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 |
申请号 | CN201310343440.2 | 申请日期 | 2013-08-08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9387A |
优先权 | PCT/JP2012/005100 2012.08.10 JP | 优先权号 | JP20120005100 |
主分类号 | B65B23/20 | IPC分类号 | B;6;5;B;2;3;/;2;0;;; ;B;6;5;B;3;5;/;5;0;;; ;B;6;5;B;3;5;/;3;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切通隆则; 池秀朗; 辻田京史 |
代理机构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芳玲 |
摘要
本发明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10)具备:载置有薄板(12)的载置部(14);将薄板(12)供给至载置部(14)的薄板供给装置(35);和将板状玻璃(16)从上方叠放在载置于载置部(14)上的薄板(12)上,并且从载置部(14)搬出薄板(12)及板状玻璃(16)的搬运装置(34);搬运装置(34)具有:使薄板(12)的一部分从规定的基准方向上的板状玻璃(16)的两端部伸出并将板状玻璃(16)从上方叠放在薄板(12)上的叠放机构;通过负压从上方吸附板状玻璃(16)的板状玻璃吸附机构;和通过负压从上方吸附从板状玻璃(16)的两端部伸出的薄板(12)的两个伸出部的薄板吸附机构。
1.一种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载置有薄板的载置部;
将所述薄板供给至所述载置部的薄板供给装置;和
将所述板状玻璃从上方叠放在载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薄板上,并且从所述载置部搬出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的搬运装置;
所述搬运装置具有:
使所述薄板的一部分从规定的基准方向上的所述板状玻璃的两端部伸出并将所述板状玻璃从上方叠放在所述薄板上的叠放机构;
通过负压从上方吸附所述板状玻璃的板状玻璃吸附机构;和
通过负压从上方吸附从所述板状玻璃的所述两端部伸出的所述薄板的两个伸出部的薄板吸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装置具有:
具备所述叠放机构的第一搬运部;和
与所述第一搬运部独立地设置,具有所述板状玻璃吸附机构及所述薄板吸附机构,并且从所述载置部搬出所述板状玻璃及所述薄板的第二搬运部;
所述第一搬运部和所述第二搬运部相互协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方向与通过所述搬运装置纵向堆放的所述板状玻璃的下端缘延伸的方向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所述板状玻璃吸附机构的第一控制部;
所述板状玻璃吸附机构具有吸附第一所述板状玻璃的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和吸附第二所述板状玻璃的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
所述第一控制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及所述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中的任意一个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所述薄板吸附机构的第二控制部;
所述薄板吸附部具有分别吸附第一所述薄板的所述两个伸出部的第一薄板吸附部、和分别吸附第二所述薄板的所述两个伸出部的第二薄板吸附部;
所述第二控制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薄板吸附部及所述第二薄板吸附部中的任意一个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持收纳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的收纳件的收纳件支持装置;
与所述收纳件的下表面正交的所述收纳件的第一侧面被打开以构成用于搬入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的入口,并且与所述收纳件的下表面正交、且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收纳件的第二侧面被关闭以构成支撑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的支撑部;
所述收纳件支持装置具有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角度倾斜地支持所述收纳件以使所述收纳件的下表面从所述第一侧面侧向所述第二侧面侧行进而降低的收纳件支持部;
所述搬运装置将载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搬入并纵向堆放在由所述收纳件支持部支持的所述收纳件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件支持部具有支撑所述收纳件的下表面的第一支撑面和支撑所述收纳件的背面的第二支撑面;
