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葛根素载药微球,平均粒径为183~243nm,多分散性指数0.195~0.246,载药量
88.4~143.8mg/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其特征在于,体外实验中,所述葛根素载药微球于去离子水中的葛根素累积释放量不超过5%,于人工胃液中的葛根素累积释放量不超过16%,于人工肠液中的葛根素累积释放量达到90%及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葛根素载药微球于人工肠液中的葛根素累积释放时间不低于80h。
4.一种口服减肥代餐粉,包含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用于稳定该壳聚糖性能的稳定剂或保护剂,以及其他食品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及辅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服减肥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或保护剂选自柠檬酸三钠、海藻酸钠、魔芋葡甘露聚糖、葡萄糖、蔗糖、右旋糖酐、甘露醇、乳糖、乳清蛋白粉、脱脂乳粉、海藻糖、麦芽糊精、甘油和赤藻糖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剂或辅料选自浆果粉、蛋白粉、脱脂麦胚粉、功能性低聚糖、膳食纤维粉和果蔬粉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服减肥代餐粉,其特征在于,包括1~100份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2~5份海藻酸钠、10~30份脱脂乳粉和2~8份膳食纤维粉。
7.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含葛根素、乙二醇壳聚糖和二甲基亚砜的水溶液,作为水相;
配置含(3‑甲烷酰苯基)4‑甲基苯甲酸酯的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溶液,作为油相;
将水相混入油相中,搅拌得到初级乳液;
继续加入部分油相,搅拌后即可得到微球乳液;
纯化所述微球乳液,即可得到所述葛根素载药微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中包含0.01~5mg/mL葛根素、0.01~15mg/mL乙二醇壳聚糖、25~40v/v%二甲基亚砜;
所述油相中包含0.04~0.135mg/mL(3‑甲烷酰苯基)4‑甲基苯甲酸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与所述油相的加入体积比为
1:(4~6)。
10.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或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制备减肥保健品中的应用。
葛根素载药微球、口服减肥代餐粉、制备方法及应用\n技术领域\n[0001] 本申请涉及葛根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葛根素载药微球、口服减肥代餐粉、制备方法及应用。\n背景技术\n[0002] 葛根为多年生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块根,习称野葛。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肺、胃经,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最初记载葛根为“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n[0003] 葛根中富含多种多样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异黄酮类、三菇类、皂苷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化合物和多糖类,其中异黄酮类和三菇类化合物为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目前已从葛根中分离得到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葛根素(又称葛根黄素Puerarin)、3'一羟基葛根素(3`‑hydroxy Puerarin)、3'一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Puerar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大豆苷(又称黄豆苷Daidzin)、大豆苷元(又称大豆素、黄素、黄豆苷元TOaidzen)、3'一甲氧基大豆苷元(3'‑Methoxydaidzein)、芒柄花素(Formononetin)、染料木素(又称金雀异黄酮、5,7,4'一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等。\n[0004] 其中,葛根素是该属的特有成分,也是主要有效成分。研究表明。葛根素具有降血压、预防老梗死、抗糖尿病活性,同时伴有胰岛素表达增加和代谢改善的特性。然而,随着中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探讨其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释放规律,以增强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为充分发挥其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n发明内容\n[0005]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葛根素载药微球,以控制葛根素在体内的有效释放,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以达到更好的药理作用。