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多卡集成的SIM卡座 |
申请号 | CN201610586172.0 | 申请日期 | 2016-07-25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5950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IPC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4;0;;;H;0;1;R;1;3;/;0;2;;;H;0;1;R;1;3;/;5;1;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青淞路西侧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鸿日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鸿日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亚帅;吴豪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置槽的绝缘本体以及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卡托,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层壳体和与所述上层壳体上下扣合形成所述容置槽的下层壳体,所述上层壳体表面设置有与Nan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一开孔单元和与Micr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孔单元,所述下层壳体表面设置有与Nan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三开孔单元和与TF‑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四开孔单元。本发明在不增加占用空间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于Nano‑SIM卡、Micro‑SIM卡以及TF‑SIM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同时使用,即保证了轻薄化又提高了通用性;具有检测功能,能够检测卡托是否插入到位;卡托与卡帽采用卡扣的组装方式,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
1.一种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置槽的绝缘本体以及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层壳体和与所述上层壳体上下扣合形成所述容置槽的下层壳体,所述上层壳体表面设置有与Nan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一开孔单元和与Micr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孔单元,所述下层壳体表面设置有与Nan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三开孔单元和与TF-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四开孔单元;
所述卡托为双面凹槽形式,其包括
面朝所述上层壳体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开孔单元位置对应,其形状与Nano-SIM卡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开孔单元位置对应,其形状与Micro-SIM卡轮廓形状相同;以及
面朝所述下层壳体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即可放置Nano-SIM卡又可放置TF-SIM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卡扣在所述上层壳体顶端的检查PIN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上层壳体顶端且位于所述检查PIN旁的转动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壳体沿一边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中收容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顶住所述转动片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一端卡扣连接有卡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在与所述卡帽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的底面设置有弹片,所述卡帽上设置有插入所述卡口内的插片,所述插片上设置有抵持住所述弹片的通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层端子,所述上层端子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卡托的上方,所述上层端子包括伸入到所述第一开孔单元中的第一引脚单元、伸入到所述第二开孔单元中的第二引脚单元以及伸出所述上层壳体两侧的第一PIN连接单元;
下层端子,所述下层端子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卡托的下方,所述下层端子包括伸入所述第三开孔单元中的第三引脚单元、伸入所述第四开孔单元中的第四引脚单元以及伸出所述下层壳体两侧的第二PIN连接单元;以及
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包裹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壳体的两个侧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同方向伸出的第一插条,所述下层壳体的两个侧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同方向伸出的第二插条,所述保护外壳两侧表面设置有收容所述第一插条与所述第二插条的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PIN与所述上层端子以及所述下层端子电气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PIN与所述卡托一端抵持接触。
