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 |
申请号 | CN201310277048.2 | 申请日期 | 2013-06-2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013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7B3/20 | IPC分类号 | B;6;7;B;3;/;2;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汕头市虹钜机械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升业北路10号第二间厂房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汕头市虹钜机械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汕头市虹钜机械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罗仕泽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一种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包括支撑架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上,旋盖机构还包括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和第二带式旋盖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带式旋盖机构连接,第一带式旋盖机构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第二带式旋盖机构,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和第二带式旋盖机构之间形成可让位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的密封盖通过并同时被旋紧到灌装管顶端的旋盖通道。本发明能够同时对不止一个自立袋进行密封盖安装,生产效率高、加工效果好、废品率大幅降低、零部件大幅减少、占用空间少,并且由于整个加工过程自立袋无需停止运动,因此加工是连续不间断的,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1.一种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包括支撑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旋盖机构还包括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和第二带式旋盖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一带式旋盖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第二带式旋盖机构,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和第二带式旋盖机构之间形成可让位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的密封盖通过并同时被旋紧到灌装管顶端的旋盖通道,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第一环形带,所述第一环形带套在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上,所述第一主动轮安装在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带式旋盖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第二环形带,所述第二环形带套在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上;位于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之间并且朝向第二带式旋盖机构的第一环形带部分形成旋盖通道的第一旋盖侧壁,位于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之间并且朝向第一带式旋盖机构的第二环形带部分形成旋盖通道的第二旋盖侧壁;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第二主动轮,使得第一旋盖侧壁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旋盖侧壁的运动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还包括第一张力调节轮,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轮可沿着支撑架底面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环形带套在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和第一张力调节轮上;所述第二带式旋盖机构还包括第二张力调节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轮可沿着支撑架底面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环形带套在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轮上;所述旋盖通道的第一旋盖侧壁与第二旋盖侧壁相互平行,并且所述旋盖通道的宽度等于进入该旋盖通道的自立袋密封盖外径或比自立袋密封盖外径小0-3毫米;第一张力调节轮调节第一环形带的张紧度,限制第一环形带的变形,第二张力调节轮调节第二环形带的张紧度,限制第二环形带的变形,让旋盖通道能够同时对至少两个自立袋密封盖进行旋盖操作;所述第一旋盖侧壁的运动速度与第二旋盖侧壁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通道入口设有用于防止密封盖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脱落的密封盖高度限制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带采用皮带,所述第二环形带采用皮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带采用链条,所述第二环形带采用链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采用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同步带、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一主动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二同步轮与第二主动轮同轴固定,所述同步带套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齿轮箱。
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内侧壁设有内螺纹的密封盖安装到自立袋灌装管上的安装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对至少两个自立袋灌装管进行密封盖安装的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n背景技术\n[0002] 自立袋(Doypack)是指一种底部有水平支撑结构的软包装袋,不倚靠任何支撑以及无论开袋与否均可自行站立。自立袋英文名称的产生源于法国,1963年Doypack自立袋的专利申请成功后,doypack便成为自立袋的正式名称应用至今。至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市场得到广泛认可,继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盛行。\n[0003] 自立袋是一种相对新颖的包装形式,在提升产品档次、强化货架视觉效果、携带轻便、使用便利、保鲜和可密封性等诸多方面占有优势。较常见的是带灌装管的自立袋,这种带灌装管的自立袋,由于灌装管便于倾倒或吸取内容物,同时可以重新封闭和重复开启,可以认为是自立袋与普通瓶口的结合。这种自立袋一般应用于日用品包装,用于盛装饮料、沐浴露、洗发水,番茄酱、食用油、果冻等液体、胶体、半固体产品,如著名的喜之郎CiCi等。\n[0004] 带灌装管的自立袋,其灌装管需要安装密封盖,因此需要采用旋盖机构将密封盖旋紧。传统的旋盖机构是采用可上下升降的旋盖头套到自立袋灌装管顶部,将密封盖旋紧。\n如CN200510029325.3“连续圆盘式旋盖机的旋盖机构”,采用的是圆盘式设计。由于一个旋盖头对应一个自立袋,因此自立袋输送机构传送自立袋的位置要求非常准确,能够让自立袋位于旋盖头的正下方,而且旋盖头的数目很多,传动机构结构比较复杂,整个设备部件非常多,因此整个设备不仅制造成本较高、占用空间大,而且容易发生故障,废品率比较高,需要经常定时进行维护。\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旋盖机构结构复杂、部件数量多、容易发生故障、占用空间大等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这种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结构比较简单、部件数量较少、占用的空间小、生产效率高、废品率大大降低。\n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n[0006] 一种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包括支撑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机构还包括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和第二带式旋盖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一带式旋盖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第二带式旋盖机构,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和第二带式旋盖机构之间形成一条可让位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的密封盖通过并同时被旋紧到灌装管顶端的旋盖通道。