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装置及方法 |
申请号 | CN201410469799.9 | 申请日期 | 2014-09-1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1965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IPC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0;;;A;0;1;K;6;3;/;0;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浙江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浙江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浙江大学 |
发明人 | 叶章颖;赵建;裴洛伟;高薇珊;祁凡雨;高佳彬;朱松明;和劲松 |
代理机构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电解水箱、养殖盆、过滤盆、过滤水桶和水泵。电解水箱内有电解水制取装置,能自动制取微酸性电解水。电解水箱下接养殖盆,养殖盆中架有带孔有机塑料板用于放置蛤类,过滤箱中放置过滤棉,下接过滤水桶,过滤后的废水经水泵送入电解水箱,使蛤类在循环流动的微酸性电解水中暂养净化。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微酸性电解水进行循环水暂养蛤类,一方面实现了暂养的环境条件可控且长时间稳定,另一方面微酸性电解水杀菌能力强,能在保证蛤类存活率的同时高效广谱杀灭细菌。
1.一种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装置在支架(16)上的电解水箱(1)、养殖盆(12)、过滤盆(6)和过滤水桶(9),电解水箱(1)内有电解水机(10)和控制电路板(2),在电解水箱(1)的出水口与养殖盆(12)间有水管一(3),养殖盆(12)内置有水平的带孔隔板(4),水管一(3)沿养殖盆壁插到带孔隔板(4) 的下方,在位于带孔隔板(4)下方的水管一的侧壁有3-4个切向孔,水管一(3)的下端封堵,在位于带孔隔板(4)上方的盆壁上设有溢流孔,溢流孔与水管四(11)的一端相连,水管四(11)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盆(6)内,过滤盆(6)底部平铺有过滤棉(7);养殖盆(12)底部有出水孔,该出水孔与水管二(5)的上端连接,水管二(5)的末端封堵,且末端位于过滤盆(6)的上方,并在末端侧壁均布4-6个出水孔;过滤盆(6)的底部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置入过滤水桶(9)中的水管三(8)相连,过滤水桶(9)中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经水泵(14)、流量计(13)和第四阀门(17)与电解水箱(1)相连通,在出水管(15)与水泵(14)之间有滤网,在水管一(3)、水管二(5)和水管三(8)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8)、第二阀门(19)和第三阀门(20),控制电路板(2)与电解水机(10)及水泵(1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装置,其特征是带孔隔板(4)为带孔有机塑料板。
3.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暂养蛤类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暂养蛤类放置于养殖盆(12)内带孔的隔板(4)上,打开第一阀门(18)、第二阀门(19)和第三阀门(20),控制电路板(2)控制电解水机(10)将质量浓度为6%稀盐酸溶液电解成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mg/L,pH为5.0-6.5的微酸性电解水,并将水泵(14)流量控制在4.6L/min,使蛤类在循环流动的微酸性电解水中暂养净化。
一种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装置及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蛤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方法及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运用于蛤类养殖业的净化方法主要包括暂养、紫外线处理等,但纯海水暂养费时费力,成本过高;紫外线处理受海水浑浊度、颜色等条件影响很大。微酸性电解水能高效广谱杀菌,制备方便,因pH较高故可用于活体水产杀菌,其缺点是起杀菌作用的游离氯耗散速度较快,且高浓度游离氯对蛤类的张壳和滤食有抑制作用。\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高效杀菌同时保证存活率的一种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方法及装置。\n[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n[0005] 本发明的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装置在支架上的电解水箱、养殖盆、过滤盆和过滤水桶,电解水箱内有电解水机和控制电路板,在电解水箱的出水口与养殖盆间有水管一,养殖盆内置有水平的带孔隔板,水管一沿养殖盆壁插到带孔隔板的下方,在位于带孔隔板下方的水管一的侧壁有3-4个切向孔,水管一的下端封堵,在位于带孔隔板上方的盆壁上设有溢流孔,溢流孔与水管四的一端相连,水管四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盆内,过滤盆底部平铺有过滤棉;养殖盆底部有出水孔,该出水孔与水管二的上端连接,水管二的末端封堵,且末端位于过滤盆的上方,并在末端侧壁均布4-6个出水孔;过滤盆的底部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置入过滤水桶中的水管三相连,过滤水桶中有出水管,出水管经水泵、流量计和第四阀门与电解水箱相连通,在出水管与水泵之间有滤网,在水管一、水管二和水管三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控制电路板与电解水机及水泵相连。\n[0006] 上述的带孔隔板可以为带孔有机塑料板。所述的控制电路板可以是基于8951单片机的控制系统。