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小桶导出装置 |
申请号 | CN201020552104.0 | 申请日期 | 2010-09-30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7C9/00 | IPC分类号 | B;6;7;C;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玉环县和成铜业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龙溪乡工业区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塔罗斯控股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塔罗斯控股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邱迪林 |
代理机构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桶导出装置,属于工程元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小桶与各根软管之间连接分散,由此存在着拆装不方便,以及操纵麻烦、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小桶导出装置,小桶具有连接口部;本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底部具有与小桶连接口部相应且能使本体与小桶相连的连接部;所述的本体上具有能够与上述的小桶灌排气口相连通的灌气通道,所述的本体内还穿设有能够与上述的小桶灌排液口相连通的排液管,所述的本体上铰接有手柄组件,所述的手柄组件与排液管相连,且当操纵手柄组件时手柄组件带动排液管沿着本体轴向移动且能使所述的排液管截止灌气通道。本小桶导出装置具有功能齐全,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优点。
1.一种小桶导出装置,小桶具有连接口部,所述的连接口部具有灌排气口和灌排液口;
其特征在于,本导出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的本体(1)底部具有与小桶连接口部相应且能使本体(1)与小桶相连的连接部(1a);所述的本体(1)上具有能够与上述的小桶灌排气口相连通的灌气通道(1d),所述的本体(1)内还穿设有能够与上述的小桶灌排液口相连通的排液管(3),所述的本体(1)上铰接有手柄组件(2),所述的手柄组件(2)与排液管(3)相连,且当操纵手柄组件(2)时手柄组件(2)带动排液管(3)沿着本体(1)轴向移动且能使所述的排液管(3)截止灌气通道(1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桶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液管(3)穿过灌气通道(1d)且排液管(3)的外壁与灌气通道(1d)的内壁形成密封,所述的排液管(3)位于灌气通道(1d)处的外壁上开有环形过液凹肩(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桶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气通道(1d)具有位于进口与出口之间的供上述的排液管(3)穿过的通道截止部(1d1),所述的通道截止部(1d1)内壁上设有位于的灌气通道(1d)进口端与通道截止部(1d1)连通处上下侧的O型密封圈(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小桶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气通道(1d)的出口外缘处设有密封件一(12),所述的密封件一(12)固定在本体(1)上;所述的排液管(3)的进口端外壁上具有环形抵压凸肩(34),所述的环形抵压凸肩(34)上开有若干个通气孔(33);当灌气通道(1d)处于连通状态且排液管(3)与小桶的灌排液口相连通时,环形抵压凸肩(34)抵压在密封件一(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小桶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气通道(1d)的出口外缘处设有密封件一(12),所述的密封件一(12)固定在本体(1)上;当本体(1)连接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处时,密封件一(12)抵靠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处;所述的排液管(3)的进口端固定有密封件二(13);当灌气通道(1d)处于连通状态且排液管(3)与小桶的灌排液口相连通时,密封件二(13)也抵靠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小桶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组件(2)包括把手(22)和位于排液管(3)两侧的铰接臂(21);铰接臂(21)的一端与把手(22)相固连,铰接臂(21)的另一端与本体(1)相铰接;所述的排液管(3)的顶端穿出本体(1)且在排液管(3)的外壁开有垂直于排液管(3)轴芯的导向滑槽(37),所述的铰接臂(21)上固定有穿入导向滑槽(