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用于车座的空气调节装置 |
申请号 | CN97118957.9 | 申请日期 | 1997-10-07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80507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有限会社JC联合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有限会社JC联合 | 当前权利人 | 有限会社JC联合 |
发明人 | 河合义明;荻村好孝;春日井则孝 |
代理机构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摘要
车座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空气片,该空气片包含与车座形状相配且其中具有若干能令空气流过之气道的坐垫装置,且该空气片在其前表面给定位置配置有渗透部用以沟通坐垫装置与外部的联系,该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空气片上的软管,用以将来自空调器给定温度的空气引入坐垫装置。该空气片可拆卸地安装在车座上。
1.车座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装于车座上的空气片,该空气片包 含拥有可令空气流过的间隙的气道装置以及用于严密覆盖气道装 置整个表面的非渗透装置,该空气片在其前表面配置有渗透部用 以沟通气道装置与外部的联系,该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输入通道, 它可拆卸地安装在空气片上,用以将来自空调器的给定温度的空 气引入气道装置;所述输入通道包括可伸缩软管、装于该软管输 入端并与外部空气释放口相连的接合器以及装于该软管输出端并 连接空气片中空气输入口的连接器;所述空气片的空气输入口配 置有用以配接连接器的连接接合器,当连接器与连接接合器接合 在一起时,该连接器和连接接合器之间可产生相对位移以便控制 导入空气片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空气片包括可安装 在车座乘坐区和靠背上的大致为矩形的表面,当空气片装在车座 上时,具有给定纵向长度的非渗透部配置在位于乘坐区与靠背之 间相应位置的空气片的前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空气输入口向前配 置在乘坐区的空气片中,用以连接输入通道的输出端,而在毗邻 该空气输入口与输出端之间连接部位的空气片前表面上配置有非 渗透部。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空气输入口配置在 空气片后表面对应乘坐区与靠背之间折叠处的位置上,用以连接 输入通道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空气片包括可 安装在车座乘坐区和靠背上的大致为矩形的表面,当空气片装在 车座上时,具有给定纵向长度的非渗透部配置在位于乘坐区与靠 背之间相应位置的空气片的前表面;在所述空气片的大致中心位 置形成有缺口,非渗透部形成于切口相对两侧空气片的前后表面, 空气输入口配置在切口相对两侧的后表面上,用以连接从输入通 道分支出来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气道装置由具有给 定厚度的软坐垫装置构成,非渗透装置由片状装置构成,而空气 片的渗透部由筛网布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连接器配置得可相 对于软管和连接接合器转动,当连接器与连接接合器接在一起时, 可根据连接器的旋转位置控制引入空气片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连接接合器配置在 沿乘坐区与靠背之间折叠处空气片的相对两侧,输入通道的连接 器与连接接合器之一相连,而能够阻断外部与空气片内部之间联 系的栓塞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另一连接接合器之中。
9.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连接接合器配置在 沿乘坐区与靠背之间折叠处空气片的相对两侧,输入通道的连接 器与连接接合器之一相连,而能够阻断外部与空气片内部之间联 系的栓塞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另一连接接合器之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当连接器与连接接 合器相连时,该连接器在给定旋转位置上锁定。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当连接器与连接接 合器相连时,可根据该连接器的旋转位置控制从外部引入空气片 的空气流速。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当连接器与连接 接合器相连时,可根据该连接器的旋转位置控制从外部引入空气 片的空气流速。
