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 |
申请号 | CN201020658069.0 | 申请日期 | 2010-12-14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5993U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4B29/06 | IPC分类号 | B;2;4;B;2;9;/;0;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朱万荣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新安花苑197号601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朱万荣 | 当前权利人 | 朱万荣 |
发明人 | 朱万荣 |
代理机构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聂汉钦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与带料平面抛光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可以高效研磨抛光带料内孔的内侧边,去除毛刺与尖角,而带料上的孔内侧边在最终切断后即形成了钢片综的外边缘,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能研磨内侧边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在平面抛光装置中对带料采用交叉抛光的方法,对钢片综的各边缘都进行了有效的抛光,满足了钢片综产品严格的表面光洁度与光滑边缘的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1.一种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连接的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与带料平面抛光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包括串联的四组抛光装置,每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轮与导向架;所述导向架设置于所述抛光轮的外缘部,位于相邻两个抛光轮之间,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抛光轮与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皮带轮通过轴承连接在抛光轮轴上,并与机架顶部的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带料通过导向架中间孔送进并与抛光轮相接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装置前两组的导向架与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后两组的导向架与水平面反向倾斜一定角度,在所述抛光装置之前、之后以及所述前两组抛光装置与所述后两组抛光装置之间的导向架为水平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为中部开孔的长方体块,左右两边的方孔内放入轴承,通过销轴与内套圈内径配合进行定位,两个轴承外套圈之间的距离等于带料的宽度;在方孔之间开设窄缝,窄缝的厚度大于带料的料厚。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料平面抛光装置包括在机架上部设置有电动机,其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驱动抛光轮轴旋转;抛光轮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机架上,其上设置有抛光轮,在两个抛光轮之间的下部设置有送料轴承,带料背面被送料轴承的外套圈支撑并送进,正面表面与抛光轮的外缘相接触。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料平面抛光装置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下两排,每一排设置有多组抛光轮,前部的抛光轮与带料的输送方向形成一定角度,中部与后部的抛光轮与带料的输送方向相同。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包括磨边盘组件,所述磨边盘组件的磨边砂轮设置在连接座的外周边缘,连接座紧配合在轴套上并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碗形推料件通过轴承连接在轴套外周面;碗形推料件的碗口最大外径大于磨边砂轮的外径值。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包括倒角盘组件,所述倒角盘组件的倒角砂轮分为上下两个,分别通过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紧配合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推料件为平面圆盘结构,中部通过轴承连接在轴套上,所述推料件的圆盘直径大于上下倒角砂轮的外径值。
