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其特征在于:
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玄参2-12份,生黄芪1.5-9份,黄连1.5-9份,杏仁3-18份,当归2.5-15份,白芷
2.5-15份,肉桂2.5-15份,大黄2.5-15份,生地2.5-15份,木香0.5-3份,黄柏1-6份,赤芍1.5-9份,露蜂房5-30份,蛇蜕3-18份,血余炭0.5-3份,乳香1.5-9份,没药1.5-9份,松香2-12份,明矾0.3-2份,黄蜡3-18份。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油煎:将草药玄参,生黄芪,黄连,杏仁,当归,白芷,肉桂,大黄,生地,木香,黄柏,赤芍按比例混合,在麻子油中加热煎煮,出锅,过滤除渣;再加入露蜂房、蛇蜕、血余炭加热煎煮,再出锅,过滤除渣;
(2)加入无需油煎的药及赋型剂:加入粉碎细的乳香、没药、松香、明矾、黄蜡,搅拌均匀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油煎时,加体积4-16倍量于草药总重量的麻子油,煎煮温度为100℃-300℃,煎煮总时间为0.5-3h。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骤(1)油煎时,加体积8倍量于草药总重量的麻子油,煎煮温度为250℃,煎煮总时间为1.5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总时间中,煎煮前部分草药的时间是煎煮露蜂房、蛇蜕、血余炭的时间的1-4倍。
一种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及其制备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现代医学自提出“创面脓毒症”的概念以来,西医也重视和发展了局部外用药的应用,主要是抗菌的外用药,其中使用最广的是磺胺嘧啶银,它对控制创面感染有显著效果,但对细胞的活性亦有一定的损害作用,特别是使用高浓度的磺胺嘧啶银糊剂或混悬剂,有使创面损害加重之弊[18]。孙氏[19]等将碘伏制成10%霜剂,用于50例烧烫伤患者,以创面细菌培养和创面愈合程度判断其疗效,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不易产生过敏反应。\n[0003]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治疗外伤伤口不愈合的药物有如紫草油、生肌玉红纱条、湿润烧伤膏、京万红软膏等,其剂型多见膏剂、散剂、汤剂、油剂、酊剂、膜剂等剂型,对于大面积的创口溃烂效果不佳。未见在我省有关专门治疗外伤的中药制剂的专利和上市的中药新产品。\n发明内容\n[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n[0005] 一种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包括下列重量比的原料:\n[0006] 玄参2-12份,生黄芪1.5-9份,黄连1.5-9份,杏仁3-18份,当归2.5-15份,白芷\n2.5-15份,肉桂2.5-15份,大黄2.5-15份,生地2.5-15份,木香0.5-3份,黄柏1-6份,赤芍1.5-9份,露蜂房5-30份,蛇蜕3-18份,血余炭0.5-3份,乳香1.5-9份,没药1.5-9份,松香2-12份,明矾0.3-2份,黄蜡3-18份。\n[0007] 功能:“益气活血,化腐生肌、清热解毒”;\n[0008] 主治:外伤后或手术后,伤口久不愈合;\n[0009] 方解:外伤或手术后,患者气血两伤,营卫双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毒热未尽,以致伤口就不愈合、脓水不干等症。方中露蜂房、蛇蜕有祛风、止痒之功效,是外科常用之外用药,方中为君药。黄芪补气而有良好的脱毒生肌之功效,与当归、肉桂相配伍,可加强补气养血。扶正脱毒,生肌收口之功效,合为臣药。生黄芪、玄参、蜂房、蛇蜕等为蜂房膏,外用专治伤口久不愈合,脓水不干等症,《中药大辞典》中已有记载。气血两伤,营卫双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是伤口久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故方中用乳香、没药、松香、白芷、木香,活血通络,止痛生肌;毒热未尽又是伤口久不愈合的又一因素,故方中用大黄、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与生地、玄参、赤芍、杏仁养阴清热,共为佐药,使毒热清而又不伤阴。明矾外用,有止血、止痒作用,是为使药。黄蜡、麻油为赋形剂。全方共具益气活血,化腐生肌、清热解毒之功效。\n[0010] 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0011] (1)油煎:将草药玄参,生黄芪,黄连,杏仁,当归,白芷,肉桂,大黄,生地,木香,黄柏,赤芍按比例混合,在麻子油中加热煎煮,出锅,过滤除渣;再加入露蜂房、蛇蜕、血余炭加热煎煮,再出锅,过滤除渣;\n[0012] (2)加入无需油煎的药及赋型剂:加入粉碎细的乳香、没药、松香、明矾、黄蜡,搅拌均匀即可。\n[001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油煎时,加体积4-16倍量于草药总重量的麻子油,煎煮温度为100℃-300℃,煎煮总时间为0.5-3h,优选加体积8倍量于草药总重量的麻子油,煎煮温度为250℃,煎煮总时间为1.5h。\n[0014] 所述煎煮总时间中,煎煮前部分草药的时间是煎煮露蜂房、蛇蜕、血余炭的时间的\n1-4倍。\n[0015] 通过正交试验,对该处方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取时间、麻子油用量以及提取温度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油煎提取工艺。\n[0016] 制备工艺的正交优选:\n[0017] 以提取时间、麻子油用量以及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各方法下所提浸膏给药14日对大鼠皮肤葡萄球菌感染溃烂模型的治愈率为考察指标,按正交表L9(34)进行实验,因素水平安排见表1。