13.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当连接器与连接接 合器相连时,可根据该连接器的旋转位置改变引入空气片的空气 流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当连接器与连接 接合器相连时,可根据该连接器的旋转位置改变引入空气片的空 气流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1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当连接器与连接 接合器相连时,可根据该连接器的旋转位置改变引入空气片的空 气流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当连接器与连接 接合器相连时,可根据该连接器的旋转位置改变引入空气片的空 气流向。
17.根据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连 接接合器由管形装置组成,它包括具有开口的直径递减套管,该 开口通向面对乘坐区配置的气道装置和面对靠背配置的气道装 置,它还包括直径递增的套管,该套管自直径递减套管的外周界 延续且在其给定圆周位置上具有一组啮合部;其中连接器包括与 直径递减套管配接而可在其中旋转的分裂套管、可配接于直径递 增套管内并具有与啮合部弹性相啮合止动爪的套管部以及形成于 该套管部软管侧并与连接接合器直径递增套管相抵触的较大直径 部;其设计如下,当连接器与连接接合器相接时,该连接器被锁 定在相对连接接合器固定的圆周位置上,同时也防止了该连接器 从连接接合器中退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连接器的较大直 径部具有指示该连接器给定圆周位置的指示器,而连接接合器在 朝向其开口方向具有指示连接器相对于连接接合器旋转位置的参 考指示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接合器包括一端与 软管相连而另一端外向扩张之空气输入口的基部,以及沿空气输 入口形成并围绕外部空气释放口配置以便覆盖它的一组作用片。
20.车座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装于车座上的空气片,该空气片包 含内置可令空气流过之间隙的气道装置以及用于严密覆盖该气道 装置整个表面的非渗透部,该空气片在非渗透装置给定位置配置 有通道用以沟通气道装置与外部的联系,该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 输入通道,它可拆卸地安装在空气片上,用以将外来给定温度的 空气引入气道装置;其中,所述输入通道包括可伸缩软管、装于 该软管输入端并与外部空气释放口相连的接合器以及装于该软管 输出端并连接空气片中空气输入口的连接器;所述空气片的空气 输入口配置有用以配接连接器的连接接合器,当连接器与连接接 合器接合在一起时,该连接器和连接接合器之间可产生相对位移 以便控制导入空气片的空气。
本发明涉及装在车座上使用的空气调节装置。\n近来,装备空调器的汽车十分流行。空调器根据车外的温度通 过空气释放口将冷或热空气送入车厢,从而保持车厢内的适当温 度。装于车内由座位区和靠背组成的车座包括用尿烷泡沫模制成形 的弹性衬垫装置,举例来说,其表面由合成革或布料等制成的薄层 装置所覆盖。由于装在车内的空调器由发动机所驱动,所以从空调 器起动到使车厢达到适当的温度需要一段时间,其长短依赖于空调 器的额定功率、车内外之间的温差、车厢的大小和装载的人数等 等。因此,如果人在炎热的夏天坐进由太阳辐射晒热的汽车内,将 会体验到因座位本身热量聚集而产生的高温所带来的不适,这种高 温可传递给人体,或者可导致人体与车座接触的部位出汗。为弥补 这一缺陷,迄今为止的解决方法是在夏季将棕榈叶或亚麻等天然材 料织成的筛网衬垫放置在车座上以便在人体与座位之间提供能吸 收或释放湿气的空气层。另一方面,在冬季时,将发热衬垫放置在 车座上以便消除因座位冰冷而导致的体温损失所带来的任何不 适。\n然而,如果将这种编织物放置在车座上,从空调器开始工作时 起到车内达到适当温度时止将花费一段时间。对于预定温度与外部 气温之间差别较大的情形,这段时间更长,因为空调器的额定功率 是有限的。因此,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关闭所有车窗等待达 到适当温度期间仍将不得不忍受痛苦。还注意到,在汽车内,来自 空调器的空气释放口通常位于前座处,从而会在前后座之间形成温 差,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坐在某个座位上的乘客可能感到舒 适而对坐在其它座位上的乘客可能会觉得不满或过分(冷或热)。 另外,在夏季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如果在汽车运行期间通过空调器 冷却车内空气以维持适当温度,则人体的热量在座位上的聚集将引 起不适。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即随着乘客人数的增加,很难选择 适当的温度,因为各人对冷热的感觉是不同的。