\n[0007] 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第一环形带,所述第一环形带套在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上,所述第一主动轮安装在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带式旋盖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第二环形带,所述第二环形带套在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上;位于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之间并且朝向第二带式旋盖机构的第一环形带部分形成旋盖通道的第一旋盖侧壁,位于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之间并且朝向第一带式旋盖机构的第二环形带部分形成旋盖通道的第二旋盖侧壁;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第二主动轮,使得第一旋盖侧壁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旋盖侧壁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旋盖侧壁、第二旋盖侧壁形成旋盖通道。\n[0008] 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旋盖侧壁的运动速度与第二旋盖侧壁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n但是,两者运动的方向相反,经过实验发现这种设计能够更好的避免密封盖由于两个力的大小不同而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脱落。\n[0009] 为了避免密封盖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脱落,所述旋盖通道入口设有用于防止密封盖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脱落的密封盖高度限制片。密封盖高度必定需要升高,才能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脱落,因此在旋盖通道入口设置密封盖高度限制片,能够阻止密封盖的高度升高,从而达到避免密封盖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脱落的目的。\n[0010] 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还包括第一张力调节轮,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轮可沿着支撑架底面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环形带套在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和第一张力调节轮上;所述第二带式旋盖机构还包括第二张力调节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轮可沿着支撑架底面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环形带套在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轮上。\n[0011] 一种方案,所述第一环形带采用皮带,所述第二环形带采用皮带。\n[0012] 另一种方案,所述第一环形带采用链条,所述第二环形带采用链条。\n[0013] 所述传动机构采用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同步带、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一主动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二同步轮与第二主动轮同轴固定,所述同步带套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上。\n[0014] 一种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n[0015] 另一种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齿轮箱。\n[0016]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两条带式旋盖机构对密封盖进行旋盖,因此能够同时对不止一个自立袋进行密封盖安装,生产效率高、加工效果好、废品率大幅降低、零部件大幅减少、占用空间少,并且由于整个加工过程自立袋无需停止运动,因此加工是连续不间断的,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n附图说明\n[001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8]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1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9]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左视图;\n[0020]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1] 实施例1\n[0022]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包括支撑架1、驱动机构\n7、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和第二带式旋盖机构,所述驱动机构7安装在支撑架1上。\n[0023] 所述驱动机构7与第一带式旋盖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第二带式旋盖机构,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和第二带式旋盖机构之间形成可让位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的密封盖通过并同时被旋紧到灌装管顶端的旋盖通道2。\n[0024] 所述第一带式旋盖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3、第一被动轮4、第一张力调节轮5、第一环形带6,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轮5可沿着支撑架1底面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1上,所述第一环形带6套在第一主动轮3、第一被动轮4和第一张力调节轮5上,所述第一主动轮3安装在驱动机构7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带式旋盖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8、第二被动轮9、第二张力调节轮10、第二环形带11,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轮10可沿着支撑架1底面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1上,所述第二环形带11套在第二主动轮8、第二被动轮9和第二张力调节轮10上。\n[0025] 位于第一主动轮3、第一被动轮4之间并且朝向第二带式旋盖机构的第一环形带6部分形成旋盖通道2的第一旋盖侧壁,位于第二主动轮8、第二被动轮9之间并且朝向第一带式旋盖机构的第二环形带11部分形成旋盖通道2的第二旋盖侧壁;所述第一主动轮3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第二主动轮8,使得第一旋盖侧壁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旋盖侧壁的运动方向相反,并且第一旋盖侧壁的运动速度与第二旋盖侧壁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经过实验发现这种设计能够更好的避免密封盖由于两个力的大小不同而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脱落。\n[0026] 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齿轮箱,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箱降速后,再输出动力。\n[0027] 所述第一环形带6采用皮带,所述第二环形带11采用皮带。\n[0028] 所述传动机构采用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同步带12、第一同步轮13、第二同步轮14(图2、3中未画出同步带12),所述第一同步轮13与第一主动轮3同轴固定,所述第二同步轮14与第二主动轮8同轴固定,所述同步带12套在第一同步轮13、第二同步轮14上。\n[0029] 当自立袋输送机构将自立袋输送到旋盖机构下方,自立袋的灌装管顶端的密封盖从旋盖通道2进入后,在形成旋盖通道2的第一环形带6和第二环形带11作用下,自立袋带动密封盖沿着旋盖通道2运动的过程中,密封盖在自立袋的灌装管顶端旋转(第一环形带6带动密封盖右侧向后运动,则第二环形带11带动密封盖左侧向前运动,密封盖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密封盖被紧紧安装到自立袋的灌装管顶端后,密封盖离开旋盖通道2,自立袋输送机构也带动自立袋离开旋盖机构下方,由于整个加工过程不需要自立袋停止运动,因此自立袋输送机构能够不间断运动,实现不间断连续加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一条30厘米长的旋盖通道2,其旋盖速度每分钟可以完成超过1000个自立袋的密封盖安装,并且废品率小于万分之一。此外,由于形成旋盖通道2的第一旋盖侧壁、第二旋盖侧壁是皮带,具备弹性,因此具有自适应能力,当加工的密封盖的外径增大一定范围(通常不大于3毫米),都能够进行加工。\n[0030] 实施例2\n[0031]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自立袋灌装管的旋盖机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n[0032] 所述第一环形带6采用链条,所述第二环形带11采用链条。\n[0033] 所述驱动机构7为电机。\n[0034] 所述旋盖通道2入口设有用于防止密封盖从自立袋灌装管顶端脱落的密封盖高度限制片15。
法律信息
- 2022-06-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7B 3/20
专利号: ZL 201310277048.2
申请日: 2013.06.29
授权公告日: 2016.09.14
- 2016-09-14
- 2013-1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7B 3/20
专利申请号: 201310277048.2
申请日: 2013.06.29
- 2013-11-0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8-08-28
| | |
2
| |
1989-09-06
|
1988-02-15
| | |
3
| | 暂无 |
2013-06-29
| | |
4
| | 暂无 |
1991-10-0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