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供电连接器,供电连接器形成有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一个;受电连接器,受电连接器形成有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另一个;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上的安全充电信号产生单元;CAN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安全信号产生单元所产生的安全充电信号;其中,当所述充电端子和所述充电端子容纳室彼此连接、且供电连接器和所述受电连接器彼此结合且所述CAN控制模块检测到安全充电信号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所述充电装置采用机械结构和CAN控制模块相结合的双保险结构,从而避免了由于意外事故、误操作等给操作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
1.一种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供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供电连接器设置在供电端并形成有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一个;
受电连接器,所述受电连接器设置在受电端并形成有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另一个;
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上的安全充电信号产生单元;
CAN控制模块,所述CAN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安全充电信号产生单元所产生的安全充电信号,且所述CAN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CAN控制模块,所述第一CAN控制模块设置在受电端;以及
第二CAN控制模块,所述第二CAN控制模块设置在供电端;
所述安全充电信号产生单元进一步包括:
形成在所述供电连接器和所述受电连接器中的一个上的信号端子;以及形成在所述供电连接器和所述受电连接器中的另一个上的信号端子容纳室;且所述信号端子进一步包括CAN端子和安全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进一步包括CAN端子容纳室和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其中所述CAN端子在与CAN端子容纳室接合时,第一CAN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CAN控制模块进行通讯;以及所述安全信号端子在与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接合时向所述第一和第二CAN控制模块触发充电信号,并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其中,当所述充电端子和所述充电端子容纳室彼此连接、且供电连接器和所述受电连接器彼此结合且所述CAN控制模块检测到安全充电信号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可电力驱动的车辆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供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绝缘座,所述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一个形成在所述绝缘座上;以及供电连接器壳体,所述供电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绝缘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受电连接器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容纳所述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另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安全信号端子的长度短于所述CAN端子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供电端的第一继电器模块,以及设置在受电端的第二继电器模块,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分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CAN控制模块接收到充电信号时导通,从而导通充电电路并可对所述可电力驱动的车辆进行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受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螺纹地连接到所述受电连接器以对所述受电连接器的开口端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
充电锁紧装置,所述充电锁紧装置在供电连接器插入到所述受电连接器中时对其进行锁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锁紧装置包括:
形成在所述受电连接器上的锁紧槽;以及
形成在所述供电连接器上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可枢转地固定在所述供电连接器上,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可卡扣到所述锁紧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卡扣件的第二端串联连接有微动开关,当按下所述卡扣件的第二端时,所述微动开关闭合并向CAN控制模块触发中止信号,从而断开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电路且断开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受电连接器的下部形成有导向槽,且所述供电连接器的下部形成有导向凸起,从而在所述供电连接器插入所述受电连接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槽和所述导向凸起的配合对其进行导向。
