件 33、53\n驱动件 34、54、74\n第一传动件 35、55、75\n第二传动件 36、56、76\n第三传动件 37、57、77\n防护板 38、58、78\n防护罩 39、59、79\n开口 321\n驱动本体 341\n驱动端 343\n第一固定部 371\n通孔 3711\n第二固定部 373\n容纳槽 3731\n第一连接部 511\n第二连接部 513\n倾斜面 711\n中间传动组件 750\n第一传动轮 751\n第二传动轮 753\n传动带 755\n安装架 91\n第一安装板 911\n第二安装板 913\n执行件 93\n镜头 95\n[001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n具体实施方式\n[0012]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0包括支撑件101、第一驱动组件102、第二驱动组件103及至少一个控制器(图未示)。第一驱动组件102、第二驱动组件103及至少一个控制器均装设在支撑件101上,且第一驱动组件102及第二驱动组件103与至少一个控制器通过电缆(图未示)电性连接。至少一个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组件102与第二驱动组件103相配合的动作,以实现对工件进行检测、加工等操作。支撑件101大致为矩形平板状,其用于固定在工作场所中,并提供对第一驱动组件102及第二驱动组件103的支撑力。\n支撑件101大致居中部位开设一个定位孔11,用于定位工件(图未示)。可以理解,工件也可以设置在其他加工台(图未示)上。\n[0013] 第一驱动组件102与第二驱动组件103的结构相同,为节省篇幅,本说明书中重点介绍第一驱动组件102。第一驱动组件102包括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及第三线性模组70。第一线性模组30装设在支撑件101上,第二线性模组50装设在第一线性模组30上,第三线性模组70装设在第二线性模组50上,用于装设执行机构90。第一线性模组30能够驱动第二线性模组50沿着第一方向A滑动,第二线性模组50能够驱动第三线性模组70沿着第二方向B滑动,第三线性模组70能够驱动执行机构90沿着第三方向C滑动,即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方向为第三方向C。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三线性模组70的运动所在的平面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A及第三方向C与第二方向B垂直,第三方向C与第一方向A不垂直。\n[0014] 请同时参阅图2,第一线性模组30包括连接件31、安装件32、连接加强件33、驱动件34、第一传动件35、第二传动件36、第三传动件37、防护板38及防护罩39。连接件31大致为矩形框体状,其沿第一方向A固定装设在支撑件101上,并位于支撑件101的一侧。\n安装件32大致为框体状,其具有开口321,用于安装连接加强件33、驱动件34、第一传动件\n35、第二传动件36、第三传动件37、防护板38及防护罩39。安装件32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连接件31上,且其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方向A设置。\n[0015] 连接加强件33固定装设在安装件32的一端,并容纳在开口321内。驱动件34包括驱动本体341及凸伸形成于驱动本体341的驱动端343。驱动本体341安装在安装件32靠近连接加强件33的端面上。驱动端343穿过该端面并收容在安装件32内,且延伸至靠近连接加强件33处。第一传动件35大致为杆状,其沿着第一方向A设置在安装件32内。\n第一传动件35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于安装件32远离连接加强件33的一端,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过连接加强件33并与驱动件34的驱动端343固定连接。连接加强件33活动套设在驱动件34的驱动端343与第一传动件35的连接处,以加强驱动端343与第一传动件35之间的连接。驱动本体341能够驱动驱动端34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35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34为驱动马达,第一传动件35为丝杆。\n[0016] 第二传动件36大致为筒状,其活动套设在第一传动件35上,并与第一传动件35螺合。第三传动件37包括第一固定部371及形成于第一固定部371一侧的第二固定部\n373。第一固定部371大致为柱状,其沿着中心轴线开设有与第二传动件36外轮廓适配的通孔3711,第一固定部371通过通孔3711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件36上。第二固定部373大致为长方体块状,其形成于第一固定部371远离第二传动件36的一侧。第二固定部373相对的两侧边支承于安装件32上与第一方向A平行的两侧边上,以使得安装件32对第二固定部373起导向作用。第二固定部373与第一固定部371的相对的一侧上凹设一个容纳槽3731。防护板38大致为与安装件32配合的板状,其部分容纳于容纳槽3731中且两端固定在安装件32上。防护板38将安装件32的开口321封闭以防止外界灰尘、油污等进入。