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柱模机构、墙模机构、梁模机构和支撑机构;
所述柱模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1)、面板(2)、木方(3)、对拉螺杆(4)和主楞骨(5),所述面板(2)分别设置在柱体的四周,面板(2)组成方形框,凹槽式矩管(1)竖向设置,且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2)的外侧,木方(3)设置在面板(2)所组成方形框的四角处,且木方(3)与凹槽式矩管(1)相平行,主楞骨(5)水平设置,且主楞骨(5)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木方(3)和凹槽式矩管(1)的外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称设置在柱体两侧的主楞骨(5)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相连;
所述墙模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1)、面板(2)、对拉螺杆(4)和主楞骨(5),所述面板(2)分别设置在墙体的两侧,凹槽式矩管(1)竖向设置,且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2)的外侧,主楞骨(5)水平设置,且主楞骨(5)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凹槽式矩管(1)的外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称设置在墙体两侧的主楞骨(5)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相连;
所述梁模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1)、面板(2)、木方(3)、主楞骨(5)、支撑杆(6)、梁侧面板(10)、梁底小横杆(12),所述面板(2)设置在梁体两侧的顶板的下侧,凹槽式矩管(1)水平设置,且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2)下侧,主楞骨(5)水平设置,且主楞骨(5)与凹槽式矩管(1)呈垂直状态,主楞骨(5)沿着凹槽式矩管(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凹槽式矩管(1)的下侧,支撑杆(6)顶端通过顶托(8)支撑连接主楞骨(5),梁侧面板(10)分别设置在梁体的两侧面以及底面,位于梁体的两侧面的梁侧面板(10)之间设置有预制砼内衬(7),梁底小横杆(1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位于梁体两侧的支撑杆(6),梁底小横杆(12)上固定有用于对位于梁体底面的梁侧面板(10)提供支撑的木方(3),位于梁体的两侧面的梁侧面板(10)的中部还安装有梁腹凹槽式矩管(9),面板(2)与梁侧面板(10)之间的连接处还安装有木方(3);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1)、面板(2)、主楞骨(5)和支撑杆(6),所述面板(2)位于支撑面的下侧,凹槽式矩管(1)水平设置,且凹槽式矩管(1)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2)下侧,主楞骨(5)水平设置,且主楞骨(5)与凹槽式矩管(1)呈垂直状态,主楞骨(5)沿着凹槽式矩管(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凹槽式矩管(1)的下侧,支撑杆(6)顶端支撑连接主楞骨(5);
所述主楞骨(5)采用Φ48.3×3.6mm的钢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小横杆(12)上通过步步紧(11)固定木方(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采用覆面木胶合板。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施工准备;
2)定位放线;
3)安装柱、墙钢筋;
4)预埋件安装;
5)竖向构件验收;
6)模板支撑体系搭设;
7)梁底模安装;
8)梁筋安装;
9)梁筋验收;
10)梁侧模安装;
11)安装板模;
12)板筋安装;
13)墙、柱模安装;
14)板筋及模板体系验收;
15)混凝土浇筑;
16)模板拆除。
一种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及施工工艺\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及施工工艺。\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施工经验积累,现阶段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整体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柱、墙、梁板模板施工过程中,均需要搭设模板架,在模板架施工完毕后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完成柱、墙、梁板的建设。目前在搭建模板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方,木材用量大,增加了森林树木的砍伐,不利于环境保护,且木方的强度不足,容易产生损坏,不同规格木方混用还可能造成板不均匀沉降变形引起的混凝土的表面不平整,在后续修补过程中还会产生修补费用。木方的截面积较大,自重大,在材料上下车、现场搬运、拼装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减缓了施工进度,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木方损耗较大,且达到周转次数后木方只能以废旧木材价格处理,成本较高。