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及平台 |
申请号 | CN200910083255.8 | 申请日期 | 2009-04-30 |
法律状态 | 驳回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911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IPC分类号 | G06F19/00;H04L29/0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杉;吴一兵 |
代理机构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杜澄心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及平台。它的中心内容是建立在广域范围内的区域监护信息无线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它包含发病现场患者基本情况、病情信息快速录入及发送手持PDA设备,移动救护车车载部分负责监护信息、患者基本信息、治疗救护信息的采集发送、语音视频即时通讯、GPS定位、实时路况查询的移动监护信息管理系统,固定场所急救调度管理中心配置负责调度管理和全面信息实时监控的急救调度信息管理系统。本发明使紧急救援过程信息全部数字化,发病现场、转运过程、接诊医院、院内抢救、调度控制等发生的不同地域患者抢救医疗信息实时同步共享,达到患者未到信息先行的急救新模式。
1、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无线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换媒介,采用统一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利用模块化编程 技术,将多种硬件平台形成的数据集成到统一的Windows操作界面中,形 成医学救援区域监护急救信息管理的广域网络信息化架构和模式;其中, 发病现场急救信息管理系统、车载转运监护信息管理系统、院前院内急救 信息管理系统、急救调度信息管理系统下生成的有效病患数据通过无线 internt互联网平台在上述各系统之间实时传递、交换、共享;车载转运监 护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现场急救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采集部分发送数据的身 份识别方式;在区域医疗信息网络系统建成的基础上,如果患者有过就医 的经历并形成了历史健康电子病案时,可以通过internt互联网平台实时 传输到急救车载转运信息系统、院前院内急救信息系统、急救调度信息系 统的显示单元上,并将急救过程所发生的医疗信息传送回区域医疗信息系 统,实现各信息系统和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集成化模式,在 急救各接诊医院和调度中心的系统工作站上可以实时观察相关患者正在发 生和以前发生的所有健康医疗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利用手持PDA输入患者的基本病情和主诉,并提供群体伤害性 事件中人员伤亡信息的快速录入界面;录入信息实时送入互联网平台,实 现共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利用监护仪和移动计算机、包含无线互联网通讯接入电路的单 片计算机智能通讯控制部件,形成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无线移动监护信 息管理和实时传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分布于internt互联网上的广域范围内的任何计算机可以作为急 救中心调度工作站和接诊医院的院前院内急救工作站使用,可以实时接收 急救现场和转运过程中的病患信息、救治信息并显示、存储、回顾;以信 息化方式生成急救记录单据,并打印输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分布于internt互联网上的广域范围内的任何计算机可以作为急 救中心调度工作站和接诊医院的院前院内急救工作站使用,可以实时接收 急救现场和转运过程中的病患生命体征监护信息(波形和数值)、患者基本 个人信息、救治过程信息并显示、存储、回顾;管理救护车状态和患者转 运状态,自动生成记录单据;监护波形数据和独立数值数据混合结构,利 用独立数值数据作为时间标记,在数据接收站点依据本机时间确定数据流 时间同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数据交换方法是,数据的处理是以分布计算处理模式分别在不同 的控制单元中完成,各系统最大限度的预处理采集到的生命体征和急救治 疗信息,必要的数据进入互联网平台传输共享;各救护车病患信息经由数 据中心服务器同步转发并在服务器中存储,并且,共享数据在所有正在工 作中的接收站点同时接受、显示、分布存储。移动监护仪中单片计算机智 能通讯控制部分处理监护仪采集的生命体征信号数据。实现数据交换的预 处理。数据的交换包含了文字信息传输交换和生命体征信息的传输交换。 交换包含了数值加密和传输压缩的特征。包括了生命体征的数据采集,获 得的数据以循环二进制队列结构整合入计算控制单元中;计算控制单元以 标准的数据结构,统一的数据频率,结合本系统在组网中的名称结构,对 数据实施加密化处理和压缩;整合的数据流进入链路存储队列中;数据窗 口为8个bety
