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壳寡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特征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氯吡脲,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比为1:0.01-0.06。
2.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用于调节植物生长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用于提高作物长势和产量。
3.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特征在于组合物的应用剂量为0.1-20ppm。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的应用剂量为0.5-10ppm。
5.含有壳寡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氯吡脲,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比为1:0.01-0.06,将组合物进行植物浸种或浸根处理,每隔5-20d,再次施用与首次施用浓度相同或不同的组合物0-3次,组合物的应用剂量为0.1-20ppm。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比为
1:0.01-0.06,将组合物进行植物浸种或浸根处理,每隔15d,再次施用与首次施用浓度相同或不同的的组合物0-3次,组合物的应用剂量为0.5-10ppm。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的应用方法,所述植物指果蔬、粮棉、草坪、药用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马铃薯、番茄、柑桔、香蕉、梨、葡萄、芒果、荔枝、龙眼、苹果、桃、杏、猕猴桃、草莓、中国樱桃、草梅、西瓜、黄瓜、丝瓜、苦瓜、冬瓜、辣椒、甜椒、茄子、小麦、水稻、玉米、茶叶、棉花。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应用方法,所述植物为马铃薯、番茄。
含有壳寡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及应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应用领域,尤其涉及含有壳寡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及在促进植株长势和产量的应用。\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人们对水果、蔬菜的需求及质量日益提高。但如何使水果、蔬菜增产增收成为农产品种植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可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及增强抗逆性,是瓜果蔬菜增产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本发明产品广泛适用于多类植物栽培,如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促使植物长势和增产,含寡糖产品的发展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n[0003] 目前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较高,用量不当容易造成植物的叶片、果实等畸形,甚至产生药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壳寡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及应用技术。\n发明内容\n[0004] 为解决单一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药害及提高植株长势及增产增收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含有壳寡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及应用技术。\n[0005] 含有壳寡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特征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氯吡脲、胺鲜酯、复硝酚钠、萘乙酸、吲哚乙酸、多胺、细胞分裂素、吲哚丁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选自氯吡脲、胺鲜酯、复硝酚钠、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比为1:0.01-50。优选的,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比为1:0.05-10。\n[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组合物用于调节植物生长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用于提高作物长势和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氯吡脲、胺鲜酯、复硝酚钠、萘乙酸、吲哚乙酸、多胺、细胞分裂素、吲哚丁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选自氯吡脲、胺鲜酯、复硝酚钠、萘乙酸和吲哚丁酸。\n[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组合物的应用方法,特征在于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氯吡脲、胺鲜酯、复硝酚钠、萘乙酸和吲哚丁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的应用剂量为0.1-20ppm。优选的,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的应用剂量为0.5-10ppm。\n[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氯吡脲、胺鲜酯、复硝酚钠、萘乙酸、吲哚乙酸、多胺、细胞分裂素、吲哚丁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选自氯吡脲、胺鲜酯、复硝酚钠、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比为1:0.01-50,将组合物进行浸种或浸根处理,每隔5-20d,再次施用与首次施用浓度相同或不同的组合物0-3次,组合物的应用剂量为0.1-20ppm。\n[0009] 上述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壳寡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比为\n1:0.05-10,将组合物进行浸种或浸根处理,每隔15d,再次施用与首次施用浓度相同或不同的的组合物0-3次,组合物的应用剂量为0.5-10ppm。