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及机床 |
申请号 | CN201220503815.8 | 申请日期 | 2012-09-2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IPC分类号 | B;2;3;Q;7;/;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临港工业园区两港大道318号A座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雍;孟祥东;余国民 |
代理机构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袁亚军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及机床,其属于机床组件领域,包括弹簧(1)、导向杆(3)、上安装板(4)、导向套(5)、下安装板(7)、轴向定位件(8);所述导向套(5)连接并固定在所述下安装板(7)上,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垂直于所述下安装板(7);所述导向杆(3)通过其上端垂直连接于所述上安装板(4),所述导向杆(3)的下部穿过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并且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所述导向杆(3)与所述导向套(5)之间为间隙配合,轴向定位件(8)固定在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的部分,所述轴向定位件(8)的沿所述导向杆(3)的径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的孔径,弹簧(1)位于上安装板(4)与下安装板(7)之间。其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取料机构接触工件时产生过大的相互作用力,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1.一种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1)、导向杆(3)、上安装板(4)、导向套(5)、下安装板(7)、轴向定位件(8);
所述导向套(5)连接并固定在所述下安装板(7)上,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垂直于所述下安装板(7);
所述导向杆(3)通过其上端垂直连接于所述上安装板(4),所述导向杆(3)的下部穿过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并且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所述导向杆(3)与所述导向套(5)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导向杆(3)和与之配合的所述导向套(5)的数量为偶数且至少为四套,所述上安装板(4)和所述下安装板(7)为上下对称的矩形形状,所述导向套(5)位于矩形状的所述下安装板(7)的两侧边呈对称均匀布置;
所述轴向定位件(8)固定在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的部分,所述轴向定位件(8)的沿所述导向杆(3)的径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的孔径;
所述导向杆(3)沿所述弹簧(1)的中心轴线贯穿所述弹簧(1),使得所述弹簧(1)环绕在所述导向杆(3)的周向,所述弹簧(1)位于所述上安装板(4)与所述下安装板(7)之间;
所述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的下方设有驱动其在竖直方向上上升或下降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的上端与所述上安装板(4)接触,所述弹簧(1)的下端与所述导向套(5)的顶端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板(7)上设有限位杆(2),所述限位杆(2)位于所述下安装板(7)与所述上安装板(4)之间,所述限位杆(2)通过其下端垂直连接于所述下安装板(7),在所述上安装板(4)上未放置工件或工件的抓取机构未与工件接触时,所述限位杆(2)的上端与所述上安装板(4)两者之间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4)上设有固定工件的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3)与所述上安装板(4)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5)通过螺钉(6)连接并固定于所述下安装板(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件(8)为螺母,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螺纹,所述轴向定位件(8)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通过所述螺母的旋转使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所述导向套(5)的长度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安装板(4)上没有放置工件时,所述弹簧(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受到所述上安装板(4)和所述导向套(5)施加的压力呈压缩状态,所述导向杆(3)在所述弹簧(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所述上安装板(4)和所述导向套(5)的反作用力下呈轴向拉伸受力状态,所述弹簧(1)所受到的压力大于工件的重力。
9.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下安装板(7)上。
10.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
