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 |
申请号 | CN02137323.X | 申请日期 | 2002-09-2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0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435101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云栖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当前权利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发明人 | 林智;舒爱民;蒋迎;尹军峰;杨亚军 |
代理机构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绍文;张法高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是在砖茶加工过程中添加一种降氟剂,然后按照砖茶的加工工艺,经过汽蒸、渥堆、发酵、压模、干燥等工序制成低氟砖茶。该降氟剂能与砖茶中的水溶性氟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难溶性沉淀,有效地降低茶汤中水溶性氟的浸出量,且对砖茶品质无任何不良的影响。
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该加工方法是在 砖茶加工过程的汽蒸工序之前,添加了一种降氟剂,所述的降氟剂是 磷酸二氢钙或磷酸二氢钙与氯化钙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方法,其 特征是所述的该加工方法工艺流程是:
在砖茶加工过程的汽蒸工序之前,将所述的降氟剂配制成饱和溶 液,并将其均匀地添加到砖茶原料中,搅拌均匀,然后经过汽蒸、渥 堆、发酵,并经压模、干燥,即可得到低氟砖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方法,其 特征是所述的该加工方法工艺流程的步骤是:
在砖茶加工过程的汽蒸工序之前,将所述的降氟剂配制成饱和溶 液,按0.5%~1%的比例均匀地添加到砖茶原料中去,然后经过汽蒸、 渥堆、发酵、压模、干燥工序制成低氟砖茶。
一、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 领域。\n 二、背景技术\n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促进牙齿和骨骼钙化的作 用,适量的氟有益于人体骨骼发育和预防龋齿。但摄入量过高,则表 现为骨质硬化或者骨质疏松,出现“氟斑牙”,关节疼痛,肌肉萎缩 等,重者可导致瘫痪,丧失劳动力。这种中毒现象称之为“氟中毒” 现象。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人体对氟的安全摄入量为 2-4mg/天,我国新规定的总摄氟量的标准是,成人1.5~4.0mg/日,儿 童2.0~2.4mg/日。\n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粗老茶叶中过高的氟含量可能对人体造 成的损害,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早在1983年就有一波兰学 者指出饮用含氟高的茶和咖啡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不利。1984年联合 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必要对茶叶等食品中的氟进行更多的研究。 1988年法国人Bilbeissi M W等对约旦儿童中氟斑牙的流行进行了调 查,发现约旦儿童盛行氟斑牙可能和他们每天饮用过量的茶水有关。 近年来,不断有报道在我国西藏、甘肃、四川、内蒙古等地的藏、蒙 古和哈萨克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高的砖茶造成 “砖茶型氟中毒”(Brick tea type fluorosis)的现象。据报道,四川省 道孚县的藏族成年人日氟摄入总量达10.43-10.48mg,儿童为 5.49-7.62mg,其中来自饮用砖茶的氟达7.80-10.18mg,约占70%;其 青少年“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的发病率分别高达51.2%和61.9%; 西藏阿里地区由于饮用砖茶导致青少年“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 的发病率分别高达72.10%和55.21%;新疆哈萨克牧民由于饮用砖茶, 其青少年“氟斑牙”患病率30%左右,成人“氟骨症”检出率达16.67% ~34.43%。可见,降低砖茶的含氟量,预防“砖茶型氟中毒”非常必 要。\n大量的研究发现,砖茶含氟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茶树是一种高氟 植物,具有极强的吸收和富集氟的能力,其叶片(尤其是粗老叶片) 是氟的主要积累器官。因此,采用粗老茶叶为原料加工的砖茶与一般 采用细嫩茶叶为原料加工的的绿茶、红茶相比,含有大量的氟。据卫 生部对全国246个砖茶样品测定结果,氟平均含量高达487.7mg/kg, 最高的达到1175mg/kg,远远高于绿茶和红茶的含氟量(通常在 50-200mg/kg)。因此,很多专家提出,通过提高原料的嫩度来降低砖 茶的含氟量。但由于原料嫩度的改变,不仅影响了砖茶原有的风味特 征,而且大幅度地提高砖茶的生产成本,在生产上难以应用。1990 年施嘉璠等对四川黑毛茶进行了化学试剂降氟的试验,降氟率达到了 28%;1997年四川雅安地区采用生物制剂处理粗老茶原料,获得降氟 25%的效果。但这两种方法由于操作成本、降氟效果、饮用安全性等 问题,至今在实际生产上也未能应用。