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电子卡连接器 |
申请号 | CN201410407522.3 | 申请日期 | 2014-08-1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609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IPC分类号 | H;0;1;R;1;2;/;7;1;;;H;0;1;R;2;7;/;0;2;;;H;0;1;R;1;3;/;4;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卢斌;王永奇;辜国栋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择一插入第一卡或第二卡,其包括绝缘本体、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收容腔的遮蔽壳体及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托盘,所述托盘具有沿进卡方向前后延伸设置的卡收容空间,所述卡收容空间沿进卡方向的两侧设有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所述凹部形成相对于所述卡收容空间的宽度增加部,所述托盘设有沿进卡方向前后延伸设置的托板,所述托板经过所述卡收容空间及横向空间,所述托板不会到达所述凹部边缘而令凹部边缘处呈底部镂空状。托盘实现了在占板面积较小和高度尺寸较小的情况下,有效兼容不同类型的电子卡,以灵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用卡需求。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择一插入第一卡或第二卡,其包括绝缘本体、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收容腔的遮蔽壳体及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托盘,所述托盘具有沿进卡方向前后延伸设置的卡收容空间,所述卡收容空间沿进卡方向的两侧设有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所述凹部形成相对于所述卡收容空间的宽度增加部,所述托盘进一步定义沿宽度方向延伸并与卡收容空间部分重叠且两端到达宽度增加部的横向空间,所述托盘设有沿进卡方向前后延伸设置的托板,所述托板经过所述卡收容空间及横向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不会到达所述凹部边缘而令凹部边缘处呈底部镂空状,所述托板择一支撑所述第一卡的两侧而令所述第一卡容纳在所述卡收容空间,或所述第二卡的两端而令所述第二卡容纳在所述横向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收容空间与第一卡匹配,所述托板不会进入所述宽度增加部因而令宽度增加部底部镂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位于卡收容空间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具有收容第一卡的第一容置框,所述第一容置框围设在所述卡收容空间及所述宽度增加部的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具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呈两列对称设置,第二导电端子呈一排设置;根据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布,第一卡在第一容置框时的摆放位置与第二卡在第一容置框时的摆放位置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为SD卡,SD卡竖向放置于第一容置框的卡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卡为SIM卡,SIM横向放置于第一容置框的横向空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位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前的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结构及排布相同,均与SIM卡端子对应电性导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还具有容纳第三卡的第二容置框,所述第二容置框两侧的底部沿进卡方向平行设置有托住第三卡的一对底板,所述第三卡横向置于第二容置框内,且两侧架设在所述一对底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围设于外部的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位于两侧的部分露出于绝缘本体并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两外侧或嵌设在绝缘本体内。
电子卡连接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托盘的电子卡连接器。\n【背景技术】\n[0002] 参照中国实用新型第CN203071270号专利公开一种的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包括基座、外壳以及装载电子卡的卡盘,该卡盘能够非同时容纳一个第一卡和一个第二卡。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组电连接端子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其中第一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卡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卡容纳空间中的第二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性连接,且第二组电连接端子设置在基座上的与所述第一卡的电连接端子对应的位置之外的位置。所述卡盘具有收容电子卡的框,且所述框平行于插入方向的侧部的底部具有托住电子卡的底板。电子卡适于容纳在该框形成的定位空间中,且每一个所述侧部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两个相对的凹部形成所述定位空间的宽度增加部。所述SIM卡的两侧或两端适于分别放置在宽度增加部处的底板上而容纳在所述定位空间中。参照中国发明第CN103367951号专利公开一种的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托盘和卡座。所述托盘包括用于容置第一数码卡的第一凹槽,及用于容置第二数码卡并且与所述第一凹槽正交垂直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具有部分重迭的镂空部分。所述卡座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卡座中时,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从所述镂空部分露出。当所述第一数码卡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一数码卡的金属触点电性接触。