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移动件固定装置 |
申请号 | CN200410078684.3 | 申请日期 | 2004-09-1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597314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41F13/00 | IPC分类号 | B;4;1;F;1;3;/;0;0;;;A;4;4;B;2;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小森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小森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小森公司 |
发明人 | 丸山茂;青木孝畅 |
代理机构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华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移动件;压紧件;形成为与所述固定件相关联的第一平倾斜面;以及形成在所述压紧件上并与所述第一平倾斜面接触的第二平倾斜面,其中:所述固定件固定到旋转轴,所述压紧件被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移动,以及当所述压紧件沿所述旋转轴的径向移动时,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平倾斜面在靠近所述移动件的方向和从所述移动件分离的方向上移动。根据本发明,第一、第二平倾斜表面形成平面,其可以用同样的加工方法形成。因此,可以高精度加工各个倾斜面。另外,固定件和移动件没有槽。因此,固定件和移动件的强度不会降低,而其耐久性得到改善。
1.一种移动件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件(3);
可移动地设置到所述固定件的移动件(5);
压紧件(10),其压紧所述移动件以将所述移动件固定到所述固定件, 并且取消压紧所述移动件以便所述移动件脱离所述固定件;
形成为与所述固定件相关联的第一平倾斜面(8b);以及
形成在所述压紧件上并与所述第一平倾斜面接触的第二平倾斜面 (10b、36b),其中:
所述固定件固定到旋转轴(2),
所述压紧件被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 移动,以及
当所述压紧件沿所述旋转轴的径向移动时,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第 一、第二平倾斜面在靠近所述移动件的方向和从所述移动件分离的方向上 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平倾斜面相对于当所述移动件被固定到所述固定件时 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移动件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件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平倾斜面和所述移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偏 置所述压紧件的偏置机构(7、11、15),
其中当所述压紧件被所述偏置机构偏置时,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第 一、第二平倾斜面压紧所述移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机构包括:
具有第一邻接部分(11e)以及所述压紧件固定到其上的杆状件(11),
支撑所述杆状件以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可移动的支撑件(7), 以及
使由所述支撑件支撑的所述杆状件向所述旋转轴的中心偏置的第一 偏置件(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通过所述旋转轴枢轴支撑并具有第二邻接部分(24)以邻接所述第一 邻接部分的枢轴件(22),
其中当所述第一、第二邻接部分的邻接状态取消时,所述杆状件通过 所述第一偏置件的偏置力向所述旋转轴的中心移动,以便所述移动件固定 到所述固定件,以及