\n[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葛根素载药微球,平均粒径为183~243nm,多分散性指数0.195~0.246,载药量88.4~143.8mg/g。\n[000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体外实验中,所述葛根素载药微球于去离子水中的葛根素累积释放量不超过5%,于人工胃液中的葛根素累积释放量不超过16%,于人工肠液中的葛根素累积释放量达到90%及以上。\n[000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葛根素载药微球于人工肠液中的葛根素累积释放时间不低于80h。\n[0009]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口服减肥代餐粉,包含第一方面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用于稳定该壳聚糖性能的稳定剂或保护剂,以及其他食品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及辅料。\n[00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稳定剂或保护剂选自柠檬酸三钠、海藻酸钠、魔芋葡甘露聚糖、葡萄糖、蔗糖、右旋糖酐、甘露醇、乳糖、乳清蛋白粉、脱脂乳粉、海藻糖、麦芽糊精、甘油和赤藻糖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剂或辅料选自浆果粉、蛋白粉、脱脂麦胚粉、功能性低聚糖、膳食纤维粉和果蔬粉中的至少一种。\n[001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口服减肥代餐粉包括1~100份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2~5份海藻酸钠、10~30份脱脂乳粉和2~8份膳食纤维粉。\n[0012]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第一方面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13] 配置含葛根素、乙二醇壳聚糖和二甲基亚砜的水溶液,作为水相;\n[0014] 配置含(3‑甲烷酰苯基)4‑甲基苯甲酸酯的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溶液,作为油相;\n[0015] 将水相混入油相中,搅拌得到初级乳液;\n[0016] 继续加入部分油相,搅拌后即可得到微球乳液;\n[0017] 纯化所述微球乳液,即可得到所述葛根素载药微球。\n[001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水相中包含0.01~5mg/mL葛根素、0.01~15mg/mL乙二醇壳聚糖、25~40v/v%二甲基亚砜;\n[0019] 所述油相中包含0.04~0.135mg/mL(3‑甲烷酰苯基)4‑甲基苯甲酸酯。\n[002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水相与所述油相的加入体积比为1:(4~6)。\n[0021]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第一方面所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制备减肥保健品中的应用。\n[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n[0023] 本申请实施例制得了一种葛根素载药微球,该载药颗粒具有针对葛根素更好的分散性,更大的载药量,并在能够抵抗人工胃液和去离子水的消化作用,而在人工肠液中达到大量释放葛根素,提示该葛根素的载药微球能够在体内的小肠中得以充分释放,而不会被胃液消化,避免葛根素的过早释放,这与一般减肥药理作用相一致,提示该葛根素载药微球具有更好的降脂作用以及减肥作用。\n[0024]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通过体内试验证实了以该葛根素的载药微球制得的减肥代餐粉,能够干预高血脂肥胖小鼠,起到显著的减肥作用;并且通过细胞试验证实了该葛根素的载药微球通过调节局部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影响脂质全身代谢和血清中脂联素浓度,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效果和药理作用。同时,该葛根素载药微球具有将巨噬细胞由促炎型细胞向抗炎型细胞转变的能力,进而参与脂肪组织的炎症调节,干预脂肪细胞甘油释放量和脂联素分泌量,达到改善脂肪细胞炎性环境,促进脂肪分解,达到降低脂肪含量以实现减肥的目的。\n附图说明\n[0025]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SEM图(左图)和TEM图(右图)。\n[0026]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乙二醇壳聚糖和葛根素载药微球的FT‑IR图。\n[0027]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28]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29]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30]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31]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32] 图8为本申请对比例1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33] 图9为本申请对比例2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34] 图10为本申请对比例3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35] 图11为本申请对比例4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36] 图12为本申请对比例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0037] 图13为本申请对比例6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曲线。