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例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用电力进行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为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能量存储装置与用于给可电力驱动的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其作用在于导通所述能量存储装置和所述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通路,从而为车辆提供电源。同时,所述充电装置需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与操作的便捷性。\n[0003] 目前在例如电动汽车的可电力驱动的车辆所使用的充电枪为保障人员的安全,均带有锁紧及保险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为机械装置,而所提供的保险由机械接触式安全端子进行控制。此外,为了防止液态物进入该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还具有密封装置。但是,该充电装置的缺陷在于、机械式保险装置在维修时或者其他意外的动作的情况下很可能被导通,从而引起车载主继电器闭合,这将造成操作人员意外伤害事故。例如,Shigemi Hashizawa的美国专利No.5,820,395中公开了一种“Charging Connector for Electric Vehicle(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但是,在该充电连接器中,通过所述连接器对电动汽车进行大电流充电时,仅提供机械接触式安全端子,并不能防止在维修时或者其他意外发生时导致充电电路导通,从而可能给进行充电作业的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即,在该充电连接器中,该充电连接器所用的保险装置为机械端子,在充电连接器的两端的端子接合时,形成了充电闭合回路。但是,该充电连接器无法避免在发生人为的闭合而插头没有插接时,车载主继电器闭合可能给人身带来的伤害,这是由于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中的大电流所致。\n发明内容\n[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采用机械结构和CAN(Controlled Area Network)模块相结合的双保险结构,以避免由于意外事故、误操作等会给操作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n[0005]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供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供电连接器设置在供电端并形成有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一个;受电连接器,所述受电连接器设置在受电端并形成有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另一个;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上的安全充电信号产生单元;CAN控制模块,所述CAN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安全信号产生单元所产生的安全充电信号;其中,当所述充电端子和所述充电端子容纳室彼此连接、且供电连接器和所述受电连接器彼此结合且所述CAN控制模块检测到安全充电信号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可电力驱动的车辆进行充电。\n[0006] 由上述可见,通过在所述充电端子和所述充电端子容纳室彼此连接、且供电连接器和所述受电连接器彼此结合且所述CAN控制模块检测到安全充电信号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可电力驱动的车辆进行充电,从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机械导电结构和CAN相结合的双保险结构充电结构,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意外接通机械导电结构所带来的安全隐患。\n[0007]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在原有的机械端子导电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检测安全信号端子是否闭合以及CAN端子是否完全插合的CAN控制模块,从而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小了由于意外事件所导致过大充电电流对操作人员人体的伤害。\n[0008]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n附图说明\n[0009]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n[0010]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n[0011]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枪的立体剖视图。\n[0012]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处于充电状态下时、所述充电基座和所述充电枪的剖视图。\n[0013] 图4显示了图3中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示意图。\n[0014]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控制电路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5]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n[0016] 在下述的说明中,将以电动汽车为例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后可以将所述充电装置用于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公交车等的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由此,下述对电动汽车的描述不能认为是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而只能理解为说明本发明的要点和实质的目的。\n[0017] 在下述的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以常设置在电动汽车上的受电基座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受电连接器,而以充电枪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连接器。