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可拆卸卷扬装置及起重机 |
申请号 | CN201120271362.6 | 申请日期 | 2011-07-2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IPC分类号 | B;6;6;D;1;/;1;2;;;B;6;6;D;1;/;5;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路165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盛楠;王守伟;胡小冬;张鹏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晓波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卷扬装置,包括马达(40)和卷扬快速接头,所述马达(40)的进油口、出油口、泄油口分别与第一卷扬快速接头(10)、第二卷扬快速接头(20)、第三卷扬快速接头(30)连接,进一步包括压力阀(80),所述压力阀(80)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马达(40)的泄油口,所述压力阀(40)的出油口连接于补偿容器(90)。该卷扬装置能够对马达壳体的压力进行限制,从而对马达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出现马达轴密封圈损坏的现象。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设有所述可拆卸卷扬装置的起重机。
1.一种可拆卸卷扬装置,包括马达(40)和卷扬快速接头,所述马达(40)的进油口、出油口、泄油口分别与第一卷扬快速接头(10)、第二卷扬快速接头(20)、第三卷扬快速接头(30)连接,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压力阀(80),所述压力阀(80)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马达(40)的泄油口,所述压力阀(40)的出油口连接于补偿容器(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40)的泄油口设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马达(40)的泄油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压力阀(80)的进油口连接、第三端与所述第三卷扬快速接头(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容器(90)的进油口高于所述压力阀(80)的出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容器(90)通过胶管与所述压力阀(80)的出油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容器(90)固定于卷扬支架(5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80)为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80)为溢流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80)的开启压力为8bar-12bar。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80)的开启压力为10bar。
10.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机主体以及可拆卸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卷扬装置具体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卷扬快速接头连接于起重机的主油路快速接头。
一种可拆卸卷扬装置及起重机\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大吨位起重机的可拆卸卷扬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所述卷扬装置的起重机。\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市场对大吨位起重机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由于大吨位起重机的重量越来越大,势必会带来转运的困难,因此其整机辅助单元如副卷扬、塔臂卷扬等在转运时必须进行部分拆卸,以保证整车重量不超重。\n[0003] 为了达到拆卸方便的目的,大吨位起重机的副卷扬、塔臂卷扬等辅助卷扬在卷扬各油口处均采用快速接头进行连接。\n[0004]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可拆卸卷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05] 如图所示,可拆卸卷扬装置的马达与整车液压油路之间通过快速接头进行连接,快速接头是一种不需要工具就能实现管路联通或断开的接头,整套快速接头由卷扬快速接头1、固定快速接头2和主油路快速接头3三部分组成,通过人工插拔将马达与整车液压系统进行连接,在卷扬快速接头1与主油路快速接头3分开后连接至卷扬支架上的固定快速接头2上,使用时再插回至主油路快速接头3。\n[0006] 当卷扬快速接头1与主油路快速接头3断开后,其快速接头上的单向阀便将马达的各油口(包括泄油口)封闭,因此在转运过程中,马达会形成一个封闭容腔。\n[0007] 如此,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在转运过程中会导致马达壳体压力升高,而马达轴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受马达的转速和壳体泄油压力的影响较大,一般要求工作温度下的平均持久壳体泄油压力不可超过3bar绝对压力。\n[0008] 根据液压油热膨胀系数和有效体积弹性模量可以近似的算出,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马达壳体内压力会高于马达轴密封圈所能承受的压力值,从而损坏轴密封圈,显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马达的使用寿命。\n[0009] 然而,现有技术在马达壳体压力保护方面没有任何的有效措施,无法对马达壳体压力进行限制。如果出现大幅度的温升,马达壳体压力就会升高,上述轴密封圈的损伤无法避免。\n[0010] 因此,如何对可拆卸卷扬装置的马达壳体压力进行限制,从而对马达进行有效的保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n实用新型内容\n[0011]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卷扬装置。该卷扬装置能够对马达壳体的压力进行限制,从而对马达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出现马达轴密封圈损坏的现象。\n[0012]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可拆卸卷扬装置的起重机。\n[0013]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卷扬装置,包括马达和卷扬快速接头,所述马达的进油口、出油口、泄油口分别与第一卷扬快速接头、第二卷扬快速接头、第三卷扬快速接头连接,进一步包括压力阀,所述压力阀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马达的泄油口,所述压力阀的出油口连接于补偿容器。\n[0014] 优选地,所述马达的泄油口设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马达的泄油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压力阀的进油口连接、第三端与所述第三卷扬快速接头连接。\n[0015] 优选地,所述补偿容器的进油口高于所述压力阀的出油口。\n[0016] 优选地,所述补偿容器通过胶管与所述压力阀的出油口连接。\n[0017] 优选地,所述补偿容器固定于卷扬支架上。\n[0018] 优选地,所述压力阀为单向阀。\n[0019] 优选地,所述压力阀为溢流阀。\n[0020] 优选地,所述压力阀的开启压力为8bar-12bar。\n[0021] 优选地,所述压力阀的开启压力为10bar。\n[0022]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机主体以及可拆卸卷扬装置,所述可拆卸卷扬装置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卷扬快速接头连接于起重机的主油路快速接头。