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动涡旋盘支撑部及静涡旋盘支撑部,且所述静涡旋盘支撑部位于动涡旋盘支撑部的外侧,所述动涡旋盘支撑部与静涡旋盘支撑部之间形成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槽壁面包括一用以支撑十字滑环的十字滑环支撑面,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键槽,所述键槽的两侧连接有油槽;所述油槽为设置在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上的凹槽,且所述油槽距离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的两侧边的距离相等;且所述油槽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宽度的一半;
所述轴承座的中心设有沿主机架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主机架的轴承孔;所述收容槽内的油槽与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上设置的供油通道一端连通,且所述供油通道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孔连通;
所述键槽的内侧壁形成有导油面,所述导油面为斜面、或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槽为两个,且相对十字滑环支撑面的圆心对称设置。
3.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滑环以及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所述静涡旋盘支撑部上支撑有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所述动涡旋盘支撑部上支撑有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所述十字滑环容置于所述主机架的收容槽内,且所述十字滑环的凸键收容在所述主机架的键槽内;所述收容槽的槽壁面包括一用以支撑十字滑环的十字滑环支撑面,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上凹设有油槽,且所述油槽距离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的两侧边的距离相等;
所述动涡旋盘的动盘体上设有供油通道,且所述供油通道一端与所述主机架的收容槽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动盘体并与所述主机架的轴承孔连通;
所述键槽的内侧壁形成有导油面,所述导油面为斜面、或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包括沿所述动盘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通道,以及沿所述动盘体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子通道连通的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可贯穿所述动盘体靠近所述主机架的一侧,并与所述主机架的轴承孔连通。
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及涡旋压缩机\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及涡旋压缩机。\n背景技术\n[0002] 涡旋压缩机越来越普遍地用作制冷和空调应用中的压缩机。通常,涡旋压缩机主要由动涡盘、静涡盘、十字滑环、主机架、曲轴、电机、壳体等构成。涡旋压缩机中的动涡旋盘相对静涡旋盘旋转180°并偏心对置安装。涡旋压缩机中的电机带动曲轴使得动涡旋盘相对于静涡旋盘沿轨道运行,于是在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的涡卷之间形成一系列月牙形空间。\n在动涡旋盘沿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最外缘的月牙形空间不断地向中心移动的同时月牙形空间的体积也在减小,从而使该空间中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力升高,直到与中心排气孔连通,从而将压缩后的气体排出压缩机。\n[0003] 此外,涡旋压缩机还采用十字滑环,用来满足动涡旋盘绕静涡旋盘中心公转的同时,用以防止动涡旋盘自转。十字滑环可采取多种形式,但一般包括一对第一凸键和一对第二凸键。第一凸键配合在动涡旋盘的键槽内,第二凸键配合在静涡旋盘或者主机架的键槽内。带凸键的十字滑环通过配合相应的键槽用来防止动涡旋盘相对于静涡旋盘的自转运动,难免产生十字滑环和主机架之间产生摩擦和碰撞,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噪声,增加了压缩机克服摩擦的功耗,甚至造成十字滑环的卡死。\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及涡旋压缩机,旨在减少十字滑环与主机架之间的相对摩擦,提升涡旋压缩机的工作效率。\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包括一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一侧面设有十字滑环支撑面,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上设有 至少两个键槽,所述键槽的两侧连接有充油的油槽,用以润滑十字滑环和主机架间的相对运动。\n[0006]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的中心设有沿主机架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主机架的轴承孔;\n所述油槽与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上设置的供油通道一端连通,且所述供油通道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孔连通。