\n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座的空气调节装置, 它在空调器开始工作后即刻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它不受车厢内气 温及座位位置的影响从而解决了各个乘客对冷热感觉存在差异的 问题,它结构简单而有利于维护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及操作成本。\n上述目标通过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而实现,它包括空气片, 该空气片装于车座上,并包含可令空气流动之内置间隙的气道装置 和用以严密覆盖气道装置整个表面且其前表面侧装有联系气道装 置与外部之渗透部的非渗透装置,它还包括空气输入通道,该空气 输入通道可拆卸地安装在空气片上,用以将来自空调器的给定温度 空气引入气道装置。\n根据本发明,当乘客坐在其上装有空气片的座位上且将给定温 度的空气通过输入通道引入气道装置时,在该气道装置内位于乘客 接触表面与非渗透装置之间的部分渗透部中形成气道,作用后的气 流通过与乘客脱离接触的渗透部向外排出。这样,给定温度的导入 空气流向与乘客相接触的渗透部,直接与乘客身体接触而流动,以 便根据该导入空气冷却或温暖乘客身体。\n上述目标还通过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而实现,它包括空气 片,该空气片装于车座上,并包含可令空气流动之内置间隙的气道 装置和用以严密覆盖气道装置整个表面的非渗透部,且在非渗透装 置给定位置上装有联系气道装置与外部的通道,它还包括空气输入 通道,该空气输入通道可拆卸地安装在空气片上,用以将来自空调 器的给定温度空气引入气道装置。\n根据本发明,当乘客坐在其上装有空气片的座位上且将给定温 度的空气通过输入通道引入气道装置时,在夹在非渗透装置之间的 气道装置中形成气道,因此导入空气流过气道装置并与非渗透装置 相接触,而作用后的空气通过该通道向外排出。这样,导入空气可 通过非渗透装置的接触表面冷却或温暖乘客身体。\n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案车座空气调节装置的部分截面透视 图。\n图2为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的平面图。\n图3描述了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安装在汽车座位上的情形。\n图4为描述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结构的剖面图。\n图5给出了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在汽车座位上安装的另一种 描述。\n图6描述了作为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组成部分的软管。\n图7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n图8描述了图7所示空气调节装置安装在车座上的情形。\n图9给出了图7所示空气调节装置在车座上安装的另一种描 述。\n图10为软管连接器的透视图。\n图11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三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n图12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四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n图13描述了图7所示空气调节装置安装在车座上的情形。\n图14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五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n图15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六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n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七方案空气调节装置的部分截面透视 图。\n图17为改进空气片的部分截面透视图。\n图18为另一种改进空气片的部分截面透视图。\n图19为根据本发明第八方案空气调节装置的透视图。\n图20为图19所示装于车座上空气调节装置空气片的透视图。\n图21描述了图1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的连接器和连接接合器。\n图22为图1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栓塞装置的透视图。\n图23为图1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连接器和连接接合器相接合时 的纵截面图。