\n防护罩39罩盖驱动件34的驱动本体341,以防止外界灰尘、油污等污染驱动件34。\n[0017] 第二线性模组50与第一线性模组30的结构相似,为节省篇幅,对第二线性模组50简化描述。第二线性模组50同样包括包括连接件51、安装件52、连接加强件53、驱动件54、第一传动件55、第二传动件56、第三传动件57、防护板58及防护罩59。连接件51大致呈支架状,其包括第一连接部511及与第一连接部511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13,第一连接部\n511大致为中空矩形板,其与支撑件101平行,且与第三传动件37的第二固定部373固定连接,使得连接件51能够随着第三传动件37沿第一方向A运动。第二连接部513与第一连接部511垂直,且第二连接部513的端部与第一连接部51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513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二方向B设置。安装件52固定装设在第二连接部513上,且安装件52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二方向B设置。安装件52、连接加强件53、驱动件54、第一传动件55、第二传动件56、第三传动件57、防护板58及防护罩59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一线性模组30的安装件32、连接加强件33、驱动件34、第一传动件35、第二传动件36、第三传动件37、防护板\n38及防护罩39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同,为了节省篇幅,不进行详细描述,安装件52、连接加强件53、驱动件54、第一传动件55、第二传动件56、第三传动件57、防护板58及防护罩59之间的连接关系参考本说明书针对安装件32、连接加强件33、驱动件34、第一传动件35、第二传动件36、第三传动件37、防护板38及防护罩39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描述。第二线性模组\n50的第一传动件55沿着第二方向B设置。\n[0018] 第三线性模组70与第一线性模组30及第二线性模组50的结构相似,为节省篇幅,对第三线性模组70简化描述。第三线性模组70包括包括连接件71、安装件72、驱动件\n74、第一传动件75、中间传动组件750、第二传动件76、第三传动件77、防护板78及防护罩\n79。连接件71大致为三棱柱状,其垂直于支撑件101固定安装在第二线性模组50的第三传动件57上。连接件71与第三传动件37相对的一侧形成有一个倾斜面711,倾斜面711相对支撑件101倾斜。倾斜面711朝向靠近支撑件101的方向逐渐远离第二线性模组50的第三传动件37。倾斜面711沿着第三方向C设置。安装件72固定设置在倾斜面711上。\n驱动件74装设在安装件72一端的侧边上,且与安装件72平行设置。第一传动件75大致为杆状,其两端分别活动穿设于安装件72沿平行第三方向C的两端。中间传动组件750包括第一传动轮751、第二传动轮753及传动带755,第一传动轮751套设在驱动件74的驱动端(图未标)上,第二传动轮753套设在第一传动件75靠近驱动件74的一端上,传动带755套设在第一传动轮751与第二传动轮753上,驱动件74驱动第一传动轮751转动,通过传动带755及第二传动轮753带动第一传动件75转动。第一传动件75、第二传动件76、第三传动件77及防护板78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一线性模组30的第一传动件35、第二传动件\n36、第三传动件37及防护板38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同,为了节省篇幅,不进行详细描述。第一传动件75、第二传动件76、第三传动件77、防护板78及防护罩79之间的连接关系参考本说明书针对第一传动件35、第二传动件36、第三传动件37、防护板38及防护罩39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描述。第三线性模组70的第一传动件75沿着第三方向C设置。防护罩79安装在安装件72靠近第二传动轮753的一端上,并罩盖第一传动轮751、第二传动轮753及传动带755。\n[0019] 第二驱动组件103同样包括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及第三线性模组70’。第一线性模组30’设置在支撑件101上,并位于第一线性模组30相对的一侧,且与第一线性模组30平行,因此第一线性模组30也沿着第一方向A设置。第二线性模组50’设置在第一线性模组30’上,且位于第二线性模组50相对的一侧,并与第二线性模组50平行,因此第二线性模组50也沿着第二方向B设置。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一线性模组30’及第二线性模组50’共同围成一个大致为矩形的框体,从而节约了第一驱动组件102与第二驱动组件103在平行支撑件101的平面上的空间。第三线性模组70’设置在第二线性模组50’上,且第三线性模组70’与第二线性模组70相对设置。第三线性模组70’的设置方向为第三方向C沿着垂直支撑件101的轴线的轴对称方向C’, 即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方向为第四方向C’,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三线性模组70’的运动所在的平面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线性模组70’的运动所在的平面与第三线性模组70的运动所在的平面为同一平面。