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图象成形设备 |
申请号 | CN95103218.6 | 申请日期 | 1995-02-07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88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东京都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藏田满;江幡时任;三浦康;高中康之;西本一成;宫下佳子;入泽刚 |
代理机构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摘要
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包括用于在承印范围内沿大致水平的方向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装置,此时承印介体的印制平面向上定向;一包括许多印制头且与压板部分对置安装的印制器,通过激励印制头,向下向承印介体施加印制剂,以便在其上成形图象;用于相对于压板部分,在承印介体的输送方向上使印制器在压板对置于印制器的位置和的非对置位置之间可滑动地位移的支撑装置。
1.一种图像成形设备,包括:
输送装置(100),用于以大致上水平的方向输送承印介体 (1)而使其经过所述输送装置(100)的压板部分;以及
一个印制器(1000),用于承载至少一个印制头(1100), 所述印制头(1100)用于沿向下的方向喷射印制剂,
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00)和印制器(1000)可在一第 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沿输送方向相对于彼此而可滑动地移 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印制头(1100)与输送装置 (100)的压板区域相对,以便将由所述至少一个印制头(1100) 喷射的印制剂施加到承印介体(1)的上表面上,在所述第二位 置,印制器(1000)沿输送方向与所述压板区域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引 件(105)位于从输送方向看的所述输送装置(100)的相对侧, 以便能使所述印制器(1000)沿所述导引件(105)可滑动地位 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输送装置(100)包括一对输送辊(110,120),它们在沿输送 方向看时不仅安置在上游侧而且安置在下游侧,以及一条输送带 (130),它跨越在两个输送辊(110,120)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导引件(105),该导引件(105)沿输送方向看时位于输送装 置(100)的相对侧,以便能使所述印制器(1000)沿导引件(105) 而可滑动地移动,其中,所述的一对输送辊(110,120)支承在 支撑件(160)之间,该支撑件位于所述导引件(105)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还包括用于调整所 述至少一个印制头(1100)和所述承印介体(1)之间间隙的调 整装置(2450A,2450B),所述承印介体在所述压板部分上被输 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还包括压板装置 (140),用以在所述的一对输送辊(110,120)之间推入部分 所述的输送带(130),以便特定地限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印制头 (1100)相合作的所述承印介体(1)的印制平面,以及调整装 置(2450A,2450B),用于通过升高和降低所述压板装置(140) 来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印制头(1100)和在所述输送装置(100) 上被输送的所述承印介体(1)之间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还包括用于调整施 加在所述输送带(130)上的张紧强度的装置(112),通过在上 升和降低所述压板装置(140)时改变所述的一对输送辊(110, 120)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张紧强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将所 述印制器(1000)支撑在一个具有固定在其上的滑动件(2625) 的元件(2620)上,以便使印制器(1000)沿着所述导引件(105) 可滑动地位移,所借助的是一个调整装置(2650),该调整装置 用于通过改变所述印制器(1000)相对于所述元件(2620)的高 度来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印制头(1100)和在所述输送装置(100) 上输送的所述承印介体(1)之间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的元件(2620)和所述印制器(1000)之间安装多个支撑件 (2640),以便在所述调整装置(2650)和所述元件(2620)彼 此分开的同时能使所述调整装置(2650)被致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承印介体(1)是一种织物,一粘贴装置(150)被安置在所述 承印介体(1)的印制器(1000)一侧,该粘贴装置用于将所述 织物贴附到所述输送带(130)的粘性层(133)上,并且所述粘 贴装置(150)被支撑得不干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可 滑动位移。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引件(105)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压板部分倾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图象成形设备还包括用于沿所述导引件(105)移动所述印制 器(1000)的驱动装置(2730),和用于在所述导引件(105) 上确定所述印制器(1000)位置的位置确定装置(2743)。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压板部分在水平方向上伸展,并且所述导引件(105)与水平 方向倾斜。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引件(105)在水平方向上伸展,并且所述压板部分与水平 方向倾斜。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输送装置(100)包括一条跨越一对输送辊(110,120)之间 的输送带(130)。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图象成形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所涉及的 图象成形设备包含有多个喷墨印制头,每个印制头适用于向布或织 物(下文中将简称为布)喷射油墨,这里所说的布或织物可用作承印 介体,人们用油墨在该承印介体上形成印制的图象。进一步说,本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一输送带装配到一个上述类型的图象成形设 备上并可将该输送带从该图象成形设备上拆除的装置。此外,本发 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将一输送带装配到一个上述类型的图象成形设 备上并可将该输送带从该图象成形设备上拆除的方法。\n背景技术\n作为一种最近的技术,喷墨式织物印制设备已在该技术领域中 日益为人们所知。与传统的丝网织物印制工艺相比,这种喷墨式织 物印制设备具有很多优点,这是基于这样一个主要原因,即,在喷墨 式织物印制设备中对于被印制在承印介体上的图象来说不需要使 用原图。特别是,所述的优点之一是,对印制在承印介体上的图象 而言,该喷墨式织物印制设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另一优点是,与全 套的织物印制装备相比较,该喷墨式织物印制设备的制造费用低。\n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212851的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典型的 传统的喷墨式织物印制设备。正如从该公报的图2中所看到的那样, 通过从若干个喷墨头中向布上喷射油墨来完成每一次印制操作,所 说的布是在竖直方向上传送的。换句话说,油墨是从处于水平方向 上的喷墨头中喷出的。在印制部分,安装着一个包括若干个喷墨头 的印制器和一个包括一环形输送带的输送机构,在布于印制器与输 送机构之间处于被夹持状态的情况下该印制部分喷出油墨,此时该 印制器与该输送机构是彼此面对面安置的。\n在环形输送带的表面上铺置一层粘性层,作为承印介体的布粘 结在该环形输送带的粘性层上,从而使布保持在一种平坦的状态下。 下一步,当该环形输送带被间歇驱动时,布就以一个与预定宽度相 等的距离进行间歇传输。\n按照迄今为止已知的一系列印制工艺在由一个单独的印制宽 度所限定的范围内将图象印到承印介体的表面上之后,通过一个设 置于输送通道的最下游端上的缠绕辊而拉布,此时对布施加有足够 的拉应力。随着布与环形输送带一起进一步的传输,布与该环形输 送带的表面上的粘性层剥离出来,随后,布通过如图所示的通道而 传输并绕着上述的缠绕辊而卷绕。\n下一步,紧接在布从环形输送带上剥离开之后,布上具有所印 图象的这部分布通过一个干燥装置而得以干燥,所说的干燥装置用 于使处于未干燥状态的布上的油墨进行干燥。对于该干燥装置,干 燥方法之一是使热空气流向印有图象的布,另一种方法是向布辐射 红外线,还可适当选择类似的工艺方法。在对于每一次印制操作采 用液体印制剂的情况下,上述这一干燥步骤尤其有用。