\n图24简要描述了图1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的空气片结构。\n图25为沿图23中XXV-XXV线的纵截面图。\n图26为沿图23中XXVI-XXVI线的纵截面图。\n图27描述了图1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通过空气输入软管与空调 器相连的情形。\n图28为图1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接合器的透视图。\n下面将参考附图所示的若干方案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如图1所 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座空气调节装置10包括空气片11, 该空气片包含与配备空调器汽车的车座9(见图3)形状大致相符 (见图5)的坐垫装置(气道装置)13,例如,车座9具有坐垫区 9A和靠背区9B,该坐垫装置13拥有无数可令空气穿过的孔隙以 提供透气性,该空气片还包含用以严密覆盖坐垫装置13整个表面 且其前表面侧装有联系坐垫装置13与外部之渗透部15的片状装置 (非渗透装置)14,该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软管(输入通道)12, 它可拆卸地安装在空气片11上,用以将外来给定温度的空气引入 坐垫装置13。片状装置14由氯乙烯、皮革等非渗透材料制成,且 用以覆盖坐垫装置13的后表面侧。\n坐垫装置13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弹性、可折叠软坐垫块,且通 过塑料单丝纱以双束纱上置一束纱的方式织成蜂窝结构而制成。空 气片11的整个后表面均为由片状装置14覆盖的非渗透部14C,而 空气片11的前表面则包括由片状装置14覆盖的非渗透部14A、 14B和由渗透织物或筛网布制成的渗透部15A、15B。渗透部15 位于坐垫装置13前表面上给定位置A1、A2(图1和图2中以阴 影线表示)并可使坐垫装置13与外部相通。渗透部15A、15B的 形成区域大致与区域C1、C2相对应(见图1和图2),当乘客坐 在装于车座9之空气片11上时,上述区域分别与乘客的臀部和背 部相接触。在本方案中,渗透部15A、15B的形成区域略窄于接触 区C1、C2,即图1和图2中阴影线所示的区域A1、A2。\n如图1和图2所示,在空气片11的前侧,非渗透部14A、14B 由片状装置14限定在给定区域内。将会注意到,非渗透部14A在 车座大致中心区域P1内(即空气片11折叠处)具有给定长度W(见 图2),且当其应用于车座9时沿坐垫区9A和靠背区9B延伸(见 图3)。片状装置14具有隔热性,用于非渗透部14A,以避免导 入空气对乘客腰部的影响。另一非渗透部14B位于渗透部15A的前 方(或位于图2所示的左方)。空气输入口18位于非渗透部14B 或空气片11乘坐区的前方,且与软管12的输出端12A相连。在该 端,气道通过空气输入口18和渗透部15A之间区域中非渗透部14B 与后侧片状装置14C的组合而形成于坐垫装置13之内。将会注意 到,空气释放口15C形成于渗透部15B上端横靠靠背的位置,它在 乘客坐在空气片11上时保证了与外部的联系。\n软管12由合成树脂材料模制成波纹管结构,以便实现柔软和 可伸缩性。参考图5和图6,接合器20接于软管12的输入端12B 并与空调器7的空气释放口8相连。空气调节阀19接于软管12之 中,它可调节地对内部气道进行扼制。空气调节阀19还可使空气 通道对外阻断和释放。这样,来自空气释放口8被馈入空气片11 且具有给定温度的空气(可以是冷或暖空气)流速可以得到控制。 接合器20可以由泡沫聚苯乙烯或尿烷模制成以允许弹性变形,也 可以包含连接装置,其形状制成与空气释放口8的形状相符。装配 带16和S形固定装置17应用于沿空气片11的外边缘以便将其安装 在车座9上。\n下面将说明空气调节装置10的工作原理。首先,空气片11利 用装配带16和固定装置17安装在配备空调器7之汽车车厢内的车 座9上。然后,将空气片11的空气输入口18通过软管12与空调器 的空气释放口8相连。当乘客坐在其上装有空气片11的车座9上且 起动发动机令空调器7工作时,来自空气释放口8具有给定温度的 空气(冷或暖空气)通过软管12馈入该空气片。\n如图4所示,馈入空气片11的空气通过形成于坐垫装置13中 夹在非渗透部14B与后表面片状装置14C之间的间隙或孔隙而进入 渗透部15A。在空气片11的渗透部15A位于区域C1(见图2)且 与乘客身体接触的部分中,气道定义于坐垫装置13内接触区域C1 与后表面片状装置14C之间的区域。导入空气在接触区C1内接触 乘客部分身体(大腿和臀部),然后穿过位于非渗透装置14A与后 表面片状装置14C之间的区域进入另一渗透部15B并与乘客另一部 分身体(背部)在接触区C2(见图2)相接触,最后从与乘客未 发生接触的空气片11上端15C向外排出。这样,由空气输入口18 导入坐垫装置13的空气从乘坐区前方某处流过坐垫装置13内部, 经过折叠处到达靠背,进而从上端15C向外排出。如果乘客移动其 身体而在毗邻靠背渗透部15B的上部区域产生非接触区,则部分空 气穿过渗透部15B的上述区域以便向外排出。因此,当空调器7开 始工作时,可立即通过导入空气冷却或温暖身体的相应部位(大 腿、臀部和背部)。