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拌肥用农药 |
申请号 | CN201310041620.5 | 申请日期 | 2013-02-04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679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IPC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科园大道创新路西段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卫国;李涛;魏占波;杨正帆;李现玲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病、虫、草害防治和肥料增效功能的拌肥用农药,所述拌肥用农药含有杀虫、杀菌和除草活性成分、肥料增效剂,加入必须的辅助成分后形成所需剂型。所述拌肥用农药可以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甘蔗、桉树、烟草、马铃薯、红薯、蔬菜,使用后可以趋避、杀死地下害虫、控制土传病害及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有效防除杂草,同时还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延长氮肥有效期,活化磷肥钾肥,兼具病虫草害防治和肥料增效多重功能。
1.一种拌肥用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甲萘威25kg,吡虫啉1kg,硫代磷酰三胺10kg,硫脲10kg,腐殖酸20kg,十二烷基硫酸钠5kg,木质素磺酸钠12kg,泥土粉补至
100kg。
2.一种拌肥用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阿维菌素1kg,毒死蜱10kg,噻虫嗪
19kg,双氰胺15kg,烷基酚聚氧乙烯十醚5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k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稀醚2kg,油酸甲酯补至100kg。
3.一种拌肥用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噻虫胺25kg,啶虫脒25kg,双氰胺
12kg,环己基磷酸三酰胺10Kg,烷基酚聚氧乙烯二十醚7kg,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稀醚2kg,大豆油15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补至100kg。
4.一种拌肥用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吡虫啉10kg,噻唑膦20kg,双氰胺
5kg,硫代硫酸铵5kg,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5kg,聚丙烯酸钠1kg,木质素磺酸钠2kg,密胺树脂聚合物7kg,盐酸1kg,氢氧化钠1kg,聚马来酸-苯乙烯嵌段共聚物1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kg,水补至100kg。
5.一种拌肥用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噻虫嗪35kg,甲维盐5kg,4-氨基三唑10kg,双氰胺5kg,碳酸钠5kg,柠檬酸2kg,草酸3kg,硅酸镁铝3.3kg,硫酸钠补至100kg。
6.一种拌肥用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噁草酮16kg,丙草胺24kg,3-甲基吡唑13kg,苯基膦酰二胺8kg,十二烷基硫酸钠3kg,白炭黑10kg,茶枯粉5kg,硅藻土补至
100kg。
一种拌肥用农药\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药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拌肥用农药。\n背景技术\n[0002] 农药和肥料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化学品,农药用来防治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各种病虫草害,而肥料在提供作物营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农药与肥料有效结合,既能有效防控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且能保障作物必须的营养组分,而且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药肥”产品虽然将二者有效结合,但也存在明显缺点。\n[0003] 一是应用有局限,质量不够优秀。目前已有的药肥产品均是面向水稻田的,目前还没有针对旱地作物的除草药肥产品,适用范围不广,普及面亦不大。此外,药肥产品的药用效果不够优秀,以除草药肥为例,对于一些常见的、非顽固杂草的防治效果还可以,但是对于大面积爆发的草害、顽固杂草却显得无能为力。对于某地存在恶性杂草的地方,不可避免的要额外再使用除草剂,这样药肥的竞争能力就相对低下。如果除草药肥的除草效果能达到与其它除草剂一样的防治效果,它们的竞争力无疑会大大的提高。