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空调座席装置及使用它的空调系统 |
申请号 | CN200580007409.5 | 申请日期 | 2005-03-0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929761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47C7/74 | IPC分类号 | A;4;7;C;7;/;7;4;;;B;6;0;N;2;/;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大阪府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米野范幸;菊谷文孝;新田浩朗;野泽真太郎;重冈武彦;白武昭;朝见直仁;中野幸一;有马聪 |
代理机构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峥;于静 |
摘要
空调座席装置具有支撑部件、送风机、形成就座面的表皮、空气层部件和不透气的面状部件。在支撑部件上设有空气的流路。送风机使空气从外部流入进气流路。表皮使由送风机送过来的空气通过。空气层部件设置在支撑部件与表皮之间,暂时储存从流路提供的空气而形成空气层。在面状部件上设有覆盖空气层部件并引导来自空气层的空气的流出的空气流出开口。
1.一种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空气流通的第1流路的支撑部件;
从外部吸入空气并使之流入上述第1流路的第1送风机;
使从上述第1送风机输送来的空气通过,并形成就座面的表皮;
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件与上述表皮之间,并暂时储存从上述第1流路提供的空气而形成空气层的空气层部件;和
覆盖上述空气层部件,并设有对来自上述空气层的空气的流出进行导引的空气流出开口的不透气的面状部件,
还具备:检测第3送风机的风量的风量检测部,该第3送风机设置在对设置有上述空调座席装置的空间进行空调的外部空调装置上;和
基于上述风量检测部的输出,设定上述第1送风机的风量的第1控制部,
上述第1流路由具有小于等于上述支撑部件的弹性模量的原料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面状部件包括发热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体为在电气绝缘基板上配设了电极和发热体材料的具有自身温度调节功能的PTC加热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控制向上述发热体的通电和上述第1送风机的驱动,在向上述发热体的通电开始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驱动上述第1送风机的第2控制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控制向上述发热体的通电和上述第1送风机的驱动,在向上述发热体的通电开始后,间歇地驱动上述第1送风机的第2控制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控制向上述发热体的通电和上述第1送风机的驱动,交替地进行向上述发热体的通电和上述第1送风机的驱动,从而断续地从上述第1流路输送空气的第2控制部。
7.如权利要求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上述表皮附近的温度的表面温度检测部;
上述第2控制部在上述表面温度检测部的输出变为小于规定值时停止上述第1送风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检测上述表皮附近的温度的表面温度检测部;和
控制向上述发热体的通电和上述第1送风机的驱动,在向上述发热体的通电开始后,在上述表面温度检测部的输出变为第1值以上时驱动上述第1送风机的第2控制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控制部在上述表面温度检测部的输出变为小于第1值的第2值时停止上述第1送风机。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座席装置具有背部和座部,上述背部上的上述发热体的配设图案与上述座部上的上述发热体的配设图案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对从上述第1送风机向上述第1流路输送的空气的质量进行调整的空气质量调整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质量调整部对从上述第1送风机向上述第1流路输送的空气进行除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质量调整部具有通过吸附进行除湿的第1除湿部和对上述第1除湿部进行加热的第1加热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2控制部,该第2控制部控制向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和上述第1送风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使上述第1加热部动作并使上述第1除湿部的除湿性能恢复的再生模式、和对由上述第1送风机输送来的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模式之间反复动作,并且使上述再生模式中的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量在运行刚开始后成为最大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再生模式的时间在运行刚开始后最大。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再生模式中的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时间在运行刚开始后最大。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控制部对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时间进行间歇控制,以使上述再生模式中的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时间在运行刚开始后变为最大。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从外部吸入空气并使之流入与上述第1流路不同的第2流路的第2送风机;
对由上述第2送风机输送的空气进行除湿的第2除湿部;
对上述第2除湿部进行加热的第2加热部;和
至少控制向上述第1加热部、第2加热部的通电,在向上述第1加热部通电期间,停止向上述第2加热部的通电或控制通电量的第2控制部。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由上述空气质量调整部除湿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干燥空气温度检测部;和
接受来自上述干燥空气温度检测部的输出,在上述干燥空气温度检测部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下时,限制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量的第2控制部。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由上述空气质量调整部除湿后的空气的湿度的干燥空气湿度检测部;和
接受来自上述干燥空气湿度检测部的输出,在上述干燥空气湿度检测部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下时,限制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量的第2控制部。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上述第1除湿部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和
接受来自上述温度检测部的输出,在上述温度检测部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时,限制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量的第2控制部。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上述空调座席装置的外部的空气的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和
接受来自上述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的输出,在上述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下时,限制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量的第2控制部。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上述空调座席装置的外部的空气的湿度的外部空气湿度检测部;和
接受来自上述外部空气湿度检测部的输出,在上述外部空气湿度检测部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下时,限制上述第1加热部的通电量的第2控制部。