\n 三、发明内容\n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经 济、实用的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方法。\n本发明的发明内容是:是在砖茶加工过程的汽蒸工序之前添加了 一种降氟剂,该降氟剂能与砖茶是的水溶性氟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 难溶性沉淀,以降低茶汤中水溶性氟的浸出量,解决饮用含氟量高的 砖茶造成的“砖茶型氟中毒”现象。这种降氟剂为一种复合配方的钙 盐,这种复合配方的钙盐可以是磷酸二氢钙或氯化钙或磷酸二氢钙与 氯化钙的混合物。它无毒、无味,对砖茶品质无任何不良影响,并且 使用技术简单,降氟效果明显,适于工业化生产。\n本发明所述的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方法的工艺流程是:\n在砖茶加工过程的汽蒸工序之前,先将降氟剂(磷酸二氢钙或氯 化钙或磷酸二氢钙与氯化钙的混合物)配制成饱和溶液,并将其均匀 地添加到预先准备好的砖茶原料中,搅拌均匀,然后经过汽蒸、渥堆、 发酵,并经压模、干燥,即可得到低氟砖茶。\n本发明所述的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方法的工艺流程的步骤是:\n首先采用一种降氟剂将其配制成饱和溶液,在砖茶加工过程的汽 蒸工序之前,按0.5%~1%的比例均匀地添加到砖茶原料中去,对砖 茶原料进行处理,然后按照砖茶的加工工艺,经过汽蒸、渥堆、发酵、 压模、干燥等等工序制成低氟砖茶。\n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加工方法生产的砖茶与现有的砖茶的加工技 术生产的砖茶相比,具有以下优点:\n1、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砖茶水溶性氟含量40%以上,且不影 响砖茶的品质。\n2、无毒,无味;由于所采用的降氟剂为一种复合配方的钙盐, 属食品添加剂类,对砖茶品质没有不良的影响。\n3、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每块砖茶(按900克计)的直接成 本仅增加0.009~0.018元,售价可增加1元以上。\n4、生产方法简单、操作容易,降氟效果明显,适于工业化生产。\n 四、附图说明\n图1是本发明的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n该加工方法的具体工艺流程是:先将降氟剂配制成饱和溶液,将 其均匀地添加到砖茶原料中去,然后经过汽蒸、渥堆、发酵,并经压 模、干燥,即可得到低氟砖茶。\n 五、具体实施方式\n实施例1\n降氟剂的降氟效果及对茶叶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n将降氟剂配制成1%浓度的溶液,分别按0、5、10、15、20、25g/kg 的添加量均匀地添加到砖茶原料中,在80℃烘箱中烘至足干。每个 处理重复3次,测定处理前后各茶样中水溶性氟含量及其品质成分含 量。结果如下表:\n 表1降氟剂的降氟效果及对茶叶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n添加量 水溶性氟 降氟率 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碱\n(g/kg) (mg/kg干茶) (%) (%) (%) (%)\n0 481.72 10.79 0.47 1.82\n5 196.91 59.12 10.01 0.42 1.76\n10 175.63 63.54 9.74 0.44 1.72\n15 161.95 66.38 10.09 0.41 1.77\n20 151.98 68.45 9.91 0.41 1.76\n25 143.19 70.27 8.96 0.41 1.74\n由表1可知,降氟剂添加量越大其降氟效果越好,并对茶叶中主要 品质成分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综合降氟剂的添加成本及其降氟效果可知, 该降氟剂的最佳添加量应为5g/kg~10g/kg干茶,即0.5~1%。\n实施例2\n降氟康砖茶的加工制作\n按照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分别对生产康砖茶的原料:金玉茶和修剪 茶,进行降氟处理。在500公斤金玉茶和500公斤修剪茶中,按0.5% 的比例均匀地加入砖茶降氟剂-磷酸二氢钙,并通入蒸汽加热、渥堆发 酵2天后,经过干燥、风选、压制成980公斤降氟康砖。经过农业部茶 叶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测定,添加砖茶降氟剂的降氟康砖茶感官品质 正常,其水溶性氟含量为300.7mg/kg,与对照康砖540.3mg/kg相比, 减少44.35%。\n实施例3\n降氟茯砖茶的加工制作:\n按照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在1吨的茯砖茶原料中,按0.5%比例, 均匀地加入砖茶降氟剂-磷酸二氢钙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并通入蒸汽 加热渥堆发酵4小时,压制、干燥制成降氟茯砖茶。经过农业部茶叶 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分析测定,添加砖茶降氟剂处理的降氟砖茶 感官品质正常,其水溶性氟含量与对照相比减少40.67%。
法律信息
- 2007-11-28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5-06-15
- 2003-12-17
- 2003-08-1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7-11-05 | 2007-11-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