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处理器实时监测主动报警单元、GPS单元以及碰撞判断模块的信息,当碰撞判断模块判断车辆发生碰撞时转入步骤(2);当收到主动报警单元报警信息时,转入步骤(4);
(2)安全气囊电脑MCU根据碰撞传感器的信号来判定是否引爆充气元件使气囊充气,若判断需引爆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电脑通知处理器采集处理器中定位信号并向监控中心报警;若判断未开启,转入步骤(3);
(3)控制器在设定延迟时间内判断是否收到主动报警单元报警信息,若处理器未收到主动报警单元报警信息,处理器控制示警模块向车辆外部发出示警信息,并转入步骤(4),若收到主动报警单元信息,直接转入步骤(4);
(4)处理器控制GSM单元发送GPS单元信息,向监控中心发出求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处理器实时监测GPS单元信息并在显示单元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示警模块的示警信息为灯光示警或声音示警。
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的控制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汽车安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安全主动报警技术。\n背景技术\n[0002] 常规车体在遇到车祸等安全事故问题时,如乘员发生事故,因不能及时报警,造成乘员生命因抢救不及时而造成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目前,现有求救方式主要是采用拨打电话方式。对于该方式,不仅需要有生还者,还要求生还者有意识,进一步还要求生还者能清晰地说明车祸发生位置。但实际上,交通事故发生瞬间当事人往往受伤而失去意识,或忙于自救,或不了解车祸发生位置。因此,现有求救方式往往不能及时发送求救信息,使救助机构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耽误了受伤者的救护。\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一系列自动通信与传感系统,在判断车祸发生的情况下,自动发出求救报警信号,为乘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此外,遇到紧急状况,乘员也可触动报警按钮,将事故信息传至最近的监控中心。\n[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n[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包括碰撞判断模块以及分别与其相连的车载移动模块和主动示警模块,所述车载移动模块包括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GPS单元、GSM单元以及主动报警单元,所述碰撞判断模块包括安全气囊单元以及碰撞传感器单元,所述安全气囊单元分别与碰撞传感器单元以及处理器相连,所述主动示警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并接受其控制。\n[0006] 所述GSM单元和GPS单元以串口通信方式与所述处理器相连。\n[0007] 所述车载移动模块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所述GPS单元的定位信息。\n[0008] 所述显示单元为液晶屏显示器。\n[0009] 所述碰撞传感器单元包括碰撞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的信号处理电路。\n[0010] 所述示警模块为灯光示警模块或声音示警模块。\n[0011]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12] (1)处理器实时监测主动报警单元、GPS单元以及碰撞判断模块的信息,当碰撞判断模块判断车辆发生碰撞时转入步骤(2);当收到主动报警单元报警信息时,转入步骤(4);\n[0013] (2)安全气囊电脑MCU根据碰撞传感器的信号来判定是否引爆充气元件使气囊充气,若判断需引爆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电脑通知处理器采集处理器中定位信号并向监控中心报警;若判断未开启,转入步骤(3);\n[0014] (3)控制器在设定延迟时间内判断是否收到主动报警单元报警信息,若处理器未收到主动报警单元报警信息,处理器控制示警模块向车辆外部发出示警信息,并转入步骤(4),若收到主动报警单元信息,直接转入步骤(4);\n[0015] (4)处理器控制GSM单元发送GPS单元信息,向监控中心发出求救信号。\n[0016] 所述步骤(1)中,处理器实时监测GPS单元信息并在显示单元显示。\n[0017] 所述步骤(3)中,所述示警模块的示警信息为灯光示警或声音示警。\n[0018]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n[0019]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碰撞传感器及安全气囊模块及车载移动单元(包括GPS单元、GSM单元主动报警单元以及显示单元)对信号的合理传输及控制,实现了在车体发生事故时,系统主动向监控中心发出求救信号的功能,此系统尤其对在山区发生的车体安全事故提供一种保障。