\n[0004] 二是目前市场上药肥的价格偏高,致使性价比偏低。只使用药肥,平均一亩地就要花费30-35元左右,与传统的施肥和喷药相比,一亩地足足多了10元左右。并且只是在除草上有些用,其它功效并不明显。老草也除不去,要另外买农药喷虫、除老草,后期还要追加肥料。因此,除了能节省人工以外,药肥没有特别能吸引消费者的地方。对于一些种植面积少的普通农户来说,省出来的人工费用还抵不过增加的成本,而拌肥用农药与常规农药价格并无显著增加,但加入了肥料增效剂和特殊组分,可以有助于活性成分和肥料增效剂吸附在肥料上,因此,与药肥类产品相比,拌肥农药价格更具优势,且功能性更强。\n[0005] 三是目前的药肥产品对使用时间和方式有一定要求,与传统的农事操作有诸多不同之处,以金稻龙返青除草药肥为例,其使用方法是在插秧或抛秧后7天后施用一次,每亩用量5-7公斤,施后保持3-5厘米的水层5-7天,这期间只能续灌水不能排水,但是必须要注意不能让水淹没苗心,以免发生药害,如果秧苗弱小,容易被水淹的可推迟两天再施用。\n而一般农民水稻施肥用有机肥、磷化肥作基肥,钾肥主要作分蘖肥,采用多次匀施的方法。\n而在除草上,农民一般是把稻田水排干了再喷药。药肥与农民传统的施肥与喷药习惯相去甚远,若运用不当,必然提高成本,而本发明提供的拌肥用农药使用前只需将药剂与肥料简单混合即可将活性成分和肥料增效剂均匀附着在肥料上,然后将其撒施,没有特殊要求,因此,拌肥用农药产品使用简单方便,实用性强。\n[0006] 四是目前所有除草药肥产品清一色的颗粒剂,除了液剂的药肥以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实现,还有诸多剂型可供选择。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陈福良说,药肥以粉剂或水剂的方式存在尚有可能,但根本无法以液剂的方式存在,使用范围明显狭隘。他还认为,药肥存在两大明显缺点,一是肥料和农药在使用时间上并不同步,施肥时不一定要喷药,喷药时并不需要施肥;二是农作物的种植都是肥料的用量比农药大很多,一亩地需要20斤左右的肥料,对农药的需求则可能只有200克,比例上的差距,必然导致药肥功效不大。本发明提供的拌肥农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拌肥用农药主要针对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杂草,拌肥农药与肥料混拌撒施后,可以明显遏制土壤中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从而减轻了病虫草的基数,从而预防了后期病虫草害的爆发,并不存在施药与施肥时间不一致的问题;\n二,拌肥农药与肥料混拌时,由于添加了合适助剂,可以更好的吸附于肥料,使得少量的农药和肥料增效剂可以均匀分布在肥料上,这样更有利于药剂的分布。\n[0007] 五是缺少行业标准,市场管理混乱。我国药肥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药肥生产行业缺少行业标准,市场管理混乱,导致假货、次货横行,对市场造成了不小冲击,更是加剧了药肥市场的混乱度。目前,市场已发现仿、假、冒类型的药肥违法产品,在肥料中随意添加农药,就称是药肥。有些厂商唯利是图,没有充分了解产品的合法性,在产品利润的诱惑下,贸然经销,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n[0008] 中国专利CN101001525A中也提到肥料增效剂,但该专利中肥料增效剂采用普通用药方式不利于发挥其作用,因为只有将与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施用与吸附在肥料上,才会使得肥料增效剂更加密切的与肥料结合,发挥其肥料增效的作用,而且,肥料与农药的混合会协同双效,同时增加肥料和农药的活性作用。\n[0009] 针对药肥存在以上缺陷,本申请目的在于开发一种专用于拌肥的农药产品,既可以解决以上药肥问题,又能保持药肥产品独有的特点。该拌肥用农药产品除具有防控病虫草害性能外,还通过添加肥料增效剂,显著提高了肥效,使用拌肥用农药产品后,作物生长期不需要再施肥即能满足营养需求。而专用于拌肥的产品更易与肥料结合,混配简单,均匀,能明显缩短工时,提高工效。\n发明内容\n[0010]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兼具病虫草害防治和提高肥效功能的拌肥用农药;\n[0011]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拌肥用农药的使用方法。\n[0012] 所述拌肥用农药解决了农民单一的杀菌杀虫除草或单一施肥等耗时费力的问题,从而达到一药多用的目的,适用于各种作物底、追肥时使用,既能有效防治病虫草害,又能显著提高肥效。\n[0013]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n[0014] 一种兼具病虫草害防治和肥料增效功能的拌肥用农药,由杀虫、杀菌和除草活性成分和肥料增效剂组成。\n[0015] 优选地,所述拌肥用农药含有加工成所需剂型所必须的辅助成分,辅助成分包括溶剂、润湿分散剂、高分子壁材、填料。