多卡集成的SIM卡座\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卡集成的SIM卡座。\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设备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手机基本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们生活的必备品,并且形成了一种手机不离身的现象,可见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需求量的增大,人们的个性化要求也逐渐多元化,轻薄化、曲线化、轻质化已成为手机更新换代方向的主流,而现有的SIM卡的形式又有多种,因此,为了提高手机的适用范围与通用性,设计一种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变得尤为重要。\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在不增加占用空间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于Nano-SIM卡、Micro-SIM卡以及TF-SIM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同时使用,即保证了轻薄化又提高了通用性。\n[0004]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置槽的绝缘本体以及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卡托,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层壳体和与所述上层壳体上下扣合形成所述容置槽的下层壳体,所述上层壳体表面设置有与Nan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一开孔单元和与Micr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孔单元,所述下层壳体表面设置有与Nan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三开孔单元和与TF-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四开孔单元。\n[0005]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卡扣在所述上层壳体顶端的检查PIN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上层壳体顶端且位于所述检查PIN旁的转动片。\n[0006]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壳体沿一边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中收容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顶住所述转动片的一端。\n[0007] 进一步的,所述卡托为双面凹槽形式,其包括\n[0008] 面朝所述上层壳体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开孔单元位置对应,其形状与Nano-SIM卡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卡槽与 所述第二开孔单元位置对应,其形状与Micro-SIM卡轮廓形状相同;以及\n[0009] 面朝所述下层壳体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即可放置Nano-SIM卡又可放置TF-SIM卡。\n[0010] 进一步的,所述卡托一端卡扣连接有卡帽。\n[0011] 进一步的,所述卡托在与所述卡帽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的底面设置有弹片,所述卡帽上设置有插入所述卡口内的插片,所述插片上设置有抵持住所述弹片的通口。\n[0012] 进一步的,还包括\n[0013] 上层端子,所述上层端子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卡托的上方,所述上层端子包括伸入到所述第一开孔单元中的第一引脚单元、伸入到所述第二开孔单元中的第二引脚单元以及伸出所述上层壳体两侧的第一PIN连接单元;\n[0014] 下层端子,所述下层端子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卡托的下方,所述下层端子包括伸入所述第三开孔单元中的第三引脚单元、伸入所述第四开孔单元中的第四引脚单元以及伸出所述下层壳体两侧的第二PIN连接单元;以及\n[0015] 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包裹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n[0016]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壳体的两个侧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同方向伸出的第一插条,所述下层壳体的两个侧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同方向伸出的第二插条,所述保护外壳两侧表面设置有收容所述第一插条与所述第二插条的连接部。\n[0017] 进一步的,所述检查PIN与所述上层端子以及所述下层端子电气连接。\n[0018] 进一步的,所述检查PIN与所述卡托一端抵持接触。\n[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多卡集成的SIM卡座的有益效果在于:\n[0020] 1)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在不增加占用空间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于Nano-SIM卡、Micro-SIM卡以及TF-SIM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同时使用,即保证了轻薄化又提高了通用性,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n[0021] 2)具有检测功能——在卡座内部设置有检测PIN,能够检测卡托是否插入到位;\n[0022] 3)卡托与卡帽采用卡扣的组装方式,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n【附图说明】\n[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n[002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绝缘本体、上层端子、下层端子以及保护外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之一;\n[002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绝缘本体、上层端子、下层端子以及保护外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之二;\n[002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绝缘本体、上层端子、下层端子以及保护外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之三;\n[0027]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卡托与卡帽的组装结构示意图;\n[0028]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卡托正反两面位置SIM卡片放置方式之一;\n[0029]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卡托正反两面位置SIM卡片放置方式之二;\n[0030] 图中数字表示:\n[0031] 1绝缘本体,11容置槽,12上层壳体,121第一开孔单元,122第二开孔单元,123弧形口,124第一插条,13下层壳体,131第三开孔单元,132第四开孔单元,133条形槽,134第二插条,14检查PIN14,15转动片,16拉杆;\n[0032] 2卡托,21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23第三卡槽,24卡口,241弹片;\n[0033] 3上层端子,31第一引脚单元,32第二引脚单元,33第一PIN连接单元;\n[0034] 4下层端子,41第三引脚单元,42第四引脚单元,43第二PIN连接单元;\n[0035] 5保护外壳,51连接部;\n[0036] 6卡帽,61插片,611通口。