从而,在引入给定温度空气的同时可立刻获得 舒适的乘坐条件,即乘客身体在炎热季节可通过冷空气得到冷却, 而在寒冷季节则可通过暖空气得到温暖。如上所述,在与乘客身体 接触的渗透部15A、15B中,给定温度的导入空气与乘客身体直接 接触而流动,使乘客身体根据导入空气的温度而得到冷却或温暖, 以防止身体接触部位出汗或车座热量传递给乘客,从而获得舒适的 乘坐条件。另外,给定温度导入空气与乘客身体的直接接触使得无 需根据体温提供大的气温温差,从而与常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操作 成本可得到降低,其中常规方法是通过调节空调器提高或降低车厢 内气温以实现所需舒适度。具体而言,在汽车运行期间,空调器的 功率消耗可以减小,从而可降低燃油成本。\n在软管12中配备空气调节阀19可调整导入空气的流速,从而 根据乘客对冷热的感觉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在沿空气片11(它 沿车座9的乘坐区9A与靠背区9B折叠延伸)大致中心区域P1配 备具有隔热性的非渗透部14A可避免导入空气对乘客腰部的影 响。由于软管12制成可伸缩结构,且由于接合器20的设计与空气 释放口8的形状相符,所以此空气调节装置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 的汽车。\n在上述第一方案中,渗透部15所在区域略窄于乘客坐在装于 车座9之空气片11上时的接触区C1、C2(见图1和图2)。然 而,本发明绝不仅限于此,可以采用另外的设计,其中渗透部15 的配置区大致与接触区C1、C2相比拟,从而当乘客移动其身体使 得部分渗透部15A、15B脱离接触时,部分空气可通过该部分渗透 部排出。另一种替换设计是,可将渗透部15配置在宽于接触部C1、 C2的区域。\n下面将参考图7至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车座空气调 节装置30。与第一方案相对应的部件用相同参考数字和字母表示。 值得注意,空气调节装置30的结构与第一方案基本相同,其区别 在于空气片41的空气输入口48、面向乘坐区9A配置的渗透部45A 和与软管42的输出端42A相接的接合器49的构造。参考图7和图 8,非渗透部44A配置在沿大致中心区域P2长度方向具有给定长 度W2的空气片41的前表面上,在该中心区域处,当空气片41安 装在车座9上时,它沿乘坐且9A和靠背区9B而折叠延伸。空气片 41的空气输入口48为细长结构,它大致形成于与非渗透部44A相 对的后表面片状装置44C的中心。空气片41包括渗透部45A、45B (见图9和图13),它们分别与乘坐区9A和靠背9B相并列而置。 在空气片41的乘坐区9A的前端和靠背9B的顶端(两者均不可能 与乘客身体接触)定义了间隙45C、45D,以便沟通坐垫装置13 与外部之间的联系。与软管42的输出端42A相连的连接器49(见 图10)从车座9的后侧可拆卸地安装于空气片41的空气输入口48 上。连接器49由合成树脂通过吹模法制成。由软管42导入的空气 分两路进入穿过空气片41的两部分延伸,该两部分各自沿乘坐区 9A和靠背9B延伸,从而保证了空气流过空气片41到达乘坐区9A 的前端和到达靠背9B的顶端。与第一方案相比,其中气道从乘坐 区前端向靠背顶端延伸较长距离,从而难于实现导入空气温度影响 的均匀分布,在第二方案中保证了空气对乘客身体接触部的均匀作 用,从而改善了舒适性。\n图11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车座空气调节装置50。切 口56大致形成于空气片51的中心。切口56相对两侧设置空气片的 前后两表面用以限定非渗透部54A,而设置渗透部55A、55B用 以覆盖乘坐区9A和靠背9B。在后表面上,配备有用以连接软管分 支连接器59的空气输入口58A、58B。这样就消除了空气温度对 乘客腰部的影响。在上述方案中,空气片11(或41)的设计大致 与车座9的乘坐区9A和靠背9B的形状相符。然而,应当理解,本 发明绝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举例而言,图12描述 了根据本发明第四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与乘坐区9A和靠背9B相 关联的空气片61A、61B各自独立形成,从而可选择使用空气片 61A、61B中的任一个。\n图14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五方案的车座空气调节装置70,其 中空气输入口78配置在空气片71中折叠处的任一横向侧以便连接 软管72,与此相反,在第二方案中,与软管42相连的空气输入口 48位于空气片折叠处的后侧。图15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六方案的 空气调节装置80,其中空气输入口88A、88B配置在空气片11中 折叠处的任一横向侧。空气输入口88A、88B之一与软管(图中未 画出)相接,而另一输入口用栓塞(图中未画出)塞住。因此,空 气片81可以在任一横向侧与软管相接。\n图16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七方案的车座空气调节装置120。