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避震减速带 |
申请号 | CN201220308020.1 | 申请日期 | 2012-06-2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01F9/047 | IPC分类号 | E;0;1;F;9;/;0;4;7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陈宝玲 | 申请人地址 |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施坪村大坪2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陈宝玲 | 当前权利人 | 陈宝玲 |
发明人 | 陈宝玲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避震减速带,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和中间的滑动板构成,所述套板远离滑动板一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板通过该滑动槽与套板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板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所述油压缸由缸筒、缸筒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顶杆以及弹簧构成,所述活塞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顶杆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枢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行驶速度较慢车辆通过时的震动与颠簸,而只对行驶速度较快车辆造成颠簸感,因此可有效促使驾驶员减速缓行。
1.一种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1)和中间的滑动板(2)构成,所述套板(1)远离滑动板(2)一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2)一侧开设有滑动槽(3),所述滑动板(2)通过该滑动槽(3)与套板(1)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板(2)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所述油压缸由缸筒(4)、缸筒(4)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5)、顶杆(6)以及弹簧(7)构成,所述活塞(5)上设有进油孔(8)和出油孔(9),所述顶杆(6)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2)枢接,所述弹簧(7)设于油压缸内,其两端分别推顶在活塞(5)底面与油压缸底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3)内和滑动板(2)上设有避免滑动板(2)脱出的止挡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由分别设置在滑动板(2)和滑动槽(3)上、且相互卡止定位的卡沿(10)和挡沿(11)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8)和出油孔(9)内均设有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8)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油孔(9)的孔径。
避震减速带\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震减速带。\n背景技术\n[0002] 在公路上、小区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通常都会在路中央设置身上凸起的减速带,控制车辆行驶的速度,以此来保证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目前常用的减速带,是在路中央设置一固定的减速带,该种减速带在车辆经过时都会被颠簸一下,无论车辆是以较慢的速度行驶还是以较快的速度行驶,都会对车子产生颠簸,其不单会对乘座的乘客造成不适,同时对车辆本身也会有负面影响。为此,有人设计了气囊式的减速带,但其也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n发明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震减速带,它能够使行驶速度较慢的车辆避免震动、颠簸。\n[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震减速带,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和中间的滑动板构成,所述套板远离滑动板一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板通过该滑动槽与套板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板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所述油压缸由缸筒、缸筒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顶杆以及弹簧构成,所述活塞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顶杆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枢接,所述弹簧设于油压缸内,其两端分别推顶在活塞底面与油压缸底部之间。\n[0005]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槽内和滑动板上设有避免滑动板脱出的止挡结构。\n[0006] 作为优选,所述止挡结构由分别设置在滑动板和滑动槽上、且相互卡止定位的卡沿和挡沿构成。\n[0007]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孔和出油孔内均设有单向阀。\n[0008]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油孔的孔径。\n[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行驶速度较慢车辆通过时的震动与颠簸,而只对行驶速度较快车辆造成颠簸感,因此可有效促使驾驶员减速缓行。\n附图说明\n[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n[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板与滑动板连接示意图。\n[0012] 图中:1、套板;2、滑动板;3、滑动槽;4、缸筒;5、活塞;6、顶杆;7、弹簧;8、进油孔;\n9、出油孔;10、卡沿;11、挡沿。\n具体实施方式\n[0013]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n[0014]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避震减速带,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1和中间的滑动板2构成,所述套板1远离滑动板2一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2一侧开设有滑动槽3,所述滑动板2通过该滑动槽3与套板1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槽3内和滑动板2上设有避免滑动板2脱出的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由分别设置在滑动板2和滑动槽3上、且相互卡止定位的卡沿10和挡沿11构成,所述滑动板2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n[0015] 所述油压缸由缸筒4、缸筒4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5、顶杆6以及弹簧7构成,所述活塞5上设有进油孔8和出油孔9,进油孔8和出油孔9内均设有单向阀,使得缸筒\n4内的油只可以通过所述进油孔8流进而不能流出,同样只可以通过所述出油孔9流出而不能流进,所述进油孔8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油孔9的孔径,以保证在顶杆6被压下去时可以快速的回复到顶起状态,起到限速的作用,所述顶杆6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2枢接,所述弹簧7设于油压缸内,其两端分别推顶在活塞\n5底面与油压缸底部之间。\n[0016]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活塞5的出油孔9大小不变,从而流出缸筒4的油量速度不变的原理,在常态时,顶杆6处于顶起状态,在有车驶过时,在车的压力下,顶杆6随着活塞5下降,顶杆6下降速度与出油孔9的孔径大小有关,如果行驶车辆速度较慢,车辆可以缓慢的驶过该减速带,而不会对车辆造成颠簸,如果车辆行驶速度较快,顶杆6来不及下降,车辆已经驶过减速带,这便会对车辆造成颠簸感,因此为了平稳驶过减速带,司机必须降低车速。由滑动板2及其两端的套板1滑动套接组成的限速板,其可对车辆双向限速。
法律信息
- 2014-08-1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E01F 9/047
专利号: ZL 201220308020.1
申请日: 2012.06.28
授权公告日: 2012.12.19
- 2012-12-1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10-12 | 2013-10-12 | | |
2 | | 2014-05-06 | 2014-05-06 | | |
3 | | 2014-05-06 | 2014-05-06 | | |
4 | | 2016-04-15 | 2016-04-15 | | |
5 | | 2013-10-12 | 2013-10-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