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空调机排出格栅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申请号 | CN02153147.1 | 申请日期 | 2002-11-2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502905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IPC分类号 | F;2;4;F;1;1;/;0;0;;;F;2;4;F;1;3;/;1;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天津市北辰区兴淀公路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玉周镐;姜太郁 |
代理机构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永康 |
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空调机室内机方面的发明,进一步说明则是关于控制空调机排出格栅的开闭的空调机排出格栅控制方法以及装置方面的发明。为了有效地执行空调机的制冷/热空调功能,根据制冷/热的运转模式,以铰链轴为中心,设定排出格栅角度的初始设定角;按照运转模式所对应的初始设定角控制排出格栅的角度。另外,为了有效地执行制冷/热运转模式的空调功能,每隔特定时间,以上述铰链轴为中心,按照增加特定角度或者减少特定角度旋转排出格栅的角度。在本发明中,通过百叶窗、叶片的动作以及排出格栅的角度随着制冷/热运转模式旋转特定角度,更有效地使空调空间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进一步说,则涉及一种控制空调机 排出格栅进行开闭的空调机排出格栅控制方法以及装置(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utflow gri1l of air conditioner)。\n背景技术\n一般空调机大体上分为一体型空调机和分体型空调机。上述一体型 空调机的整体构成一个机构;分体型空调机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上述室内 机设置在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上述室外机设置在室外的空间。\n下面参照附图,对现有技术的室内机前面板驱动控制方法进行详细 说明。\n图1a、图1b显示出现有技术的分体型空调机的室内机斜视图。\n如图所示,主框架(main sash)1构成室内机的框架(frame),安 装在室内的墙壁上。上述主框架1和安装在上述主框架1前面的前面板3构 成室内机的外观。上述主框架1和前面板3之间形成安装下面将要说明的部 件的空间。如图所示,通过上述主框架1和前面板3形成的室内机外观向前 方整体地(round)凸出形成。\n整个上述前面板3上形成有吸入格栅(grill)5,上述吸入格栅5 构成空气向室内机内部吸入的通路。一方面,上述主框架1的上表面也左右 延长形成有吸入格栅5’。\n上述前面板3的后方设置有热交换机9。上述热交换机9的作用是使 通过上述吸入格栅5吸入的空气流经上述热交换机9的过程中进行热交换。 虽然附图中没有显示出,但上述热交换机9的前面设置有过滤器,上述过滤 器的作用是净化吸入的空气。\n上述热交换机9的后方设置有风扇组装体(fan assembly)11。上 述风扇组装体11吸入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之后,继续给空气的流 动提供原动力。引导上述风扇组装体1所形成的气流的结构一体形成在上 述组框架1的内侧。\n一方面,经上述热交换机9热交换之后的空气通过上述风扇组装体1 重新排出到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为此上述组框架1和前面板3的下端 设置有排出格栅13。上述排出格栅13的内部形成有排出流路14,上述排出 流路14引导经过上述风扇组装体11的空气流向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n上述排出流路14上设置有百叶窗(louver)16。上述百叶窗16在 多个连结杆(附图中没有显示)连结下,同时进行动作。上述前面板3的下 端部中央设置有显示装置19,上述显示装置19用于显示空调机的工作状态。\n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机的制冷工作过程进行说明。\n空调机启动,则通过上述风扇组装体11向室内机内部吸入需要进行 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也就是说,通过上述吸入格栅5、5’向室内机的内部 吸入空气,然后被吸入的空气经过上述热交换机9与流动在上述热交换机9 内部的介质进行热交换。