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书之后,显然理解所述受电连接器上的结构可以与所述供电连接器上所形成的结构进行互换,例如形成在供电连接器上的端子容纳室可以与形成在所述受电连接器上的端子进行结构互换等,该结构的互换同样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n[0018]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枪的立体剖视图。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控制电路示意图。\n[0019]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供电连接器100,其中所述供电连接器100设置在供电端并形成有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一个;受电连接器200,所述受电连接器200设置在受电端并形成有充电端子和充电端子容纳室中的另一个;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上的安全充电信号产生单元(如图5中所示);CAN控制模块,所述CAN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安全信号产生单元所产生的安全充电信号;其中,当所述充电端子和所述充电端子容纳室彼此连接、且供电连接器100和所述受电连接器200彼此结合且所述CAN控制模块检测到安全充电信号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电动汽车(未示出)进行充电。\n[0020]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连接器100为设置在充电站中与充电柜进行连接的充电枪,所述受电连接器200为设置在电动汽车上的受电基座。\n[0021] 如图1中所示,所述充电枪100由绝缘座17和与所述绝缘座17连接的第一外壳\n25、第二外壳27所形成。所述第一外壳25、第二外壳27由绝缘材料所形成,以防止漏电。\n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绝缘座17与充电枪的第一外壳25、第二外壳27通过带有多个内螺纹孔的金属凸缘18连接,且所述第一外壳25通过螺栓与第二外壳27连接,第二外壳27内嵌入带有内螺纹孔的金属柱状体。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壳25和所述第二外壳27可以彼此卡扣在一起。\n[0022] 所述充电枪100进一步包括:可枢转地容纳在充电枪的第一壳体25、第二壳体27所形成的空腔中的卡扣件40;形成在所述绝缘座17上的导电端子容纳室23、信号端子容纳室24;以及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的充电状态指示灯(未示出)等。\n[0023] 如图2、3中所示,所述充电枪100的尾端设置有转接套33、与所述转接套33连接的过渡接头36和与所述过渡接头36连接的套管37。所述转接套33上的凹槽33b、凸起33c与充电枪的第一壳体25、第二壳体27上相应的凸起和凹槽配合,螺纹49与过渡接头36一端上的螺纹50配合,过渡接头36另一端与套管37配合,套管37里面装有一带锥面的橡胶套52,当套管37向里旋紧时,套管37的斜面37a压迫橡胶套52的斜面52a,从而使橡胶套\n52的半径变小,与橡胶套52包裹的充电线缆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在摩擦力及径向压力下,线缆被锁紧,避免了线缆上下蹿动,从而拉扯端子造成充电线缆与端子接合处松动。\n[0024]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枪100的把手30的外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凸起物301及凹槽\n302,从而可以防止操作时打滑。此外,所述充电枪100的把手30的内表面上也可以形成有类似的凸起物和凹槽结构,从而起到防止打滑的作用。\n[0025] 继续参照图1,所述绝缘座17在中心位置形成有导电端子容纳室23和位于所述绝缘座17横截面的下部位置处的信号端子容纳室24。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3和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24中分别具有用于与所述充电基座200中所形成的导电端子7和信号端子8进行连接的匹配端子,如图3中所示。所述绝缘座17的端部形成有凹槽171,在所述凹槽171的底部形成有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3和信号端子容纳室24。\n[0026]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充电枪100的绝缘座17中的导电端子容纳室23和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24可以通过将所述多个匹配端子嵌入到所述绝缘体中,从而在形成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3和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24的同时将匹配端子与绝缘座以注塑的方式固定,避免了匹配端子从所述绝缘座17脱落的危险。\n[0027] 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3在与充电基座200中所形成的导电端子7接合时可以用于传输大电流。在图1中所示的充电装置中,考虑到对电动汽车充电所承受的大电流,分别在绝缘座17中形成两个接地端子容纳室23a、两个正极导电端子容纳室23b和两个负极导电端子容纳室23c。与此相对应,中空腔体101中也分别形成了两个接地端子7a、两个正极端子7b和两个负极端子7c。但是,根据充电电流的大小,所述导电端子和导电端子容纳室的数目可以适应性改变,例如可以分别只形成一个导电端子和与其相对应的导电端子容纳室。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所述接地端子容纳室23a比所述两个正极导电端子容纳室23b和两个负极导电端子容纳室23c向外突出,从而在将所述充电枪100插入所述充电基座200的过程中,所述接地端子7a与所述接地端子容纳室23a首先进行导通,同时在拔枪的过程中,所述接地端子7a与所述接地端子容纳室23a比其他四个端子更早地脱离,从而为后续的大电流充电提供安全性。\n[0028] 如图1中所示,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3的下方设置有信号端子容纳室24。