一种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及机床\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及机床。\n背景技术\n[0002] 在很多新型机床上,上下料输送机构是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主轴或机械手在上下料机构上抓取工件时,由于工件宽窄高低尺寸不一,容易造成主轴或机械手与工件之间“硬碰硬”式的接触,由于没有相应的缓冲机构,这种碰撞式的接触对抓取和输送工件的机构内部产生非常大的应力,从而导致主轴或机械手以及其他一些机床零部件的损坏,有时也会对工件的表面造成损伤,因此需要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以防止主轴或机械手与工件接触时产生极大的具有破坏作用的应力。\n发明内容\n[0003] 针对现有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旨在降低现有机床中取料机构与工件直接的刚性接触,为机床零部件和工件提供很好的保护,其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n[0004] 一种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中,包括弹簧1、导向杆3、上安装板4、导向套5、下安装板7、轴向定位件8。\n[0005] 所述导向套5连接并固定在所述下安装板7上,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垂直于所述下安装板7。\n[0006] 所述导向杆3通过其上端垂直连接于所述上安装板4,所述导向杆3的下部穿过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并且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所述导向杆3与所述导向套5之间为间隙配合。\n[0007] 所述导向杆3和与之配合的所述导向套5的数量为偶数且至少为四套,所述上安装板4和所述下安装板7为上下对称的矩形形状,所述导向套5位于矩形状的所述下安装板7的两侧边呈对称均匀布置。\n[0008] 所述轴向定位件8固定在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的部分,所述轴向定位件8的沿所述导向杆3的径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套5的轴孔的孔径。\n[0009] 所述导向杆3沿所述弹簧1的中心轴线贯穿所述弹簧1,使得所述弹簧1环绕在所述导向杆3的周向,所述弹簧1位于所述上安装板4与所述下安装板7之间。\n[0010] 所述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的下方设有驱动其在竖直方向上上升或下降的装置。\n[0011] 根据上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中,所述弹簧1的上端与所述上安装板4接触,所述弹簧1的下端与所述导向套5的顶端接触。\n[0012] 根据上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中,所述下安装板7上设有限位杆2,所述限位杆2位于所述下安装板7与所述上安装板4之间,所述限位杆2通过其下端垂直连接于所述下安装板7。在所述上安装板4上未放置工件或工件的抓取机构未与工件接触时,所述限位杆2的上端与所述上安装板4两者之间有间隙。\n[0013] 根据上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中,所述上安装板4上设有固定工件的定位孔。\n[0014] 根据上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其中,在所述上安装板4上没有放置工件时,所述弹簧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受到所述上安装板4和所述导向套5施加的压力呈压缩状态,所述导向杆3在所述弹簧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所述上安装板4和所述导向套5的反作用力下呈轴向拉伸受力状态,所述弹簧1所受到的压力大于工件的重力。\n[0015]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下安装板7上。\n[0016]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3与所述上安装板4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n[0017] 优选的,所述导向套5通过螺钉6连接并固定于所述下安装板7。\n[0018] 优选的,所述轴向定位件8为螺母,所述轴向定位件8为螺母,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螺纹,所述轴向定位件8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通过所述螺母的旋转使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所述导向套5的长度改变。 [0019] 一种机床,其中,包括上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n[002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n[0021] 1、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够在主轴或机械手抓取工件时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主轴或机械手接触工件时产生特别大的应力,保护了机床零部件。\n[0022] 2、弹簧的压缩量可以通过螺母的锁紧位置来调节弹簧的压缩量,使得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重量的工件。\n[0023] 3、上安装板上预留了固定工件的定位孔,方便了工件的安装。\n附图说明\n[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的实施例主视图。