当所述第一、第二邻接部分处于邻接状态时,所述杆状件克服所述第 一偏置件的偏置力移动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以便所述移动件脱离所述 固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枢轴旋转所述枢轴件的驱动 器(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通过所述枢轴件支撑的接合件(23),
所述驱动器的操作件(32),所述操作件具有倾斜面(32b)以邻接所 述接合件,以及
在所述接合件靠近所述操作件的所述倾斜面的方向偏置所述枢轴件 的第二偏置件(26),以及
其中当所述操作件的所述倾斜面通过所述驱动器的操作与所述接合 件作用时,所述枢轴件克服所述第二偏置件的偏置力枢轴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包括具有可以沿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 移动的杆(30a)的液压气动汽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设置到所述固定件的第一接合件(21);
通过所述枢轴件支撑的第二接合件(23);
偏置所述枢轴件以便所述第二接合件靠近第一接合件并与所述第一 接合件相对的第二偏置件(26);以及
进入所述第一、第二接合件之间并枢轴旋转所述枢轴件的所述驱动器 的第一操作件(3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止动件(25a),其固定到所述固定件并规制所述枢轴件的枢轴运动, 以便所述第二接合件停止在距离所述第一接合件预定间隙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合件接触的基准面(32a),以及与 所述第二接合件接触的倾斜面(32b)。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具有沿第一/第二方向移动的杆(30a);
当所述驱动器的所述杆在第一方向操作时,所述枢轴件在第一枢轴方 向枢轴旋转,以便第二邻接部分邻接所述第一邻接部分,以及
当所述驱动器的所述杆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操作时,所述枢 轴件在与第一枢轴方向相对的第二枢轴方向枢轴旋转,以便所述第二邻接 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邻接部分的邻接作用被取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由所述第一操作件支撑的第二操作件,
其中当所述驱动器的所述杆在第二方向操作时,所述第二操作件与所 述第二接合件作用。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固定所述压紧件的螺栓(37);以及
支撑件(35),其通过斜孔(35a)支撑所述螺栓以在所述旋转轴的径 向移动,
其中当所述螺栓手动旋转时,所述压紧件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 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包括具有可转换印刷机构的进纸胶印旋转印刷机的可转 换汽缸的端轴,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到所述可转换汽缸的所述端轴并具有阶梯的固 定齿轮,
所述移动件包括旋转配合在所述固定齿轮的阶梯上的环状旋转齿轮, 以及
所述压紧件压紧所述环状旋转齿轮的侧面,并将所述环状旋转齿轮固 定到所述固定齿轮的阶梯上以便与阶梯形成一体。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多个压紧机构,其以等角度间隔设置到所述枢轴件上并与所述枢轴件 同心且所述多个压紧机构中每个都具有所述第二邻接部分,以及
多个固定机构,其设置为相对应所述多个压紧机构且其中每个都具有 所述压紧件、所述第一、第二平倾斜面、以及所述第一邻接部分,
其中当所述驱动器进行第一操作时,所述枢轴件枢轴旋转,而所述第 二邻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邻接部分作用,以从所述固定件释放所述移动件, 以及
当所述驱动器在与第一操作相对的方向上进行第二操作时,所述枢轴 件在相对方向枢轴旋转,而所述第二邻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邻接部分脱离, 以将所述移动件固定到所述固定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操作件具有相对所述第一操作件的倾斜面并与其平行的倾 斜面(33a),
