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壳聚糖涂膜保鲜白灵菇的技术 |
申请号 | CN200710042558.6 | 申请日期 | 2007-06-2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1897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IPC分类号 | A;2;3;B;7;/;1;5;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邢增涛;冯志勇 | 申请人地址 |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当前权利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发明人 | 邢增涛;冯志勇;熊巧玲;赵志辉;边银丙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新鲜白灵菇浸泡在0.5-1.5%壳聚糖溶液中30s的涂膜保鲜技术。与未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相比,使用0.5-1.5%壳聚糖溶液涂膜保鲜白灵菇,其货架期能从17天延长到19天,在储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都很低,差异显著(P<0.05)。在参与衰老过程的酶活性中,0.5-1.5%壳聚糖涂膜的白灵菇维持了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多酚氧化酶(PPO)和蛋白酶活性最低,说明褐变和蛋白质降解的速度最慢。此外0.5-1.5%壳聚糖涂膜的白灵菇在营养成分方面的表现也很好,我们认为0.5-1.5%壳聚糖涂膜白灵菇能有效地延长白灵菇的保鲜时间,是一种合理有效的保鲜技术。
1.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白灵菇浸泡在壳聚糖溶液中。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方法,其中壳聚糖溶液为0.5%-1.5%的壳聚糖溶液。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方法,其中壳聚糖溶液为0.5%的壳聚糖溶液。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方法,其中壳聚糖溶液为1%的壳聚糖溶液。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方法,其中壳聚糖溶液为1.5%的壳聚糖溶液。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泡时间为30s。
7.壳聚糖用于白灵菇保鲜的用途。
8.权利要求7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白灵菇浸泡在壳聚糖溶液中。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壳聚糖溶液为0.5%-1.5%的壳聚糖溶液。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壳聚糖溶液为0.5%的壳聚糖溶液。
11.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壳聚糖溶液为1%的壳聚糖溶液。
12.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壳聚糖溶液为1.5%的壳聚糖溶液。
13.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浸泡时间为30s。
壳聚糖涂膜保鲜白灵菇的技术\n[0001] 发明领域\n[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真菌的保鲜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壳聚糖涂膜处理白灵菇的保鲜技术。\n背景技术\n[0003]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用菌,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明确原产地,目前唯一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保护的食用菌品种。中国的白灵菇栽培近年来发展得很快,截至\n2003年,全国白灵菇的总产量已达52223吨(贾申茂和奚怿之,2005)。但白灵菇在贮藏运输过程易出现褐变、菇面开裂、菇盖上翘、软化、液化、腐烂及产生异味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其商品价值。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贮藏保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际贸易中,一些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食用菌企业和生产者的利益,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限制或减少食用菌产品的进口。因此食用菌生产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研究适合工厂化生产规模的食用菌贮藏保鲜技术,以维护企业利益,增加创汇及提高食用菌产品竞争力。\n[0004]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化学名称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一种动物纤维素,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外壳内和蘑菇、真菌等的细胞内,来源广泛。壳聚糖是甲壳素经化学处理脱乙酰基后的产物,又名脱乙酰基甲壳素。壳聚糖是一种成膜性很好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具有无毒、无害、可食用、易于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安全可靠等特点。近年来,壳聚糖作为一种优良的膜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n[0005] 壳聚糖具有抗菌防腐作用及生物降解性,在保鲜包装方面有广阔的前景。其能够在果蔬表面形成聚合物薄膜,可以降低果蔬内部的氧分压,使果蔬内部形成一种低O2高CO2的环境,从而降低呼吸作用,较少物质转化和呼吸基质的消耗,起到类似于气调包装的效果。