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装设于机台的送瓶带组、设置于送瓶带组的一侧的螺杆送瓶机构、装设于机台的导瓶件、装设于机台的卡止机构及均设置于送瓶带组的另一侧的进瓶转轮组和导瓶转轮组,所述送瓶带组的送瓶方向与螺杆送瓶机构的送瓶方向平行,所述导瓶件架设于送瓶带组的上方并位于螺杆送瓶机构的出料端,所述进瓶转轮组和导瓶转轮组分别与螺杆送瓶机构的出料端和进料端对应设置,所述卡止机构用于锁定或解锁导瓶转轮组,所述进瓶转轮组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进瓶槽,所述导瓶件设置有进瓶导弧面,所述进瓶导弧面绕设于进瓶转轮组的周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瓶转轮组包括装设于机台的导瓶轴杆及转动连接于导瓶轴杆的导瓶轮,所述导瓶轮位于送瓶带组的上方,所述导瓶轮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瓶槽,所述卡止机构用于锁定或解锁导瓶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机构包括装设于机台的卡止驱动器及装设于卡止驱动器的输出端的卡止件,所述导瓶轮设置有多个卡止孔,所述卡止驱动器用于驱动卡止件突伸至其中一个卡止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瓶转轮组包括转动连接于机台的进瓶转轴、连接于进瓶转轴的进瓶轮及装设于机台并与进瓶转轴驱动连接的进瓶驱动机构,所述进瓶轮位于送瓶带组的上方,多个进瓶槽均匀分布于进瓶轮的周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送瓶机构包括装设于送瓶带组的一侧的安装座、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的送瓶螺杆及装设于安装座、送瓶带组或机台的螺杆送瓶转动驱动器,所述螺杆送瓶转动驱动器用于驱动送瓶螺杆转动,所述送瓶螺杆的周向设置有送瓶螺旋槽,所述送瓶螺旋槽沿着送瓶螺杆的轴线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瓶件还设置有出瓶导弧面,所述出瓶导弧面和进瓶导弧面分别位于导瓶件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漏机的送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送瓶带组远离螺杆送瓶机构的一侧的出瓶转轮组,所述出瓶导弧面绕设于出瓶转轮组的周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瓶转轮组包括转动连接于机台的出瓶转轴及连接于出瓶转轴的出瓶轮,所述出瓶轮位于送瓶带组的上方,所述出瓶轮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出瓶槽,所述出瓶转轴与进瓶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漏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在生产瓶子的过程中,需要对瓶子进行测漏检测,以保证瓶子的质量。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测漏机对瓶子进行测漏检测,测漏机有直线式测漏和旋转式测漏两种形式。旋转式测漏形式的测漏机需要送瓶装置将瓶子输送至测漏机的测漏送瓶转盘,测漏机的测漏机构对测漏送瓶转盘上的瓶子进行测漏检测。现有的测漏机的送瓶装置能够单一地向测漏送瓶转盘上供应瓶子,送瓶稳定性较差,且无法实现对瓶子的供应进行控制。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n[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n[0005] 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包括机台、装设于机台的送瓶带组、设置于送瓶带组的一侧的螺杆送瓶机构、装设于机台的导瓶件、装设于机台的卡止机构及均设置于送瓶带组的另一侧的进瓶转轮组和导瓶转轮组,所述送瓶带组的送瓶方向与螺杆送瓶机构的送瓶方向平行,所述导瓶件架设于送瓶带组的上方并位于螺杆送瓶机构的出料端,所述进瓶转轮组和导瓶转轮组分别与螺杆送瓶机构的出料端和进料端对应设置,所述卡止机构用于锁定或解锁导瓶转轮组,所述进瓶转轮组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进瓶槽,所述导瓶件设置有进瓶导弧面,所述进瓶导弧面绕设于进瓶转轮组的周向。