\n[0016] 所述拌肥用农药可以加工为液态及固态制剂;\n[0017] 本发明提供的拌肥用农药包含杀虫、杀菌或除草活性成分,杀虫活性成分选自毒死蜱、噻唑膦、二嗪磷,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甲萘威,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单甲脒、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啉、阿维菌素、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氟氯氰菊酯、杀螺胺三乙醇胺盐、四聚乙醛、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烟碱类、菊酯类和大环内酯类杀虫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杀菌活性成分选自戊唑醇、烯唑醇、三环唑、己唑醇、吡唑醚菌酯、粉唑醇、多菌灵、甲霜灵、恶霉灵、福美双、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中的一种或几种;除草活性成分选自噁草酮、丁草胺、丙草胺、苯噻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中的一种或几种;\n[0018] 以拌肥用农药的重量计,所述杀虫、杀菌或除草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n0.1-85%,肥料增效剂的含量为1-40重量%。优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0.5-60重量%,肥料增效剂的含量为2-30重量%。\n[0019] 优选地,本发明所提供的拌肥用农药含有肥料增效剂,所述肥料增效剂为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或其它增效剂。\n[0020] 优选地,所述脲酶抑制剂选自硫代磷酰三胺和主要代谢产物N-(正丁基)磷酰三胺、硫代磷酰三胺、苯基膦酰二胺、环己基硫代磷酸三酰胺、环己基磷酸三酰胺和磷酰三胺中的一种或几种。\n[0021] 优选地,所述硝化抑制剂选自氮-吡啶(2-氯-6(三氯甲基)-吡啶)、双氰胺、\n1-甲基吡唑及其代谢产物3-甲基吡唑、4-氨基三唑、硫代硫酸铵、硫脲中的一种或几种。\n[0022] 本发优选的其它增效剂为聚天门冬氨酸和/或纳米碳。\n[0023] 本发明辅助成分中的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丙二醇、甲苯、二甲苯、三甲苯、C10-C18酸甲酯、二氯甲烷、丙酮、环己酮、苯乙酮、乙酸乙酯、醋酸乙酯、醋酸仲丁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椰子油脂肪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动物油酸甲酯、生物柴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及其酯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n[0024] 本发明辅助成分中的润湿分散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四醚、烷基酚聚氧乙烯七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十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十五醚、烷基酚聚氧乙烯二十醚、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稀醚、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松香算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类似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稀醚、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失水山梨酸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n[0025] 本发明辅助成分中的高分子壁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马来酸-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脲醛树脂聚合物、聚氨酯、聚脲、密胺树脂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n[0026] 本发明辅助成分中的填料选自高岭土、泥土粉、膨润土、硅酸镁铝、海藻石、白炭黑、硅藻土、陶土、凹凸棒土、轻质碳酸钙、聚乙二醇、可溶性淀粉、碳酸氢钠、碳酸钠、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硼酸、硫酸铵、硫酸钠、茶枯粉、烟叶粉、腐殖酸、黄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n[0027] 本发明中提供的拌肥用农药可以加工为液态制剂和固态制剂,液态制剂可以为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水乳剂、水悬浮剂、微胶囊悬浮剂、油悬浮剂、油剂,固态制剂可以为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泡腾剂、水分散粒剂。\n[0028] 优选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微胶囊悬浮剂、粉剂、可湿性粉剂。