\n具体实施方式\n[0038]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中未详细单独说明的试剂均为常规试剂,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未详细特别说明的方法均为常规实验方法,可从现有技术中获知。\n[0039] 葛根素载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n[0040] 一、材料与方法\n[0041] 1、葛根素载药微球的制备\n[0042]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1的制备过程为:\n[0043]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35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10mL,以作为水相。其中,GC为乙二醇壳聚糖,CAS:123938‑86‑3,纯度:90%‑99%,上海陶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葛根素,Puerarin,简称为PU,CAS:3681‑99‑0,纯度:98%,云南力莲生物有限公司。\n[0044] (2)准确称取3.5mg FMB溶于40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其中,FMB为(3‑甲烷酰苯基)4‑甲基苯甲酸酯,3‑Formylphenyl 4‑methylbenzoate,简称为FMB,CAS:432003‑00‑\n4,MATRIX。Dic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N,N'‑Diisopropylcarbodiimide,CAS:693‑13‑\n0,苏州昊帆生物股份有限公司。\n[0045] (3)在室温条件下,将10mL的水相溶液混入40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046] (4)向上述体系中加入2mL Dic溶液,继续搅拌2h后停止反应,从而得到微球乳液。\n[0047] (5)室温下,将微球乳液在300rpm转速下搅拌过夜后,11000rpm离心20min,沉淀物即为得到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再以去离子水洗涤多次,其去除表面的油相溶液。\n[0048] (6)将洗涤后的微球溶液,采用MWCO=14000Da的透析袋(货号TXD1,罗伯森公司)进行透析,以去离子水为透析液透析,以去除未反应的小分子,所得溶液以6000rpm离心\n30min,即可去除负载的葛根素,得到纯化的葛根素载药微球。\n[0049]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2的制备过程为:\n[0050]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25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8mL,以作为水相。\n[0051] (2)准确称取3.5mg FMB溶于35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n[0052] (3)在室温条件下,将8mL的水相溶液混入35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053] (4)向上述体系中加入1mL Dic溶液,继续搅拌2h后停止反应,从而得到微球乳液。\n[0054] (5)~(6)与实施例1相同。\n[0055]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3的制备过程为:\n[0056]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40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15mL,以作为水相。\n[0057] (2)准确称取3.4mg FMB溶于65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n[0058] (3)在室温条件下,将15mL的水相溶液混入65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059] (4)向上述体系中加入3mL Dic溶液,继续搅拌2h后停止反应,从而得到微球乳液。\n[0060] (5)~(6)与实施例1相同。\n[0061]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4的制备过程为:\n[0062]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35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10mL,以作为水相。\n[0063] (2)准确称取1.6mg FMB溶于40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n[0064] (3)在室温条件下,将10mL的水相溶液混入40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065] (4)向上述体系中加入2mL Dic溶液,继续搅拌2h后停止反应,从而得到微球乳液。\n[0066] (5)~(6)与实施例1相同。