因此第三线性模组70与第三线性模组70’组成大致“‵′”形,即第三线性模组70与第三线性模组70’沿垂直并远离支撑件101的方向,第三线性模组70相对第三线性模组7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设方向C’为第四方向。第一线性模组30’与第一线性模组30的结构相同、第二线性模组50’与第二线性模组50的结构相同、第三线性模组70’与第三线性模组70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三线性模组70’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三线性模组70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同,关于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三线性模组\n70’的描述请参考上述关于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三线性模组70的描述。\n[00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的数量为一个。控制器与第一线性模组30的驱动件34、第二线性模组50的驱动件54、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件74、第一线性模组30’的驱动件、第二线性模组50’的驱动件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件分别通过电缆电性连接,并控制上述六个驱动件,以实现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及第三线性模组70在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与第三方向C上的动作,以及实现第一线性模组30’ 、第二线性模组50’ 及第三线性模组70’在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与第四方向C’上的动作,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组件102与第二驱动组件103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模拟人双手操作,第一驱动组件102与第二驱动组件103的各个线性模组之间相协同动作对工件进行检测、加工等。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控制器相配合控制第一机械臂组件102与第二机械臂组件103之间相配合的动作。\n[0021] 组装时,首先,分别组装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三线性模组70、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及第三线性模组70’。组装第一线性模组30时,将安装件32固定装设在连接件31上,并使得开口321背离连接件31。将连接加强件33固定在安装件32中,并位于靠近安装件22一端的部位。将驱动件34固定装设在安装件32上靠近连接加强件33的一端,且驱动端343伸入安装件32中。将第一传动件35沿安装件32的长度方向容纳在安装件32中,且一端活动穿过安装件32远离连接加强件33的一端,另一端活动穿过连接加强件33并与驱动端343固定连接,驱动端343与第一传动件35的连接处位于连接加强件33中,以加强驱动端343与第一传动件35的连接。将第二传动件36套设在第一传动件35上,并与第一传动件35螺合,第三传动件37固定装设在第二传动件36上,且容纳槽3731背离第二传动件36。将防护板38穿过容纳槽3731且罩盖安装件32的开口321。将防护罩39罩盖驱动件34。组装第二线性模组50时,先将安装件52固定装设在连接件51的第二连接部513上,第二线性模组50的其他元件的组装参考第一线性模组\n30的组装。组装第三线性模组70时,先将安装件72装设在倾斜面711上,驱动件74装设在安装件72的一侧上,并将第一传动件75的两端活动穿设于安装件72的两端。将第一传动轮751与第二传动轮753分别套设在驱动件74的驱动端上及第一传动件75靠近驱动件\n74的一端,将传动带755缠绕在第一传动轮751与第二传动轮753上,第三线性模组70的其他元件的组装参考第一线性模组30的组装。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 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组装分别参考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组装。\n[0022] 接着,将组装后的第一线性模组30的连接件31固定安装在支撑件101上,将组装后的第一线性模组30’ 固定安装在支撑件101上,并与第一线性模组30平行相对设置。将连接件51一端的第一连接部511固定装设在第一线性模组30的第三传动件37上,并与第一线性模组30垂直,且连接件51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线性模组30’的上方。