2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质量调整部对从上述第1送风机向上述第1流路输送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覆盖上述面状部件,设置在上述面状部件与上述表皮之间,使来自上述空气流出开口的空气通过的柔软的衬垫。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层部件包括具有弹性且透气的多孔体。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由不透气的弹性体构成,
在上述支撑部件上,设有从上述支撑部件的侧面与上述就座面侧相连的通气槽,
上述第1流路与上述通气槽相连通。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表皮设有喷出空气的喷出口。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座席装置具有背部和座部,上述背部上的上述喷出口的配设图案与上述座部上的上述喷出口的配设图案不同。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表皮由具有透气性的片状表面材料构成。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表皮的至少覆盖上述通气槽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位是不透气的。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上述通气槽的至少一部分的不透气的表面材料。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座席装置安装在汽车上,同时还具备检测上述汽车的行驶速度的车速检测部,上述第1控制部根据上述车速检测部的输出设定上述第1送风机的送风量。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座席装置安装在具有发动机的汽车上,同时还具备检测上述发动机的转速的发动机转速检测部,上述第1控制部根据上述发动机转速检测部的输出设定上述第1送风机的送风量。
35.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座席装置;
外部空调装置,该外部空调装置具有第3送风机,对设置有上述空调座席装置的空间进行空调,
所述第1控制部控制上述空调座席装置与上述外部空调装置的运行。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座席装置安装在汽车的车室内,同时上述外部空调装置对上述车室内进行空调,上述空调系统还具备检测上述汽车的行驶速度的车速检测部,上述第1控制部根据上述车速检测部的输出设定上述第1送风机的送风量。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座席装置安装在具有发动机的汽车的车室内,同时上述外部空调装置对上述车室内进行空调,上述空调系统还具备检测上述发动机的转速的发动机转速检测部,上述第1控制部根据上述发动机转速检测部的输出设定上述第1送风机的送风量。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作为例如安装在汽车上的座席或办公用的椅子等而使用、即使大气的温热环境为令人不舒服的状态也可以向人体快速地提供舒服的状态的空调座席装置。特别涉及即使在长时间就座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而获得健康舒适的就座感的空调座席装置及使用它的空调系统。\n背景技术\n以往,在例如特表平9-50549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图41所示的构造的空调座席装置。在该空调座席装置中,在座席内部的支撑部件1内形成有空气的流路2,支撑部件1的外侧由多孔部件3所覆盖。然后开有小孔的皮革等多孔的座席套4相对于支撑部件1包围多孔部件3,从座席套4吹出温度、湿度适合的调和空气8。\n在该空调座席装置中,空气通过流路2和与其相连通的座席套4的小孔吹出。在就座时,送入的空气不是从与人体相接触的部分的座席套4的孔中流出的,而是从不与人体相接触的部分的孔中流出的。因此,即使送入低湿度的空气,也不会向与座席接触的人体输送干燥空气。因此,没有充分地进行汗的气化,没有消除湿热感。进而在就座时,由于施加压力时支撑部件1会变形,因此会有流路2的一部分被封闭,风无法遍及座席整体的可能性。另外,由于从座席套4的小孔喷出送风机(鼓风机)的空气,因此座席套4的小孔左右着设计,例如不能在不希望喷出送风机的空气的部位设置座席套4的小孔,设计上的约束比较大。\n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空调座席装置具有支撑部件、送风机、形成就座面的表皮、空气层部件和不透气的面状部件。在支撑部件上设有空气的流路。送风机从外部吸入空气并使其流入流路。表皮使由送风机送过来的空气通过。空气层部件设置在支撑部件与表皮之间,暂时储存从流路提供的空气而形成空气层。在覆盖空气层部件的面状部件上设有引导来自空气层的空气的流出的空气流出开口。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由面状部件的空气流出开口来限制空气的喷出,同时即使在就座时施加有压力,也可以确保空气的流通路,使风遍及座席整体。因此,送风机不受所输送的空气的喷出条件所左右,即使座席的设计等发生变化也可以通用。\n附图说明\n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2是内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座席装置中的PTC加热器的简图;\n图3是图1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表面温度、皮肤湿度、送风机输出的曲线图;\n图4是图1所示的在其他的控制下的空调座席装置的表面温度、皮肤湿度、送风机输出的曲线图;\n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6是图5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表面温度、皮肤湿度、送风机输出的曲线图;\n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再生模式运行中的剖面图;\n图8是图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除湿模式运行中的剖面图;\n图9是图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n图10是图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其他的动作的时间图;\n图11是图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再其他的动作的时间图;\n图12是图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另外的动作的时间图;\n图13是图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又一其他动作的时间图;\n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15是图14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n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又一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17是图16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n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又一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19是图18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n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又一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21是图20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n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又一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23是图22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n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座席装置的立体图;\n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座席装置的立体图;\n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支撑部件和表皮的立体图;\n图29是表示图2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其他的表皮的立体图;\n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另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31是图30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