\n[0067]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5的制备过程为:\n[0068]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35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10mL,以作为水相。\n[0069] (2)准确称取5.4mg FMB溶于40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n[0070] (3)在室温条件下,将10mL的水相溶液混入40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071] (4)向上述体系中加入2mL Dic溶液,继续搅拌2h后停止反应,从而得到微球乳液。\n[0072] (5)~(6)与实施例1相同。\n[0073] 一个具体的对比例1的制备过程为:\n[0074]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20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8mL,以作为水相。\n[0075] (2)准确称取3.5mg FMB溶于50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n[0076] (3)在室温条件下,将8mL的水相溶液混入50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077] (4)向上述体系中加入1mL Dic溶液,继续搅拌2h后停止反应,从而得到微球乳液。\n[0078] (5)~(6)与实施例1相同。\n[0079] 一个具体的对比例2的制备过程为:\n[0080]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45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8mL,以作为水相。\n[0081] (2)准确称取3.5mg FMB溶于50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n[0082] (3)在室温条件下,将8mL的水相溶液混入50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083] (4)向上述体系中加入1mL Dic溶液,继续搅拌2h后停止反应,从而得到微球乳液。\n[0084] (5)~(6)与实施例1相同。\n[0085] 一个具体的对比例3的制备过程为:\n[0086]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35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10mL,以作为水相。\n[0087] (2)准确称取1.0mg FMB溶于40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n[0088] (3)在室温条件下,将10mL的水相溶液混入40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089] (4)向上述体系中加入2mL Dic溶液,继续搅拌2h后停止反应,从而得到微球乳液。\n[0090] (5)~(6)与实施例1相同。\n[0091] 一个具体的对比例4的制备过程为:\n[0092]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35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10mL,以作为水相。\n[0093] (2)准确称取6.2mg FMB溶于40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n[0094] (3)在室温条件下,将10mL的水相溶液混入40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095] (4)向上述体系中加入2mL Dic溶液,继续搅拌2h后停止反应,从而得到微球乳液。\n[0096] (5)~(6)与实施例1相同。\n[0097] 一个具体的对比例5的制备过程为:\n[0098] (1)用去离子水配制包含3mg/mL PU、10mg/mLGC、35v/v%(体积百分比)DMSO的水溶液10mL,以作为水相。\n[0099] (2)准确称取3.4mg FMB溶于40mL Dic溶液中,以作为油相。\n[0100] (3)在室温条件下,将10mL的水相溶液混入40mL的油相溶液中,于1500~2000rpm的转速下搅拌下6h,以获得初级乳液。\n[0101] 无步骤(4),步骤(5)~(6)与实施例1相同。\n[0102] 一个具体的对比例6的制备过程为:\n[0103] (1)配制含10mg/mL的壳聚糖、50mg/mL的冰醋酸和35v/v%DMSO的水溶液10mL,其中,壳聚糖,简称为CS,脱乙酞度90%,CAS:9012‑76‑4,纯度99%,西安康诺化工有限公司;\n[0104] (2)准确称取3mgPU加入上述溶液中搅拌2h;\n[0105] (3)缓慢加入12.5mg三聚磷酸钠(简称为TPP,CAS:7758‑29‑4,纯度AR98%,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继续搅拌,使得壳聚糖交联1h,即可得到负载葛根素的壳聚糖纳米球。\n[0106] (4)去离子水洗涤多次,将洗涤后的微球溶液,采用MWCO=14000Da的透析袋进行透析,以去离子水为透析液透析,以去除未反应的小分子,所得溶液以6000rpm离心30min,即可去除负载的葛根素,得到纯化的葛根素载药微球。\n[0107] 2、纳米颗粒的表征\n[0108]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光谱仪(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对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6分别制得的负载葛根素纳米颗粒的结构进行分析,将样品(1mg)分散‑1\n在嗅化钾(KBr,100mg)粉末中,上机收集光谱;扫描范围为500到4000cm ,平均扫描32个循环,间隔为2nm/s。