壳聚糖膜均匀地覆盖于整个处理果实的表面,并部分减少了果皮蒸腾和致病菌的浸染,防止果实失水和腐烂变质。低分子量的壳聚糖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渗入的氨基和羟基既能与果蔬细胞膜结合,有能除去果蔬催熟化合物(如醛类)和它们的中间体,从而调节果蔬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延长贮藏保鲜时间。\n[0006] 壳聚糖涂膜作为一种保鲜已经在很多过果蔬中取到了显著的效果。而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使用壳聚糖涂膜对食用真菌尤其是对白灵菇进行保鲜的报道。\n[0007] 附图简述\n[0008] 图1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失重率的变化\n[0009] 图2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n[0010] 图3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的变化\n[0011] 图4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的变化\n[0012] 图5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变化\n[0013] 图6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蛋白酶活性的变化\n[0014] 图7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n[0015] 图8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多糖含量的变化\n发明内容\n[001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真菌的保鲜技术,具体地说提供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技术,更具体地说提供一种利用壳聚糖涂膜处理白灵菇的保鲜技术。\n[001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白灵菇浸泡在保鲜溶液中,保鲜溶液为0.5%-1.5%的壳聚糖溶液,浸泡时间为30s。\n[001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白灵菇浸泡在保鲜溶液中,保鲜溶液为1%的壳聚糖溶液,浸泡时间为30s。\n[0019] 浸泡好后将所有的白灵菇沥干过夜,使其成膜。然后每2个装一个塑料托盘,用保鲜膜包装为一盒。以未浸泡的白灵菇作为对照(CK)。包装好后将所有的白灵菇放入4℃冷库中。每4天取一次样,每次每个处理组随机取6个子实体(3盒)。\n[0020] 结果显示0.5-1.5%壳聚糖涂膜的白灵菇保鲜时间延长(与CK对比,能将货架期从17天延长到19天),在储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都很低,差异显著(P<0.05)。在参与衰老过程的酶活性中,0.5-1.5%壳聚糖涂膜的白灵菇维持了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多酚氧化酶(PPO)和蛋白酶活性较低,说明褐变和蛋白质降解的速度最慢。\n此外0.5-1.5%壳聚糖涂膜的白灵菇在营养成分方面的表现也很好,我们认为0.5-1.5%壳聚糖涂膜白灵菇能有效地延长白灵菇的保鲜时间,是合理的涂膜保鲜浓度。\n[0021] 0.5%CaCl2处理的白灵菇的失重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在贮藏前期(第1~13天)都较低,说明钙可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延缓衰老。Ferguson认为细胞中的钙可分为细胞壁、液泡、内质网、线粒体等几个钙库,这些钙库之间及其与细胞质中的钙处于动态平衡中,它们调节细胞的离子环境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但0.5%CaCl2在酶活性等其他方面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农产品的保鲜涉及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之间也能相互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综合看待。我们也研究了1.0%壳聚糖+0.5%CaCl2处理白灵菇进行保鲜,结果显示\n1.0%壳聚糖+0.5%CaCl2处理的白灵菇的贮藏时间也较长,但是也并不比1.0%壳聚糖的时间长,说明联合壳聚糖和CaCl2保鲜液并不比单独使用1.0%壳聚糖的效果好。\n[0022] 下面的实施例中将以白灵菇为例,进一步解释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修饰,而对本发明进行的修饰和改变将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而且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n[0023] 实施例\n[0024] 实施例1保鲜液的配置\n[0025] 分别称取25g、50g和75g食品级壳聚糖,分别在60℃热水中溶于5L1%的醋酸溶液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所有的壳聚糖都溶解。最后用NaOH调pH值至6.0,即配置成0.5%、1.0%和1.5%的壳聚糖涂膜保鲜液。\n[0026] 称取25g CaCl2于5L蒸馏水中,配置成0.5%CaCl2溶液。\n[0027] 实施例2对白灵菇进行保鲜处理\n[0028] 将采摘的新鲜白灵菇子实体分别浸泡在配置好的保鲜溶液中,在0.5%、1.0%和\n1.5%的壳聚糖涂膜保鲜液中的白灵菇浸泡30s,在0.5%CaCl2溶液中的白灵菇浸泡5min。\n浸泡好后将所有的白灵菇沥干过夜,使其成膜。然后每2个装一个塑料托盘,用保鲜膜包装为一盒。以未浸泡的白灵菇作为对照(CK)。包装好后将所有的白灵菇放入4℃冷库中。每\n4天取一次样,每次每个处理组随机取6个子实体(3盒)。\n[0029] 实施例3保鲜结果与分析\n[0030] 3.1测定的项目为:\n[0031] 失重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蛋白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糖和还原糖含量。