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包括灯体和设置在灯体内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LED驱动电路、LED灯珠,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LED驱动电路与所述LED灯珠电性连接;所述灯体包括一端开口的上壳体(11)和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上设置有信号电源线引出孔(111)和用于固定控制电路板的固定结构,所述上壳体(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下壳体(12)的卡扣结构(3),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上还依次连接有拾音器驱动电路和拾音器,所述拾音器固定在控制电路板的边缘且与所述上壳体(11)内壁贴合;
所述上壳体(11)上设置有拾音孔(4),所述拾音器置于拾音孔(4)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LED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和拾音器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同一面上且与所述LED灯珠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不同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下腔体内的安装柱(8),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柱(8)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8)的高度为3至5厘米,所述控制器置于上腔体对应处,所述LED灯珠环绕在控制器四周,所有LED灯珠中与控制器距离大于等于3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一均光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外设置有热反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反射结构包括两端开口且一端粘接在控制电路板上的套筒和仅一端开口且开口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的反射筒,所述反射筒外设置有热发射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上设置有散热片(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上设置有散热孔(6)。
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建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建筑内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对人员进行排查疏散,人员搜索采用人工搜索,若建筑面积大,人工搜索工作量大。基于声音可对某个空间内是否存在人员进行判断,但是,在建筑内重新布设一套基于声音的人员搜救定位系统,其势必工程量且成本高。\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为了解决现有在建筑内布设基于声音的人员搜救定位系统其工程量大且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其可为人员搜救定位提供硬件基础,且不需要额外布设,成本低。\n[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n[0005]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包括灯体和设置在灯体内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LED驱动电路、LED灯珠,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LED驱动电路与所述LED灯珠电性连接;所述灯体包括一端开口的上壳体和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信号电源线引出孔和用于固定控制电路板的固定结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下壳体的卡扣结构,\n[0006] 所述控制器上还依次连接有拾音器驱动电路和拾音器,所述拾音器固定在控制电路板的边缘且与所述上壳体内壁贴合;\n[0007] 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拾音孔,所述拾音器置于拾音孔一端。\n[0008] 现有的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要求应急照明灯具必须具有通信、控制等功能,一般采用微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件,通过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的集中控制信号实现照明控制。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的应急照明灯具作为应急工具,在发生突发情况下其仅能实现照明功能,对于紧急寻人其不能提供帮助。本方案通过将拾音器集成在灯具内,灯具在实现应急照明的同时,可采集某个空间的音声信息,为后端的平台或者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的控制端提供声音数据,便于基于声音数据辨识该范围内是否有人需要搜救。\n由于控制器具有唯一的ID,后端的平台或者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的控制端通过ID与区域进行绑定,即可实现快速定位。采用上述结构,其不需要额外布设基于声音的人员搜救定位系统,直接替换现有的灯具即可,成本相对较低。\n[0009] 本方案通过将拾音器集成在灯具内,拾音器置于电路板的边缘,并置于拾音孔的一端,避免外壳对声音信号的屏蔽作用,提高拾音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用上述结构,可为基于声音的人员搜救定位提供硬件基础。灯体采用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构,便于控制电路板的安装和整个灯具的安装。固定板及卡扣结构至少设置两个,保证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稳定性。\n[001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器、LED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和拾音器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同一面上且与所述LED灯珠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不同面上。\n[0011] 本方案将LED灯珠和其他电路元器件分别置于控制电路板的不同面上,便于LED灯珠的布设且减小LED灯珠工作时热量对其他元器件的影响。\n[001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下腔体内的安装柱,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柱上。\n[0013] 上壳体采用多腔体和安装柱的结构,既便于控制电路板的安装,安装柱也增大了控制电路板与灯体之间的间距,增大热量流通空间,提高散热效果。\n[0014]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柱的高度为3至5厘米,所述控制器置于上腔体对应处,所述LED灯珠环绕在控制器四周,所有LED灯珠中与控制器距离大于等于3厘米。\n[0015] 本方案将LED灯珠安装早控制器四周,减小LED灯珠工作发热对控制器运行性能的影响。\n[0016]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一均光层。\n[0017] 由于LED灯珠采用不均匀布设结构,在下壳体上设置一均光层,可提高光发散的均匀性。\n[0018]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器外设置有热反射结构。\n[0019] 本方案通过设置热反射结构,减小LED灯工作发热对运行性能的影响。\n[00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热反射结构包括两端开口且一端粘接在控制电路板上的套筒和仅一端开口且开口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的反射筒,所述反射筒外设置有热发射层。\n[0021] 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且热发射效果佳。\n[002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散热片。\n[002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散热孔。\n[002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n[0025]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拾音器集成在灯具内,拾音器置于电路板的边缘,并置于拾音孔的一端,避免外壳对声音信号的屏蔽作用,提高拾音的有效性和准确性。\n[0026]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拾音器集成在灯具内,在提供应急照明的同时,可为基于声音的人员搜救定位提供硬件基础,避免在建筑内布设基于声音的人员搜救定位系统其工程量大且成本高的问题。\n[0027] 3、本实用新型灯体采用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构,便于控制电路板的安装和整个灯具的安装;固定板及卡扣结构至少设置两个,保证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稳定性。\n附图说明\n[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2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n[003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n[003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2]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n[0033] 应当理解,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或”,其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 和B三种情况;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其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n[0034] 应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n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n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不清楚。\n[0035]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包括灯体和设置在灯体内的控制电路板81。所述控制电路板81上设置有控制器82、LED驱动电路、LED 灯珠83、拾音器驱动电路和拾音器7,控制器82的一信号输出端与LED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LED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LED灯珠83连接,控制器的另一信号输出端与拾音器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拾音器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拾音器连接。具体的,控制器可采用现有市面上成熟的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实现,LED驱动电路、LED灯珠83、拾音器驱动电路和拾音器7也可分别采用现有成熟的电路或者型号实现,相互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也为现有成熟的电路,选型和具体电路连接在此不做赘述。\n[0036] 灯体包括一端开口的上壳体11和用于封闭上壳体11开口的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n11 上设置有信号电源线引出孔111和用于固定控制电路板的固定结构,所述上壳体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下壳体12的卡扣结构3。具体的,卡扣结构3可采用如图1所述的弹簧加卡扣,其为现有技术,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赘述,当然,此处的卡扣结构3也可采用其他结构。\n[0037] 具体的,拾音器固定在控制电路板的边缘且与所述上壳体11内壁贴合;所述上壳体11 上设置有拾音孔4,所述拾音器置于拾音孔4一端。采用上述结构,拾音器与拾音孔的一端贴合,以便于拾音器能更好的采集声音数据。\n[0038]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器、LED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和拾音器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同一面上且与所述LED灯珠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不同面上。LED灯珠工作时产热,将控制器、LED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拾音器与LED灯珠置于不同面上,减小LED灯珠产热对器件运行的影响。\n[0039] 上壳体11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下腔体内的安装柱8,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柱8上。安装柱8的高度为3至5 厘米,所述控制器置于上腔体对应处,所述LED灯珠环绕在控制器四周,所有LED灯珠中与控制器距离大于等于3厘米。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一均光层。均光层可以设置在下壳体表面或者嵌在下壳体内。\n[0040] 控制器外设置有热反射结构。具体的,如图3所示,热反射结构包括两端开口且一端粘接在控制电路板上的套筒和仅一端开口且开口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的反射筒,所述反射筒外设置有热发射层。反射筒内还可设一隔热层,比如中空的真空腔。\n[0041] 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上壳体11上设置有散热片5。上壳体11上设置有散热孔6。\n[0042]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