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仲丁灵的微囊悬浮剂\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含仲丁灵的微囊悬浮剂。\n背景技术\n[0002] 仲丁灵,又叫地乐胺、硝苯胺灵、双丁乐灵、止芽素,是苯胺类除草剂,对人畜低毒,仲丁灵为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其作用与氟乐灵相似,药剂进入植物体后,主要抑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从而抑制杂草幼芽及幼根生长。亦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控制烟草腋芽生长。目前登记的剂型为乳油。\n[0003] 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等为酰胺类除草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目前在市面上有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等单剂和复配剂多种剂型。\n[0004] 目前,仲丁灵、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的常规制剂并不能通过一次施用来防除作物整个生长期的杂草还需要补喷除草剂,但这样就加大了农田除草的成本,有些覆膜农田则无法补喷,从而造成减产,带来经济损失。此外,人们越来越注重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农药乳油中大量有机溶剂的应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移动状况涉及到对表层水,特别是地下水的污染。淋溶是除草剂在土壤中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此途径造成除草剂损失达5%,一般大于1%。由于淋溶给除草剂使用带来诸多问题:1、除草剂向下淋溶,造成除草效果不佳,并易造成地下水残留污染;2、通过淋溶使除草剂进入作物根系分布土层,造成位差选择性除草剂伤害作物;3、逆向淋溶使除草剂向土表移动,通过挥发而损失。\n[0005] 微胶囊悬浮剂是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或囊膜,通过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将作为囊心的活性物质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渗透性囊膜的微型胶囊,并将它们以一定的浓度稳定地分散、悬浮在作为连续相的水中。农药微胶囊剂是指将液态农药活性成分(或固体活性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包覆在聚合物中制成胶囊的微小球状制剂。\n[0006] 微胶囊悬浮剂由于囊膜的存在,具有以下优势:\n[0007] ①将油相和水相隔开,对水不稳定的农药活性成分,难以制成水乳剂和微乳剂,却可制成微胶囊剂。\n[0008] ②抑制因环境因素(如光、热、空气、雨水、土壤、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等造成的活性成分的分解,提高药剂本身的稳定性。\n[0009] ③囊膜可抑制农药的挥发性、掩蔽其原有的异味。并且可以降低挥发性农药的蒸发速度,减少由农药的挥发引起的额外损失,提高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率。\n[0010] ④引入控制释放的功能,延长其持效期,减少施药的数量和频率,改善农药对环境的压力。\n[0011] ⑤减少了有机溶剂的危害性。许多农药活性成分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难以加工成环境友好型的水基性制剂,通常只能加工成乳油出售,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同时有机溶剂闪点、燃点低等特性给贮存、运输带来很大的不便。\n[0012] ⑥为多种不同性能的农药活性物质的有效复配提供极大的方便。\n[0013] ⑦降低药害。由于囊壁的存在,农药活性成分需要通过微胶囊的破损或扩散才能显现其毒性,因而可以降低某些农药活性成分对作物的毒性。\n[0014] ⑧降低急性毒性。微胶囊剂可显著降低农药制剂产品对哺乳动物的毒性。\n[0015] 不难看出,微胶囊的上述功能,无论对于现有农药品种的改进和完善,或是促成新农药品种的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都将是极其重要的。\n发明内容\n[001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高工效、持效期长、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环境友好的含仲丁灵的微囊悬浮剂。\n[001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n[0018] 一种含仲丁灵的微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仲丁灵、或仲丁灵和活性组分Ⅱ为活性成分,其余用囊壁材料、助剂和溶剂补足至100%的微囊悬浮剂;活性组分Ⅱ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异丙草胺、或丁草胺中的任意一种。\n[0019] 以仲丁灵为活性成分,其重量含量为0.1%~45%,优选重量含量为1%~40%,囊壁材料的重量含量为1%~18%,助剂的重量含量为1%~15%,助溶剂的重量含量为1%~25%,溶剂补足至100%;以仲丁灵和活性组分Ⅱ为活性成分,仲丁灵的重量含量为0.1%~45%,活性组分Ⅱ的重量含量为0.1%~45%,优选仲丁灵的重量含量为1%~40%,活性组分Ⅱ的重量含量为1%~40%,囊壁材料的重量含量为1%~18%,引发剂的重量含量为0.1%~5%,助剂的重量含量为1%~15%,助溶剂的重量含量为1%~25%,溶剂补足至100%。