将第二线性模组\n50’的一端 垂直地固定装设在第一线性模组30’上,并与第二线性模组50平行相对设置,且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线性模组30的上方,从而使得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一线性模组30’及第二线性模组50’共同围成大致框形。将第三线性模组70的连接件71固定装设在第二线性模组50的第三传动件77上,将第三线性模组70固定装设在第二线性模组50’上,并与第三线性模组70’相对设置,且第三线性模组70’与第三线性模组70轴对称设置。最后,将控制器设置在支撑件101上,并与第一线性模组30的驱动件34、第二线性模组50的驱动件54、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件74、第一线性模组30’的驱动件、第二线性模组50’的驱动件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件分别电性连接。\n[0023] 使用时,将执行机构90及执行机构90’分别装设在第一驱动组件102与第二驱动组件10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机构90及执行机构90’均包括安装架91、装设在安装架91上的执行件93及镜头95,安装架91包括第一安装板911及与第一安装板911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913。执行件93垂直安装在第二安装板913上,镜头95固定安装在安装架91的第一安装板91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件93为检测测头,用于对工件进行检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执行件93可为对工件进行其他操作的工具,例如,执行件93可为气动夹具、吸盘等,以对工件进行锁螺丝、吸附等操作。同样将执行机构90’设置在第三线性模组70’上,并与执行机构90相对设置。执行机构90与执行机构90’位于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一线性模组30’及第二线性模组50’共同围成的框体的上方。\n然后将工件定位在支撑件101的定位孔11上,工件定位后,控制器控制第一线性模组30的驱动本体341驱动驱动端343转动,以带动第一传动件35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通过第二传动件36带动第三传动件37沿着第一传动件35的轴线运动,由于第一传动件35沿着平行第一方向A设置,因此,第三传动件37沿着平行第一方向A运动。第三传动件37带动第二线性模组50沿着第一方向A运动。第一线性模组30驱动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三线性模组70及执行机构90沿着第一方向A朝向工件运动,以使得执行件93靠近工件。控制器还通过控制驱动件54驱动动作,并通过第一传动件55、第二传动件56及第三传动件57传动驱动件54的动作,实现第三线性模组70及执行机构90沿第二方向B运动,即,第二线性模组50驱动第三线性模组70及执行机构90沿着第二方向B朝向工件运动,以使得执行件93靠近工件。控制器控制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件74驱动第一传动轮751,并通过第一传动轮751、第二传动轮753、传动带755、第一传动件75、第二传动件76及第三传动件77的传动,实现执行机构90沿着第三方向C运动,以使得执行件93接触工件。同样,控制器控制第一线性模组30’驱动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三线性模组70’及执行机构90’沿着第一方向A朝向工件运动,及控制第二线性模组50’驱动第三线性模组70’及执行机构90’沿着第二方向B朝向工件运动,以及控制第三线性模组70’驱动执行机构90’沿方向C’驱动,以使得执行机构90’的执行件对工件的操作动作与执行机构90的执行件对工件的做作动作相配合,实现第一驱动组件102与第二驱动组件103模拟人双手操作,控制器模拟人脑对第一驱动组件102与第二驱动组件103之间相协同的动作进行控制。执行件93及执行机构90’的执行件相配合同时对工件进行检测,镜头95及执行机构90’的镜头(图未标)相配合对工件的检测位置进行监测。\n[0024] 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机构100,由于在支撑件101上同时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102及第二驱动组件103,且第一驱动组件102及第二驱动组件103均设置有能够沿三个不同方向驱动的三个线性模组,使得执行件93及执行机构90’的执行件在三个线性模组的驱动下能够接触工件,从而协同对工件进行检测或加工,使得效率较高。由于第一驱动组件102及第二驱动组件103在支撑件101上相嵌合设计,且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一线性模组30的驱动方向倾斜而非正交,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一线性模组30’及第二线性模组50’的驱动方向倾斜而非正交,使得驱动机构100的整体体积减小,且第三线性模组70通过驱动件74及中间传动组件750的设置,减小了第三线性模组70沿第三方向C的的长度尺寸,进一步驱动机构100的整体体积,实现驱动机构100的小型化。