\n[0018] 表1 因素水平表\n[0019] \n[0020] 按照处方量中提供的用量进行试验,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表3。\n[0021] 表2 正交试验表\n[0022] \n[0023] 表3 方差分析表\n[0024] \n 方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f) 均方 F 显著性\n A 0.0353 2 0.0176 3.02 >0.05\n B 0.7233 2 0.36165 61.8 <0.05\n C 0.0673 2 0.0336 5.75 >0.05\n 误差(D) 0.0117 2 0.0058\n[0025] 根据表2及表3方差分析结果,影响该提取过程的影响因素由主到次的顺序依次为A(煎煮时间)、B(麻子油用量)、C提取温度。结合各水平的创口治愈率及生产实际,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3,即:加8倍量麻子油,250℃,每次煎煮1.5h。\n[0026] 在煎煮时间上,试验结果表明,煎煮总时间中,煎煮前部分草药的时间是煎煮露蜂房、蛇蜕、血余炭的时间的2倍。时间过短(<1h)可能不利于各药物成分的充分溶出,影响治疗效果,煎煮时间过久(>1.5h),膏药容易过度发粘粘锅,不容易成型,另外因高温煎煮时间过久也会影响疗效。\n[0027] 试验过程表明,麻子油温度的控制是试验的难点,应以带温控系统的加热设备进行严格控制,另外,本试验的动物模型采用了SD大鼠人为创伤模型,即以脱毛膏于背部脱毛,以大头针划破皮肤约2×3cm,涂抹少量的葡萄球菌使创面感染,第二天开始给药,共14天,观察记录创面愈合的程度,以创面无渗出、均匀一致的结痂完全脱落、皮肤平整为完全愈合标准,以创面完全愈合的动物只数除以该组动物总数得到该组的创面愈合率。\n[0028] 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为中药制剂,每g膏药含有原药材提取物0.5g,本品具有“祛毒散结、化腐生肌、消炎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术后刀口不愈合、烫火烧伤、创口不合、肌肉不生,尤其对烧、烫、伤、溃烂有很好的植皮作用。按照现行的《中药、天然药物药效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3)的相关要求,本试验研究了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对大肠杆菌作用2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10min,杀灭率分别为\n100%。\n[0029] 试验材料:\n[0030] 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黑色,每g含有原药材提取物0.5g。生产批号:20081101,临用时以蒸馏水稀释成所需浓度的药液备用。试验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均由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提供。\n[0031] 试验方法及结果:\n[0032] 1.试验方法\n[0033] 试验菌菌悬液的制备:将经37℃培养18~24h的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新鲜斜面培养物,先用5ml0.1%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洗下菌苔,混匀,再作适当稀释,置4℃冰箱中当日使用。\n[0034] 中和剂选择试验:试验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设平行6组,按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当第1组不长菌,或菌数远小于第2组,第2组菌数较第\n3、4、5组为少,第3、4、5组组间菌数相差不超过15%,第6、7、8组无菌生长时,为所选中和剂及其浓度[1]。\n[0035]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试验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将0.1ml菌悬液与5.0ml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阳性对照为PBS溶液)混匀,作用至规定时间,取菌药混合液0.5ml加入4.5ml中和剂溶液中混匀。中和作用10min,取0.5ml该液作活菌计数,实验重复3次,计算平均杀灭率,结果见表1。\n[0036] 2.试验结果\n[0037] 中和剂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用含3g/L卵磷脂和30g/L吐温80的PBS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对受试菌的残留作用,且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受试菌及培养基无影响。\n[0038] 表4: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n[0039] \n[0040] 注:阳性对照组平均菌数,大肠杆菌为6.25×104cfu/ml\n[004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40×104cfu/ml\n[0042] 白色念珠菌为6.45×104cfu/ml,试验温度为20℃\n[0043] 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长期毒性试验研究了其对大鼠的3个月长期毒性。结果表明,按80mg/kg.d(临床给药量的160倍)、40mg/kg.d(临床给药量的80倍)和2mg/kg.d(临床给药量的40倍),连续3个月给大鼠皮肤外用给药,三个给药组大鼠外观体征、一般活动未见异常,体重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三个给药组大鼠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大剂量组大鼠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的异常改变。