\n在上述热交换机9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空气转变成温度相对较低的空 气,然后被吸向上述风扇组装体11。接着,被吸入到上述风扇组装体11的 空气又被排出,被引向上述排出格栅13方向。\n也就是说,上述空气被形成在上述排出格栅13内部的排出流路14 引导,在上述排出流路14通过上述百叶窗16和叶片(vane)15时调节排出 方向,排出到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n这时,通过上述百叶窗或者叶片的驱动,使得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空 间的温度分布均匀。\n但是现有技术的室内机只是通过驱动百叶窗或者叶片使室内空气温 度均匀分布,使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但是一旦空气流路的角度确定下来, 则只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驱动。\n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的空调机排出格栅控制 方法和装置:能够控制分体型空调机室内机上的排出格栅。\n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排出格栅控制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输入步骤、运转模式判断步骤、排出格 栅角度控制步骤、特定角度旋转控制步骤。输入步骤:输入运转控制信号; 运转模式判断步骤:根据上述运转控制信号判断制冷/热运转模式;排出格 栅角度控制步骤:执行完上述判断之后,根据制冷/热运转模式控制排出格 栅的角度;特定角度旋转控制步骤:在上述制冷/热运转模式对应的排出格 栅角度范围内,按照特定时间旋转特定角度。当执行制冷运转模式时,上述 排出格栅的角度朝上;当执行制热运转模式时,上述排出格栅的角度朝下。\n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前面板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框架、前面板、排出格栅、热交换装置、空调机的控制装置。上述主框架 的前面形成有前面吸入格栅,上述主框架的上部前面/后面形成有吸入格栅; 上述前面板形成在上述前面吸入格栅的前面;上述排出格栅形成在上述主框 架的下部,通过驱动可以出入上述主框架的下部;上述热交换装置形成在上 述主框架的内部;上述空调机的控制装置形成在上述热交换区段的上部。根 据制冷/热运转控制信号,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排出格栅的驱动角度不同。\n综上所述,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效果:\n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确定的流路角度和百叶窗、叶片的动作使热交换 之后的空气排出,使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有一定局限性。在本发明中,通 过百叶窗、叶片的动作以及排出格栅的角度随着制冷/热运转模式旋转特定 角度,能更有效地使空调空间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也就是说,制冷时,使 排出格栅的角度朝上,根据热交换之后变冷的空气的特性,其从上向下对流, 使得更均匀迅速地达到目标温度。制热时,使排出格栅的角度朝下,根据热 交换之后变热的空气的特性,其从下向上对流,使得更均匀迅速地达到目标 温度。由于更加有效地使空调空间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提高了使用本发明 产品的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度。\n附图说明\n图1a图1b显示出现有技术的分体型空调机的斜视图;\n图2a图2b显示出驱动控制本发明室内机的结构图;\n图3显示出本发明分体型空调机的控制排出格栅的控制结构图;\n图4显示出本发明分体型空调机控制排出格栅的控制流程图。\n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n30:主框架 32:前方部分\n32’:吸入格栅 35:后方部分\n35’:吸入格栅 38:支撑面板\n38’:吸入格栅 40:前面板驱动装置\n42:显示装置 50:热交换机\n60:风扇组装体 70:排出格栅\n71:铰链轴 72:排出流路\n74:叶片 76:百叶窗(louver)\n100:信号输入装置 110:控制装置\n130:风扇电机驱动装置\n具体实施方式\n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机排出格栅的驱动控制方法进行详 细说明。