\n[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的实施例左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n[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的实施例,其中,包括弹簧1、导向杆3、上安装板4、导向套5、下安装板7、轴向定位件8。导向套5连接并固定在所述下安装板7上,导向套5的轴孔垂直于下安装板7。导向杆3通过其上端垂直连接于上安装板4,导向杆3的下部穿过导向套5的轴孔,并且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导向套5的轴孔,导向杆3与导向套5之间为间隙配合。导向杆3和与之配合的导向套5的数量为偶数且至少为四套,上安装板4和下安装板7为上下对称的矩形形状,导向套5位于矩形状的下安装板7的两侧边呈对称均匀布置。\n[0029] 轴向定位件8固定在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导向套5的轴孔的部分,轴向定位件8的沿导向杆3的径向的尺寸大于导向套5的轴孔的孔径。\n[0030] 导向杆3沿弹簧1的中心轴线贯穿弹簧1,使得弹簧1环绕在导向杆3的周向。弹簧1位于上安装板4与下安装板7之间,弹簧1的上端与上安装板4接触,弹簧1的下端与导向套5的顶端接触。弹簧1在上安装板4和导向套5之间呈压缩状态,在上安装板4上没有放置工件时,弹簧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受到上安装板4和导向套5施加的压力呈压缩状态,导向杆3在弹簧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上安装板4和导向套5的反作用力下呈轴向拉伸受力状态,弹簧1所受到的压力大于工件的重力。\n[0031] 上安装板4上设有固定工件的定位孔,使得工件可以方便地安装在上安装板4上。\n下安装板7上设有限位杆2,限位杆2位于下安装板7与上安装板4之间,限位杆2通过其下端垂直连接于下安装板7,在上安装板4上未放置工件或工件的抓取机构未与工件接触时,限位杆2的上端与上安装板4两者之间有一定距离的间隙。上安装板4在受到来自机械手与工件接触时产生过大的碰撞力时能够相对下安装板7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起到缓冲作用,但是上安装板4压缩弹簧并相对于下安装板7向下运动的最大缓冲距离被限位杆2所限制,当上安装板4接触到限位杆2的上端时,弹簧就不能继续被压缩,上安装4就不能相对于下在安装板7继续向下运动。\n[0032]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是,由于轴向定位件8限制了下安装板7和导向套5相对于导向杆3向下的运动,弹簧1被压缩在上安装板4与导向套5之间,当上安装板4上的工件受到一个很大的向下的力的时候,弹簧会被继续压缩,起到缓冲作用。对弹簧1上端与上安装板4的接触面作受力分析,在上安装板4上未放置工件时,弹簧1对上安装板有一个向上的力F1,弹簧受到上安装板4和拉杆3二者的向下的重力F重以及导向杆3对上安装板4向下的拉力F3,三者的关系是F1=F重+F3,F3在数值上大于待放到上安装板上的工件的重力F工件,当上安装板上放上工件后,拉力F3会变小,剩下一个残余拉力F3残余,此时F3、F工件、F3残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F3=F工件+F3残余,此时F1、F重、F3残余、F工件的关系为F1=F重+ F工件+F3残余,因此当工件放置到上安装板4上后,弹簧1不会被进一步压缩,上安装板4不会相对于下安装板7向下运动。当主轴或机械手与工件接触时会对工件产生一个向下的力F碰,如果F碰大于之前的F3残余,则导向杆3内部拉力将消失,此时F1<F重+ F工件+F碰,于是上安装板4相对于下安装板7开始下降,弹簧被继续压缩,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了机械手与工件接触时产生更大的碰撞力,从而破坏机床零部件。限位杆2起到硬限位作用,避免了弹簧的过大压缩和振动。\n[0033]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限位杆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下安装板7上。\n[0034]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导向杆3与上安装板4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n[0035]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导向套5通过螺钉6连接并固定于下安装板7上。\n[0036]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轴向定位件8可以是螺母,导向杆3的下端设有与螺母相配合的螺纹,轴向定位件8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向杆3的下端。通过螺母的旋转可以改变导向杆3的下端伸出导向套5的长度,从而改变上安装板4与下安装板7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弹簧1的初始压缩量。\n[003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机床,其中,包括上述的机床上下料输送机构。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5-11-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23Q 7/00
专利号: ZL 201220503815.8
申请日: 2012.09.29
授权公告日: 2013.03.13
- 2013-03-1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08-05 | 2014-08-05 | | |
2 | | 2013-12-20 | 2013-12-20 | | |
3 | | 2013-12-20 | 2013-12-20 | | |
4 | | 2014-08-05 | 2014-08-05 | | |
5 | | 2014-08-05 | 2014-08-05 | | |
6 | | 2014-10-10 | 2014-10-10 | | |
7 | | 2014-10-10 | 2014-10-10 | | |
8 | | 2014-08-05 | 2014-08-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