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冷链运输系统 |
申请号 | CN201510996569.2 | 申请日期 | 2015-12-25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4414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0P3/20 | IPC分类号 | B;6;0;P;3;/;2;0;;;B;6;0;H;1;/;3;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天津市傲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区塘沽新北路466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天津市傲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天津市傲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艳;李平;刘斌;景君 |
代理机构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慧玲 |
摘要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冷链运输系统,其包括车载控制装置和监控装置;车载控制装置包括置于车体内部的车载控制单元以及位于车体内冷藏室中的制冷器和温湿度传感器,车载控制单元通过与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连接而控制所述制冷器,且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温湿度信息通讯模块与监控装置信号连接;监控装置包括定点监控器、管理人员接收终端和货主接收终端,温湿度信息通讯模块和GPRS通讯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基站与定点监控器信号连接,管理人员接收终端和货主接收终端分别与定点监控器无线信号连接。本发明创造可有效将其中运输过程中的物体环境以及运载情况传递给需要得知情况的人员,同时减少了因运输过程中监管不力而引发的物品损坏以及产生的损失。
1.一种冷链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控制装置和监控装置;
所述车载控制装置包括置于车体(14)内部的车载控制单元(5)以及位于车体(14)内冷藏室中的制冷器(13)和温湿度传感器(2),所述车载控制单元(5)通过与温湿度传感器(2)的信号连接而控制所述制冷器(13),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通过温湿度信息通讯模块(6 )与监控装置信号连接;
在所述车体(14)内还设有GPRS定位模块(4),所述GPRS定位模块(4)通过GPRS通讯模块(8)而与监控装置信号连接;
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定点监控器(10)、管理人员接收终端(11)和货主接收终端(12),所述温湿度信息通讯模块(6)和GPRS通讯模块(8)通过无线收发基站(9)与所述定点监控器(10)信号连接,所述管理人员接收终端(11)和货主接收终端(12)分别与所述定点监控器(10)无线信号连接;
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显示屏幕(1)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显示屏幕(1)与所述车载控制单元(5)电连接,所述信息输入模块与车载控制单元(5)信号连接且通过与车载控制单元(5)电连接的车况信息通信模块(7)而将信息传输给所述定点监控器(10);
所述车体(14)内的冷藏室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储存室(16),在所述储存室(16)的室口设有拉门(17),该拉门(17)的拉伸轨迹由冷藏室的一侧壁向另一侧壁运行,所述拉门(17)的侧边上固定有多个插接块(15),在与该拉门(17)位置对应的冷藏室侧壁上设有与插接块(15)插接配合的插接孔;
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警报器(3),所述警报器(3)置于车体(14) 的驾驶室内且受车载控制单元(5)控制;
在所述冷藏室内的对角处分别设有温湿度传感器(2),其中一个温湿度传感器(2)的下方设有制冷器(13);
所述车载控制单元(5)位于所述车体(14)的驾驶室内。
一种冷链运输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创造属于冷链物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链运输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在现有技术中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以及到消费\n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进而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n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n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同时,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n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n[0003] 基于目前的情况,冷链运输的过程中还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能将在运输过程\n的情况及时报告给监控站或者是将冷藏室内的情况及时传送给运输者,以此不能保证在运\n输过程中对物品的冷藏效果。\n发明内容\n[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冷链运输系统,以解决及时保证运输过程中\n物品的冷藏效果,以及将运输途中的情况及时传递给监控者的问题。\n[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n[0006] 一种冷链运输系统,其包括车载控制装置和监控装置;\n[0007] 所述车载控制装置包括置于车体内部的车载控制单元以及位于车体内冷藏室中\n的制冷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车载控制单元通过与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连接而控制所述\n制冷器,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温湿度信息通讯模块与监控装置信号连接;\n[0008] 在所述车体内还设有GPRS定位模块,所述GPRS定位模块通过GPRS通讯模块而与监\n控装置信号连接;\n[0009] 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定点监控器、管理人员接收终端和货主接收终端,所述温湿度\n信息通讯模块和GPRS通讯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基站与所述定点监控器信号连接,所述管理人\n员接收终端和货主接收终端分别与所述定点监控器无线信号连接。\n[0010]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显示屏幕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显示屏幕与\n所述车载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信息输入模块与车载控制单元信号连接且通过与车载控制\n单元电连接的车况信息通信模块而将信息传输给所述定点监控器。\n[0011]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警报器,所述警报器置于车体的驾驶室内且\n受车载控制单元控制。\n[0012]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内的冷藏室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储存室,在所述储存室的室\n口设有拉门,该拉门的拉伸轨迹由冷藏室的一侧壁向另一侧壁运行,所述拉门的侧边上固\n定有多个插接块,在与该拉门位置对应的冷藏室侧壁上设有与插接块插接配合的插接孔。\n[0013] 进一步的,在所述冷藏室内的对角处分别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其中一个温湿度传\n感器的下方设有制冷器。