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及无人车 |
申请号 | CN202221246635.6 | 申请日期 | 2022-05-20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IPC分类号 | B;6;0;R;1;1;/;0;0;;;B;6;2;D;6;3;/;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3号楼18层1802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贾宝超;张鹏;张萍;安洪雨;杨闯;王志远;冯威;董建设;杜宇 |
代理机构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袁圣菲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及无人车,属于无人驾驶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无人车的车架前端的框架体;框架体的两端部具有用于与车架的边梁前端连接的固定位;框架体上还具有多个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位。本实用新型的框架体可拆卸连接在无人车的车架前端,并且框架体两端的固定位用于和车架连接,使得框架体的拆装操作简便快捷;框架体整体为框架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多个安装位用于安装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以适应不同传感器的安装需求。
1.一种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体,可拆卸连接在无人车的车架前端;所述框架体的两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车架的边梁前端连接的固定位;所述框架体上还具有多个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包括:
横梁,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位于所述车架的前端;以及两组矩形框体,分别成型于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
其中,所述矩形框体上设有所述固定位;所述矩形框体和所述横梁上分别设有所述安装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体上的所述安装位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朝向所述车架的外侧;所述横梁上的所述安装位朝向所述车架的前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中心部位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两组所述安装位;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安装位上的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车架的斜前下方,位于下方的所述安装位上的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车架的正前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位设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内部;所述安装位设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安装位上的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外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位为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销和螺纹紧固件;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螺纹紧固件分别用于与所述车架的边梁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位上均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采用焊接工艺成型。
9.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
一种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及无人车\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驾驶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及无人车。\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驾驶车辆的落地变得触手可及。低速无人车的传感器主要用来协助智能算法,实现路面感知、路径规划等功能。无人车装备的传感器(包含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要明显高于普通车辆。随着算法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传感器也在不断的变化。无人车所用传感器的种类、数量、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中。为适应传感器的变更,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位置也要进行匹配调整。\n[0003] 现有技术中,多个传感器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无人车的车顶上,支架的结构复杂,且安装拆卸不便,不能适应传感器更新迭代的需求。\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及无人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装架结构复杂、不便于拆装以及不能满足传感器更新迭代需求的技术问题。\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包括:\n[0006] 框架体,可拆卸连接在无人车的车架前端;所述框架体的两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车架的边梁前端连接的固定位;所述框架体上还具有多个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位。\n[000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框架体包括:\n[0008] 横梁,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位于所述车架的前端;以及[0009] 两组矩形框体,分别成型于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n[0010] 其中,所述矩形框体上设有所述固定位;所述矩形框体和所述横梁上分别设有所述安装位。\n[0011]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框体上的所述安装位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朝向所述车架的外侧;所述横梁上的所述安装位朝向所述车架的前方。\n[001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的中心部位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两组所述安装位;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安装位上的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车架的斜前下方,位于下方的所述安装位上的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车架的正前方。\n[0013]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位设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内部;所述安装位设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安装位上的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外部。\n[0014]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位为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销和螺纹紧固件;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螺纹紧固件分别用于与所述车架的边梁连接。