所述收纳件支持装置还具有改变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变更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件支持装置具有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的周围,并且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多个所述收纳件支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供给装置具有支持卷绕成辊状的所述薄板的薄板支持部、和以规定长度切断所述薄板的切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板供给装置具有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的周围,并且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多个所述薄板支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所述载置部和所述薄板供给装置,并且向所述载置部供给所述薄板的薄板供给线;
所述第一搬运部配置于在俯视下夹着所述薄板供给线的两侧中的一方侧上;
所述第二搬运部配置于在俯视下夹着所述薄板供给线的两侧中的另一方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使向所述载置部移送的所述板状玻璃待机的板状玻璃待机部,并且向所述板状玻璃待机部供给所述板状玻璃的板状玻璃供给线;
所述板状玻璃供给线和所述薄板供给线在俯视下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地配置;
在由所述板状玻璃供给线和所述薄板供给线构成的内侧角落上配置所述第一搬运部。
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将板状玻璃和覆盖板状玻璃的表面的薄板相叠合并包装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一般在包装板状玻璃时,为了保护板状玻璃,在板状玻璃的表面上叠合由纸等构成的薄板。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板状玻璃和薄板相叠合并包装的包装装置的一个示例。该包装装置具有吸附板状玻璃的吸附盘和把持衬纸的把持部。使用该包装装置包装板状玻璃和薄板时,通过吸附盘吸附四边形的板状玻璃的同时通过把持部把持从该板状玻璃的上边露出的衬纸的一部分以使其悬吊,并且将板状玻璃和衬纸以重叠的状态纵向堆放在托盘上。\n[0003] 现有技术文献:\n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40号公报。\n发明内容\n[000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n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包装装置中,通过把持部仅把持从四边形的板状玻璃的上边露出的衬纸的一部分以使其悬吊,因此存在包装时衬纸打卷的担忧。因此,存在衬纸的保护板状玻璃的功能受到影响的担忧。\n[0005]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薄板打卷的情况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n[0006] 解决问题的手段:\n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具备:载置有薄板的载置部;\n将所述薄板供给至所述载置部的薄板供给装置;和将所述板状玻璃从上方叠放在载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薄板上,并且从所述载置部搬出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的搬运装置;\n所述搬运装置具有:使所述薄板的一部分从规定的基准方向上的所述板状玻璃的两端部伸出并将所述板状玻璃从上方叠放在所述薄板上的叠放机构;通过负压从上方吸附所述板状玻璃的板状玻璃吸附机构;和通过负压从上方吸附从所述板状玻璃的所述两端部伸出的所述薄板的两个伸出部的薄板吸附机构。\n[0007] 在该结构中,在薄板上从上方叠放板状玻璃后,可以通过薄板吸附机构从上方吸附从板状玻璃的两端部伸出的薄板的两个伸出部,因此可以防止位于薄板的两个伸出部之间的部分从板状玻璃分离的情况,可以防止薄板打卷。\n[0008] 在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搬运装置具有:具备所述叠放机构的第一搬运部;和与所述第一搬运部独立地设置,具有所述板状玻璃吸附机构及所述薄板吸附机构,并且从所述载置部搬出所述板状玻璃及所述薄板的第二搬运部;所述第一搬运部和所述第二搬运部相互协作。\n[0009] 在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基准方向与通过所述搬运装置纵向堆放的所述板状玻璃的下端缘延伸的方向相一致。\n[0010] 在发明中,也可以具备控制所述板状玻璃吸附机构的第一控制部;所述板状玻璃吸附机构具有吸附第一所述板状玻璃的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和吸附第二所述板状玻璃的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所述第一控制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及所述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中的任意一个工作。\n[0011] 在发明中,也可以具备控制所述薄板吸附机构的第二控制部;所述薄板吸附部具有分别吸附第一所述薄板的所述两个伸出部的第一薄板吸附部、和分别吸附第二所述薄板的所述两个伸出部的第二薄板吸附部;所述第二控制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薄板吸附部及所述第二薄板吸附部中的任意一个工作。