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料箱(2),底板(1)顶部设有自动吸取机构,所述底板(1)顶部设有两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轴(3),两个所述滚轴(3)之间传动连接有金属网(4),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预热箱(5),所述预热箱(5)内设有预热机构和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吸取机构包括与底板(1)顶部滑动连接的U型板(6),所述U型板(6)顶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7),所述第一气缸(7)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6)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远离固定板一端外侧壁与连接板(10)外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机构包括与预热箱(5)内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箱(12),所述安装箱(12)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元件(13),所述安装箱(12)底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风扇(14),所述安装箱(12)外侧壁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与预热箱(5)外侧壁固定连接的电机(15),所述电机(1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6),所述双向螺纹杆(16)远离电机(15)一端外侧壁贯穿预热箱(5)并与预热箱(5)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16)螺纹连接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移动板(17),两个所述移动板(17)顶部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板(18),所述支撑板(18)外侧壁与预热箱(5)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17)相对一端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9),所述伸缩杆(19)内设有弹簧(20),两个所述伸缩杆(19)相对一端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1),所述定位板(21)设置在金属网(4)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箱(5)外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金属网(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内。
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片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电阻应变片是由用于测量应变的元件,它能将机械构件上应变的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现有的电阻片在进行加工前,需要进行上料,现有的上料机构在使用时,功能较为单一,不便于对电阻片进行预热,影响加工效率,同时也不便于对电阻片进行定位,使得电阻片在进行加工时,位置出现偏移,导致加工失败,降低了产品加工的合格率,造成资源浪费。\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阻片上料机构不便于对电阻片进行预热和定位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n[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n[0005] 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料箱,底板顶部设有自动吸取机构,所述底板顶部设有两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轴,两个所述滚轴之间传动连接有金属网,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预热箱,所述预热箱内设有预热机构和定位机构。\n[0006] 优选地,所述自动吸取机构包括与底板顶部滑动连接的U型板,所述U型板顶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n[0007] 优选地,所述U型板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远离固定板一端外侧壁与连接板外侧壁固定连接。\n[0008] 优选地,所述预热机构包括与预热箱内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元件,所述安装箱底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安装箱外侧壁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n[0009]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与预热箱外侧壁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远离电机一端外侧壁贯穿预热箱并与预热箱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螺纹连接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顶部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外侧壁与预热箱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对一端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内设有弹簧,两个所述伸缩杆相对一端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金属网上方。\n[0010] 优选地,所述预热箱外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金属网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内。\n[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n[0012] 通过第一气缸、吸盘和第二气缸的配合使用,对电阻片进行自动吸取,使得电阻片移动至金属网上,完成上料,同时通过加热元件和风扇的配合使用,对电阻片进行预热,并且在电机、双向螺纹杆、移动板、伸缩杆和定位板的配合使用,通过弹簧的推力,推动电阻片移动,对电阻片进行定位,同时避免在定位过程中推力过大对电阻片造成损伤,方便进行使用。\n附图说明\n[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中安装箱与预热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n[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中连接板和U型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n[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中伸缩杆和弹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n[0017] 图中:1、底板;2、储料箱;3、滚轴;4、金属网;5、预热箱;6、U型板;7、第一气缸;8、安装板;9、吸盘;10、连接板;11、第二气缸;12、安装箱;13、加热元件;14、风扇;15、电机;16、双向螺纹杆;17、移动板;18、支撑板;19、伸缩杆;20、弹簧;21、定位板。\n具体实施方式\n[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n[0019] 参照图1‑4,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电阻片预热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料箱2,底板1顶部设有自动吸取机构。\n[0020] 其中,自动吸取机构包括与底板1顶部滑动连接的U型板6,U型板6顶部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8,安装板8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9,吸盘9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n[0021] U型板6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1,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11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第二气缸\n11远离固定板一端外侧壁与连接板10外侧壁固定连接。\n[0022] 底板1顶部设有两组安装架,安装架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轴3,滚轴3上设有驱动装置本体(未图示),通过驱动装置本体带动滚轴3进行转动,使得金属网4进行移动,从而输送电阻片,两个滚轴3之间传动连接有金属网4,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预热箱5,预热箱5外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金属网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内,参照说明书附图2所示,电阻片通过第一通口进入预热箱5内,预热箱5内设有预热机构和定位机构。\n[0023] 其中,预热机构包括与预热箱5内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箱12,安装箱12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元件13,安装箱12底部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风扇14,加热元件13和风扇14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安装箱12外侧壁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n[0024] 其中,定位机构包括与预热箱5外侧壁固定连接的电机15,电机15为伺服电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电机1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6,双向螺纹杆16远离电机\n15一端外侧壁贯穿预热箱5并与预热箱5内侧壁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16螺纹连接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移动板17,两个移动板17顶部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外侧壁与预热箱5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板17相对一端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9,伸缩杆19内设有弹簧20,两个伸缩杆19相对一端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1,定位板21设置在金属网4上方。\n[0025]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气缸11带动连接板10和U型板6进行移动,使得吸盘9移动至储料箱2上方,通过第一气缸7带动吸盘9向下移动对电阻片进行吸附固定,再通过第二气缸11带动电阻片移动至金属网4上,启动滚轴3上的驱动装置本体,使得滚轴3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金属网4带动电阻片进入预热箱5内,使得电阻片移动至风扇14的正下方,停止滚轴3转动。\n[0026] 启动加热元件13对安装箱12内空气进行加热,在通过风扇14将热风吹向电阻片,对其进行预热,同时电机15正转,电机15带动双向螺纹杆16进行转动,使得两个移动板17带动两个定位板21向相对方向进行移动,使得定位板21与电阻片接触,使得伸缩杆19收缩,通过弹簧20的推力对电阻片进行定位,定位结束后,启动电机15反转,使得定位板21复位,预热结束后,驱动装置本体启动,带动电阻片移动至预热箱5外进行加工工作。\n[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