\n[0007] 优选的,所述油槽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宽度的一半。\n[0008] 优选的,所述油槽为设置在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上的凹槽,且所述油槽距离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的两侧边的距离相等。\n[0009] 优选的,所述键槽为两个,且相对十字滑环支撑面的圆心对称设置。\n[0010] 优选的,所述键槽的内侧壁形成导油面。\n[0011] 优选的,所述导油面为斜面、弧面。\n[0012]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十字滑环以及上述的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所述十字滑环位于所述主机架上,且十字滑环的凸键收容在所述主机架的键槽内。\n[0013] 优选地,所述主机架上支撑有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及静涡旋盘,所述主机架的十字滑环支撑面与扣合到所述轴承座上的静涡旋盘围成一收容槽;所述动涡旋盘的动盘体上还设有供油通道,且所述供油通道一端与所述主机架的收容槽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动盘体并与所述主机架的轴承孔连通。\n[0014] 优选地,所述供油通道包括沿所述动盘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通道,以及沿动盘体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子通道连通的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可贯穿所述动盘体靠近主机架的一侧,并与主机架的轴承孔连通。\n[001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给主机架的十字滑环支撑面开设一油槽,通过这个油槽,可以存储一定的油量,让润滑油润滑十字滑环和主机架之间的相对运动,还能更好的润滑键槽以及十字滑环凸键间的相对运动,减小了摩擦和碰撞强度以及涡旋压缩机克服摩擦的做功功耗,从而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n附图说明\n[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n[0017]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涡旋压缩机的剖面结构剖视图;\n[0018]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十字滑环结构图;\n[0019]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的立体示意图;\n[0020]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的俯视结构图;\n[0021] 图5是本发明提供主机架和十字滑环接合的示意图;\n[0022] 图6是图4中A处的剖面示意图;\n[0023] 图7是本发明提供主机架的导油面呈弧面的示意图;\n[0024] 图8是本发明提供主机架上的键槽的截面示意图。\n[0025]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n具体实施方式\n[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n[0027]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存在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其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n[0028] 另外,在本发明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 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n[0029] 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100包括由机壳101、上盖102和下盖103形成的密闭的收容空间,即压缩机壳体。机壳101为圆柱形缸体,且该缸体两端呈开口状。上盖102与缸体的一开口适配卡合,且上盖102中部拱起设置。下盖103与缸体的另一开口适配卡合,且下盖103中部拱起设置。拱起的下盖103与缸体围合形成压缩机底部的油池16,用于装设润滑油。\n[0030] 收容空间内设有静涡旋盘11、动涡旋盘12、主机架13、曲轴14、电机15、副机架17、十字滑环20。其中,主机架13固定在涡旋压缩机100的壳体内,并置于机壳101的上端,动涡旋盘12通过主机架13的支撑与静涡旋盘11接合以形成气体压缩室。副机架17固定在机壳\n101的下端,电机15位于主机架13和副机架17之间。曲轴14的上端穿过电机15并与动涡旋盘\n12连接,下端支撑在副机架17上,而且曲轴14的下端还通过导油部件伸入油池16内。\n[0031] 动涡旋盘12包括动盘体、动涡旋齿122和偏心套142。动涡旋盘12由涡旋压缩机100的曲轴14驱动,曲轴14与涡旋压缩机100的电机15的转子相对固定地设置在一起,并且曲轴\n14由主机架13支撑在涡旋压缩机100的机壳101内。当启动涡旋压缩机100的电机15时,电机\n15的转子带动与其相对固定地设置在一起的曲轴14旋转。曲轴14具有偏心轴,偏心轴通过滑动轴承设置在动涡旋盘12的偏心套142中。为了使动涡旋盘12相对于静涡旋盘11仅做平行运动,而不做旋转运动,在动涡旋盘12与主机架13之间设置有十字滑环20。当曲轴14在电机15的带动下旋转时,曲轴14沿偏心轴做偏心旋转运动,偏心轴通过动涡旋盘12的偏心套\n142驱动动涡旋盘12沿一定的运动轨迹做平动运动。\n[0032] 静涡旋盘11包括静盘体、静涡旋齿112。静涡旋盘11和动涡旋盘12均位于缸体内、且靠近上盖102的位置。静涡旋盘11比动涡旋盘12更靠近上盖102设置,且静盘体与上盖102围合形成排气腔30。