\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及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n[0005] 一种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包括柱模机构、墙模机构、梁模机构和支撑机构;\n[0006] 所述柱模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面板、木方、对拉螺杆和主楞骨,所述面板分别设置在柱体的四周,面板组成方形框,凹槽式矩管竖向设置,且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的外侧,木方设置在面板所组成方形框的四角处,且木方与凹槽式矩管相平行,主楞骨水平设置,且主楞骨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木方和凹槽式矩管的外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称设置在柱体两侧的主楞骨之间通过对拉螺杆相连;\n[0007] 所述墙模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面板、对拉螺杆和主楞骨,所述面板分别设置在墙体的两侧,凹槽式矩管竖向设置,且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的外侧,主楞骨水平设置,且主楞骨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凹槽式矩管的外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称设置在墙体两侧的主楞骨之间通过对拉螺杆相连;\n[0008] 所述梁模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面板、木方、主楞骨、支撑杆、梁侧面板、梁底小横杆,所述面板设置在梁体两侧的顶板的下侧,凹槽式矩管水平设置,且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下侧,主楞骨水平设置,且主楞骨与凹槽式矩管呈垂直状态,主楞骨沿着凹槽式矩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凹槽式矩管的下侧,支撑杆顶端通过顶托支撑连接主楞骨,梁侧面板分别设置在梁体的两侧面以及底面,位于梁体的两侧面的梁侧面板之间设置有预制砼内衬,梁底小横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位于梁体两侧的支撑杆,梁底小横杆上固定有用于对位于梁体底面的梁侧面板提供支撑的木方,位于梁体的两侧面的梁侧面板的中部还安装有梁腹凹槽式矩管,面板与梁侧面板之间的连接处还安装有木方;\n[0009]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面板、主楞骨和支撑杆,所述面板位于支撑面的下侧,凹槽式矩管水平设置,且凹槽式矩管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下侧,主楞骨水平设置,且主楞骨与凹槽式矩管呈垂直状态,主楞骨沿着凹槽式矩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凹槽式矩管的下侧,支撑杆顶端支撑连接主楞骨。\n[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梁底小横杆上通过步步紧固定木方。\n[0011]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板采用覆面木胶合板。\n[001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楞骨采用Φ48.3×3.6mm的钢管。\n[0013] 所述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的施工工艺,步骤如下:\n[0014] 1)施工准备;\n[0015] 2)定位放线;\n[0016] 3)安装柱、墙钢筋;\n[0017] 4)预埋件安装;\n[0018] 5)竖向构件验收;\n[0019] 6)模板支撑体系搭设;\n[0020] 7)梁底模安装;\n[0021] 8)梁筋安装;\n[0022] 9)梁筋验收;\n[0023] 10)梁侧模安装;\n[0024] 11)安装板模;\n[0025] 12)板筋安装;\n[0026] 13)墙、柱模安装;\n[0027] 14)板筋及模板体系验收;\n[0028] 15)混凝土浇筑;\n[0029] 16)模板拆除.\n[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n[0031] 1、本发明采用凹槽式矩管代替了木方,可以减少木方的使用,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减少森林树木的砍伐,土壤的流失,具有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的意义;\n[0032] 2、本发明采用凹槽式矩管代替了木方,由于凹槽式矩管截面面积小,自重较轻,材料上下车、现场搬运、拼装都十分方便快捷,可降低劳动力,加快施工进度;\n[0033] 3、本发明以凹槽式矩管代替了木方,可提高模板系统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保证主体结构施工安全,同时可避免了木方易损坏的问题,以及不同规格木方混用造成板不均匀沉降变形引起的混凝土的表面不平整问题,以及在后续修补过程中还会产生修补费用的问题,由于凹槽式矩管截面面积小,自重较轻,可节约搬运吊装费,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n[0034] 