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 |
申请号 | CN201120165059.8 | 申请日期 | 2011-05-23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王默文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甲4号宏源大厦9层908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王默文 | 当前权利人 | 王默文 |
发明人 | 王默文 |
代理机构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楠 |
摘要
一种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透明前盖及一后盖;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与所述透明前盖相对;所述反射板上具有多个LED安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密闭的盒体,使LED灯在使用中与外界隔离,避免了LED光源因吸附的灰尘对灯箱亮度造成的影响;同时LED反射器模组,可以将整个LED灯箱的反射板分解为多个模组来拼装,单个模组不仅重量轻,体积小,而且容纳于一个盒体内,即使一个人也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安装或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底开盖或侧开盖式灯箱,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就可很方便的从开盖处对模组进行装入与卸出的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使得灯箱整体光线更加均匀。
1.一种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透明前盖及一后盖;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与所述前盖相对;所述反射板上具有多个LED安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前盖为全透明或半透明前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前盖为柔光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具有多个凹槽,所述LED安装部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面具有多条凸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凸棱与所述凹槽槽口边沿平行,且呈阶梯状分布于所述凹槽的侧面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横截面为梯形波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波的底边与侧边的夹角不小于LED的发光角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后盖具有一底板,所述底板具有多个凹槽,位置与所述反射板凹槽相对应,所述反射板凹槽的底部容纳于所述后盖底板的凹槽内,且所述反射板凹槽的侧边由所述后盖底板凹槽的槽口所抵触支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前盖上具有多个遮光部,位置与所述反射板上的LED安装部相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上具有多个凸起的反光装置,分布于所述LED安装部的周边。
12.一种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前盖及后盖;所述后盖包括边框及反射板,所述边框分别与所述透明前盖及反射板接合,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与所述透明前盖相对;所述反射板上具有多个LED安装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前盖为全透明或半透明前盖。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前盖为柔光板。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具有多个凹槽,所述LED安装部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面具有多条凸棱。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凸棱与所述凹槽槽口边沿平行,且呈阶梯状分布于所述凹槽的侧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横截面为梯形波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波的底边与侧边的夹角不小于LED的发光角度。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前盖上具有多个遮光部,位置与所述反射板上的LED安装部相对。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上具有多个凸起的反光装置,分布于所述LED安装部的周边。