\n[0006] 进一步地,所述导瓶转轮组包括装设于机台的导瓶轴杆及转动连接于导瓶轴杆的导瓶轮,所述导瓶轮位于送瓶带组的上方,所述导瓶轮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瓶槽,所述卡止机构用于锁定或解锁导瓶轮。\n[0007] 进一步地,所述卡止机构包括装设于机台的卡止驱动器及装设于卡止驱动器的输出端的卡止件,所述导瓶轮设置有多个卡止孔,所述卡止驱动器用于驱动卡止件突伸至其中一个卡止孔内。\n[0008] 进一步地,所述进瓶转轮组包括转动连接于机台的进瓶转轴、连接于进瓶转轴的进瓶轮及装设于机台并与进瓶转轴驱动连接的进瓶驱动机构,所述进瓶轮位于送瓶带组的上方,多个进瓶槽均匀分布于进瓶轮的周向。\n[0009]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送瓶机构包括装设于送瓶带组的一侧的安装座、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的送瓶螺杆及装设于安装座、送瓶带组或机台的螺杆送瓶转动驱动器,所述螺杆送瓶转动驱动器用于驱动送瓶螺杆转动,所述送瓶螺杆的周向设置有送瓶螺旋槽,所述送瓶螺旋槽沿着送瓶螺杆的轴线方向延伸。\n[0010] 进一步地,所述导瓶件还设置有出瓶导弧面,所述出瓶导弧面和进瓶导弧面分别位于导瓶件的两侧。\n[0011] 进一步地,所述测漏机的送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送瓶带组远离螺杆送瓶机构的一侧的出瓶转轮组,所述出瓶导弧面绕设于出瓶转轮组的周向。\n[0012] 进一步地,所述出瓶转轮组包括转动连接于机台的出瓶转轴及连接于出瓶转轴的出瓶轮,所述出瓶轮位于送瓶带组的上方,所述出瓶轮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出瓶槽,所述出瓶转轴与进瓶驱动机构驱动连接。\n[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瓶子排列放置在送瓶带组上,送瓶带组将其输送面上的瓶子有序地朝靠近导瓶件的方向输送,在送瓶带组输送瓶子的过程中,瓶子依次经过导瓶转轮组、螺杆送瓶机构后会进入进瓶槽内,转动的进瓶转轮组会带动所有进瓶槽以及进瓶槽内的瓶子转动,进瓶槽内的瓶子会沿着导瓶件的进瓶导弧面移动,以提高了瓶子的移动稳定性,最终瓶子经由进瓶转轮组和导瓶件所围设成的出料口进入至测漏送瓶转盘的容瓶槽内,以实现瓶子的进料;随着进瓶转轮组的不停转动,多个进瓶槽内的瓶子依次进入测漏送瓶转盘的容瓶槽内;转动的导瓶转轮组对送瓶带组所输送的瓶子起到过渡和导向的作用,提高了瓶子移动的稳定性,螺杆送瓶机构对送瓶带组所输送的瓶子进行定距输送,以保证了相邻的两个瓶子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瓶子进入进瓶槽内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送瓶的稳定性。另外,当需要停止向螺杆送瓶机构送瓶时,卡止机构锁定导瓶转轮组,使得导瓶转轮组无法转动,导瓶转轮组对送瓶带组所输送的瓶子进行阻挡,达到控制送瓶的目的,以实现停止向测漏机的测漏送瓶转盘送瓶,便于维护人员对送瓶装置的局部结构和测漏机进行维护。本实用新型的送瓶稳定性好,通过卡止机构对导瓶转轮组进行锁定,能够对送瓶带组所输送的瓶子进行阻挡,以实现对瓶子的供料进行控制,可控性好。\n附图说明\n[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机台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瓶转轮组和卡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n[0017] 附图标记说明:\n[0018] 1、机台;21、送瓶带组;22、螺杆送瓶机构;221、安装座;222、送瓶螺杆;223、螺杆送瓶转动驱动器;224、送瓶螺旋槽;23、导瓶件;231、进瓶导弧面;232、出瓶导弧面;24、卡止机构;241、卡止驱动器;242、卡止件;25、进瓶转轮组;251、进瓶槽;252、进瓶转轴;253、进瓶轮;254、进瓶驱动机构;26、导瓶转轮组;261、导瓶轴杆;262、导瓶轮;263、导瓶槽;264、卡止孔;27、出瓶转轮组;271、出瓶转轴;272、出瓶轮;273、出瓶槽。