\n[0023]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压力阀和补偿容器对可拆卸卷扬装置的马达进行保护,所述压力阀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马达的泄油口、出油口连接于补偿容器,在转运过程中,当温度升高使马达壳体内油液膨胀导致压力升高至马达承受极限时,所述压力阀开启,马达壳体内油液经过压力阀流到补偿容器里,使马达壳体内压力得以释放,从而防止马达壳体压力大幅升高而损坏轴密封圈。当马达壳体内油液排出至压力降低到马达最高承受压力以下时,所述压力阀关闭,马达恢复至安全的封闭容腔状态。\n[0024] 此外,在工作过程中,当马达转速增高而导致壳体温度增高时,所述压力阀开启,使油液流入补偿容器内,从而有效降低马达壳体温度,可起到延长元件使用寿命的作用。\n[0025] 由于仅增设了压力阀和补偿容器,因此其结构较为简洁、易于实现,且成本相对较低。\n[0026]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容器的进油口高于所述压力阀的出油口。这样,可以避免连接管路中的存油流至补偿容器内,确保补偿容器有足够的空腔来容纳由于温度升高而溢出的油液。\n[002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重机设有上述可拆卸卷扬装置,由于上述可拆卸卷扬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可拆卸卷扬装置的起重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n附图说明\n[0028]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可拆卸卷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拆卸卷扬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闭式液压系统原理图;\n[0030]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拆卸卷扬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实际结构示意图。\n[0031] 图1中:\n[0032] 1.卷扬快速接头 2.固定快速接头 3.主油路快速接头\n[0033] 图2至图3中:\n[0034] 10.第一卷扬快速接头 20.第二卷扬快速接头 30.第三卷扬快速接头[0035] 40. 马达 50.卷扬支架 60.固定快接头 70.主油路快速接头 80.压力阀 \n90.补偿容器\n具体实施方式\n[0036]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卷扬装置。该卷扬装置能够对马达壳体的压力进行限制,从而对马达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出现马达轴密封圈损坏的现象。\n[003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可拆卸卷扬装置的起重机。\n[0038]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n[0039] 本文中的“上、下、左、右”等表示方位的用语是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不应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同理,“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n[0040] 请参考图2、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拆卸卷扬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闭式液压系统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拆卸卷扬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实际结构示意图。\n[0041]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包括马达40和多个卷扬快速接头,其中马达40的进油口与第一卷扬快速接头10连接,马达40的出油口与第二卷扬快速接头20连接,马达的泄油口与第三卷扬快速接头30连接。\n[0042] 卷扬支架50上设有固定快接头60,该接头的尾端为封闭式结构,不与液压油路连通,当上述卷扬快速接头与主油路快速接头70分开后,便连接至固定快速接头60上,使用时再将卷扬快速接头插回至主油路快速接头70,由固定快速接头60为各卷扬快速接头提供临时插接位置,以便固定卷扬快速接头,因此,可以将固定快速接头60视为“假”接头。\n[0043] 上述卷扬快速接头、固定快速接头60和主油路快速接头70三部分共同组成整套快速接头。\n[0044] 当卷扬快速接头与主油路断开后,其快速接头上的单向阀便将马达40的各油口(包括泄油口)封闭,因此在转运过程中,马达40会形成一个封闭容腔。\n[0045] 为避免在转运过程中,马达40因温度升高导致壳体内部压力增大而造成损坏,这里进一步设计了压力阀80和补偿容器90。\n[0046] 在液压油路上,压力阀80的进油口连接于马达40的泄油口,压力阀80的出油口连接于补偿容器90,在具体结构上,马达40的泄油口设有三通接头(图中未示出),三通接头的第一端与马达40的泄油口连接、第二端与压力阀80的进油口连接、第三端与第三卷扬快速接头30连接。\n[0047] 补偿容器90固定在卷扬支架50上,通过胶管与压力阀80的出油口连接,用以存放因为压力升高而从马达40溢出的壳体内油液。\n[0048] 由于受布置空间的限制,若补偿容器90的体积较小,则在每次转运前需要将补偿容器90内的油液清理干净,以便有足够空腔来容纳由于温度升高而可能溢出的油液。\n[0049] 此外,补偿容器90的进油口应高于压力阀80的出油口。这样,可以避免连接管路中的存油流至补偿容器内而占用容腔体积。\n[0050] 上述可拆卸卷扬装置在转运过程中,当温度升高使马达40壳体内油液膨胀导致压力升高至马达承受极限时,压力阀80开启,马达40壳体内油液经过压力阀80流到补偿容器90里,使马达40的壳体内压力得以释放,从而防止马达壳体压力大幅升高而损坏轴密封圈。当马达40壳体内油液排出至压力降低到马达最高承受压力以下时,压力阀80关闭,马达40恢复至安全的封闭容腔状态。\n[0051] 此外,在工作过程中,当马达40转速增高而导致壳体温度增高时,压力阀80开启,使油液流入补偿容器90内,从而有效降低马达壳体温度,可起到延长元件使用寿命的作用。\n[0052] 本文对压力阀80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单向阀,也可以是溢流阀,只要能够在设定压力下开启,且仅允许油液从马达40的泄油口流向补偿容器90的压力阀,都可以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n[0053] 此外,压力阀80的开启压力应该与马达40允许承受的压力值相匹配,一般可控制在8bar-12bar。\n[0054] 以力士乐A6V系列轴向柱塞马达样本为例,其轴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受马达的转速和壳体泄油压力的影响,工作温度下的平均持久壳体泄油压力不可超过3bar绝对压力(转速减小时,最高允许壳体泄油压力为6bar),短时(t<0.1s)允许绝对压力峰值最高为\n10bar。由此设定压力阀开启压力为10bar。\n[0055] 上述可拆卸卷扬装置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其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为节约篇幅,本文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n[0056] 除了上述可拆卸卷扬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机主体以及可拆卸卷扬装置,所述可拆卸卷扬装置具体为上文所述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其卷扬快速接头连接于起重机的主油路快速接头。\n[0057] 具体地,所述起重机为超大吨位起重机。\n[005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拆卸卷扬装置及起重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21-07-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6D 1/12
专利号: ZL 201120271362.6
申请日: 2011.07.28
授权公告日: 2012.03.28
- 2012-03-2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6-04 | 2013-06-04 | | |
2 | | 2013-06-04 | 2013-06-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