\n[0109] 平均水动力学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使用Vasco纳米粒度分析仪(DLS,Cordouan)测试。\n[0110] 纳米颗粒的形态外貌分别使用扫描电镜(SEM,美国FEI公司)和透射电镜(TEM,日本JEOL仪器有限公司)检测。\n[0111] 3、载药量\n[0112] 将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6在制备纳米颗粒过程中洗脱、透析或离心废液,合并废液,测量体积后,6000rpm离心15min,通过0.22μm膜过滤,以作为待测样品液,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PU的含量(参照“HPLC检测柴银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公开日期2015年4月10日”公开的方法进行)。按照下式分别计算载药量(DL)计算如下:DL=(参见反应的PU初始量-待测样品液PU量)/纳米颗粒总重量。\n[0113] 4、体外释药性能\n[0114] 准确称取参照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6公开的方法制得的负载葛根素的纳米颗粒50mg分别分散在250mL去离子水、250mL人工胃液和250mL人工肠液中,将溶液密封在MWCO=1000透析袋(货号TXD1,罗伯森公司)中,浸入在同样的缓冲介质(250mL)中在37℃、\n100rpm磁力搅拌。在预定的时间,从中取出1mL溶液,参照上述HPLC方法检测其中的PU含量。\n[0115] 其中,人工胃液的配制方法为:按中国药典,人工胃液:取稀盐酸16.4mL:加水\n800mL与胃蛋白酶10g,摇匀后,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其中,稀盐酸是234mL浓盐酸加水稀释至1000mL得9.5%~10.5%的稀盐酸。\n[0116] 人工小肠液的配制方法:pH6.8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取胰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将2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n1000mL即得。\n[0117] 5、统计学分析\n[0118] 所有测试数据均以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差异标记。\n[0119] 二、结果\n[0120]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的负载葛根素的壳聚糖纳米球颗粒的SEM图和TEM图。可见,该纳米球为均匀分散的球形,并且通过TEM图可见其中央为透明状的空心,可用来包裹药物,葛根素包裹于壳聚糖纳米球中央。\n[0121] 如图2所示,相对乙二醇壳聚糖,FMB制得的壳聚糖微球的FT‑IR在2900cm‑1处出现‑1 ‑1\n苯甲基的吸收峰,并且在1725cm 和1750~1735cm 处分别出现明显的羰基吸收峰及酯键的吸收峰,由此说明壳聚糖纳米微球制备成功。\n[0122] 表1\n[0123]\n实施方式 平均粒径(nm) PDI DL(mg/g)\n实施例1 206±23 0.216±0.025d 128.3±12.5b\n实施例2 212±18 0.212±0.016d 121.4±9.8b\n实施例3 216±25 0.214±0.032d 124.9±13.2b\n实施例4 218±16 0.208±0.013d 117.5±19.1c\n实施例5 221±22 0.214±0.027d 136.4±7.4a\n对比例1 213±16 0.302±0.064b 102.5±12.5d\n对比例2 209±25 0.296±0.052b 105.6±9.8d\n对比例3 216±14 0.209±0.017d 94.7±14.1d\n对比例4 213±18 0.227±0.018c 103.7±6.7d\n对比例5 219±15 0.316±0.032b 112.8±10.4cd\n对比例6 221±13 0.387±0.046a 54.7±4.3e\n[0124] 表1示出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6分别制得的负载葛根素的纳米微球的平均粒径、PDI和DL值,并对每列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差异标记。由表1可知,虽然实施例1~\n5和对比例1~6制得的纳米微球的平均粒径大小有差别,但无显著差异。而实施例1~5制得的纳米微球的PDI值均显著低于对比例1~2、对比例4~6,说明本申请实施例1~5制得的纳米微球的分散性更好。\n[0125] 而相对于对比例1~4,实施例1~5制得的纳米微球对葛根素载药量更大,结合前述对纳米微球的制备过程描述,由于制备过程中的反应物用量等不同,导致对比例1~5制得的纳米微球载药量显著下降。而相对于对比例6,实施例1~5制得的纳米微球对葛根素载药量更大,说明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5的方法制得的纳米微球更利于对葛根素进行包裹,载药量更大。\n[0126] 如图3~13所示依次为实施例1~5和对比例1~6制得的载药微球依次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中的释药曲线图。其中,实施例1~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中的累积溶出度均较小、而在人工小肠液中有明显的释放累积量,说明实施例1~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能够抵抗人工胃液和去离子水的消化作用,再葛根素载药微球达到小肠中才大量释放葛根素,这可能使得葛根素的降脂作用以及减肥作用提供更好药效作用。