\n例如,如图1所示,在图象成形设备中,在装有若干个喷墨头 5100的喷墨头托架5010与干燥装置5600之间形成一段确定的路径L, 这段路径L用于使人能看到印在布上的确定的图象;所说的喷墨头 支架5010与干燥装置5600二者是彼此相间隔开的,一操作者80可在 每一次印制操作完成之后立即用眼睛看着检查到所印制的图象并 同时用手操纵一操作面板或操纵控制台5900。\n因此,在由于喷墨头5100被外界物质堵塞而出现油墨不能从喷 墨头5100中喷出的故障的情况下,以及在所印制的图象异常的情况 下,操作者80可在每一次印制操作完成之后立刻观察到所印制的图 象。这就使得操作者能够察觉没有正确地进行印制操作,从而通过 毫不延迟地用于适当操纵控制台5900来防止上述这一不正确的印 制部分被展开。\n在图1中,标号5130标示的是一个环形输送带,标号5201标示的 是一个缠绕辊,而标号5011标示的则是一个用于将作为承印介体的 布1800从其上展开的放绕辊。\n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在需要时能够调节印制器与布之间的距离, 织物印制设备的印制器可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移位;在印制器移位之 后,可用另一条环形输送带更换上述的环形输送带。\n还就上述的喷墨式织物印制设备而论,使用者们已对在可用于 织物印制设备中的各种类型的印制器中毫无例外地提高该织物印 制设备的印制速度提出了许多要求。\n在用比较长的连续的布完成每一次织物印制操作的条件下欲 提高该织物印制设备的印制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最直接的方法是增 加每一个喷墨头中的油墨喷嘴的数目,也即增长每一个喷墨头的长 度。更详细地说,通过在承印介体(例如布或类似物)的传输方向上 增加油墨喷嘴的数目(也就是说,通过加长每一个喷墨头的沿着该 传输方向所测量的长度),可以扩大用每一喷墨头完成的每一次扫 描所印制的一行的宽度,因此,通过与被印制的每一行的扩大了的 宽度相对应增加该承印介体的传输量,可以提高该织物印制设备的 印制速度。\n在如上述的先有发明的公报所公开的织物印制设备中的每一 喷墨头被设计成具有较长的长度的情况下,每一喷墨头中的油墨喷 嘴沿竖直方向排列,这就引起相邻的油墨喷嘴之间的压力头中的压 差变得比较大些。相邻的油墨喷嘴之间的压力头中的压差的表现 形式为相邻的油墨喷嘴之间的喷墨量不同,其结果是使所印制的图 象的质量下降。\n另一方面,包含有若干个喷墨头、每一喷墨头用于在朝下的方 向上喷墨这样的织物印制设备在该技术领域是已公知的,也就是说, 包含有若干个由本发明的申请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 -31905的公报中所公开的所谓的向下取向的喷墨头的织物印制设 备在本技术领域是已公知的。按照这一先有发明,上述的与相邻油 墨喷嘴之间的压力头中的压差有关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是因为 每一喷墨头中的油墨喷嘴是在水平方向上排置的。\n采用向下取向的喷墨头的优点在于,通过进行油墨抽吸或采取 类似的使相邻的油墨喷嘴之间的压力头处于等压的有关措施,可以 对所有的油墨喷嘴均匀地进行复原处理,此外,可以可靠地防止附 着在喷墨平面上的水滴侵入到油墨喷嘴中。\n然而,当象现在这样将这种向下取向的喷墨头用于织物印制设 备时,基于这种类型的织物印制设备所特有的因素,所以要预先考 虑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n就所涉及的织物印制设备来说,应当根据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 布的厚度适当调节喷墨头与布之间的距离(即头间隙)。除此之外, 为了确保能容易地更换环形输送带,就需要使得所有喷墨头(即,整 个印制器部分)能够很容易地从印制位置上拆除。然而,与商业使 用的或个人使用的印制装置相比较,这种包含有若干个向下排列的 喷墨头的织物印制设备具有这样的问题,即,印制器部分的结构尺 寸大而且重量重,并且,由于喷墨头和输送带部分的位置是在竖直 方向上彼此面对面地相对置的,所以对于该织物印制设备来说不容 易进行调节和移位。\n进一步说,为了制止出现不正确地印制操作,需要操作者在完 成每一次印制操作之后能够快速地确认所印图象的质量。在将若 干个向下取向的喷墨头用于织物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例如如图2所 示),就需要使承印介体1800能够在水平方向上传输,而此时若干个 喷墨头5100面向输送带5131。\n为了确保在将图象印制到承印介体1800上之后能够立刻确认 靠输送带5131而沿水平方向输送的承印介体1800上所印制的图象 的印制情况,可以考虑以转折的状态从输送带5131的下游端5132以 相对于该输送带5131的输送平面基本上成直角的角度向上延伸形 成一条输送通道,如图2所示操作者80可通过通道L确认出图象的印 制情况。\n然而,由于通过缠绕辊5021对该承印介体1800施加了很大的张 力,该承印介体1800被缠绕辊5021用力地拉着,所以就出现了这样 的问题,即,在输送带5131的下游端5132处,该承印介体1800在从该 输送带5131的粘性层上剥离之后立即急剧地转弯,每一次印制操作 刚刚完成之后还未完全干燥的印制图象就会被破坏或弯形。\n此外,还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由于承印介体1800在输送带 5131的下游端5132处转弯,故在该承印介体1800上或在所印制的图 象上出现了线形弯转痕迹。\n为了防止承印介体1800急剧地转折,将所提供的具有一定直径 的导辊安置在处于该折线的内侧的位置上,该导辊与承印介体1800 的承印平面相接触。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结果,即,印在承印介体 1800上的图象在干燥处理之前被破坏或变形。\n在不能在折线的内侧位置上放置任何导辊并且由于长时间反 复使用输送带5131而使得该输送带5131上的粘性层的性能退化的 情况下,承印介体1800在点5133处从输送带5131上剥离,所说的点 5133位于该承印介体1800的下游端的偏上游的位置处,其结果是如 图中的虚线1801所表示的那样该输送通道弯曲。这就导致了这样 一种结果,即,由于承印介体1800与干燥装置5600、印制装置的框 架5050或类似的构件摩擦接触,故使得所印制的图象在于燥处理之 前被损坏或变形。\n在将若干个下述这样的喷墨头用于织物印制设备的情况下,即 每一个所说的喷墨头具有数个油墨喷嘴,这些油墨喷嘴作为印制元 件排列在喷墨头中,为了防止因从每一个油墨喷嘴中喷出的油墨量 发生波动而使得每一幅印制的图象的密度发生变化,可在织物印制 设备中安置一个可靠的装置用于在一适当的承印介体上形成一幅 试验图案,通过用光学元件阅读该试验图案来测量喷墨量的波动, 于是获得所需的用于校正喷墨量的波动的数据。然而,当进行测量 以使得如上所述的一系列步骤容易实践时,该织物印制设备由于安 装了上述装置而不可避免地被制造成大尺寸的结构。在实际中,人 们不希望将织物印制设备制造成大尺寸的。\n在考虑了上述技术背景的情况下作出了本发明。\n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一个印制器部 分,该印制器部分内安装有若干个喷墨头,从而使得印制剂能够沿 向下的方向从喷墨头中喷到一承印介体上,该承印介体在一输送部 分沿基本水平方向传输;其中,至少一个上文所述的问题通过本发 明的图象成形设备而得以解决,并且,每一次印制操作可以以高速 度获得印制图象,印制介体上的每一幅印制图象都具有高质量。\n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一个印 制器部分,该印制器部分内安装有若干个喷墨头,从而使得印制剂 能够沿向下的方向从喷墨头中喷到一承印介体上,该承印介体在一 输送部分沿基本水平的方向传输;其中,当对该图象成形设备进行 维修保养时,可容易地将印制器部分与输送部分分离开。\n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其中没有任 何这样的可能,即,不可能因为安装了用于将印制器部分与输送部 分分离开的分离机构而使得该图象成形设备的结构尺寸大。\n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该设备确保在 更换环形输送带时能容易地输送部分进行维修保养操作。\n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该设备确保能 容易地对输送部分进行维修保养操作,此外,能够容易而可靠地调 节印制器部分与输送部分之间的头间隙。\n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该设备确保通 过使用一个简单的机构能够以高精确度方便地调节头间隙。\n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调和,它包括一个印 制器部分,该印制器部分内安装有若干个喷墨头,从而使得印制剂 能够沿向下的方向从喷墨头中喷到一承印介体上,该承印介体在一 输送部分上沿基本水平的方向传输;其中,该图象成形设备上装备 有能够使操作者在每次印制操作刚刚完成之后很容易立即观察到 具有高的印制质量的每一幅图象的装置。\n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一个印 制器部分,该印制器部分内安装有若干个喷墨头,从而使得印制剂 能够沿向下的方向从喷墨头中喷到一承印介体上,该承印介体在一 输送部分上沿基本水平的方向传输;其中,印制器部分可以很容易 地与输送部分分开,并且,可很容易地在输送部分上安置一个试验 图案成形装置。 \n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形设备,该设备确保不会出 现这样的错误—即该图象成形设备被制造成大尺寸结构。\n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成形设备,包括:输送装置, 用于以大致上水平的方向输送承印介体而使其经过所述输 送装置的压板部分;以及一个印制器,用于承载至少一个 印制头,所述印制头用于沿向下的方向喷射印制剂,其特 征在于,输送装置和印制器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 之间沿输送方向相对于彼此而可滑动地移动,在所述第一 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印制头与输送装置的压板区域相对, 以便将由所述至少一个印制头喷射的印制剂施加到承印介 体的上表面上,在所述第二位置,印制器沿输送方向与所 述压板区域隔开。