\n[0029] 另外,使用该专利中列举的辅助组分,尤其是使用固体润湿分散剂与相应填料的组合,更有利于帮助农药活性成分和肥料增效剂吸附在肥料上,而液体态拌肥农药由于使用时本身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加入助剂可以更好的稳定制剂形态。以下为具体试验数据。\n[0030] \n 辅助组分 在尿素吸附性 在复合肥吸附性\n 木质素磺酸钠+腐殖酸+泥土粉+十二烷基硫酸钠 +++ +++\n 聚天门冬氨酸+高岭土 +++ +++\n 纳米碳+十二烷基硫酸钠+腐殖酸+白炭黑 +++ +++\n 酒石酸+硼酸+硫酸铵 +++ +++\n 碳酸钠+草酸+硫酸铵+硼酸 +++ +++\n 十二烷基硫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烟叶粉 +++ +++\n 茶枯粉+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轻质碳酸钙 +++ +++\n 黄腐酸+碳酸氢钠+可溶性淀粉 +++ +++\n 常规可湿性粉剂 + +\n 常规粉剂 ++ ++\n 常规泡腾剂 ++ +\n[0031] 注:“+”表示与肥料吸附性能一般,“++”表示与肥料吸附性能较好,“+++”表示与肥料吸附性能很好。\n[0032] 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专利中列举的部分助剂组合可以帮助产品更好的吸附在肥料上,而传统的可湿性粉剂、粉剂、泡腾剂与肥料吸附性一般。本发明列举的其它辅助组合配制的农药制剂与肥料相容性也很好,不再赘述。\n[0033] 该发明提供的拌肥用农药可与肥料拌匀后使用,使用时将农药与肥料拌匀后撒施、沟施。\n[0034] 优选地,所述拌肥用农药可以作为作物底肥或追肥使用。\n[0035] 本发明提供的拌肥用农药可以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甘蔗、桉树、烟草、马铃薯、红薯、蔬菜,使用后可以趋避、杀死地下害虫、控制土传病害及苗期病害的发生、有效防除杂草,兼具病虫草害防治和肥料增效功能。\n[0036]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n[0037] 1、保证肥效持久性,一次施用拌肥用农药可以保证作物整个生长阶段不再施肥。\n[0038] 2、拌肥用农药中有效成分充分适应了作物生长期内的虫、病虫草害发生规律,性价比高。有效成分组合更加合理。拌肥用农药是专用于拌肥用药剂,可以更好的与肥料结合使用,充分发挥药效稳定、肥效持久的特点。\n[0039] 3、拌肥用农药一般在施用底肥和追肥时应用,与肥料的充分结合,可以大大减轻了农民购买药肥的压力,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拌肥用农药考虑了作物生长期内施肥规律,所研制的含量、用量均与肥料使用量密切结合,使用时只需将产品与肥料简单混合就可以达到混拌均匀的目的,撒施后可以更加均一的分布在田间,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n[0040] 4、农药与肥料增效剂的有效结合是本发明的另外一大特色。二者的有效结合应用与拌肥,更体现了农业行业的发展模式,肥料的缓释、控释、药剂有效打击地下病虫草害,防控于未然,是适应国内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缩短施药、施肥时间、次数的有效措施。\n[0041] 5、拌肥用农药剂型多样,可以为多种液态制剂和固态制剂,符合农户多种需求,不再为只有药肥颗粒剂一种剂型和使用方式烦恼。而多种剂型拌肥用农药的开发也能适应多种作物病虫草害防控中的特点,大大增加了农户的使用范围。\n[0042] 6、拌肥用农药的产生,可以改变药肥无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现状。拌肥用农药可以以农药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约束,而肥料增效剂的使用也可以归类为农药成分,从而进行统一约束和规范,对国家的药肥行业有着极大的质量提升。\n具体实施方式\n[0043] 本发明根据下述实施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的是,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仅仅起到说明的作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意改进和替代均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n[0044] 实施例中用到的试剂和药品均为市售产品。\n[0045] 制备实施例\n[0046] 以下实施例活性成分含量均按折百计算后加入。\n[0047] 实施例1:26%甲萘威·吡虫啉可湿性粉剂\n[0048] \n[0049] \n[0050] 制备方法:将25kg甲萘威原药(折百)、1kg吡虫啉原药(折百)、10kg硫代磷酰三胺、10kg硫脲、20kg腐殖酸、5kg十二烷基硫酸钠、12kg木质素磺酸钠和剩余泥土粉依次抽入气流粉碎机,总量为100kg,粉碎至200-300目,混合均匀后得26%甲萘威·吡虫啉可湿性粉剂。\n[0051] 实施例2:6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n[0052] \n[005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n[0054] 实施例3:30%噻虫啉油悬浮剂\n[0055] \n[0056] 制备方法:称取20kg二甲苯、25kg大豆油、12kg烷基酚聚氧乙烯四醚和6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抽入高速剪切釜,剪切10分钟,投入30kg噻虫啉(折百)、15kg双氰胺,剪切混合30分钟后进入砂磨机,再抽入剩余油酸甲酯,总量100kg,砂磨3小时,出料,得30%噻虫啉油悬浮剂。