而且在使用时,非正交设置的第三线性模组70及第三线性模组70’避免了执行机构90及执行机构90’在运动时,与其他外部结构产生运动干涉。在对结构细微的工件进行检测、组装时,执行机构90及执行机构90’能够对伸入工件上复杂的结构中进行操作,例如,伸入工件上竖直方向的面上的斜孔中,灵活度较高。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机构100实现了驱动机构的小型化。且当工件上的加工面为倾斜面或工件的轮廓不规则时,可以根据工件及具体加工方式调节第三线性模组70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倾斜角度,以与工件相适配,使得能够较到位地加工工件,且加工时工件不会偏移。\n[0025] 请参阅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0大致相同,其包括支撑件201、第一驱动组件202、第二驱动组件203及控制器(图未示)。支撑件201包括第一安装板2011、第二安装板2012及连接杆2013,第一安装板2011与第二安装板2012平行设置,连接杆2013连接第一安装板2011与第二安装板2012,第一安装板\n2011、第二安装板2012及连接杆2013共同形成一个容纳空间2015,第一驱动组件202、第二驱动组件203及控制器装设在支撑件201的第一安装板2011上,并容纳在容纳空间2015中。第一驱动组件202、第二驱动组件203及控制器的结构及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驱动组件102、第三驱动组件103及控制器相似,为了节省篇幅,简化介绍第一驱动组件202、第二驱动组件203及控制器。\n[0026] 第一驱动组件202同样包括第一线性模组20、第二线性模组40及第三线性模组\n60,第二驱动组件203同样包括第一线性模组20’、 第二线性模组40’ 及第三线性模组\n60’, 第一线性模组20及第二线性模组20’平行相对装设在支撑件201的第一安装板2011上,第二线性模组40可滑动地装设在第一线性模组20上,且位于第一线性模组20远离第一安装板2011的一侧。第二线性模组40’可滑动地装设在第一线性模组20’上。且位于第一线性模组20’远离第一安装板2011的一侧,第一线性模组20、第二线性模组40、第一线性模组20’及第二线性模组40’共同围成大致矩形框状。第三线性模组60可滑动地装设在第二线性模组40上,且相对第一线性模组20的驱动方向及第二线性模组40的驱动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第三线性模组60’滑动地装设在第二线性模组40’上,且相对第一线性模组20’的驱动方向及第二线性模组40’的驱动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第三线性模组60与第三线性模组60’之间的距离沿着远离第一安装板2011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三线性模组60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二线性模组40的运动方向及第三线性模组60的运动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第三线性模组60’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二线性模组40’的运动方向及第三线性模组60’的运动方向形成的平面倾斜。第一线性模组20、第二线性模组40、第三线性模组60、第一线性模组20’、 第二线性模组40’及第三线性模组6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分别与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第三线性模组70、第一线性模组30’、 第二线性模组50’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了节省篇幅,不作重复介绍。\n[0027] 使用时,将执行机构80可滑动地装设在第三线性模组60上,将执行机构80’可滑动地装设在第三线性模组60’上,将工件(图未示)装设在支撑件201的第二安装板2012上,并位于执行机构80与执行机构80’之间。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线性模组20、第二线性模组\n40、第三线性模组60的驱动动作控制执行机构80动作,并通过控制第一线性模组20’、 第二线性模组40’、第三线性模组60’ 的驱动动作控制执行机构80’动作,使得执行机构80与执行机构80’协同对工件进行检测、加工等。驱动机构200在使用时,避免了将大部分结构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012上,使得与其他外部装置干涉(例如,工件传送装置或上料装置等),合理利用竖直方向的空间,减小体积,节约空间。