在图1中所示的信号端子容纳室24中,总共存在5个这样的信号端子容纳室,其中最下方的三个为CAN端子容纳室24a,另两个端子为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所述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n24b中所模制的母端子在供电端短接,从而可以在安全信号端子8b最终安全插入之后,将所述两个安全信号端子8b进行短接,由此可以产生电动汽车侧的安全充电信号,从而所述安全信号端子8b向电动汽车侧的CAN控制模块提供安全充电信号,所述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向充电枪100侧的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提供安全控制信号(如图5中所示)。\n与此相对应地,所述充电基座200的中空腔体101中、在导电端子7的下方形成有5个信号端子8。所述信号端子8的布置分别与上述的信号端子容纳室24的布置位置相对应,并可以平滑地与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24进行接合。\n[0029]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安全信号端子8b的长度比CAN端子的长度要短。从而在接合时,此两个安全信号端子8b比CAN端子后接触。而在拔枪的分离过程中,所述安全信号端子8b比CAN端子后脱离接触。\n[0030] 此外,在导电端子容纳室23中一体形成的母端子与充电线缆64的一端进行连接,在信号端子容纳室24中一体形成的母端子与信号线缆65的一端相连接,从而可以分别进行导电电流的传导和信号的传导。具体而言,所述充电线缆64和所述信号线缆65通过设置在所述绝缘座17的后部的热缩管66而分别紧固到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3和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24的一端,如图4中所示。图4显示了图3中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导电端子7和信号端子8分别插入到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3和信号端子容纳室24中。\n[0031] 在图4中,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4中设置有导电柱67。所述导电柱67在注塑的过程中与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4形成为一体。所述导电柱67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镗孔,分别用于容纳凸缘连接件68和充电线缆(未示出)。所述凸缘连接件68和所述导电柱67之间夹紧设置有导电线簧69,所述导电线簧69可变形,并在导电端子7插入到所述导电端子容纳室23中时,可以与所述导电端子7形成紧配合。在夹紧套70和所述导电柱67相抵时,所述导电线簧69的第二端被卡扣所述夹紧套70和所述导电柱67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固定所述导电线簧69。并在所述导电线簧69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取出夹紧套70而取出所述导电线簧69,并对所述线簧69进行更换。与此相似地,所述信号端子7可以采用上述相似的结构与信号端子容纳室24进行接合。可选地,所述信号端子可以采用卡扣结构而与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24进行卡扣接合,如图4中所示。为了防止在注塑之后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24中的母端子脱落,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24的壁上形成有固定槽71,所述母端子上相应地形成有凸起,从而可以通过所述槽-凸起配合而将所述母端子牢固地注塑到所述绝缘座17中。\n[0032] 在图4中所示的接合状态下,所述充电基座200和所述充电枪100的绝缘座17的接合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密封圈20的面20a与充电口绝缘座基座1的面6贴合,密封圈面20b与充电枪绝缘座17的基面贴合,从而起到密封作用,出水孔60可以排出意外进入充电口基座的液态物,防止液态物导电引发事故。\n[0033] 此外,与所述充电枪100的绝缘座17的凹槽171相对应,所述充电基座200的中空腔体101的底部形成有环形槽201,所述环形槽201可以在充电状态下容纳所述绝缘座\n17的凸缘172,从而可以与所述绝缘座17形成紧密配合,如图4中所示。\n[0034]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基座200的下部形成有插入导向槽9。与其相对应,所述充电枪100的绝缘座17的下部设置有导向凸台61。当将所述充电枪100的绝缘座17插入到所述充电基座200的中空腔体101中时,所述插入导向槽9可以引导所述导向凸台61平稳进入所述中空腔体101。\n[0035] 下面将说明充电基座200的结构。参照图1,所述充电基座200包括固定座2、形成在所述固定座2的前表面上的圆柱形容纳室1。所述固定座2上还设置有通过链状连接物12而进行连接的防水盖62。所述防水盖62由壳体621、可绕壳体环槽622自由转动的导圈13、及壳体621内部的密封圈14组成。在充电状态,防水盖62通过一链状物18与充电基座200相连接,防止壳体621跌落。在非充电状态,充电基座200上的螺纹15和防水盖62上的螺纹61旋合,防水盖62上的密封圈14与充电基座200的面5相互贴合,从而起到密封作用。所述圆柱形容纳室1的上部形成有锁紧槽3,用于与充电枪100上所形成的卡扣件40进行卡扣接合,从而在插枪的过程中,所述卡扣件40与所述锁紧槽3之间的卡扣配合能够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枪100从所述充电基座200意外脱落。\n此外,所述充电基座200的圆柱形容纳室1的中空腔体101内形成的安全信号端子8b的长度小于所述CAN端子8a的长度,且所述接地端子7a的长度也长于其他四个导电端子的长度,从而在插入的过程中,所述接地端子7a先于其他端子而与匹配的接地端子容纳室23a接触,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n[0036] 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充电锁紧装置,所述充电锁紧装置在充电枪100插入到所述充电基座200中时对其进行锁紧。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锁紧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充电基座200上的锁紧槽3;以及形成在所述充电枪100的卡扣件40,所述卡扣件40可枢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壳体25、27上,并具有第一端26和第二端28,所述第一端26可卡扣到所述锁紧槽3中。