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 |
申请号 | CN201210517809.2 | 申请日期 | 2012-12-0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1601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IPC分类号 | A;6;1;K;3;6;/;8;9;8;;;A;6;1;P;1;7;/;0;2;;;A;6;1;P;3;1;/;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夏西超 | 申请人地址 |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1439号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当前权利人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发明人 | 夏西超;李弋;郝丹;张庆远;张东献;袁国卿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本发明药物由乌头、半夏、白芨、麝香原料药制成,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创伤面愈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简、便、验、廉、副作用小、标本兼治,患者易于接受,能够更为有效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外用中药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创面愈合的外用中药混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乌头15~35份、半夏5~15份、白芨5~15份、麝香草15~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创面愈合的外用中药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创面愈合的外用中药混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乌头25份、半夏10份、白芨10份、麝香草20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促进创面愈合的外用中药混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外用中药混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药组分,放入锅内,加水以没过药面为宜,常温下将药物水中浸泡24小时,放在炉子上加热至水沸腾,保持沸腾状态40分钟,用纱布过滤药渣,留水液,离心,取上清,即得所述中药混剂。
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n背景技术\n[0002] 创面愈合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创伤、烧伤、放射伤及糖尿病等患者创面长期不愈更是临床常见的棘手问题。创伤、烧伤后创面的愈合过程包括出血、炎症反应、再上皮化等过程,修复时间长;尽早覆盖创面,加速创伤面愈合,对临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临床用于创面愈合的药物和方法较多,如手术后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起到抑制伤口感染的作用,但是助长了机体的抗药性,不利于功能器官协调发挥作用。其次,一些软膏类药物,使用在伤口之后,皮肤吸收较慢,造成创面通透性不良,易于出现溃疡现象。因此,促进皮肤创伤修复己成为组织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研究皮肤创伤愈合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n发明内容\n[0003] 中医药学在伤口愈合方面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大青叶等中药处理伤口使其速愈的记载,近年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亦在不断尝试;\n因此人类对疗效更好治疗创伤面愈合的中药制剂仍存在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报道,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疗效更好的治疗创伤面愈合的中药制剂,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法简单快捷,促进创面愈合速度加快,抑菌效果优良的中药混剂。\n[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混剂的制备方法。\n[0005] 本发明药物组成份的用量是发明人经过长期大量摸索总结得来的,各组份用量在下述重量份都具有较好的疗效:\n[0006] 乌头15~35份、半夏5~15份、白芨5~15份、麝香草15~25份。\n[0007]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各配方组分按重量份计:\n[0008] 乌头25份、半夏10份、白芨10份、麝香草20份。\n[0009] 上述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的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方的比例称取各原料药组分,煎制成水剂即可。\n[0010] 本发明药物选择乌头、半夏、白芨、麝香草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创伤面愈合。其中乌头味辛,性热,有毒;归心、肝、脾经;\n祛风通痹、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酸痛。半夏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n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白芨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麝香草性苦、辛、平;入肺、大肠二经;止咳化痰、消炎、杀虫。传统药理中记载:乌头、半夏两种药物同用,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叫做相反。历代本草著作中记载有18种药物相反,不能配伍,称十八反,乌头反半夏是十八反中禁忌用药之一。前人对十八反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药方式(内服)和用药剂量上。\n[0011] 2008年以来,本发明人打破传统束缚,将乌头和半夏煎制成混剂,开始尝试外用,并探讨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经长期的研究发现,该混剂能促进创伤面提前愈合,对创伤治疗效果显著,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方便。