4、本发明采用凹槽式矩管代替了木方,与传统木摸板相比,凹槽式矩管具有周转次数多、回收价值高等优势;\n[0035] 5、本发明施工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施工工艺易于操作,同时施工质量易保证,拆模后混凝土外观质量良好,无常见质量问题,截面尺寸达到免抹灰要求,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由于混凝土成型质量好,可减少抹灰,只刮耐水腻子,各房间大了3~4cm,业主满意,物业公司也大大减少了维护费,故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均佳;\n[0036] 6、本发明施工方法对当前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凹槽式矩管配模施工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n附图说明\n[0037] 图1为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中柱模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n[0038] 图2为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中墙模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n[0039] 图3为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中墙模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n[0040] 图4为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中梁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n[0041] 图5为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n[0042] 图6为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的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n[0043] 图中:1-凹槽式矩管、2-面板、3-木方、4-对拉螺杆、5-主楞骨、6-支撑杆、7-预制砼内衬、8-顶托、9-梁腹凹槽式矩管、10-梁侧面板、11-步步紧、12-梁底小横杆。\n具体实施方式\n[004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n[0045] 请参阅图1-5,一种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包括柱模机构、墙模机构、梁模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柱模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1、面板2、木方3、对拉螺杆4和主楞骨5,所述面板2分别设置在柱体的四周,面板2组成方形框,凹槽式矩管1竖向设置,且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2的外侧,木方3设置在面板2所组成方形框的四角处,且木方3与凹槽式矩管1相平行,主楞骨5水平设置,且主楞骨5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木方3和凹槽式矩管1的外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称设置在柱体两侧的主楞骨5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相连,通过对拉螺杆4将该柱模机构固定;\n[0046] 所述墙模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1、面板2、对拉螺杆4和主楞骨5,所述面板2分别设置在墙体的两侧,凹槽式矩管1竖向设置,且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2的外侧,主楞骨5水平设置,且主楞骨5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凹槽式矩管1的外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称设置在墙体两侧的主楞骨5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相连,通过对拉螺杆4将该墙模机构固定;\n[0047] 所述梁模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1、面板2、木方3、主楞骨5、支撑杆6、梁侧面板10、梁底小横杆12,所述面板2设置在梁体两侧的顶板的下侧,凹槽式矩管1水平设置,且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2下侧,主楞骨5水平设置,且主楞骨5与凹槽式矩管1呈垂直状态,主楞骨5沿着凹槽式矩管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凹槽式矩管1的下侧,支撑杆6顶端通过顶托8支撑连接主楞骨5,梁侧面板10分别设置在梁体的两侧面以及底面,位于梁体的两侧面的梁侧面板10之间设置有预制砼内衬7,预制砼内衬7将位于梁体两侧面的两个梁侧面板10连接固定,梁底小横杆1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位于梁体两侧的支撑杆6,梁底小横杆12上固定有用于对位于梁体底面的梁侧面板10提供支撑的木方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梁底小横杆\n12上通过步步紧11固定木方3,位于梁体的两侧面的梁侧面板10的中部还安装有梁腹凹槽式矩管9,用于对梁体腹部进行加固,面板2与梁侧面板10之间的连接处还安装有木方3,起到强化加固的效果;\n[0048]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凹槽式矩管1、面板2、主楞骨5和支撑杆6,所述面板2位于支撑面的下侧,凹槽式矩管1水平设置,且凹槽式矩管1均匀间隔设置在面板2下侧,主楞骨5水平设置,且主楞骨5与凹槽式矩管1呈垂直状态,主楞骨5沿着凹槽式矩管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凹槽式矩管1的下侧,支撑杆6顶端支撑连接主楞骨5。