\n[0028] 可以理解,第一驱动组件102的第一线性模组30与第二驱动组件103的第一线性模组30’可设置为同一个线性模组,即第二线性模组50、第二线性模组50’均装设在同一个线性模组上,此时,第二线性模组50、第二线性模组50’沿着同一条直线运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102、202与第二驱动组件103、203可不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一驱动组件202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011上,第二驱动组件\n203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012上,此时,在使用时将执行机构80设置在第三线性模组60上靠近第二安装板2012的一端,将执行机构80’设置在第三线性模组60’上靠近第二安装板\n2012的一端,以协同对定位在第二安装板2012上的工件进行加工。\n[0029] 可以理解,第一线性模组30与第一线性模组30’可不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或第二线性模组50与第二线性模组50’可不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或第三线性模组70与第三线性模组70’ 可不设置在同一个高度上,从而通过将第一线性模组30与第一线性模组\n30’在竖直方向错开设置、或二线性模组50与第二线性模组50’ 在竖直方向错开设置、或第三线性模组70与第三线性模组70’ 在竖直方向错开设置,以使得执行机构80与执行机构80’ 在竖直方向错开设置,以针对工件上的检测、加工位置的需求,协同动作进行检测、加工等。\n[0030] 可以理解,连接件31、51、71、连接加强件33、53、第一传动件35、55、57、第二传动件36、56、76、第三传动件37、57、77、第一传动轮751、第二传动轮753及传动带755均可以省略,第二线性模组50的安装件52可直接与驱动件34连接,第三线性模组70的安装件72可直接与驱动件54连接,执行机构90可直接与驱动件74连接,使得驱动件34直接驱动第二线性模组50沿第一方向A运动,驱动件54直接驱动第三线性模组70沿第二方向B运动,驱动件74直接驱动执行机构90沿第三方向C运动,此时驱动件34、54、74改变驱动方式,驱动件34的驱动方向为第一方向A,驱动件54的驱动方向为第二方向B,驱动件74的驱动方向为第三方向C。\n[0031] 可以理解,第三方向C与第四方向C’可相对第一方向A及第二方向B均倾斜,此时,倾斜面711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倾斜面(图未标)作相应倾斜设计。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可不垂直,只需保证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不平行即可。\n[0032] 可以理解,第三方向C与第四方向C’可不为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方向,而是第三方向C与第四方向C’相对第一方向A倾斜的角度不同,以实现对工件加工时,执行机构90与执行机构90’沿不同角度对工件进行配合加工。\n[0033] 可以理解,该驱动机构100可以包括多个驱动组件,以适用不同工件的需求,例如,在工件需多处点胶时,可在多个线性模组上设置多个执行机构,且适合排配多个驱动机构的各个线性模组之间的位置,使得控制器控制其中一个执行机构夹持定位工件时,其他执行机构在对应位置进行点胶动作。\n[0034]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而,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22-10-2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富联裕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由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观澜富士康鸿观科技园B区厂房5栋C09栋4层、C07栋2层、C08栋3层4层、C04栋1层变更为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富康社区东环二路2号富士康H5厂房101、观澜街道福城大三社区富士康鸿观科技园B区厂房5栋C09栋4层、C07栋2层、C08栋3层4层、C04栋1层
- 2019-06-11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05.22
专利权人由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变更为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观澜富士康鸿观科技园B区厂房5栋C09栋4层、C07栋2层、C08栋3层4层、C04栋1层
专利权人由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为空
- 2016-04-27
- 2014-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5J 9/02
专利申请号: 201310162046.9
申请日: 2013.05.06
- 2014-11-1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02-03
|
2007-12-04
| | |
2
| | 暂无 |
2012-09-06
| | |
3
| |
2012-07-04
|
2011-11-30
| | |
4
| | 暂无 |
2009-02-2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