空 气调节装置120包括空气片121,该空气片含有根据车座9制成给 定形状或大致与车座9的乘坐区9A和靠背9B形状相符且其中拥有 无数孔隙的渗透坐垫装置13,还含有用以严密覆盖坐垫装置13整 个表面的非渗透薄片状装置124,该空气片具有间隙145C、 145D,它们在乘坐区9A的前端和靠背9B的上端(它们不会与乘 客身体接触)提供了坐垫装置13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该空气 调节装置还包括软管142,它可拆卸地与空气片121相接,用以将 外部给定温度的空气引入坐垫装置13。具有给定纵向长度的隔热 器144A沿对应于乘坐区9A与靠背9B之间折叠处的大致中心位置 P3配置在空气片121前表面。当乘客坐在其上装有空气片121的车 座9上且将给定温度的空气由软管142引入空气片121时,在片状 装置124所包围的坐垫装置13内形成气道,作用后的空气通过间 隙145C、145D向外排出。这样,导入空气与紧挨乘客身体的片状 装置124后表面相接触而流动。由于导入空气不直接接触乘客,所 以该导入空气的温度经缓解之后才传递给乘客。因此,如果引入了 过冷或过热的空气,则可以避免乘客身体直接受到过分温度的影响 而感到过冷或过热,进而提供了舒适的乘坐条件。\n在上述方案中,空气片的气道装置、非渗透装置和渗透部被说 明为分别由坐垫装置、片状装置和筛网布装置制成,但应当理解, 本发明绝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7所示,空气片可以包括其底面 具有大量突起101且其中穿有大量排气孔102的橡胶或塑料前部 103,以及接在该前部103下侧的非渗透装置104,从而使由突起 101定义的薄层作为空气循环层。这种空气片不能折叠,因此最好 分别制成乘坐区和靠背的空气片。另外,可以用插在前部103与非 渗透装置104之间的弹簧代替突起101而定义气道装置。再有,气 道装置可包括内部挖穿的泡沫装置或织成鸟巢式复杂编织结构的 软塑料绳。这样,对气道装置的唯一要求是具有给定厚度和定义空 气层。还有,如图18所示,空气片可以通过在坐垫装置111上并 排放置大量小直径的聚乙烯树脂管113,形成通过聚乙烯树脂管113 的一个气道,这些聚乙烯树脂管113可构成一定数量的排气孔 112。\n在上述方案中,空气片被说明为用于单个座位。然而,应当理 解,本发明绝不限于此,空气片可制作成能够安装在多个并排配置 的座位上。另外,尽管在上述方案中各个空气片与一个软管相连, 但该软管也可制成分支以便连接多个空气片。在上述方案中,空气 片11通过装配带16和S形固定装置17安装在车座9上,但本发明 绝不限于此,相反,在空气片11的后表面和车座9表面的给定位 置可配置具有一定数量钩桩的布带以便以可拆卸方式安装空气片 11,从而防止在使用中产生相互位移。另一方面,可在坐垫装置内 直至空气释放口形成若干弯曲通道以增加气道的长度,从而增加导 入空气向外排出的时间,进而提高本发明的应用效率。上述方案中 的连接器49由合成革通过吹模法制成,但生产方法绝不限于吹模 法。另外,当利用来自空调器7的气流进行调节时,可省略在软管 12中安装空气调节阀19。\n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乘客的身体在将外 来给定温度的空气引入空气片后会立即得到冷却或温暖,从而在引 入空气的同时便提供了舒适的乘坐条件。由于此空气调节装置的生 产结构简单,所以可降低生产成本。由于为每个座位提供了空气 片,故可以保证每个乘客的舒适乘坐条件,而不受车厢内温度或座 位位置的影响。由于本设计允许导入空气与乘客的部分身体直接相 接触,则只需根据相对于体温的温差调整导入空气的温度,从而与 借助空调器调节车厢内空气温度的常规技术相比减小了空气消 耗,进而降低了空调器的操作成本。由于空气片可从座位上拆除, 从而有利于维护保养。\n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当外来给定温度的 空气被引入空气片时,乘客的身体可以通过介于其中的非渗透装置 得到冷却或温暖,因此,如果在空气片中引入过强的冷或暖空气, 该空气温度不会直接接触乘客身体,从而获得了舒适的乘坐条件。\n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八方案的车座空气调节装置210。参 考图19,空气调节装置210与配备空调器246(见图24)的汽车 车座209(见图20)形状相符,或与车座209乘坐区209A和靠背 209B的形状相符。参考图24,空气调节装置210包括空气片211, 该空气片包含拥有无数透气孔隙的坐垫装置(气道装置)213和用 以严密覆盖坐垫装置213整个表面且其前表面侧装有联系坐垫装置 213与外部之渗透部215A、215B的片状装置(非渗透装置)214, 该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软管组件(输入通道)212,它可拆卸地安 装在空气片211上,用以将外来给定温度的空气引入坐垫装置 213。片状装置214由氯乙烯、皮革等非渗透材料制成,且用以覆 盖坐垫装置213的后侧。\n坐垫装置213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弹性、可折叠软坐垫块,且通 过塑料单丝纱以双束纱上置一束纱的方式织成蜂窝结构而制成。