\n[0127] 如图8~11所示,对比例1~4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人工胃液中的累积溶出度达到了20~30%以上,而且在60h后,葛根素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量均达到最大;由此说明,对比例1~4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对抗人工胃液的消化作用不及实施例1~\n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药物释放时间也短于实施例1~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n[0128] 如图13所示,对比例6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中中的累积溶出度达到了70%以上,而且在28h后,葛根素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量均达到最大;由此说明,对比例6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对抗去离子水、人工胃液的消化作用不及实施例1~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药物释放时间也短于实施例1~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n[0129] 体内实验\n[0130] 一、材料与方法\n[0131] 1、实验动物\n[0132] 昆明种(KM)小鼠,SPF级,雄性,4周龄,体质量约为(20±2)g,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0133] 2、供试品\n[013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服减肥代餐粉,包含上述实施例1~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用于稳定该壳聚糖性能的稳定剂或保护剂,以及其他食品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及辅料。\n[0135] 其中,稳定剂或保护剂选自柠檬酸三钠、海藻酸钠、魔芋葡甘露聚糖、葡萄糖、蔗糖、右旋糖酐、甘露醇、乳糖、乳清蛋白粉、脱脂乳粉、海藻糖、麦芽糊精、甘油和赤藻糖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剂或辅料选自浆果粉、蛋白粉、脱脂麦胚粉、功能性低聚糖、膳食纤维粉和果蔬粉中的至少一种。\n[0136] 一个的实施例中,该口服减肥代餐粉包括1~100份上述实施例1~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2~5份海藻酸钠、10~30份脱脂乳粉和2~8份膳食纤维粉。其中,“份”指重量份,仅用以区别其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对重量,不用以限制各组分具体的重量。\n[0137] 一个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口服减肥代餐粉包括76wt%的份上述实施例1~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5wt%的海藻酸钠、14wt%份脱脂乳粉和5wt%膳食纤维粉。将该实施例的各组分和比例固定以作为供试品1。另外,将该实施例中的葛根素载药微球替换为对比例1~6提供,其他各组分种类和比例不变,以作为供试品2。\n[0138] 3、高脂诱导肥胖模型的建立\n[0139] 将KM小鼠具饲养于恒温22~2℃、恒湿40~60%的SPF级动物房,自由取水、自由饮食和12h昼夜更替。正常饮食7天后,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小鼠继续正常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小鼠饲喂45%高脂饲料(江苏美迪森)。将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连续饲喂,喂养3周后,两组小鼠禁食12h,眼眶从静脉采血,测定血清TC、TG、HDL‑C和LDL‑C指标,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确定高脂模型是否建立。\n[0140] 4、动物分组与给药\n[0141] 取上述模型组小鼠的随机分为供试品1组、供试品2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各组继续喂肥胖造模饲料,正常组喂基础饲料,实验期间各组自由采食和饮水。同时,以FDA推荐量为基础,按人体约10倍剂量灌胃,供试品1组灌胃200mg/kg‑bw的上述供试品1,供试品2组灌胃200mg/kgbw的上述供试品2,对照1组灌胃300mg/kgbw的葛根素,对照2组按照按54mg/kg‑bw剂量灌胃药物辛伐他汀片(山东鲁抗医药)。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溶剂均为大豆油,灌胃量为0.1mL/10g‑bw。每天上午9点灌胃,连续6周。\n[0142] 5、检测指标\n[0143] TC、TG、HDL‑C和LDL‑C可根据试剂盒(索莱宝),以及脂联素ELISA试剂盒(EK‑Bio)提供方法测定。\n[0144] 6、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n[0145] 本实验进一步通过通过RT‑PCR测定各组小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基因表达情况。具体检测过程如下:\n[0146] (1)取各组小鼠,人道处死后,手术台上取小鼠腹股沟脂肪组织,然后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取200mg,加入1mL Trizol试剂,于4℃条件下以12000rpm离心10min后除去油层,下层水相转移到洁净的无菌1.5mL离心管中,加入0.2mL三氯甲烷,剧烈摇晃后静置2min,于\n4℃以12000rpm离心10min,将上面无色水层转移至洁净的无菌1.5mL离心管中,加入0.5mL异丙醇,混匀后静止10min,于4℃以12000rpm离心10min,倒掉液体,加入1mL预冷的75%乙醇,轻轻摇晃,于4℃以12000rpm离心10min,尽可能除去液体,在超净台中静置干燥,待白色沉淀变为半透明状,加入DEPC溶液,重悬后即为总RNA,以A260/A280值确定其纯度。