\n[0049] 所述面板2采用覆面木胶合板,所述主楞骨5采用Φ48.3×3.6mm的钢管。\n[0050] 请参阅图6,所述基于凹槽式矩管的配模系统的施工工艺,步骤如下:\n[0051] 1)施工准备;\n[0052] 1.1)检查模板材料及施工机具是否满足要求;\n[0053] 1.2)作业准备;\n[0054] 1.2.1)模板设计:根据要求进行模板设计,确定模板制作的几何尺寸、龙骨的规格及间距、支撑机构的纵横间距及步距,并绘制各分部混凝土模板设计图,确定操作工艺要求及说明;\n[0055] 1.2.2)木模板备料:确定模板数量;\n[0056] 1.2.3)根据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对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n[0057] 1.2.4)在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并分规格堆放;\n[0058] 2)定位放线;\n[0059] 2.1)模板安装前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准确放样,设出竖向结构边线及距离边线300mm宽的模板控制线;\n[0060] 2.2)放设好建筑主控线并做好标识;\n[0061] 3)安装柱、墙钢筋: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对结构配筋图进行准确放样,完成钢筋半成品加工制作,并将制作好的钢筋半成品分类堆放,对柱、墙钢筋按照要求进行绑扎安装;\n[0062] 4)预埋件安装:根据图纸确定竖向构件上预埋件的具体位置,对预埋件进行准确安装,并固定,超过规定尺寸的洞口进行钢筋加强;\n[0063] 5)竖向构件验收:待完成钢筋、预埋件安装后,对钢筋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n[0064] 6)模板支撑体系搭设;\n[0065] 6.1)对于无结构底板或梁板的基础部位,将土方回填夯实,完成地面混凝土硬化后,方可进行模板支撑架搭设;\n[0066] 6.2)在支撑立杆下铺设垫块;\n[0067] 6.3)根据施工要求安装扫地杆、水平杆、立杆,立杆与水平杆采用扣件连接,次楞采用镀锌凹槽矩管支撑;\n[0068] 6.4)对脚手架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扣件螺栓拧紧力矩不小于\n40N·m,且不大于65N·m;\n[0069] 6.5)设置剪刀撑,其中,竖向剪刀撑连续设置在支架周边,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上至下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为4~6m,对于高度大于5m的支架,在剪刀撑部位及扫地杆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与水平杆之间的夹角为45°~60°之间,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横向水平相干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至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n[0070] 6.6)完成高支模等难度相对较高的模板安装;\n[0071] 7)梁底模安装;\n[0072] 7.1)配模,配模要求如下:梁底模采用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制作,采用木枋35×\n90mm形成次楞,梁底模、侧模沿其纵向通长布置35×90mm枋,梁底设置顶撑钢管并配合顶托调节高度,套割尺寸准确,节点处密缝拼模,大模靠边、原边压角原则,配模使用圆盘锯集中配制,圆盘锯不得上楼层,限制使用手工锯及手提电锯配模;\n[0073] 7.2)根据搭设好后的支撑架上结构+1.0m水平标高线,拉通线调平梁底横杆后铺设梁底模(梁长≥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至3‰。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根据模板设计确定梁底沿梁方向的横杆间距;\n[0074] 7.3)梁底模就位后拉通线与柱顶线吻合,先固定底板两端,然后固定中部,同时校核梁底板标高,待梁的钢筋扎完后即可拼装侧模并加固、校正;\n[0075] 8)梁筋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规范等要求,对梁配筋图进行准确放样,根据放样要求完成钢筋半成品加工制作,并将半成品钢筋分类堆放,对梁钢筋按照要求进行绑扎安装;\n[0076] 9)梁筋验收,待完成钢筋安装,请监理工程师对梁钢筋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n[0077] 10)梁侧模安装;\n[0078] 