\n[0032] 3.2测定方法为:\n[0033] 3.2.1感观评定\n[0034] 以固定的5人对白灵菇的感观品质进行评定,评定项目包括褐变、软化、气味、气生菌丝、菇面开裂等情况。\n[0035] 3.2.2酶液提取\n[0036] 四分法取白灵菇子实体2g,加入10ml磷酸盐缓冲液(0.05M,pH7.0)和少量石英沙于研钵中,冰浴研磨至均一的糊状,然后离心10min(15000g,4℃)。所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n[0037] 3.2.3SOD的测定\n[0038] SOD的测定参照 Constantin的方法并加 以适当的修改 (Constantine andStanley,1977)。反应混合溶液包含0.5ml H2O、1.2ml磷酸缓冲溶液(0.05mol/L,pH7.8)、0.3ml130umol/L的甲硫氨酸溶液、0.3ml750umol/L的NBT溶液、0.3ml100umol/L的EDTA-Na2溶液、0.3ml20umol/L的核黄素溶液和0.1ml粗酶液,光下对照和暗中对照管加入\n0.1ml煮死酶液。混匀后将暗中对照管用锡箔纸包起来避光,其余的试管均于40001x荧光灯下反应18min。反应结束后用黑布遮住试管,于560nm处比色。按以下公式计算酶活(U/g):(A0-As)×10ml/(A0×0.5×2g×1ml×18min)。其中Ao为光下对照管的吸光度值,As为被测酶液管的吸光度值。\n[0039] 3.2.4CAT的测定\n[0040] CAT的测定参照Beers的方法加以修改(Beers and Sizer,1952)。在试管中加入\n1.7ml蒸馏水、1.0ml Tris-HCl缓冲溶液(0.05mol/L,pH7.0)和0.1ml粗酶液,混匀后于\n25℃水浴3min,然后加入0.2ml0.2mol/L的H2O2使反应开始,在240nm处测吸光度的变化,每10s读一次,共测3min。以最初直线段的斜率(△A240/t)计算酶活力,以国际单位(IU)-1 -1\n表示酶活力(ε=43.6mM cm )。\n[0041] 3.2.5PPO的测定\n[0042] PPO的测定按照宁正祥的方法加以少量修改(宁正祥,1999)。在试管中加入2ml磷酸缓冲溶液(0.05mol/L,pH7.0)、2ml0.01mol/L的邻苯二酚溶液、0.2ml粗酶液,混匀后于30℃水浴中反应30min。空白对照加入0.02ml煮死酶液。反应结束时立即将试管放在冰浴中停止反应。然后在410nm处比色,以1g子实体所得酶液在1min内引起吸光度值的变化0.001定义为一个酶活单位(U)。\n[0043] 3.2.6蛋白酶活性的测定\n[0044]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以Chavira的研究为基础(Chavira,1984)。先将反应底物配置成5mg/ml的悬浊液(Anna et al.,2002),然后在试管中加入1ml该悬浊液、2ml磷酸缓冲溶液(0.05mol/L,pH7.0)、1ml粗酶液,以煮死酶液为对照。混匀后将所有试管于30℃恒温振荡水浴箱中振荡1h。反应结束后将所有试管放入冰浴中中止反应,于520nm处比色。以\n1g子实体所得酶液在1min内引起吸光度值的变化0.001定义为一个酶活单位(U)。\n[0045] 3.2.7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n[0046] 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质(Bradford,1976)。\n[0047] 3.2.8MDA含量的测定\n[0048] MDA含量的测定以Heath的试验结果为基础(Heath and Pacontroler,1968)。在试管中加入3ml0.5%的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和1ml粗酶液,空白对照加1ml蒸馏水。\n将试管在沸水浴中煮18min,然后将反应混合溶液离心20min(15000g,20min)。最后将上清液分别于450nm、532nm、600nm处比色,MDA的含量(nmol/g)=[6.425×(OD532-OD600)-0.55\n9×OD450]×10ml/1ml/2g\n[0049] 3.2.9细胞膜透性的测定\n[0050] 用DDS-307型电导率仪测定,用相对电导率表示(安建申等,2004)。\n[0051] 3.2.10总糖、还原糖和多糖含量的测定\n[0052] 用苯酚硫酸法测总糖,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还原糖,以葡萄糖作为糖标准(Dubois et al.,1956;Miller,1959);多糖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0053] 3.2.11失重率的测定\n[0054] 失重率=(贮前鲜重-贮后鲜重)×100%/贮前鲜重\n[0055] 以上所有试验数据均重复3次,数据用Excell和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n[0056] 3.3测定结果与分析\n[0057] 3.3.1不同保鲜液处理对白灵菇外观品质的影响\n[0058] 贮藏的第13天,0.5%CaCl2浸泡的白灵菇子实体表面出现少量的细菌菌落。第17天时,0.5%CaCl2的菌落比前一次观察时更为严重;CK出现褐变和轻微的软化现象。第21天时,0.5%CaCl2的情况更加恶化,腐烂,有异味;CK软化,开始腐烂。第25天,0.5%CaCl2及CK腐烂严重,有异味,已经失去其商品价值。第29天时,1.0%壳聚糖出现气生菌丝,开始腐烂,试验结束。外观观察的结果表明1.0%壳聚糖涂膜的白灵菇保鲜效果良好,贮藏时间最长,能有效延长白灵菇的贮藏保鲜时间和维持商品价值。\n[0059] 3.3.2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失重率的变化\n[0060] 白灵菇的失重率变化见图1。白灵菇的失重率在其贮藏期间一直上升,在贮藏后期(第17~29天),失重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分别是CK、0.5%CaCl2、1.0%壳聚糖,1.0%壳聚糖处理的白灵菇失重率最低。白灵菇失水会导致其外观品质和生理生化发生变化,\n1.0%壳聚糖涂膜白灵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n[0061] 3.3.3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n[0062] 从图2可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白灵菇的衰老不断加剧,丙二醛(MDA)含量呈一直增加的趋势。