当所述驱动器的所述杆在第一方向操作时,所述第一操作件进入所述 第一和第二接合件之间,所述第二接合件在脱离所述第一接合件的方向移 动,同时与所述第一操作件接触,因此,所述枢轴件在与所述第二偏置件 的偏置方向相对的方向枢轴旋转,以便第二邻接部分邻接所述第一邻接部 分,
在所述移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移动操作的期间,其中通过所述第 一操作件的基准面与所述第一接合件的接合作用,所述第二接合件与所述 第一操作件的倾斜面作用的状态被保持,以及
当所述驱动器在第二方向操作时,所述第二接合件在靠近所述第一接 合件的方向移动,同时与所述第二操作件的倾斜面接触,而所述枢轴件在 所述第二偏置件的偏置方向上枢轴旋转,以便所述第二邻接部分邻接所述 第一邻接部分的邻接作用被取消。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固定件和相对固定件可移动的移动件,并通过 将移动件压在固定件上的移动件固定装置。\n背景技术\n如同此类型的最典型移动件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一样,可以利用用于 具有可转换印刷机构的进纸胶印旋转印刷机的印刷转换装置,其利用一 个印刷机既可以进行单侧印刷,又可以进行双侧印刷。用于具有可转换 印刷机构的进纸胶印旋转印刷机的印刷转换装置具有固定到可转换汽 缸的端轴的固定齿轮,以及固定到固定齿轮和可从固定齿轮脱离的旋转 齿轮。当在单侧印刷和双侧印刷之间进行转换操作时,分别调节可转换 汽缸的汽缸组向上和向下的圆周方向的方向。\n如同美国专利号:No.5,410,959所示一样,传统的移动件固定装置 具有配合在形成于旋转齿轮中的环形槽中的凸缘的圆盘。槽和凸缘部分 具有彼此接触的倾斜面。当圆盘移动时,旋转齿轮通过倾斜面的楔入操 作固定到固定齿轮。\n在传统的移动件固定装置中,槽形成于旋转齿轮的整个圆周部分中, 而旋转齿轮的强度相应下降。彼此接触的槽和凸缘的倾斜面在旋转齿轮 的圆周方向形成弯曲面。很难在整个倾斜面获得均匀的工作精度。因此, 移动件不能可靠地固定到固定件上。\n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移动件可靠地固定到固定 件上的移动件固定装置。\n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其提供一种移动件固定装置,包 括:固定件;司移动地设置到所述固定件的移动件;压紧件,其压紧所 述移动件以将所述移动件固定到所述固定件,并且取消压紧所述移动件 以便所述移动件脱离所述固定件;形成为与所述固定件相关联的第一平 倾斜面;以及形成在所述压紧件上并与所述第一平倾斜面接触的第二平 倾斜面,其中:所述固定件固定到旋转轴,所述压紧件被支撑以相对于 所述固定件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移动,以及当所述压紧件沿所述 旋转轴的径向移动时,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平倾斜面在靠近 所述移动件的方向和从所述移动件分离的方向上移动。\n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平倾斜面相对于当所述移动件被固定到所 述固定件时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移动件的方向倾斜。\n优选地,所述压紧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平倾斜面和所述移动件之间。\n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偏置所述压紧件的偏置机 构,其中当所述压紧件被所述偏置机构偏置时,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第 一、第二平倾斜面压紧所述移动件。\n优选地,所述偏置机构包括:具有第一邻接部分以及所述压紧件固 定到其上的杆状件,支撑所述杆状件以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可移 动的支撑件,以及使由所述支撑件支撑的所述杆状件向所述旋转轴的中 心偏置的第一偏置件。\n优选地,还包括:通过所述旋转轴枢轴支撑并具有第二邻接部分以 邻接所述第一邻接部分的枢轴件,其中当所述第一、第二邻接部分的邻 接状态取消时,所述杆状件通过所述第一偏置件的偏置力向所述旋转轴 的中心移动,以便所述移动件固定到所述固定件,以及当所述第一、第 二邻接部分处于邻接状态时,所述杆状件克服所述第一偏置件的偏置力 移动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以便所述移动件脱离所述固定件。