\n[0014]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控制单元位于所述车体的驾驶室内。\n[001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冷链运输系统具有以下优势:\n[0016] (1)本发明创造所述的车载控制装置和监控装置的配合设立可有效将其中运输过\n程中的物体环境以及运载情况传递给需要得知情况的人员;同时,驾驶人员也可以收到相\n关信息,从而及时处理运输过程中对于冷藏物品环境出现问题的情况,进而减少了因运输\n过程中监管不力而引发的物品损坏以及产生的损失。\n[0017] (2)本发明创造所述的冷藏室内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以及制冷器的位置可以保证\n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制冷效果的最大化利用。\n附图说明\n[0018]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n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n附图中:\n[0019]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链运输系统整体流程结构图;\n[0020]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车体内部结构示意图;\n[0021]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车体内部结构正视图。\n[0022] 附图标记说明:\n[0023] 1-显示屏幕;2-温湿度传感器;3-警报器;4-GPRS定位模块;5-车载控制单元;6-温\n湿度信息通讯模块;7-车况信息通讯模块;8-GPRS通讯模块; 9-无线收发基站;10-定点监\n控室;11-管理人员接收终端;12-货主接收终端;13-制冷器;14-车体;15-插接块;16-储藏\n室;17-拉门。\n具体实施方式\n[002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n以相互组合。\n[0025]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n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n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n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n[0026]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n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n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n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n[0027]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n[0028] 如图1所示,一种冷链运输系统,其包括车载控制装置和监控装置。\n[0029] 所述车载控制装置包括置于车体14内部的车载控制单元5以及位于车体14内冷藏\n室中的制冷器13和温湿度传感器2,所述车载控制单元5通过与温湿度传感器2的信号连接\n而控制所述制冷器13,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 通过温湿度信息通讯模块6 与监控装置信号\n连接,所述车载控制单元5位于所述车体14的驾驶室内;\n[0030] 同时,温湿度传感器2以及制冷器13的位置还具有特殊性:在所述冷藏室内的对角\n处分别设有温湿度传感器2,其中一个温湿度传感器2的下方设有制冷器13。\n[0031] 在所述车体14内还设有GPRS定位模块4,所述GPRS定位模块4通过 GPRS通讯模块8\n而与监控装置信号连接。\n[0032] 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警报器3、显示屏幕1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显示屏幕1与\n所述车载控制单元5电连接,所述信息输入模块与车载控制单元5信号连接且通过与车载控\n制单元5电连接的车况信息通信模块7而将信息传输给所述定点监控器10,所述警报器3置\n于车体14的驾驶室内且受车载控制单元5控制。\n[0033] 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定点监控器10、管理人员接收终端11和货主接收终端12,所述\n温湿度信息通讯模块6和GPRS通讯模块8通过无线收发基站9 与所述定点监控器10信号连\n接,所述管理人员接收终端11和货主接收终端 12分别与所述定点监控器10无线信号连接。\n[0034] 如图2和3所示,所述车体14内的冷藏室包括矩阵码列的多个储存室 16,在所述储\n存室16的室口设有拉门17,该拉门17的拉伸轨迹由冷藏室的一侧壁向另一侧壁运行,所述\n拉门17的侧边上固定有多个插接块15,在与该拉门17位置对应的冷藏室侧壁上设有与插接\n块15插接配合的插接孔,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拉门17将储存室16封闭起来,同时插接块15\n插于插接孔内,则进一步保证拉门17的稳定性,不会因为运输途中的颠簸而发生松动,从而\n将储存室16打开的现象。\n[0035]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n[0036] 首先,通过温湿度传感器2实时监测冷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通过制冷器13对\n冷藏室内的环境制冷;\n[0037] 监测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传输给车载控制单元5,此时车载控制单元5 通过内部\n数据处理后,判断是否超出设定的临界值,即为当温度过高的情况下,车载控制单元5会通\n过警报器3发声或者闪灯,同时还会通知制冷器13 开始工作,直至温湿度传感器2检测的温\n度合格为止;而温湿度信息通讯模块6会将检测的温湿度情况及时传递给定点监控器10,以\n保证车体内冷藏室的情况为人所知。\n[0038] 而在车载控制单元5控制制冷器13这个环节失效后,驾驶人员还可以因警报器3的\n提醒而人工操作制冷器13,以保证运输物品所处环境的稳定。\n[0039] 其次,通过车体14内设立的GPRS定位模块4,可以实时的通过GPRS 通讯模块8将自\n身位置发送给无线收发基站9,此时无线收发基站9收到信号后传递给定点监控器10,经过\n定点监控器10的数据处理并分别传输给管理人员接收终端11和货主接收终端12,以此保证\n车体14的位置在监控范围内。\n[0040] 最后,在冷链运输的过程,还会出现其他的突发情况需要报告给定点监控器10或\n者需要人工操作车载控制单元5内的一些数据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信息输入模块,将想要表\n达的信息传递给车载控制单元5,同时可通过车况信息同通讯模块7将信息传递给定点监控\n器10;\n[0041] 而上述的所有操作均可以通过显示屏幕1实时的呈现给驾驶人员。\n[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n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n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20-12-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0P 3/20
专利号: ZL 201510996569.2
申请日: 2015.12.25
授权公告日: 2018.08.21
- 2018-08-21
- 2016-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0P 3/20
专利申请号: 201510996569.2
申请日: 2015.12.25
- 2016-06-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5-04-16
| | |
2
| | 暂无 |
2014-09-15
| | |
3
| |
2015-10-14
|
2015-07-13
| | |
4
| | 暂无 |
2015-12-25
| | |
5
| | 暂无 |
2009-07-27
| | |
6
| |
2010-10-06
|
2010-05-18
| | |
7
| | 暂无 |
2004-07-2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