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 |
申请号 | CN202221387015.4 | 申请日期 | 2022-05-3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IPC分类号 | B;6;5;D;9;0;/;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二路12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进;朱斌;林凡伟;陈守祥;熊亮;李林;丁伟亮;张鹏;熊前锦;张纯康;杭世选;周娟;祝红山 |
代理机构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家安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它包括呈圆柱状的筒体(2),所述的筒体(2)的周身布置有斜交加劲肋(1),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之间双向交叉布置,且双向交叉布置的斜交加劲肋(1)连续环绕布置在呈圆柱状的筒体(2)上。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常规大型钢板仓筒体结构局部鼓曲变形较大,局部刚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整体用钢量较大的缺点,具有相比常规垂直立柱与环肋筒体结构方案大约降低25%总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优点。
1.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它包括呈圆柱状的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2)的周身布置有斜交加劲肋(1),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之间双向交叉布置,且双向交叉布置的斜交加劲肋(1)连续环绕布置在呈圆柱状的筒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绕筒体(2)的筒壁环绕直至伸至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与筒体(2)的筒壁的水平夹角在50度‑8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条相交的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的夹角处焊接有至少两个节点板(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节点板(3)位于单根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的数量不少于36处,且整体数量为偶数。
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大型储料结构的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是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n背景技术\n[0002] 大型钢板仓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解决大量粉粒料等的贮存问题,该设计解决了大直径落地库边部存料多、出库率低、均化效果差及库内设备无法维修更换的技术难题。最先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最早应用储粮的钢板筒库‑‑西德筒库起源于20世纪初。在国外粮食,水泥行业,大型钢板库几乎取代了任何类型的粮库、水泥储藏库。\n[0003] 我国大型钢板库技术发展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引进,21世纪初消化吸收,2010年以后大量推广使用的阶段。目前,大型钢板仓可储存粒状、粉状、液体等物料,在工农业领域、食品、酿造、煤炭、建材、城乡及环保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因为大型钢板仓在环保,全自动出料及控制、节约占地、节约投资等方面有较显著的优势,越来越多业主倾向于使用大型钢板仓储料。目前国内建成的较为常规的大型钢板仓直径30‑48m,高度30‑\n48m,储料3‑6万吨级。常规钢板仓筒体钢板是由不同厚度的中厚钢板相互搭接焊接而成,仓壁钢板一般均匀等分。仓壁加劲肋分为环向加劲肋和竖向加劲肋,其中环向加劲肋设置在仓壁外侧,沿高度间距1‑3m左右分布,除顶部加劲肋布置在仓壁顶面外,其余均布置在仓壁钢板中部。竖向加劲肋沿环向均匀分布在仓壁内侧,一般可视钢板仓直径设置36/48/60道环向加劲肋。竖向及环向加劲肋均可采用各规格槽钢,其中顶部结构在筒体支座处竖向加劲肋可采用H型钢立柱(如图1,图2所示)。\n[0004] 由于常规大型钢板仓筒体结构由立柱、环肋、竖肋与薄壁筒体组成,结构局部鼓曲变形较大,局部刚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整体用钢量较大,结构上有进一步优化空间。\n发明内容\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它包括呈圆柱状的筒体,所述的筒体的周身布置有斜交加劲肋,所述的斜交加劲肋之间双向交叉布置,且双向交叉布置的斜交加劲肋连续环绕布置在呈圆柱状的筒体上。\n[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斜交加劲肋绕筒体的筒壁环绕直至伸至顶部。\n[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斜交加劲肋与筒体的筒壁的水平夹角在50度‑80度之间。\n[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两条相交的所述的斜交加劲肋的夹角处焊接有至少两个节点板。\n[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的节点板位于单根所述的斜交加劲肋的同一侧。\n[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斜交加劲肋的数量不少于36处,且整体数量为偶数。\n[0012]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体上布置斜交加劲肋,增大了筒体整体的结构刚度,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混合结构刚度与延性互补的作用,从而降低了钢板仓筒体结构的用钢量。\n[0013] 2、根据有限元软件分析计算,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中的筒体结构水平和竖向位移明显变小,且筒体筒壁钢板未出现明显增大,满足规范对变形等的要求,用钢量相比常规垂直立柱与环肋筒体结构方案大约降低25%总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n附图说明\n[0014] 图1为常规大型钢板仓筒体结构正视图。\n[0015] 图2为常规大型钢板仓筒体结构俯视图。\n[0016] 图3为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正视图。\n[0017] 图4为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局部示意图。\n[0018] 图5为斜交加劲肋连接节点详图。\n[0019] 图中:斜交加劲肋1、筒体2、节点板3。\n具体实施方式\n[0020]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n[0021] 参照图3‑5所示:一种斜交网格体系钢板仓筒体结构,它包括呈圆柱状的筒体2,所述的筒体2的周身布置有斜交加劲肋1,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之间双向交叉布置,且双向交叉布置的斜交加劲肋1连续环绕布置在呈圆柱状的筒体2上。\n[0022] 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绕筒体2的筒壁环绕直至伸至顶部。斜交加劲肋1组成斜交网格与筒体2组成稳定结构体系,较常规筒体结构避免了内外侧设置加劲肋等较为复杂的施工工艺,同时本实用新型组成的网格体系比常规筒体结构刚度大,传力效果较好,用钢量较常规的节约25%的用量。\n[0023] 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与筒体2的筒壁的水平夹角在50度‑80度之间。具体的角度由筒体2的直径及高度计算决定,其中筒体2的直径越小,高度越大,斜交加劲肋1角度越大。斜交加劲肋1角度范围可以充分发挥斜交加劲肋体系刚度较大的特点,在筒体全高范围,斜交加劲肋与筒体受拉板带形成三角稳定体系,受力特性较好,可以充分利用钢材轴向受力强度较大的特性,同时可以避免常规筒体局部薄板区域变形较大的问题。\n[0024] 每两条相交的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的夹角处焊接有至少两个节点板3,节点板3通过焊接以达到刚接效果。节点板3设置简洁明确,焊接方便,可以使斜交加劲肋1交叉节点的刚接效果,确保达到“强节点”的设计效果,确保斜交网格筒体结构体系整体刚度的实现。\n[0025] 两个所述的节点板3位于单根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的同一侧,一般应位于上侧。此设计可以确保筒体2顶部荷载向下传力至斜交网格体系的可靠性,同时保证了斜交网格体系中斜交加劲肋1与筒体2筒壁受拉板带形成的三角稳定结构体系的实现。\n[0026] 所述的斜交加劲肋1的数量不少于36处,且整体数量为偶数。偶数的斜交加劲肋1可以确保斜交加劲肋1在筒体2底部生根处两两交汇,自筒体2底部基座形成稳定结构。斜交加劲肋1数量不少于36处,可以保证在较大直径30m以上筒体2的钢板仓筒壁上加劲肋间距适宜,避免因为斜交加劲肋1数量少间距大导致斜交加劲肋1弯曲弧度较大,无法发挥刚度大、强度高等结构体系特性。\n[0027] 上述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