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 |
申请号 | CN202220233388.X | 申请日期 | 2022-01-2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IPC分类号 | F;1;6;H;5;7;/;0;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杭州星河传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南环路3276号A座307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杭州星河传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杭州星河传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方傑;张标 |
代理机构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之怀;王洪新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传动装置。技术方案是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包括输入法兰、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定位在输入法兰中的输入轴、固定在输入法兰一侧端面的盖板、设置在盖板与输入轴之间的油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法兰的另一侧端面固定有压板,输入法兰与压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形成供油腔,压板的底部与顶部分别设有进油口与出油口,叶轮设置在供油腔中并与输入轴固定,润滑油可在叶轮带动下沿着供油腔的圆周方向从进油口移动到出油口;所述输入法兰上设有进油孔与回油孔,进油孔位于输入轴上方,回油孔位于输入轴侧下方,进油孔与回油孔连通输入法兰的轴孔内壁,进油孔还连通供油腔。该输入润滑结构具有运行可靠、供油稳定的特点。
1.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包括输入法兰(1)、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定位在输入法兰中的输入轴(2)、固定在输入法兰一侧端面的盖板(3)、设置在盖板与输入轴之间的油封(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法兰的另一侧端面固定有压板(5),输入法兰与压板之间保持间距形成供油腔,压板的底部与顶部分别设有进油口(5.1)与出油口(5.2),叶轮(6)设置在供油腔中并与输入轴固定,润滑油可在叶轮带动下沿着供油腔的圆周方向从进油口移动到出油口;所述输入法兰上设有进油孔(1.1)与回油孔(1.2),进油孔位于输入轴上方,回油孔位于输入轴侧下方,进油孔与回油孔连通输入法兰的轴孔内壁,进油孔还连通供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轮盘(6.1)以及若干桨叶(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上设有环形布置并与回油孔位置对应的若干排油槽(6.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出口到输入法兰中轴线的间距与排油槽到输入法兰中轴线的间距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的进口分别设置在出油口的下方以及排油槽的上方,供油腔上设有连通进油孔的导油槽(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出油口、叶轮顶部的桨叶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中心设有供输入轴穿越的内孔(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的外径大于内孔的内径,桨叶的外径与供油腔的内径相适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槽设置在内孔中。
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传动装置,具体是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减速机的外壳上设有电机、油泵、油管等附件,这些附件用于带动润滑油在减速机内部循环流动,保证轴承、齿轮等部位的润滑。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减速机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如果减速机发生磕碰,容易造成外壳上的电机、油泵、油管受损,影响减速机的正常工作,同时,操作人员也难以发现这些部件出现工作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故障,一旦润滑油供油中断,会造成轴承烧毁及齿轮损坏。\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该输入润滑结构应具有运行可靠、供油稳定的特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n[0005] 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包括输入法兰、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定位在输入法兰中的输入轴、固定在输入法兰一侧端面的盖板、设置在盖板与输入轴之间的油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法兰的另一侧端面固定有压板,输入法兰与压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形成供油腔,压板的底部与顶部分别设有进油口与出油口,叶轮设置在供油腔中并与输入轴固定,润滑油可在叶轮带动下沿着供油腔的圆周方向从进油口移动到出油口;所述输入法兰上设有进油孔与回油孔,进油孔位于输入轴上方,回油孔位于输入轴侧下方,进油孔与回油孔连通输入法兰的轴孔内壁,进油孔还连通供油腔。