\n[0012] 在发明中,也可以具备支持收纳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的收纳件的收纳件支持装置;与所述收纳件的下表面正交的所述收纳件的第一侧面被打开以构成用于搬入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的入口,并且与所述收纳件的下表面正交、且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收纳件的第二侧面被关闭以构成支撑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的支撑部;所述收纳件支持装置具有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角度倾斜地支持所述收纳件以使所述收纳件的下表面从所述第一侧面侧向所述第二侧面侧行进而降低的收纳件支持部;所述搬运装置将载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薄板及所述板状玻璃搬入并纵向堆放在由所述收纳件支持部支持的所述收纳件的内部。\n[0013] 在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收纳件支持部具有支撑所述收纳件的下表面的第一支撑面和支撑所述收纳件的背面的第二支撑面;所述收纳件支持装置还具有改变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变更部。\n[0014] 在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收纳件支持装置具有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的周围,并且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多个所述收纳件支持部。\n[0015] 在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薄板供给装置具有支持卷绕成辊状的所述薄板的薄板支持部、和以规定长度切断所述薄板的切断部。\n[0016] 在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薄板供给装置具有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的周围,并且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多个所述薄板支持部。\n[0017] 在发明中,也可以是具备具有所述载置部和所述薄板供给装置,并且向所述载置部供给所述薄板的薄板供给线;所述第一搬运部配置于在俯视下夹着所述薄板供给线的两侧中的一方侧上;所述第二搬运部配置于在俯视下夹着所述薄板供给线的两侧中的另一方侧上。\n[0018] 在发明中,也可以是具备具有使向所述载置部移送的所述板状玻璃待机的板状玻璃待机部,并且向所述板状玻璃待机部供给所述板状玻璃的板状玻璃供给线;所述板状玻璃供给线和所述薄板供给线在俯视下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地配置;在由所述板状玻璃供给线和所述薄板供给线构成的内侧角落上配置所述第一搬运部。\n[0019] 发明效果:\n根据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防止重叠在板状玻璃上的薄板打卷的情况,可以抑制薄板的保护板状玻璃的功能受到影响的情况。\n附图说明\n[0020]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n图2是示出使用于根据实施形态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中的收纳件支持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n图3是示出在薄板上以第一形态叠放板状玻璃的状态的俯视图;\n图4是示出在薄板上以第二形态叠放板状玻璃的状态的俯视图;\n图5是示出使用于根据实施形态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中的第一搬运部的结构的侧视图;\n图6是示出使用于第一搬运部中的手部的结构的主视图;\n图7是示出使用于第一搬运部中的手部与第一板状玻璃及第二板状玻璃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n图8是示出使用于根据实施形态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中的第二搬运部的结构的主视图;\n图9是示出使用于第二搬运部中的手部的结构的侧视图;\n图10是示出使用于第二搬运部中的手部和第一板状玻璃及第二板状玻璃和第一薄板及第二薄板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n符号说明:\n10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n12薄板;\n14载置部;\n16板状玻璃;\n34搬运装置;\n35薄板供给装置;\n80第一搬运部(叠放机构);\n82第二搬运部;\n86手部;\n104手部(板状玻璃吸附机构、薄板吸附机构)。\n具体实施方式\n[002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的优选的实施形态。\n[0022]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10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10具备放置薄板12的载置部14、使移送至载置部14的板状玻璃\n16待机的板状玻璃待机部18、和支持收纳箱和收纳框等的收纳件20的收纳件支持装置22。