10.1)配模,配模要求如下:侧模采用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制作;侧模沿其纵向通长布置35×90㎜枋,布置间距按方案设计;梁侧模采用凹槽式矩管作为主楞紧固,其间距按方案设计;当梁腹板高度>500㎜时,按方案设置对拉丝杆;梁侧模包梁底模(梁侧模高度=梁高-板厚-板底模厚度+梁底模厚度);套割尺寸准确,节点处密缝拼模;大模靠边、原边压角原则;配模必须使用圆盘锯集中配制,圆盘锯不得上楼层;限制使用手工锯及手提电锯配模;边模、100mm高以上的吊模立面统一高出混凝土成型面50mm;100mm高以下的吊模、所有挑板侧模及梯步吊模上口与混凝土面平齐,做到整齐划一;\n[0079] 10.2)梁侧模校正:梁侧模首先校正梁两端侧模板,校正时吊线锤吊正后,用短木楞将其与背杆连接支撑,最后拉通线校核梁侧模,并用短木枋固定;\n[0080] 10.3)梁、柱节点处阴角用木枋嵌固,在柱已浇砼的上部,设Ф48钢管卡具两道,双向布置;\n[0081] 10.4)在梁模的上口及中部间距≤300mm、沿梁长方向间距≤900mm设置一根截面\n30×30mm、长度同梁截面宽度的钢筋混凝土内衬,以确保梁的截面尺寸准确;\n[0082] 10.5)梁柱节点模板施工,梁底模、侧模板组合长度均为砼柱间内空缩短100mm,柱模组合高度均应扣除现浇板底至梁底下100mm,梁柱节点模板应事先作成型,组合安装,梁柱节点模板支撑及夹具采用如下方法:①柱模拆除时,其上端四周一块模板不拆除,同时柱模上端的夹具不拆除。②其梁柱节点高度范围,阳角交叉处用扣件将交叉钢管进行连接固定,将其模板牢固固定;\n[0083] 10.6)加固,小于等于500mm高的梁可采用“步步紧”加固,步步紧间距控制在500~\n600mm之间;高度大于500mm的梁必须采用对拉螺杆加固,螺杆间距按方案确定;所有临边梁模加固必须使用对拉螺杆;梁上口锁口木方离角部间距不得大于200mm;\n[0084] 11)安装板模;\n[0085] 11.1)配模,配模要求如下:板模采用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35×35×1.5mm凹槽式矩管形成次楞,矩管间距同模板专项方案要求;板底顶撑钢管与顶托配合使用,调节板主楞高度;板模压梁侧模;套割尺寸准确,节点处密缝拼模;大模靠边、原边压角原则;配模必须使用圆盘锯集中配制,圆盘锯不得上楼层;限制使用手工锯及手提电锯配模;\n[0086] 11.2)找平钢管标高,以梁侧模顶面为准,施工时,先在支撑架顶部上安装次楞支承横杆,向下量取尺寸35mm确定找平钢管标高,并用水准仪检查找平钢管是否在同一水平标高上,由此固定好其余主楞钢管;\n[0087] 11.3)主楞安装好后,按照模板专项方案要求,铺设好凹槽式矩管,并适当的穿插铺设35mm厚木方,矩管的间距与伸至梁边的距离均应符合方案要求;\n[0088] 11.4)覆面木胶合板铺设:次楞铺好后,根据每块尺寸大小铺设覆面木胶合板,要求覆面木胶合板铺至与梁边齐平,以便于拆除梁侧模,板与板交接处留1mm缝隙,交接处板间缝隙用粘胶带粘贴好,铺好后同样要求编号排列,上好隔离剂后再绑扎板筋;\n[0089] 12)板筋安装;\n[0090] 12.1)按照设计图纸、规范等要求,对梁钢筋进行准确放样。根据放样要求完成钢筋半成品加工制作,分类堆放;\n[0091] 12.2)对板钢筋按照要求进行绑扎安装;\n[0092] 13)墙、柱模安装;\n[0093] 13.1)配模,配模要求如下:长边包短边,模板尽量采用横配,尺寸必须准确;次愣采用35×35×1.5mm矩管制作,按模板专项方案布置;距墙、柱单边边缘设一道竖楞,即为边楞。一边用铁钉固定在模板上,并与模板齐平,另一边则预留约18mm的空位盖缝,确保接缝处不漏浆;各次楞间距@200mm为宜,确保其刚度要求;主楞钢管设置:主楞采用双钢管配合对拉螺杆进行搭设,间距按设计,柱脚的第一道主楞距基顶或板面200mm左右;次楞与模板之间用圆钉(l=30mm)固定,各面模板结合面须贴双面胶,确保接缝不漏浆;对拉丝杆的设置间距:对拉丝杆直径按设计。柱脚第一根丝杆的设置位置距基顶或梁板面约200mm,柱模顶部最后一根丝杆的设置位置距梁柱模接口约150mm,中间部位的对拉丝杆间距按设计设置;\n[0094] 13.2)墙、柱模组合时,模板内表面必须平整,拼缝要严密不漏浆;必须在吊装模板前刷上脱模剂;柱放线后,柱模底部周边采用20mm厚60mm宽的1:2水泥砂浆找平或柱模校好后于柱模外周边采用20mm厚30mm宽的1:2水泥砂浆填补其与地面的缝隙,确保柱脚不漏浆,以避免柱脚“烂根”;\n[0095] 13.3)在墙、柱模安装前必须弹出其模板外边线和柱检查线线,或柱模纵横控制线,柱模可以采取塔吊安装到位、人工搬运位安装。上下用钢管夹具定位,底部定位以模板外边线为准,上部定位采用双面吊线,用尺量准确后用专用夹具定位,确保柱不产生槎角和确保上下垂直,上下定位准确后,安装对拉螺栓,上口拉通线校直,并用钢管锁口稳固;\n[0096] 13.4)为确保墙、柱的截面尺寸准确,在墙、柱模上口及中部间距≤500mm设置一根截面40×40mm、长度同柱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内衬,内衬混凝土强度同柱,内配1根φ6.5钢筋。柱的两个方向均应设置;\n[0097] 13.5)为确保墙、柱根部柱模不发生位移,采取在薄壁柱表面间隔不大于500mm设置定位桩,且在距离薄壁柱边角50mm处设置定位桩;\n[0098] 13.6)墙、柱模板次楞(凹槽式矩管)采用钉子和扎丝绑扎固定在模板之上;\n[0099] 13.7)墙、柱模板配模高度:大模板通高配制,散拼模板配至梁底;平层内墙模板:\n层高-(板厚+板底模厚+梁侧模高)-10mm;外墙及核心筒、楼梯间内筒大模板:层高+150mm(下包100mm,上露50mm);厨房、阳台处吊模位置柱墙模板:层高-(板厚+板底模厚+梁侧模高)+30mm(下包30mm);下沉式卫生间吊模处柱墙模板:层高-(板厚+板底模厚+梁侧模高)+\n50mm(下包50mm);临边柱模板加固,必须确保外柱墙、楼梯间柱墙、厕所、阳台吊模处根部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立面搭接30~100mm,外柱墙接缝防烂根措施:外柱墙上下层接缝处预留模板加固连接件(老墙丝杆),使其接缝严密。确保边墙(柱)垂直度。