\n[0020] 所述的囊壁材料为脲醛树脂、多异氰酸酯、明胶、阿拉伯胶、或密胺树脂。\n[0021] 所述的助剂为农乳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聚山梨酯-80、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或木质素磺酸盐、及乳化分散剂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组合。\n[0022] 所述的助溶剂为二甲苯,甲醇,乙醇,丙酮、甲苯、苯、环己酮、或脂肪酸甲酯及公知的溶剂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组合。\n[0023] 所述的引发剂为盐酸,冰醋酸,氯化铵,乙二胺、三乙胺、或三乙醇胺及酸性调节剂或碱性调节剂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组合。\n[0024] 所述的溶剂为水。\n[0025] 本发明的含仲丁灵微囊悬浮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在带保温和搅拌的反应容器中,将活性成分溶于助溶剂,然后加入、助剂、溶剂和囊壁材料高速搅拌均匀后,加入引发剂,改为普通搅拌,且逐步升温至60℃,然后60℃保温条件下普通搅拌6个小时,即得含仲丁灵的微囊悬浮剂。工艺参数为:高速搅拌速度控制为1000~1500转/分钟,普通搅拌的速度控制为60~150转/分钟。\n[0026] 本发明适用于玉米、小麦、棉花、大豆、花生、马铃薯、胡萝卜、西瓜、大蒜、姜等蔬菜及果树等作物。\n[0027] 本发明用于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以及一年生莎草如稗草、马唐、牛筋草、千金子、狗尾草、碎米莎草等效果好,同时对阔叶杂草如藜、马齿苋、凹头苋、繁缕、牛繁缕、苍耳、婆婆纳等亦有理想的防效。\n[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n[0029] (1)高工效。引入控制释放的功能,延长其持效期,减少施药的数量和频率,大幅提高工效数倍,降低人工成本。\n[0030] (2)环保安全。微囊悬浮剂溶剂为水,大大减少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危害性。同时有机溶剂闪点、燃点低等特性给贮存、运输带来很大的不便。\n[0031] (3)安全性。由于囊壁的存在,农药活性成分需要通过微胶囊的破损或扩散才能显现其毒性,可显著降低农药制剂产品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农药活性成分对作物的毒性。\n[0032] (4)协同增效,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在对杂草的防效上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都有优异的防效,且相比各单剂的防效有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防治成本,显著延长了持效期。\n具体实施方式\n[003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n[0034] 实施例1:\n[0035] 0.1%仲丁灵微囊悬浮剂\n[0036] 配方:仲丁灵0.1kg,二甲苯1kg,盐酸0.1kg,农乳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kg,脲醛树脂0.1kg,水补足至100kg。\n[0037] 制备工艺:在带保温和搅拌的反应容器中,将活性成分溶于助溶剂,然后加入助剂、溶剂和囊壁材料高速搅拌均匀后,加入引发剂,改为普通搅拌,且逐步升温至60℃,然后\n60℃保温条件下普通搅拌6个小时,即得含仲丁灵的微囊悬浮剂;工艺参数为:高速搅拌速度控制为1000~1500转/分钟,普通搅拌的速度控制为60~150转/分钟。\n[0038]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工艺,制备以下实施例。\n[0039] 实施例2:\n[0040] 1%仲丁灵微囊悬浮剂\n[0041] 配方:仲丁灵1kg,脂肪酸甲酯1.5kg,三乙醇胺0.5k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5kg,多异氰酸酯1kg,水补足至100kg。\n[0042] 实施例3:\n[0043] 5.5%仲丁灵微囊悬浮剂\n[0044] 配方:仲丁灵5.5kg,甲醇10kg,三乙胺0.5kg,聚山梨酯-80 5kg,阿拉伯胶\n2.5kg,水补足至100kg。\n[0045] 实施例4:\n[0046] 20%仲丁灵微囊悬浮剂\n[0047] 配方:仲丁灵20kg,乙醇15kg,乙二胺0.5kg,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0kg,明胶\n6kg,水补足至100kg。\n[0048] 实施例5:\n[0049] 30%仲丁灵微囊悬浮剂\n[0050] 配方:仲丁灵32kg,环己酮20kg,氯化铵1kg,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10kg,阿拉伯胶10kg,水补足至100kg。\n[0051] 实施例6:\n[0052] 42%仲丁灵微囊悬浮剂\n[0053] 配方:仲丁灵42kg,甲苯25kg,冰醋酸3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kg,阿拉伯胶\n20kg,水补足至100kg。\n[0054] 实施例7:\n[0055] 45%仲丁灵微囊悬浮剂\n[0056] 配方:仲丁灵45kg,苯25kg,三乙醇胺5kg,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n15kg,多异氰酸酯4kg,水补足至100kg。\n[0057] 实施例8:\n[0058] 0.2%仲丁灵·甲草胺微囊悬浮剂\n[0059] 配方:仲丁灵0.1kg,甲草胺0.1kg,二甲苯1kg,三乙醇胺0.1kg,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kg,多异氰酸酯1kg,水补足至100kg。