\n又,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10具备:向载置部14供给薄板12的薄板供给线28;向板状玻璃待机部18供给板状玻璃16的板状玻璃供给线30;从收纳件支持装置22搬出收纳件20的收纳件搬出线32;和将板状玻璃16与薄板12重叠,并且将这些以纵向堆放在收纳件20的内部的搬运装置34。本实施形态的载置部14是薄板供给线28的一部分,板状玻璃待机部\n18是板状玻璃供给线30的一部分,收纳件支持装置22是收纳件搬出线32的一部分。板状玻璃供给线30及收纳件搬出线32与薄板供给线28在俯视下,在彼此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形态中为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地配置。\n[0023] 如图1所示,薄板供给线28具备载置部14、和薄板供给装置35。薄板供给装置35具有转动台36、台支持部38、配置于转动台36的上表面的转动轴X1的周围的多个(本实施形态中为两个)的薄板支持部40、切断部42和薄板搬运部44。台支持部38是支持转动台\n36使其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X1为中心可转动的部分。在台支持部38上设置有包括用于使转动台36转动的马达及齿轮等的动力部(图示省略)。各薄板支持部40是支持卷绕成辊状的薄板12的部分。切断部42是将从薄板支持部40抽出的薄板12以规定长度切断的部分。薄板搬运部44是例如将切断为规定长度的薄板12通过负压吸附的同时搬运至载置部14的部分,在本实施形态中薄板搬运部44的下游侧的端部成为载置部14。\n[0024] 在图1所示的薄板供给线28中,如果一方的薄板支持部40所支持的薄板12用完时,通过动力部(图示省略)使转动台36转动180度。而且,由另一方的薄板支持部40支持的薄板12经过切断部42及薄板搬运部44供给至载置部14。又,卷绕成辊状的新的薄板\n12安装于一方的薄板支持部40上。图1中的圆R1示出转动台36转动的区域。\n[0025] 如图1所示,板状玻璃供给线30具备板状玻璃待机部18、和板状玻璃搬运部46。\n本实施形态的板状玻璃供给线30是板状玻璃16的制造线的一部分,经过制造工序、切断工序及检查工序的板状玻璃16通过板状玻璃搬运部46供给至板状玻璃待机部18中。板状玻璃搬运部46是例如通过空气压使板状玻璃16漂浮的同时搬运至板状玻璃待机部18的部分,并且板状玻璃搬运部46的下游侧的端部成为板状玻璃待机部18。\n[0026] 如图1所示,收纳件搬出线32具备收纳件支持装置22、和从收纳件支持装置22搬出收纳件20的收纳件搬出部48。图2是示出收纳件支持装置22的结构的侧视图。收纳件支持装置22是支持多个(本实施形态中为两个)收纳件20的同时使这些收纳件20在进行板状玻璃16的包装的包装位置P1和进行收纳件20的搬出的搬出位置P2之间移动的部分。\n[0027]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收纳件20形成为长方体状。在收纳件20配置在包装位置P1上时,与收纳件20的下表面20a正交的第一侧面20b处于打开的状态以构成用于搬入板状玻璃16及薄板12的入口24。又,此时,与下表面20a正交且与第一侧面\n20b相对的第二侧面20c处于关闭的状态以构成支撑板状玻璃16及薄板12的支撑部26。\n在收纳件20从包装位置P1移动至搬出位置P2时,入口24通过操作员的手被关闭。\n[0028] 如图2所示,收纳件支持装置22具有固定于工厂等的地面上的台座50、转动台\n52、在台座50的上表面上支持转动台52使其可转动的台支持部54、多个(本实施形态中为两个)收纳件支持部56、和与各收纳件支持部56相对应的倾斜角度变更部58。在台支持部\n54中设置有包括用于使转动台52转动的马达及齿轮等的动力部(图示省略)。\n[0029] 如图2所示,各收纳件支持部56具有:形成有支撑收纳件20的下表面20a的第一支撑面56a的底板部60;和形成有支撑该收纳件20的第二侧面20c的第二支撑面56b的背板部62。多个收纳件支持部56配置于在转动台52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X2的周围以使这些收纳件支持部56的背板部62与该转动轴X2对置。因此,通过动力部(图示省略)使转动台52转动,以此可以使多个收纳件支持部56在包装位置P1和搬出位置P2之间移动。图1中的圆R2表示转动台52转动的区域。\n[0030] 如图2所示,倾斜角度变更部58是变更第一支撑面56a相对于水平面G的倾斜角度θ的部分,具有支持部64和动力部66。支持部64是支持收纳件支持部56使其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图示省略)为中心可转动的部分。动力部66是产生用于使收纳件支持部56转动的动力的部分。本实施形态的动力部66是具有气缸66a、和插入于气缸66a内部的活塞66b的空气气缸。而且,气缸66a的下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转动台52上,并且活塞66b的上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收纳件支持部56的上部。\n[0031] 如图2所示,在收纳件支持部56配置在包装位置P1上时,动力部66的活塞66b进入气缸66a的内部,收纳件支持部56的上部被拉动至转动轴X2侧上而收纳件支持部56倾斜。此时,收纳件支持部56的下表面与设置于转动台52的上表面的第一止动件70抵接,借助于此,第一支撑面56a相对于水平面G的倾斜角度θ保持第一角度(本实施形态中为\n15度)。\n[0032] 如图2所示,在收纳件支持部56配置在搬出位置P2上时,动力部66的活塞66b从气缸66a的内部被推出,向与转动轴X2侧相反的一侧按压收纳件支持部56的上部而收纳件支持部56转动。此时,收纳件支持部56的下表面与设置于转动台52的上表面的第二止动件72抵接,借助于此,第一支撑面56a相对于水平面G的倾斜角度θ保持小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本实施形态中0度)。另外,动力部66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油压缸、马达等。