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管道保温扣瓦 |
申请号 | CN201020125866.2 | 申请日期 | 2010-03-0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16L59/14 | IPC分类号 | F;1;6;L;5;9;/;1;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陶应恒;刘奎彦 | 申请人地址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青年路26号7号楼2单元202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陶应恒,刘奎彦 | 当前权利人 | 陶应恒,刘奎彦 |
发明人 | 陶应恒;刘奎彦 |
代理机构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振中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保温扣瓦,包括瓦体,每两只瓦体构成一组,每只瓦体都由内层的聚氨酯保温层以及外层的防护板构成,两只瓦体之间通过设置在防护板上的连接件连接呈环形相对配合包覆在管道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安装快捷方便,使用寿命长。
1.一种管道保温扣瓦,包括瓦体(2),其特征是:每两只瓦体(2)构成一组,每只瓦体(2)都由内层的聚氨酯保温层以及外层的防护板(1)构成,两只瓦体(2)之间通过设置在防护板(1)上的连接件连接呈环形相对配合包覆在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保温扣瓦,其特征是:瓦体(2)的外表面呈半圆柱筒形或半棱柱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保温扣瓦,其特征是:防护板(1)上具有沿瓦体(2)轴向间隔布置的加强筋,加强筋所在的平面与瓦体(2)的中心线相垂直;加强筋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半圆形或三角形或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保温扣瓦,其特征是:相邻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为
5-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保温扣瓦,其特征是:防护板(1)为由铁板或塑料板或树脂板或玻璃钢壳体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保温扣瓦,其特征是:所说的连接件为公母扣,公母扣中的公扣(3)和母扣(4)分别相对交错间隔设置在两瓦体加强筋相接触的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保温扣瓦,其特征是:公扣(3)为安装在加强筋端面上的扁平条板或圆柱,条板或圆柱上设置着倒齿;母扣(4)为安装在加强筋内、横截面呈矩形或圆形的套筒,套筒的一侧内壁上设置着与公扣倒齿相配合的齿牙槽;扁平条板所在的平面与瓦体(2)的轴线相平行或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保温扣瓦,其特征是:所说的公扣(3)为一节扁平条板或圆柱,条板或圆柱上设置着倒齿;母扣(4)为分别相对安装在两只瓦体加强筋内、横截面呈矩形或圆形的套筒,套筒的一侧内壁上设置着与公扣倒齿相配合的齿牙槽;各公扣(3)的一端分别交错间隔配合插入在所说的各母扣(4)内;扁平条板所在的平面与瓦体(2)的轴线相平行或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保温扣瓦,其特征是:两只瓦体聚氨酯保温层之间的接触面分别为凹配合表面(5)、凸配合表面(6),所说的各凹配合表面(5)、凸配合表面(6)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或矩形或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保温扣瓦,其特征是:相邻的两组瓦体(2)之间通过设置在防护板侧端的环形凹凸配合连接部(7、8)连接在一起,连接部(7、8)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或矩形或梯形。
管道保温扣瓦 \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保温装置,特别是一种管道保温用的管道保温扣瓦。 背景技术\n[0002] 目前,供热管道等的保温需要在管道外包覆一层厚厚的聚氨酯保温层,在管道外面设置保温层的工序步骤非常繁琐,造成生产、运输、安装成本高,安装速度慢,而且保温层一旦损坏不易更换修补,裸露的管道常常造成大量热能损失,影响供热效率,使用非常不方便。还有一种供热管道的保温方式是在管道上包覆一层珍珠岩棉,然后在珍珠岩棉外部再包一层镀锌铁皮,镀锌铁皮容易腐烂生锈,裸露的珍珠岩棉容易被风吹散污染环境,使用维护不方便。 \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保温扣瓦,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造价低廉,能够将其快速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管道安装施工速度快,便于更换维修,使用方便。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道保温扣瓦,包括瓦体,每两只瓦体构成一组,每只瓦体都由内层的聚氨酯保温层以及外层的防护板构成,两只瓦体之间通过设置在防护板上的连接件连接呈环形相对配合包覆在管道上。 \n[0005] 防护板上具有沿瓦体轴向间隔布置的加强筋,加强筋所在的平面与瓦体的中心线相垂直;加强筋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半圆形或三角形或梯形。 \n[0006] 所说的连接件为公母扣,公母扣中的公扣和母扣分别相对交错间隔设置在两瓦体加强筋相接触的端面上。 \n[0007] 所说的公扣为一节扁平条板或圆柱,条板或圆柱上设置着倒齿;母扣为分别相对安装在两只瓦体加强筋内、横截面呈矩形或圆形的套筒,套筒的一侧内壁上设置着与公扣倒齿相配合的齿牙槽;各公扣的一端分别交错间隔配合插入在所说的各母扣内;扁平条板所在的平面与瓦体的轴线相平行或相垂直。 \n[0008] 两只瓦体聚氨酯保温层之间的接触面分别为凹凸配合表面,所说的各凹凸配合表面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或矩形或梯形。 \n[0009] 相邻的两组瓦体之间通过设置在防护板侧端的环形凹凸配合连接部连接在一起,连接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或矩形或梯形。 \n[0010]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生产制造,使用时将两半瓦体通过 设置在防护板上的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沿着管体覆盖设置若干组瓦体,即可快速牢固的安装在需要保温的各类管道(如:输气输油管道、供暖管道、上下水管道等)上,不仅施工速度快,而且对供热管道的裸露破损部位进行覆盖,安装快捷方便,便于更换维修,使用方便、寿命长,环保无污染。 \n附图说明\n[001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n[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组装结构示意图; \n[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n[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n具体实施方式\n[0015] 一种管道保温扣瓦,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瓦体2,每两只瓦体2构成一组,每只瓦体2都由内层的聚氨酯保温层以及外层的防护板1构成,两只瓦体2之间通过设置在防护板1上的连接件连接呈环形相对配合包覆在管道上。 \n[0016] 瓦体2的外表面呈半圆柱筒形或半棱柱筒形。 \n[0017] 为了提高瓦体2的强度,防护板1上具有沿瓦体2轴向间隔布置的加强筋,加强筋所在的平面与瓦体2的中心线相垂直;加强筋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半圆形或三角形或梯形。 [0018] 相邻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为5-100mm。 \n[0019] 防护板1为由铁板或塑料板或树脂板或玻璃钢壳体构成。 \n[0020] 如图2、图3所示,所说的连接件为公母扣,公母扣中的公扣3和母扣4分别相对交错间隔设置在两瓦体2加强筋相接触的端面上。所说的连接件还可以设置在防护板1相接触的外表面上。 \n[0021] 公扣3为安装在加强筋端面上的扁平条板或圆柱,条板或圆柱上设置着倒齿;母扣4为安装在加强筋内、横截面呈矩形或圆形的套筒,套筒的一侧内壁上设置着与公扣倒齿相配合的齿牙槽;扁平条板所在的平面与瓦体2的轴线相平行或相垂直。 [00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说的公扣3为一节扁平条板或圆柱,条板或圆柱上设置着倒齿;母扣4为分别相对安装在两只瓦体加强筋内、横截面呈矩形或圆形的套筒,套筒的一侧内壁上设置着与公扣倒齿相配合的齿牙槽;各公扣3的一端分别交错间隔配合插入在所说的各母扣4内;扁平条板所在的平面与瓦体2的轴线相平行或相垂直。在这种结构中,公扣3作为一种连接件而单独存在,在需要对瓦体2进行连接组装时,将公扣3的一端插入一母扣4 内,公扣3的另一端插入另一母扣4内,从而实现两半瓦体的连接。这样不需要连接时,公扣3可以不用插进母扣4内。采用这种结构主要是为了防止公扣3在运输过程中折断。 [0023] 如图3所示,两只瓦体2聚氨酯保温层之间的接触面分别为凹配合表面5、凸配合表面6,所说的各凹配合表面5、凸配合表面6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或矩形或梯形。即两只瓦体2相对的端面之间通过凹、凸配合表面5、6实现过盈密封配合,所说的凹、凸配合表面5、6中的凸面高度比凹面的深度大,这样凸面紧紧顶着凹面,从而起到比较好的密封作用。如图1、图3所示,在相邻的两组瓦体2相接触的端面上也设置着凹配合表面5,也是为了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 \n[0024] 如图1所示,对于单根长度比较长的管道,往往需要若干组瓦体2并排连接覆盖在管体上,此时,相邻的两组瓦体2之间通过设置在防护板1侧端的环形凹凸配合连接部7、8连接在一起,连接部7、8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或矩形或梯形。还可以通过相邻的两组瓦体2之间设置在防护板1侧端的法兰连接在一起,或者通过在相邻的两组瓦体2之间设置的公母扣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法律信息
- 2014-05-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16L 59/14
专利号: ZL 201020125866.2
申请日: 2010.03.09
授权公告日: 2011.01.26
- 2011-01-2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02-28 | 2014-02-28 | | |
2 | | 2017-01-07 | 2017-01-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