空 气片211的整个后表面均为由片状装置214覆盖的非渗透部 214C,而空气片211的前表面则包括由片状装置214覆盖的非渗透 部214A、214B和由渗透织物或筛网布制成的渗透部215A、 215B。渗透部215A、215B位于坐垫装置213表面上给定位置A1、 A2(图20中以阴影线表示)并可使坐垫装置213与外部相通。当 乘客坐在装于车座209上的空气片211上时,渗透部215A、215B 所在区域分别与乘客臀部和背部相接触。在本方案中,渗透部 215A、215B的形成区域略窄于该接触区。\n如图19和图20所示,非渗透部214A、214B、214D形成于 空气片211表面的给定位置。非渗透部214A在沿对应坐垫区209A 和靠背209B之间折叠处的大致中心位置P1具有给定纵向长度W3 (见图20)。具有隔热性的片状装置214用于非渗透部214A。这 样,当空气片211安装在车座209上时,避免了导入空气对乘客腰 部的影响。非渗透部214B位于渗透部215A的前方,另一个渗透部 214D具有给定宽度,且沿空气片211前表面相对两侧配置。同样, 也配置有空气释放口215C、215D。将会注意到,沿空气片211的 外边缘使用了装配带216和S形固定装置217,以便将其安装在车 座209上。\n输入软管组件212包括由合成树脂材料模制成波纹管结构从而 实现柔软和可伸缩性的软管230、与软管230相连且覆盖外部空气 释放口的接合器231以及与软管230输出端相连的连接器232。空 气片211配备有连接接合器233A、233B,它们安装在位于对应坐 垫区和靠背之间折叠位置P1的相对横向两侧,且连接器232接于 其中。连接接合器233A、233B配置在相对两侧,可令从驾驶座位 和/或副驾驶座位均能加以利用,同时也允许空气片211颠倒使用。\n参考图21、图23和图24,各个连接接合器233A、233B包 括直径递减的套管239,它具有沿圆周相对配置的细长缝隙234、 235,这些缝隙在坐垫装置213内开口面向空气片211的乘坐区(图 21和图24箭头A的方向)和靠背(图21和图24箭头B的方向), 上述连接接合器还包括直径递增的套管236,它从套管239的外周 界延续并在沿内周界的给定位置上(见图26),具有啮合槽237 (237A、237B、237C、237C’)。如图21所示,在其开口侧, 各个连接接合器233A、233B具有指示器238,它指示连接器232 相对于各个连接接合器233A、233B的转动位置。\n参考图21、图23和图24,连接器232包括:分裂套管240, 它可配接入直径递减的套管239并可在其中以旋转方式滑动;套管 242,它的构成方式对应于直径递增的套管236并具有与啮合槽237 之一弹性相啮合的止动爪241;以及较大直径部243,它面向软管 230而非套管242形成并与各个连接接合器233A、233B的指示器 238相抵触。较大直径部243与接在软管230上的连接套管230A可 旋转地相接。当将连接器232插入连接接合器233A、233B之一并 转动时,分裂套管240根据该转动位置封闭任一细长缝隙234、235 或令两者开启,从而有选择地将通过输入软管组件212来自空调器 246(见图27)具有给定温度的空气引入空气片211的部分坐垫装 置213之中,该空气片配置在乘坐区和靠背附近。\n参考图21,套管242围绕止动爪241形成有L形切割槽244, 从而使得止动爪241可沿径向进行弹性位移。当将连接器232插入 连接接合器233A、233B之一并转动时,止动爪241与各个连接接 合器233A、233B的套管236内周界周围形成的啮合槽237相配 合,从而防止连接器232发生转动,同时也作为防退出装置。参考 图21、图25和图26,连接器232的较大直径部243具有指示器 244A、244B、244C,用以表示连接器232的各个圆周位置(指 示器244A指示空气流入配置在乘坐区附近的空气片211部,指示 器244B指示空气流入配置在靠背附近的空气片211部,而指示器 244C指示空气流入空气片211的上述乘坐区和靠背两部)。当将连 接器232插入连接接合器233A、233B之一并转动以便令所需指示 器244A、244B、244C之一与指示器238相对齐时,分裂套管240 根据其转动位置开启或封闭细长缝隙234、235给定之一或两者, 而止动爪241与形成于连接接合器233A、233B中分别对应指示器 244A、244B、244C的啮合槽237A、237B、237C之一相配合, 从而防止连接器232的进一步转动,同时防止连接器232从连接接 合器233A、233B中退出。\n参考图22,圆柱栓塞装置250插入连接接合器233A、233B 之一以便阻断空气片211内外部之间的联系。栓塞装置250包括: 直径递减的套管251,它插入连接接合器233A、233B之一以便阻 断细长缝隙234、235且具有与啮合槽237之一相配合的突起 253;以及直径递增的套管252,它径向向外形成于套管251上且 与指示器238相抵触。当输入软管组件212的连接器232与空气片 211的连接接合器233A、233B之一相连时,栓塞装置250安装在 连接接合器233A、233B的另一个上,以便防止导入空气片211的 空气从该空气片中泄漏,且在所需流向上实现导入空气的平衡导 引。\n参考图28,接合器231包括与软管230相接且具有扩大空气输 入口261的基座260及以可摆动方式沿空气输入口261安装,并围 绕空调器246(见图27)的空气释放口246、246B、246C之一 配置从而覆盖相应空气释放口246A、246B、246C的一组作用片 262A、262B、262C、262D。