立体图;\n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别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33是图32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立体图;\n图3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别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座部的剖面图;\n图3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别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3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别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37是表示图36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支撑部件的立体图;\n图3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又一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图;\n图4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图;\n图41是以往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n具体实施方式\n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由这些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在先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标号进行说明,省略掉详细的说明。\n(实施方式1)\n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该空调座席装置中所使用的PTC加热器的简图。\n在座部51,在形成座席的骨架的支撑部件11上设有空气流通的第1流路即流路13,在流路13的途中配设有调整空气的质量的空气质量调整部(下面称作调整部)12A。位于座席下部的第1送风机即多叶片(西洛克)风扇等送风机14从设置在就座面26E以外的吸气口14B将空气吸入而送进气调整部12A。调整完空气质量的空气经由流路13被送向就座面26E的方向。支撑部件11在体重75kg的标准的人体就座时,具有胯点(大腿关节位置)的沉入量为大于等于30mm但小于等于200mm的弹性。由此体压分布的集中程度降低,就座时的就座舒适性提高,降低了使用者的疲劳。\n调整部12A使用珀尔帖元件15而构成。珀尔帖元件15在冷接点侧具有第1热交换器16,在温接点侧具有第2热交换器17。调整部12A具有第1除湿部即除湿部18、排液管19和蒸发皿20。除湿部18用第1热交换器16从由送风机14送入的空气中使水蒸气结露而除湿。排液管19收集由除湿部18结露的水。蒸发皿20使由排液管19收集的水蒸发。在图1的结构中,调整部12A为了冷却由送风机14送入的空气并除湿,而使第2热交换器17露出到外部,但在需要加热空气时也可以配置在内部。另外,如图1所示,座部51、背部52也具有同样的结构。\n在支撑部件11的上方,配设有空气层部件(以下称为部件)21。即,部件21设置在支撑部件11和表皮26之间。部件21是由具有弹性且透气性较高的多孔体,例如气孔直径较大的海绵状的多孔体构成,并暂时储存从流路13提供的空气而形成空气层。具体地说,部件21的弹性率为支撑部件11的弹性率或以下,而且0.1m3/分的空气流量的压力损失为大于等于0Pa但小于等于100Pa。\n面状部件即PTC加热器22由不透气的材料构成,具有限制来自空气层的空气的流出的空气流出开口(以下称作开口)22A,并覆盖部件21。PTC加热器22在不透气的电气绝缘基板23上配设了电极24和具有自身温度调节功能的发热体材料25。具有空气的喷出口26A、由皮革或座席套等构成的表皮26被配设得覆盖PTC加热器22。这样,通过使用发热体即PTC加热器22作为面状部件,空调座席装置10也可以用作暖气设备。\n表皮26设有多个喷出口26A,并形成有使由送风机14送入的空气通过的就座面26E。控制部41A控制向PTC加热器22的通电和送风机14的驱动。\n下面,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空调座席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由送风机14送入的空气由调整部12A除湿以后,经由流路13导入部件21。进而经由覆盖部件21的PTC加热器22的开口22A而从表皮26的喷出口26A喷出。\n喷出后的空气到达衣服和皮肤表面,该干燥空气使汗气化而防止湿热感。部件21由具有弹性且透气性高的多孔体构成,并且变形量为大于等于1%但小于等于90%。因此,部件21即使在就座时由人体的重量而压缩,也可以保持空气的透气性。为了保持较大的透气性,变形量更优选为大于等于1%但小于等于10%。因此,即使在就座时压缩变形最厉害的臀部的就座位置上设置开口22A,也可以向臀部输送除湿空气,可以防止臀部的湿热感。另外,由于具有上述那样的弹性率和透气性,因此即使在送风机14中使用直径70mm左右的小型多叶片风扇也可以进行送风,支撑部件11支撑使用者的体重,部件21使体压分布均匀。因此就座舒适性变好。\n这里,不透气的PTC加热器22具有覆盖部件21并控制来自部件21的空气的流出的开口22A。因此,部件21可以将容积形成得较大,可以用来自流路13的空气填充座席整体。即,通过将空气送入部件21,座席整体保持在填充有空气的状态,从座席的任一部分都可以喷出空气。而且可以从设置在适当的部位的不透气的PTC加热器22的开口22A而经由表皮26的喷出口26A喷出空气。特别是如果部件21由具有弹性且透气性较高的多孔体构成,当向部件21送入空气时空气均匀地填充在部件21内。然后经由PTC加热器22的开口22A,从表皮26的喷出口稳定地喷出空气。这样不必在部件21上设置空气流路、柱梁等,可以使构造简单。\n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开口22A的位置·形状来调整空气的喷出位置,可以与座席的设计或形状相一致地根据就座状态等条件喷出最合适的空气量。因此,由于部件21的结构不受空气的喷出条件左右,因此即使座席的设计等变化也可以设为通用。另外由于可以由开口22A限制空气的喷出位置,因此也可以增加表皮26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由于PTC加热器22覆盖着部件21,因此即使施加就座等的载荷,在部件21上通过PTC加热器22整体地施加载荷而使得变形量也很小,通过PTC加热器22与部件21的相乘效应,可以增加耐载荷·耐久性。\n另外,在使用由热熔化性的粘接材料粘接表皮26、PTC加热器22、部件21中的任意两者之间的工作方法时,可以从表皮26侧经由开口22A使蒸汽通过而进行粘接。由此可以将它们坚固地粘接。特别是PTC加热器22的开口22A附近被坚固地粘接。\n以上是供冷时·供暖时共同的动作和效果。接下来,以供暖时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在供暖时,控制部41A通过向PTC加热器22通电而对就座面26E附近供暖。另外,从喷出口26A喷出经由送风机14、调整部12A、流路13、部件21输送过来的干燥空气。由于该空气由配置有空调座席装置10的、例如温暖车室的空调装置所加热,因此使用者也由该空气间接地供暖。由此,如前所述使用者防止了臀部的湿热感,同时被温暖。即,PTC加热器22可以经由表皮26直接通过热传导温暖使用者。使用者可以很快地感觉到温暖感,改善了使用感。另外,如果使用者长时间仅利用PTC加热器22进行供暖,则即使是冬季使用者也会感到湿热;但如果通过送风机14输送由调整部12A调整的空气,则可以消除使用者的湿热感,提高了使用感。\n这里,如果使调整部12A的珀尔帖元件15的极性相反,则可以通过调整部12A温暖由送风机14输送的空气。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调整部12A的(温度)上升需要时间,由调整部12A温暖的空气的流路和部件21的热容量较大,因此温度上升需要时间。因此,使用者要感觉到供暖就需要时间,存在刚开始使用时的使用感差的问题。对此,在由本实施方式形成的空调座席装置10中,面状发热体即PTC加热器22被配设在就座面2E的附近,因此可以经由表皮26直接地通过热传导温暖使用者。因此使用者可以很快地感觉到温暖感,提高了使用感。\n而且,由于PTC加热器22具有自身温度调节功能,发热部位为面状,发热面积较大,可以降低发热表面温度,因此安全性得到提高,同时舒适性也得到提高。例如当面状发热体使用线式加热器时,发热部位为线状,发热面积较小,发热表面温度变高。例如如果要使平均表面温度为40℃,则发热部位局部为70~120℃,必须进行控制,需要恒温器等温度控制器,构造变得复杂。另外,局部温度过高,会产生烫伤等由发热引起的问题。进而,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会有损舒适性。另外,由于与周围的温度差较大,因此在不使用时或不与人体相接触的部分的热损失较大,功率消耗比较大。与此相对,在作为面状发热体使用PTC加热器22时,发热部位为面状,发热面积较大,如果要使平均表面温度为40℃,发热部位为45~50℃即可。而且,由于具有自身温度调节功能,因此不需要恒温器等温度控制器,构造变得简单。另外,由于温度没有那么高,因此没有烫伤等的担心,同时温度分布均匀,因此舒适性较好,进而由于与周围的温度差较小,因此热损失较少,功率消耗较小。