\n图2a、图2b显示出本发明分体型空调机的室内机斜视图。\n如图所示,主框架(main sash)30构成室内机的外观。上述主框架 30的形状是长方六面体形状,上述主框架30的内部分为前方部分32和后方 部分35。上述前方部32是用于设置部件的空间;上述后方部分35与上述前 方部分32形成一体,并具有与上述前方部分32连通的空间。上述主框架30 的内部形成的空气前方被支撑面板38遮蔽。\n上述前方部分32构成前后宽度较窄的六面体形状。另外上述后方部 分35从上述前方部分32向后方凸出形成,上述后方部35左右宽度比上述 前方部32的左右宽度小。于是从前方或者侧面看设置在壁面上的室内机时, 主要只看到前方部分32,使得从室内机的结构整体苗条。\n上述主框架30上设置有吸入装置32’、35’、38’,上述吸入装置32’、 35’、38’用于吸入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也就是说,上述前方部分32的上表 面形成有吸入格栅32’,另外上述支撑面板38上形成吸入格栅38’。附图标 记31表示流动导轨,其形成在上述主框架30的内部,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n一方面,上述支撑面板38上设置有前面板。上述前面板可以选择性 地开闭形成在上述支撑面板38上的吸入格栅38’。为此,上述前面板40以 其下端两侧为中心,前端可以旋转特定角度。为了驱动前面板的动作,设置 有单独的驱动源。当空调机启动时,上述前面板开放上述吸入格栅38’;当 上述空调机停止运转时,上述前面板关闭上述吸入格栅38’。\n上述前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显示装置42,上述显示装置42用于显示空 调机的工作状态。上述显示装置设置在上述前面板的正面一侧。\n上述主框架30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机50。上述热交换机50设置在 对应于上述吸入格栅32’、35’、38’的位置上。这样可以使经过上述吸入格 栅32’、35’、38’吸入的空气能够经过热交换机50。在上述热交换机50的 内部使得通过上述吸入格栅32’、35’、38’吸入的空气和循环在热交换循环 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n上述热交换机50的后方设置有风扇组装体60。上述风扇组装体60 提供原动力,使得空气吸入到室内机内部,然后经过上述热交换机50转换 成相对低的温度,接着向外部排出。\n一方面,在上述热交换机50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空气通过上述排出格 栅70排出。上述排出格栅70通过上述主框架30的下面,可以出入室内机 的内外部。也就是说,上述排出格栅70以形成其两端上的铰链轴71为中心, 前端旋转特定角度出入上述主框架30的下面。在空调机工作过程中,上述 排出格栅70凸出在上述主框架30的外部;在空调机停止工作时,上述排出 格栅70位于上述主框架30的内部。\n为了执行上述排出格栅70的出入过程,设置有排出格栅驱动装置 150。比如说,上述排出格栅70的一侧设置有齿轮(gear);与上述齿轮啮 合的齿轮设置在上述主框架30的内部一侧,通过其他驱动源得到动力进行 驱动。\n上述排出格栅70的内部形成有排出流路72,上述排出流路72使经 过上述风扇组装体60的空气流动。上述排出流路72的作用是连通上述主框 架30的内部空间和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当上述排出格栅70露出在上 述主框架30的外部时,上述排出流路72向着上述排出格栅70的前方和下 方开放。\n上述排出流路72上形成有叶片74和百叶窗76,上述叶片74和百叶 窗76用于控制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述叶片74用于上下方向调节空气的排出 方向;上述百叶窗76用于左右调节空气的排出方向。上述叶片74和上述百 叶窗76可以通过各自单独的驱动源驱动或者通过手动进行驱动。\n另外,上述排出格栅70的一侧形成有阻挡装置,上述阻挡装置限制 上述排出格栅70向上述主框架30的外部排出的程度。上述阻挡装置卡在上 述主框架30的一侧,限制上述排出格栅70向上述主框架30的外部排出的 程度。\n下面参照附图,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分体型空调机工作过程中 执行制冷/热运转模式或执行附加功能也就是说,执行净化空气等空调功能 时,控制排出格栅开闭的排出格栅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n图3显示出本发明分体型空调机的控制排出格栅的控制结构图。