一种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箱光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的LED灯箱,作为画面展示的设备,经常存在亮度不佳或不均匀的问题,这一方面是与反射器的结构设计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灯箱内积累的灰尘有关。由于LED在使用中产生的静电,使LED灯的表面吸附了大量的灰尘,对灯箱的亮度造成影响,而且在LED灯表面上吸附的灰尘不容易清理。\n[0003] 另外,现有的LED灯箱反射器板多为一个很大的整体板材结构,由于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造成在安装操作上非常不方便,尤其对于采用底开盖或侧开盖式灯箱结构时,由于灯箱前盖无法打开,操作空间更为狭小,当遇到需要对LED进行维护或更换的时候,则不得不将整个反射器板拆卸下来再进行操作。同时现有的LED灯箱也存在反光板反射光线不均匀,导致灯箱展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n[0004] 因此,当前需要一种新的LED灯箱的反射器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n发明内容\n[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以克服现有LED灯箱亮度不佳或不均匀的问题,以及反射器安装维护不便的问题。\n[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透明前盖及一后盖;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与所述前盖相对;所述反射板上具有多个LED安装部。\n[000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包括透明前盖及后盖;所述后盖包括边框及反射板,所述边框分别与所述透明前盖及反射板接合,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与所述透明前盖相对;所述反射板上具有多个LED安装部。\n[0008] 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密闭的盒体,使LED灯在使用中与外界隔离,避免了LED光源因吸附的灰尘对灯箱亮度造成的影响;同时,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反射器模组,可以将整个LED灯箱的反射板分解为多个模组来拼装,单个模组不仅重量轻,体积小,而且容纳于一个盒体内,即使一个人也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安装或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底开盖或侧开盖式灯箱,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就可以很方便的从开盖处对模组进行装入与卸出的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使得灯箱整体光线更加均匀。\n附图说明\n[0009]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LED灯箱反射器模组的横截面示意图;\n[0010]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LED灯箱反射器模组的横截面示意图;\n[0011]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的LED灯箱反射器模组的正视图;\n[0012] 图4为根据多个图3所示LED灯箱反射器模组组合而成的整体LED灯箱反射器板的示意图;\n[001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阶梯形反射板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4]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n[0015] 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LED灯箱反射器模组的横截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灯箱的LED反射器模组,包括一盒体10,所述盒体10具有一透明前盖101及一后盖102;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反射板103,所述反射板103的反射面与所述透明前盖相对;所述反射板103上具有多个LED安装部104。\n[0016]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LED反射器模组包括透明前盖及后盖;所述后盖包括边框及反射板,所述边框分别与所述透明前盖及反射板接合,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与所述透明前盖相对;所述反射板上具有多个LED安装部。\n[0017] 上述两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一个是将后盖与反射板分体形成;另一个是将后盖与反射板整体形成,反射板本身即形成后盖的一部分。两实施例都可以构成一个盒体空间,由于盒体空间的相对密闭性,不仅起到了防尘的效果,而且清洁以及装卸操作更为简便。所述分体形成的盒体可以更为严密,外形也更为规则;所述整体形成的盒体更为节省材料,且散热性更好,在性能上各有千秋,下面主要以所述后盖与反射板分体形成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际上,无论是分体形成还是整体形成,所述反射板的具体结构都是没有本质差别的。\n[00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透明前盖,是指由可以透过光的材质制成的前盖,例如玻璃、PC板、透光板、柔光板、磨砂玻璃等全透明或半透明前盖。