\n附图说明\n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可转换印刷机构的进纸胶 印旋转印刷机中的印刷转换装置的正视图;\n图2是显示图1所示印刷转换装置的截面侧视图;\n图3A是显示其中旋转齿轮固定到固定件所示状态的主要部件的正 视图;\n图3B是显示沿图3A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视图;\n图4A是显示其中旋转齿轮脱离与固定件作用并因此可以旋转的所 示状态的主要部件的正视图;\n图4B是显示沿图4A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视图;\n图5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可转换印刷机构的进纸 胶印旋转印刷机中的印刷转换装置的截面侧视图;以及\n图5B是显示图5A的主要部件的放大截面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下面,将参照图1到4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可转换印 刷机构的进纸胶印旋转印刷机中的印刷转换装置。\n如图2所示,作为固定件的阶梯固定齿轮3固定到可旋转、轴向支 撑到印刷机的架1的可转换汽缸(未示出)的端轴2。固定齿轮3在其 中心具有凹进孔3a。固定齿轮3通过螺栓4固定到轴端2,其中凹进孔 3a配合进端轴2中。作为移动件的环状旋转齿轮5可旋转地配合到固定 齿轮3的小直径阶梯3b的外表面上。固定齿轮3与可转换汽缸的汽缸 下游的汽缸齿轮(未示出)啮合。旋转齿轮5与可转换汽缸的汽缸上游 的汽缸齿轮(未示出)啮合。\n如图1所示,将旋转齿轮5固定到固定齿轮3的六个固定机构6设 置在旋转齿轮5的侧表面上。六个固定机构6在旋转齿轮5的圆周方向 等角度间隔地设置。六个固定机构6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只通过其中 一个进行典型说明。如图3A和3B所示,固定机构6具有平的、基本为 长方体的支撑件7以固定到固定件3。支撑件7具有向下开口的中空圆 柱凹进部分7a,以及形成于支撑件7上中心部分的槽7b。彼此连通凹进 部分7a和槽7b的孔7c形成于凹进部分7a的底部。\n平的、基本为长方体的保持件8在其旋转齿轮5侧面上的其上端中 心具有凸出部分8a。在从上向下逐渐靠近旋转齿轮5的方向(箭头A的 方向)倾斜的倾斜面8b形成于凸出部分8a的端面。支撑件7用螺栓9a 连接到保持件8,以便槽7b的底部7d与保持件8的凸出部分8a的下端 作用。连接到保持件8的支撑件7夹在保持件8和固定齿轮3侧表面之 间。在此状态中,插进保持件8的插入孔(未示出)的螺栓9b分别与 固定齿轮3的斜孔(未示出)螺纹作用,以便支撑件7固定到固定齿轮 3的侧面。换言之,支撑件7和保持件8整体固定到固定齿轮3。\n形成为具有基本长方体形状的压紧件10在其中心具有斜孔10a。在 从上向下逐渐靠近旋转齿轮5的方向(箭头A的方向)倾斜的平倾斜面 10b形成于与凸出部分8a的端面接触的压紧件10的端面。压紧件10配 合并插进支撑件7的槽7b中,以便其倾斜面10b与凸出部分8a的倾斜 面8b接触,而其在倾斜面10b相对侧面上的其端面10c与旋转齿轮5 的一个侧面5a接触。\n作为杆状件的螺栓11具有柱形主体11a和形成于主体11a末端的螺 纹部分11b。主体11a具有大于螺纹部分11b直径的直径。阶梯11c形 成于主体11a和螺纹部分11b之间。主体11a的直径稍微小于支撑件7 的孔7c的直径。螺栓11的主体11a的末端延伸通过支撑件7的孔7c, 而螺纹部分11b与压紧件10的斜孔10a螺纹作用。在此状态中,螺母 12与螺纹部分11b螺纹作用,以便压紧件10通过螺栓11的阶梯11c和 螺母12夹紧。环状件13配合在螺栓11上。环状件13邻接紧靠螺栓11 的头部分11d,以便环状件13被规制而不移出螺栓11。螺栓11的头部 分11d的端面形成第一邻接部分11e。\n作为第一偏置件的锥形盘弹簧15弹性地固定在环状件13和支撑件 7的凹进部分7a的底表面7e之间。压紧件10通过锥形盘弹簧15的弹 簧力向支撑件7偏置通过螺栓11。此时,压紧件10通过压紧件10的倾 斜面10b以及固定到固定齿轮3的凸出部分8a的倾斜面8b的楔入操作 在靠近旋转齿轮5的方向(箭头A的方向)压紧。压紧件10的端面10c 在箭头A的方向压紧旋转齿轮5的一侧表面5a。旋转齿轮5的另一端面 5b被推进靠在图3B中固定齿轮3的端面。因此,旋转齿轮5固定到固 定齿轮3。\n根据此设置,凸出部分8a的倾斜面8b和与倾斜面8b接触的压紧件 10的倾斜面10b形成平面。其可以尽可能满足各个倾斜面形成于相应部 件的端部分上,因此,其可以用同样的加工方法形成。因此,可以高精 度加工各个倾斜面。结果,压紧件10可以将旋转齿轮5可靠和平滑地 固定到固定齿轮3。旋转齿轮5和固定齿轮3没有槽。