37)内的定位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桶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22)内轴向穿设有一根限位杆(6),所述的限位杆(6)的两端分别穿出把手(22)的两端,限位杆(6)一端的端面能够抵靠本体(1)上,所述的限位杆(6)和把手(22)之间设有使限位杆(6)始终具有向抵靠与本体(1)方向运动趋势的复位弹簧(5);所述的本体(1)上开有位于限位杆(6)摆动路径上的限位槽(1b);当灌气通道(1d)处于连通状态且排液管(3)与小桶的灌排液口相连通时,限位杆(6)与限位槽(1b)相对且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限位杆(6)的端部嵌入限位槽(1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桶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22)上固定有把手套(4),把手套(4)上铰接有扳机(7),扳机(7)的一端与上述的限位杆(6)的另一端相连,扳机(7)的另一端为着力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桶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22)外套设有能够沿其轴向移动的把手套(4),把手套(4)与上述的限位杆(6)的另一端相固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小桶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液管(3)内设有一颗钢球(11),排液管(3)的内壁上设有与上述钢球(11)相对的密封面(35),且当排液管(3)的进口处压力大于出口处压力与钢球(11)重力之和时排液管(3)处于连通状态;
所述的排液管(3)内部的出口处固定有防止钢球(11)冲处排液管(3)的阻挡件(9),所述的阻挡件(9)上具有过液间隙。
小桶导出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道的连接装置,特别是一种小桶导出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加压饮料(例如啤酒)的生产是使饮料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气体,通常是二氧化碳(CO2)。尽管在啤酒酿造和发酵过程中会自然产生一定量的溶解CO2,大多数商业酿酒厂会在其产品中溶解额外的CO2。对于商业酿酒厂,添加额外的CO2具有两个主要目的:第一,从质量控制的观点来看,可调节生产的所有啤酒使之包含相同量的CO2。第二,额外的CO2提供给啤酒更多的冒泡品质,让消费者感觉到更好的舒适感和风味。\n[0003] 小桶(keg)是一种体积较大、密封的用于包装加压饮料(如啤酒、可乐)的容器。\n小桶是可再度使用和可再度灌装的铝制容器,其便于使用,卫生清洁。装在小桶中的啤酒,叫做桶装啤酒,通常供应酒吧、酒馆、夜总会、运动场、节日和大的聚会。在国外用小桶包装啤酒已经发展了将近三十年且占啤酒总产量的比例较高,在德国为30%,在英国为80%,在西欧其他国家也占有相当的比例。\n[0004] 在消费时需将小桶内的啤酒分配到敞口容器内,那么肯定需要一个饮料分配系统来执行。于是,曾有人提出了一种包括气体(CO2,氮气)压力罐、连接软管、分配龙头等部件的饮料分配系统。连接软管连通气体压力罐与小桶以及连通分配龙头与小桶,目前,小桶和各根软管之间一般通过连接接头相连通。但是由于小桶与各根软管之间连接分散,由此存在着拆装不方便,以及操纵麻烦、使用不方便的问题。\n发明内容\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与小桶连接牢固且方便、与各根软管连接方便和控制小桶与各根软管之间连通状态方便的小桶导出装置。\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桶导出装置,小桶具有连接口部,所述的连接口部具有灌排气口和灌排液口;其特征在于,本导出装置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底部具有与小桶连接口部相应且能使本体与小桶相连的连接部;所述的本体上具有能够与上述的小桶灌排气口相连通的灌气通道,所述的本体内还穿设有能够与上述的小桶灌排液口相连通的排液管,所述的本体上铰接有手柄组件,所述的手柄组件与排液管相连,且当操纵手柄组件时手柄组件带动排液管沿着本体轴向移动且能使所述的排液管截止灌气通道。\n[0007] 使用本小桶导出装置连接小桶与软管时其过程为:首先,使本小桶导出装置处于手柄组件的自由端位于最高处和灌气通道被截止状态,于是将各根软管连接在对应的位置上。然后,将本体的连接部套设在小桶连接口部。最后,扳动手柄组件的自由端,手柄组件带动排液管轴向向下移动,进而排液管与小桶的灌排液口相连通且使灌排液口开启。当CO2压力罐和氮气压力罐内的气体进入小桶内后,介质被压出小桶并依次经过排液管、软管、分配龙头等部件被分配至杯子中。\n[0008] 当小桶内的介质被分配完后,需将本小桶导出装置卸下与新的小桶相连,则先反向扳动手柄组件直至手柄组件到达初始位置;接着,推动本体使本体的连接部脱离小桶的连接口部;最后,与新小桶的连接口部相连。\n[0009] 在上述的小桶导出装置中,所述的排液管穿过灌气通道且排液管的外壁与灌气通道的内壁形成密封,所述的排液管位于灌气通道处的外壁上开有环形过液凹肩。