\n[0019] 如果采用全透明前盖(例如玻璃或PC板等),则可以便于将LED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一次性透射出去,比较适合于画面展示的底色为白色或浅色的灯箱展示画面;而当采用半透明前盖(如柔光板、奶白板等)时,则可以将LED发出的光线通过半透明前盖而将部分光线反射回反光板,再二次反射出去,如此,则相当于通过半透明前盖将LED发出的光线先进性均匀处理后再照射向画面展示方向,使得透过半透明前盖的光线整体上更加柔和。\n[0020] 举例来说,当设置在灯箱上的展示画面的底色为白色或浅色系时,LED发出的光线通过该展示画面的白膜或浅色膜而部分的被反射回反射板侧,再形成二次反射照射向画面,通过这种往返多次反射,利用光的衍射效应,可以将LED发出的光线进行均匀柔化处理;但是,当设置在灯箱上的展示画面的底色为黑色或深色系时,该展示画面的黑膜或深色膜就会吸收LED发出的光线,而不会或很少将光线反射回反射板侧,这就减少了二次反射的机会,也减小了经由二次反射所达成的匀光效果,这就会在展示画面上产生亮条,影响了灯箱的展示效果,只能通过增加灯箱的厚度,延长光程来减弱亮条,但这无疑会增加制造成本,并影响美观。\n[0021]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将前盖设置为半透明前盖,就会通过该半透明前盖形成的二次反射将LED发出的光线首先在盒子内部即进行均匀柔化处理,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发出均匀光线的光盒,当光盒发出的光线到达展示画面的黑膜或深色膜时已经是匀光处理后的光线,避免了在展示画面上产生亮条,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减小灯箱的厚度,由于光程缩短,也增加了整体亮度,或在亮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功耗。\n[0022] 通过对半透明前盖和全透明前盖的实际测试,在同等条件下,采用半透明前盖的灯箱的厚度,可以比采用全透明前盖的灯箱的厚度缩小10%以上;而在同等条件下,光线均匀度也可以增加10%以上。\n[0023] 所述盒体10可以如图1所示为长方形盒体,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透明前盖和/或后盖呈弧形,或透明前盖为一罩体,罩设于后盖等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而且,如果出于散热考虑,还可以在后盖处开设若干散热孔,但这种设计仍然属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盒体的范畴。\n[0024] 所述反射板可以是多种结构,例如可以是平面板,也可以是如图1实施例所示的具有多个凹槽的形状,所述LED安装部104可以位于所述凹槽内。\n[0025] 当用于单面灯箱时,可使用一个反射板103,而且只需要前盖为透明或半透明即可;而当用于双面灯箱时,在盒体10内可以设置两个反射板,前后相背设置,且前盖和后盖都需要是透明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组整体性的前后相背设置,都可以实现双面灯箱的效果。\n[0026] 所述LED安装部104,可以是多个LED安装孔位,安装人员可以将LED通过该安装孔将LED安装于反射板上,而且,所需要的电线或电路板等LED电路配件可以透过安装孔装设于反射板与后盖之间的空隙处。\n[0027] 本实用新型通过密闭的盒体,使LED灯在使用中与外界隔离,避免了LED灯的表面直接吸附外界的灰尘,即使由于LED灯的静电作用,长期使用后在盒体的透明前盖外吸附有灰尘,也很容易将平整的透明前盖外的灰尘清理干净。\n[0028] 而且本实用新型可由多个LED反射器模组的组合来共同组成灯箱的整体反射器板,因此,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对单个LED反射器模组进行装入或拆出的操作,很方便的完成整体灯箱反射系统的安装或调试。这对于地铁灯箱来说,优势更加明显。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用于地铁的灯箱是不允许前开盖的,只能是通过底部开盖的方式对灯箱反射器进行安装维护。在现有技术情况下,如果灯箱光源中有一个LED发生损坏,由于底开盖灯箱的操作空间狭小,维修人员需要不得不将整个反射板卸出后进行维修。而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该损坏的LED所在的模组取出即可。\n[002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反射板103的凹槽结构,可以呈锯齿波或具有间隔的正向三角波型等,优选为梯形波形。梯形波形的凹槽结构,不仅槽底为平面,可以方便安装LED,而且,相邻凹槽的相邻槽体侧面具有一定间距,并形成一个平面。如果是相邻凹槽紧密相接,则相邻槽体侧面形成的夹角容易在展示画面的相对位置形成亮线,影响了画面的展示效果;而将相邻两凹槽的两侧边间隔一段距离,形成一平面,则由于该平面处不会使LED发出的光线形成会聚,避免了亮线的出现。同时,形成的平面也增加了反射板的自身强度,当与透明前盖抵触支撑时,可以更好的与透明前盖贴合,提高盒体整体的紧密性。\n[0030] 如图1所示,其横截面为梯形波形,其中梯形波的底边与两侧边的夹角大于或等于LED的发光角度,即梯形波的侧边处于LED的有效发光角度之外,LED的发光角度为LED的光线散射角度,例如当LED的发光角度为40度-120度时,如果所述底边与侧边的夹角小于120度,则会阻挡LED的直射光线,因此,优选的,梯形波的底边与两侧边的夹角应不小于\n120度。这样,由于灯箱是二次反射设备,反射板的梯形波侧边不仅不会阻挡LED的直射光线,而且可以将从画面展示板的方向反射回来的光再次反射回画面展示方向。