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利用近场通讯技术管理物流温度的方法 |
申请号 | CN201510239505.8 | 申请日期 | 2015-05-12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658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IPC分类号 | G;0;1;K;1;/;0;2;;;G;0;8;C;1;7;/;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大同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三段40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大同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大同大学 |
发明人 | 许超云;王资雅;陈信全 |
代理机构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宋焰琴 |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近场通讯技术管理物流温度的方法,是应用于多个白带电池的温度记录装置及一行动电子装置上,各该温度记录装置分别装设于一配送车辆内的包裹上,且能根据一时间周期,定期地检测该包裹的温度,并根据当前的检测时间,储存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在配送车辆抵达目的地后,配送人员能透过该行动电子装置及该温度记录装置中分别设置的近场通讯模块,使双方建立无线连接,以迅速地取得该温度数据与时间数据,如此,即能精确且便利地得知在整个配送过程中,该包裹的温度变化,以提升委托配送者对于物流系统的信任度与满意度。
利用近场通讯技术管理物流温度的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近场通讯技术管理物流温度的方法,尤指能在配送车厢内的每个包裹上贴设一温度记录装置,以确切地定时检测包裹的温度,且配送人员能利用行动电子装置的NFC功能,迅速取得温度数据的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近年来,随着网络消费的普及,市场对于物流(Logistics)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配送的商品种类也渐趋多样化,举凡日常用品、服饰、3C产品,甚至是生鲜食材,皆可透过物流系统进行配送。然而,由于中国台湾地处亚热带,常年天候闷热,故若配送的商品为需要冷藏的低温食品或特殊商品(如:血浆或疫苗...等),则在制造、储存、输送及销售等流通过程中皆必须保持适当的低温状态,始能维持所述食品或特殊商品的质量。\n[0003] 目前,「低温物流」已成为物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为了确保配送过程中的温度保持恒定,避免商品败坏,业者多会对配送产品的车辆进行控管,请参阅图1所示,是时下物流系统1的示意图,该物流系统1透过具备冷藏设备的配送车辆10运送商品101,该配送车辆10的车厢内设有一温度检测器102,该温度检测器102能检测并记录该车厢内的温度,且透过因特网12,将温度传送至一远程服务器13,令物流业者能实时控管配送车辆10的内部温度,确保商品101的质量。\n[0004] 然而,此一控管方式并不完善,因为配送车辆10内承装的商品101数量极多,故车厢内的冷空气并不可能充分地进行对流,意即,车厢内的温度分布并不一致,例如:放置在车厢角落、或距离冷空气出风口较远的商品101,其温度极可能会较预期的温度为高,也因此,在车厢内仅配置单一个温度检测器102的情况下,该温度检测器102所侦测出的温度,事实上,并无法很客观地代表所有商品101的当下温度,故,若消费者(即,委托配送者或收货者)发现商品101有败坏的情况,则物流业者很难清楚地进行责任归属,也难以发现商品101败坏的时间点及原因。\n[0005] 此外,为了明确掌握每个商品101的信息(如:收货地址、金额等),物流业者多会将商品信息打印成单据,并贴在每件商品101的包裹上,且包裹上印有条形码,以便配送人员以读取器进行读取,但此一作法,不仅会增加物流业者在包装货物上的作业时间,且在读取信息上亦不便利。因此,发明人乃思及,既然时下「低温物流」具有温度控管不够精确的问题,则是否能设计出一种新的控管方式,不仅能精确地对每一件商品进行检测,且还能整合商品信息,令配送人员能在控管温度的同时,迅速且便利地完成商品的数据确认,以大幅度提高配送效率及精确度,故,本发明所欲解决的主要问题,即是针对现有的物流系统,提供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令物流系统能更有效率且符合所有消费者的需求。\n发明内容\n[0006] 有鉴于时下的物流系统在配送商品时,无法精确地控管每一件商品的温度的问题,发明人凭借多年的研发经验,并结合自身丰富的近场通讯(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NFC)知识,经过反复的实验测试与实作模拟后,终于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近场通讯技术管理物流温度的方法。