\n另外,除湿部18设为设置在座席本体外的送风机14的前面、由送风机14输送除湿后的空气的结构,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除珀尔帖元件15以外,使用压缩式制冷机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n另外,仅通过送风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空调效果时,也可以不用特别地设置调整部12A。另外,在表皮26上设有喷出口26A,但只要具有透气性,也可以不用特别地设置可看到的孔。\n另外,在图1中在空调座席装置10的座部51和背部52两者上都设有送风机14和调整部12A,但也可以仅设置在任意之一之上。进而也可以设置从设置有送风机14和调整部12A一侧向没有设置的一侧送风的送风通路。进而,虽然是在座席的座部51和背部52两者上都设有部件21、PTC加热器22等而进行空气调节,但也可以将它们设置在任意之一之上,其他各部分的结构在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设为各种结构。作为面状部件使用了PTC加热器22,但也可以使用软线式加热器,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加热器。\n另外,如图1所示,也可以将电气加热器等加热装置作为对从送风机14输送过来的空气的质量进行调整的空气调整部(以下称作调整部)12C而配置在送风机14的流路13一侧。通过该结构,从送风机14输送过来的空气被温暖,从喷出口26A一直喷出温暖的空气,因此与仅通过PTC加热器22进行供暖相比,可以进一步得到温暖感。\n接下来,对控制部41A的详细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图1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10的表面温度、就座的人体的皮肤的湿度和向送风机14的输出的曲线图。另外,虚线表示没有送风机的情况,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n虽然开始向PTC加热器22通电时表面温度缓慢上升,但如果在向PTC加热器22通电的同时也驱动送风机14,则在寒冷的环境下由于送风会感到更加寒冷。这是由于流路13和部件21的热容量较大,温度上升需要时间。当在表面温度上升某种程度的时刻驱动送风机14,由送风机14输送过来的空气在通过流路13和部件21而行进的途中,使得此前蓄积在PTC加热器22的周围的部件内的热量传递给该空气。因此,温暖的空气从喷出口26A喷出,表面温度如曲线43那样变化,温暖感得到提高。即,空调座席装置10,可以维持速热性(快速加热性能)地由PTC加热器22也温暖部件21的空气,并可以不停地(一気)输送温度充分上升了的空气。因此使用者可以进一步感觉到温暖感,由于相乘效应使用感大幅度地提高。根据实验,从开始向PTC加热器22通电到驱动送风机14的时间t1优选为3~5分钟。\n另外,如果在经过t1后连续地驱动送风机14,表面温度在暂时上升之后,由于送风而缓慢下降,但皮肤的湿度在由送风而下降后基本上不变,可以防止湿热感。\n另外,图4是开始向PTC加热器22通电经过一定时间t1后间歇驱动送风机14时的表面温度、就座的人体的皮肤的湿度和向送风机14的输出的曲线图。另外,虚线表示没有送风机的情况,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n如上所述,由于经过t1后驱动送风机14,因此温暖的空气从喷出口26A喷出,表面温度如曲线44那样变化,温暖感得到提高。即使通过间歇地驱动送风机14,由送风机14输送的空气也在通过由PTC加热器22温暖的其外围部件时被加热。而且由于来自设置在表皮26上的喷出口26A的吹出温度上升,因此座席表面的温度升高,温暖感增加。\n另外,在表面温度到达饱和区域时,车室内温度也上升到20~25℃,使用者会感到湿热感,但是由于间歇地驱动送风机14,向人体表面输送暖风,因此可以防止湿热感。\n如上所述,控制部41A优选在供暖时以开始向PTC加热器22通电一段时间后驱动送风机14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优选以开始向PTC加热器22通电后间歇地驱动送风机14的方式进行控制。\n控制部41A除了上述的控制以外,也可以以交替进行向PTC加热器22的通电和送风机14的驱动、断续地从流路13输送空气的方式进行控制。此时,由PTC加热器22温暖的部件21的空气也可以用于温暖使用者,同时断续地施加由PTC加热器22进行的供暖和由通过送风机14输送过来的空气进行的供暖,使用者可以进一步感觉到温暖感。另外,由于不同时对PTC加热器22和送风机14通电,因此最大电容变为其中之一,可以削减最大电容。\n(实施方式2)\n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热敏电阻等构成的表面温度检测部(下面称作检测部)42,被配置在PTC加热器22不与人体相接触的、与表面温度等价的位置。即,检测部42检测表皮26附近的温度。然后检测部42将检测信号向控制部41B输出。控制部41B以检测部42的信号为基础控制PTC加热器22和送风机14。另外,在PTC加热器22与表皮26之间配设有柔软的衬垫48,例如透气性高的较薄的海绵状衬垫48。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n在上述结构中,控制部41B在开始向PTC加热器22通电之后,在表面温度变为T1时驱动送风机14,在表面温度变为比T1还要低的T2时停止送风机14。这里,检测部42对于T1输出第1值,对于T2输出小于第1值的第2值。即,控制部41B在开始向PTC加热器22通电之后,在检测部42的输出变为第1值或以上时驱动送风机14,在检测部42的输出变为第2值时停止送风机14。这里,设定为例如,T1=36℃,T2=34℃。\n图6表示开始向PTC加热器22通电之后,检测部42所检测的表面温度、就座的人体的皮肤的湿度、向送风机14的输出。另外,虚线表示没有送风机14的情况,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n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表面温度变为设定温度36℃时驱动送风机14,由送风机14输送的空气通过流路13和部件21而从喷出口26A喷出。此时,此前积蓄在PTC加热器22的外围部件内的温暖的空气从喷出口26A喷出,表皮温度上升,温暖感提高。然后,如果继续送风,由于车室温度为25℃左右,因此表皮温度开始下降,在下降到设定温度34℃时停止送风机14。在送风机14停止、送风消失后,由于PTC加热器22的发热,表面温度开始上升,在温度到达36℃后再次驱动送风机14,表皮温度加速上升。在此期间内,可以使皮肤的湿度在下降后大致一定从而防止湿热感。另外,基于检测部42的输出而使送风机14停止的结构、控制,也可以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结构。\n另外,在PTC加热器22与表皮26之间配设有柔软的衬垫48,例如透气性高的较薄的海绵状衬垫48。在该结构中,即使为了加强不透气的PTC加热器22的强度等,而在PTC加热器22中使用柔软性稍微欠缺的材料,衬垫48也补充柔软性等。因此,可以增加PTC加热器22的材料选定的自由度,可以提高就座时的使用感。因此,衬垫48的弹性率优选为支撑部件11的弹性率或以下,更优选为部件21的弹性率或以下。另外,由于衬垫(パツド)48位于表皮26的喷出口26A与PTC加热器22的开口22A之间,因此从表皮26的表面无法观察到PTC加热器22的开口22A,提高了美观度。该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实施方式。\n(实施方式3)\n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再生模式运行中的剖面图,图8是其除湿模式运行中的剖面图。\n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气调整部12B中设有除湿部31,该除湿部具有使用了吸附作用的沸石、硅胶等除湿材料(吸附材料)。除湿部31的除湿材料由电加热器等第1、第2加热部即加热部32,通过对流、辐射或传导而被加热。进而,设有从除湿部31向空调座席装置10的外部连通的排出口33。另外,设置有由步进电机34等驱动的调节风门(damper)等的排出风路切换部(下面称作切换部)35,其在将排出口33打开时将流路13关闭,在将排出口33关闭时将流路13打开。控制部54与送风机14、切换部35相连接,经由DC-DC转换器等功率调整部53与加热部32相连接。控制部54控制送风机14的驱动、切换部35的位置、向加热部32的通电。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n在上述结构中,首先进行使除湿部31恢复除湿性能的再生模式运行。切换部35被控制在打开排出口33的位置,加热部32被驱动,使送风机14最初停止t1(例如20秒)之后,再以0.2m3/分的流量驱动t2(例如1秒)的时间。以后重复该动作。\n在使用硅胶作为除湿材料时,如果将除湿材料加热到120℃,水蒸气开始从除湿材料中脱离,产生的水蒸气由送风机14从排出口33向车室内放出。此时,由加热部3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除湿材料表面,但在除湿材料的表面为低温时送风机14不驱动。因此除湿材料表面温度快速上升,水蒸气快速地从除湿材料脱离。另外,与稳定地以0.01m3/分的流量送风相比,间歇地送风时吸附材料的表面温度变得更高,因此根据傅立叶法则,向吸附材料的传热量变大,再生时间更快。另外,由于没有调整送风量的必要,因此可以将装置设为简单的结构。\n在再生模式结束后,进行如图8所示的除湿模式运行。在除湿模式中,切换部35被控制在关闭排出口33的位置,送风机14被驱动。送风机14以0.2m3/分的流量向除湿部31送入车室内的空气(例如35℃,55%RH)。送入的空气由除湿部31的除湿材料吸附水蒸气,在湿度下降的同时由吸附热而发热,变为高温低湿度(48℃,18%RH)。该空气被导入流路13,并通过部件21而从表皮26的喷出口26A吹出。