在各个作用片262A、262B、 262C、262D内部施加粘结层263以便根据相应空气释放口 246A、246B、246C的形状和尺寸围绕该相应空气释放口246A、 246B、246C的外周界,从而接收来自空调器246的空气。作用片 262A、262B、262C、262D的设计,使得当它们未完全覆盖住空 气释放口246A、246B、246C时,即其间存在微小间隙时,可有 效地将来自空调器246的空气引入输入软管组件212接收。\n下面将说明根据第八方案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首先,空 气片211利用装配带216和S形固定装置217配置在配备空调器246 之汽车内的车座209上。然后,输入软管组件212的连接器232与 空气片211的连接接合器233A、233B之一相连,而栓塞装置250 安装在另一连接接合器233A、233B上。接合器231的作用片 262A、262B、262C、262D环绕空调器246的空气释放口246A、 246B、246C之一配置,从而覆盖该空气释放口。在该端,输入软 管组件212的接合器231设计得适用于可能用作空气释放口 246A、246B、246C的多种空气释放口。\n当乘客坐在其上装有空气片211的座位209上并启动发动机以 便启动空调器246时,来自空气释放口246A、246B、246C之一 的给定温度空气(冷或暖空气)通过输入软管组件212被引入空气 片211。此时,乘客转动连接器232的较大直径部243以使所需指 示器244A、244B、244C之一与相应连接接合器233A或233B上 的指示器238相对齐。例如,可使指示器244A与指示器238相对 齐,从而分裂套管240开启细长缝隙234并封闭细长缝隙235,且 止动爪241与啮合槽237A相啮合以便使连接接合器233A、233B 之一被锁闭。因此,由输入软管组件212引入空气片211的空气穿 过相对空气片211的乘坐区配置的坐垫装置213内部(参见图24 所示箭头A),进入渗透部215A的空气与部分乘客身体(大腿和 臀部)相接触,而作用后的空气通过释放口215D排出。\n类似地,当指示器244B与指示器238相对齐时,分裂套管240 开启细长缝隙235并封闭细长缝隙234,且止动爪241与啮合槽 237B相啮合。从而,引入空气片211的空气穿过相对空气片211 的靠背配置的坐垫装置213内部(参见图24所示箭头B),而作 用后的空气通过释放口215C排出。另一方面,当指示器244C与指 示器238相对齐时,分裂套管240开启细长缝隙234、235两者, 引入空气片211的空气穿过相对靠背和乘坐区配置的空气片211的 两部分。这样,穿过空气片的空气流向可根据连接器232的指定旋 转位置而进行控制。\n当转动连接器232以防止止动爪241与啮合槽237B相啮合并 使指示器238处于指示器244A、244B、244C的中间位置时,可 以调节细长缝隙234、235的开口面积,从而控制导入空气片211 中空气的流速。另外,可根据体温选择使用空气片211的前侧与后 侧。这样,本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可适用于不同空调器的多种空气 释放口。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对进入空气片的空气流速进行调节,且 可自由地改变进入空气片空气的流向。\n在上述方案中,连接接合器的啮合槽以等距间隔形成于其圆周 四个位置上,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绝不限于此,可沿圆周提供多个 啮合槽以便更精细地定义分裂套管240的圆周位置,从而能根据选 定旋转位置固定由细长缝隙234、235所提供的开口面积,以便控 制引入空气片空气的流速。在上述方案中,尽管渗透部215A、215B 配置在渗透坐垫装置213的前侧,但本发明绝不限于此,相反,可 通过第七方案中所述的方式,用非渗透薄层覆盖坐垫装置213的整 个前表面,从而防止空气与乘客身体的直接接触,同时又使空气温 度能通过空气片传递给乘客身体。本例中,在乘客腰部附近区域可 配置高度隔热的非渗透装置。空气片可颠倒使用。在上述方案中, 连接器232配接于连接接合器233A或233B之中然后被转动以便根 据该旋转位置控制空气流速,然而导入空气的流速和流向的调节还 可以通过连接器与连接接合器之间的轴向位移而实现。\n利用根据本发明第八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可通过简单的结构 控制导入空气片的空气的流速,且可自由地改变导入空气片的空气 的流向,从而改善舒适度。该空气调节装置所采用的接合器能适应 不同空调器的多种空气释放口,从而增强了输入软管组件的通用 性,同时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法律信息
- 2004-12-08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3-04-02
- 1998-05-06
- 1998-04-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