L流窗口=wavelet(m1+m2+m3+m4+addr+asyn+data1+data2)
m1,m2,m3,m4为模块传送的数据,asyn为同步,data为加密包
GPRS和CDMA在移动中,对于数值型数据的传送,可以使用UDP包或 TCP包,采用多次发送的方式,保证服务器可以接受到一次有效数据实体; 对于波形图像的传输必须采用TCP包;利用单片计算机的流控制能力,实 时处理GPRS接入的状态和内部缓存大小,自动识别和自我修正网络通讯的 实时进程,进而控制数据流的方向和网络呼叫拨号;设置多达六分钟的动 态数据链路队列区,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容错能力的提高;
数据在链路存储队列中等待入网,网络状态触发电路触发一个网络状态 事件,单片计算机机智能通讯控制单元的事件处理流程根据事件性质,分 别进入不同的线程处理单元;在正常状态下,取得链路数据,以TCP协议 分包,通过无线网络向网络中设置的网址和端口发送协议包;
TCP协议包+=(save_point-read_point)*real_data→read_point++ save_point,read_point为数据指针,real_data为实时数据;
如果非正常状态,系统启动等待拨号线程处理流程,网络接入状态识 别电路定时尝试网络接通情况,同时,触发一个数据缓存事件,并重组数 据结构;网络状态识别确定网络服务器忙还是网络断线发生,触发不同的 消息,启动重新拨号电路或尝试连通服务器线程;
L流窗口=(m1+m1+m1+m1+addr+asyn+data)
m1为传送的关键数据,asyn为同步,data为加密包
动态数据链路管理包含了内存数据队列管理、数据加密管理、数据压 缩管理;数据结构动态改变,数据流的重组,涵盖了回顾数据及当前数据 发送的动态相互协调和关键数据快速传送的功能;
系统的数据传输,采用公网和无线模式,加密数据的传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在数据交换方法中,数据加密技术采用多重模式,设置动态专 有加密包;以小波算法得出数据加密结果D16,接收端启动小波反变换,获 得加密结果E16,比较两种加密结果的变化,可以达到判断数据真伪的结果; 同时,根据具体的E16数值,可以确认接收的数据加密序列,正确组合数 据;
数据加密算法采用小波多尺度变换及重构算法对特定一段生命体征波 形信号进行处理,母函数取为平滑函数的一阶导数(样条函数),构建64 个点,尺度从20到26,进行二进小波变换:
(Wf(2^j,x))j∈z
重构函数选择部分二进变换结果恢复:
f(x)=∑Wf(2^j,x)*X2^j(x)
其中X2^j(x)是重建小波;
对于计算所得的波形函数f(x),采用积分算法
e=(∫f(x)dx)^2
可以获得特定波形电位的功率e;
波形电位的峰值判断采用极大、极小值波形识别算法,获得的时间点 作为加权因子a。得到E=a×e;
指数化后得到:
E16=(1-1/esp(E/A))×100
A为量化因子;E16为加密指数;
动态数据压缩方法采用了不同状态下的数据重组技术,也就是正常通 讯状态和通讯异常状态下的不同数据组合结构。支持通讯延迟后重要波形 数据的优先传输功能。改变了特定状态下的数据流顺序;使不同状态下关 键数据能够稳定可靠的传送;
Data_flow=change(data_channel1,data_channel2,data_channel3,d
ata_channel4)+data_srypt
Change变换因子,data_channel数据通道。
8、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患者发 病现场的手持PDA设备组成的第一单元;设置于救护车内的移动监护信息 管理系统组成的第二单元;设置在急救调度中心的急救调度信息管理系统 组成的第三单元;设置在各接诊医院的院前院内急救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的 第四单元;设置在互联网平台任意站点的中心数据处理存储服务器组成的 第五单元;所述的急救调度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大屏幕显示器、 音响、麦克风、互联网接入器、UPS电源组成;其中的计算机通过互联网与 