\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n[0020]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测漏机的送瓶装置,其包括机台1、装设于机台1的送瓶带组21、设置于送瓶带组21的一侧的螺杆送瓶机构22、装设于机台1的导瓶件23、装设于机台1的卡止机构24及均设置于送瓶带组21的另一侧的进瓶转轮组25和导瓶转轮组26,所述送瓶带组21的送瓶方向与螺杆送瓶机构22的送瓶方向平行,所述导瓶件23架设于送瓶带组21的上方并位于螺杆送瓶机构22的出料端,所述进瓶转轮组25和导瓶转轮组26分别与螺杆送瓶机构22的出料端和进料端对应设置,所述卡止机构24用于锁定或解锁导瓶转轮组26,所述进瓶转轮组25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进瓶槽251,所述导瓶件23设置有进瓶导弧面231,所述进瓶导弧面231绕设于进瓶转轮组25的周向。\n[0021] 本送瓶装置位于测漏机的测漏送瓶转盘的一侧,使得进瓶转轮组25和导瓶件23所围设成的出料口设置于测漏送瓶转盘的周向。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瓶子排列放置在送瓶带组21上,送瓶带组21将其输送面上的瓶子有序地朝靠近导瓶件23的方向输送,在送瓶带组\n21输送瓶子的过程中,瓶子依次经过导瓶转轮组26、螺杆送瓶机构22后会进入进瓶槽251内,转动的进瓶转轮组25会带动所有进瓶槽251以及进瓶槽251内的瓶子转动,进瓶槽251内的瓶子会沿着导瓶件23的进瓶导弧面231移动,以提高了瓶子的移动稳定性,最终瓶子经由进瓶转轮组25和导瓶件23所围设成的出料口进入至测漏送瓶转盘的容瓶槽内,以实现瓶子的进料;随着进瓶转轮组25的不停转动,多个进瓶槽251内的瓶子进入测漏送瓶转盘的容瓶槽内;转动的导瓶转轮组26对送瓶带组21所输送的瓶子起到过渡和导向的作用,提高了瓶子移动的稳定性,螺杆送瓶机构22对送瓶带组21所输送的瓶子进行定距输送,以保证了相邻的两个瓶子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瓶子进入进瓶槽251内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送瓶的稳定性。另外,当需要停止向螺杆送瓶机构22送瓶时,卡止机构24锁定导瓶转轮组26,使得导瓶转轮组26无法转动,导瓶转轮组26对送瓶带组21所输送的瓶子进行阻挡,达到控制送瓶的目的,以实现停止向测漏机的测漏送瓶转盘送瓶,便于维护人员对送瓶装置的局部结构和测漏机进行维护。本实用新型的送瓶稳定性好,通过卡止机构24对导瓶转轮组26进行锁定,能够对送瓶带组21所输送的瓶子进行阻挡,以实现对瓶子的供料进行控制,可控性好。\n[0022]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瓶转轮组26包括装设于机台1的导瓶轴杆261及转动连接于导瓶轴杆261的导瓶轮262,所述导瓶轮262位于送瓶带组21的上方,所述导瓶轮262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瓶槽263,所述卡止机构24用于锁定或解锁导瓶轮262。当卡止机构24解锁导瓶轮262后,随着送瓶带组21输送瓶子移动,瓶子会进入导瓶槽263内,并带动导瓶轮262转动,导瓶槽263能够扶持瓶子,转动的导瓶轮262对瓶子起到过渡和导向的作用,提高了瓶子移动的稳定性。当卡止机构24锁定导瓶轮262后,导瓶轮262无法转动,使得导瓶轮262对瓶子进行阻挡,以实现对瓶子的供料进行控制。