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 \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配件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织布机使用的钢片综的抛光生产线。\n背景技术\n[0002] 钢片综是各种新型无梭织机,包括片梭、箭杆、喷水、喷气四大类织机必需的纺织配件,在织机工作时,经线穿过钢片综的综眼实现送经,钢片综升降运动带动经线的上下运动,完成经纬编织作业。钢片综为易耗品,品种规格较多,市场需求量大;同时精度与一致性要求高,表面光洁度要求尤其严格,因为其在编织工作时高速运动800-900来回/分钟,钢片综的边缘刃口或者毛刺极易割断经纬线,导致断线等质量缺陷,但是由于目前对金属薄片条形料没有成熟的抛光装置,因此只能采用传统的振动式抛光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的离心式抛光机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噪音大,离心抛光使用的光亮剂也会导致环境污染。\n因而不能满足大批量、高质量连续生产的需要。\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钢片综生产中振动抛光方式效率低,质量差,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从而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实现大批量连续抛光生产的需要。\n[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n[0005] 一种金属薄片条形料抛光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与带料平面抛光装置。其进一步特征在于:\n[0006] 所述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包括串联的四组抛光装置,每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轮与导向架;所述导向架设置于所述抛光轮的外缘部,位于相邻两个抛光轮之间,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抛光轮与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皮带轮通过轴承连接在抛光轮轴上,并与机架顶部的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带料通过导向架中间孔送进并与抛光轮相接触。\n[0007] 所述抛光装置前两组的导向架与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后两组的导向架与水平面反向倾斜一定角度,在所述抛光装置之前、之后以及所述前两组抛光装置与所述后两组抛光装置之间的导向架为水平设置。\n[0008] 所述导向架为中部开孔的长方体块,左右两边的方孔内放入轴承,通过销轴与内套圈内径配合进行定位,两个轴承外套圈之间的距离等于带料的宽度;在方孔之间开设窄缝,窄缝的厚度略大于带料的料厚。\n[0009] 所述带料平面抛光装置包括在机架上部设置有电动机,其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驱动抛光轮轴旋转;抛光轮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机架上,其上设置有抛光轮,在两个抛光轮之间的下部设置有送料轴承,带料背面被送料轴承的外套圈支撑并送进,正面表面与抛光轮的外缘相接触。\n[0010] 所述带料平面抛光装置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下两排,每一排设置有多组抛光轮,前部的抛光轮与带料的输送方向形成一定角度,中部与后部的抛光轮与带料的输送方向相同。\n[0011] 所述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包括磨边盘组件,所述磨边盘组件的磨边砂轮设置在连接座的外周边缘,连接座紧配合在轴套上并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碗形推料件通过轴承连接在轴套外周面;碗形推料件的碗口最大外径大于磨边砂轮的外径值。\n[0012] 所述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包括倒角盘组件,所述倒角盘组件的倒角砂轮分为上下两个,分别通过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紧配合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推料件为平面圆盘结构,中部通过轴承连接在轴套上,所述推料件的圆盘直径大于上下倒角砂轮的外径值。\n[0013]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的连续抛光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可以节省约80%的劳动力,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环境污染。\n[0014] 本实用新型的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可以高效研磨抛光带料内孔的内侧边,去除毛刺与尖角,而带料上的孔内侧边在最终切断后即形成了钢片综的外边缘,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能研磨内侧边的技术难题,一种解决方案利用了不锈钢带料的优良弹性,巧妙的扭转了一定角度使内侧面暴露并接触到抛光轮表面,从而实现抛光;另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在磨边盘与倒角盘设置推料件,使得砂轮能进入内孔进行研磨,同时也不会损伤带料表面。\n[0015] 本实用新型在平面抛光装置中对带料采用交叉抛光的方法,对钢片综的各边缘都进行了有效的抛光,满足了钢片综产品严格的表面光洁度与光滑边缘的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n附图说明\n[0016] 图1为钢片综产品。\n[0017] 图2为图1产品采用连续模模具进行生产的第一步工艺。\n[0018] 图3为图1产品采用连续模模具进行生产的第二步工艺。\n[0019] 图4为图1产品采用连续模模具进行生产的第三步工艺。\n[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n[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的主视图。\n[0022] 图7为图6的A向视图。\n[0023] 图8为图6的B向视图。\n[0024] 图9为图6的C向视图。\n[0025] 图10为图6的D向视图。\n[0026] 图11为图7中E处放大图。