\n按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n用于在印制范围内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 装置;在所说的印制范围内印制剂被喷涂到承印介体上,此时该承 印介体的承印面是面朝上的;\n一个包含有若干个用以在承印介体上形成图象的印制头的印 制器部分;每一个印制头适用于沿着向下的方向向承印介体上喷射 印制剂,此时该印制器部分在印制范围内处于与输送装置的压板部 分相对置的位置上;\n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用于以这样一种方式相对于所述的压板 部分可滑动地支承印制器部分,即,使得该印制器能够在由输送装 置输送的承印介体的输送方向上在这样的两个位置之间可滑动地 移位,即,在印制器部分与压板部分彼此相对置的位置处和印制器 离开先前的位置而不与压板部分相对置的位置处之间移位。\n在这里,所说的支承装置可包括沿着输送方向看去位于输送装 置的相对的两端上的导向件,以便使印制器部分能够沿着该导向件 可滑动地移位。\n输送装置可包括一对输送辊和一条输送带,沿着输送方向看去 这对输送辊分别位于上游端和下游端上,所说的输送带横跨于上述 两输送辊之间,该输送带于这两个输送辊之间环形延伸。\n这对输送辊被支承在位于导向件内部的支承件之间。\n可使用油墨作为印制剂,每一个印制头是能从中喷出油墨的喷 墨印制头。\n每一个喷墨印制头可包括一个用于产生热能的元件,所说的热 能可使油墨中出现薄膜沸腾现象,作为从喷墨头中喷墨的能量。\n该图象成形设备还包括用来调节印制头与在压板上输送的承 印介体之间的间隙的调节装置。\n该图象成形设备还包括压板装置和调节装置,该压板装置用于 推动位于所说的一对输送辊之间的那部分输送带,以便约束性地限 定对着印制头的承印介体的承印面;该调节装置用于通过升高和降 低该压板装置来调节印制头与输送装置上所输送的承印介体之间 的间隙。\n该图象成形设备还可包括用于随着压板装置的升高或降低改 变上述的一对输送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施加在输送带上的张力 的大小的装置。\n印制器被支承在一个其上固定有滑块的构件上,从而借助一个 调节装置可沿着导向件滑动移位,该调节装置通过改变该印制器相 对于上述构件的高度来调节印制头与输送装置上所输送的承印介 体之间的间隙。\n在上述的构件与印制器之间安装有若干个支柱,以便在所说的 调节装置与所说的构件彼此脱开时使该调节装置被驱动。\n承印介体可以是一种织物。\n用于将布粘贴到输送装置的输送带的粘性层上的粘附贴构件 可被设置在印制器这侧上,该粘贴构件是被如此支承的,即,它不会 妨碍印制器在所处的与承印介体相对置的位置和与承印介体不相 对置的位置之间的滑动移位。\n导向件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压板部分倾斜。\n图象成形设备可包括驱动装置和定位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使 印制器沿着导向件进行位移,该定位装置用于可调节地确定印制器 在导向件上的位置。\n压板部分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导向件可从水平方向倾斜。\n导向件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压板部分可从水平方向倾斜。\n输送装置可包括一条横跨于一对输送辊之间的输送带,该输送 带在这对输送辊之间环形延伸。\n承印介体可以是织物。\n印制器可以是一种包含有若干喷墨头的喷墨印制器,每一个喷 墨头用来从中喷出油墨从而用从该喷墨头中喷出的油墨完成印制 操作。 \n每一喷墨头可通过应用热能而在油墨中产生气泡,随着该气泡 的胀大,喷墨头中喷出油墨。\n按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n用于在承印范围内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 装置,在所述的承印范围内印制剂被喷涂到承印介体上,此时承印 介体的承印面是朝上的; \n一个包含在若干个印制头的印制器,该印制头用于在承印介体 上形成图象,每一个印制头借助于若干个印制元件而沿着向下的方 向向着承印介体喷射印制剂,此时该印制器在承印范围内位于与输 送装置的压板部分相对置的位置上;\n用于以这样一种方式可相对于压板部分滑动地支承印制器的 支承装置,即,使得印制器能够在输送装置所输送的承印介体的传 输方向上在下述这样两个位置之间可滑动地移位,即所说的这两个 位置是:印制器与压板部分处于彼此相对置的状态时的位置和印制 器离开先前的位置而处于不与压板部分相对置的状态时的位置;\n一个试验图案成形部分,当印制器与输送装置处于非对置状态 时,该试验图案成形部分位于与印制器相对置的位置上,从而形成 一幅试验图案,该试验图案用于测量从印制元件中施加到承印介体 上的印制剂的量的变化。\n在这里,所说的支承装置可包括导向件,沿输送方向看去,导向 件位于输送装置的对置的两端,从而使得印制器能够沿着该导向件 可滑动地移位,该试验图案成形部分安置在该滑动件的前端部件上。\n该试验图案成形部分可安置在一个用于向输送装置提供承印 介体的供承印介体部件的上方。\n该试验图案成形部分可包括一个用于放置试验图案的切割片 的放物部件。\n该试验图案成形部分可包括将一连续的片状的试验成形介体 传输到与印制头对置的位置上的装置。\n读出装置用于通过光学读出连续的片状的试验成形介体来测 量墨量的波动情况,该读出装置被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即,它相 对于与印制头相对置的位置来说处于试验图案成形介质的输送通 道的下游。\n图象成形设备还可包括用于根据所测量的波动情况校正对印 制元件进行驱动的信号的装置。\n可使用油墨作为印制剂,每一个印制头可以是一个用于从中喷 射油墨的喷墨印制头。\n每一个喷墨印制头可包括一个用于产生热能的元件,所说的热 能可使油墨中出现薄膜沸腾现象,作为从喷墨印制头中喷射油墨的 能量。\n承印介体可以是织物。\n按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n用于在承印范围内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 装置,在所说的承印范围内,印制剂被喷涂到承印介体上,此时承印 介体的承印面是朝上的;\n一个包含有若干个印制头的印制器,该印制头用于在承印介体 上形成图象,每一个印制头被用来沿向下的方向向承印介体喷射印 制剂,此时该印制器在承印范围内位于与输送装置的压板部分相对 置的位置上;\n用于使由输送装置输送的承印介体在与由输送装置输送的承 印介体的输送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通道形成装置,所 形成的延伸通道作为输送通道的一部分。\n在这里,该延伸通道可被人从图象成形设备的外部监视到。\n该图象成形设备还可包括监视装置,用以监视由输送装置输送 的承印介体的承印监视。\n用于至少控制印制器的控制部件、输送装置和延伸通道形成 装置可排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即,在该位置处,借助于监视装置可以 实现肉眼监视。\n该监视装置可被安置在延伸通道的正上方。\n按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n用于在承印范围内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 装置,在所说的承印范围内,印制剂被喷涂到承印介体上,此时承印 介体的承印面是朝上的;\n一个包含有若干个印制头的印制器,该印制头用于在承印介体 上形成图象,每一个印制头被用来沿着向下的方向向承印介体喷射 印制剂,此时该印制器在承印范围内位于与输送装置的压板部分相 对置的位置上;和\n用于使由输送装置输送的和离开该输送装置的承印介体在与 输送装置输送的承印介体的输送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上或在向上 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通道形成装置,所形成的延伸通道作为输 送通道的一部分。\n在这里,该输送装置可包括一个用于输送承印介体的粘性区段, 该粘性区段在输送承印介体时将该承印介体固定在其上。\n延伸通道可被人们从图象成形设备的外部监视到。\n该图象成形设备还可包括监视装置,用以监视由输送装置输送 的承印介体的承印面。\n用于至少控制印制器的控制部件、输送装置和延伸通道形成 装置可排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即,在该位置处,借助于监视装置可以 实现肉眼监视。\n该监视装置可被安置在延伸通道的正上方。\n印制器可包括:设置在与输送装置所输送的承印介体的输送方 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导轨;一个适用于在该导轨上往复位移的托架; 和若干个安装在该托架上以便在向下的方向上将印制剂喷涂到承 印介体的承印面上的印制头。\n可使用油墨作为印制剂,每一个印制头可以是一个能从中喷出 油墨的喷墨印制头。\n每一个喷墨印制头可包括一个用于产生热能的元件,所说的热 能可使油墨中出现薄膜沸腾现象,作为从喷墨印制头中喷射油墨的 能量。\n按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输送带装配/拆除设备,它用于 将输送带装配到一图象成形设备上或使该输送带从该图象成形设 备上拆除;该图象成形设备包括:\n用于在承印范围内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输送承介体的输送装 置,在所说的承印范围内印制剂被喷涂到承印介体上,此时承印介 体的承印面上朝上的;\n一个包含有若干个印制头的印制器,该印制头用于在承印介体 上形成图象,每一个印制头适用于沿着向下的方向向着承印介体喷 射印制剂,此时该印制器在承印范围内位于与输送装置的压板部分 相对置的位置上;和\n用于以这样一种方式可相对于压板部分滑动地支承印制器的 支承装置,即,使得印制器能够在输送装置所输送的承印介体的传 输方向上在下述这样两个位置之间可滑动地移位,所说的这两个位 置是:印制器与压板部分处于彼此相对置的状态时的位置和印制器 离开先前的位置而处于不与压板部分相对置的状态时的位置;\n其中,该输送装置包括一对输送辊和一条输送带,沿着输送方 向看去这对输送辊分别位于上游端和下游端上,所说的输送带横跨 于上述两输送辊之间,该输送带于这两个输送辊之间环形延伸;\n这对输送辊被支承在位于相对置的滑轨内部的侧板上的支承 件之间;\n其中,该输送带装配/拆除设备包括有装配/拆除装置,它的结 构是这样的,即,当一个支承件与输送装置脱开而对输送带的装配/ 拆除没有任何妨碍时,上述的一个输送辊被支承在所说的装配/拆 除装置的相对置的端部和另一个支承件上。