\n[0010] 在上述的小桶导出装置中,所述的灌气通道具有位于进口与出口之间的供上述的排液管穿过的通道截止部,所述的通道截止部内壁上设有位于的灌气通道进口端与通道截止部连通处上下侧的O型密封圈。\n[0011] 在上述的小桶导出装置中,所述的灌气通道的出口外缘处设有密封件一,所述的密封件一固定在本体上;所述的排液管的进口端外壁上具有环形抵压凸肩,所述的环形抵压凸肩上开有若干个通气孔;当灌气通道处于连通状态且排液管与小桶的灌排液口相连通时,环形抵压凸肩抵压在密封件一上。\n[0012] 在上述的小桶导出装置中,所述的灌气通道的出口外缘处设有密封件一,所述的密封件一固定在本体上;当本体连接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处时,密封件一抵靠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处;所述的排液管的进口端固定有密封件二;当灌气通道处于连通状态且排液管与小桶的灌排液口相连通时,密封件二也抵靠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处。\n[0013] 在上述的小桶导出装置中,所述的手柄组件包括把手和位于排液管两侧的铰接臂;铰接臂的一端与把手相固连,铰接臂的另一端与本体相铰接;所述的排液管的顶端穿出本体且在排液管的外壁开有垂直于排液管轴芯的导向滑槽,所述的铰接臂上固定有穿入导向滑槽内的定位销。\n[0014] 在上述的小桶导出装置中,所述的把手内轴向穿设有一根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的两端分别穿出把手的两端,限位杆一端的端面能够抵靠本体上,所述的限位杆和把手之间设有使限位杆始终具有向抵靠与本体方向运动趋势的复位弹簧;所述的本体上开有位于限位杆摆动路径上的限位槽;当灌气通道处于连通状态且排液管与小桶的灌排液口相连通时,限位杆与限位槽相对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限位杆的端部嵌入限位槽。\n[0015] 在上述的小桶导出装置中,所述的把手上固定有把手套,把手套上铰接有扳机,扳机的一端与上述的限位杆的另一端相连,扳机的另一端为着力端。\n[0016] 在上述的小桶导出装置中,所述的把手外套设有能够沿其轴向移动的把手套,把手套与上述的限位杆的另一端相固连。\n[0017] 在上述的小桶导出装置中,所述的排液管内设有一颗钢球,排液管的内壁上设有与上述钢球相对的密封面,且当排液管的进口处压力大于出口处压力与钢球重力之和时排液管处于连通状态;所述的排液管内部的出口处固定有防止钢球冲处排液管的阻挡件,所述的阻挡件上具有过液间隙。\n[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小桶导出装置具有一下优点:\n[0019] 1、本小桶导出装置同时与进气软管和排液软管相连,同时,本小桶导出装置又与小桶的连接口部相连使灌气通道与灌排气口相连;通过操纵手柄组件又可灌气通道的连接或截止、排液管与灌排液口相连通及开启灌排液口,显然本小桶导出装置具有功能齐全,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优点。\n[0020] 2、小桶的连接口部与本装置中的连接部结构相对应,使得本装置与小桶之间拆装更方便。\n[0021] 3、扳动把手当排液管与灌排液口相连通时,阀杆上的限位杆的内端嵌入阀体上的限位槽内,从而将手柄组件被定位,避免本小桶导出装置与小桶正常连接时排液管自动脱离小桶的连接口部。\n[0022] 4、排液管内的钢球及密封面能够有效的避免当本小桶导出装置与小桶的连接口部分离时,排液软管内的介质从排液管的进口排除,造成污染环境及介质的浪费。\n附图说明\n[0023] 图1是本小桶导出装置实施例一灌气通道处于截止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24]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n[0025] 图3是本小桶导出装置实施例一灌气通道处于连通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26] 图4是图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n[0027] 图5是本小桶导出装置实施例二灌气通道处于截止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28] 图6是图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n[0029] 图7是本小桶导出装置实施例二灌气通道处于连通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30] 图8是图7的剖视结构示意图。\n[0031] 图中,1、本体;1a、连接部;1b、限位槽;1c、导向面;1d、灌气通道;1d1、通道截止部;2、手柄组件;21、铰接臂;22、把手;3、排液管;31、管体一;32、管体二;33、通气孔;34、环形抵压凸肩;35、密封面;36、环形过液凹肩;37、导向滑槽;4、把手套;5、复位弹簧;6、限位杆;7、扳机;8、铰接轴;9、阻挡件;10、O型密封圈;11、钢球;12、密封件一;13、密封件二。\n具体实施方式\n[0032]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n[0033] 小桶包括桶体,桶体顶盖的中心处设有具有灌排气口和灌排液口的连接口部。本小桶导出装置设置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和软管之间。