\n[0033] 如图2所示,收纳件20的下表面20a与收纳件支持部56的第一支撑面56a抵接,并且以与该第一支撑面56a相同的倾斜角度θ倾斜。因此,在收纳件20配置在包装位置P1上时,收纳件20的下表面20a相对于水平面G以上述第一角度(本实施形态中为15度)倾斜,以从第一侧面20b(入口24)侧向第二侧面20c(支撑部26)行进而降低。另一方面,在收纳件20配置在搬出位置P2上时,收纳件20的下表面20a相对于水平面G形成上述第二角度(本实施形态中为0度)。\n[0034] 如图1所示,搬运装置34具备相互独立地设置的第一搬运部80和第二搬运部82。\n第一搬运部80是将在板状玻璃待机部18中待机的板状玻璃16移送至载置部14,并且从上方叠放在载置于载置部14上的薄板12上方的部分。第二搬运部82是从载置部14搬出板状玻璃16及薄板12,并且将这些搬入至由收纳件支持部56支持的收纳件20的内部并纵向堆放的部分。第一搬运部80在俯视下位于夹着薄板供给线28的两侧中的一方侧上,配置在由板状玻璃供给线30和薄板供给线28构成的内侧角落W1上。第二搬运部82在俯视下位于夹着薄板供给线28的两侧中的另一方侧上,配置在由收纳件搬出线32和薄板供给线28构成的内侧角落W2上。第一搬运部80和第二搬运部82在夹着薄板供给线28的两侧上相互协作。\n[0035] 图3是示出在薄板12上以第一形态叠放板状玻璃16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在薄板12上以第二形态叠放板状玻璃16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3及图4中,用斜线示出薄板12。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板状玻璃16形成为长方形,并且薄板\n12形成为具有与板状玻璃16的长边及短边相对应的横边及纵边的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且,以图3所示的第一形态或者图4所示的第二形态中的任意形态在薄板12上叠放板状玻璃16。\n[0036] 图3所示的第一形态是使板状玻璃16的一方的长边成为下端缘16a,并且将板状玻璃16及薄板12纵向堆放时的形态。在第一形态中,薄板12的横边的长度L1大于板状玻璃16的长边的长度L2。在将板状玻璃16叠放在薄板12上的状态下,薄板12的一部分从规定的基准方向(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下端缘16a延伸的方向。以下相同)上的板状玻璃\n16的两端部伸出。这些伸出部分成为伸出部12a、12b。另外,图1示出将板状玻璃16以第一形态叠放在薄板12上的情况。\n[0037] 图4所示的第二形态是使板状玻璃16的一方的短边成为下端缘16a,并且将板状玻璃16及薄板12纵向叠放时的形态。在第二形态中,薄板12的横边的长度L3大于板状玻璃16的短边的长度L4。在将板状玻璃16叠放在薄板12上的状态下,薄板12的一部分从规定的基准方向上的板状玻璃16的两端部伸出。这些伸出部分成为伸出部12c、12d。\n[0038] 图5是示出使用于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10中的第一搬运部80的结构的侧视图。\n第一搬运部80具有臂部84、和手部86。本实施形态的臂部84是具有六个转动轴(图示省略)的机器人手臂,在臂部84的梢端部安装有手部86。因此,通过控制装置(图示省略)控制臂部84,以此可以全方向上移动手部86。图1中的圆R3示出臂部84可移动的范围。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将手部86的设置有吸附孔88a、90a(图6)的吸附面S总是朝向下方,因此不需要使吸附面S朝向其他方向的操作。因此,臂部84的结构也可以是简化的结构。\n[0039] 图6是示出使用于第一搬运部80中的手部86的结构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手部\n86与第一板状玻璃及第二板状玻璃16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另外,在图7中将对应于第一形态的第一板状玻璃16(图3)用符号16A表示,将对应于第二形态的第二板状玻璃\n16(图4)用符号16B表示。\n[0040] 如图6所示,手部86具有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8、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0、连通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8和负压源(图示省略)的第一连通路92、连通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n90和负压源(图示省略)的第二连通路94。又,手部86具备设置于第一连通路92中的第一阀机构96、设置于第二连通路94中的第二阀机构98、及控制它们的控制部100。作为负压源,可以使用真空泵和喷射器等。\n[0041] 如图7所示,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8是通过负压吸附对应于第一形态的第一板状玻璃16A及对应于第二形态的第二板状玻璃16B的部分,并且具有多个吸附孔88a。另一方面,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0是通过负压吸附对应于第二形态的第二板状玻璃16B的部分,并且具有多个吸附孔90a。