\n在这里,装配/拆除装置可包括刚架构件和一个支承轴,每一个 刚架构件位于一个侧板的内部并且其上具有通孔,从而使得上述的 这对输送辊的轴能够伸进该孔中;该支承轴借助于一个侧板上部的 U形沟槽和所述钢架构件上的通孔而与另一个侧板相联接。\n按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将输送带装配到一图象成形设备 上或使该输送带从该图象成形设备上拆除的输送带装配/拆除方法, 所说的图象成形设备包括:\n用于在承印范围内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 装置,在所说的承印范围内印制剂被喷涂到承印介体上,此时承印 介体的承印面是朝上的;\n一个包含有若干个印制头的印制器,该印制头用于在承印介体 上形成图象,每一个印制头适用于沿着向下的方向向着承印介体喷 射印制剂,此时该印制器在承印范围内位于与输送装置的压板部分 相对置的位置上;\n用于以这样一种方式可相对于压板部分滑动地支承印制器的 支承装置,即,使得印制器能够在输送装置所输送的承印介体的传 输方向上在下述这样两个位置之间可滑动地移位,所说的这两个位 置是:印制器与压板部分处于彼此相对置的状态时的位置和印制器 离开先前的位置而处于不与压板部分相对置的状态时的位置;\n其中,该输送装置包括一对输送辊和一条输送带,沿着输送方 向看去这对输送辊分别位于上游端和下游端上,所说的输送带横跨 于上述两输送辊之间,该输送带在这两个输送辊之间环形延伸,所 说的这对输送辊被支承在位于相对置的滑轨内部的侧板上的支承 件之间;\n其中,这对输送辊的相对置的端部是被这样支承的,即,当一个 支承件与该输送装置脱开而这对输送辊又不可能仅由该支承件以 悬臂的方式支承时,这对输送辊的相对置的端部被支承对面侧上的 另一支承件上;和\n当放置在对面侧上的一个支承件与输送装置脱开之后,该输送 带被装配到图象成形设备上或被从该图象成形设备上拆除,此时这 对输送辊的相对置的端部被可靠地支承着。\n按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用于至 少在承印范围内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装置和在该承印范围内位于 与该输送装置的压板部分相对置的位置上的印制器,所说的输送装 置所输送的承印介体被粘着在输送带的粘性层上;\n其中,该图象成形设备包括一个位于输送带的上游端上的粘贴 辊,它用于将承印介体带至与输送带上的胶粘片相粘贴接触,该粘 贴辊还可用作片材粘贴辊,用于使该胶贴片粘着到输送带上。\n在这里该输送带可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传输承印介体。\n从输送方向看去位于该粘贴辊的上游端上的空间不被印制器 和固持印制器所用的固持部件覆盖。\n通过操纵一个位移机构可使印制器和固持该印制器所用的固 持部件产生位移而离开该印制器所处的与输送带相对置的位置,并 且当以这种方式使它们产生位移时,沿输送方向看去在粘贴辊的上 游端上的空间不被输送装置、印制器和固持印制器所用的固持部 件所覆盖。\n可在该粘贴辊的表面涂敷一层氟树脂。\n按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n用于在承印范围内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 装置,在所说的承印范围内印制剂被喷涂到承印介体上,此时承印 介体的承印面是朝上的;\n一个包含有若干个印制头的印制器,该印制头用于在承印介体 上形成图象,每一个印制头适用于沿着向下的方向向着承印介体喷 射印制剂,此时该印制器在承印范围内位于与输送装置的压板部分 相对置的位置上;和\n用于用肉眼监视由输送装置输送的承印介体的承印面的监视 装置。\n按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n用于在承印范围内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 装置,在所说的承印范围内印制剂被喷涂到承印介体上,此时承印 介体的承印面是朝上的;\n一个包含有若干个印制头的印制器,该印制头用于在承印介体 上形成图象,每一个印制头适用于沿着向下的方向向着承印介体喷 射印制剂,此时该印制器在承印范围内位于与输送装置的压板部分 相对置的位置上;和\n用于调节印制头与输送装置上所输送的承印介体之间的间隙 的调节装置。\n按本发明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用于输送 从放绕辊上展开的承印介体的输送装置和在承印范围内位于与该 输送装置的压板部分相对置的位置上的印制器;\n其中,该图象成形设备包括一个位于输送装置的上游端上的张 紧辊,它用于接收从放绕辊上展开的多余的承印介体。 \n按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图象成形设备,它包括用于 输送承印介体的输送装置和在承印范围内位于与该输送装置的压 板部分相对置的位置上的印制器;\n其中,该输送装置包括一对输送辊和一条输送带,从输送方向 看去这对输送辊分别位于上游端和下游端,所说的输送带横跨于这 对输送辊之间,该输送带于这两个输送辊之间环形延伸;该输送装 置还包括防卷起装置,它用于防止输送带的对面卷起。\n按照本发明,当将维修装置用于该图象成形设备时,印制器可 沿承印介体的传输方向—也即沿基本水平的方向滑动位移而离开 输送装置,因此该印制器与该输送装置可很容易地彼此分开。由于 印制器可在输送方向上滑动位移,所以不会出现该图象成形设备被 造得很大这样的错误。\n此外,当印制器与输送装置分开时,维修装置可很容易地用于 该输送装置。输送带由一对输送辊循环驱动,输送带的更换是这样 实现的,即,在不可能出现输送辊被以悬臂方式支承的情况下将输 送带从输送装置上移走,然后将一条新的输送带安装到输送装置上。 因此,输送带的装配/拆除操作就很容易实现。\n此外,由于该图象成形设备上装备有用于调节印制器与输送装 置之间的头间隙的调节装置,所以可以很容易而可靠地调节该头间 隙。\n就按照本发明而制造出的图象成形设备而言,为了很容易地更 换输送带,借助于使印制器沿输送方向进行滑动位移的滑动机构使 一导向件相对于输送装置的压板部分倾斜,借此就可很容易地用一 种简单的结构以高精度调节所说的头间隙。\n此外,按照本发明,印制器包括若干个朝下的喷墨头,该印制器 沿着承印介体的传输方向即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可滑动地移位离 开输送装置或移向输送装置。由于当输送装置不处于与印制器相 对置的位置上时试验图案成形部分被安置在与该印制器相面对的 位置上,所以可很容易地将维修装置用到输送装置上并可很容易地 校正任何类型的波动。\n最后,按照本发明,可在使承印介体和印在承印介体上的图象 不会受到任何破坏或变形的情况下将承印介体从输送带上剥离,此 外,站立在操纵控制台旁边的操作人员能够在每一次操作完成之后 立即毫不延迟地用肉眼确认出承印介体的承印情况。这样,在图象 没有被正确地印制到承印介体上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采取适当的 措施解决上述问题。\n附图说明\n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阅读下文中结合附图 所作的描述而变得更清楚。\n图1是表示一种传统的图象成形设备的结构的示意侧剖视图;\n图2是表示另一种传统的图象成形设备的结构的示意侧剖视图;\n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作为图象成形设备的一个 例子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的示意侧剖视图;\n图4是图3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示意透视图,它示出了印制 器和输送装置的安置情况;\n图5是图3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示意透视图,它示出了处于 非组装状态的印制器和输送装置;\n图6A和图6B是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印制器滑动 位移离开输送装置或移向输送装置;\n图7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输送装置滑动 位移离开或移向印制器;\n图8A是表示一种用于将输送带装配到输送装置上和将该输送 带从该输送装置上拆除的装置和方法的示意透视图;\n图8B是一个说明性的侧视图,它表示的是一个位于输送装置的 侧面的内部框架;\n图9是一个说明性的透视图,它表示的是输送带的装配和拆除 方法;\n图10是表示输送带的装配和拆除方法的另一个说明性的透视 图;\n图11A和图11B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通过 使印制器滑动位移使一粘贴辊与输送装置相接合或与输送装置脱 开;\n图12A和图12B是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通 过使印制器滑动位移使一粘贴辊与输送装置相接合或与输送装置 脱开;\n图13A和图13B是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通 过使印制器滑动位移使一粘贴辊与输送装置相接合或与输送装置 脱开;\n图14是表示具有一个头描影(HS)台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的 示意侧剖视图;\n图15A和图15B分别以举例的方式表示一个用以形成一幅HS试 验图案所需要的HS片的结构的侧视图和平面图;\n图16是表示具有一个HS台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的平面示意 图;\n图17是一幅示意侧剖视图,它表示的是印制器位于HS台上的情 