\n[0034]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小桶导出装置包括一个本体1、排液管3、手柄组件2。\n[0035] 具体来说,一种小桶的连接口部呈圆盘状。如图1至图4所示,本体1底部具有呈圆弧状的连接部1a,本体1底部还具有供小桶连接口部嵌入连接部1a的导入口以及与小桶连接口部相对应的让位槽,由此当本体1套接在小桶连接口部时,连接部1a与小桶连接口部的外侧面、底面和顶面均一一对应相靠。\n[0036] 如图2和图4所示,本体1上具有灌气通道1d,灌气通道1d的进口位于本体1的一侧,出口位于本体1的底面上。使用时,灌气通道1d的进口通过软管与CO2压力罐和氮气压力罐相连通,一般在灌气通道1d的进口与软管之间会通过一个防止气体倒流的单向装置连接。灌气通道1d的出口与小桶的灌排气口相连通,为了提高本体1与小桶的连接口部的密封性,在灌气通道1d的出口外缘处设有密封件一12,密封件一12固定在本体1上且底面抵靠在连接口部的顶面上。\n[0037] 灌气通道1d具有位于进口与出口之间的供排液管3穿过的通道截止部1d1,排液管3竖直设置且从上述的通道截止部1d1穿过,排液管3能够沿着灌气通道1d的通道截止部1d1的内壁轴向移动,排液管3的下端口为进口,上端口为出口。\n[0038] 排液管3的外壁与灌气通道1d的通道截止部1d1内壁之间形成密封;为了提高排液管3与本体1之间的密封性,于是排液管3上套设有两个O型密封圈10,两个O型密封圈\n10分别位于灌气通道1d进口端与通道截止部1d1连通处上下侧。在排液管3位于灌气通道1d的通道截止部1d1处的外壁上开有环形过液凹肩36;如图4所示,且当排液管3轴向移动并使环形过液凹肩36相对于本体1位于合适的位置上时,环形过液凹肩36连通灌气通道1d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如图2所示,排液管3在其余位置时,灌气通道1d被截止。\n[0039] 如图2和图4所示,排液管3包括管体一31和与管体一31下端相连的管体二32,管体一31和管体二32相固连且两者之间为密封连接。上述的管体一31穿过灌气通道1d的通道截止部1d1,环形过液凹肩36位于管体一31的上。在管体一31内设有一颗直径小于管体一31内径的钢球11,管体二32的顶面上具有与上述钢球11相对的密封面35,当排液管3的进口和出口均不受力时,钢球11在自身重量作用下钢球11抵靠在管体二32的密封面35上,排液管3被截止,也可防止介质倒流;且当排液管3的进口处压力大于出口处压力与钢球11重力之和时排液管3处于连通状态。\n[0040] 管体二32的外壁上具有环形抵压凸肩34,当排液管3轴向移动且环形过液凹肩\n36连通灌气通道1d的进口端与出口端时,环形抵压凸肩34的外缘抵压在密封件一12上,进而迫使密封件一12变形向小桶的连接口部顶面上抵靠,提高本体1与小桶的连接口部之间的密封性。由于环形抵压凸肩34的外缘抵压在密封件一12上,环形抵压凸肩34会与密封件一12形成密封,由此在环形抵压凸肩34上开有四个周向均匀分布的通气孔33来保证灌气通道1d的流量。通过上述结构的分析可知,管体二32的外径远大于管体一31的外径;\n排液管3分体式设计即可方便加工,特别是方便加工密封面35;又可节约材料。\n[0041] 为了防止排液管3的进口压力过大将钢球11冲处排液管3,于是在排液管3内部的出口处固定有具有过液间隙的阻挡件9。该阻挡件9优先塔形弹簧,其大端固定在排液管\n3上,小端朝向钢球11。塔形弹簧具有缓冲作用,避免钢球11与阻挡件9接触时发出巨大的撞击声,同时,当钢球11抵靠在塔形弹簧时仍然可以保证有足够大的过液间隙。\n[0042] 手柄组件2包括一根呈杆状的把手22和两条呈条状的铰接臂21;两条铰接臂21分别位于排液管3的两侧,铰接臂21的一端与把手22相固连,铰接臂21的另一端与本体1通过铰接杆相铰接。排液管3的管体一31上端穿出本体1且在顶端设有方便软管连接的连接螺纹。在管体一31穿出部的外壁开有垂直于排液管3轴芯的导向滑槽37,导向滑槽\n37的数量为两条与上述的铰接臂21位置一一对应。铰接臂21上固定有穿入导向滑槽37内的定位销,当扳动把手22使手柄组件2绕铰接轴8摆动时定位销沿着导向滑槽37滑动且定位销带动排液管3轴向移动。\n[0043] 把手22内轴向穿设有一根限位杆6,限位杆6的两端分别穿出把手22的两端,限位杆6一端的端面能够抵靠本体1上,并称该端为内端。本体1上开有位于限位杆6摆动路径上的限位槽1b,限位杆6和把手22之间设有使限位杆6始终具有向抵靠与本体1方向运动趋势的复位弹簧5,当排液管3轴向移动且环形抵压凸肩34抵靠在密封件一12上时,限位杆6的内端与限位槽1b相对且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限位杆6的内端部嵌入限位槽\n1b内。\n[0044] 把手22上固定有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把手套4,设置把手套4可提高人们手握在把手22上的舒适性,提高作用力。把手套4上铰接有扳机7,扳机7的一端与上述的限位杆\n6的外端相连,扳机7的另一端为着力端。当扣动扳机7的着力端时能使扳机7与限位杆6相连的端部摆动,带动限位杆6向远离本体1的方向移动。\n[0045] 使用本小桶导出装置连接小桶与软管时其过程为:首先,使本小桶导出装置处于如图1和图2所述的状态,即灌气通道1d处于截止状态,并将各根软管连接在对应的位置上。\n[0046] 然后,将本体1的连接部1a套设在小桶连接口部。\n[0047] 最后,扳动把手22直至限位杆6的内端部嵌入限位槽1b内,使本小桶导出装置处于如图3和图4所述的状态,即灌气通道1d处于连通状态,灌气通道1d与小桶的灌排气口相连通,排液管3与小桶的灌排液口相连通。