因此,旋转齿轮 5和固定齿轮3的强度不会降低,而其耐久性得到改善。\n下面,将对相对固定齿轮3的旋转齿轮5的固定/脱离结构进行说明。\n如图1和2所示,支撑件20固定到固定齿轮3的外圆周部分,而固 定件侧面的轮21通过支撑件20可旋转地、轴向地进行支撑。如图2所 示,小直径部分3c整体形成于固定齿轮3的侧表面中心,环状枢轴件 22通过小直径部分3c枢轴地支撑。形成于枢轴件22外圆周部分的部分 以便在圆周方向彼此位移180°的第一、第二臂22a、22b在彼此分离的 方向凸出。\n枢轴件22侧面的轮23在第一臂22a的末端可旋转地轴向地支撑以 便与轮21相对。作为第二邻接部分的六个凸轮从动件24支撑在圆周方 向将枢轴件22六等分的枢轴件22的那些部分。作为压紧机构的六个凸 轮从动件24设定在其分别邻接六个固定机构6的螺栓11的第一邻接部 分11e的那些位置。在图1中,止动件25a、25b从固定齿轮3的端部垂 直竖立。枢轴件22的第二臂22b与止动件25a、25b作用,以调节枢轴 件22的枢轴范围。\n更具体地说,如图1中长和两短交替的虚线所示,当枢轴件22逆时 针枢轴旋转和凸轮从动件24分别邻接紧靠螺栓11的第一邻接部分11e 时,第二臂22b位于远离止动件25b的位置。当枢轴件22逆时针过度 枢轴旋转,而没有在预定位置停止时,止动件25b调节枢轴件22的枢 轴运动。当凸轮从动件24邻接紧靠螺栓11的第一邻接部分11e时,由 于止动件25b没有阻止枢轴件22的枢轴运动,所以,可以防止由于装 配失误或制造失误而造成的凸轮从动件24没有邻接紧靠螺栓11的第一 邻接部分11e的情况。\n在图1中,枢轴件22通过钩在枢轴件22和固定齿轮3之间并作为 第二偏置件的拉伸螺旋弹簧26顺时针偏置。当第二臂22b与止动件25a 作用时,枢轴件22的顺时针枢轴运动被规制,而轮23(旋转件侧面) 与轮21(固定件侧面)相对。如图2所示,盘状去除防止件27用螺栓 28固定到固定齿轮3的端部,以便从外面覆盖枢轴件22,并调节枢轴 件22从小直径部分3c的去除。\n如图1所示,由液压气动汽缸形成的驱动器30连接到固定到机架1 的支架29上,以便驱动器30的杆30a在箭头B的方向,即可转换汽缸 (未示出)的径向前/后移动,以平行于机架1。作为驱动部分的工作件 31连接到杆30a。工作件31由彼此相对预定间隔的第一、第二工作部分 32、33形成。当杆30a向前移动时,第一工作部分32位于进入轮21和 23之间的中心位置。第一工作部分32具有基准面32a以与轮21接触, 而第一倾斜面32b与轮23接触。\n第二工作部分33包括当杆30a向后移动时,在轮21的相对边上邻 接紧靠轮23的外表面的第二倾斜面33a。第二工作部分33的末短于第 一工作部分32的末端。第一工作部分32的基准面32a在与杆30a向前 的方向B同样的方向延伸。第一倾斜面32b的末端侧沿从箭头B逆时针 倾斜α角的方向延伸。第二工作部分33的第二倾斜面33a形成为平行于 第一倾斜面32b。第二、第一倾斜面32b、33a之间的间隙设定为稍微大 于旋转件侧面的轮23的直径。\n在此设置中,当驱动器30的杆30a向前移动时,工作件31在箭头 B的方向移动,而第一工作部分32进入轮21和23之间,此时,如同第 一工作部分32的基准面32a在与工作件31的移动方向的同样方向延伸 一样,第一倾斜面32b在轮21上移动。如同第一倾斜面32b从箭头B 倾斜偏离角度α一样,当工作件31在箭头B的方向移动时,与第一倾 斜面32b接触的轮23在脱离轮21的方向移动。\n因此,如图4A和4B所示,枢轴件22逆时针枢轴旋转,而每个凸 轮从动件24邻接紧靠螺栓11的相应第一邻接部分11e,以便螺栓11在 其末端克服锥形盘弹簧15的弹簧力的方向移动。连同此一起,压紧件 10也在脱离支撑件7的方向移动,并取消倾斜面8b、10b的楔入操作。 靠近固定齿轮3方向(箭头A的方向)的压紧件10的压紧操作被取消, 固定到固定齿轮3的旋转齿轮5与固定齿轮3脱开。\n在此状态中,调节可转换汽缸的汽缸组上游和下游在圆周方向的相 位。此时,当第一工作部分32的基准面32a与轮21作用时,轮23与第 一倾斜面32b作用,以便固定齿轮3的枢轴运动被规制。因此,旋转齿 轮5可以旋转,同时固定齿轮3的枢轴运动被规制。因此,可以方便和 可靠地进行用于可转换汽缸的汽缸组上游和下游的相位调节操作。\n当相位调节操作结束后,当驱动器30的杆30a向后移动时,第二工 作部分33也向后移动,而与第二倾斜面33a接触的轮23在靠近轮21 的方向移动。因此,如图3A所示,枢轴件22稍微顺时针枢轴旋转,从 而凸轮从动件24和螺栓11的第一邻接部分11e的邻接作用被取消。这 样使枢轴件22枢轴旋转,枢轴件22通过拉伸螺旋弹簧26顺时针枢轴 旋转。如同枢轴件22枢轴旋转一样,第二臂22b与止动件25a作用,而 每个螺栓11都通过锥形盘弹簧15的弹力在其头部分的方向移动。因此, 压紧件10也向下移动。压紧件10通过倾斜面8b、10b的楔入操作在靠 近旋转齿轮5的方向(箭头A的方向)压紧。因此,旋转齿轮5固定到 固定齿轮3。