\n[0147] (2)以上述RNA为样品用TUREscript 1st‑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试剂盒(德国Qiagen)合成cDNA,然后使用SYBR.Premix Ex TaqTMII试剂盒在Real TimePCR(ProFlexTM,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扩增仪上扩增DNA。反应体系为:2μL cDNA、0.8μL引物,10μLSYBR.Premix Ex TaqTMII(2×)和20μL双蒸水。在Real Time‑qPCR(CFX96 Touch,美国Bio‑RAD公司)上进行PCR扩增反应。反应条件如下为在95℃下运行1min,后进行\n45个循环,在98℃下运行Ss,退火到60℃再持续5s,最后进入溶解曲线阶段。使用Bio‑Rad ‑ΔΔCt\nCFX Manager进行结果分析,目的基因mRNA表达量并通过2 方法计算得到,所有基因表达量以GAPDH mRNA表达量为内参进行归一化。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序列设计如表2所示。\n[0148] 表2\n[0149]\n[0150]\n[0151] 7、小鼠腹股沟处脂肪细胞的脂分解实验\n[0152] (1)脂肪细胞的分离及纯化培养\n[0153] 麻醉处死各组小鼠,用75%酒精整体消毒,采集颈部、腹股沟处脂肪组织,75%酒精中浸泡1min,用含有5wt%双抗的PBS溶液清洗3次,以去除血管、筋膜和结缔组织,再将清\n3\n洗后的脂肪组织剪碎成0.5mm小块,用含有5wt%双抗的PBS溶液重悬成1g/mL的重悬液;向重悬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wt%I型胶原酶,37℃水浴处理1h,再次加入等体积含10v/v%FBS、1wt%双抗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用0.075mm滤网过滤消化液,1200rpm离心\n10min,弃上清,沉淀即为脂肪细胞,用含10v/v%FBS、1wt%双抗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重悬后,接种于培养皿,37℃、5%CO2饱和湿度培养,24h后PBS洗涤,去除未贴壁细胞,更换新鲜完全培养基,隔天换液培养24h后即为体外成熟的小鼠脂肪细胞。\n[0154] (2)巨噬细胞的表型转换实验\n[0155] 将小鼠巨噬细胞(货号CL‑0370,普诺赛)以1×105以cells/mL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以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24h细胞贴壁后,吸除培养基,加入含100ng/mL脂多糖的培养基\n1mL,孵育24h后,换含220ng/mL负载葛根素的载药纳米微球及对照的培养基1mL,每组设4个平行实验,孵育24h后,吸除未被吞噬的材料和培养基,细胞用于后续试验。离心去除对照组培养基中的细胞碎片后得到促炎条件培养基(CM1);离心去除实验组培养基中未被吞噬的材料后得到抗炎条件培养基(CM2)。其中,负载葛根素的载药纳米微球由实施例1~5和对比例1~6提供。\n[0156] 将孵育24后的各组细胞液,置于4℃、1800rpm离心5min,弃除上清,细胞沉淀后,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的标记物。\n[0157] (3)脂分解\n[0158] 吸除脂肪细胞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分别将各组小鼠对应的脂肪细胞分为抗炎组、干预抗炎组和正常组。其中,抗炎组的脂肪细胞将培养皿中的培养基替换成CM2抗炎培养基,继续培养;干预抗炎组的脂肪细胞将培养皿中的培养基替换成CM2抗炎培养基,加入1mL含1.5μg/mL的负载葛根素壳聚糖微球,继续培养。\n[0159] 每组设置四个平行样,24h后,换无酚红无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然后收集上清液和细胞,甘油试剂盒(Ab65337,Abcam)检测上清液中的甘油含量,ELISA试剂盒(Ab242305,Abcam)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脂联素的分泌量。\n[0160] 8、统计学分析\n[0161] 所有测试数据均以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差异标记。\n[0162] 二、结果\n[0163] 表3\n[0164]\n[0165] 表3示出了动物实验各组小鼠血脂水平,对各列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差异标记。由表3可知,相对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的TG、TC和LDL‑C含量显著升高,为典型的高血脂肥胖症状,说明造模成功。供试品1组中,实施例1~5提供的减肥代餐粉干预高血脂肥胖模型小鼠后,其各项血脂水平均显著变化至与正常组相当,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肥代餐粉具有明显的减肥功效。而供试品2组中,除对比例5外,对比例1~4和对比例6提供的减肥代餐粉对高血脂肥胖模型小鼠的高血脂水平的干预作用有限,减肥功效较差。\n[0166] 另外,表3还示出了各组小鼠的血清中脂联素分泌水平。相对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的血清中脂联素分泌水平显著降低。而供试品1组提供的减肥代餐粉干预高血脂肥胖模型小鼠后,小鼠的血清中脂联素分泌水平相对于模型组显著升高;而供试品2组中,小鼠的血清中脂联素分泌水平相对于模型组显著升高不明显。