\n[0027]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架立体图。\n[0028]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料内侧边抛光工艺示意图。\n[0029]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料平面抛光装置的左视图。\n[0030] 图15为图14的F向视图。\n[0031] 图16为图14的G向视图。\n[0032]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n[0033] 图18为图1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n[0034] 图19为磨边盘组件研磨工作示意图。\n[0035] 图20为磨边盘组件推料工作示意图。\n[0036] 图21为倒角盘组件研磨工作示意图。\n[0037] 图22为倒角盘组件推料工作示意图。\n[0038] 图23为图19的俯视图。\n[0039] 图24为图20的俯视图。\n[0040] 图25为图21的俯视图。\n[0041] 图26为图22的俯视图。\n[0042] 图27为磨边盘组件的结构图。\n[0043] 图28为倒角盘组件的结构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4] 下面结合附图,综合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n[0045]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连续模冲压装置后部,由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与带料平面抛光装置两部分组成。连续模冲压装置可以通过更换连续模模具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钢片综生产,如图1所示常用的P型钢片综10,在连续模模具的排料设计时第一步如图2所示冲压出综眼15、工艺孔14与挂钩孔17;第二步如图3所示冲压出外形轮廓内孔18;冲压后钢片综零件还保留在带料102上。第三步如图4所示,采用最后设置的切断模块的切断模冲压装置对带料102的连接部19进行切断,一次可以同时加工出两件钢片综零件。\n[0046] 冲制完成后的带料102被卷绕在中转收料盘103上,转移至本实用新型的抛光装置进行抛光,本实用新型的抛光装置设置有左右两路抛光模块,可以同时进行两根带料的抛光作业,当然,也可以在左右两侧的每侧设置有多路抛光模块,可以同时抛光多路带料。\n如图6所示,带料102首先通过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进行带料102内孔18的侧边抛光作业,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抛光架,分别设置有A组抛光装置301(图7)、B组抛光装置302(图8)、C组抛光装置303(图9)与D组抛光装置304(图10)。如图7、图\n1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机架317顶部设置有电动机305,通过皮带传动306将旋转运动传递到下部皮带轮312,下部皮带轮312通过轴承313连接在抛光轮轴307上,抛光轮轴307固定在机架317上,抛光轮308与皮带轮312通过螺栓309连接,可以跟随皮带轮312一起旋转;在抛光轮308的外缘处,位于相邻两个抛光轮之间,设置有导向架310,导向架310通过支架311固定在机架317上,带料102穿过导向架310的中间缝隙向前送料,在导向架310的限位下发生偏转,与抛光轮308的外缘相接触并被研磨抛光。\n[0047]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架310为中部开孔的长方体块,左右两边的方孔内放入轴承315,通过销轴314与内套圈内径配合进行定位,两个轴承315外套圈之间的距离等于带料102的宽度;在方孔之间开设窄缝316,窄缝316的厚度略大于带料102的料厚。\n带料102在窄缝316的约束下进行送进,其两边与轴承315外套圈相接触,可以有效的减少行进时的摩擦力。\n[0048] 如图6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在A组抛光装置301、B组抛光装置302、C组抛光装置303与D组抛光装置304上采用不同形状的支架311,使导向架310与水平面形成±45度从而使带料102在经过时也被偏转一定角度。参见图6,在A组抛光装置301前端设置有水平的导向架310-1,此时带料102保持水平;参见图6、图7、图8,在A组抛光装置301与B组抛光装置302上设置的导向架310-2逆时针旋转了45度,此时带料102也被扭转了45度。参见图13可以较好的理解本工步的原理,带料102被扭转后通过A组抛光装置301,上部抛光轮308-1的外缘接触到带料102的内孔18的一条内侧边,可以对内侧边进行研磨,去除毛刺与尖角,从而使内侧边光滑;然后再通过B组抛光装置302,下部抛光轮308-2的外缘接触到相对角侧的另一条内侧边进行抛光。如图6所示,在B组抛光装置302与C组抛光装置303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导向架310-1,使带料102恢复水平;如图9、图10所示,在C组抛光装置303与D组抛光装置304上设置的导向架310-3顺时针旋转了45度,将带料\n102反向扭转45度,此时C组抛光装置303与D组抛光装置304的抛光轮308分别研磨抛光带料102的内孔18的剩余两条内侧边。如图6所示,在D组抛光装置304后端设置有水平的导向架310-1,使带料102恢复水平进行后续输送。\n[0049] 通过四个串联的抛光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高效研磨抛光带料的内孔的内侧边,去除毛刺与尖角,而带料上的孔内侧边在最终切断后即形成了钢片综的外边缘,因此可以保证严格的表面光洁度与光滑边缘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不锈钢带料的优良弹性,巧妙的扭转了一定角度使内侧面暴露并接触到抛光轮表面,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能研磨内侧边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抛光轮308可以是柔性的千叶轮、尼龙轮或者海绵轮,而不是刚性结构,因此可以灵活适应被抛光物的表面,因此不仅可以抛光内侧边,也可以抛光挂钩孔、工艺孔等小孔边缘。