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承支架(10);
电机轴承盖(20),卡接在所述轴承支架(10)的一端,并与所述轴承支架(1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电机轴承座(30),设置在所述电机轴承盖(20)与所述轴承支架(10)所形成的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承盖(20)旋转卡接在所述轴承支架(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架(10)上设置有电机轴孔(13)和第一弧形卡槽(11),所述电机轴承盖(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卡槽(11)相匹配的卡扣(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承盖(20)包括朝所述轴承支架(10)伸出的弧形插片(22),所述卡扣(21)设置在所述弧形插片(22)的外壁上,所述轴承支架(10)上还设置有第二弧形卡槽(12),所述弧形插片(22)可在所述第二弧形卡槽(12)内转动以使所述卡扣(21)旋入所述第一弧形卡槽(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1)包括沿所述弧形插片(22)的外周壁周向延伸的第一折边(211)、第二折边(2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折边(211)和所述第二折边(212)之间的连接件(213),所述第一折边(211)抵接在所述轴承支架(10)的远离所述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折边(212)抵接在所述轴承支架(10)的靠近所述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边(212)的抵接面上设置有朝所述轴承支架(10)伸出的凸条(2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211)的旋入端设置有引导斜面(21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扣(21)沿所述电机轴承盖(20)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架(10)包括底板(15)和与所述底板(15)固定连接的立板(14),所述电机轴承盖(20)设置在所述立板(14)上,所述立板(14)上设置有压筋(18),多个压筋(18)绕所述电机轴孔(13)的中心线周向均匀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筋(18)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卡槽(11)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架(10)还包括一体成型的折弯边(16),所述折弯边(16)沿所述立板(14)的边沿向远离所述电机轴承盖(20)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4)和所述底板(15)之间还设置有三角筋(17),所述三角筋(17)由所述立板(14)和所述底板(15)的结合位置向上凸起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承盖(20)为塑料轴承座。
14.一种风管内机,包括轴承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座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
轴承安装座结构及包含该安装座结构的风管内机\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安装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安装座结构及包含该安装座结构的风管内机。\n背景技术\n[0002] 如图1所示,目前商用风管内机的轴承安装座结构包括电机轴承盖20’、轴承支架\n10’和设置在电机轴承盖20’与轴承支架10’之间的电机轴承座30’,电机轴承座30’设置在电机轴承盖20’与轴承支架10’所形成的安装空间内,电机轴承盖20’与轴承支架20’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安装轴承的安装座结构。电机轴承座30’与轴承支架10’的固定方式为螺钉紧固,装配工序较繁琐,零件数量较多,对装配操作的空间要求较大,对装配用的工具要求较高,对作业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轴承安装座结构及包含该安装座结构的风管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安装座结构装配工序复杂,操作不便的问题。\n[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承安装座结构,包括:轴承支架;电机轴承盖,卡接在轴承支架的一端,并与轴承支架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电机轴承座,设置在电机轴承盖与轴承支架所形成的安装空间内。\n[0005] 进一步地,电机轴承盖旋转卡接在轴承支架上。\n[0006] 进一步地,轴承支架上设置有电机轴孔和第一弧形卡槽,电机轴承盖上设置有与第一弧形卡槽相匹配的卡扣。\n[0007] 进一步地,电机轴承盖包括朝轴承支架伸出的弧形插片,卡扣设置在弧形插片的外壁上,轴承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弧形卡槽,弧形插片可在第二弧形卡槽内转动以使卡扣旋入第一弧形卡槽内。\n[0008] 进一步地,卡扣包括沿弧形插片的外周壁周向延伸的第一折边、第二折边以及连接在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之间的连接件,第一折边抵接在轴承支架的远离电机轴承盖的端面上,第二折边抵接在轴承支架的靠近电机轴承盖的端面上。\n[0009] 进一步地,第二折边的抵接面上设置有朝轴承支架伸出的凸条。\n[0010] 进一步地,第一折边的旋入端设置有引导斜面。