\n[0057] 实施例4:30%阿维·毒·噻虫嗪油悬浮剂\n[0058] \n[0059] \n[006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061] 实施例5:30%阿维·毒微囊悬浮剂\n[0062] \n[0063] 制备方法:将1kg阿维菌素原药、15kg双氰胺和29kg毒死蜱原药投入反应釜,抽入7kg二甲苯和3kg二甲基甲酰胺,7kg烷基酚聚氧乙烯二十醚、2kg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开启搅拌,溶解完全后加入剩余水高速剪切乳化30分钟,加入脲醛树脂聚合物,慢慢加入盐酸,调节pH到3,反应3小时后用氢氧化钠反调节pH到7,得到30%阿维·毒微囊悬浮剂。\n[0064] 实施例6:5%甲维盐乳油\n[0065] \n[0066] 制备方法:在反应釜中抽入7kg二甲苯、3kg二甲基甲酰胺,5kg甲维盐、15kg环己基硫代磷酸三酰胺,搅拌15分钟,加入7kg烷基芳基分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2kg烷基酚聚氧乙烯十五醚和剩余醋酸丁酯,总量为100kg,搅拌20分钟,得5%甲维盐乳油。\n[0067] 实施例7:50%噻虫胺·啶虫脒油悬浮剂\n[0068] \n[006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070] 实施例8:45%烯啶虫胺·丙硫克百威油悬浮剂\n[0071] \n[007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073] 实施例9:30%吡虫啉·噻唑膦油悬浮剂\n[0074] \n[0075] \n[007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077] 实施例10:30%吡虫啉·噻唑膦悬浮-微囊悬浮剂\n[0078] \n[0079] 制备方法:\n[0080] 第一步:噻唑膦微胶囊制备。称取20kg噻唑膦,加入5kg蓖麻油环氧乙烷及其衍生物、1kg聚丙烯酸钠,在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加入1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40kg水,搅拌状态下加入7kg密胺树脂聚合物,慢慢加入1kg盐酸,调节pH到3,反应3小时,加入1kg氢氧化钠调节pH到中性,得到噻唑膦微囊悬浮剂。\n[0081] 第二步:吡虫啉悬浮剂制备。称取10kg吡虫啉、5kg双氰胺、5kg硫代硫酸铵、2kg木质素磺酸钠和1kg聚马来酸-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入剩余水,搅拌20分钟后进入砂磨机,砂磨3小时,出料,得吡虫啉悬浮剂。\n[0082] 第三步:将噻唑膦微囊剂和吡虫啉悬浮剂混合,搅拌1小时,得30%吡虫啉·噻唑膦悬浮-微囊悬浮剂。\n[0083] 实施例11:27%噻虫嗪·四聚乙醛·毒死蜱可湿性粉剂\n[0084] \n[0085] \n[008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n[0087] 实施例12:27%噻虫嗪·甲维盐泡腾剂拌肥药\n[0088] \n[0089] 制备方法:在干燥条件下,称取25kg噻虫嗪、2kg甲维盐、12kg4-氨基三唑、8kg硫脲、1.5kg纳米碳、2kg十二烷基硫酸钠、10kg碳酸氢钠、10kg酒石酸、2kg硼酸和剩余硫酸铵,总量100kg,依次抽入气流粉碎机,粉碎至200-300目,进入混合釜搅拌混合20分钟出料,得27%噻虫嗪·甲维盐泡腾剂。\n[0090] 实施例13:40%噻虫嗪·甲维盐泡腾剂\n[0091] \n[0092] \n[009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n[0094] 实施例14:40%戊唑醇·多菌灵悬浮剂\n[0095] \n[009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油悬浮剂制备方法。\n[0097] 实施例15:55%己唑醇·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n[0098] \n[0099] 制备方法:\n[0100] 第一步:55%己唑醇·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制备。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n[0101] 第二步:造粒。将55%己唑醇·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打入混合釜,慢慢加入水分,进入挤压造粒机进行造粒。颗粒经过流化床80度干燥烘干。