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位置记录系统,特别是一种不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海上求救位置 记录系统,它是用跳接的无线传输方式,将各站台的数据包相互传递并记录的系统。\n背景技术\n地球表面大约有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是由海洋所覆盖组成,因此不论人类的文明、科 技如何高度发展,人类在民生、运输等方面对海洋的需求与依赖甚巨,使海上交通安全、 海上救难、渔业资源管理、非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环境维护、与打击海盗及反恐等问题已 成为各国海洋政策的工作重点。\n其中关于海上救难的问题,传统上要得知船舶行进位置及其它船务信息仅依赖航海日 志,但发生事故时,大部分的航海日志也遭遇破损或遗失,且航海日志对海上救难的实时 性与事故发生地点的确认,都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并进行救援。\n而目前国际上为因应海上救难问题,其主要应用的系统系包括:全球紧急遇险求救系 统、船舶保安警报系统、及自动辨识系统,所述三项系统都是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装置将 船舶信息向外传递,当船舶发生意外时即可用以发出求救信号或用其先前所传输的信息, 对所述船发生事故的可能地点进行海上搜寻、救援行动,但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费用较高 常造成船舶公司的巨大负担,在无法频繁发送新信息的状况下,通常接收端所接收的最新 信息与现实船舶信息常有一时间差,因此对海上救难常造成无法实时救援及错误的救援、 搜寻区域较大等重大缺失,尤其是自动辨识系统在LR Research Unit的研究中发现,所述 系统所传递的信息常出现错误,最常出现的失误包括船舶的目的地、吃水量、船速与航向 等,这些失误因素在安全紧要关头必然造成航行问题。\n此外,美国专利专利号第US 6,778,809 B2号的「为偏远服务地区使用移动台而设立 的移动网络」专利案,该专利描述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路中传送与接收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所述系统在无线数字网络中利用跳接无线传输数据的模式,利用一或二个移动台进行传输 数据包,且所述移动台的数据传递是利用持续发送数据包直到邻近移动台接收到所述数据 包。然而国际船运航线中相邻站台距离远,且航线极长,因此使用上述的专利案仍可能会 有下述问题:\n1.数据来源与目的地间路径的跳接数大,根据相关理论与实验已证明多跳接路径的通 信效能会随着跳接数增大而降低。\n2.国际船运航线中建立的行动网络所有站台之间彼此随时无法保持连通的状态,使得 成功搜寻多跳接路径的机率降低。\n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且为了使海上意外发生时,可更精确得知事故发生位置并进行 搜寻、救援行动,因此,开发一套不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使海上交通运输工具可随时 更新位置信息,且正确提供完善的船舶信息的系统实为海上救援系统的当务之急。\n发明内容\n鉴于以上所知现有系统的缺点,本发明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不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有数据暂存功能、且利用跳接无线传递模式的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n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所述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 统不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而是利用多重跳接无线传输信息模式,通过数字通信网络, 在至少有一个固定站台和多个移动站台之间进行数据传送、接收与储存相邻站台的数据包, 所述数据包暂存在各站台的暂存数据库中,其中所述移动站台在信息传递区域内若存在其 它移动站台则发送并储存数据包,所述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包括:至少有一个固定站台 和多个移动站台,所述固定站台为目的地站台或浮标站;\n所述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传递方式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移动站台发送并储存数据包至第二移动站台与第三移动站台;\n第二移动站台与第三移动站台接收并储存第一移动站台发来的数据包;\n第二移动站台与第三移动站台发送并储存其反馈信息至第一移动站台;\n第二移动站台发送并储存数据包至第三移动站台;\n第三移动站台接收并储存第二移动站台发来的数据包;\n第三移动站台发送并储存其反馈信息至第二移动站台;应用上述方式不断传递,最终 使固定站台接收并储存所述数据包。\n本发明所述固定站台和移动站台都有一识别代码。\n本发明所述固定站台设置在港口。\n本发明所述移动站台设置在船舶上。\n本发明所述目的地站台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工作。\n本发明所述数据包是包括移动站台的识别代码、其收发数据包时的时间与位置。\n本发明所述无线传输是使用IEEE 802.11规格、无线电、红外线、或全球微波存取互 通方式。\n本发明所述暂存数据库是磁盘或网络磁盘。\n本发明所述识别代码是网络协议地址。\n本发明所述位置是以经度、纬度表示。