况;\n图18是以举例的方式表示具有光学读出系统的HS台的结构的 示意透视图,所说的光学读出系统用于读出试验图案;\n图19是以举例的方式表示一个设置在HS台上的HS片放置装置 的结构的平面视图;\n图20A是以举例的方式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构造出的 HS台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n图20B是沿图20A中的箭头F的方向看去的HS台的视图;\n图2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改进的实施例构造的HS台的结 构的局部示意侧视图;\n图2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型实施例构造的HS台的 结构的局部示意侧视图;\n图2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包括一个固定的加 热器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的示意侧剖视图; \n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的包括一个固定 的加热器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的示意侧剖视图;\n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改进型实施例中的包括一个固 定的加热器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的示意侧剖视图;\n图2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再一个改进型实施例中的包括一个固 定的加热器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的示意侧剖视图;\n图27是一个局部分解的放大的示意透视图,它表示的是织物印 制设备所用的输送装置的结构;\n图28是沿图27中的X-X线的表示输送装置的一剖视图;\n图29是沿图27中的X-X线的表示输送装置的另一剖视图;\n图30是沿图27中的X-X线的表示输送装置的又一剖视图;\n图31是沿图27中的Y-Y线的表示输送装置的一剖视图;\n图32是输送装置的另一剖视图,它表示出了这样一个实施例, 即,在该实施例中为输送装置安装了若干个片状滑动构件;\n图33是输送装置的平面视图,它示出了一个改进的实施例,在 该实施例中为输送装置安装了若干个片状的滑动构件;\n图34是输送装置的一剖视图,它示出了另一个改进的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为输送装置安装了若干个片状的滑动构件;\n图35是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在该实施例中为输送装置安 装了若干个片状的滑动构件;\n图36是一局部放大的平面视图,它示出了一个端部检测传感器 和相关组件的设置情况;\n图37是一侧视图,它示出了图36中所示的端部检测传感器和相 关组件的设置情况;\n图38是表示一个端部检测传感器和相关组件的设置情况的另 一局部放大的平面视图;\n图39是表示图38中所示的端部检测传感器和相关组件的设置 情况的侧视图; \n图40是一个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安装了若干个用 户织物印制设备的保持辊;\n图41是一个改进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安装了若干 个用于织物印制设备的支承辊;\n图42是另一个改进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安 装了若干个用于织物印制设备的支承辊; \n图43A和43B分别是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一输 送系统中安装一个张紧辊;\n图44是以举例的方式表示一操作面板的布局的透视图;\n图45是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一托架可运行地安装 以在该织物印制设备中运行;\n图46是图45中所示的托架的透视图;\n图47是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物印制设备中安 置了一个镜子以便使操作者能够用肉眼监视到各个油墨喷嘴;\n图48是一改进型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物印制设 备中安置了一个镜子以便使操作者能够用肉眼监视到各个油墨喷 嘴;\n图49是另一个改进型实施例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物印 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电视摄像机以便操作者能够用肉眼监视到各 个油墨喷嘴;\n图50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物印制设 备中安装了一个头间隙调节机构;\n图51是该头间隙调节机构的侧部视图,它示出了如何在压板部 分确定一个初始间隙;\n图52是图51中所示的头间隙调节机构的平面视图;\n图53是该头间隙调节机构的剖视图,它示出压板辊是如何向上 /向下的方向上进行位移从而调节头间隙的;\n图54是图53中所示的头间隙调节机构的平面视图;\n图55是一个改进型实施例的示意侧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 织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头间隙调节机构;\n图56是一个改进型实施例的剖视前视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 在织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头间隙调节机构;\n图57A和图57B分别是又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 在织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头间隙调节机构;\n图58是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物印 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头间隙调节机构,它与一滑动机构协同操作;\n图59是图58中所示的头间隙调节机构的侧视图,它示出了该头 间隙调节机构的另一种操作状态;\n图60是一个改进的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 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头间隙调节机构,它与一滑动机构协同操 作;\n图61是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物印制设备中 图象被印在一板状材料上;\n图6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的具有一个布粘贴 辊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n图6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型实施例中的具有一个布粘贴辊 的织物印制设备的透视图;\n图64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物印制 设备中安装了一个用于当图象被印到一承印介体上之后立即用肉 眼监视所印制的图象的装置;\n图65是图64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它示出 了一承印介体被向着输送带这侧拉动;\n图66是图64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它示出 了输送装置与张紧通道形成装置之间的关系;\n图67是该织物印制设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它示出了图66中所 示的张紧通道形成装置的另一种结构;\n图68是图64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透视图;\n图69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物印制 设备中安装了一个用于当图象被印到一承印介体上之后立即用肉 眼监视所印制的图象的装置;\n图70是一个改进的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织 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用于当图象被印到一承印介体之上后立 即用肉眼监视所印制的图象的装置;\n图71是又一个改进型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 织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用于当图象被印到一记录介体之上后 立即用肉眼监视所印制的图象的装置;\n图72是再一个改进型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 织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用于当图象被印到一承印介体之上后 立即用肉眼监视所印制的图象的装置;\n图73是再一个改进型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 织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用于当图象被印到一承印介体上之后 立即用肉眼监视所印制的图象的装置;\n图74是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 织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个用于当图象被印到一承印介体之上后 立即用肉眼监视所印制的图象的装置;\n具体实施方式\n下文中将参照附图用相应的标题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这些 附图图示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n(1)一个图象成形设备的外轮廓(见图3);\n(2)印制器的结构(见图4和图5);\n(3)滑动机构及其它部件(见图6至图13);\n(4)HS台(见图14至图22);\n(5)一个安置干燥加热器和其它部件的位置(见图23至图26);\n(6)输送装置的结构(见图27至图43);\n(7)图象成形设备的操作和用于该图象成形设备的维修装置( 见图44至图49);\n(8)头间隙调节机构(见图50至图57);\n(9)借助于一滑动机构而驱动的另一个头间隙调节机构(见图 58至图60);\n(10)一个用于在图象被印制到承印介体上之后立即用肉眼监 视所印制的图象的监视机构(见图64至图74);\n(11)其它部件(见图59)。