所述卡扣件40的第二端28串联连接有微动开关\n43,当按下所述卡扣件40的第二端28时,所述微动开关43闭合并向CAN控制模块触发中止信号,从而断开电动汽车的充电电路且断开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n[0037] 具体而言,卡扣件40通过销轴39与第一、第二外壳25、27固定并能绕销轴39转动一定角度,如图2中所示。当卡扣件40处于充电枪100与充电基座200接合的锁紧状态时,其中第一端26与锁紧槽3配合,此时,位于绝缘的第一外壳25、第二外壳27上、并与卡扣件40的第二端28的下端相接触的微动开关43处于断开状态。当按下所述第二端28时,卡扣件40处于分离状态,其中第一端26与卡扣的锁紧槽3脱离。此时,微动开关43处于闭合状态,从而微动开关43产生控制信号,向位于供电侧的、不断进行信号检测的第二CAN控制模块220发出终止电源的指令,并中止第二继电器模块120。同时此时第二CAN控制模块220与第一CAN控制模块210通过CAN端子8a与CAN端子容纳室24a之间的接合而进行通讯,并在受电端侧产生终止电源的指令,并切断第一继电器模块110,如图5中所示。\n由此防止产生大电流意外断开时所产生的电弧,对操作人员提供保护。\n[0038] 卡扣件40可以绕轴39转动一定角度,按下其中的第二端28,则卡扣件40的第二端28向下运动,压迫位于柱状凸起46内的弹簧47,再由弹簧47推动安装于电路板44上的微动开关43闭合,引发闭合信号传送至第二CAN控制模块220。\n[0039] 所述卡扣件的位于枢轴39的前端上形成有回位凸起45。所述回位凸起45上嵌套有回复弹簧38,所述回复弹簧38容纳在带有容纳槽的柱状凸起59中。而当松开卡扣件\n40的第二端28时,在安装于带有容纳槽的柱状凸起59的回复弹簧38及弹簧47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卡扣件40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微动开关43断开,引发断开信号传送至第二CAN控制模块220,并断开电源。\n[0040]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供电端的第一继电器模块110,以及设置在受电端的第二继电器模块120,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分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接收到充电信号时导通,从而导通充电电路并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n[0041] 基于上述对于所述充电基座200、充电枪100的详细说明,下面将参照图5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控制逻辑。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控制电路示意图。\n[0042]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除了通过导电端子7和导电端子容纳室23之间的机械配合提供的安全性之外,所述信号端子8(CAN端子8a和安全信号端子8b)与所述信号端子容纳室24(CAN端子容纳室24a和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的接合提供了如图5中所示的安全充电信号产生单元。具体而言,由于安全信号端子8b的长度比所述CAN端子8a的长度端,所以只有在CAN端子8a完全插入到所述CAN端子容纳室24a中之后,并启动第一CAN控制模块210和第二CAN控制模块220的通讯之后,所述安全信号端子8b和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之间的接合才能触发导通信号,并分别将所述信号触发给所述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所述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分别与电源和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进行交互,并对整个充电过程进行控制。由于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的断开和闭合极大地减小了电弧的产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了由于意外的事故对操作人员身体的伤害。由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巧妙地将机械结构与CAN控制模块进行接合,从而在充电的过程中提供了双重的保险。\n[0043] 此外,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来自微动开关所产生的断开和闭合信号,为了安全的考虑,在操作人员按下了卡扣件40的第二端28并触发微动开关43来产生断开或者闭合信号时,所述第二CAN控制模块220将与第一CAN控制模块210通讯(如果此时CAN端子导通的话),并分别控制各自的控制回路,断开电源以及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20110、120,从而最大程度地为操作人员提供人身安全保护。\n[0044]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操作过程。\n[0045] 在插枪充电过程中,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比CAN端子容纳室24a后进行电接触,而在拔枪的过程中,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比CAN端子容纳室24a先分离。