\n根据此实施方式,锥形盘弹簧15的弹力方向设定在垂直于旋转齿轮 5压紧固定齿轮3方向的方向,即,设定在可转换汽缸的径向方向。枢 轴件22通过在可转换汽缸的径向方向前/后移动的驱动器30的杆30a枢 轴旋转,以便旋转齿轮5与固定齿轮3固定和脱离。由于不使用利用杠 杆作用的机构,与先前技术不同,可以降低装置的尺寸。\n螺栓11的延伸方向和锥形盘弹簧15的弹力方向设定在可转换汽缸 的径向方向。此外,压紧件10通过倾斜面8b、10b的楔入操作在可转 换汽缸的径向方向压紧。因此,旋转齿轮5利用通过放大锥形盘弹簧15 的弹力获得的压紧件10的压紧力固定和脱离固定齿轮3。因此,锥形盘 弹簧15的弹力和克服锥形盘弹簧15的弹力移动螺栓11的驱动器30的 驱动力本身都可以降低。结果,可以使用具有小外部尺寸的驱动器30, 而且安装驱动器30的空间也可以减少。\n下面,将参照图5A到5B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可转换 印刷机构的进纸胶印旋转印刷机中的印刷转换装置。\n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旋转齿轮5利用驱动器30自动与固定齿轮 3固定和脱离。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在于旋转齿轮5手动 与固定齿轮3固定和脱离。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压紧件36通过利用工 具如扳手枢轴旋转螺栓37的凸缘37c垂直移动。因此,第二实施方式不 包括驱动器30、通过驱动器30枢轴旋转的枢轴件22、向下推动压紧件 10的锥形盘弹簧15等。\n参照图5B,支撑件35以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整体固定 到固定齿轮3,并具有形成于可转换汽缸的径向的斜孔35a,以及形成于 支撑件35的上中心部分的槽35b。压紧件36具有形成于可转换汽缸的 径向方向的通孔36a、形成于压紧件36的一个端面并与保持件8的倾斜 面8b接触的倾斜面36b。压紧件36配合并插进支撑件35的槽35b,以 便相对倾斜面36b侧面上的压紧件36的端面36c与旋转齿轮5的一个侧 面接触。\n作为杆状件的螺栓37与支撑件35的斜孔35a螺旋啮合,并在末端 具有从支撑件35露出的小直径部分37a。阶梯37b形成于小直径部分37a 和螺纹部分之间。螺栓37的小直径部分37a插进压紧件36的通孔36a。 压紧件36通过配合在螺栓37末端的环形槽(未示出)中的环38和阶 梯37b夹紧。\n在此设置中,螺栓37的头部分37c利用工具如扳手枢轴旋转以垂直 移动螺栓37。然后,压紧件36与螺栓37一起垂直移动。当压紧件36 垂直移动时,旋转齿轮5与固定齿轮3固定和脱离。在此情况下,倾斜 面8b、36b的楔入操作在可转换汽缸的轴向(靠近和脱离旋转齿轮5的 方向)产生力以固定和脱离旋转齿轮5。此时,因为小作用力放大为大 作用力,所以没有负荷施加给操作者。\n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件和旋转件采取齿轮的形状。另外,固定 件和旋转件也可以为由固定凸轮和移动凸轮形成的凸轮单元。在此情况 下,机架可以用固定凸轮代替。虽然已经说明了用于印刷机的印刷转换 装置,但本发明也可以施用到用于涂层装置的转换装置。\n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高精度地加工彼此接触的两个平倾斜 面。因此,通过利用压紧件,移动件可以可靠和平滑地固定到固定件。 由于移动件和固定件的强度不会由于槽的形成而降低,移动件和固定件 的耐用性得到提高。
法律信息
- 2012-11-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41F 13/00
专利号: ZL 200410078684.3
申请日: 2004.09.16
授权公告日: 2007.03.21
- 2007-03-21
- 2005-05-25
- 2005-03-2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7-01-24
| | |
2
| | 暂无 |
1987-07-17
| | |
3
| | 暂无 |
1977-08-30
| | |
4
| | 暂无 |
1971-05-2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03-26 | 2012-03-26 | | |
2 | | 2007-11-19 | 2007-11-19 | | |
3 | | 2012-03-26 | 2012-03-2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