\n[0011] 进一步地,多个卡扣沿电机轴承盖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n[0012] 进一步地,轴承支架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固定连接的立板,电机轴承盖设置在立板上,立板上设置有压筋,多个压筋绕电机轴孔的中心线周向均匀排布。\n[0013] 进一步地,压筋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弧形卡槽之间。\n[0014] 进一步地,轴承支架还包括一体成型的折弯边,折弯边沿立板的边沿向远离电机轴承盖的方向延伸。\n[0015] 进一步地,立板和底板之间还设置有三角筋,三角筋由立板和底板的结合位置向上凸起而成。\n[0016] 进一步地,电机轴承盖为塑料轴承座。\n[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管内机,包括轴承安装座结构,该轴承安装座结构为上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n[0018]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轴承安装座结构包括:轴承支架;电机轴承盖,卡接在所述轴承支架的一端,并与所述轴承支架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电机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电机轴承盖与所述轴承支架所形成的安装空间内。由于轴承支架与电机轴承盖之间为卡接结构,只需要使轴承支架与电机轴承盖实现卡接或者脱离卡接即可,而非螺钉连接等需借助辅助工具进行装配的安装结构,因此连接结构更加简单,简化了装配工序,操作更加方便。\n附图说明\n[0019]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n[0020]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安装座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n[0021]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轴承安装座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n[0022]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轴承安装座结构的轴承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23]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轴承安装座结构的轴承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以及\n[0024]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轴承安装座结构的电机轴承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25] 附图标记说明:10、轴承支架;20、电机轴承盖;30、电机轴承座;11、第一弧形卡槽;12、第二弧形卡槽;13、电机轴孔;14、立板;15、底板;16、折弯边;17、三角筋;18、压筋;\n21、卡扣;211、第一折边;212、第二折边;213、连接件;214、凸条;215、引导斜面;22、弧形插片。\n具体实施方式\n[0026]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n[0027] 如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轴承安装座结构包括轴承支架10、电机轴承盖20和电机轴承座30。电机轴承盖20卡接在轴承支架10的一端,并与轴承支架\n1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电机轴承座30设置在电机轴承盖20与轴承支架10所形成的安装空间内。\n[0028] 由于轴承支架10与电机轴承盖20之间为卡接结构,只需要使轴承支架10与电机轴承盖20实现卡接或者脱离卡接即可,而非螺钉连接等需借助辅助工具进行装配的安装结构,因此连接结构更加简单,简化了装配工序,操作更加方便。\n[0029] 电机轴承盖20与轴承支架10之间的卡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通过按压的方式卡接或者通过内扣的方式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轴承盖20旋转卡接在轴承支架10上,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不仅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实现电机轴承盖20与轴承支架10的安装和拆卸,而且在旋转卡接之后,可以有效防止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电机轴承盖20与轴承支架10相脱离,因此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可靠。\n[0030] 优选地,轴承支架10上设置有电机轴孔13和第一弧形卡槽11,电机轴承盖20上设置有与第一弧形卡槽11相匹配的卡扣21,电机轴承盖20上的轴孔与轴承支架10上的电机轴孔13同轴设置。优选地,多个卡扣21沿电机轴承盖20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能够使电机轴承盖20与轴承支架10之间的卡接结构的受力更加均衡,连接结构更加稳定。\n[0031] 在需要电机轴承盖20卡接在轴承支架10上时,可以首先将卡扣21放入第一弧形卡槽11内,然后旋转电机轴承盖20,使得卡扣21扣合在轴承支架10的远离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此时卡扣21抵接在轴承支架10的远离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电机轴承盖20本身抵接在轴承支架10的靠近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电机轴承盖20在轴向方向上被锁紧在轴承支架10上,从而完成电机轴承盖20与轴承支架10的连接。