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 |
申请号 | CN201210461059.1 | 申请日期 | 2012-11-1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2254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IPC分类号 | B;2;3;P;1;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宁波江北昌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金山路666弄98号3幢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宁波江北昌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宁波江北昌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毛毕伟;俞浩杰 |
代理机构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志萍;景丰强 |
摘要
一种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盘、输送轨、支座、挡板、磁铁、输出槽及垂直气缸,挡板设于支座上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挡板的第一侧面与输送轨的末端之间具有供扳手通过的间隙;磁铁设于挡板的第一侧面上,输出槽设于挡板的底端,垂直气缸设于支座上并动力输出端具有垂直向下移动能将扳手从挡板上推入输出槽的推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首先,可以解放人力劳动;其次,可以保证扳手排列有序,走位准确,为后续与本体组装提供良好的装配基础。
1.一种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盘,具有扳手输出口;
输送轨,具有起始端和末端,前述的起始端伸入前述振动盘的扳手输入口,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供扳手钩挂的凸筋;
支座,与前述的振动盘间隔布置;
挡板,设于前述的支座上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前述挡板的第一侧面与前述输送轨的末端之间具有供扳手通过的间隙;
磁铁,设于前述挡板的第一侧面上,用于磁吸扳手;
输出槽,设于前述挡板的底端;以及
垂直气缸,设于前述支座上并动力输出端具有垂直向下移动能将扳手从挡板上推入输出槽的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轨包括分体设计且前后布置的前段输送轨和后段输送轨,并且,前述前段输送轨的后端与后段输送轨的前端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输送轨的后端和后段输送轨的前端均呈L形,并且,所述前段输送轨的后端和后段输送轨的前端对接形成直角S形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第一侧面设有一能保证推板在限定范围内来回移动的导向块,该导向块呈直角U形,该导向块中部具有供推板伸入的孔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槽包括竖直部及与竖直部呈一钝角的倾斜部,前述的竖直部上端与挡板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进料口,前述的倾斜部具有与挡板的第二侧面同侧的出料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轨下方设有支撑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起始端倾斜向上逐步抬升至水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轨为至少二条且并列布置,并且,每个输送轨配备有各自的支座、挡板及输出槽。
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尾夹装配工装,尤其涉及该装配工装中扳手输送定位机构。\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长尾夹作为一种文具,其应用十分广泛,如图1和图2所示,长尾夹10由本体(又称:夹体)1a和扳手(又称:把手)2a两部分构成,本体1a为一次成型的弯折金属片,靠金属自身形变来提供夹紧力,本体1a两侧翻边形成有一对钩槽11a,扳手2a采用钢丝弯折而成,一般为两个,每个扳手2a两端具有伸入钩槽11a的钩部21a。由于长尾夹的制造成本很低,单个利润较少,因此企业大多是大批量生产。目前,长尾夹的装配主要以人工为主,需用大量工人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容易造成工人的手指损伤。\n[0003]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长尾夹的自动装配机来替代人工装配,以提高工作效率,见专利号为ZL03116826.4的中国发明专利《长尾夹自动装配机》(授权公告号为CN1317103C),该专利后推板和前推部的协同配合作用完成扳手和本体的自动装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n[0004] 《轻工机械》2007年8月第25卷第4期公开了一篇沈一华等所著的文献“长尾夹自动装配线的装配系统”,该文献介绍了长尾夹装配的工艺流程和长尾夹自动装配生产线的总体设计;详细阐述了基于旋转装配法的装配模块的设计,分析了装配模块的某些关键部件。生产实践表明该自动装配线在长尾夹的装配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类似的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410066537.4的中国发明专利《长尾夹自动装配机》。\n[0005] 《轻工机械》2008年4第26卷第2期公开了一篇童鲁海等所著的文献“长尾夹自动装配的上料装置”,该文献分析了长尾夹装配的工艺流程,基于电磁振动原理,设计了用于长尾夹装配的电磁振动上料器,并对其自动定向整列机构做了详细的介绍。为解决电磁振动供料器存在的一次供料量少的问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电振供料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容积较大的储料库,利用电振机的振动,把储存在储料库中的工件,按一定的节奏,自动送入电磁振动供料器中。类似的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810162740.X的中国发明专利《长尾夹把手整列机》(授权公告号为CN101423146B)。