现场手持PDA、执行急救任务的救护车上的移动监护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护 仪、移动计算机、选定的接诊医院的院前院内急救信息管理系统的计算机 实现通讯连接;所述院前院内急救信息管理系统由若干台计算机、大屏幕 显示器、音响、麦克风、互联网接入器、UPS电源、网络打印机组成;所述 的移动监护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三部分硬件:监护采集模块,单片计算机智 能通讯控制部件和信息集成工作站即移动工作站;监护采集模块包含转换 病人的相应生命体征信号为电信号的感受器探头、与感受器探头输出端连 接的处理对应的生命体征信号的计算处理监护模块、计算处理监护模块输 出端为rs232通讯接口,和单片计算机智能通讯控制部件连接。单片计算 机智能通讯控制部件包括对采集的数据加密、压缩、小波计算的单片计算 机数据处理电路、与数据处理电路输出端连接的动态数据连路缓存电路、 与动态数据连路缓存电路输出端连接的无线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法国 产GTM),与移动信息集成工作站通讯的rs232接口;信息集成工作站由移 动计算机、GPS定位设备、信息录入设备、显示设备、PDA手持设备、视频 摄像电路组成;移动计算机接收单片计算机智能通讯控制部件通过rs232接 口发送的数据流,送显示设备上显示监护波形和数值;移动计算机接收GPS 定位设备的卫星定位信号,通过专用地图软件在显示设备上显示设备所在 地点,同时,通过RS232接口将定位信息送入互联网接入控制电路中发送; 将现场的视频图像采集到系统中的摄像头与移动计算机连接,通过移动3G 技术上传到上位机中显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平台,其特征 在于:所述移动监护信息管理系统中传感器探头部分包括:脑电波形、心 电波形、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额肌电、末梢灌注指数、 血管搏动波等生命体征信号的采集装置。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01-19 | 2012-01-19 | | |
2 | | 2015-03-27 | 2015-03-27 | | |
3 | | 2013-03-20 | 2013-03-20 | | |
4 | | 2013-09-18 | 2013-09-18 | | |
5 | | 2014-07-18 | 2014-07-18 | | |
6 | | 2013-05-15 | 2013-05-15 | | |
7 | | 2014-07-16 | 2014-07-16 | | |
8 | | 2011-12-05 | 2011-12-05 | | |
9 | | 2012-12-20 | 2012-12-20 | | |
10 | | 2014-04-04 | 2014-04-04 | | |
11 | | 2014-10-29 | 2014-10-29 | | |
12 | | 2015-09-16 | 2015-09-16 | | |
13 | | 2014-10-10 | 2014-10-10 | | |
14 | | 2012-10-12 | 2012-10-12 | | |
15 | | 2013-11-15 | 2013-11-15 | | |
16 | | 2012-07-24 | 2012-07-24 | | |
17 | | 2013-12-04 | 2013-12-04 | | |
18 | | 2015-03-30 | 2015-03-30 | | |
19 | | 2010-11-24 | 2010-11-24 | | |
20 | | 2010-08-27 | 2010-08-27 | | |
21 | | 2012-11-26 | 2012-11-26 | | |
22 | | 2015-02-16 | 2015-02-16 | | |
23 | | 2015-03-30 | 2015-03-30 | | |
24 | | 2013-10-22 | 2013-10-22 | | |
25 | | 2015-07-23 | 2015-07-23 | | |
26 | | 2015-06-06 | 2015-06-06 | | |
27 | | 2016-07-08 | 2016-07-08 | | |
28 | | 2015-11-19 | 2015-11-19 | | |
29 | | 2012-07-24 | 2012-07-24 | | |
30 | | 2013-09-04 | 2013-09-04 | | |
31 | | 2015-12-08 | 2015-12-08 | | |
32 | | 2011-12-05 | 2011-12-05 | | |
33 | | 2013-11-15 | 2013-11-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