脂联素是调节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脂肪细胞因子,增加脂联素分泌是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重要指标。由此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肥代餐粉通过调节局部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影响脂质全身代谢和血清中脂联素浓度。\n[0167] 表4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水平\n[0168]\n[0169]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探讨了该减肥代餐粉对小鼠肥胖调节的机制,结果如表4所示,对各列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差异标记。由表4可知,相对正常组,模型组小鼠脂肪组织的抗炎因子Adiponectin和IL‑6表达下调,而促炎因子TNF‑ɑ表达上调,说明模型组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加重。而供试品1组提供的减肥代餐粉干预高血脂肥胖模型小鼠后,小鼠的脂肪组织的抗炎因子表达显著升高至,而促炎因子表达显著降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1~5提供的减肥代餐粉可能还参与了脂肪组织的炎症调节。而供试品2组中,对比例1~4和对比例6提供的减肥代餐粉对高血脂肥胖模型小鼠的炎症因子表达干预作用有限。\n[0170] 为进一步探究本申请实施例1~5提供的葛根素载药纳米球对小鼠脂肪组织及其细胞的作用机制,本申请还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6提供的葛根素载药纳米球与小鼠巨噬细胞表型影响,结果如表5所示,对各列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差异标记。\n[0171] 表5\n[0172] 实施方式 CD86 CD206\n实施例1 26.5%d 51.1%a\n实施例2 24.8%d 50.8%a\n实施例3 22.9%d 59.5%a\n实施例4 23.7%d 55.3%a\n实施例5 22.6%d 58.5%a\n对比例1 53.2%c 21.4%b\n对比例2 52.8%c 18.5%b\n对比例3 63.9%b 10.3%c\n对比例4 61.2%b 12.5%c\n对比例5 35.8%d 43.4%a\n对比例6 67.3%b 11.8%c\n对照组 78.4%a 6.2%d\n[0173] 由表5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施例1~5和对比例1~6分别提供的葛根素载药微球作用巨噬细胞后,其CD86表达量显著降低,而CD206表达量显著升高;而CD86为M1巨噬促炎型细胞中高表达标记物蛋白,CD206为M2巨噬细胞抗炎型中高表达标记物蛋白,由此说明这些葛根素载药微球均具有将巨噬细胞由促炎型细胞向抗炎型细胞转变的能力。然而,表5中,实施例1~5葛根素载药微球作用巨噬细胞后,使得其由促炎型细胞向抗炎型细胞转变的作用更明显,效果更显著。\n[0174] 脂肪细胞的脂分解定义为在主要脂肪酶的调节下,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并具有胰岛素敏感性的抗炎因子,正常机体脂肪组织微环境中M2巨噬细胞分泌的抗炎因子IL‑6等促使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而在高血脂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炎性微环境中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的能力被抑制。故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CM2、葛根素载药微球结合的作用脂肪细胞后,脂肪细胞甘油释放量和脂联素分泌量的结果如表6所示。\n[0175] 由表6可知,相对于对照组,抗炎组中实施例1~5提供的CM2抗炎培养基能够显著促进脂肪细胞培养物中甘油释放量和脂联素分泌量,而干预抗炎组中实施例1~5提供的CM2抗炎培养基以及葛根素载药微球同时作用脂肪细胞后,脂肪细胞培养物中甘油释放量和脂联素分泌量进一步显著升高。而无论抗炎组或干预抗炎组黄总,对比例1~6提供的CM2抗炎培养基或与葛根素载药微球结合对脂肪细胞的脂分解作用均不及实施例1~5。\n[0176] 表6\n[0177]\n[0178]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制得了一种葛根素载药微球,该载药颗粒具有针对葛根素更好的分散性,更大的载药量,并在能够抵抗人工胃液和去离子水的消化作用,而在人工肠液中达到大量释放葛根素,提示该葛根素的载药微球能够在体内的小肠中得以充分释放,而不会被胃液消化,避免葛根素的过早释放,这与一般减肥药理作用相一致,提示该葛根素载药微球具有更好的降脂作用以及减肥作用。\n[0179]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通过体内试验证实了以该葛根素的载药微球制得的减肥代餐粉,能够干预高血脂肥胖小鼠,起到显著的减肥作用;并且通过细胞试验证实了该葛根素的载药微球通过调节局部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影响脂质全身代谢和血清中脂联素浓度,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效果和药理作用。同时,该葛根素载药微球具有将巨噬细胞由促炎型细胞向抗炎型细胞转变的能力,进而参与脂肪组织的炎症调节,干预脂肪细胞甘油释放量和脂联素分泌量,达到改善脂肪细胞炎性环境,促进脂肪分解,达到降低脂肪含量以实现减肥的目的。\n[018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