\n[0007]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暂养蛤类的方法是:将暂养蛤类放置于养殖盆内带孔的隔板上,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解水机将质量浓度为6%稀盐酸溶液电解成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mg/L,pH为5.0-6.5的微酸性电解水,并将水泵流量控制在4.6L/min,使蛤类在循环流动的微酸性电解水中暂养净化。\n[0008]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n[0009] 本发明的基于微酸性电解水的蛤类净化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pH较高、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mg/L的低浓度微酸性电解水能有效杀灭蛤类中的致病菌,免受高浓度游离氯的抑制作用,而循环水系统能保证暂养环境清洁,节约水资源,维持蛤类暂养的环境长时间稳定,在保证蛤类存活率的同时高效广谱杀灭细菌。\n附图说明\n[0010] 图1是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装置示意图;\n[0011] 图中:1-电解水箱;2-控制电路板;3-水管一;4-带孔隔板;5-水管二;6-过滤盆;7-过滤棉;8-水管三;9-过滤水桶;10-电解水机;11-水管四;12-养殖盆;13-流量计;14-水泵;\n15-出水管;16-支架;17-第四阀门;18-第一阀门;19-第二阀门;20-第三阀门。\n具体实施方式\n[00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n[0013] 参照图1,本发明的基于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蛤类的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装置在支架16上的电解水箱1、养殖盆12、过滤盆6和过滤水桶9,电解水箱1内有电解水机10和控制电路板2,在电解水箱1的出水口与养殖盆12间有水管一3,养殖盆12内置有水平的带孔隔板\n4,带孔隔板可以为带孔有机塑料板。水管一3沿养殖盆壁插到带孔隔板4 的下方,在位于带孔隔板4下方的水管一的侧壁有3-4个切向孔,水管一3的下端封堵,在位于带孔隔板4上方的盆壁上设有溢流孔,溢流孔与水管四11的一端相连,水管四11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盆6内,过滤盆6底部平铺有过滤棉7;养殖盆12底部有出水孔,该出水孔与水管二5的上端连接,水管二5的末端封堵,且末端位于过滤盆6的上方,并在末端侧壁均布4-6个出水孔;过滤盆6的底部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置入过滤水桶9中的水管三8相连,过滤水桶9中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经水泵14、流量计13和第四阀门17与电解水箱1相连通,在出水管15与水泵14之间有滤网,在水管一3、水管二5和水管三8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8、第二阀门19和第三阀门20,控制电路板2与电解水机10及水泵14相连。控制电路板可采用基于8951单片机的控制系统。\n[0014] 用上述装置暂养蛤类的方法是:将暂养蛤类放置于养殖盆12内带孔的隔板4上,打开第一阀门18、第二阀门19和第三阀门20,控制电路板2控制电解水机10 将质量浓度为6%稀盐酸溶液电解成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mg/L,pH为5.0-6.5的微酸性电解水,并将水泵14流量控制在4.6L/min,使蛤类在循环流动的微酸性电解水中暂养净化。实现了在保证蛤类存活率的同时高效广谱杀灭细菌。\n[0015] 本发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流入水管一3的微酸性电解水经水管一末端侧壁切向孔横向喷出,形成漩涡,暂养蛤类的排泄物可通过隔板上的孔落下;且蛤类处于养殖盆12上层,漩涡不会对蛤类开闭壳造成影响,可以正常新陈代谢。漂浮于养殖水表面的废物和多余的养殖水通过养殖盆12盆壁上的溢流孔排至过滤盆6中,夹带暂养蛤类排泄物的废水通过水管二5从其末端不同的方向喷出并落入过滤盆6中的过滤棉7上,废水经过滤后经水管三8流入滤水桶9中,过滤后的废水经水泵14、流量计13和第四阀门17流入电解水箱1,与新制电解水一起排入养殖盆12中形成循环。\n[0016] 实施例1:\n[0017] 微酸性电解水对血蛤的暂养杀菌效果:使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mg/L,pH为5.0-\n6.5的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血蛤30、60、90、120min时的杀菌效率分别为28.3%,49.06%,\n73.35%,72.4%。\n[0018] 实施例2:\n[0019] 微酸性电解水对花蛤的暂养杀菌效果:使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mg/L,pH为5.0-\n6.5的微酸性电解水,暂养花蛤30、60、90、120min后的杀菌效率分别为39.1%,73.8%,84.1%,\n83%。\n[0020]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并非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做出的变形应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16-03-23
- 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K 61/00
专利申请号: 201410469799.9
申请日: 2014.09.16
- 2014-12-2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4-05-26
|
2001-04-16
| | |
2
| |
2014-03-05
|
2013-11-29
| | |
3
| | 暂无 |
2014-01-21
| | |
4
| | 暂无 |
2013-11-26
| | |
5
| | 暂无 |
2014-04-15
| | |
6
| | 暂无 |
1989-12-23
| | |
7
| | 暂无 |
2011-07-2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