\n[00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安装位上均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n[001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框架体采用焊接工艺成型。\n[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框架体可拆卸连接在无人车的车架前端,并且框架体两端的固定位用于和车架连接,使得框架体的拆装操作简便快捷;框架体整体为框架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多个安装位用于安装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以适应不同传感器的安装需求。\n[001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包括上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n[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车,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便于对无人车进行传感器拆装作业,简化了无人车的结构,降低了开发费用和制作成本。\n附图说明\n[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n[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装配传感器后的结构示意图一;\n[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装配传感器后的结构示意图二;\n[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与车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n[0025] 图中:1、框架体;11、横梁;12、矩形框体;13、固定位;131、定位销;132、螺纹紧固件;14、安装位;15、支架;2、传感器;3、车架;31、边梁。\n具体实施方式\n[002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n[0027]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进行说明。\n所述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包括框架体1,框架体1可拆卸连接在无人车的车架3前端;框架体1的两端部具有用于与车架3的边梁31前端连接的固定位13;框架体1上还具有多个用于安装传感器2的安装位14。\n[002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框架体1整体为简单的框架结构,其布置在车架3的前端,且沿车架3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框架体1在左右方向的长度与车架3的宽度相匹配,以满足固定位13装配至车架3边梁31前端的需求,如图4所示。\n[0029] 本实施例中,框架体1与车架可拆卸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插接、卡接等方式。本实施例对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n[003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框架体1可拆卸连接在无人车的车架3前端,并且框架体1两端的固定位13用于和车架3边梁31连接,使得框架体\n1的拆装操作简便快捷;框架体1整体为框架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多个安装位14用于安装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以适应不同传感器的安装需求。\n[0031] 优选地,框架体1采用焊接工艺成型。现有技术中的传感器安装架多采用钣金冲压工艺成型,需要开发冲压模具,导致生产成本高,不适合小批量的生产需求。本申请中的框架体1采用焊接工艺成型,由于框架体1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且焊接加工周期短,能够满足用户专属化定制、小批量制造、快速投产的需求。焊接成型的框架体1,不需要开发冲压模具,降低了开发费用,缩短了制作周期。\n[0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框架体1可以采用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结构。参见图1、图2及图3,框架体1包括横梁11及两组矩形框体12。横梁11沿车架3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位于车架3的前端;两组矩形框体12分别成型于横梁11的左右两端;其中,矩形框体12上设有固定位13;矩形框体12和横梁11上分别设有安装位14。\n[0033] 采用横梁11和矩形框体12组成框架体1,横梁11和矩形框体12的结构简单,易于选材制作,且易于完成焊接操作。\n[0034] 另外,横梁11的长度根据车架3的宽度而定,矩形框体12的高度以及在车架3前后方向的长度根据车架3边梁31的位置而定。通过设定不同长度的横梁11、不同尺寸的矩形框体12,以适应不同形状的车架3,并使多个安装位14能够在车架3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分布,以满足不同尺寸车型的传感器布置需求。\n[0035] 优选地,矩形框体12上的安装位14所安装的传感器2沿车架3的左右方向朝向车架\n3的外侧;横梁11上的安装位14所安装的传感器2朝向车架3的前方,如图2及图3所示。\n[0036] 矩形框体12上的传感器2用于监测及采集无人车左右两侧的信号,横梁11上的传感器2用于监测及采集无人车前方的信号。上述多组安装位14所装配的传感器2组合后能够监测车辆的前方和侧方,满足正常的行车需要。\n[0037] 具体地,横梁11的中心部位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两组安装位14;其中,位于上方的安装位14所安装的传感器2朝向车架3的斜前下方,位于下方的安装位14所安装传感器2朝向车架3的正前方,如图2所示。\n[0038] 横梁11上的两组传感器2除了能够监测及采集车辆前方信号,还能检测和采集地面的信号,进一步保证车辆正常行驶。\n[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矩形框体12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固定位13设于矩形框体12的内部;安装位14设于矩形框体12的内侧壁上,且该安装位14上所安装传感器2位于矩形框体12的外部。\n[0040] 固定位13设于矩形框体12的内部,安装位14设于矩形框体12的内壁上,固定位13及安装位14均可以被矩形框体12保护,既保证了固定位13及安装位14可少受外界杂质的冲击,使固定位13和安装位14的位置可靠稳定,又使得框架体1的整体造型美观。\n[0041] 具体地,矩形框体12内的安装位14位于矩形框体12的最外侧框杆的内壁上。\n[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位13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固定位13为固定板,固定板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销131和螺纹紧固件132;定位销131和螺纹紧固件132分别用于与车架3的边梁31连接。\n[0043] 固定板搭接在边梁31的顶面,固定板和边梁31通过定位销131定位,通过螺纹紧固件132固定。\n[0044] 固定位13为板状结构,结构简单,且利用定位销131和螺纹紧固件132,便于实施固定板与边梁31的装配,且连接方式稳定可靠。\n[0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传感器2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n1及图2,多个安装位14上均设有支架15,支架15用于固定传感器2。具体地,支架15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位14上。支架15的固定位置即安装位14的设置位置根据传感器2的具体功能而定。\n[0046]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支架15的结构可不同,各个支架15的具体结构根据与之配套的传感器2而定。\n[0047]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包括上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n[004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车,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架,便于对无人车进行传感器2拆装作业,简化了无人车的结构,降低了开发费用和制作成本。\n[004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