\n[0007]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近场通讯技术管理物流温度的方法,该方法是应用于一物流系统中,该物流系统的配送车辆的车厢中装设有一无线电装置及多个温度记录装置,各该温度记录装置分别贴设在车厢内部的一包裹上,且设有一微处理器、一天线模块、一温度检测器、一存储模块及一第一NFC模块;该物流系统还包括一行动电子装置,其内设有一第二NFC模块;该方法能使该无线电装置每隔一时间周期朝该车厢内部发送一电磁波信号;各该温度记录装置分别透过该天线模块接收该电磁波信号后,该天线模块能因电磁感应而产生一感应电流,以驱动该微处理器;然后,该微处理器驱动该温度检测器,以使该温度检测器能检测该包裹的温度,并取得一温度数据;该微处理器将该温度数据及一时间数据储存至该存储模块中;该微处理器驱动该第一NFC模块,以使该第一NFC模块能将该存储模块中储存的该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透过该天线模块,传送出去;该行动电子装置透过该第二NFC模块与该第一NFC模块建立联机,以接收该天线模块传来的该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并显示出所述数据,或将所述数据传送至一远程监控服务器。如此,由于各该温度记录装置分别装设在对应的包裹上,故能准确地反映出该包裹的温度,解决以往业者仅在车厢内设置单一个温度检测器,而无法正确反映出每个包裹的实际温度的问题。\n[000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乃提供另一种利用近场通讯技术管理物流温度的方法,其是应用于多个温度记录装置及一行动电子装置上,各该温度记录装置分别装设于一配送车辆的车厢内的一包裹上,其内的微处理器、温度检测器、一存储模块及第一NFC模块是以系统级封装技术封装为一体,并包括一电力储存模块及一天线模块,该行动电子装置内则设有一第二NFC模块,该方法使该温度记录装置的微处理器每隔一时间周期驱动该温度检测器,以检测该包裹的温度;然后,接收该温度检测器传来的温度数据,并连同一时间数据储存至该存储模块中;驱动该第一NFC模块,使该第一NFC模块将储存的该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透过该天线模块,朝外发送予该行动电子装置内的该第二NFC模块。据此,即可无需透过前述的无线电装置,主动地进行检测。\n[0009]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乃该微处理器还能将该存储模块中储存的所述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整合成一记录表,该记录表根据所述时间数据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且各该时间数据分别对应于各该温度数据。如此,即可明确地记录出该包裹于配送过程中所发生的温度变化,有效对物流系统进行控管、检测及改良。\n[0010] 为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应用架构及其目的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n附图说明\n[0011] 图1是现有的物流系统的示意图;\n[0012] 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应用的物流系统示意图;\n[0013] 图3是本发明的温度记录装置、无线电装置及行动电子装置示意图;\n[0014]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n[0015] 图5是本发明中记录表的示意图;及\n[0016]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示意图。\n[0017]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n[0018] [现有]\n[0019] 物流系统 ......... 1\n[0020] 配送车辆 ......... 10\n[0021] 商品 ......... 101\n[0022] 温度检测器 ......... 102\n[0023] 因特网 ......... 12\n[0024] 远程服务器 ......... 13\n[0025] [本发明]\n[0026] 车厢 ......... 20\n[0027] 无线电装置 ......... 21\n[0028] 发射模块 ......... 211\n[0029] 处理模块 ......... 212\n[0030] 显示模块 ......... 213\n[0031] 温度记录装置 ......... 22、32\n[0032] 微处理器 ......... 221、321\n[0033] 天线模块 ......... 222、322\n[0034] 温度检测器 ......... 223、323\n[0035] 存储模块 ......... 224、324\n[0036] 第一NFC模块 ......... 225、325\n[0037] 行动电子装置 ......... 23、33\n[0038] 第二NFC模块 ......... 231、331\n[0039] 电力储存模块 ......... 326\n[0040] 芯片单元 ......... 