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8和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0在相对于板状玻璃16A、16B平行的方向上、且在相对于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图6中示出的阀机构96、98具有真空产生阀及真空破坏阀等,并且形成为对与这些对应的吸附孔88a、\n90a能够在真空状态和真空破坏状态之间切换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尽管设置有两个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0,但是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0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又,在仅通过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8可吸附第二板状玻璃16B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0。又,也可以代替吸附孔88a、90a而使用吸附盘(图示省略)等。\n[0042] 在使用图6所示的手部86吸附或者放开第一板状玻璃16A(图7)时,操作第二阀机构98以切断第二连通路94。即,不使用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0。而且,在吸附第一板状玻璃16A(图7)时,操作第一阀机构96以使吸附孔88a成为真空状态。另一方面,在放开第一板状玻璃16A(图7)时,操作第一阀机构96以使吸附孔88a成为真空破坏状态。\n[0043] 在使用图6所示的手部86吸附第二板状玻璃16B(图7)时,操作第一阀机构96及第二阀机构98以使吸附孔88a、90a成为真空状态。另一方面,在放开第二板状玻璃16B(图7)时,操作第一阀机构96及第二阀机构98以使吸附孔88a、90a成为真空破坏状态。\n[0044] 图8是示出使用于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10中的第二搬运部82的结构的主视图。\n第二搬运部82具有臂部102、和手部104。本实施形态的臂部102是具有六个转动轴(图示省略)的机器人手臂,在臂部102的梢端部安装有手部104。因此,通过控制装置(图示省略)控制臂部102,以此可以全方向上移动手部104。图1中的圆R4示出臂部102可移动的范围。\n[0045] 图9是示出使用于第二搬运部82中的手部104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手部104和第一板状玻璃16及第二板状玻璃16和第一薄板12及第二薄板12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另外,在图10中将对应于第一形态的第一板状玻璃16(图3)用符号16A表示,将对应于第二形态的第二板状玻璃16(图4)用符号16B表示。又,将与第一形态对应的第一薄板12(图3)用符号12A表示,将与第二形态对应的第二薄板12(图4)用符号12B表示。\n[0046] 如图9所示,手部104具有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9、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1、第一连通路93、第二连通路95、第一阀机构97、第二阀机构99和控制部101。此外,手部104具有第一薄板吸附部106、第二薄板吸附部108、第三薄板吸附部110、连通第一薄板吸附部\n106和负压源(图示省略)的第三连通路112、连通第二薄板吸附部108和负压源(图示省略)的第四连通路114、连通第三薄板吸附部110和负压源(图示省略)的第五连通路116、设置于第三连通路112中的第三阀机构118、设置于第四连通路114中的第四阀机构120、和设置于第五连通路116中的第五阀机构122。作为负压源,可以使用真空泵和喷射器等。\n[0047] 图9所示的手部104的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9、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1、第一连通路93、第二连通路95、第一阀机构97、第二阀机构99及控制部101,与图6所示的手部86的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8、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0、第一连通路92、第二连通路94、第一阀机构96、第二阀机构98及控制部100大致相同地构成。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尽管设置有两个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1,但是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1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又,在仅通过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9可吸附第二板状玻璃16B时,也可以省略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1。又,也可以代替吸附孔89a、91a使用吸附盘(图示省略)等。\n[0048] 如图10所示,第一薄板吸附部106是通过负压吸附对应于第一形态的第一薄板\n12A的部分,并且具有多个吸附孔106a。第二薄板吸附部108是通过负压吸附对应于第二形态的第二薄板12B的部分,并且具有多个吸附孔108a。第三薄板吸附部110是通过负压吸附对应于第二形态的第二薄板12B的部分,并且具有多个吸附孔110a。图9中示出的阀机构118、120、122具有真空产生阀及真空破坏阀等,并且形成为对与这些对应的吸附孔\n106a、108a、110a能够在真空状态和真空破坏状态之间切换的结构。\n[0049] 如图10所示,第一薄板吸附部106配置在基准方向(图3、图4)上的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9的两侧上。