\n[0006] 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是装配前完成的重要步骤,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最后的装配过程,对装配效率及漏装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n发明内容\n[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n[0008]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0009] 振动盘,具有扳手输出口;\n[0010] 输送轨,具有起始端和末端,前述的起始端伸入前述振动盘的扳手输入口,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供扳手钩挂的凸筋;\n[0011] 支座,与前述的振动盘间隔布置;\n[0012] 挡板,设于前述的支座上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前述挡板的第一侧面与前述输送轨的末端之间具有供扳手通过的间隙;\n[0013] 磁铁,设于前述挡板的第一侧面上,用于磁吸扳手;\n[0014] 输出槽,设于前述挡板的底端;以及\n[0015] 垂直气缸,设于前述支座上并动力输出端具有垂直向下移动能将扳手从挡板上推入输出槽的推板。\n[0016] 所述的输送轨包括分体设计且前后布置的前段输送轨和后段输送轨,并且,前述前段输送轨的后端与后段输送轨的前端之间具有间隙。振动盘工作时,前段输送轨也会随之轻微振动,而后段输送轨与前段输送轨分体设计,为独立件,这样这个振动就不会传递到后段输送轨上,两者互不干涉,后段输送轨输出扳手时就能定位准确无误,不会产生偏差。\n[0017] 作为优选,所述前段输送轨的后端和后段输送轨的前端均呈L形,并且,所述前段输送轨的后端和后段输送轨的前端对接形成直角S形间隙。这样既能保证前段输送轨和后段输送轨各自独立,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的扳手输送。\n[0018] 进一步,所述挡板的第一侧面设有一能保证推板在限定范围内来回移动的导向块,该导向块呈直角U形,该导向块中部具有供推板伸入的孔隙。\n[0019] 所述的输出槽包括竖直部及与竖直部呈一钝角的倾斜部,前述的竖直部上端与挡板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进料口,前述的倾斜部具有与挡板的第二侧面同侧的出料口。进料和出料分别位于挡板的两个侧面,不会相互影响,各自独立,同时便于其他零部件的布置。\n[0020] 进一步,所述的输送轨下方设有支撑座。\n[0021] 所述凸筋的起始端倾斜向上逐步抬升至水平。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扳手能从振动盘顺利过渡到输送轨上,\n[0022] 为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的输送轨为至少二条且并列布置,并且,每个输送轨配备有各自的支座、挡板及输出槽。\n[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首先,可以解放人力劳动;其次,可以保证扳手排列有序,走位准确,为后续与本体组装提供良好的装配基础。\n附图说明\n[0024] 图1为长尾夹结构示意图。\n[0025] 图2为长尾夹分解图。\n[0026] 图3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n[0027] 图4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n[0028] 图5为图3中A部放大图。\n[0029] 图6为图5中部分分解图。\n[0030] 图7为图3中B部放大图。\n[0031] 图8为实施例使用状参考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2]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n[0033]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长尾夹扳手输送定位机构包括振动盘\n1、输送轨2、支座3、挡板7、磁铁81、输出槽6及垂直气缸4。\n[0034] 振动盘1具有扳手输出口,输送轨2下方设有支撑座24,输送轨2具有起始端和末端,输送轨的起始端伸入振动盘1的扳手输入口,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供扳手2a钩挂的凸筋\n23,凸筋的起始端27倾斜向上逐步抬升至水平。\n[0035] 支座24与振动盘1间隔布置,挡板7设于支座24上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挡板的第一侧面与输送轨2的末端之间具有供扳手通过的间隙,挡板7的第一侧面设有一能保证推板41在限定范围内来回移动的导向块8,该导向块8呈直角U形,该导向块8中部具有供推板4伸入的孔隙。磁铁81为两块,分别嵌设于挡板的第一侧面的凹槽71内并外表面与挡板7的第一侧面持平,磁铁81用于磁吸扳手。\n[0036] 结合图5和图6所示,输出槽6设于挡板7的底端,输出槽6包括竖直部61及与竖直部61呈一钝角的倾斜部62,竖直部61上端与挡板7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进料口64,倾斜部62具有与挡板7的第二侧面同侧的出料口63。垂直气缸4设于支座上并动力输出端具有垂直向下移动能将扳手从挡板上推入输出槽的推板41。\n[0037] 输送轨2包括分体设计且前后布置的前段输送轨21和后段输送轨22,并且,前段输送轨的后端25与后段输送轨的前端26之间具有间隙。前段输送轨的后端25和后段输送轨的前端26均呈L形,并且,前段输送轨的后端25和后段输送轨的前端26对接形成直角S形间隙(参考图7所示)。\n[0038] 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轨2为二条且并列布置,并且,每个输送轨2配备有各自的支座\n3、挡板7及输出槽6。其中一个输出槽6一侧还设有一水平气缸9,该水平气缸9的动力输出端具有一水平推板91,该水平推板91能将输出槽6内的扳手2a推动前移,以保证与另外一个输出槽的扳手2a处于同一直线上,可保证后续的同步装配。\n[0039] 参考图8所示,振动盘1振动工作,扳手2a逐个运动到扳手输出口上,沿着凸筋23的起始端慢慢往上爬,逐个有序地钩挂于凸筋23上,扳手2a移动到输送轨2的末端时,受磁铁81的吸引,紧贴住挡板7的第一侧面,实现定位,然后垂直气缸4工作,推板41向下移动穿过定位块8并作用于被定位的扳手2a上,扳手2a掉入输出槽的进料口64,扳手沿着输出槽6的内壁到达输出槽的出料口63,待装配。
法律信息
- 2019-11-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23P 19/00
专利号: ZL 201210461059.1
申请日: 2012.11.15
授权公告日: 2015.01.07
- 2015-01-07
- 2013-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3P 19/00
专利申请号: 201210461059.1
申请日: 2012.11.15
- 2013-02-1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11-14
|
2012-07-03
| | |
2
| | 暂无 |
2012-11-15
| | |
3
| | 暂无 |
2011-11-23
| | |
4
| |
2012-06-20
|
2011-11-16
| | |
5
| | 暂无 |
2003-05-06
| | |
6
| | 暂无 |
2009-04-1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