得55%己唑醇·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n[0102] 实施例16:500g/L代森锰锌油悬浮剂\n[0103] \n[010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105] 实施例17:30%恶霉灵·甲霜灵水剂\n[0106] \n[0107] 制备方法:称取15kg恶霉灵、15kg甲霜灵、8kg3-甲基吡唑、8kg氮-吡啶(2-氯-6(三氯甲基)-吡啶),加入15kgN-甲基吡咯烷酮、3kg二氯甲烷10kg甲醇和7k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二十醚,搅拌20分钟,完全溶解透明后,加入剩余水,搅拌5分钟即得30%恶霉灵·甲霜灵水剂。\n[0108] 实施例18:25%烯唑醇·三环唑可湿性粉剂\n[0109] \n[0110] \n[011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n[0112] 实施例19:15%苯醚甲环唑·环唑醇可湿性粉剂\n[0113] \n[011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n[0115] 实施例20:10%吡唑醚菌酯·粉唑醇水悬浮剂\n[0116] \n[0117]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油悬浮剂制备方法。\n[0118] 实施例21:22%吡唑醚菌酯·福美双油悬浮剂\n[0119] \n[0120] \n[012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122] 实施例22:15%恶霉灵微乳剂\n[0123] \n[012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7微乳剂制备方法。\n[0125] 实施例23:40%噁草酮·丁草胺可湿性粉剂\n[0126] \n[0127] \n[012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n[0129] 实施例24:40%噁草酮·丁草胺油悬浮剂\n[0130] \n[013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132] 实施例25:40%噁草酮·丙草胺粉剂\n[0133] \n[013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n[0135] 实施例26:10%苄嘧磺隆颗粒剂\n[0136] \n[0137] \n[0138] 制备方法:称取24kg丙草胺,加入10kg苄嘧磺隆、13kg3-甲基吡唑、8kg苯基膦酰二胺充分搅拌混匀;将混合物慢慢加入到黄腐酸和茶枯粉的细颗粒中,边加入混合物,边加入10kg白炭黑和3kg十二烷基硫酸钠,以促进流动性,开启加热装置,搅拌30分钟,得10%苄嘧磺隆颗粒剂。\n[0139] 实施例27:20%苯噻草胺·吡嘧磺隆油悬浮剂\n[0140] \n[014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142] 实施例28:30%阿维·吡虫啉·单甲脒油悬浮剂\n[0143] \n[014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145] 实施例29:40%甲霜灵·噻虫嗪·丙草胺油悬浮剂\n[0146] \n[0147]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n[0148] 实施例30:25%丁硫克百威·丙草胺水乳剂\n[0149] \n[0150] 制备方法:称取15kg丁硫克百威、10kg丙草胺、8kg硫脲、5kg硫代硫酸铵加入\n10kg二甲亚砜、3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kg烷基酚聚氧乙烯七醚和5kg丙二醇,搅拌均匀后,加入剩余水,高速剪切20分钟,得25%丁硫克百威·丙草胺水乳剂。\n[0151] 实施例31:21%甲维盐·杀螺胺三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n[0152] \n[0153] \n[015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n[0155] 应用实施例\n[0156] 实施例32:拌肥用农药防治甘蔗螟虫对甘蔗产量影响试验结果(春植蔗)[0157] 防治对象:甘蔗螟虫\n[0158] 地点:广西贵港市三里屯\n[0159] 试验时间:2011年2月19日\n[0160] 对照药剂:3%克百威颗粒剂\n[0161] 50%噻虫胺·啶虫脒油悬浮剂\n[0162] 表1 拌肥用农药防治甘蔗螟虫对甘蔗产量影响试验结果(春植蔗)\n[0163] \n[0164] 注:底肥为复合肥“17-17-17”,追肥为尿素。\n[0165] 表1数据可以看出,用拌肥用农药处理过的甘蔗田块对蔗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30天到100天均能有80%以上的防治效果,而使用对照药剂克百威的处理区对甘蔗螟虫防效在30天在80%以上,但随着甘蔗生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在60天和100天防治效果仅有75.4%和54.2%,而后期追肥的处理也表现出同样的问题,对照药剂噻虫胺和啶虫脒的组合也表现出与克百威类似的问题。