第二薄板吸附部108在基准方向(图3、图4)上的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89的两侧上,配置在比第一薄板吸附部106靠近内侧的位置上。又,第二薄板吸附部\n108和第三薄板吸附部110在相对于板状玻璃16A、16B平行的方向上、且在相对于基准方向(图3、图4)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在相对于基准方向(图3、图4)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二薄板吸附部108和第三薄板吸附部110的区域的长度,与设置有第一板状玻璃吸附部\n89和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1的区域的长度大致相同。\n[0050]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图9所示的手部104的板状玻璃吸附部89、91、连通路93、95、阀机构97、99构成通过负压从上方吸附板状玻璃16A、16B的“板状玻璃吸附机构”。控制部101发挥作为控制“板状玻璃吸附机构”的“第一控制部”的功能。又,由图9所示的手部104的薄板吸附部106、108、110、连通路112、114、116、阀机构118、120、122构成通过负压从上方吸附两个伸出部12a、12b(图3)或12c、12d(图4)的“薄板吸附机构”。控制部\n101发挥作为控制“薄板吸附机构”的“第二控制部”的功能。\n[0051] 在使用图9所示的手部104吸附或者放开第一板状玻璃16A(图10)时,操作第二阀机构99以切断第二连通路95。即,不使用第二板状玻璃吸附部91。而且,在吸附第一板状玻璃16A(图10)时,操作第一阀机构97以使吸附孔89a成为真空状态。另一方面,在放开第一板状玻璃16A(图10)时,操作第一阀机构97以使吸附孔89a成为真空破坏状态。\n[0052] 在使用图9所示的手部104吸附第二板状玻璃16B(图10)时,操作第一阀机构97及第二阀机构99以使吸附孔89a、91a成为真空状态。另一方面,在放开第二板状玻璃16B(图10)时,操作第一阀机构97及第二阀机构99以使吸附孔89a、91a成为真空破坏状态。\n[0053] 在使用图9所示的手部104吸附或者放开第一薄板12A(图10)时,操作第五阀机构122以切断第五连通路116。即,不使用第三薄板吸附部110。而且,在吸附第一薄板12A(图10)时,操作第三阀机构118及第四阀机构120以使吸附孔106a、108a成为真空。另一方面,在放开第一薄板12A(图10)时,操作第三阀机构118及第四阀机构120以使吸附孔\n106a、108a成为真空破坏状态。\n[0054] 在使用图9所示的手部104吸附或者放开第二薄板12B(图10)时,操作第三阀机构118以切断第三连通路112。即,不使用第一薄板吸附部106。而且,在吸附第二薄板\n12B时,操作第四阀机构120及第五阀机构122以使吸附孔108a、110a成为真空状态。另一方面,在放开第二薄板12B(图10)时,操作第四阀机构120及第五阀机构122以使吸附孔\n108a、110a成为真空破坏状态。\n[0055] 如图1所示,在使用板状玻璃的包装装置10包装板状玻璃16时,首先,在收纳件搬出线32的收纳件支持装置22上装载入口24(图2)被打开的两个收纳件20。又,薄板\n12从薄板供给装置35供给至薄板供给线28的载置部14上,并且板状玻璃16从板状玻璃搬运部46供给至板状玻璃供给线30的板状玻璃待机部18上。而且,使用搬运装置34,在载置于载置部14上的薄板12上叠放板状玻璃16,并且从载置部14搬出薄板12及板状玻璃16并纵向堆放在收纳件20的内部。另外,图1所示的薄板12是对应于第一形态(图3)的薄板12A(图10),图1所示的板状玻璃16是对应于第一形态(图3)的板状玻璃16A(图\n10)。\n[0056] 如图1所示,从薄板供给装置35供给至载置部14的薄板12的供给方向,与在载置部14上叠放在薄板12上的板状玻璃16的基准方向(图3、图4)正交。在该基准方向上的薄板12的长度大于在该基准方向上的板状玻璃16的长度。从薄板供给装置35供给至载置部14的薄板12通过切断部42切断为规定长度。\n[0057] 如图5所示,在板状玻璃待机部18(图1)上待机的板状玻璃16,通过发挥“叠放机构”的功能的第一搬运部80的臂部84及手部86移送至载置部14,并且被叠放在载置于载置部14上的薄板12上。如图3及图4所示,此时,薄板12的伸出部12a、12b(或者12c、\n12d)从基准方向上的板状玻璃16的两端部伸出。\n[0058] 如图8所示,在载置部14上重叠的薄板12及板状玻璃16,通过发挥“板状玻璃吸附机构”及“薄板吸附机构”的功能的第二搬运部82的手部104利用负压从上方被吸附。\n之后,这些薄板12及板状玻璃16通过第二搬运部82的臂部102从载置部14搬出,并且从入口24搬入并纵向堆放在配置于包装位置P1上的收纳件20的内部。\n[0059] 当完成规定数量的板状玻璃16及薄板12的纵向堆放时,转动台52转动180度,该收纳件20配置在搬出位置P2上,并且新的收纳件20配置在包装位置P1上。在搬出位置P2中,通过操作员,薄板12载置于最后被纵向堆放的板状玻璃16的表面上,并且关闭收纳件20的入口24。而且,收纳件支持部56的第一支撑面56a的倾斜角度θ,通过倾斜角度变更部58由第一角度(本实施形态中为15度)切换为第二角度(本实施形态中为0度)。\n之后,由收纳件支持部56支持的收纳件20通过收纳件搬出部48(图1)搬出。在空的收纳件支持部56上装载新的收纳件20。\n[0060] 根据本实施形态,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发挥以下效果。即,如图10所示,在薄板12A上从上方叠放板状玻璃16A后,通过手部104从上方吸附薄板12A的两个伸出部12a、12b,因此可以防止位于薄板12A上的两个伸出部12a、12b之间的部分从板状玻璃16A分离的情况,可以防止薄板12A打卷。借助于此,可以抑制薄板12A的保护板状玻璃16A的功能受到影响的情况。又,可以防止薄板12A因在搬运时受到的风而打卷的情况,因此可以提高搬运装置34的搬运速度。