停药14日,三个给药组大鼠上述观察指标与基质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大剂量组大鼠上述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的延缓性毒性损害。大鼠无毒性反应剂量为80mg/kg.d(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0倍)。实验结果提示在该实验条件下,该药按临床规定剂量使用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n[0044] 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急性毒性试验中,按照现行的《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3)的相关要求及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技术要求,研究了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大鼠完整皮肤一次性接触受试物后,未发现明显急性毒性。其中大剂量相当于临床成人每日用量的1080倍。\n[0045] 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皮肤多次用药刺激性反应试验中,按照现行的《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005.3)的相关要求及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技术要求,研究了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的皮肤多次用药刺激性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给药期间及给药后72小时内豚鼠给药部位未见异常症状,即实验条件下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n[0046] 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皮肤多次用药过敏性反应试验中,按照现行的《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过敏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005.3)的相关要求及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技术要求,研究了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的皮肤用药过敏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n[0047] 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致瘤试验研究了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对大鼠的3个月皮肤外用给药的致瘤作用。结果表明,按80mg/kg.d(临床给药量的160倍)、40mg/kg.d(临床给药量的80倍)和2mg/kg.d(临床给药量的40倍),连续3个月给大鼠皮肤外用给药,三个给药组大鼠外观体征、一般活动未见异常,体重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三个给药组大鼠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大剂量组大鼠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的异常改变。停药14日,三个给药组大鼠上述观察指标与基质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大剂量组大鼠上述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的延缓性毒性损害。综上所述,该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按80mg/kg.d(临床剂量的160倍)、\n40mg/kg.d(临床剂量的80倍)和20mg/kg.d(临床剂量的40倍)给大鼠连续3个月皮肤外用给药,未见其对皮肤组织、脏器及血液系统的致瘤作用和倾向,停药后亦未见药物引起的延缓性致瘤作用和倾向。\n具体实施方式\n[0048]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n[0049] 实施例1\n[0050] 一种治疗皮肤外伤的软膏,包括下列重量比的原料:
法律信息
- 2013-04-17
- 2012-06-13
著录事项变更
发明人由李兴阜 柳华平 蔺兴遥变更为李兴阜
- 2012-06-13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2.05.07
申请人由白银李氏裕兴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李兴阜
地址由730900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纺织路366号7幢变更为730900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武川乡红砂岘80号
- 2012-05-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K 36/804
专利申请号: 201010271716.7
申请日: 2010.09.03
- 2012-03-2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1995-08-16
|
1994-10-1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