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包括前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上设有进油通道和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低于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为靠近变速箱内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的倾斜分布,前壳上设有通槽,所述泄油孔高于通槽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油通道的直径为8 12mm。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油通道的直径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壳朝向变速箱内腔的侧壁上设有L形槽,所述L形槽的底部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靠近前壳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进油通道靠近变速箱内腔的一端位于倾斜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油通道的端部与倾斜面较高一端的距离小于与较低一端的距离。
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n背景技术\n[0002] 飞溅式润滑是通过回转零件的旋转使润滑油飞溅至轴承等需要进行润滑部位的润滑方式,将飞溅式润滑应用在两档变速器中后,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输入端漏油的情况,通过查看有关零件,发现输入轴密封的唇口表面被磨出沟槽,针对漏油情况,分析出现漏油的原因是由于油封唇口润滑不足,所以需要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应用于两档变速箱的润滑结构,以保证润滑效果的同时,防止输入端漏油。\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以防止两挡变速箱的输入端漏油。\n[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包括前壳,前壳上设有进油通道和泄油孔,泄油孔低于进油通道。\n[0005]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n[0006] 本方案中的前壳为两挡变速箱外壳的一部分,前壳上设有进油通道,当前壳安装后,进油通道靠近变速箱内的一端正对唇口位置的轴承,在变速箱使用过程中,飞溅到前壳侧壁上的润滑油可通过进油通道进入到两个轴承之间,对轴承进行润滑,避免轴承因干摩擦而受到损坏,从而使唇口保持较好的油封密封作用。\n[0007] 进一步,进油通道为靠近变速箱内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的倾斜分布。\n[0008]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倾斜的进油通道更方便前壳侧壁的润滑油流入轴承,提高对轴承的润滑效果。\n[0009] 进一步,前壳上设有通槽,泄油孔高于通槽的底部。\n[0010]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泄油孔的位置抬高,使两轴承之间能够储存润滑油且润滑油的油面位置可达到密封油封唇口的位置,使得两轴承之间的润滑油对唇口起到润滑作用,进一步避免发生干摩擦而损坏轴密封表面,从而正常发挥油封密封作用。\n[0011] 进一步,进油通道的直径为8~12mm。\n[0012]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直径足够飞溅到前壳侧壁上的润滑油从进油通道流至轴承处。\n[0013] 进一步,进油通道的直径为10mm。\n[0014]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直径足够飞溅到前壳侧壁上的润滑油从进油通道流至轴承处,并避免粒径较大的杂质从进油通道落入轴承内对轴承造成损伤。\n[0015] 进一步,前壳朝向变速箱内腔的侧壁上设有L形槽,L形槽的底部为倾斜面,倾斜面靠近前壳的一端高于另一端,进油通道靠近变速箱内腔的一端位于倾斜面上。\n[0016]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飞溅的润滑油落至L形槽的竖向侧壁上,然后流至倾斜面上,最后从进油通道流入,本方案中的倾斜面使得当有粒径较大的杂质落下后,杂质能够从倾斜面落下而不需长时间卡在进油通道的端部,从而避免对进油通道造成堵塞。\n[0017] 进一步,进油通道的端部与倾斜面较高一端的距离小于与较低一端的距离。\n[0018]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进油通道的端部更靠近倾斜面的上端,给杂质下落预留足够的空间,进一步避免粒径较大的杂质长时间卡在进油通道的端部。\n附图说明\n[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竖向剖视图;\n[0020] 图2为图1的左视图;\n[0021] 图3为图2中进油通道的竖向剖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2]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n[0023]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前壳1、泄油孔11、进油通道2、L形槽3。\n[0024] 实施例\n[0025] 一种应用于两挡变速箱的润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前壳1,本实施例中的前壳1通过螺栓安装在两挡变速箱的外壳上,前壳1的右壁朝向两挡变速箱的内腔。前壳1上设有通槽,方便两挡变速箱的轴穿过,通槽上方设有进油通道2,进油通道2为左端低于右端的倾斜分布,进油通道2的直径为8~12mm,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进油通道2的直径为10mm。\n[0026] 如图3所示,前壳1的右壁设有L形槽3,L形槽3的底部为左端高于右端的倾斜面,进油通道2的右端位于倾斜面上,且进油通道2的右端位于倾斜面的上端,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进油通道2的右端正对组成L形槽3的侧壁的连接位置。如图2所示,倾斜面沿通槽径向的截面为弧形,进油通道2的端部位于倾斜面的上部。前壳1上设有泄油孔11,泄油孔11高于通槽的底部,并低于通槽的中心。\n[0027]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n[002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前壳1安装在两挡变速箱的外壳上后,进油通道2的左端与轴承相对,当两挡变速箱使用时,润滑油飞溅至L形槽3的竖向侧壁上,然后沿着竖向侧壁向下流动,并从进油通道2流至两个轴承内,对两个轴承进行润滑,避免轴承发生干摩擦而被磨损,从而使唇口保持较好的油封密封作用。\n[0029] 当润滑油中有粒径较大的杂质时,杂质沿倾斜面落下,而不会卡在进油通道2的右端堵塞进油通道2。本实施例中泄油孔11的设置能够使轴承内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当储存的润滑油的油面高于泄油孔11后,多余的润滑油从泄油孔11流出。\n[003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