\n【具体实施方式】\n[0037] 实施例:\n[0038] 请参照图1-图7,本实施例为多卡集成的SIM卡座,其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置槽11的绝缘本体1、收容在容置槽11内的卡托2、收容在容置槽11内且位于卡托2上方的上层端子3与位于卡托2下方的下层端子4、以及包裹在绝缘本体1上表面的保护外壳5。\n[0039] 绝缘本体1包括上层壳体12、与上层壳体12上下扣合形成容置槽11的下层壳体13、卡扣在上层壳体12顶端的检查PIN14以及活动设置在上层壳体12顶端且位于检查PIN14旁的转动片15。\n[0040] 上层壳体12表面设置有与Nan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一开孔单元121、与Micr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孔单元122以及位于上层壳体12顶端用于限制转动片15转动范围的弧形口123。上层壳体12的两 个侧表面上间隔设置有三个同方向伸出的第一插条124,其顶端设置有用于卡住检查PIN14一边的卡槽(图中未标示)。\n[0041] 下层壳体13表面设置有与Nano-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三开孔单元131、与TF-SIM卡的信号接口位置对应的第四开孔单元132。下层壳体13沿着一边设置有条形槽\n133,且两个侧表面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同方向伸出的第二插条134。条形槽133中收容有拉杆\n16,拉杆16一端顶住转动片15的一端。\n[0042] 下层壳体13的大小与上层壳体12中第二开孔单元122所覆盖的面积相当。第一开孔单元121相对于第二开孔单元122靠里(沿卡托2推入方向)设置。第四开孔单元132相对于第三开孔单元131靠里(沿卡托2推入方向)设置。检查PIN14与上层端子3以及下层端子4电气连接。检查PIN14与卡托2一端抵持接触,主要用于检查卡托2是否插入到位。转动片15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转轴(图中未标示),在拉杆16的推力作用下,转动片15绕着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将卡托2顶出的功能。\n[0043] 上层端子3包括伸入到第一开孔单元121中的第一引脚单元31、伸入到第二开孔单元122中的第二引脚单元32以及伸出上层壳体12两侧的第一PIN连接单元33。\n[0044] 第一引脚单元31包括与Nano-SIM卡进行信号连接的SimA-P1、SimA-P2、SimA-P3、SimA-P5、SimA-P6、SimA-P7连接引脚;第二引脚单元32包括与Micro-SIM卡进行信号连接的SimB-P1、SimB-P2、SimB-P3、SimB-P5、SimB-P6、SimB-P7连接引脚。第一PIN连接单元33包括与第一引脚单元31、第二引脚单元32中所有引脚电气连通的PIN连接部。第一PIN连接单元\n33自第一引脚单元31位置向两侧延伸而出。\n[0045] 下层端子4包括伸入第三开孔单元131中的第三引脚单元41、伸入第四开孔单元\n132中的第四引脚单元42以及伸出下层壳体13两侧的第二PIN连接单元43。\n[0046] 第三引脚单元41包括与Nano-SIM卡进行信号连接的SimC-P1、SimC-P2、SimC-P3、SimC-P5、SimC-P6、SimC-P7连接引脚;第四引脚单元42包括与TF-SIM卡进行信号连接的Sim-T1、Sim-T2、Sim-T3、Sim-T5、Sim-T6、Sim-T7连接引脚。第二PIN连接单元43包括与第三引脚单元41、第四引脚单元42中所有引脚电气连通的PIN连接部。\n[0047] 卡托2为双面凹槽形式,其包括面朝上层壳体12的第一卡槽21与第二卡槽22以及面朝下层壳体13的第三卡槽23。第一卡槽21与第一开孔单元121位置对应,其形状与Nano-SIM卡轮廓形状相同,主要用于放置Nano-SIM卡。第二卡槽22与第二开孔单元122位置对应,其形状与Micro-SIM卡轮廓形状相同,主要用于放置Micro-SIM卡。第三卡槽23即可放置Nano-SIM卡又可放置TF-SIM卡。卡托2一端卡扣连接有卡帽6。卡帽6一方面封闭住容置槽11的一面,防止灰尘进入容置槽11内,而且美观;另一方面方便将卡托2拉出。\n[0048] 卡托2在与卡帽6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卡口24,卡口24的底面设置有弹片241。卡帽6上设置有插入卡口24内的插片61,插片61上设置有通口611。卡托2与卡帽6组装时,将插片61插入卡口24内,当弹片241顶住通口611内壁即可。此结构便于卡托2与卡帽6的组装,提高了组装效率。\n[0049] 保护外壳5与上层壳体12的尺寸大小相同,其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开孔单元121、第二开孔单元122结构相同的开孔,其两侧表面间隔设置有三个收容第一插条124或第二插条\n134的连接部51。\n[0050] 本实施例的一表面为由下层壳体13与上层壳体12构成的台阶面,本实施例的总高度为2.9±0.15mm,局部沉板(即台阶面高度差)为1.4mm,上部板高度为1.5mm。\n[0051] 本实施例多卡集成的SIM卡座的有益效果在于:\n[0052] 1)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在不增加占用空间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于Nano-SIM卡、Micro-SIM卡以及TF-SIM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同时使用,即保证了轻薄化又提高了通用性,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n[0053] 2)具有检测功能——在卡座内部设置有检测PIN,能够检测卡托是否插入到位;\n[0054] 3)卡托与卡帽采用卡扣的组装方式,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n[005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19-03-15
- 2016-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R 12/71
专利申请号: 201610586172.0
申请日: 2016.07.25
- 2016-11-2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5-08-25
| | |
2
| | 暂无 |
2015-08-19
| | |
3
| | 暂无 |
2014-06-23
| | |
4
| | 暂无 |
2016-07-25
| | |
5
| |
2015-09-09
|
2015-05-13
| | |
6
| | 暂无 |
2015-07-24
| | |
7
| |
2014-09-17
|
2014-04-2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