\n(1)图象成形设备的外轮廓\n图3是以举例的方式表示用作图象成形设备的一个织物印制设 备的结构的示意侧剖视图。在该附图中,标号1表示可用作承印介 体的布。当放绕辊11转动时,布1从该放绕辊11上展开,随后,借助 于安置在与印制器1000相对置的位置上的输送装置100而使布1在 基本水平的方向上传输。此后,借助于一个进给辊17和一个中间辊 19,布1绕着卷布辊21卷绕。\n该输送装置100包括一个位于印制器1000的上游端的输送辊 110、一个位于印制器1000的下游端的输送辊120、一条于上述两 输送辊110和120之间环形延伸的环形输送带130和一对压板辊140, 这对压板辊140用于在预定范围内通过向输送带130上施加适当大 小的张力而扩张性地支承该输送带130。在这些组件中,压板辊140 特别用于在印制操作期间通过使布1的被印制的那个表面特别平整 而提高布1的平整程度。在图中所示的情况下,该输送带130是由如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212851的公报中所公开的那种金属材料制 成的,该输送带130如图3中的左侧上部的一个比例放大的图所示; 一粘性层133呈片状放置在该输送带130的上表面上。当布1以上述 那种方式传输时,压辊150与输送辊110协同作用,在有粘性层133的 情况下将布带至与输送带130粘结接触,借此即可使布1在印制操作 期间可靠地保持平整。\n当布1在保持平整的同时被传输时,通过驱动印制器1000,在限 制在两压板辊140之间的范围内将印制剂喷涂到布1上。一旦完成 该印制操作,布1就在输送辊120处与位于输送带130上的粘性层133 相剥离,此后,布1被一个位于卷布通道的中间位置上的干燥加热器 600干燥。在将液基印制剂用于布1的情况下尤其要使用该干燥加 热器600。后文中将参照图23至图26描述该干燥加热器600的尺寸 和它的位置。顺便说说,该干燥加热器600一般是一个使热空气流 向布1的加热器或是一个向布1辐射红外线的加热器。\n(2)印制器的结构\n图4是表示印制器1000和布1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处于非组装状态的印制器1000和输送系统的透视示意图。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图4和图5以及图3描述该印制器1000的结构。\n参见图3和图4,印制器1000包括一个托架1010,该托架1010被 用于在与箭头f所标示的布1的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不同的方向 上—亦即在箭头S所标示的方向上扫描,箭头S所标示的方向即为布 的宽度方向,它与箭头f所标示的方向成直角。标号1020指示的是 一条在箭头S所标示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支承轨。在图中 所示的情况下,两条支承轨1020借助于其上的滑轨1022可滑动地支 承着滑块1012,每一个滑块1012固定安装在托架1010上,所说的滑 轨1022用于给滑块1012的滑动运动导向。标号1030表示的是一个 电机,它作为驱动动力源用于实现托架1010的主扫描。由该电机 1030产生的驱动动力通过环形输送带1032和其它的相关的组件而 传递到托架1010上。\n该托架1010包括若干个印制头1100,每个印制头上具有一些喷 涂印制剂的元件,这些印制剂喷涂元件在印制头上沿预定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是沿箭头f所标示的输送方向)排列。应当提及的是, 印制头1100是在与上述的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即,在本实施例 中是在箭头S所标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安装在托架1010上的,从输送 方向看去,印制头1100在托架1010上的排列呈两阶结构。更详细地 说,若干个印制头1100被安置在与多种印制剂相对应的每一阶上, 每种印制剂显示不同的颜色,为的是能够用该印制头1100实现彩色 印制操作。可以与布1上所形成的图象相对应适当选择所采用的每 一种印制剂的颜色的种类和印制头的数目。例如,通过使用由黄色 (Y)、品红色(M)和青色(C)组成的三种基本色而形成一幅图象。或 者,也可以通过使用由三种基本色和黑色(BK)组成的四种颜色来形 成一幅图象。在仅用三种基本色无法获得或很难获得所需要的图 象颜色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一种特殊的颜色(例如一种金属色:比如 金色、银色或类似的颜色,一种鲜红色或一种鲜兰色)代替三种基 本色或再加上这三种基本色来形成一幅图象。另外,可使用呈现同 样的颜色但具有不同的密度的多种印制剂来形成一幅图象。\n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箭头S所标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安 置的若干个印制头1100以沿箭头f所标示的输送方向看去呈两阶的 结构被接纳在托架1010上。由每一阶上的每一个印制头使用的印 制剂所呈现的颜色的种类、安置在每一阶上的印制的数量以及这 些印制头的排列顺序在每一阶上是相同的,或者它们可以相应于被 印制的图象这阶与那阶不同。由第一阶上的印制头完成的主扫描 所印制的图象范围可被第二阶上的印制头重复印制。在这种情况 下,当漏印了一部分图象时可由每阶上的印制头补充形成一幅图象。 或者,一幅图象可由两阶上的印制头以叠置状态印制。另外,当一 组合的印制范围被指派划分给两阶上的每一个印制头时,可以高速 印制图象。应当注意的是,应当将阶数限制到只有两阶,但也可以 是一阶或三阶或更多阶,每阶包含有若干个印制头。\n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喷墨头—例如一种由Canon Kabushiki Kaisha命名的气泡喷射头被用作印制头1100。详细地说,该气泡喷 射头包括若干个生热元件,每一个生热元件用于产生热能,人们应 用这种热能使油墨中出现薄膜沸腾现象,从而从该喷射头中喷出油 墨。当输送装置100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输送布1时,油墨从若干个 油墨喷嘴中向布喷射,每个油墨喷嘴用作印制剂喷涂元件,其具有 一个向下的姿势。在这时,由于油墨的喷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得 的—即在这些油墨喷嘴当中不存在任何压力头中的压差,所以可在 均匀喷射的条件下形成图象,此外,可对所有的油墨喷嘴进行均匀 的复原处理。\n当印制头是被这样安装的—即每一印制头的纵向与向上/向下 的方向相一致时,在通过驱动一个将在后文中描述的擦拭刮板而清 扫每一印制头的喷墨平面之后,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残留在印制 头的表面上的那部分油墨扩散而进入到托架的内部。反之,当印制 头是被这样安装的—即油墨喷射方向是向下取向的时候,从印制头 中扩散出的油墨微粒靠其自身固有的重力而从印制头中向下落下, 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述的问题。\n在本实施例中,承印介体的输送通道设置在水平方向上。这样, 在使用高硬度的介体—例如板状材料作为介体的情况下,可很容易 地保持一个为放置该承印介体所需要的空间。此外,在使用重量大 的介体作为承印介体的情况下,不需要很大的固持力。因此,任何 类型的承印介体均可很方便地使用。\n当考虑构成一种使承印介体容易拆装的结构布局时,可采纳这 样的方案,即,为了将织物印制设备的尺寸造得小,油墨喷射方向向 下取向,记录介体的输送通道设置在水平方向上。 \n再参见图3,一柔性缆1110以跟随托架1010的运动的方式联接 到各个印制头1100上,因此各种各样的信号—例如头驱动信号、头 状态指示信号或类似的信号被送至一控制装置(未示出)以及从该 控制装置中接收这些信号。此外,借助于若干根柔性管1120,从盛 有各种各样油墨的油墨供给源中提供多种油墨。\n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一印制头1100被设计成喷墨头的形式, 所以在该织物印制设备中安装了一特殊的机构。下文中将参照图4 和图5对这一特殊的机构进行描述。\n标号1200表示的是一个复原装置,它用来使每一印制头1100保 持在复原状态。为了使每一印制头1100保持在喷墨状态,该复原装 置1200对每一印制头1100进行复原操作。为了这一目的,该复原装 置1200基本由加盖装置1200、防堵塞状态装置1231和擦拭刮板 1270组成。\n为了确保每个油墨喷嘴不干燥、外界物不进入油墨喷嘴中或 将关在油墨喷嘴中的外界物从油墨喷嘴中除掉,在不进行任何印制 操作时,该加盖装置1220与每一印制头1100的油墨喷嘴表面相接触。 具体地说,当不进行任何印制操作时,每一印制头1100位移到这样 的位置上—即在该位置处每一印制头1100面向着相应的加盖装置 1220。随后,该加盖装置1220在加盖方向上被驱动装置1210驱动, 从而通过使一个塑料件或类似的构件与油墨喷嘴平面紧紧接触而 用该加盖装置1220将每一油墨喷嘴盖住。