另外,这些效果在通过手部104从上方吸附薄板12B的两个伸出部\n12c、12d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得到。\n[0061] 如图1所示,第一搬运部80和第二搬运部82彼此独立地工作,因此在第一搬运部\n80的工作结束之前可以使第二搬运部开始工作,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搬运能力。又,第一搬运部80及第二搬运部82配置在俯视下夹着薄板供给线28的两侧上,因此可以防止这些相互干扰的情况。此外,第一搬运部80配置在由板状玻璃供给线30和薄板供给线28构成的内侧角落W1上,并且第二搬运部82配置在由收纳件搬出线32和薄板供给线28构成的内侧角落W2上,因此容易确保第一搬运部80及第二搬运部82的设置空间。\n[0062] 如图10所示,两个伸出部12a、12b以从纵向堆放的板状玻璃16A的下端缘16a延伸的方向上的该板状玻璃16A的两端部伸出的方式配置,因此,在纵向堆放薄板12A及板状玻璃16A时,吸附这些的手部104不会碍事。另外,该效果在纵向堆放薄板12B及板状玻璃\n16B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得到。\n[0063] 如图10所示,可以使用设置于一个手部104上的两个板状玻璃吸附部89、91选择性地吸附配置方向不同的两个板状玻璃16A、16B。又,可以使用设置于一个手部104上的三个薄板吸附部106、108、110选择性地吸附形状不同的两个薄板12A、12B。因此,可以节省更换手部104的时间及劳力。\n[0064] 如图2所示,在包装位置P1上,能够倾斜地支持该收纳件20以使收纳件20的下表面20a从入口24侧向支撑部26侧行进而降低,因此在纵向堆放薄板12及板状玻璃16时,可以防止薄板12及板状玻璃16向入口24侧倒下的情况。又,在纵向堆放薄板12及板状玻璃16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板状玻璃16按压薄板12,从而可以防止薄板12起皱和位置偏离。\n[0065] 如图2所示,可以将收纳件20的下表面20a相对于水平面G的倾斜角度切换为在包装板状玻璃16时适合的倾斜角度、和在搬出收纳件20时适合的倾斜角度,因此可以提高包装及搬出的作业效率。\n[0066] 如图2所示,多个收纳件支持部56以转动轴X2为中心转动,因此在支持于一个收纳件支持部56的收纳件20的搬出结束之前,可以开始对支持于其他收纳件支持部56上的收纳件20的薄板12及板状玻璃16的纵向堆放作业。\n[0067] 如图1所示,从薄板供给装置35供给至载置部14的薄板12的供给方向,与在载置部14上叠放在薄板12上的板状玻璃16的基准方向(图3、图4)正交。因此,即使在与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板状玻璃16的长度被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改变切断部42的薄板12的切断位置以此简单地应对。又,在与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不需要使薄板12从板状玻璃16伸出,因此可以使在该方向上的薄板12的长度与板状玻璃16的长度相同或者比该长度短,从而可以减少作为消耗品的薄板12的消耗量。又,即使在将薄板12纵向堆放在收纳件20内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薄板12的伸出部分不能独自挺立而弯折地覆盖板状玻璃16的表面,从而阻碍保护板状玻璃16的表面的薄板12功能的情况。\n[0068] 如图1所示,多个薄板支持部40以转动轴X1为中心转动,因此可以在支持于其某一个薄板支持部40上的薄板12的交换结束之前可以开始进行支持于其他薄板支持部40上的薄板12的供给。\n[0069]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1所示,板状玻璃供给线30及收纳件搬出线32和薄板供给线28在俯视下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地配置,但是这些所形成的角度也可以适当改变。又,如图10所示,尽管将配置方向不同的两个板状玻璃16A、16B选择性地吸附,但是两个板状玻璃16A、16B也可以是形状或尺寸不相同的板状玻璃。\n[0070]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形态,即使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法律信息
- 2016-08-17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5B 23/20
专利申请号: 201310343440.2
申请日: 2013.08.08
- 2014-02-1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1-06-15
|
2009-06-12
| | |
2
| |
2010-12-22
|
2010-06-07
| | |
3
| | 暂无 |
2007-11-07
| | |
4
| |
2010-03-10
|
2009-09-11
| | |
5
| |
2007-06-06
|
2005-02-16
| | |
6
| | 暂无 |
2011-05-31
| | |
7
| | 暂无 |
2013-08-08
| | |
8
| | 暂无 |
2002-10-17
| | |
9
| | 暂无 |
2009-09-2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06-23 | 2016-06-23 | | |
2 | | 2015-10-12 | 2015-10-12 | | |
3 | | 2015-10-12 | 2015-10-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