\n附图说明\n[0020]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硬件设备连接图;\n[0021] 图2为本发明所示车辆主动报警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2]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n[0023] 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包括碰撞判断模块10以及分别与碰撞判断模块10相连的车载移动模块20和主动示警模块30,车载移动模块20包括处理器21、分别与处理器21相连的GPS单元22、GSM单元23以及主动报警单元24,碰撞判断模块10用于判断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包括安全气囊单元11以及碰撞传感器 单元12,安全气囊单元11分别与碰撞传感器单元12以及处理器21相连,主动示警模块30与处理器21相连并接受其控制以进行向车辆外部人员进行报警。\n[0024] 车载移动模块20还包括显示单元25,本实施例中,出于减少成本充分利用车辆现有结构考虑,显示单元25集成至车辆液晶屏上,液晶屏显示GPS单元的定位信息。\n[0025] 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对应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报警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26] (1)处理器21实时监测主动报警单元24、GPS单元22以及碰撞判断模块10的信息,当碰撞判断模块10判断车辆发生碰撞时转入步骤(2);当处理器21收到主动报警单元\n24的报警信息时,转入步骤(4);步骤(1)中,处理器21还实时监测GPS单元22的信息并在显示单元24上进行显示。\n[0027] (2)安全气囊电脑MCU根据碰撞传感器的信号来判定是否引爆充气元件使气囊充气,若判断需引爆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电脑MCU将通知处理器21采集处理器中定位信号并进行报警;若判断未开启,转入步骤(3);\n[0028] (3)处理器21在设定延迟时间内判断是否收到主动报警单元报警信息,若处理器\n21未收到主动报警单元24的报警信息,处理器21控制示警模块30向车辆外部发出示警信息,并转入步骤(4),若收到主动报警单元24的信息,直接转入步骤(4);步骤(3)中,示警模块30的示警信息包括灯光示警或声音示警。\n[0029] (4)处理器21控制GSM单元23发送GPS单元24的信息,向监控中心发出求救信号。\n[0030] 正常情况下,车载移动模块20通过GPS单元22接收GPS卫星发射的定位信号,经过CPU处理器21处理,计算出车辆的日期、时间、经纬度、速度和行驶方向等定位数据。CPU处理接21收发定位信息,将定位信息和监控中心发来的控制信息显示在液晶屏上,此时,若遇到紧急状况,车内乘员通过触发主动报警单元24,本实施例中为按下报警按钮进行报警,CPU处理器21就可以控制GSM单元23进行短信息的收发。由于GSM单元23和GPS单元22都以串口通信方式与CPU处理器21相连,因此硬件设计较简单。\n[0031] 碰撞传感器单元12包括碰撞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的信号处理电路。当车辆发生碰撞或跌落山谷等安全事件在发生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检测汽车碰撞的强度信号,并将信号输入安全气囊电脑MCU,安全气囊电脑MCU根据碰撞传感器的信号来判定是否引爆充气元件使气囊充气,若判断需引爆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电脑将同时采集处理器21中定位信号,处理器21控制GSM单元23将事故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若判断无需引爆充气元件使气囊充气,CPU处 理器21在设定延迟时间内判断是否收到主动报警单元24的报警信息,若CPU处理器21未收到主动报警单元24的报警信息,说明此时车内人员有可能发生昏迷,CPU处理器21控制示警模块30向车辆外部发出示警信息,以向外界经过车辆或行人进行求助,从而可能及时获得援助,同时,CPU处理器21控制GSM单元23进行短信息的收发以向控制中心进行报警,若收到主动报警单元24的信息,说明车内乘员较为清醒,CPU处理器\n21直接控制GSM单元23进行报警处理。\n[0032]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9-04-16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03.27
专利权人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变更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由311228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江工业园区农二场房屋206号变更为317000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城东闸头
专利权人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2016-03-30
- 2014-0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0R 21/00
专利申请号: 201310274369.7
申请日: 2013.07.01
- 2013-12-1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1-09
|
2012-09-18
| | |
2
| | 暂无 |
2002-06-28
| | |
3
| |
2011-05-04
|
2010-12-1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