本实用新型的抛光轮可以重复利用,对环境没有污染。\n[0050] 在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的前后端设置有张紧器104,张紧器104采用橡皮辊,可以拉紧带料102,同时可以吸收加工应力,防止产生残留应力。\n[0051] 在完成带料内侧边抛光工艺后,带料102进入带料平面抛光装置对带料表面进行平面抛光。如图5、图14所示,带料平面抛光装置分为上下两排,其下部抛光轮组401对带料102的正面进行研磨抛光,带料102在通过转向轮107后转向进入上部抛光轮组402,其对带料102的反面进行研磨抛光。本实用新型在同一个机架上设置了上、下两组抛光轮,从而对带料的正反面实现抛光,不仅高效的完成抛光作业,而且大大减少了占地空间。\n[0052] 如图14所示,在机架409上部设置有电动机403,其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404驱动抛光轮轴406旋转;抛光轮轴406通过轴承405连接在机架409上,其上设置有抛光轮407,在两个抛光轮407之间的下部设置有送料轴承408,带料102被送料轴承408的外套圈支撑并送进,其表面与抛光轮407的外缘相接触,在抛光轮407的高速旋转下带料的表面被抛光。\n[0053] 如图15、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平面抛光的前段将近1/3的抛光轮407与带料\n102的输送方向形成一定角度,从而此段抛光方向与后段平行于输送方向的抛光方向形成了交叉角度,这种交叉抛光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去除冲制毛刺与尖角,具有优异的抛光效果,从而避免了单向抛光导致少量毛刺发生倒伏,不能完全去除干净的缺陷。\n[0054] 如图5所示,在带料平面抛光装置后部设置拉料轮106,抛光模块的带料102的输送力均靠拉料轮106提供。拉料轮106采用电动机驱动橡胶辊,通过调节压紧装置的压紧力,将带料102压紧在橡胶辊上,并利用摩擦力作为输送力。完成抛光的带料108最后被收集卷绕在收料盘105上。\n[0055] 将收料盘105上完成抛光的带料108利用切断模块的切断模冲压装置对带料的连接部19进行切断,如图4所示,即可一次同时加工出两件钢片综零件。由于在纺织设备工作时钢片综的两端部不会与经纬线接触,因此利用精密冲压既可以直接满足此处局部的光洁度要求,不需要对切断部切口进行抛光。\n[0056]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另一种实施方式,同样利用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与带料平面抛光装置进行抛光;如图17所示结构,冲制后带料102以竖直状态进行送进,依次经过一套机架上设置的上下两行,分别对带料的正反两面进行抛光;其中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包括磨边盘组件501与倒角盘组件502,而带料平面抛光装置601设置在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后部,其结构与前述带料平面抛光装置相似。\n[0057] 如图27所示,磨边盘组件501的磨边砂轮503设置在连接座504的外周边缘,连接座504紧配合在轴套505上,并通过螺栓与压板固定在电机507的输出轴508上,碗形推料件509通过轴承506连接在轴套505外周面;当电机507的输出轴508带动磨边砂轮503高速旋转时,碗形推料件509保持相对静止,不高速跟转。碗形推料件509的碗口边缘设置有圆弧凸起510,其碗口最大外径大于磨边砂轮503的外径值。\n[0058] 如图28所示,倒角盘组件502的倒角砂轮511分为上下两个,分别通过上连接座\n514与下连接座517紧配合在轴套513上,轴套513通过螺栓与压板固定在电机515的输出轴516上,推料件512为平面圆盘结构,中部通过轴承518连接在轴套513上,其圆盘外周为弧面519,推料件512的圆盘直径大于上下倒角砂轮511的外径值。\n[0059] 结合图18至图28描述上述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的工作过程。冲制后带料102以竖直状态送进,首先接触磨边盘组件501,由于碗形推料件509的圆弧凸起510直径大于磨边砂轮503的外径值,因此圆弧凸起510首先与带料102相接触,当带料102的内孔18经过时,推料件509的凸起510进入内孔18,如图19与图23所示,其砂轮面与内孔18的边缘相接触,完成对内侧边的研磨;当带料102的非内孔面通过时,如图20与图24所示,碗形推料件509的凸起510抵紧带料102,将带料102弯曲推开一段距离,避免与砂轮503接触。\n同理当带料102进入倒角盘组件502时,推料件512进入带料102的内孔18,上下倒角砂轮511对内孔18的边缘直角处进行研磨,如图21与图25所示;当带料102的非内孔面通过时,如图22与图26所示,推料件512的弧面519抵紧带料102,将带料102弯曲推开一段距离,避免与砂轮511接触。在经过磨边盘组件501与倒角盘组件502之后,即完成了对带料102的内孔18的单侧内侧边的研磨倒角作业。带料平面抛光装置601设置在带料内侧边抛光装置后部,其结构与前述带料平面抛光装置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7所示,机架上下两行分别对带料的正反两面进行抛光。\n[0060]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例如将抛光装置略加修改,应用于其他条形金属薄片零件的抛光。
法律信息
- 2016-01-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24B 29/06
专利号: ZL 201020658069.0
申请日: 2010.12.14
授权公告日: 2011.10.26
- 2011-10-2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08-13 | 2014-08-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