当所述第二数码卡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第二数码卡的金属触点电性接触。\n[0003] 但是,上述电子卡连接器实际使用中,在满足多种类型的电子卡同时或选择性的使用时,无法做到托盘的占板面积较小,或高度尺寸较小。若满足小型化趋势的要求,则无法达到有效兼容多种类型的电子卡的功效。此外上述托盘亦无法实现不同类型的电子卡同时使用的需求。\n[0004]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子卡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同时选择性的收容多张电子卡时,托盘结构简化,制程方便。\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择一插入第一卡或第二卡,其包括绝缘本体、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收容腔的遮蔽壳体及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托盘,所述托盘具有沿进卡方向前后延伸设置的卡收容空间,所述卡收容空间沿进卡方向的两侧设有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所述凹部形成相对于所述卡收容空间的宽度增加部,所述托盘进一步定义沿宽度方向延伸并与卡收容空间部分重叠且两端到达宽度增加部的横向空间,所述托盘设有沿进卡方向前后延伸设置的托板,所述托板经过所述卡收容空间及横向空间,所述托板不会到达所述凹部边缘而令凹部边缘处呈底部镂空状,所述托板择一支撑所述第一卡的两侧而令所述第一卡容纳在所述卡收容空间,或所述第二卡的两端而令所述第二卡容纳在所述横向空间中。\n[0007] 进一步,所述卡收容空间与第一卡匹配,所述托板不会进入所述宽度增加部因而令宽度增加部底部镂空。\n[0008] 进一步,所述托板位于卡收容空间的两侧。\n[0009] 进一步,所述托盘具有收容第一卡的第一容置框,所述第一容置框围设在所述卡收容空间及所述宽度增加部的边缘。\n[0010] 进一步,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具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呈两列对称设置,第二导电端子呈一排设置;根据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布,第一卡在第一容置框时的摆放位置与第二卡在第一容置框时的摆放位置相互垂直。\n[0011]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为SD卡,SD卡竖向放置于第一容置框的卡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卡为SIM卡,SIM横向放置于第一容置框的横向空间。\n[0012] 进一步,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位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前的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结构及排布相同,均与SIM卡端子对应电性导通。\n[0013] 进一步,所述托盘还具有容纳第三卡的第二容置框,所述第二容置框两侧的底部沿进卡方向平行设置有托住第三卡的一对底板,所述第三卡横向置于第二容置框内,且两侧架设在所述一对底板上。\n[0014] 进一步,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围设于外部的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位于两侧的部分露出于绝缘本体并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两外侧或嵌设在绝缘本体内。\n[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容置框上的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的正交布局,在卡收容空间内设置托板以稳定架托电子卡,使得托盘实现了可以在占板面积较小化和高度尺寸较小化的情况下,有效兼容SIM卡和SD卡两种类型的电子卡,以灵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用卡需求。同时,亦达到简化结构和方便制程的效果。\n【附图说明】\n[0016] 图1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n[0017] 图2是图1取出遮蔽壳体的示意图。\n[0018] 图3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n[0019] 图4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托盘的示意图。\n[0020] 图5是图4自另一方向看的示意图。\n[0021] 图6是图5所示托盘第一实施方式下装载SD卡和SIM卡的示意图。\n[0022] 图7是图5所示托盘第二实施方式下装载SIM卡和SIM卡的示意图。\n[0023]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n[0024] 电子卡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n[0025] 收容腔 10 基座 11\n[0026] 第一端子槽 12 第二端子槽 13\n[0027] 第三端子槽 14 容纳槽 15\n[0028] 金属板材 2 金属边框 20\n[0029] 第一导电端子 21 第二导电端子 22\n[0030] 第三导电端子 23 侦测端子 24\n[0031] 感应部 241 弹性部 242\n[0032] 遮蔽壳体 3 锁片 30\n[0033] 退卡机构 4 枢转片 41\n[0034] 连动臂 411 顶推臂 412\n[0035] 推杆 42 凹槽 421\n[0036] 搭扣部 422 锁扣杆 43\n[0037] 第一突起部 431 第二突起部 432\n[0038] 开关端子 5 抵接部 51\n[0039] 接触部 52 固持部 53\n[0040] 托盘 6 定位槽 60\n[0041] 第一容置框 61 卡收容空间 611\n[0042] 凹部 612 宽度增加部 613\n[0043] 托板 614 第二容置框 62\n[0044] 底板 621 横梁 63\n[0045] 第一卡 200 第二卡 300\n[0046] 第三卡 400\n[0047]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n【具体实施方式】\n[0048] 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7介绍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涉及方向皆以图3为参考,定义插进端为前端。\n[0049]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用以选择性地收容第一卡200和第三卡400或第二卡300和第三卡4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金属板材2、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且与绝缘本体1共同定义出收容腔10的遮蔽壳体3、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退卡机构4、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开关端子5及装载第一卡200、第二卡300及第三卡400的托盘\n6。