然后,向人体表面以及衣服上喷出,到达衣服和皮肤表面的干燥空气使汗气化,防止使用者的湿热感。这样,干燥空气通过使人体表面的汗气化而夺走气化潜热,使用者可以进一步获得凉爽感。另外,即使不与空调座席装置10的就座面26E相接触,朝向该方向的就座以外的人体部分也接触到喷出的空气,使得气化潜热被夺走,可以向广范围的人体部分可靠地给予凉爽感。\n如上所述,由本实施方式形成的空调座席装置10,使用具有例如硅胶、沸石等吸附材料的除湿部31而对室内空气除湿。从而从座席本体的喷出口26A吹出除湿后的空气,使体表的汗气化,由此夺取气化热,快速地向人体给予凉爽感。另外,在使汗蒸发之后,通过对其后从人体排出的汗量进行除湿,防止湿热感。进而,也可以由设置在表皮26的附近的发热部即PTC加热器22、通过热传导向人体提供温热,由此给予适当的温暖感。该凉爽感和温暖感根据个人的喜好而任意地设定,由此可以实现对人体舒适的空调环境。\n由于作为除湿部31使用具有吸附作用的硅胶、沸石等除湿材料,因此与使用珀尔贴元件等通过结露除湿的方式相比,不需要结露水的处理。另外,在冬季等露点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除湿,由此即使在冬季也可以防止长时间就座时所感到的湿热感。进而,由于设有对除湿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32,因此可以实现除湿材料的再生,可以长时间稳定地除湿,可以实现舒适的空调环境。\n另外,如果作为除湿部31使用在不锈钢网等的加热部32表面保持吸附材料的结构,再生模式的时间可为30秒左右,在再生模式中除湿空气的停止时间可为短时间。\n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控制部41A、41B和检测部42。也可以将这些控制部与控制部54构成为整体。\n接下来,对由控制部54进行的再生模式、除湿模式下的各种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图9是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在图9所示的第1控制中,控制部54进行控制以使再生模式的加热部32的通电量在运行开始之后马上增加。即,控制部54,在第一次的再生模式时对加热部32进行最大程度的通电,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再生模式中以使加热部32的通电量减少的方式对功率调整部53进行控制。这里所谓通电量可以考虑为通电功率(电力)与通电时间的乘积。在第1控制中,在两者之中控制通电功率。\n在上述结构中,对其动作进行说明。夏季的车室内为50℃25%RH左右,如图9所示,控制部54首先进行使除湿部31恢复除湿性能的再生模式的运行30秒的时间。即,控制部54控制切换部35以处于打开排出口33的位置,使功率调整部53的输出电压上升,以例如70W驱动加热部32。此时使送风机14在最初的10秒停止,然后以例如0.3m3/分的流量驱动1秒。以后重复该动作。在再生模式结束后,控制部54以使除湿模式运行进行30秒的方式控制各部分。\n在驱动轿车空调时,车室内的温度、湿度缓慢下降,10分钟后变为35℃、50%RH,30分钟后变为25℃、50%RH。因此即使控制部54在运行开始后10分钟以后的再生时将加热部32的通电量设为35W,将20分钟以后的通电量设为20W,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凉爽感。另外,在30分钟以后的稳定状态,即使将再生模式的通电设为0W也可以由空调将从喷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抑制得比较低,可以一边使就座面26E的湿度降低一边得到适度的凉爽感。即,控制部54经由功率调整部53控制向加热部32的通电功率,缓慢地使向加热部32的通电功率减小。\n在如上所述不需要结露水的处理的、使用吸附式的除湿部31的空调座席装置中,即使车内的室温较高时使用者也可以得到快速的凉爽感。另外在室内的空调有效、室温低时,使用者可一边防止湿热感一边得到适度的凉爽感,进而消耗功率下降。\n接下来,对控制部54对向加热部32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进行说明。图10是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n在本控制中,控制部54将再生模式的运行开始之后的再生时间控制得较长。即,运行开始后10分钟时间内再生模式的时间(t1)为例如30秒。另一方面,从车室的空调有效的运行开始一定时间之后,例如经过10分~20分之后再生模式的时间(t2)为例如20秒。车室温度变为25℃或以下的20分钟以后,再生模式的时间(t3)为例如10秒。这样控制部54以再生模式的时间顺次缩短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在30分钟以后的稳定状态下也可以将再生模式的时间设为0,即以连续地进行除湿(送风)的方式进行控制。这样也可以由空调将从喷出口26A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抑制得较低,可以一边使就座面26E的湿度降低一边使使用者获得适度的凉爽感。另外消耗功率降低。\n另外,也可以将再生模式的时间设为一定,仅使向加热部32的通电时间变化(第3控制)。图11是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n在本控制中,控制部54以使再生模式中的加热部32的通电时间在运行开始之后变长的方式进行控制。在上述结构中,夏季的车室内为50℃25%RH左右,首先,控制部54使再生模式运行进行t1(例如30秒)的时间。即,控制部54控制切换部35以使排出口33位于打开的位置,并对加热部32驱动ton1(例如30秒)的时间。同时在最初10秒使送风机14停止,然后以0.3m3/分的流量间歇地驱动。\n在驱动轿车空调时,车室内的温度、湿度缓慢下降,10分钟后变为35℃、50%RH,30分钟后变为25℃、50%RH。因此控制部54在运行开始后10分钟以后也使再生模式运行进行t1的时间,但此时对加热部32驱动20分钟以后也使再生模式运行进行t1的时间,但对加热部32驱动更短的ton3(例如10秒)的时间,最初间歇地驱动送风机14。另外,在30分钟以后的稳定状态下,也可以将再生模式的时间设为0,即连续地进行除湿(送风)。这样也可以将由空调从喷出口26A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抑制得较低,可以一边使就座面26E的湿度降低一边使使用者获得适度的凉爽感。另外消耗功率降低。\n另外,控制部54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控制各部分(第4控制)。即,将使再生模式运行进行t1(例如30秒)的时间中的加热部32的通电,设为在运行开始后在再生模式运行中连续通电。然后,在10分钟以后以通电ton4(例如8秒)、停止toff1(例如2秒)的时间的方式间歇地通电。在20分钟以后以通电ton5(例如8秒)、停止toff2(例如5秒)的时间的方式间歇地通电。然后,在30分钟以后的稳定状态下,将再生模式的时间设为0,即连续地进行除湿(送风)。这样,通过使间接通电的通电时间顺次缩短的控制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n另外,在如图7所示那样设有多个调整部12B的情况下,优选不同时对各个调整部12B的加热部31通电。接下来对这样的运行控制进行说明。\n图13是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在该第5控制中,控制部54在第2加热部即背部52的加热部32通电期间,使座部51的加热部32停止。这里背部52的加热部32加热第2除湿部即背部52的除湿部32。背部52的除湿部32,对由第2送风机即背部52的送风机14输送过来的空气进行除湿。背部52的送风机14从外部导入空气,向与座部51的流路13不同的第2流路即背部52的流路13流动。\n即背部52的调整部12B首先进行再生模式运行,座部51的调整部12B首先进行除湿模式。根据这样的控制,即使加热部32为多个,由于加热部32不是同时工作,因此可以将再生用的最大电流抑制得较小。\n在图13所示的控制中,控制部54以使背部52的调整部12B、座部51的调整部12B的再生·除湿模式相反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控制部54以在座部51、背部52同时进行各模式,在再生模式中不使座部51的加热部32和背部52的加热部32同时通电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n进而,当在车辆的驾驶席、副驾席上分别设置调整部12B,并设置控制双方的座席的调整部12B的控制部时,该控制部也可以构成得:在一方的调整部12B的加热部32通电期间,使另一方的加热部32停止,或者限制通电量。即,当在多个座席上分别设有调整部12B时,控制部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在至少1个加热部32通电期间,使至少另外1个加热部32停止,或者限制通电量。通过这样的控制,车辆整体的空调座席装置所消耗的功率减少。\n接下来,对于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进一步设置各种检测部,将其输出输入控制部54从而控制调整部12B和送风机14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对于在调整部12B设置检测除湿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干燥空气温度检测部(以下称作检测部)55的情况进行说明。\n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检测部55由热敏电阻等构成,并设置在调整部12B的下游侧。