\n[0006] 所述叶轮包括轮盘以及若干桨叶。\n[0007] 所述叶轮上设有环形布置并与回油孔位置对应的若干排油槽。\n[0008] 所述回油孔出口到输入法兰中轴线的间距与排油槽到输入法兰中轴线的间距相等。\n[0009] 所述进油孔的进口分别设置在出油口的下方以及排油槽的上方,供油腔上设有连通进油孔的导油槽。\n[0010] 所述导油槽、出油口、叶轮顶部的桨叶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n[0011] 所述压板中心设有供输入轴穿越的内孔。\n[0012] 所述轮盘的外径大于内孔的内径,桨叶的外径与供油腔的内径相适合。\n[0013] 所述排油槽设置在内孔中。\n[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n[0015]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入轴上设置叶轮,由旋转的叶轮实现润滑油的供给,因此无需在减速机壳体外部设置其他附件,大大简化了整体结构,避免了碰撞风险,并且,叶轮由减速机自身动力驱动,可满足输入轴、传动机构与输出轴的供油需求,同时,叶轮的旋转速度根据减速机的转速而定,实现了供油量的自动调节,确保减速机在各种转速时均能稳定可靠地运行,降低了减速机的故障率。\n附图说明\n[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n[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法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n[0018] 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n[0019] 图4是图3中输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n[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n[0021]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n[0022] 图7是实施例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3]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n[0024] 一种直交减速机的输入润滑结构,包括输入法兰1、输入轴2。\n[0025] 如图3所示,所述输入轴水平布置,输入轴通过两个轴承9可转动地定位在输入法兰的轴孔中,输入法兰左侧端面设有盖板3,盖板与输入轴之间还设有油封4。\n[0026] 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n[0027]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压板5、叶轮6、进油孔1.1、回油孔1.2。\n[0028] 所述输入法兰面的右侧端面(面向主箱体的端面)设有第一台阶面1‑1与第二台阶面1‑2,第二台阶面位于第一台阶面的内部,第一台阶面的内径略大于第二台阶面的内径。\n[0029] 所述压板的四周边沿与第一台阶面固定,第二台阶面与压板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形成供油腔B,压板的底部设有连通供油腔的进油口5.1,压板的顶部设有连通供油腔的出油口5.2,压板的中心设有内孔5.3。如图3所示,输入轴的右端穿过内孔,伞齿轮2.1固定在输入轴的右端。\n[0030] 所述叶轮包括轮盘6.1以及设置在轮盘外圆周面上的若干桨叶6.2,叶轮设置在供油腔中并且叶轮与输入轴同轴固定,轮盘上设有呈环形布置的若干排油槽6.3,轮盘上还设有连接输入轴的键槽6.4。所述轮盘的外径大于压板内孔的内径,桨叶的外径与第二台阶面(供油腔)的内径相适合,叶轮的厚度与供油腔的厚度相适合。所述排油槽设置在内孔中,排油槽到输入法兰中轴线的间距小于内孔的内径。所述进油口、出油口、桨叶到输出轴中轴线的间距相匹配。\n[0031] 当叶轮在输入轴驱动下旋转时,叶轮从进油口吸入减速机中的润滑油(减速机内部的润滑油液面高于进油口),再带动润滑油沿着供油腔的圆周方向移动到供油腔的顶部。\n[0032] 所述输入法兰上设有进油孔与回油孔。\n[0033] 所述进油孔设置在输入轴的上方,进油孔的两端分别连通供油腔(第二台阶面)与输入法兰的轴孔内壁。如图4所示,进油孔倾斜布置,进油孔的右端为进口,该进口位于输入轴正上方,进油孔的左端为出口,该出口位于输入轴正上方以及两侧轴承的中间。所述进油孔的中轴线与输入法兰的中轴线共面。\n[0034] 所述回油孔设置在输入轴的侧下方,回油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台阶面与输入法兰的轴孔内壁。如图4所示,回油孔倾斜布置,回油孔的左端为进口,该进口位于输入轴的侧下方以及两侧轴承的中间,回油孔的右端为出口,该出口位于输入轴侧下方以及压板进油口的上方。所述回油孔的中轴线与输入法兰的中轴线共面。\n[0035] 如图2和图3所示,回油孔的进口还位于油封的下方以及轴承最低点的上方,这样不仅能保证输入法兰的轴孔中能累积一定高度的润滑油实现轴承的润滑,还能避免油封与润滑油接触,降低渗漏风险。\n[0036] 所述回油孔的出口到输入法兰中轴线的间距与排油槽到输入法兰中轴线的间距相等,叶轮旋转时,排油槽不断经过回油孔,润滑油通过回油孔、排油槽向外排出。\n[0037] 所述进油孔的进口设置在出油口的下方以及排油槽的上方,进油孔进口到输入法兰中轴线的间距大于排油槽到输入法兰中轴线的间距,第二台阶面(供油腔)上还设有竖直延伸的导油槽1.3,导油槽的底端与进油孔连通,导油槽顶端、出油口以及叶轮顶部的桨叶均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n[0038] 如图3所示,当叶轮将润滑油运送到供油腔顶部时,一部分润滑油通过压板的出油口向右排出,另一部分润滑油向左排出,并通过导油槽、进油孔流入输入法兰的轴孔中对输入轴的两个轴承进行润滑,当轴孔中的润滑油超过回油孔的进口时,润滑油再通过回油孔、排油槽排出(回到减速机中)。\n[0039] 如图7所示,该输入法兰固定在减速机壳体10的左侧,输入轴伸入减速机内腔,输入轴的伞齿轮与减速机的传动机构啮合进行动力传递。减速机内部配有分油器(分油器为现有技术,图中省略),由压板出油口向右排出的润滑油通过分油器输送到各个润滑点(如轴承、齿轮等部位)。\n[0040] 本实用新型可与各种直角减速机配合使用。\n[0041]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