\n本发明所述数据包内容是由多字节合成。\n本发明所述数据包内容位是由二进制、八进位或十六进制的进位方式组成。\n本发明所述移动站台设置在船舶时,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船舶的各项航行信息。\n本发明所述航行信息系包括航向、航速、目前行经的航路计划点编号、与航路计划点 的距离、预计到达时间、偏离航路的距离。\n一种用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不使 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而利用多重跳阶模无线传输方式在至少一个固定站台和多个移动站台 之间进行数据传送、接收与储存,其中所述移动站台在信息传递区域内若存在其它移动站 台则发送并储存数据包,所述固定站台和移动站台之间的数据是通过数字通信网路与网络 存取,所述数据是位置记录的数据,所述用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n第一移动站台发送并储存数据包至第二移动站台与第三移动站台;\n第二移动站台与第三移动站台接收并储存第一移动站台发来的数据包;\n第二移动站台与第三移动站台发送并储存其反馈信息至第一移动站台;\n第二移动站台发送并储存数据包至第三移动站台;\n第三移动站台接收并储存第二移动站台发来的数据包;\n第三移动站台发送并储存其反馈信息至第二移动站台;应用上述方式不断传递,最终 使固定站台接收并储存所述数据包。\n本发明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在于本系统是以多重跳接模式进行无线传输,其改善了现有 技术中因跳接数大及站台无法随时保持在连通状态的现状,而造成通信效能降低的缺失, 又因接收、发送站台的信息可建立在IEEE 802.11等无线传输方式,不需通过全球卫星定 位系统,因此可节省大量费用,使海上交通运输工具可不用担心费用而随时可传递、更新 位置信息,以确保当海上意外事故发生时,由其它站台最近一次所接收的数据包找出所述 站台最后传输数据地点与实际意外发生地点有较高的一致性,因而可及时进行海上救难行 动。\n附图说明\n图1是本发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传递方式示意图;\n图2是本发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数据包示意图;\n图3是本发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数据包传递、储存示意图;\n图4是本发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站台的装置示意图;\n图5是本发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站台轨迹形成示意图。\n主要组件符号说明\n1 应用程序;\n2 暂存数据库;\n3 跳接转送软件;\n4 通信设备;\n5 接收数据库;\n6 应用程序;\n7 天线;\n8 服务器;\n9 传输组件;\n10 第一移动站台;\n11、12、21、22、31 数据包;\n13、14、23、24、32 反馈信息;\n15 操作系统;\n16 电源供应装置;\n20 第二移动站台;\n30 第三移动站台;\n40 特定移动站台;\n50 目的站台。\n具体实施方式\n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n参照附图1是本发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传递方式示意图;本系统的特征是不使 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而利用多重跳接无线传送信息模式,并通过数字通信网路,在至少有 一个固定站台和多个移动站台之间进行信息传送、接收与储存相邻站台的数据包,所述数 据包是暂存于各移动站台的暂存数据库内,其中所述移动站台在信息传递区域内若存在其 它移动站台则发送并储存数据包,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站台,所述固定站台可为 目的地站台;与多个个移动站台;其中所述系统的传递方式包括下列步骤:第一移动站台 10在其信息传递区域内若存在第二移动站台20,所述第一移动站台10即发送并储存数据 包11至第二移动站台20;假使在第一移动站台10的信息传递区域内尚有第三移动站台30, 所述第一移动站台10同样会发送并储存数据包12至第三移动站台30;当第二移动站台20 与第三移动站台30确定接收所述数据包11、12,第二移动站台20与第三移动站台30即 发送并储存其反馈信息13、14至第一移动站台10。\n接着,第二移动站台20在其信息传递区域内发送并储存数据包21至第三移动站台30; 相同的,若所述信息传递区域内尚有一特定移动站40,所述第二移动站台20同样会发送 并储存数据包22至特定移动站台40;第三移动站台30与特定移动站台40即可接收并储 存所述数据包21、22;当第三移动站台30与特定移动站台40确定接收完成所述数据包21、 22,第三移动站台30与特定移动站台40即会发送并储存其反馈信息23、24至第二移动站 台20。\n相同的,第三移动站台30在其信息传递区域内有特定移动站台40存在,第三移动站 台30即发送并储存数据包31至特定移动站台40;而特定移动站台40接收并储存所述数 据包31,当特定移动站台40确定接收所述数据包31,特定移动站台40即会发送并储存其 反馈信息32;\n而由所述传递方式的不断传递,所述传递过程可形成一网络拓朴,最终使目的地固定 站台接收并储存所述数据包,且使各移动站台的信息皆有一完善的数据存盘,若当其中一 移动站台发生意外事故时,即可由其它移动站台最近一次所接收的数据包中找出所述移动 站台事故发生地点以利进行海上救援的行动。