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 |
申请号 | CN201020605392.1 | 申请日期 | 2010-11-1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IPC分类号 | B;6;0;K;5;/;1;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涛;郭海涛;赵宝新 |
代理机构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谟培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周边侧面分别为向中心处内凹的曲面,支架内侧槽形结构中设有加强筋与安装凸台。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小巧、简单,易于制模加工,制作成本低廉,强度高,模态好,适用于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作为发动机与整车的联接装置,对发动机进行定位。
1.一种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包括设有发动机联接孔、整车联接孔的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联接孔有四-六个,任意三个不共线,发动机联接孔的连线呈多边形状,发动机联接孔相应地设于多边形的各角点处,所述多边形的边数与联接孔的数量一致;
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底呈槽形,槽边为支架本体的边缘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封闭曲线状侧边,槽内于发动机联接孔间设有于支架本体中心区域相互交叉的条形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外侧顶面中心区域固定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与该中心区域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整车联接孔设于安装凸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联接孔有至少三个,于安装凸台上不共线地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边为发动机联接孔间逐次连接的侧边,槽边于发动机联接孔外壁处为光滑过度,每相邻两发动机联接孔间的槽边分段为向支架本体中心处弯曲的曲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边为发动机联接孔间逐次连接的侧边,槽边于发动机联接孔外壁处为光滑过度,每相邻两发动机联接孔间的槽边分段为向支架本体中心处弯曲的曲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发动机联接孔为带法兰面的螺纹孔,支架本体的外侧顶面与法兰面之间为缓斜面结构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联接孔为带法兰面的螺纹孔,支架本体的外侧顶面与法兰面之间为缓斜面结构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联接孔为带法兰面的螺纹孔,支架本体的外侧顶面与法兰面之间为缓斜面结构过渡。
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全球汽车产量与技术水平的提升,顾客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发动机是汽车振动的主要激振源之一,设计合理的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可以明显地降低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乘车舒适性、降低噪声等。发动机悬置装置是对发动机进行定位,以保证发动机的倾斜角度及位置固定,还可在整车行驶过程中起到减震作用,发动机的固定以前悬置为基准,保证发动机的垂直、纵向位移由于发动机体大量重,如果前悬置支架不能满足强度及性能要求,就会使发动机的定位产生偏差,同时不能保证发动机的位置固定准确及机体的倾斜角度,对整车的动力传动性能造成影响。因此,目前,在发动机隔振技术领域中,各车企对发动机与整车连接的悬置系统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n[0003] 现有发动机前悬置装置存在成本高、结构复杂的缺点,如专利号为200820093857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架”,它包括支架本体,还包括与支架本体一体成型的封闭式加强筋结构。该专利产品就存在结构复杂,不易安装,制模繁琐、成本较高,以及产品合格率低的缺陷。\n发明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周边侧面分别为向中心处内凹的曲面,支架内侧设有加强筋与安装凸台,其结构紧凑、小巧、简单,易于制模加工,制作成本低廉,强度高,模态好。\n[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n[0006] 一种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包括设有发动机联接孔、整车联接孔的支架本体,所述发动机联接孔有四-六个,任意三个不共线,发动机联接孔的连线呈多边形状,发动机联接孔相应地设于多边形的各角点处,所述多边形的边数与联接孔的数量一致;\n[0007] 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底呈槽形,槽边为支架本体的边缘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封闭曲线状侧边,槽内于发动机联接孔间设有于支架本体中心区域相互交叉的条形加强筋。\n[0008]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支架本体内侧底部呈槽形,加之加强筋经过所有的发动机联接孔且于支架本体的中心区域相互交叉,显著提高支架整体的强度,可保证各发动机装配于整车后各发动机联接孔处受力均衡,另外还可提高支架的固有频率,模态更好。\n[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支架本体外侧顶面中心区域固定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与该中心区域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整车联接孔设于安装凸台上。\n[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整车联接孔有至少三个,于安装凸台上不共线地均布。\n[0011] 于安装凸台上设置均布的、不共线的多个整车联接孔的方式,可使支架与整车间悬置联接更为稳定、可靠、牢固,且安装凸台结构紧凑,可节省支架的布置空间。\n[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化,所述槽边为发动机联接孔间逐次连接的侧边,槽边于发动机联接孔外壁处为光滑过度,每相邻两发动机联接孔间的槽边分段为向支架本体中心处弯曲的曲面结构。\n[0013] 槽边各分段的内凹曲面结构,可避免与车辆的相邻零部件间相互妨碍,减小本实用新型前悬置支架的占用空间,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n[0014]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优化,所述发动机联接孔为带法兰面的螺纹孔,支架本体的外侧顶面与法兰面之间为缓斜面结构过渡。\n[0015] 这种过渡方式可提高本实用新型前悬置支架的结构强度。\n[0016]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周边侧面分别为向中心处内凹的曲面,支架内侧设有加强筋与安装凸台,其结构紧凑、小巧、简单,易于制模加工,制作成本低廉,强度高,模态好。\n[0017]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作为发动机与整车的联接装置,对发动机进行定位。\n[0018]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n附图说明\n[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前悬置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20]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内底的主视图。\n[0021] 图中:1-支架主体,2-加强筋,3-发动机联接螺栓孔,4-缓斜面结构,5-安装凸台,6-整车联接螺栓孔。\n具体实施方式\n[0022] 实施例\n[0023] 一种汽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如图1所示。\n[0024] 该前悬置支架包括设有发动机联接螺栓孔3、整车联接螺栓孔6的支架本体1。\n[0025] 发动机联接螺栓孔3有四个,用于利用螺栓、螺母组件将发动机与本实施例的前悬置支架相联接。它们中的任意三个不共线,假如将它们逐次连线的话,则呈多边形状,各发动机联接螺栓孔3分别位于四边形的角点处。\n[0026] 支架本体1的内底呈槽形,槽边为支架本体1的边缘沿厚度方向向内侧延伸而形成的封闭的曲线状的侧边。如图2所示,槽内于发动机联接螺栓孔3间设有于支架本体1的中心区域相互交叉的条形加强筋2。\n[0027] 支架本体1外侧顶面的中心区域固定有安装凸台5,安装凸台与该中心区域所在平面相垂直,整车联接螺栓孔6设于该安装凸台5上。\n[0028] 整车联接螺栓孔6有三个,用于利用螺栓、螺母组件将本实施例的前悬置支架与整车相联接。整车联接螺栓孔6于安装凸台上呈三角形分布。\n[0029] 槽边为发动机联接螺栓孔3间逐次连接的侧边,槽边于发动机联接螺栓孔3外壁处为光滑过度,每相邻两发动机联接孔3间的槽边分段为向支架本体中心处弯曲的内凹曲面结构,如图2所示。\n[0030] 发动机联接螺栓孔3为带法兰面的螺纹孔,支架本体1的外侧顶面与法兰面之间经缓斜面结构4过渡。
法律信息
- 2018-01-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0K 5/12
专利号: ZL 201020605392.1
申请日: 2010.11.15
授权公告日: 2011.06.29
- 2011-06-2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12-24 | 2012-12-24 | | |
2 | | 2014-05-07 | 2014-05-07 | | |
3 | | 2013-12-30 | 2013-12-30 | | |
4 | | 2014-08-15 | 2014-08-15 | | |
5 | | 2014-07-12 | 2014-07-12 | | |
6 | | 2014-07-12 | 2014-07-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