\n[0166] 在甘蔗增产方面,使用拌肥用农药的处理组均能使甘蔗增产20%以上,实施例3处理组增产效果达32.2%,其它拌肥用农药处理组也表现出了优异的增产效果;使用底肥的处理增产2.1%,使用底肥,后期追肥的处理组增产5.2%,说明拌肥用农药中的增效组分可以有效减缓肥料流失,相对于传统的施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n[0167] 实施例33:拌肥用农药防治甘蔗螟虫对甘蔗产量影响试验结果(秋植蔗)[0168] 防治对象:甘蔗螟虫\n[0169] 地点:广西北海合浦\n[0170] 试验时间:2011年9月9日\n[0171] 对照药剂:3%克百威颗粒剂\n[0172] 50%噻虫胺·啶虫脒油悬浮剂\n[0173] 表2 拌肥用农药防治甘蔗螟虫对甘蔗产量影响试验结果(秋植蔗)\n[0174] \n[0175] 注:底肥为复合肥“17-17-17”,追肥为尿素\n[0176] 表2数据可以看出,用拌肥用农药处理过的秋植蔗田块对蔗螟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2月19日在春植蔗田块防效相当,在30天到100天也都在80%以上,实施例5在药后100天防治效果为90.3%,可以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发生,而对照药剂克百威的处理区对甘蔗螟虫防效在100天后防治效果为60.5%和58.7%,对照药剂50%噻虫胺·啶虫脒油悬浮剂的防效也仅有55.3%,说明随着甘蔗生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而后期追肥的处理也表现出同样的问题。\n[0177] 在甘蔗增产方面,使用拌肥用农药的处理组均能保持20%以上的增产率,只施底肥和后期追肥的处理组增产为7.1%和5.2%,说明使用底肥或者底肥+追肥不能完全保证甘蔗一个生长季的需肥量。\n[0178] 实施例34:拌肥用农药防治小麦蚜虫及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结果(冬小麦)[0179] 防治对象:小麦蚜虫\n[0180] 地点:河南新乡\n[0181] 试验时间:2011年9月9日\n[0182] 对照药剂: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n[0183] 30%噻虫啉油悬浮剂\n[0184] 调查方法:本试验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进行,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20株有蚜株(穗),调查定株(穗)上的蚜虫数。调查药效的同时调查对作物和对其它生物的影响。\n[0185] 药效计算方法\n[0186] \n[0187] \n[0188] 表3 拌肥用农药防治小麦蚜虫及对小麦增产试验结果(冬小麦)\n[0189] \n[0190] 注:底肥为“17-17-17”复合肥,追肥为“17-17-17”复合肥。\n[0191] 由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实施例中拌肥用农药处理过的小麦在翌年5月7日对小麦蚜虫防效显著。实施例中防效分别为75.6%、77.3%、80.3%、71.3%、79.3%,而对照药剂克百威防效分别为33.4%和40.3%,噻虫啉防效为60.5%,相比于实施例有较大差距。实际蚜虫发生情况,使用过拌肥用农药的处理组可以比对照少打2次农药。\n[0192] 而使用过拌肥用农药的处理组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拌肥用农药处理组对小麦增产分别为11.3%、10.8%、17.4%、16.4%和11.6%,而只使用底肥的处理增产3.4%,后期追肥的处理增产5.7%和3.5%,说明拌肥用农药产品不仅对小麦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可以达5-7个月,而且由于拌肥用农药产品对肥料的增效性,比常规用肥产品提高产量更佳明显。\n[0193] 实施例35:拌肥用农药防治水稻福寿螺、飞虱和苗期病害试验结果\n[0194] 防治对象:福寿螺、飞虱、恶苗病、纹枯病\n[0195] 地点:广西桂林\n[0196] 试验时间:2011年3月\n[0197] 对照药剂:10%四聚乙醛颗粒剂\n[0198] 40%噻虫嗪·甲维盐泡腾剂\n[0199] 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n[0200] 稻飞虱调查方法如下:\n[0201] 药前调查虫情,药后3d、7d、14d调查稻飞虱防治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随机调查10点,每点2丛,记录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n[0202] 计算公式\n[0203] \n[0204] \n[0205] 水稻纹枯病调查标准如下:\n[0206] 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2丛,共10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n[0207] 分级标准\n[0208] 0级:全株无病;\n[0209]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n[0210]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n[0211]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n[0212]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n[0213]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n[0214] 2.6 计算公式:\n[0215] \n[0216] \n[0217] 表4 拌肥用农药防治水稻福寿螺、飞虱试验结果-1\n[0218] \n[0219] 表5 拌肥用农药防治水稻苗期病害试验结果-2\n[0220] \n[0221] 注:表4和5中的底肥为“15-15-15”复合肥,追肥为“30-0-10”复合肥[0222] 表4结果可以看出,拌肥用农药在水稻底肥中拌入后,可以起到明显的杀螺、杀飞虱效果。