\n附图2为本发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系统的数据包示意图,因各移动站台所传递的数据 包可以用多字元表示,若所述数据包的内容包含所述移动站台的识别码、发送包时的时间、 与位置,若在公元2005年12月30日的22点35分有一移动站台其网络协议地址为 197.13.24.05在东经130度、北纬30度的位置发送一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在十六进制的 状态下,以一24位的代码表示,所述数据包及如附图2所示是7D5C1E1623C50D1805821E01 表示,其中前三位代表年,第四位代表月,第五、第六位代表日,第七至第十位代表时间, 其中第七、第八代表时,第九、第十代表分,第十一至第十八位系代表所述移动站台的识 别代码,第十九至第二十二位是代表东经、北纬位置,与最后二位是代表所述数据包的确 认码,其中所述确认码可表达所述数据包的传递状况,例如00可代表传递失败、01为传 递成功、02为再度传递等不同意义;以此类推,所述数据包可以不同的进位方式,如二进 制、八进位等进位方式将移动站台所需发送的信息数字化,而本发明的数据包表达方式并 不局限于上述进位、代表意义与进位方式。\n附图3是代表本发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方法的数据包传递、储存示意图;其传递、储 存方式如下:第一移动站台10是先由其内部的应用程序1将所述移动站台的信息转换成可 传输的数据包,将所述数据包存在其暂存数据库2并由跳接转送软件3通过通信设备4, 将所述数据包由第一移动站台10传递至第二移动站台20,其中所述通信设备4可通过天 线传输所述数据包;第二移动站台20的通信设备4接收到第一移动站台发送来的数据包后, 将上述数据包暂存在其暂存数据库2,且经由其跳接转送软件3将其接收的信息与所述站 台20的信息汇整成一数据包并由其通信设备4,将所述数据包传递至第三移动站台30;第 三移动站台30的通信设备4接收到第二移动站台所传送的数据包后,将上述数据包储存在 其暂存数据库2,并由其跳接转送软件3将其接收的信息与所述第三移动站台30的信息汇 整成一数据包,因此所述数据包包含第一移动站台10、第二移动站台20及第三移动站台 30的信息,所述数据包由所述第三移动站台30的通信设备4,将其传递至下一接收的特定 移动站台40;经由上述数据包不断的传递过程,最后可传递至一目的地固定站台50,当其 通信设备4接收所述数据包后,所述数据包将储存在其接收数据库5,并经由其应用程序6 可将数据包转成可应用的数据供其处理应用。\n其中,所述固定站台是可设置于浮标或港口,所述移动站台可设置于船舶上,当所述 移动站台设置在船舶时,所述数据包的内容信息可包含所述船舶的各项航行信息,包括: 航向、航速、目前行经的航路计划点编号、与航路计划点的距离、预计到达时间、偏离航 路的距离等信息,且所述移动站台的装置可如附图4所表示,所述图4是代表本发明海上 求救位置记录方法的站台装置示意图;所述第一移动站台10的设备包括一服务器8、一通 信设备4、一天线7、与一电源供应装置16,其中所述服务器8包括操作系统15、跳接转 送软件3、与暂存数据库2;其作业方式是:一服务器8的操作系统15,通过传输组件9将 所述第一移动站台10的信息传至其数据跳接转送软件3形成一数据包,而所述操作系统 15传输所述数据包至所述暂存数据库2,并将所述数据包储存至所述暂存数据库2,所述 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站台10的通信设备4及天线7发送至下一移动站台;而所述第一 移动站台10是可通过其天线7及通信设备4接收其它移动站台所传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 包会储存在所述服务器8的暂存数据库2,并在下次传送信息时被转送至其它移动站台。\n附图5是代表本发明海上求救位置记录方法的方法传递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移动站 台10的数据包会以多重跳接无线传送模式将信号传递至其信号传递范围内的其它移动站 台,最终至目的地站台50,因第一移动站台10不断移动与不断传递其位置的数据包,因 此可由数据汇集整理出所述移动站台的移动轨迹,当海上事故发生时,即可由所述数据得 知船舶信号消失的位置并进行搜寻、抢救的行动。\n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因跳接数大及站台无法随时保持在连通状态, 而造成通信效能降低的缺失,又因利用无线跳接传输装置进行数据包的传递,不需使用到 昂贵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因此可减轻船舶公司的负担,且因花费较便宜,而可高频率的 传递所述站台信息使其最新信息与现实状况有较高的一致性,当海上事故发生时,即可在 第一时间进行救援行动,因此所述方法确实具备更实用的经济效益,带来更广泛的应用范 围。\n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 能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本发明当可广泛应用到海上信息传递的系统,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意图保护的范 畴。
法律信息
- 2020-11-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4Q 7/22
专利号: ZL 200610145389.4
申请日: 2006.11.28
授权公告日: 2009.01.07
- 2009-01-07
- 2007-08-01
- 2007-06-0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1996-06-19
|
1994-12-12
| | |
2
| |
2003-02-26
|
2002-06-27
| | |
3
| |
2006-03-15
|
2005-09-06
| | |
4
| | 暂无 |
1994-10-0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