\n如图所示,本发明室内机的前面板的控制结构包括信号输入装置 100、显示装置120、遥控收信装置140、控制装置10、前面板驱动装置40、 风扇驱动装置130、排出格栅驱动装置150、风量调节装置驱动装置160。上 述信号输入装置100用于输入控制信号;上述显示装置120用于显示使用者 输入的控制信号;上述遥控收信装置140用于接收通过遥控器输入的控制信 号;上述控制装置110通过上述控制信号执行制冷/热功能或者执行除湿功 能等附加功能的控制;上述前面板驱动装置40执行向室内机吸入风量的控 制,以便执行上述制冷/热功能或者附加功能;上述风扇驱动装置130传送 动力,以便通过上述排出格栅排出空气;上述排出格栅驱动装置150给排出 格栅提供动力,以便通过上述排出格栅传递热交换之后的空气;上述风量调 节装置驱动装置160按照使用者的设定控制风量。\n上述控制装置10上设定有初期设定角。也就是说,当执行制冷运 转时,使排出格栅角度向空调空间的上方倾斜A±α程度,使热交换之后的空 气从上向下对流。另外,当执行制热运转时,使排出格栅角度向空调空间的 下方倾斜B±β程度,使热交换之后的空气从下向上对流。上述特定值根据设 定值可以不同,在本发明中A比B小(A<B)。\n另外,按照上述已设定的初期设定角进行驱动的上述排出格栅70的 角度每隔一段时间旋转+s或者-s角度。\n图4显示出本发明分体型空调机控制排出格栅的控制流程图。\n步骤100:使用者通过信号输入装置100输入控制信号。\n步骤10:上述控制信号传送到上述控制装置110,接收到上述控制 信号的控制装置10判断是否是制冷运转模式。\n根据上述判断,上述控制装置110根据制冷/热运转模式对应的已设 定的角度,控制排出格栅70的旋转角度。\n步骤120:如果在上述第10步骤判断的结果,使用者输入的控制信 号是制冷信号,则排出格栅70以铰链轴71为中心向上倾斜a角度。上述控 制装置10控制上述排出格栅70位于已设定的初始设定角,使需要进行空 气调空间有效地达到使用者输入的温度。\n在上述控制过程中,上述控制装置10每隔一段时间使位于初始设 定角的上述排出格栅70的角度旋转特定角度。比如说,每隔5分钟旋转+5 度或者-5度。\n步骤130:这时,通过驱动上述排出格栅70侧的叶片74和百叶窗76, 使空气有效地传递。\n步骤140:驱动风扇电机120使通过上述排出格栅70变冷的空气排 出。于是随着热交换之后的空气排出到空调空间,完成了空调机的空调功能。\n步骤150:在上述步骤110中,如果判断为使用者输入的信号是制热 信号,则排出格栅70以铰链轴71为中心向下倾斜B角度。上述控制装置110 控制上述排出格栅70位于已设定的初始设定角,使空调空间有效地达到使 用者输入的温度。\n在上述控制过程中,上述控制装置110每隔一段时间使位于初始设 定角的上述排出格栅70的角度旋转特定角度。比如说,每隔5分钟旋转+5 度或者-5度。\n这时,通过驱动上述排出格栅70侧的叶片74和百叶窗76,使空气 有效地传递。\n驱动风扇电机120使通过上述排出格栅70变冷的空气排出。于是随 着热交换之后的空气排出到空调空间,完成了空调机的空气调节功能。\n上述特定时间5分钟和上述特定角度+5度或者-5度是一个实施例, 是为了执行最佳空调过程设定的值。\n综上所示,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是:为了有效地执行空调机的制 冷/热空调功能,根据制冷/热的运转模式,以铰链轴为中心,设定排出格栅 角度的初始设定角;按照运转模式所对应的初始设定角控制排出格栅的角 度。\n另外,为了有效地执行制冷/热运转模式的空调功能,每隔特定时间, 以上述铰链轴为中心,按照增加特定角度或者减少特定角度旋转排出格栅的 角度。\n到目前为止,虽然以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中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 是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知识的人员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范 围内可以提出很多变形。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体现在权利要求请求范围 内,与之同等范围内的所有差异点都应该解释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法律信息
- 2011-02-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4F 11/00
专利号: ZL 02153147.1
申请日: 2002.11.26
授权公告日: 2006.12.13
- 2006-12-13
- 2005-06-01
- 2004-06-0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