35\n[0041] 包裹 ......... P\n[0042] 记录表 ......... T\n[0043] 温度数据 ......... D1\n[0044] 时间数据 ......... D2\n具体实施方式\n[0045]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近场通讯技术管理物流温度的方法,该方法是应用于一物流系统上,请参阅图2所示,该物流系统利用配送车辆,将封装有商品的包裹P送达至配送地点(如:收货厂家、网络购物消费者、便利商店等),该物流系统包括一无线电装置21、多个温度记录装置22及一行动电子装置23,其中,该无线电装置21设置于配送车辆的车厢20内的一固定位置(如:装设于车厢20内壁上),各该温度记录装置22则分别贴设于车厢20内的包裹P表面,该行动电子装置23可为配送人员的智能型手机。\n[0046] 请参阅图2~图3所示,该无线电装置21中包括一发射模块211、一处理模块212及一显示模块213;该温度记录装置22设有一微处理器221、一天线模块222、一温度检测器\n223、一存储模块224及一第一近场通讯模块225,该行动电子装置23内设有一第二近场通讯模块231。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简称NFC)是一种短距离、高频率的无线通信协议,能让两个具有NFC功能的电子装置间快速连接,而无须繁复地输入验证码或等待配对时间,让使用者能更为直觉地完成联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NFC模块225是将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及点对点传输功能整合于单一芯片中,且设有一传输天线,由于NFC模块的结构并非本发明的保护特征,且亦属于业界的公知技术,故在此即不详述NFC的硬件配置,合先陈明。\n[0047] 请参阅图4所示,兹以图2~图3中的物流系统,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步骤如下:\n[0048] (401)首先,在所述包裹P被置入车厢20,开始配送后,该无线电装置21能每隔一时间周期(如:30分钟、1小时),启动该发射模块211,使该发射模块211能朝该车厢20内部发送一电磁波信号;\n[0049] (402)各该温度记录装置22分别透过该天线模块222接收该电磁波信号,该天线模块222能因该电磁波信号的电磁感应而产生一感应电流,并将该感应电流传递至该微处理器221,以驱动该微处理器221;\n[0050] (403)该微处理器221能驱动该温度检测器223,以使该温度检测器223检测该包裹P的温度,并取得一温度数据(如:摄氏5℃),且将该温度数据传送至该微处理器221;\n[0051] (404)然后,该微处理器221将该温度数据及一时间数据储存至该存储模块224中,其中该时间数据(如:上午10点)是代表该温度检测器223进行侦测的时间;\n[0052] (405)该无线电装置21及温度记录装置22能依据该时间周期,重复前述(401)~(404)的步骤,直到该配送车辆抵达配送地点,此时,该微处理器221可驱动该第一NFC模块\n225,以使该第一NFC模块225能将该存储模块224中储存的该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透过该天线模块222(或透过该第一NFC模块225中的内置天线),传送出去;\n[0053] (406)此时,配送人员能将该行动电子装置23接近该温度记录装置22,并透过该第二NFC模块231,与该第一NFC模块225建立联机,以接收该天线模块222传来的该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及\n[0054] (407)最后,该行动电子装置23能在其屏幕上显示出所述数据,或将所述数据传送至一远程监控服务器(如:物流业者的管理服务器)。\n[0055] 如此,由于各该温度记录装置22分别装设在对应的包裹P上,故能准确地反映出该包裹P的温度,解决以往业者仅在车厢内设置单一个温度检测器,而无法正确反映出每个包裹的实际温度的问题。此外,由于该温度记录装置22与该行动电子装置23间是透过NFC技术进行联机,故,物流系统的配送人员仅需将该行动电子装置23放置在能与该温度记录装置\n22相互联机的位置,即可迅速地取得每一包裹P的温度数据、时间数据或其他信息(如:消费金额、收货人姓名等),解决以往配送人员必须透过以读取器对准包裹上的条形码,逐一扫描后始能取得包裹信息的繁冗动作。\n[0056] 请参阅图2、图3、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当该温度检测器223检测出该包裹P的温度,且该微处理器221欲储存该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时,该微处理器221还能将该存储模块224中储存的所有温度数据D1及时间数据D2整合成一记录表T,该记录表T根据所述时间数据D2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且各该时间数据D2分别对应于各该温度数据D1;然后,在该行动电子装置23与该温度记录装置22建立联机的情况下,该温度记录装置22能将该记录表T传送予该行动电子装置23,使该行动电子装置23能显示出该记录表,或将该记录表T传送至该远程监控服务器,如此,配送人员、委托配送者或远程监控人员即可一目了然地得知该包裹P于配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而提高委托配送者对于物流系统的信任度与满意度。\n[0057] 承上,在本实施例中,该行动电子装置23能透过特定的APP,以方便配送人员操作,且为了进一步控管包裹的温度变化,物流业者还能在APP中(或在该远程监控服务器中)储存一检测数据(如:可接受的温度变动范围「1℃」,或「2小时内温度变动量1℃」),如此,在该行动电子装置23接收到所述温度数据D1及时间数据D2后,若该行动电子装置23判断所述温度数据D1或时间数据D2间的变化超出该检测数据,则会传送一警告信息至该远程监控服务器,以便物流业者记录控管(请参阅图5所示,例如该检测数据为「0.8℃」,则由于8:00~11:\n00之间温度变化了1℃,故将会产生警告信号)。