所述第一卡200、第二卡300及第三卡400统称为电子卡。\n[0050] 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位于基座11上的第一端子槽12、第二端子槽13及第三端子槽14。所述基座11的前端还设有容纳槽15,用以收容开关端子5。\n[0051] 所述金属板材2由金属片冲压形成,包括收容于第一端子槽12内的第一导电端子\n21、收容于第二端子槽13内的第二导电端子22、收容于第三端子槽14内的第三导电端子23、成型于前端且水平延伸的侦测端子24及围设于上述第一导电端子21、第二导电端子22和第三导电端子23外部的金属边框20。所述金属边框20位于两侧的部分露出于绝缘本体1并向上弯折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外侧嵌设在绝缘本体1内以达固持效果。所述侦测端子24具有向上延伸的弹性部242及设于弹性部242顶部向后延伸弯折的感应部241。在本设计中,第一导电端子21和第三导电端子23均呈两列对称设置,并且与SIM卡对应电性导通,第二导电端子22呈一排设置,并且与SD卡对应电性导通。\n[0052] 所述遮蔽壳体3一侧设有配合锁卡的锁片30。\n[0053] 所述退卡机构4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侧座12内的枢转片41及与枢转片41配合作动的推杆42。所述枢转片41设有与推杆42配合的连动臂411及与托盘6配合的顶推臂412。\n所述推杆42具有容纳连动臂411的凹槽421及位于顶端向内弯曲的搭扣部422。所述连动臂\n411搭接于凹槽421内,使得枢转片41与推杆42产生稳定的连动从而配合作用。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侧还固设有收容于推杆42内侧并与推杆42共同构成锁卡机构的锁扣杆43。所述锁扣杆43具有一向外侧凸出的第一突起部431及一向收容腔10凸出的第二突起部432。所述第二突起部432与托盘6配合且所述第一突起部431与搭扣部422配合用于锁扣托盘6以达到稳定的锁卡状态。\n[0054] 所述开关端子5与侦测端子24配合,用以检测是否完全进卡。所述开关端子5整体呈扁平板状,横向竖直立于绝缘本体1的容纳槽15内,具有贴靠于容纳槽15前侧的固持部\n53、自固持部53一端向后弯折延伸且可前后移动的接触部52及位于接触部52自由端的底部向前弯曲延伸且与感应部241配合的抵接部51。\n[0055] 参阅图4至图5所示,托盘6包括可容纳第一卡200或第二卡300的第一容置框61、可容纳第三卡400的第二容置框62及用以分隔第一容置框61和第二容置框62的横梁63。所述第一容置框61和第二容置框62深度相同,且处于同一平面内。\n[0056] 第一容置框6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收容空间611。所述卡收容空间611沿进卡方向的两侧具有垂直于所述进卡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凹部612。所述一对凹部612形成相对于卡收容空间611的宽度增加部613。所述卡收容空间611平行于进卡方向两侧的底部具有托住第一卡200的托板614。所述托盘6进一步定义沿宽度方向延伸并与卡收容空间611部分重叠且两端到达宽度增加部613的横向空间。所述托板614不会到达所述凹部612边缘而令凹部612边缘处呈底部镂空状,所述托板614择一支撑所述第一卡200的两侧而令所述第一卡200容纳在所述卡收容空间611,或所述第二卡300的两端而令所述第二卡\n300容纳在所述横向空间中。本设计为最优设计,所述托板614设在卡收容空间611内且与宽度增加部613接界(即托板614位于卡收容空间611两侧的极限位置),因而不会进入所述宽度增加部613,令宽度增加部613底部镂空。在其他设计中,所述托板614亦能自所述卡收容空间611与宽度增加部613接界处(即上述极限位置)向内侧移动,而设置于卡收容空间611的不同位置。\n[0057] 所述第二容置框62两侧的底部沿进卡方向平行设置有托住第三卡400的一对底板\n621。所述第二容置框62的前端设有用以锁卡的一对定位槽60。\n[0058] 参阅图6和图7所示,在本设计中,第一卡200为SD卡,第二卡300为SIM卡,且根据金属板材2的第一导电端子21和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排布,第一卡200在第一容置框61时的摆放位置与第二卡300在第一容置框61时的摆放位置相互垂直。\n[0059] 参阅图7所示,第一卡200为SD卡,所述SD卡竖向放置于第一容置框61即位于卡收容空间611内,其前后方向的两端缘贴合所述第一容置框61的卡收容空间611的上下端缘,所述SD卡的两侧架设在所述卡收容空间611的托板614上。第二卡300为SIM卡,所述SIM横向放置于所述一对凹部612相对构成的空间内,其左右方向的两端缘贴合所述第一容置框61的两侧缘,所述SIM卡架设在位于卡收容空间611内的托板614上。\n[0060] 进卡时,托盘6装载电子卡被推入收容腔10,托盘6的前端触碰开关端子5的接触部\n52并带动其向前滑动。完全进卡时,开关端子5的抵接部51与侦测端子24的感应部241电性导通从而检测完全进卡,此时,所述锁扣杆43的第二突起部432及所述遮蔽壳体3的锁片30抵持于所述托盘6的定位槽60内同时搭扣部422搭接于第一突起部431上方以达到稳定锁卡的功效。退卡时,推杆42的搭扣部422被顶推前进离开所述第一突起部431的上方,搭接于推杆42上的凹槽421的连动臂411被带动向前运动,从而顶推臂412向后运动,推动托盘6后退,退出后,侦测端子24的感应部241与开关端子5的抵接部51断开连接从而检测退卡。\n[0061] 本发明提供的托盘6可实现电子卡三选二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在双卡终端设备上应用。通过第一容置框61上的收容两张电子卡的空间的正交布局,以及在卡收容空间613两侧设置托板614,以稳定架托第一卡200及第二卡300,使得托盘6实现了可以在占板面积较小化和高度尺寸较小化的情况下,有效兼容SIM卡和SD卡两种类型的电子卡,以灵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用卡需求。同时,亦达到简化结构和方便制程的效果。\n[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法律信息
- 2020-08-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1R 12/71
专利号: ZL 201410407522.3
申请日: 2014.08.19
授权公告日: 2018.06.12
- 2018-06-12
- 2016-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R 12/71
专利申请号: 201410407522.3
申请日: 2014.08.19
- 2016-02-2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2-12-30
| | |
2
| | 暂无 |
2011-04-28
| | |
3
| |
2010-06-09
|
2008-11-03
| | |
4
| | 暂无 |
2007-11-27
| | |
5
| | 暂无 |
2004-06-29
| | |
6
| | 暂无 |
2011-04-29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