边墙(柱)模板位置必须进行轴线和铅锤线双控;中部墙、柱模板加固;\n[0100] 14)板筋及模板体系验收:待完成以上一系列工作后,请监理对板钢筋及模板体系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n[0101] 15)混凝土浇筑:完成验收后,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筑工作;\n[0102] 16)模板拆除;\n[0103] 16.1)模板拆除严格执行模板拆除审批程序,梁、板、楼梯类等水平构件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实混凝土同条件养护强度后签发“模板拆除通知书”后方可拆除。柱、墙类等竖向构件,模板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确保不因拆模而损坏构件表面及棱角;拆模控制强度如下表: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非承重模板,底模应在砼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n[0104] 16.2)拆模须最大限度保证模板完好性;\n[0105] 16.3)拆模顺序应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n[0106] 16.4)梁底模支柱的拆除,应从中心开始,间隔向两端拆除;\n[0107] 16.5)一般构件底模拆除的时间,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75%以上,悬挑构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100%时方可拆模;\n[0108] 16.6)当梁板跨度大于8m时,砼强度达设计强度100%时方可拆除模板;\n[0109] 16.7)剪力墙门洞模板的拆除应待该部分砼强度>1.2MPa时,方可拆除;\n[0110] 16.8)模板拆除时,不得对楼板形成冲击,拆除的模板及支架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所有模板应全部拆除干净;\n[0111] 16.9)柱模拆除:拆除顺序:拆除斜撑→自上而下拆除水平主楞及对拉螺栓→分层自上而下拆除竖向次楞及模板→运走分类堆放、清理、拔钉→刷脱模剂备用;拆除每块墙模的最后两个对拉丝杆后,作业人员应撤离模板下侧,以后的操作均应在上部进行;拆下的模板用塔吊起吊时,速度要慢,应保持垂直,严禁模板碰撞柱子;\n[0112] 16.10)梁板模板拆除:应先拆梁侧模,再拆除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严禁成片撬落及成片拉拆;拆除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操作,严禁站在已拆或松动的模板上进行拆除作业;拆除模板时,严禁用铁棍或铁锤乱砸,已拆下的模板应妥善传递或用绳钩放至地面;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悬臂构件边缘敲拆下面的底模。\n[0113] 本发明采用凹槽式矩管代替了木方,可以减少木方的使用,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减少森林树木的砍伐,土壤的流失,具有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本发明采用凹槽式矩管代替了木方,由于凹槽式矩管截面面积小,自重较轻,材料上下车、现场搬运、拼装都十分方便快捷,可降低劳动力,加快施工进度;本发明以凹槽式矩管代替了木方,可提高模板系统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保证主体结构施工安全,同时可避免了木方易损坏的问题,以及不同规格木方混用造成板不均匀沉降变形引起的混凝土的表面不平整问题,以及在后续修补过程中还会产生修补费用的问题,由于凹槽式矩管截面面积小,自重较轻,可节约搬运吊装费,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本发明采用凹槽式矩管代替了木方,与传统木摸板相比,凹槽式矩管具有周转次数多、回收价值高等优势;本发明施工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施工工艺易于操作,同时施工质量易保证,拆模后混凝土外观质量良好,无常见质量问题,截面尺寸达到免抹灰要求,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由于混凝土成型质量好,可减少抹灰,只刮耐水腻子,各房间大了3~4cm,业主满意,物业公司也大大减少了维护费,故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均佳;本发明施工方法对当前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凹槽式矩管配模施工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n[0114]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法律信息
- 2018-04-24
- 2017-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E04G 9/02
专利申请号: 201610565023.6
申请日: 2016.07.18
- 2016-12-0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1-12-08
| | |
2
| | 暂无 |
2016-07-18
| | |
3
| |
2015-04-29
|
2013-10-10
| | |
4
| | 暂无 |
2001-12-14
| | |
5
| |
1989-01-18
|
1988-05-07
| | |
6
| |
2007-12-19
|
2007-07-05
| | |
7
| |
2015-12-23
|
2015-08-07
| | |
8
| | 暂无 |
2004-12-16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