控制部54接受检测部55的输出,并基于此控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n在上述结构中,夏季的车室内为50℃25%RH左右,但如图15所示,首先控制部54与图9的控制相同,进行再生模式,在再生模式结束后,进行除湿模式30秒的时间。\n在驱动轿车空调时,车室内的温度、湿度缓慢下降。因此在检测部55的输出变为T1(例如40℃)时,控制部54也进行再生模式运行t1(例如30秒)的时间。此时控制部54使加热部32驱动比初始的加热时间ton1短的ton2(例如20秒)的时间。另外,在随时间经过而检测部55的输出变为比T1低的T2(例如32℃)时,控制部54在再生模式运行中,使加热部32驱动比ton2短的ton3(例如10秒)的时间。在随时间进一步地经过,检测部55的输出变为比T2低的T3(例如25℃)时,控制部54将再生模式的时间设为0,即连续地进行除湿(送风)。即,控制部54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在检测部55的输出为规定值或以下时,限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这样,也可以由空调将从喷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抑制得较低,可以一边使就座面26E的湿度降低一边使使用者获得适度的凉爽感。另外消耗功率降低。\n接下来,对在调整部12B设置检测除湿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干燥空气温度检测部(以下称作检测部)56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又一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检测部56由相对湿度传感器、绝对湿度传感器等构成,并设置在调整部12B的下游侧。控制部54接受检测部56的输出,并基于此控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n在上述结构中,夏季的车室内为50℃25%RH左右,但如图17所示,首先控制部54与图9的控制相同,进行再生模式,在再生模式结束后,进行除湿模式运行30秒的时间。\n在驱动轿车空调时,车室内的温度、湿度缓慢下降。因此在检测部56的输出变为H1(例如21%RH)时,控制部54也进行再生模式运行t1(例如30秒)的时间。此时控制部54使加热部32驱动比初始的加热时间ton1短的ton2(例如20秒)的时间。另外,在随时间经过,检测部56的输出变为比H1低的H2(例如18%RH)时,控制部54在再生模式运行中,使加热部32驱动比ton2更短的ton3(例如10秒)的时间。在随时间进一步经过,检测部56的输出变为比H2低的H3(例如15%RH)时,控制部54将再生模式的时间设为0,即连续地进行除湿(送风)。即,控制部54在检测部56的输出为规定值或以下时,限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这样进行控制,也可以由空调将从喷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抑制得较低,可以一边使就座面26E的湿度降低一边使使用者获得适度的凉爽感。另外消耗功率降低。\n接下来,对设置检测除湿部31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以下称作检测部)57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又一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检测部57由热敏电阻等构成,并设置在除湿部31的周围的外壳上。控制部54接受检测部57的输出,并基于此控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n在上述结构中,夏季的车室内为50℃25%RH左右,如图19所示,首先控制部54与图9的控制相同,进行再生模式,在再生模式结束后,进行除湿模式运行30秒的时间。\n在驱动轿车空调时,车室内的温度、湿度缓慢下降。因此室内的空气的湿度降低,即使由加热部32加热除湿部31,由再生所脱离的水蒸气也变少,除湿部31的温度上升。此处,在检测部57的输出变为T4(例如60℃)时,控制部54也进行再生模式运行t1(例如30秒)的时间。此时控制部54使加热部32驱动比初始的加热时间ton1短的ton2(例如20秒)的时间。另外,在随着时间经过,检测部57的输出变为比T4高的T5(例如30℃)时,控制部54在再生模式运行中,使加热部32驱动比ton2更短的ton3(例如10秒)的时间。即,控制部54在检测部57的输出为规定值或以上时,限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这样进行控制,也可以由空调将从喷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抑制得较低,可以一边使就座面26E的湿度降低一边使使用者获得适度的凉爽感。另外消耗功率降低。\n接下来,对设置检测车室等的空调座席装置10的外部的空气的温度的外部温度检测部(以下称作检测部)58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又一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21是图20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检测部57由热敏电阻等构成,并设置在车室内的空调座席装置10的外部。例如可以设置在送风机14的吸气口14B附近等、来自调整部12B的温度影响较小的部位。控制部54接受检测部58的输出,并基于此控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n在上述结构中,夏季的车室内为50℃25%RH左右,如图21所示,首先控制部54与图9的控制相同,进行再生模式,在再生模式结束后,进行除湿模式30秒的时间。\n在驱动轿车空调时,车室内的温度、湿度缓慢下降。此处,在检测部58的输出变为T6(例如35℃)时,控制部54也进行再生模式运行t1(例如30秒)的时间。此时控制部54在再生模式中使加热部32驱动比初始的加热时间ton1短的ton2(例如20秒)的时间。另外,在随着时间经过,检测部58的输出变为比T6低的T7(例如27℃)时,控制部54在再生模式运行中,使加热部32驱动比ton2更短的ton3(例如10秒)的时间。在随着时间进一步经过,检测部58的输出变为比T7低的T8(例如25℃)时,控制部54将再生模式的时间设为0,即连续地进行除湿(送风)。即,控制部54在检测部58的输出为规定值或以下时,限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这样进行控制,也可以由空调将从喷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抑制得较低,可以一边使就座面26E的湿度降低一边使使用者获得适度的凉爽感。另外消耗功率降低。\n接下来,对设置检测车室等的空调座席装置10的外部的空气的湿度的外部湿度检测部(以下称作检测部)59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又一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各模式的动作的时间图。检测部59由相对湿度传感器、绝对湿度传感器等构成,并设置在车室内的空调座席装置10的外部。例如可以设置在送风机14的吸气口14B附近等、来自调整部12B的湿度影响较小的部位。控制部54接受检测部59的输出,并基于此控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n在上述结构中,夏季的车室内为50℃25%RH左右,如图23所示,首先控制部54与图9的控制相同,进行再生模式,在再生模式结束后,进行除湿模式30秒的时间。\n在驱动轿车空调时,车室内的温度、湿度缓慢下降。此处,在检测部59的输出变为H4(例如21%RH)时,控制部54也进行再生模式运行t1(例如30秒)的时间。此时控制部54在再生模式运行中使加热部32驱动比初始的加热时间ton1短的ton2(例如20秒)的时间。另外,在随着时间经过,检测部59的输出变为比H4低的H5(例如18%RH)时,控制部54在再生模式运行中,使加热部32驱动比ton2更短的ton3(例如10秒)的时间。在随着时间进一步经过,检测部59的输出变为比H5低的H6(例如15%RH)时,控制部54将再生模式的时间设为0,即连续地进行除湿(送风)。即,控制部54在检测部59的输出为规定值或以下时,限制加热部32的通电量。这样进行控制,也可以由空调将从喷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抑制得较低,可以一边使就座面26E的湿度降低一边使使用者获得适度的凉爽感。另外消耗功率降低。\n(实施方式4)\n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座席装置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座部51上的PTC加热器22B的配设图案(pattern)与设置在背部52上的PTC加热器22C的配设图案不同。即,如图24所示,PTC加热器22B被设置得就座时与大腿部处宽广地接触,背部52的PTC加热器22C设置在与脊背和肩膀相接触的部分上。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3中的任何一个都相同。\n在该结构中,在皮下脂肪比臀部等皮下脂肪较厚的部分薄的大腿部等感觉到温热感的部位,配置有PTC加热器22B。因此使用者可以有效地获得温热感。另外,PTC加热器22C设置在与脊背和肩膀相接触的部分上,在就座时仅加热与人体相接触的部分,同样有效地给予温热感。通过这样地配置PTC加热器22B、22C以有效地获得温热感,可以以较少的能量,获得(温度)上升(立ち上がり)快速的供暖效果。