\n[0023]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止机构24包括装设于机台1的卡止驱动器241及装设于卡止驱动器241的输出端的卡止件242,所述导瓶轮262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卡止孔264,所述卡止驱动器241用于驱动卡止件242突伸至其中一个卡止孔264内;具体地,所述卡止驱动器241为竖直向上的气缸。当需要锁定导瓶轮262时,卡止驱动器241的输出端驱动卡止件242向上移动,直至卡止件242插入其中一个卡止孔264内,以实现对导瓶轮262的锁止,使得导瓶轮262无法转动。\n[0024]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瓶转轮组25包括转动连接于机台1的进瓶转轴252、连接于进瓶转轴252的进瓶轮253及装设于机台1并与进瓶转轴252驱动连接的进瓶驱动机构254,所述进瓶轮253位于送瓶带组21的上方,多个进瓶槽251均匀分布于进瓶轮253的周向。在送瓶带组21和螺杆送瓶机构22向进瓶转轮组25的进瓶槽251内送瓶的过程中,进瓶驱动机构254驱动送瓶转轴转动,转动的送瓶转轴带动进瓶轮253同步转动,转动的进瓶轮253会带动其进瓶槽251内的瓶子沿着导瓶件23的进瓶导弧面231移动。该结构设计,提高了送瓶的稳定性。\n[0025]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送瓶机构22包括装设于送瓶带组21的一侧的安装座221、转动连接于安装座221的送瓶螺杆222及装设于安装座221、送瓶带组21或机台1的螺杆送瓶转动驱动器223,所述螺杆送瓶转动驱动器223用于驱动送瓶螺杆222转动,所述送瓶螺杆222的周向设置有送瓶螺旋槽224,所述送瓶螺旋槽224沿着送瓶螺杆222的轴线方向延伸。在实际应用中,螺杆送瓶转动驱动器223驱动送瓶螺杆222转动,在送瓶螺旋槽224的作用下,送瓶螺杆222对送瓶带组21所输送的瓶子进行定距输送,以保证了相邻的两个瓶子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瓶子更加准确、稳定地进入进瓶槽251内。\n[0026]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瓶件23还设置有出瓶导弧面232,所述出瓶导弧面232和进瓶导弧面231分别位于导瓶件23的两侧。侧漏机对测漏送瓶转盘上的瓶子进行测漏检测后,测漏送瓶转盘将测漏后的瓶子输送至出瓶导弧面232处,出瓶导弧面232将测漏后的瓶子导向至送瓶带组21上,使得送瓶带组21能够将测漏后的瓶子输送出去,以实现测漏后的瓶子的出料。\n[0027] 为了提高测漏后的瓶子输出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漏机的送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送瓶带组21远离螺杆送瓶机构22的一侧的出瓶转轮组27,所述出瓶导弧面232绕设于出瓶转轮组27的周向。在实际应用中,测漏送瓶转盘将测漏后的瓶子输送至出瓶导弧面232处的同时,瓶子会进入出瓶转轮组27内,转动的出瓶转轮组27带动测漏后的瓶子沿着出瓶导弧面232移动,直至测漏后的瓶子稳定地移动至送瓶带组21上。\n[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瓶转轮组27包括转动连接于机台1的出瓶转轴271及连接于出瓶转轴271的出瓶轮272,所述出瓶轮272位于送瓶带组21的上方,所述出瓶轮272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出瓶槽273,所述出瓶转轴271与进瓶驱动机构254驱动连接。在测漏检测后的瓶子进入出瓶槽273的过程中,进瓶驱动机构254驱动出瓶转轴271连带出瓶轮272同步转动,转动的出瓶轮272会带动其出瓶槽273内的测漏后的瓶子沿着出瓶导弧面232移动,提高了测漏后的瓶子输出的稳定性。进瓶驱动机构254驱动进瓶转轮组25和出瓶转轮组27同步工作,实现了一个驱动源驱动两个执行单元工作,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节能环保,降低了成本,结构紧凑,缩小了本实用新型的体积。\n[0029]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n[0030]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