\n当油墨印制头1100完成一次喷墨操作(初始喷墨操作)以使油 墨喷射状态均匀化时,每个防堵塞装置1231用来接收所喷射的油墨, 并且,被喷射的油墨通过油墨喷射操作而被更新。防堵塞装置1231 被设置在支承轨1020上,它所处的位置位于印制头1100所限定的承 印范围的外部,与此同时它面向加盖装置1220。用于吸收初始喷射 的油墨的液体吸收件不仅被放置在加盖装置1220与印制范围之间 的位置上而且被放置在与上述这一位置相对置的那侧的位置上。 应当注意的是,在该液体吸收件中放置有一个液体保持件,用一海 棉状多孔件作为该液体保持件的材料。\n每一加盖装置1220与一清洁槽1260及一空气泵(未示出)充分 结合以从该清洁槽1260中喷出清洁剂和从该空气泵中泵出流动空 气。 \n此外,在加盖装置1220与承印范围之间的位置上放置了一个适 用于可滑动地擦拭印制头1100的油墨喷嘴平面的擦拭刮板1270,为 的是通过使该擦拭刮板1270滑动位移可移动地擦拭附着在印制头 1100的油墨喷嘴平面上的水滴和灰尘。\n使用钢片或钢板把由上述组件组成的印制器1000做成盒式的 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要使印制器1000的结构简单并且要使 该印制器1000重量轻,故将图5中所示的结构用于该印制器1000。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印制器的板1300在输送方向上放置在一 对相对置的侧板103上,I型钢件1020(每根I型钢件1020用作支承轨) 被支承在印制器的板1300上,板1300所处的位置位于支承轨1020的 相对置的两端的内侧,扫描轨1022位于支承轴1020的上表面上,以 使得托架1010能够沿着扫描轨1022滑动。印制器1000的侧板1310 固定安装在支承轨1020的两端,支承柱1320固定在印制器的板1300 上,此外,若干块盖1330联结到支承柱1320上,此时这些盖1330在与 扫描轨1022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复原装置1200安置在印制器的板 1300和侧板1310之间的空间里。\n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承轨1020被支承的位置处于其相对置的 两端的内侧,所以由托架1010的位移引起的每一根支承轨1020的弯 曲量在小范围内变化。此外,每根支承轨1020自身的弯曲可被抑制 而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上。进一步说,因为印制器1000的骨架是用I 型钢件建成的,所以几乎不要求印制器1000的外表面具有很高的强 度,因此可用片状金属材料—例如钢或类似的材料构成印制器1000 的外壁,其结果是印制器1000的设计和制造费用低,其重量轻。\n(3)滑动机构及其它构件 \n在本实施例中,布1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传输,若干个被设计成 喷墨头形式的印制头1100以朝下的姿势安置。这样,印制器1000就 位于输送装置100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印制器1000由输送装 置100的侧板103支承。\n另一方面,有时需要进行维修服务,例如用新的输送带130替换 磨损了的输送带130,修理损坏了的构件,清洁输送装置100上的被 弄脏了的组件等等。为了进行每一项维修服务,需要将输送装置 100打开。为了这一目的,应在打开输送装置100之前将位于该输送 装置100上方的印制器1000移走。然而实际上并不希望每次维修时 都断开印制器1000与输送装置1090的联系,这是因为从印制器1000 的尺寸和重量考虑,松开和移走螺钉及其它紧固件是很麻烦的;此 外,当在每次维修完成之后印制器1000被安装到输送装置100上时, 应当调节相应的油墨喷嘴与布1之间的间隙(下文中简称为头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问题是通过使印制器1000能够在这样两个位置 之间滑动位移而解决的,所说的这两个位置是:印制器1000所处的 与输送装置100相对置的位置,和印制器1000离开先前的位置而不 与输送装置100相对置的位置。\n图6A和图6B是两幅局部视图,它们示意性地表示出了在考虑了 上述问题之后做成的印制器1000的结构及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滑 轨105安装在输送装置100的一相对置的侧板103上,滑块(滑套) 1350固定在印制器1000的板1300上,从而使得滑块1350能够与滑轨 105相咬合。凭借这样的结构,印制器1000借助于滑轨105和滑块 1350而支承在输送装置的侧板103上。\n图6A中的右侧上部是一个从箭头B所标示的方向看去的局部放 大视图,正如从该图中所看见的那样,每一滑轨105是一个其截面基 本呈I型的构件,滑块1350借助于若干个球1351而安装在该滑轨105 上。如图6所示,当打开输送装置100时,印制器1000在箭头B所标示 的方向上滑动位移,以使输送装置100的内部暴露出来。当保持这 一状态时,可进行每一项所需要的工作。在所说的工作完成之后, 印制器1000如图6A所示返回到输送装置100上方的原始位置上。为 了可靠地防止印制器1000在图6A所示的正常位置和图6B所示的避 让位置上滑动移位,可考虑在所说的这两个位置上分别设置适宜的 锁合机构。\n具体地说,按照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当对输送装置100进行一定 的维修时,即使如附图所示该印制器1000被制成象织物印制设备那 样具有较大的尺寸和重量,该印制器1000的滑动位移也是充分的。 因此,在每次打开输送装置进行如上所述的维修时,不需要进行麻 烦的操作来将印制器与输送装置100相联接和断开印制器与输送装 置100的联接。由于头间隙是通过将滑轨105与滑块1350相咬合而 限定的,所以除了下述情况外,只要滑轨105与滑块1350保持必要的 安装精度,就不需要调节该头间隙,所说的例外情况是:被用于织物 印制设备上的布1具有不同的厚度。顺便说说,用于相应于布1的厚 度来调节头间隙的机构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n在上述实施例中,印制器1000进行位移离开输送装置100或移 向输送装置100。或者,如图7所示,该输送装置100自身以这样的方 式滑动位移,即,印制器1000不可移动地安装在织物印制设备的壳 体上,而输送装置100则借助于固定在侧板103下表面上的滑块(未 示出)被支承在滑轨106上。 \n下一步,下文中将对更换输送带130的操作进行描述,更换输送 带130是对输送装置100进行维修的一个例子,如图6B所示,通过使 印制器1000位移远离该输送装置100而将该输送装置100打开。\n图8至图10分别表示进行上述更换操作的过程。\n在图8A中,标号160和162分别表示一对相对置的侧板,这对侧 板160和162用于可转动地支承输送辊110和120(或压板辊140),该 侧板160和162位于输送装置100的上表面上,其所处的位置位于输 送装置100的侧板103的内侧,在侧板160上形成一个U型沟槽164,用 以接纳支承轴172,在另一个侧板162上形成一个支承孔166,用以接 纳该支承轴172的外端部,支承轴172的外端部穿过该支承孔166。\n为了确保输送辊110和120平稳地转动,在侧板160和162上的支 承着辊的那个部位中装配有轴承,并且至少有一个输送辊(例如用 于从动辊110)所用的轴承是装配在侧板160和162中的,以便在布1 的传输方向上离开一定的距离。所说的一个输送辊所用的轴承一 般依靠弹簧或类似的构件的弹力而在这样的方向上—即在使得输 送辊110和120之间的距离扩大的方向上产生位移,从而将一定强度 的张力施加到输送带130上。一对如图3所示的压板辊140被安置在 两输送辊110和120之间,为了在承印范围内提高输送带130或织物1 的平整度,该压板辊140的最上端所处的位置稍稍高于在两输送辊 110和120的最上端之间延伸的那条线所在的平面。借助于这种结 构,一定强度的张力被施加到输送带130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 输送辊110和120之间的距离可相应于张力的大小而变化(换句话说, 可克服弹簧的弹力而将两输送辊110和120之间的距离缩小),所以 可把施加到输送带130上的张力调节到一定适当的值。\n在图8A和8B中,标号180标示的是一个位于侧板160的内侧的内 侧支架。孔182用于使支承轴172从中穿过,该孔182是在内侧支架 180上形成的。此外,长孔183和184同样是在内侧支架180上形成的, 它们用于使得两输送辊110和120能够彼此相对位移而相互靠近些 或离远些。如图8B所示,内侧支架180的宽度W小于每一输送辊110 和120的直径D。这样,当用另一条输送带更换输送带130时,就不会 出现输送带130与输送辊110和120相干扰的问题。\n下面将参照图8A和图8B至图10来描述更换输送带130的操作过 程。\n首先,当从输送装置100上卸下输送带130时,将一个支承台170 放置到输送装置100的旁边,将支承轴172插入该支承台170上的通 孔174中。此外,将支承轴172穿过侧板160上的U型沟槽164、内侧 支架180上的孔182和另一支承板162上的支承孔166,此时该支承轴 172的外端部由支承孔166可转动地支承着。\n正如从图8A所见的那样,由于输送辊110和120和输送带130由 支承台架170侧支架180和侧板162支承着,所以如图9所示,通过松 开和卸掉螺栓161,侧板160可离开输送装置100。当保持上述这一 状态时,输送带130变得完全自由。在这时,可很容易地沿着图10中 的箭头A所标示的方向将输送带130从输送装置100上拉下来。\n此后,当从图10所示的非联接状态再次将侧板160安装在输送 装置100上时,支承轴172由U型沟槽164及支承孔166支承,因此当支 承台架170从所示的位置上移开时,可把输送带130从输送装置100 上卸下。 \n随后,将一条新的输送带130套在支承轴172上,将支承台架170 再次安装到原来的位置上。当保持这种状态时,支承轴172由支承 台架170和支承孔166支承。这样,支承板160可以离开输送装置100。\n此后,将一条新的输送带130移过内侧支架180,从而使该输送 带130横跨于两输送辊110和120之间。随后,当把侧板160牢固地安 装到输送装置100上时,就完成了输送带的更换操作。\n最后,将支承轴172从输送装置100上拉下来,然后将其与支承 台架170一起拿走离开输送装置100。\n按照上述实施例,即使每一个输送辊110和120及其它的组件具 有很重的重量,也仅借助于人力即可很容易地用另一条输送带替换 输送带130。