在需要拆卸电机轴承盖20时,只需要反向旋转电机轴承盖20,使卡扣21从第一弧形卡槽11内脱出,就可以使电机轴承盖20从轴承支架10上脱离下来,完成拆卸动作。\n[0032] 优选地,电机轴承盖20包括朝轴承支架10伸出的弧形插片22,卡扣21设置在弧形插片22的外壁上,轴承支架10上还设置有第二弧形卡槽12,弧形插片22可在第二弧形卡槽12内转动以使卡扣21旋入第一弧形卡槽11内。弧形插片22可以插入至第二弧形卡槽12内,配合卡扣21一同与轴承支架10形成卡接结构,因此可以提高电机轴承盖20的结构强度,提高卡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n[0033] 优选地,卡扣21包括沿弧形插片22的外周壁周向延伸的第一折边211、第二折边\n212以及连接在第一折边211和第二折边212之间的连接件213,第一折边211抵接在轴承支架10的远离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第二折边212抵接在轴承支架10的靠近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在卡扣21的第一折边211通过第一弧形卡槽11旋入轴承支架10的远离电机轴承盖20的一侧时,第二折边212抵接在轴承支架10的靠近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对第一折边211的轴向移动形成限位,此时第一折边211抵接在轴承支架10的远离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第一折边211和第二折边212配合,限定电机轴承盖20相对于轴承支架\n10的轴向位置。通过第一折边211和第二折边212的相互配合作用,可以使电机轴承盖20和轴承支架10之间的卡接结构更加有效,连接更加稳定。\n[0034] 优选地,第二折边212的抵接面上设置有朝轴承支架10伸出的凸条214。在电机轴承盖20卡接在轴承支架10上之后,凸条214抵接在轴承支架10的靠近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能够确保卡扣21卡紧在轴承支架10上。通过采用凸条214的结构可以使第二折边212与轴承支架10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从而可以解决卡扣21变形而导致的松脱的问题,提高了装配的可靠性。优选地,凸条214为多个,并沿第二折边2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n[0035] 为了方便电机轴承盖20上的卡扣21旋入轴承支架10上的第一弧形卡槽11内,使得卡扣21能够顺利地抵接在轴承支架10的远离电机轴承盖20的端面上,第一折边211的旋入端设置有引导斜面215。\n[0036] 轴承支架10包括底板15和与底板15固定连接的立板14,电机轴承盖20设置在立板14上,立板14上设置有压筋18,多个压筋18绕电机轴孔13的中心线周向均匀排布。\n压筋18可以提高轴承支架10的立板14的局部强度,提高立板14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n[0037] 优选地,压筋18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弧形卡槽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第一弧形卡槽11和三个压筋18,每个压筋18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弧形卡槽11之间,使得立板14的受力结构更加合理均匀。\n[0038] 轴承支架10还包括一体成型的折弯边16,折弯边16沿立板14的边沿向远离电机轴承盖20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折弯边16的远离立板14的端面为平面。对于一体成型的折弯边16而言,由于其为连续结构,因此可以直接使用模型加工成型,这样可以取消零件的点焊加工工艺,缩短加工时间,同时也间接地提高零件尺寸的稳定性和合格率,避免在不同工序之间转移零件过程中,损坏零件。由于立板14的边缘四周的折弯边16是连续的,因此可以确保位置度尺寸的要求,使得立板14可以承受较大的外力而不发生变形。\n[0039] 优选地,立板14和底板15之间还设置有三角筋17,三角筋17由立板14和底板\n15的结合位置沿垂直与立板14和底板15的连接线向上凸起而成。三角筋17可以提高轴承支架10的支撑强度。由于三角筋17为直接使轴承支架10的局部变形而成,因此无需进行焊接操作,不会影响轴承支架10本身的结构强度。\n[0040] 优选地,电机轴承盖20为塑料轴承盖,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同时减轻零件质量。\n[004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风管内机包括轴承安装座结构,该轴承安装座结构为上述的轴承安装座结构。\n[0042]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n[0043] 1、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简化了装配程序,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n[0044] 2、能够节约成本,减轻零件质量。\n[0045] 3、电机轴承盖与轴承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受力更加合理,提高了装配的可靠性。\n[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7-10-03
避免重复授权放弃专利权
申请日: 2014.03.12
授权公告日: 2014.08.27
放弃生效日: 2017.10.03
- 2014-08-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03-12 | 2014-03-12 | | |
2 | | 2014-03-12 | 2014-03-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