如图1所示,沿梯形波底边至顶边方向,所述梯形波侧边与画面展示方向的距离是逐渐缩短的,而恰好,从画面展示方向反射回的光线也是从梯形波底部向两侧渐弱的,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所述侧边距离画面展示方向最近的部位也是从画面展示方向反射回的光线最弱的部分,如此可以最短的光程将最弱的光线再次反射回画面展示方向。由此,沿侧边以此类推,可以将渐强的光线以渐长的光程反射回画面展示方向,实现了整体光线的均匀。\n[0031] 图1中盒体的后盖102为一平面,当然如上述,盒体的后盖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LED灯箱反射器模组的横截面示意图。所述盒体的后盖具有一底板201,所述底板具有多个凹槽202,位置与所述反射板103的凹槽相对应,所述反射板103的凹槽的底部容纳于所述后盖底板的凹槽202内,且所述反射板103凹槽的侧边由所述后盖底板凹槽202的槽口所抵触支撑。通过对后盖的多个凹槽的设置,可以加强盒体后盖本身的强度,保证盒体的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产生形变,同时对反射板\n103也起到支撑的作用。\n[0032] 如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的LED灯箱反射器模组的正视图。\n其中,反射板本身为一平面板,在反射板上具有多个凸起的反光装置301,分布于所述LED安装部104的周边,优选的,是分布于所述LED侧向45度的方向上,且距离相邻LED的距离相等。\n[0033] 其中,反光装置301分布于LED的侧向方向上,不会阻挡LED的正向发光,还可以通接收从画面展示方向反射回来的光,从而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暗区形成一个虚拟发光体,在增强灯箱整体照度的情况下,同时弥补了暗区的光照,实现了整体照度的均匀。\n[0034] 而且凸起的反光装置301位于所述LED的有效发光角度之外,使得凸起的反光装置不会阻碍LED直接发出的光线,而将从画面展示方向反射回来的光再次反射回画面展示方向。\n[0035] 同样,为了起到匀光的效果,所述反光装置301的形状,可以是沿凸起方向呈由粗变细的形状,例如,可以呈球体或锥体的至少一部分,这样,可以在反光装置的侧面上形成一个由下至上距离画面展示方向渐近的斜面,通过渐近的光程将渐弱的光线反射回画面展示方向,整体上均匀了光线。\n[0036]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所述透明前盖101上可具有多个遮光部,位置与所述反射板上的LED安装部相对。由于LED安装部的位置上会安装LED,因此,与LED相对的位置处光度最强,容易形成亮点,而相对的其他区域则会形成暗区,因此,通过遮光部对强光的遮蔽,可以使灯箱在显示画面时亮度更均匀。\n[0037] 所述遮光部优选为光栅片或磨砂结构,当然只要可进行遮光的结构都适用于本实用新型。\n[0038] 所述盒体的高度优选为与所述灯箱的高度相匹配,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盒体的高度进行相应设置,譬如盒体的高度小于灯箱的高度,可以安装在灯箱内即可,本新型对此不作限定。\n[0039] 所述盒体可以具有与所述灯箱相连接的安装部,通过该安装部,将盒体安装在灯箱内部。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盒体的安装进行相应设置,譬如该盒体可直接安装在灯箱依附的墙上,本新型对此不作限定。\n[0040] 如图4所示,为根据多个图3所示LED灯箱反射器模组组合而成的整体LED灯箱反射器板的示意图。其中,包括了8个图3所示反射器模组,这些容纳有反射板的盒体模组可从灯箱底部开口进入灯箱内部,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支撑而设置于灯箱内部,也可以通过安装部而挂接或槽接于灯箱内部,每个盒体模组的高度与灯箱等高度相匹配,以便多个盒体在灯箱内部呈单排并列平行放置,而拆卸时可以从灯箱底部独立取出。\n[0041]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的凹槽的侧面可以具有多条凸棱,以增加对二次反射光线的匀光效果,这些凸棱可以是与所述凹槽槽口边沿平行,且呈阶梯状分布于所述凹槽的侧面上。图5是阶梯形反射板的示意图(其中仅作为示意,该反射板的阶梯形可以根据反射板的尺寸和设置的LED的数量,进行延伸),其中阶梯形反射板中具有的阶梯平面X,将透明前盖方面反射回的光线以尽量短的光程回射向透明前盖,如果在所述X部不是形成凸起,而仍是槽体的斜面,那么,光线将会以较大的光程斜向回射向透明前盖,而正是因为形成了阶梯平面,则可以将回射光线的角度尽量正向于透明前盖;同时,距离LED越远的区域,其光强越弱,而由于槽体的坡度,光强越弱的区域,其阶梯状的凸起平面可以更早的接收到光线并以更短的光程回射光线,因此,进一步起到了匀光效果。\n[0042] 阶梯状的凸起平面仅是为了控制受光面的面积或高度,而受光面的面积和高度都是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而有不同,阶梯形仅为较佳实施例。\n[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法律信息
- 2017-07-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1V 7/10
专利号: ZL 201120165059.8
申请日: 2011.05.23
授权公告日: 2012.02.15
- 2012-02-1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10-15 | 2012-10-15 | | |
2 | | 2011-05-23 | 2011-05-23 | | |
3 | | 2011-05-23 | 2011-05-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