\n[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外用方式,调整使用剂量使其协同发挥疗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思路新颖,使用方便,无副作用,能够更为有效促进创伤面愈合。\n具体实施方式\n[0013] 下面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所述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n[0014] 本发明药物主要功能与治疗范围:\n[0015] 主要功能:\n[0016] 促进创伤面愈合。\n[0017] 治疗范围:\n[0018] 刀伤、手术伤口、机械挤压伤口,理化学性创伤,炎性创伤,缺血性创伤和代谢性创伤等。\n[0019] 用法用量:\n[0020] 涂抹每日3次,每次用棉签涂抹伤口表面。\n[0021] 【试验例1】本发明所述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对创面的治疗作用[0022] 1.本发明动物实验\n[0023] 将新西兰大白兔背部脱毛备皮,体重2.5-3.0kg,常规消毒,在动物背中部脊柱两侧用外科方法各剪去2块直径2.0cm的全层皮肤,深达肌膜,造成4个全皮层缺损动物模型。一个伤口设为正常对照,一个伤口撤入地塞米松,一个伤口本发明药物,一个伤口贴敷云南白药创可贴。每只兔子分笼饲养,分别于造模后3、6、9d处死动物。肉眼观察伤后第3、\n6、9d创面愈合情况。\n[0024] 结果:\n[0025] 术后3d,各处理因素组创面均红肿、湿润,均出现局限性灰白色粘稠脓液等感染征象,炎症反应强烈,创缘凹陷,伤口收缩不明显。术后6d,中药制剂组与云南白药组伤口湿润,无明显脓液,伤口表面及皮下组织收缩明显;而地塞米松组及正常对照组仍有渗出,尚有稀少淡黄色稀薄脓液,黄白色组织充填其中;地塞米松组个别伤口出现溃疡。术后9d,乌头半夏混剂与云南白药组创面干燥,表面结厚痂,痂下肉芽色泽鲜艳,呈颗粒状,创面周围明显上皮化,有些创面可见皮岛扩展,所剩创面不规则;地塞米松组及正常对照组伤口面积较术后6d有明显收缩,创面仅边缘结痂;部分地塞米松组创面仍湿润。\n[0026] 【试验例2】本发明所述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的临床观察\n[0027] 1、一般资料\n[0028] 收治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对照组\n30例,给予已有药物治疗;年龄最小4随,最大63岁,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病程、病情方面基本平衡,具有可比性。\n[0029] 诊断标准:\n[0030] 头部、腹部、双下肢伤口的诊断标准:\n[0031] I。伤口深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热疼、无腐肉组织,10天内伤口愈合。\n[0032] II。伤口深及皮肤真皮层,伤口表面呈暗红色、苍白色,局部红肿热疼,有1/3腐肉组织10天未愈合。\n[0033] III。伤口深及甚至达皮下组织,伤口表面苍白,有浓性分泌物,局部红肿热疼,有\n2/3腐肉组织,10天内未愈合。\n[0034] IV。伤口深及肌肉及骨外露,伤口表面苍白,有浓性分泌物,局部红肿热疼,布满腐肉组织10天内未愈合。\n[0035] 治疗方法:\n[0036] 治疗方法在病人自愿前提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使用本发明药物,采用涂抹方法,每日5次,涂抹伤口表面,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方法。\n[0037] 疗效评价标准:\n[0038] 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细胞为主就少量的纤维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功能恢复良好,疤痕较小。\n[0039] 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得到合理的早期恢复,疤痕平整,无明显高起或凹陷。\n[0040] 3、6、9d计算伤口愈合率:伤口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n[0041] \n[0042]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n[0043] 本发明所述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n[0044] 乌头15~35份、半夏5~15份、白芨5~15份、麝香草15~25份。\n[0045]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各配方组分按重量份计:\n[0046] 乌头25份、半夏10份、白芨10份、麝香草20份。\n[0047] 上述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混剂的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方的比例称取各原料药组分,煎制成水剂即可。\n[0048] 其具体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称取各各原料药组分,放入锅内,加水以没过药面为宜,常温下将药物水中浸泡24小时,放在炉子上加热至水沸腾,保持沸腾状态40分钟,用纱布过滤药渣,留水液,离心,取上清,即得所述中药混剂。
法律信息
- 2016-01-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61K 36/898
专利号: ZL 201210517809.2
申请日: 2012.12.06
授权公告日: 2014.04.23
- 2014-04-23
- 2014-04-0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4.03.12
申请人由夏西超变更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由473061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1439号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变更为473061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1439号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2013-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K 36/898
专利申请号: 201210517809.2
申请日: 2012.12.06
- 2013-03-1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8-04-02
|
2007-09-26
| | |
2
| |
2005-08-10
|
2004-12-01
| | |
3
| |
2006-12-20
|
2006-05-0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