在充电的情况下,当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与安全信号端子8b接触时,向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n220发出信号,再由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控制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闭合,从而可以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当拔枪时,当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与安全信号端子8b脱离时,电路被断开,且向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触发信号,再由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控制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断开,防止闪弧发生,危及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从上述的描述中可见,在脱离时,信号端子总比充电端子先断开,从而所述信号端子总是先于导电端子触发信号并能及时中断电源,且避免拉弧现象,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n[0046] 在接合状态,如果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未能接收到安全信号端子8b和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的就绪状态信号,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将不执行闭合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的动作,从而避免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n[0047] 此外,当充电锁紧装置没有完全地将卡扣件40的第一端26卡扣到所述锁紧槽3中时,安全信号端子8b和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彼此没有接触,从而不会产生导通信号并不会产生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的闭合,从而不会造成意外的电弧的产生。\n[0048] 进一步地,充电开始至充电结束时间段内,微动开关43处于常开状态,当按下卡扣件的第二端28时,触发微动开关43,电路闭合,从而引发一个信号,告知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中断充电电源同时关闭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20110、120。\n[0049] 在脱离时,安全信号端子8b先于CAN端子8a断开,从而可以向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发出信号,所述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接收到发出的信号后及时中断供电电源,避免了放电现象引发的安全事故。\n[0050] 下表一描述了在整个充电过程和拔枪的过程中,各控制模块的状态。\n[0051] 表一:充电装置的充电、拔枪控制过程\n[0052] \n序号 状态 CAN控制模块 安全信号端子 充电状态\n1 未插入 N N/Y N\n2 插入过程中 N N N\n3 插好状态1 Y N N\n4 插好状态2 Y Y Y\n5 准备拔出 Y N N\n6 拔出 N N N\n[0053] 其中N表示状态为否定,Y表示状态为肯定。只有全部为Y的情况下,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才会闭合并开始充电,其余状态均断开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这样就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n[0054] 在表一中,当充电枪100完全未与所述充电基座200接合时,所述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都未处于工作状态,且安全信号端子8b并未产生充电触发信号,即使由于意外的缘故导致安全信号端子8b产生充电信号,此时所述充电装置也未进入充电状态,由此保证了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安全性。\n[0055] 当在充电枪100插入所述充电基座的过程中时,由于安全信号端子8b并未与所述已经短接的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进行接合,由此安全信号端子并未触发充电信号,此时所述充电装置未进入充电状态。\n[0056] 当插入之后,所述CAN端子8a与所述CAN端子容纳室24a接合但是安全信号端子\n8b并未与所述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接合时,该充电装置处于插好状态1中,但是此时充电装置未进入充电状态。\n[0057] 当安全信号端子8b与所述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接合时,该充电装置处于插好状态2中,此时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安全信号端子也触发了充电信号,由此可以让所述充电装置进入充电状态。\n[0058] 在充电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拔枪操作,此时,所述安全信号端子8b首先与所述安全信号端子容纳室24b分开,但是CAN端子8a并未完全与所述CAN端子容纳室24a完全脱离接合,此时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仍可以进行后续断开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n110、120的操作,但是此时充电装置已经停止充电。\n[0059] 最后,在完全拔出充电枪之后,所述第一、第二CAN控制模块210、220停止操作,且安全信号端子停止触发充电信号,此时,所述充电装置完全处于停止充电状态。\n[0060] 由此可见,在上述的充电过程中,只有在CAN控制模块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安全信号端子触发充电信号之后,所述充电装置才能进行充电,由此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并通过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模块110、120的操作能够减少电弧的产生。\n[006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法律信息
- 2012-08-01
- 2010-1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R 13/641
专利申请号: 200810227193.9
申请日: 2008.11.25
- 2010-06-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4-12-27
| | |
2
| | 暂无 |
1991-10-15
| | |
3
| |
2008-05-28
|
2006-11-16
| | |
4
| | 暂无 |
2007-01-25
| | |
5
| | 暂无 |
1996-12-0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