而常规杀螺剂入四聚乙醛、杀飞虱药剂噻虫嗪和甲维盐组合物作为常规使用时表现出了较差的防效。数据显示,拌肥用农药对福寿螺和飞虱防效在80%以上,常规农药对福寿螺和飞虱防效仅有56.2%和60.4%。\n[0223] 而拌肥用农药同样对水稻苗期病害有着较显著的防治效果,表5中的数据反映出拌肥用农药与常规的杀菌剂10%吡唑醚菌酯·粉唑醇水悬浮剂有着较大差距。\n[0224] 增产方面,使用拌肥用农药产品处理组均可以一次施肥后不再追肥,增产在\n13.2%-18.6%,而底肥加后期追肥的处理增产仅有9.4%和10.7%。对病害田块的增产也仅有9.4%。\n[0225] 实施例36:拌肥用农药防治烟草地下害虫试验结果\n[0226] 防治对象:蝼蛄、蛴螬、地老虎\n[0227] 地点:云南玉溪\n[0228] 试验时间:2011年5月\n[0229] 对照药剂:3%呋喃丹颗粒剂\n[0230] 30%阿维菌素·毒死蜱·噻虫嗪油悬浮剂\n[0231] 试验方案:棉花植株受害调查\n[0232] 调查时间:在齐苗和齐苗后15天各调查一次。\n[0233] 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取5个点,每点行长10米,调查总株数和受害株,同时根据被害状记载害虫种类。\n[0234] 虫口密度调查\n[0235] 调查对象:蚜虫和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n[0236] 地下害虫调查方法:在小区内“Z”字型5点取样,采取挖土取样调查,每点\n50cm×50cm,挖土深度约30cm,记载单位面积内虫量和虫种\n[0237] 实验中还要注意观察作物是否有药害产生,如有药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n[0238] 表6 拌肥用农药防治烟草地下害虫试验结果\n[0239] \n[0240] 注:底肥为“26-13-0”复合肥,追肥为“30-0-10”复合肥。\n[0241] 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拌肥用农药的处理对烟草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传统高毒药剂呋喃丹与单独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噻虫嗪防治效果一般。试验过程中,将根部挖起,观察烟草根部长势情况发现,施用拌肥用农药的产品不仅根部受地下害虫侵害较轻,且根部长势发达,明显优于传统肥料处理。而拌肥用农药间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并无明显差异性。\n[0242] 实施例37:拌肥用农药防治玉米恶性杂草-香附子和田旋花试验结果[0243] 防治对象:玉米苗期香附子、田旋花\n[0244] 地点:陕西渭南大荔县\n[0245] 试验时间:2011年3月\n[0246] 对照药剂:960g/L金都尔乳油\n[0247] 40%噁草酮·丁草胺油悬浮剂\n[0248] 调查方法:每处理固定调查3个小区,每个小区随机选择3个点,每点1×1m2进行抽样调查。药前通过目测对玉米杂草总体覆盖率等进行调查;药后14d和21d分别对各小区香附子和田旋花的株数进行调查统计,计算株防效;药后28d对小区香附子和田旋花的株数及鲜重进行调查,然后分别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n[0249] 调查时间和次数:共调查4次。处理前调查杂草种类及杂草的覆盖率等,处理后\n14d、21d以及28d进行株防效及鲜重防效的调查。\n[0250] 药效计算方法:\n[0251] 株防效(%)=(空白对照区活草数-处理区残存草数)/空白对照区活草数×100\n[0252] 鲜重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100\n[0253] 药害调查方法:施药后连续28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n[0254] 表7 拌肥用农药防治玉米田杂草效果\n[0255]
法律信息
- 2014-09-24
- 2013-06-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5G 3/00
专利申请号: 201310041620.5
申请日: 2013.02.04
- 2013-05-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7-10-03
|
2006-03-30
| | |
2
| |
2004-04-07
|
2003-07-30
| | |
3
| |
2003-03-19
|
2002-10-09
| | |
4
| |
2007-09-19
|
2006-03-14
| | |
5
| |
2001-02-28
|
2000-07-21
| | |
6
| |
2011-06-22
|
2009-12-16
| | |
7
| |
2010-02-10
|
2009-09-16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