静涡旋盘11与动涡旋盘12的涡旋齿相互啮合形成一系列的月牙形压缩腔。静涡旋盘11上还设有 排气孔,且静涡旋盘11连接有一吸气管18。该吸气管18沿静涡旋盘11的径向方向延伸,并穿出机壳101。当然,该吸气管18也可以沿静涡旋盘11的轴向延伸,并穿出上盖102,由吸气管18将低压冷媒气体吸入至静涡旋盘11和动涡旋盘12形成的压缩腔内,经过气体压缩后,再由静涡旋盘11的排气孔排至排气腔30,最后由排气管19排出。\n[0033] 上述主机架13位于动涡旋盘12下方,且用于支撑动涡旋盘12,及固定静涡旋盘11。\n该主机架13中心设有沿主机架13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轴承孔。曲轴14穿过该轴承孔,并连接动涡旋盘,以驱动动涡旋盘12工作。\n[0034] 基于上述的涡旋压缩机,本发明还提出了应用于该涡旋压缩机的一种涡旋压缩机主机架的结构。以下以具有四个凸键的十字滑环20为例,描述涡旋压缩机主机架的详细结构。相对于四个凸键的十字滑环20,一侧面设置两个,与动涡旋盘配合;另一侧面设置两个,与主机架13配合。\n[0035] 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用于根据本 发明实施例的十字滑环20的结构。该十字滑环\n20呈环状,且一侧面上沿纵向对称线AA’形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凸键21,另一侧面上沿横向对称线BB’形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凸键22。\n[0036] 结合参照图1所示,十字滑环20位于主机架13及动涡旋盘12之间,且十字滑环20的第一凸键21与动涡旋盘12配合,十字滑环20的第二凸键22与主机架13配合,以防止涡旋压缩机运转过程中动涡旋盘12发生自转。\n[0037] 结合参照图3至图5,该主机架13位于动涡旋盘12的下方,且整体呈柱状。该主机架可包括一轴承座133,所述轴承座133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动涡旋盘支撑部134及静涡旋盘支撑部137,且静涡旋盘支撑部137位于动涡旋盘支撑部134的外侧。动涡旋盘支撑部134与静涡旋盘支撑部137之间形成有收容十字滑环的收容槽131。当静涡旋盘11置于静涡旋盘支撑部137上,动涡旋盘12置于动涡旋盘134上时,部分动涡旋盘12伸入收容槽131,静涡旋盘\n11与动涡旋盘12接合后,与静涡旋支撑部137和动涡旋盘支撑部134围成收容槽131。而且,该收容槽131的底部形成十字滑环支撑面135,用以支撑十字滑环20。\n[0038] 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上设有至少两个键槽136,以及与键槽136两侧连通 的充有油的油槽1351,用以润滑十字滑环20和主机架13间的相对运动。十字滑环20承接在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上,十字滑环20通过动涡旋盘12的带动在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上产生平移运动。\n[0039] 每两个所述键槽136之间的油槽1351是可连通的油槽1351,亦可是仅设置在每个键槽136两侧的一段和键槽136连通的油槽1351。设置在每个键槽136两侧的一段油槽1351亦满足润滑十字滑环20和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之间的做功,又满足润滑十字滑环20的第二凸键22之间的相对摩擦。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油槽1351为连通每两个所述键槽136之间的油槽,这样的设计保障了对所有十字滑环20和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行润滑,最大化的减少了十字滑环20和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之间的相对摩擦,最有利于减少涡旋压缩机用于克服十字滑环20和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之间的摩擦做的功。\n[0040] 更进一步的,所述键槽136相对十字滑环支撑面135的圆心对称设置。键槽136对称设置,保证了键槽136间的油槽1351长度相等。可以理解的是,两侧油槽1351内的油量也基本保持相同,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的保障相等油量对十字滑环20和主机架13之间的运动摩擦的润滑度基本相等,使得十字滑环20以及键槽136两侧的磨损度均衡,保障了十字滑环20以及涡旋压缩机100的使用寿命。\n[004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给主机架的十字滑环支撑面开设一油槽,通过这个油槽,可以存储一定的油量,不但让润滑油润滑十字滑环和主机架之间的相对运动,还能更好的润滑键槽以及十字滑环凸键间的相对运动,减小了摩擦和碰撞强度以及涡旋压缩机克服摩擦的做功的功耗,从而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n[0042] 上述油槽1351可储存一定的油,以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润滑主机架13及与十字滑环20之间的相对运动。\n[0043] 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油槽1351中的润滑油由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压缩机底部的油进行供应。具体地,上述动涡旋盘的动盘体上还设有供油通道121,该供油通道一端与主机架13中静涡旋盘支撑部137和动涡旋盘支撑部134之间的收容槽131连通,另一端贯通动涡旋盘的动盘体并与主机架13的轴承孔 连通。该供油通道121用于将曲轴14带上来的油引流到收容十字滑环20的收容槽131内,并流至油槽1351内。上述供油通道121包括沿动盘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通道,以及沿动盘体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子通道连通的第二子通道。