\n[0058] 另,在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该温度记录装置22能重复使用,意即,在包裹P送达后,配送人员可取下该温度记录装置22,进行回收,以节省物流业者的成本。而为了使该温度记录装置22可反复使用,在进行配送前,物流业者必须先对该温度记录装置22进行一初始化程序。该初始化程序可由该行动装置23进行:首先,该行动电子装置23先透过该第二NFC模块231,对该温度记录装置22发送一初始信号;在该温度记录装置22透过该第一NFC模块225,与该第二NFC模块231建立联机,以接收该初始信号后,该第一NFC模块225将该初始信号传递予该微处理器221,使该微处理器221据以清除该存储模块中记录表T内的所有温度数据D1及时间数据D2。如此,即可重新将该温度记录装置22贴设于另一包裹P上,进行另一次的配送作业。\n[0059] 又,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无线电装置21的处理模块212能透过该显示模块213,显示出一控制界面,使配送人员能透过该控制界面对该无线电装置21进行设定,例如:调整该时间周期的时间长短。\n[0060] 前述实施例中,该温度记录装置22内的存储模块224主要是用以记录该温度数据D1,但,物流业者亦可将其他的物流信息整合于该存储模块224中,例如:在进行前述的初始化程序时,该行动电子装置23可进一步对该温度记录装置22发送一商品信号,以将对应于该包裹P的商品名称、出货日期、金额、委托人…等数据储存至该存储模块224中。据此,将能进一步整合该物流系统的信息,以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n[0061] 本发明的方法亦可无须使用无线电装置,而将该温度记录装置设计成可主动启动,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温度记录装置32仍分别装设于一包裹上,包括一电力储存模块326(如:一钮扣电池)、一微处理器321、一天线模块322、一温度检测器323、一存储模块324及一第一NFC模块325,其中,该微处理器321、温度检测器323、存储模块324及第一NFC模块325等元件能采用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简称Sip)技术,制作为单一个芯片单元35,且利用该电力储存模块326内的电力,自行驱动运作。\n[0062] 承上,兹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运作流程:首先,该微处理器321每隔一时间周期,即可驱动该温度检测器323,以使该温度检测器323检测该包裹的温度(依据不同类型的温度检测器或装设位置,可检测包裹表面或内部的温度),并取得一温度数据;然后,该微处理器321接收到该温度检测器323传来的该温度数据后,还能将该温度数据连同一时间数据(该微处理器321可根据内部的一时间单元取得该时间数据),储存至该存储模块324中,其中该时间数据代表该温度检测器323进行检测的时间;在包裹送达后,业者可将该行动电子装置33靠近该温度记录装置32,并使该第一NFC模块325与该行动电子装置33内的第二NFC模块331相互联机,同时,该微处理器321将驱动该第一NFC模块325,使该第一NFC模块\n325将储存的该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透过该天线模块322,朝外发送予该行动电子装置33内的该第二NFC模块331。如此,由于所述温度检测器323透过内部的电力储存模块326进行供电,并自动启动检测,故即能避免车厢内的包裹众多,导致无法透过无线电发射器,将信号发送至整个车厢内部的问题。\n[0063] 此外,该微处理器321亦能如前述实施例般,将该存储模块324中储存的所述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整合成一记录表,且该行动电子装置33可在接收到所述温度数据及时间数据后,判断所述温度数据的变化是否超出一检测数据,以产生对应的警告信息。\n[006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凡相关技术领域的人士,在参酌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后所能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均应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法律信息
- 2022-04-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1K 1/02
专利号: ZL 201510239505.8
申请日: 2015.05.12
授权公告日: 2018.12.28
- 2018-12-28
- 2016-05-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1K 1/02
专利申请号: 201510239505.8
申请日: 2015.05.12
- 2016-04-0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