\n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1个部位设置PTC加热器22B,在3个部位设置PTC加热器22C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该排列方式。可以使座部51与背部52的各自的PTC加热器22B、22C的排列不同,只要有效地设在表皮26的正下方即可。\n(实施方式5)\n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座席装置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部51与背部52上,喷出口26A的配设图案不同。即,如图25所示,在背部52的中央部,喷出口26A被设置得密度较大,在其两肋设有PTC加热器22C。\n在该结构中,从设置在背部52的中央部的喷出口26A喷出大量的干燥空气,贯通衣服而到达脊背,并沿脊椎骨沿着人体表面的凹坑快速地提供到脊背上方,因此,使用者可以快速地在脊背的较大范围内获得凉爽感。即便这样提供的干燥空气的风量少也可以有效地向人体给予凉爽感,因此可以使装置小型化。进而由于可以以较少的风量获得凉爽感,因此可以减少风量,降低装置的运行噪音。\n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喷出口26A在背部31的中央部设置得较多的结构,但并不一定受到该结构的制约。可以使背部31与座部32的各自的喷出口26A的配设图案不同,只要有效地设置即可。\n(实施方式6)\n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在支撑部件11的侧面上设有与就座面26E侧相连的通气槽(下面称作槽)13A。支撑部件11由不透气的聚氨酯泡沫等弹性体构成。弹性程度与实施方式1相同。从送风机14经由流路13输送过来的空气进一步通过槽13A而输送给部件21,并向空气层扩散,通过PTC加热器22的开口22A而从喷出口26A喷出。即,流路13与槽13A相连通。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n在该结构中,设有以从支撑部件11的侧面与就座面26E侧相连的方式设置的槽13A。因此,在与人体的载重无关的部位配送风,因此送风的压力损失变低,可以不使风量性能下降地将风送到终端部。另外,由于在就座面26E的受到负荷的部位没有设置贯通孔或部件21的下沉空洞,因此不会有损乘坐舒适性。\n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调整部12A不是必需的。另外还有下述结构:除了使用部件21形成空气层之外,可以向人体与就座面26E的接触的整体送风。下面对与这样的结构进行说明。\n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支撑部件和表皮的立体图。\n在本结构中,在作为聚氨酯泡沫等弹性体的支撑部件11的就座面26E侧设有通气槽(下面称作槽)13B。进而设有与槽13B相连通,在就座面26E上扩大而分支的通气槽(下面称作槽)13C。然后,不设置形成空气层的部件21,而使表皮26覆盖支撑部件11。在表皮26上设置有喷出口26A,从送风机14输送过来的空气在槽13C处扩散,可以通过表皮26的表面整体吹向人体。另外,在图27中,虽然没有设置PTC加热器22、调整部12A、调整部12B,但也可以设置。\n对于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空调座席装置,下面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在驱动送风机14时,以例如0.2m3/分的流量向槽13A送入室内的空气。然后,被输送到就座面26E,从设置在表皮26上的喷出口26A吹向就座的人体表面。由此,人体可以获得凉爽感。另外,如果室内空气通过车内的轿车空调或室内的空调等空调装置而使室内温度降低,可以进一步增加凉爽感。\n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从支撑部件11的侧面与就座面26E侧相连的槽13A,从而向就座面26E的槽13B配送风。由此,在与人体的载重无关的部位配送风,因此送风的压力损失变低,可以不使风量性能下降地将风送到终端部。另外,由于在就座面26E上没有设置贯通孔,因此不会有损乘坐舒适性。由于空气从支撑部件11的侧面的与人体的载重无关的部位通过槽13A向就座面26E输送,因此可以实现较低的压力损失,可以实现送风机14的小型化。另外,由于是在支撑部件11的侧面上设置了槽13A的简单的结构,因此制造上的成形的成品率提高。\n另外,通过如图28所示那样设为使槽13B在就座面26E上分支的槽13C的结构,由于可以向人体与就座面26E的接触部位的整体送风,因此人体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得凉爽感。\n另外,如图28所示,更优选在设置在支撑部件11上表面上的不透气的表皮26的至少一部分的、人体的冷觉点较多的位置上设置喷出口26A。在该结构中,从送风机14输送过来的空气,从喷出口26A集中地吹到冷觉点较多的位置,因此可以得到较强的凉爽感。另外,表皮26的材质只要是不透气的原料即可,原料并没有限制,因此可以从适于就座的原料中选定。\n另外,表皮26也可以为其他的原料。图29是表示图2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其他的表皮的立体图。片状表面材料即表皮26B具有透气性,设置在支撑部件11上表面上。\n通过在支撑部件11上表面上设置具有透气性的表皮26B,即使就坐在位于就座面26E的通气槽13A上,也可以由表皮26B覆盖通气槽13B、13C。因此,表皮26B使人体的载重分散,使槽13B、13C等的凹凸形状缓和,使就座时的乘坐舒适性提高。进而,由于空气在表皮26B处扩散,因此也向通气槽13A、13B、13C正上方以外的部位送风,凉爽感得到提高。\n接下来,对于使槽13A的功能更有效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0是实施方式的另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31是图30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立体图。图32是本实施方式的又一另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33是图32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立体图。\n在图30、图31所示的结构中,至少设置在覆盖槽13A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位的表皮26C为不透气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图27相同。即,表皮的、至少覆盖槽13A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为不透气性的。\n在就座面26E上设有多个喷出口26A,成为从表皮26C使空气喷出的结构,但在侧面上设有没有设置喷出口的不透气的表皮26C。通过该结构,通过槽13A内的送风不会从表皮26C所设置的侧面泄漏,而是被就座面26E所导引,从就座面26E的喷出口26A吹出,给予人体凉爽感。另外,通过不透气的表皮26C,可以仅向需要的部位吹出空气,因此可以一边维持必要性能,一边使装置尺寸小型化。\n另外,如图32、图33所示,设为下述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将在包括侧面的整体上设有喷出口26A的表皮26和设在支撑部件11的侧面上的槽13A的至少一部分,由不透气的表面材料26D所覆盖。\n接下来,对空气流路的更优选的结构进行叙述。图34是本实施方式的又一另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座部的剖面图。空气的流路13D由弹性材料构成,并贯通槽13A。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图27相同。\n在该结构中,流路13D由具有支撑部件11以下的弹性率、具有即使人体就座也不会给予不协调感的程度的柔软性的原料构成,因此不像树脂制或金属制的管道那样硬。因此,当在由表皮26所覆盖、使用者所接触的部位即侧面上配设流路13D时,由于在接触时具有弹性、具有如支撑部件11那样的柔软性,因此可以构成得没有不协调感。而且流路13D被配置在侧面上,没有支撑人体的体重的必要,因此对流路13D可以应用弹性率较低的原料。另外,即使在座部51的底部上配置有自动调节式座椅的驱动装置等结构构件,也可以制成适于将流路13D布线到就座面26E的结构。即送风机14等的设置部位的自由度增加。进而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流路13D也可以吸收送风机14的振动。另外,在图34中示出了将流路13D应用在图27的结构中的状态,但也可以应用在图26中。\n图3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又一另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如上所述,与实施方式3相同,也可以在图27的结构中设置包括具有除湿材料的除湿部31的调整部12B。\n即,在除湿模式中,切换部35设定在关闭排出口33的位置,驱动送风机14。送风机14以例如0.2m3/分的流量向除湿部31送入车室内的空气(例如35℃,55%RH)。除湿部31吸附该空气中的水蒸气,空气的湿度下降,同时以吸附热的形式加热,变为高温低湿度(48℃,18%RH)。然后,被导入槽13A,向就座面26E输送,从设置在表皮26上的喷出口26A吹向就座的人体表面。\n另一方面,在再生模式时,切换部31位于打开排出口33的位置,电阻发热体即加热部32工作。