从第5天开始,1.0%壳聚糖处理的白灵菇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0.5%CaCl2和CK,且从第13天开始,1.0%壳聚糖与其他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0.5%CaCl2和CK处理的白灵菇在贮藏过程的丙二醛(MDA)含量很高,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很严重。试验结果说明1.0%壳聚糖涂膜白灵菇能延缓细胞膜的膜脂过氧化速率。\n[0063] 3.3.4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的变化\n[006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在植物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白灵菇不同保鲜液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的变化见图3和图4。在第9~21天白灵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第25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依次分别为CK(4.76U/g)、1.0%壳聚糖(4.87U/g)、0.5%CaCl2(4.80U/g)。\n[0065] 白灵菇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在贮藏期间不断下降。从第4~29天,1.0%壳聚糖处理的白灵菇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活性一直是最高,且在第9~25天之间与其他各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5天时,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依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分别是1.0%壳聚糖、CK、0.5%CaCl2。1.0%壳聚糖涂膜的白灵菇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和最高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能较好的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的过氧化进程。\n[0066] 3.3.5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变化\n[0067] 不同保鲜液处理对白灵菇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影响见图5。在整个的贮藏期间,白灵菇的多酚氧化酶(PPO)酶活先增加,当增加到一个峰值时,活性开始降低。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峰值和其出现的时间依次分别为:CK(1.93U/g;第25天)、1.0%壳聚糖(1.92U/g;第25天)、0.5%CaCl2(2.03U/g;第17天)。1.0%壳聚糖峰值最低且出现的时间最晚,说明1.0%壳聚糖涂膜白灵菇能有效延缓其褐变的发生。\n[0068] 3.3.6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蛋白酶活性的变化\n[0069] 图6所示为不同保鲜液处理的白灵菇的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由图中可以看出,在贮藏的第5~21天,1.0%壳聚糖处理的白灵菇的蛋白酶活性一直较低,而在此期间,CK和0.5%CaCl2的蛋白酶活性比较高。蛋白酶活性在贮藏期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的蛋白酶活性的峰值和出现的时间依次分别是:CK(2.04U/g;第21天)、1.0%壳聚糖(2.06U/g;第29天)、0.5%CaCl2(2.19U/g;第25天)。1.0%壳聚糖处理的白灵菇的蛋白酶峰值出现的时间最晚。\n[0070] 3.3.7不同保鲜液处理白灵菇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变化\n[0071] 随着贮藏日期的增加,白灵菇的可溶性蛋白不断降解,其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在贮藏的后期(第17~29天),1.0%壳聚糖处理的白灵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组,且与它们有显著性差异(P<0.05)。到第25天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分别是:1.0%壳聚糖(2.92mg/g)、0.5%CaCl2(2.18mg/g)、CK(1.94mg/g)。(图\n7)\n[0072] 从图8可以看出,从第13~29天,1.0%壳聚糖处理的白灵菇的多糖明显含量高于其他各处理组。白灵菇在整个贮藏期间多糖含量的平均值依次分别为CK(33.66%)、\n1.0%壳聚糖(39.22%)、0.5%CaC12(36.27%)。从营养成分来看,1.0%壳聚糖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都是最高。
法律信息
- 2014-08-1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23B 7/154
专利号: ZL 200710042558.6
申请日: 2007.06.25
授权公告日: 2011.05.11
- 2011-07-20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1.06.10
专利权人由邢增涛变更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地址由201106 上海市闵行区北翟路2901号变更为201403 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18号
专利权人由冯志勇变更为空
- 2011-05-11
- 2009-05-27
- 2008-12-3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5-02-23
|
2004-05-26
| | |
2
| |
2004-03-31
|
2002-09-26
| | |
3
| |
2004-07-07
|
2002-12-2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