\n[0060] 实施例9:\n[0061] 2%仲丁灵·乙草胺微囊悬浮剂\n[0062] 配方:仲丁灵1kg,乙草胺1kg,甲苯5kg,氯化铵0.4kg,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3.5kg,密胺树脂4kg,水补足至100kg。\n[0063] 实施例10:\n[0064] 10.5%仲丁灵·甲草胺微囊悬浮剂\n[0065] 配方:仲丁灵10kg,甲草胺0.5kg,二甲苯15kg,三乙胺0.5kg,乙二胺0.5kg,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kg,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3.5kg,多异氰酸酯2.2kg,水补足至100kg。\n[0066] 实施例11:\n[0067] 15.5%仲丁灵·甲草胺微囊悬浮剂\n[0068] 配方:仲丁灵15kg,甲草胺0.5kg,甲苯15kg,乙二胺1kg,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4.5kg,多异氰酸酯2.6kg,水补足至100kg。\n[0069] 实施例12:\n[0070] 20%仲丁灵·异丙甲草胺微囊悬浮剂\n[0071] 配方:仲丁灵1kg,异丙甲草胺19kg,二甲苯12kg,氯化铵2.5kg,木质素磺酸盐\n3.5kg,脲醛树脂10kg,水补足至100kg。\n[0072] 实施例13:\n[0073] 26%仲丁灵·异丙甲草胺微囊悬浮剂\n[0074] 配方:仲丁灵15kg,异丙甲草胺7kg,二甲苯3kg,苯12kg,盐酸0.7kg,氯化铵\n0.5kg,木质素磺酸盐3.5kg,脲醛树脂10kg,水补足至100kg。\n[0075] 实施例14:\n[0076] 31%仲丁灵·异丙甲草胺微囊悬浮剂\n[0077] 配方:仲丁灵1kg,异丙甲草胺30kg,二甲苯5kg,氯化铵3kg,木质素磺酸盐\n3.5kg,密胺树脂12kg,水补足至100kg。\n[0078] 实施例15:\n[0079] 41%仲丁灵·丙草胺微囊悬浮剂\n[0080] 配方:仲丁灵40kg,丙草胺1kg,脂肪酸甲酯20kg,冰醋酸1.2kg,木质素磺酸盐\n5kg,脲醛树脂12kg,水补足至100kg。\n[0081] 实施例16:\n[0082] 44%仲丁灵·异丙草胺微囊悬浮剂\n[0083] 配方:仲丁灵4kg,异丙草胺40kg,环己酮15kg,盐酸1.5kg,聚山梨酯-80 7kg,脲醛树脂18kg,水补足至100kg。\n[0084] 实施例17:\n[0085] 46%仲丁灵·异丙草胺微囊悬浮剂\n[0086] 配方:仲丁灵45kg,异丙草胺1kg,乙醇23kg,盐酸1.5kg,聚山梨酯-80 7kg,明胶\n18kg,水补足至100kg。\n[0087] 实施例18:\n[0088] 50%仲丁灵·丁草胺微囊悬浮剂\n[0089] 配方:仲丁灵5kg,丁草胺45kg,甲醇25kg,三乙胺3kg,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5kg,阿拉伯胶5kg,水补足至100kg。\n[0090] 所制备的含仲丁灵的微囊悬浮剂外观为均一悬浮状液体。\n[0091] 下面结合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进一步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n[0092]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是否增效或相加。\n[0093] 应用实施例1仲丁灵与甲草胺复配室内联合毒力测定\n[0094] 1.1供试靶标马唐\n[0095] 1.2供试药剂95%仲丁灵原药;95%甲草胺原药;仲丁灵与甲草胺不同比例混配制剂。\n[0096] 1.3试验方法\n[0097] 采用土壤喷雾法进行处理。试验采用有机质含量≤2%、PH中性、通透性良好、过筛的风干沙壤土,用大小一致的盆钵将土壤装至盆钵4/5处,采用盆钵底部渗灌方式,是土壤完全湿润。将预处理的马唐种子均匀撒播于土壤表面,然后在其上覆土1cm厚,播种24小时之后进行土壤喷雾处理。\n[0098] 1.4统计方法\n[0099] 1.4.1绝对值调查法。\n[0100] 根据调查数据,按公式计算各处理的鲜重防效,单位为百分率(%)。\n[0101] E=(C-T)*100/C\n[0102] 式中:\n[0103] E——鲜重防效;\n[0104] C——对照杂草鲜重;\n[0105] T——处理杂草鲜重。\n[0106] 1.4.2Gowing法\n[0107] 以A和B两药剂混用为例,按上述比例混用的理论防效按公式计算:\n[0108] E0=X+Y(100-X)/100\n[0109] 式中:\n[0110] X——除草剂A用量为P时的杂草防效;\n[0111] Y——除草剂B用量为Q时的杂草防效;\n[0112] E0——除草剂A用量为P时的理论防效+除草剂B用量为Q时的理论防效;\n[0113] E——除草剂A与除草剂B按上述比例混用后的实际防效。\n[0114] E-E0>10%为增效作用;E-E0<-10%为拮抗作用;E-E0值介于±10%为加成作用。\n[0115] 1.5毒力测定结果\n[0116] 表1甲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马唐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17] \n[0118] \n[0119] 从上表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试验所设定的配比组合下,甲草胺与仲丁灵混配后对马唐的防效表现出了明显的相加及增效作用,该两种成分复配对杂草的防效有明显的提高,适用于在大田实际应用中推广。\n[0120] 应用实例2异丙甲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狗尾草的室内毒力测定[0121] 2.1供试靶标狗尾草\n[0122] 2.2供试药剂95%仲丁灵原药;93%异丙甲草胺原药;仲丁灵与异丙甲草胺不同比例混配制剂。