\n[0010] 上述组合物的应用方法,所述植物指直接或间接为人类需要而栽培的任何植物,包括蔬菜、果蔬、粮棉、草坪、药用植物,如马铃薯、番茄、柑桔、香蕉、梨、葡萄、芒果、荔枝、龙眼、苹果、桃、杏、猕猴桃、草莓、樱桃、草梅、西瓜、黄瓜、丝瓜、苦瓜、冬瓜、辣椒、甜椒、茄子、小麦、水稻、玉米、茶叶、棉花等。优选的,植物为马铃薯和番茄。\n[0011] 本发明中,壳寡糖为氨基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度为2-30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平均分子量为1000-3000道尔顿。壳寡糖可以通过任意方法制备,例如如下的方法:脱乙酰度在70%以上的壳聚糖通过物理降解法、化学降解法、酶降解法、糖基转移法、复合降解法等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合度为2-30的低聚壳聚糖的混合物。或者,通过从真菌细胞壁中提取得到甲壳素并通过物理降解法、化学降解法、酶降解法、糖基转移法、复合降解法等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合度为2-30的低聚壳聚糖的混合物。或者,通过由氨基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化学合成聚合而成的聚合度为2-30的聚合物的混合物。目前壳寡糖均为不同聚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也就是说壳寡糖中并不是单一聚合度的寡糖形式,而是每种聚合度的壳寡糖单糖都可能存在。所以无论通过何种方法制备得到,或者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市售产品,只要其是氨基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度为2-30、平均分子量为1000-3000道尔顿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就是本发明所述的壳寡糖,其可以含有乙酰基,但是键合乙酰基的糖单元不超过40%的量,优选不超过\n30%的量,尤其优选不超过20%的量。目前市售的壳寡糖基本上都为上述壳寡糖术语所阐述的壳寡糖产品。\n[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n[0013] 含有壳寡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在植物生长调节方面的应用,促进植株长势,显著的达到增产效果。\n具体实施方式\n[0014] 为了理解本发明,下面以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限于本发明。\n[0015] 制剂实施例1\n[0016] 壳寡糖1g,氯吡脲0.06g,聚氧乙烯烷基醚5g,加水至1000g。\n[0017] 制剂实施例2\n[0018] 壳寡糖5g,胺鲜酯5g,聚氧乙烯烷基醚5g,加水至1000g。\n[0019] 制剂实施例3\n[0020] 壳寡糖0.1g,复硝酚钠3g,聚氧乙烯烷基醚5g,加水至1000g。\n[0021] 制剂实施例4\n[0022] 壳寡糖0.1g,萘乙酸5g,乙醇5g,聚氧乙烯烷基醚5g,加水至1000g。\n[0023] 制剂实施例5\n[0024] 壳寡糖1g,吲哚乙酸0.2g,乙醇5g,聚氧乙烯烷基醚5g,加水至1000g。\n[0025] 生物实施例1壳寡糖与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对马铃薯生长的效果\n[0026] 将以上实施例用水分别稀释到相应的应用浓度。筛选130-150g的种薯,每个种薯切成4个大小相当的小块,每块保留2个芽眼。经不同处理浸种2h后,用半干河沙覆盖,出芽催芽10d左右,选择出芽状况相当的种薯经制剂蘸根均匀播种在相同肥力和湿度的试验田。以清水及相应的生长调节剂为对照。出苗后每隔15d喷雾1次,共喷雾3次,3个月左右根据长势及天气情况调查单株块茎的数量、单重。期间,统一肥水管理。结果见表1。\n[0027] 表1壳寡糖与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对马铃薯生长的效果\n[0028] \n[0029] \n[0030] 壳寡糖与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对马铃薯生长的效果见表1。可以看出,马铃薯经种薯蘸根和(或)出苗后的喷雾处理1-4次,壳寡糖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处理与相应的生长调节剂处理相比,在组合物应用剂量为1-5ppm时,既剂量低于或等于相应单剂的剂量时,组合物的处理马铃薯单株均薯量和单重指数均高于壳寡糖单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单剂处理,说明壳寡糖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提高马铃薯的结薯量和单重效果,可见,壳寡糖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对地下茎的膨大和增产具有增效效果。\n[0031] 生物实施例2壳寡糖与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对番茄生长的效果\n[0032] 番茄地均做相同的肥水管理,将要移栽的番茄苗经不同制剂的稀释处理液浸根\n0.5h后移栽,移栽后1周幼苗喷雾1次,以后每隔15d喷雾1次,不定期采摘并统计成熟果数量,统计最终不同处理植株生长情况和单果均重,结果见表2。\n[0033] 表2壳寡糖与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对番茄生长的效果\n[0034]
法律信息
- 2016-09-2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N 47/36
专利号: ZL 201310416633.6
申请日: 2013.09.15
授权公告日: 2015.07.08
登记号: 2016460000002
登记生效日: 2016.08.22
出质人: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质权人: 海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 含有壳寡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及应用
- 2015-07-08
- 2014-0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N 47/36
专利申请号: 201310416633.6
申请日: 2013.09.15
- 2013-12-1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3-13
|
2012-11-15
| | |
2
| |
2008-11-19
|
2007-05-18
| | |
3
| |
2009-01-21
|
2007-07-19
| | |
4
| |
2012-04-18
|
2011-10-28
| | |
5
| |
2012-08-01
|
2012-03-0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