例如,当在除湿部31中所使用的吸附材料为硅胶时,加热到130℃,从吸附材料放出水蒸气。然后,从排出口33向空调座席装置10之外、例如室内放出高湿度的空气。\n此处,在将送风机14的电机(马达)设为直流电机而控制转速的结构中,若在再生模式时将送风机14的送风量控制为0.02m3/分左右的微弱风,则可以最有效地使吸附材料25再生。\n接下来,对设置在支撑部件11上的通气槽的其他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6是本实施方式的又一另外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图37是表示图36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的支撑部件的立体图。\n在该结构中,设有从侧面与就座面26E相连的多个通气槽(下面称作槽)13A、13E。另外,送风机14向槽13A输送由调整部12B除湿后的空气,送风机14A将从空调座席装置10的就座面26E以外引入的空气直接向槽13E输送。由此,向槽13A输送的空气被输送到座席表面的槽13B,通过槽13C在表面上分配。另一方面,由送风机14A吸入的室内空气经由槽13E、通气槽13F、13G向就座面26E输送。此时,槽13A、13E是独立的,因此吹到人体的风不会混合,因此不会产生除湿风的湿度的下降、或者使冷却后的风的温度上升,不会使凉爽感下降。\n下面,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空调座席装置说明其动作、作用。送风机14将由调整部12B除湿后的空气送入槽13A,然后经由槽13B向就座面26E的槽13C输送除湿风,并向人体吹风而给予凉爽感。送风机14A通过槽13E向就座面26E的槽13F、13G送风,并向人体吹风而给予凉爽感。由此,可以向人体的冷觉点较集中的部位吹除湿风,以立即有效地使夏季的不舒适的状态变为舒适的状态。\n另外,也可以与该结构相反,设为向槽13E输送除湿风,向槽13A输送室内空气的配置结构。\n图38是表示又一其他的例子的空调座席装置的剖面图。在上述的结构中,送风机14从表皮26的喷出口26A吹出空气,但如图38所示,也可以以从表皮26吸入空气的方式使送风机14工作。此时,通过吸入空气,可以将人体的汗等湿气排出到空调座席装置本体外部。另外。不会使人体感觉到吹出时所产生的气流感。\n(实施方式7)\n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图。在汽车本体上设有制冷(冷冻)循环式的车辆空调部71。车辆空调部71为对空调座席装置10所设置的空间即车室61内进行空调的外部空调装置。设在车室61内的空调座席装置10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3中所示的图7的结构相同。在例如汽车60的有限的一定空间的室内即车室61内,在地板上互相邻接地并排设置2个空调座席装置10。\n由制冷循环式的制冷装置构成的车辆空调部71构成得:由配管将压缩机72、冷凝器73、减压器74、蒸发器75连结成环状,制冷剂在其中循环。车辆空调部71,将从送风容量可变的第3送风机即车室送风机(下面称作送风机)76吸入的空气与蒸发器75进行热交换,然后将冷却的空调空气从在驾驶席前部开口的吹出口77向车室61内吹出。压缩机72以发动机78为驱动源进行旋转。\n操作设定部79,对空调座席装置10和车辆空调部71双方的运行等操作进行指示。操作设定部79具有:进行空调座席装置10与车辆空调部71的各自的运行与停止的指示的运行钮(图未示),对各自的送风量和能力进行设定的运行能力设定钮(图未示),以及对车辆空调部71的运行能力的目标值进行设定的温度设定钮(图未示)。\n控制部80由微型计算机及其外围电路构成,分别与送风机14、加热部32、切换部35、压缩机72和送风机76电连接。控制部80读取操作设定部79的指示,并内置有根据读取的指示来执行对空调座席装置10与车辆空调部71的运行控制序列的程序。控制部80在读取操作设定部79的运行钮的开关(ON、OFF)指示之后,使空调座席装置10与车辆空调部71连动地运行和停止。此时,在送风机76的送风量较大时,将送风机14的送风量控制得较大;在送风机76的送风量较小时,将送风机14的送风量控制得较小。上述那样的空调座席装置10、车辆空调部71和控制部80构成空调系统。\n下面,对该空调系统的动作与作用进行说明。一般在夏季的炎热天气下停车时,车室61的室温上升到35℃或以上,表皮26也上升到60℃左右。当驾驶者在乘车时起动发动机78,将操作设定部79的运行钮设为开,并将运行能力设定钮设为最大能力时,控制部80开始空调座席装置10与车辆空调部71的运行。然后,如图39所示,控制部80使空调座席装置10在除湿模式下开始运行。然后,在除湿材料的除湿能力达到饱和时,控制部80使空调座席装置10在再生模式下运行。该一连串的动作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因此省略掉说明。\n另一方面,车辆空调部71已经与空调座席装置10一起起动。在车辆空调部71,在空调座席装置10对人体进行直接的除湿空调时,制冷剂从压缩机72开始在冷凝器73、减压器74、蒸发器75和压缩机72内循环。使送风机76以最大能力运行,将空气向蒸发器75输送。该空气在蒸发器75有效地进行热交换,缓慢地温度下降变为冷风,并从吹出口77向车室61内吹出,开始对车室61内进行空调。\n车辆空调部71的空调效果的上升较慢,大约15~30分钟之后车室61的室温达到25℃。如果室温下降,使用者将车辆空调部71的运行能力设定钮从最大能力切换为最低能力,送风机76的送风量下降。如果送风机76的送风量下降,控制部80与空调座席装置10的运行能力设定钮设定无关地使送风机14的送风能力减小。因此,车室61内的温度较高时,来自空调座席装置10的送风量较大,向人体给予凉爽感,同时在车室温度下降时,来自空调座席装置10的送风量减小。因此可以防止人体的过度冷却。另外,从运行开始之后到稳定状态,由于送风机76的噪音而感觉不到送风机14的噪音。\n在车辆空调部71为自动控制空调时,由接受了检测车室61内的温度的外部温度检测部(下面称作检测部)58的信号的控制部80,使得车辆空调部71的运行能力下降。此时,控制部80也可以与空调座席装置10的运行能力设定钮设定无关地使送风机14的送风能力减小。此时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结构相同的效果。\n另外,也可以将检测汽车的行驶速度的车速检测部(下面称作检测部)82与控制部80相连接,控制部80根据车的行驶速度,与空调座席装置10的运行能力设定钮的设定无关地设定送风机14的送风量。例如如果对控制部80进行编程,以使在车速变为40km/h或以下时减小送风机14的送风能力,则在车速变慢、车辆的噪音减小时,送风机14的送风能力减小。因此由于车辆的噪音而感觉不到送风机14的噪音。\n另外,也可以将检测发动机78的转速的发动机转速检测部(下面称作检测部)83与控制部80相连接,控制部80根据发动机转速,与空调座席装置10的运行能力设定钮的设定无关地设定送风机14的送风量。例如如果对控制部80进行编程,以使在发动机78的转速变为1500rpm或以下时减小送风机14的送风能力,则在发动机78的转速变慢、车辆的噪音减小时,送风机14的送风能力减小。因此由于发动机78的噪音而感觉不到送风机14的噪音。\n在上述说明中,以图7所示的空调座席装置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其他的空调座席装置10。另外,对于如图40所示仅设置了对来自送风机14、调整部12B的空气进行输送的座席送风口84的结构的座席10B,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的结构相同的作用、效果。\n另外,在图39所示的结构中,控制部80对空调座席装置10与车辆空调部71双方进行控制,但也可以设置分别对它们进行控制的单独的控制部并使这些控制部连动。此时,也可以在控制空调座席装置10的控制部上连接检测部58、82、83。\n由于控制部80与送风机76相连接,因此可以检测送风机76的送风量。另一方面,在分别设置控制部时,也可以例如在吹出口77上设置由对送风机76的风量进行测定的风力计等构成的风量检测部而与对空调座席装置1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相连接。换言之,控制部80作为对送风机76的风量进行测定的风量检测部而起作用,控制部80基于风量检测部的输出设定送风机14的风量。\n另外,上述说明中,对将空调座席装置10设置在车室61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与设置在住宅或办公室等室内、由工业电源所驱动、对该室内进行空调的空调相连动。此时,也可以如上述那样对控制部进行分割、彼此无线连接。\n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固有的结构在单独地构成时也可以发挥各自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固有的结构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组合实施。这样的结构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n工业应用前景\n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座席装置,送风机不受所输送的空气的喷出条件所左右,即使座席的设计等变化也可以通用。该空调座席装置主要应用于汽车所使用的驾驶座席等,也可以应用于供暖器具以及加热器具等。
法律信息
- 2010-04-21
- 2007-05-16
- 2007-03-1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1998-05-06
|
1997-10-07
| | |
2
| | 暂无 |
1998-04-22
| | |
3
| | 暂无 |
2003-03-2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