\n[0123] 2.3试验方法及调查方法同实施例1\n[0124] 2.4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25] 表2异丙甲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狗尾草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0126] \n[0127] \n[0128] 从上表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试验所设定的配比下,异丙甲草胺与仲丁灵混配组合其对狗尾草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其混配后的实际防效较理论防效明显提高,表现出明显的相加或增效作用,说明该两种组分混配具有明显的增强防效的作用。\n[0129] 应用实例3乙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藜的室内毒力测定。\n[0130] 3.1供试靶标藜\n[0131] 3.2供试药剂95%仲丁灵原药;96%乙草胺原药;仲丁灵与乙草胺不同比例混配制剂。\n[0132] 3.3试验方法及调查方法同实施例1\n[0133] 3.4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34] 表3乙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藜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35] \n[0136] \n[0137]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供试的乙草胺和仲丁灵的几个配比中,其对藜的防除效果均较理想,明显优于单剂的防效,在混配组合下,两组成分表现出了明显的相加或增效作用,这对提高药剂的效果和降低使用量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意义。\n[0138] 应用实例4丙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酸模叶蓼的室内毒力测定[0139] 4.1供试靶标酸模叶蓼\n[0140] 4.2供试药剂96%丙草胺原药;95%仲丁灵原药;丙草胺与仲丁灵不同比例混配制剂。\n[0141] 4.3试验方法及调查方法同实施例1\n[0142] 4.4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43] 表4丙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酸模叶蓼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44] \n[0145] \n[0146]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丙草胺与仲丁灵所进行的各混配组合其对酸模叶蓼的防治效果较单剂有明显的提高,混配后的各药剂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相加或增效,说明该两种组分混配具有明显增强防效的作用。\n[0147] 应用实例5异丙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牛筋草的室内毒力测定[0148] 5.1供试靶标牛筋草\n[0149] 5.2供试药剂90%异丙草胺原药;95%仲丁灵原药;异丙草胺与仲丁灵不同比例混配制剂。\n[0150] 5.3试验方法及调查方法同实施例1\n[0151] 5.4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52] 表5异丙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牛筋草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53] \n[0154] \n[0155] 由上表结果可以看出,异丙草胺与仲丁灵混配后,在不同的比例条件下均表现出了优异的防效,两组分混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n[0156] 应用实例6丁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稗草的室内毒力测定\n[0157] 6.1供试靶标稗草\n[0158] 6.2供试药剂95%仲丁灵原药;95%丁草胺原药;仲丁灵与丁草胺不同比例混配制剂。\n[0159] 6.3试验方法及调查方法同实施例1\n[0160] 6.4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61] 表6丁草胺、仲丁灵及其混配组合对稗草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n[0162] \n[0163] \n[0164] 从上表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试验所设定的配比下,丁草胺与仲丁灵混配组合其对稗草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其混配后的实际防效较理论防效明显提高,表现出明显的相加或增效作用,说明该两种组分混配具有明显的增强防效的作用。\n[0165] 应用实例7大田验证实例\n[0166] 本实例通过将以上各实施例进行大田实际使用试验进行验证,采用土壤喷雾的方法进行处理,所得试验结果如下:\n[0167] 表7各实施例大田试验结果\n[0168] \n[0169] \n[0170]
法律信息
- 2015-01-07
- 2013-0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N 37/26
专利申请号: 201210256072.3
申请日: 2012.07.23
- 2012-11-1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1-06-22
|
2009-12-16
| | |
2
| |
2005-01-12
|
2004-04-1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