该第一子通道可贯穿动盘体靠近主机架13的一侧,并与主机架13的轴承孔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供油通道121的结构还可为其他变形结构,只要可连通主机架13轴承孔及主机架13的收容槽131的供油通道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n[0044] 上述动涡旋盘12的偏心套142中部连接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曲轴输油管141,用以接收从所述曲轴输油管141通过离心力压差从涡旋压缩机底部的油池16吸收上来的油。吸收上来的油一部分用以对动涡旋盘12平移运动,一部分用以通过压差进入到动涡旋盘的供油通道121内。进入到所述供油通道121内的油从与收容槽131连通的出口流出,并沿收容槽\n131的侧壁流或者滴落到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上,通过十字滑环20和十字滑环支撑面的相对运动,将滴落的油推送到油槽1351中进行储存,储存的油再继续对十字滑环20和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润滑。\n[0045] 进一步地,上述油槽1351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135宽度的一半,油槽\n1351过宽减少了十字滑环支撑面135对十字滑环20的支撑力,不利于主机架整体结构的坚固,也易产生油量过多,不能完全利用多余油量的问题。油槽1351宽度不大于十字滑环20宽度的一半,可有效保障油量的充分利用,以及主机架13结构的坚固性。\n[0046] 更进一步的,上述油槽1351为设置在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上的一凹槽,所述油槽1351距离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135的两侧边的距离相等。该结构保证了凹槽的顶面和十字滑环支撑面135同面,既满足了对十字滑环20的无缝支撑,又满足对十字滑环20与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之间的接触进行加油润滑,可以有效减少十字滑环20和十字滑环支撑面135之间的运动摩擦。\n[0047] 根据本 发明的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13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十字滑环支撑面135的边侧通过连接一导油面1352延伸到所述键槽136 的内壁上,所述导油面1352为一倒角或一圆角连接所述油槽1351的底壁和所述键槽136的侧壁。该设计保证了油槽\n1351内的油因重力可沿导油面1352向下流入键槽136内,保证了键槽136内也充有用于润滑十字滑环20和主机架13壁间的相对运动的油体。如图8所述,从十字滑环20的第二凸键22运动方向观察键槽136的截面,该结构相对导油面1352为直角的键槽136侧壁,减少了键槽136侧壁和十字滑环20的第二凸键22的直接接触面积,即减少了键槽136侧壁和十字滑环20的第二凸键22之间的摩擦,同时增加了油体对键槽136侧壁和十字滑环20之间相对运动润滑的面积,相应减少了涡旋压缩机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提高了涡旋压缩机的工作效率。\n[0048] 根据本 发明的主机架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油面1352为斜面如图6所示、弧面如图7所示。上述导油面1352设置到主机架13中,保障了油槽1351内的油因重力可沿导油面\n1352向下流入键槽136内,保证了键槽136内也充有用于润滑十字滑环20和主机架13壁间的相对运动的油体。\n[004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进一步的”、“再进一步的”、“更进一步的”、或“具体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n[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9-08-27
- 2019-05-3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05.13
申请人由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美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工业开发区变更为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北滘居委会工业园港前路21号3楼
- 2019-02-0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01.11
申请人由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由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蓬莱路工业大道变更为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工业开发区
申请人由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空
- 2016-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04C 29/02
专利申请号: 201610263536.1
申请日: 2016.04.25
- 2016-08-2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6-12-13
| | |
2
| |
2009-01-07
|
2008-08-05
| | |
3
| | 暂无 |
2003-09-15
| | |
4
| | 暂无 |
1997-11-10
| | |
5
| | 暂无 |
2014-04-09
| | |
6
| | 暂无 |
2009-11-2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