为了使手柄组件2在摆动过程中,限位杆6的内端能够在本体1外壁上平滑的滑动,于是在位于限位杆6摆动路径处本体1的外壁为呈圆弧状的导向面1c。当CO2压力罐和氮气压力罐内的气体进入小桶内后,排液管3进口处的压力将大于出口处压力与钢球11重力之和,钢球11被冲离密封性,则排液管3处于连通状态;介质被压出小桶并依次经过排液管3、软管、分配龙头等部件被分配至杯子中。\n[0048] 当小桶内的介质被分配完后,则需将本小桶导出装置卸下与新的小桶相连,其步骤为:首先,扣动扳机7的着力端使限位杆6的内端部滑出限位槽1b,同时扳动把手22使限位杆6的内端部脱离限位槽1b直至把手22到达如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当松开手后,限位杆6在复位弹簧5弹力的作用下限位杆6恢复至原位处。然后,推动本体1使本体1的连接部1a脱离小桶的连接口部。最后,与新小桶的连接口部相连。\n[0049] 实施例二\n[0050]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种小桶的连接口部具有呈螺旋状的连接槽;本体1底部的连接部1a具有若干条周向均匀分布呈螺旋状的连接凸条,连接凸条的位置和结构与上述的连接槽一一相对应;即本体1与小桶的连接口部通过旋拧连接。\n[0051] 灌气通道1d的出口外缘处设有密封件一12,密封件一12固定在本体1上;当本体1连接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处时,密封件一12的底面抵靠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处。\n[0052] 排液管3为一体式,排液管3的内壁上具有环形凸肩,环形凸肩上设有与钢球11相对应的密封面35。排液管3的进口端固定有密封件二13;当灌气通道1d处于连通状态且排液管3与小桶的灌排液口相连通时,密封件二13也抵靠在小桶的连接口部处。\n[0053] 如图5至图8所示,把手22外套设有能够沿其轴向移动的把手套4,把手套4与限位杆6的外端相固连。当将把手套4向外端方向拉动时,能使限位杆6向远离本体1方向移动,即可实现限位杆6的内端部脱离限位槽1b。当送开把手套4后,在复位弹簧5弹力的作用下,限位杆6向靠近本体1方向移动。\n[005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n[0055]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连接部1a;限位槽1b;导向面1c;灌气通道1d;手柄组件2;铰接臂21;把手22;排液管3;管体一31;管体二32;通气孔33;环形抵压凸肩\n34;密封面35;环形过液凹肩36;导向滑槽37;把手套4;复位弹簧5;限位杆6;扳机7;铰接轴8;阻挡件9;O型密封圈10;钢球11;密封件一12;密封件二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n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法律信息
- 2020-10-30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 B67C 9/00
专利号: ZL 201020552104.0
申请日: 2010.09.30
授权公告日: 2011.05.18
- 2016-05-0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玉环县和成铜业有限公司变更为塔罗斯控股有限公司
地址由317609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龙溪乡工业区变更为317609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龙溪乡工业区
- 2011-05-1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2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3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4 | | 2013-10-25 | 2013-10-25 | | |
5 | | 2013-10-25 | 2013-10-25 | | |
6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7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8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9 | | 2017-08-17 | 2017-08-17 | | |
10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11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12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13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14 | | 2015-08-11 | 2015-08-11 | | |
15 | | 2015-08-11 | 2015-08-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