\n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织物印制设备可被适当地改型。例如,可将 支承轴的数量增加到两根或多根,增加的数量取决于每一输送辊的 重量及其它因素。与上文的叙述有关的是,为了简化起见,在与上 文有关的图示中省去了图3中所示的每一压板辊140的结构。但是, 用于压板辊140的支承部件可以被做得与那些用于支承输送辊110 的支承部件相同,此外,正如将在后文中所述的那样,该压板辊140 可在向上/向下的方向上位移。例如,对于每一压板辊140,借助于 内侧支架180将一个轴承装配到一个侧板160中,而同时将另一个轴 承装配到另一个侧板162中。\n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印制器1000所处的那一侧上安装有一 个用于将织物1带至与输送带130的粘性层133相粘结接触的粘贴辊 150。为了提高粘性性能,该粘贴辊150一般向着输送辊110偏置。 从上述事实出发,最好这样构成织物印制设备,即,当对输送装置 100进行维修或进行类似的操作时,根本不会妨碍印制器1000的滑 动运动。\n图11A和图11B分别是示意侧视图,它们示出了在考虑了上述要 求之后制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和该织物印制设备的一种类型 的操作。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粘贴辊150由臂1500的一端支承,该臂 1500的中部由位于印制器1000上的轴1510铰接支承。气缸1520的 杆1522可操作地联接到臂1500的另一端上,从而使臂1500相应于杆 1522的上下位移而绕着轴1510转动,杆1522的上下位移是通过驱动 气缸1520而引起的。这就使得能够将粘贴辊150偏置而使其抵靠在 输送辊110上或使该粘贴辊150从该偏置状态脱开。\n具体地说,参见图11A,驱动气缸1520而使杆1522在向后的方向 上位移,导致粘贴辊150偏置抵靠在输送辊110上。当保持上述状态 时,可以用该织物印制设备实现印制操作。当对输送装置100进行 维修或进行类似的操作时,驱动气缸1520而使杆1522在向前的方向 上位移,借此而使粘贴辊150完全离开输送辊110。随后,当印制器 1000如图11B所示滑动位移时,在保持上述状态的时候该粘贴辊150 不会与印制器1000的滑动位移相于扰。此外,当印制器1000向着实 现每一次抑制操作时所处的初始位置返回时,在图11B所示的状态 不变的情况下该印制器1000滑动位移,此后,当该印制器1000到达 预定的位置上时,杆1522在向后的方向上位移。这时,粘贴辊150与 输送辊110之间不会发生任何干扰。\n粘贴辊150对输送辊110无任何偏压的情况下,被不可移动地固 定着,但该粘贴辊150是在不妨碍印制器1000的滑动位移的范围内 被柔性地支承的,织物印制设备可按如下方式构成。 \n具体地说,如图12A和图12B所示,臂1500的右端由一个拉簧 1530柔性地支承,从而使臂1500在正常情况下偏置而沿着逆时针的 方向绕着粘贴辊150转动。这样,该粘贴辊150抵靠在输送辊110上。 当将图12A中所示的印制器1000的状态转变成图12B中所示的状态 时,由于拉簧1530被伸缩而使得粘贴辊150能够竖向位移。由于这 一原因,所以就不会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妨碍印制器1000的滑动移 动的问题。在该附图中,标号1532表示一个止挡件。在印制器1000 滑动位移的过程中该止挡件1532碰靠臂1500,用以防止该臂1500的 转动超过所需要的角度,这是为了确保粘贴辊150平稳地进入与输 送辊110相接触的状态。\n在图11A、图11B和图12A、图12B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粘贴辊 150是被支承在印制器1000所处的这一侧上的。也可以是,在织物 印制设备的底侧上支承粘贴辊150,以使该粘贴辊150偏置抵靠在输 送辊110上和使该粘贴辊150脱离该偏置状态。\n图13A和图13B分别是示意侧视图,它们示出了在考虑了上述要 求之后制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和该织物印制设备的一种类型 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该织物印制设备包括一个臂1541和臂1543, 臂1541的一端可绕着轴1540转动,轴1540位于该织物印制设备的底 侧上;臂1543铰接支承在臂1541的另一端上。粘贴辊150可转动地 装配在臂1543的左端,弹簧1545横跨于臂1543的右端与臂1541上的 一个凸起1541A之间。借助于这一结构,粘贴辊150靠弹簧1545的弹 力而适宜地向着输送辊110偏置,与此同时确保该粘贴辊150平稳地 进入与输送辊110相接触的状态,此外,该粘贴辊150平稳地从与输 送辊110相接触的状态中脱开。除此之外,气缸1547的杆1549与臂 1541的中部相接合,当在向前或向后的方向上驱动杆1549时,可使 印制器1000移向操作位置—即进行印制操作的位置(见图13A)或移 向非操作位置—即印制器1000在无任何特别的妨碍的情况下滑动 位移所至的位置(见图13B)。\n参见图11和图13,所采用的气缸作为驱动装置用于使粘贴辊 150变位。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驱动装置,例如采用液压缸、电 磁阀或类似的装置来取代所述的气缸。\n对于输送带130上的粘性层133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材料。例 如,在该粘性层133是由双侧粘性带组成的情况下,有必要准备一个 用于将该双侧粘性带的一面推压到输送带130上的装置。为了这个 目的,可设置一个专门用作该推压装置的辊。换句话说,在按照如 图所示的实施例1制成的织物印制设备中所采用的粘贴辊也可用作 为所说的推压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粘性层133插入到输送 辊110与粘贴辊150之间的缝隙处然后驱动输送带130,所说的双侧 粘性带可被铺置在输送带130上。在这种情况下,可推荐将一种不 粘的材料用于该粘贴辊150。\n上述的用于使印制器滑动位移的机构的构成主要是基于这样 的技术概念,即,各个印制头呈向下的姿势排置,而织物则是面向这 些印制头沿水平方向输送。通过确实应用这种沿水平方向输送织 物的结构而使下文中所描述的改型实施例得以实践。\n由于在传统的喷墨织物印制设备中一个用于使织物粘结到输 送带上的织物粘贴辊是设置在印制器下方的,所以当一块新的粘性 片材粘结到输送带上时,在使用该织物粘贴辊的情况下,印制装置 及其附件就变成了障碍物,其结果是该粘性片材不能很简单容易地 粘结到织物输送带上。从上述问题出发,当对织物印制设备进行维 修时,通常是制备一推荐使用的粘性片材粘贴辊,用以将所使用的 粘性已经下降的粘性片材从输送带上剥离,然后将一根新的粘性带 粘结到输送带上。\n与传统的织物印制设备相对照,按照这个改进了的实施例,由 于在该织物印制设备中织物在承印范围内是沿水平方向输送的,所 以织物粘贴辊不被印制装置及其附件所覆盖,并且容易将织物粘贴 辊设置在能从该织物印制设备的外部看到它的那个位置上。这就 使得能够将该织物粘贴辊也用于这样的目的—即使得粘性片材能 够粘结到输送带上。\n图62是按照上述这一改进型的实施例而构成的织物印制设备 的示意剖视图,图63是图62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透视图。在该 附图中示出的那些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或相似的组件用相同的标 号表示,为简化起见,在这里省略了对这些组件的重复描述。\n在正式的印制操作期间,当借助于中间辊13和15而输送从一个 放绕辊11上松开的织物时,使用织物粘贴辊150A,通过将织物1推靠 在输送带130上而使得该织物1粘结到输送带130上。正如上文中参 照附图3及其它附图而描述的那样,将织物1粘着到输送带130上的 实际过程是这样的,即,首先将粘性片材133放置到输送带130上,随 后将织物1粘结固定到位于输送带130上的该粘性片材133上。\n由于在输送织物期间,该织物与粘性片材反复地粘结和脱开, 所以该粘性片材的粘性被逐渐破坏。由于这一原因,就要在每经过 一段预定的周期之后用新的粘性片材更换已用过的粘性片材。\n在更换该粘性该片材时,在与织物1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 即如图60和图61所示在水平方向上将新的粘性片材133插入到织物 粘贴辊150与位于输送装置100的输送辊110上的输送带130之间的 缝隙之间。此后,通过用织物粘贴辊150A将该粘性片材133推靠在 输送带130上而将粘性片材133粘结固定到输送带130上。应当说明 的是,粘性片材133上的适用于在织物1输送期间与织物粘贴辊150A 相接触的那个表面被粘结在一张纸上,与此同时该粘性片材133的 另一个表面—即要被粘结到输送带130上的那个表面被一种适于剥 离的材料覆盖。\n在粘性片材133被粘结到输送带130的时候,处于织物粘贴贴 50A的上游的空间(亦即,当从图62中看时位于右手侧的空间)不在 由织物输送装置、印制器1000及支承印制器1000用的板1300所限 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容易地将粘性片材133插入到织物输送 装置中。除此之外,由于织物粘贴辊150A所处的平面相对于织物输 送方向成直角(亦即,在由图62中的公切线所表示的方向上),所以 就更容易实现将粘性片材133插入到织物输送装置中。\n在该改型的实施例中,印制器1000相对于输送装置(亦即相对 于织物印制设备的支座侧)不可移动。在另一种情况下,如果织物 印制设备是这样构成的—即当从图62中看时印制器1000可沿向左 的方向位移,则即使织物粘贴辊150A在正常状态下被印制器1000覆 盖,也容易实现将粘性片材133插入到输送装置中,这是通过将印制 器1000以上述方式位移而实现的。\n此外,由于如上文所提及的那样当把粘性片材133粘结到输送 带130上时该粘性片材133的一个表面被用一张纸覆盖而得以保护, 所以就不需要特别考虑粘贴辊150A的材料。或者是,当用例如氟树 脂涂敷了该织物粘贴辊150A的表面时,在该织物粘贴辊150A进入与 粘性片材133的粘性表面相接触之后,织物1的输送不会受到该织物 粘贴辊150A的涂层的很大影响,这是因为该织物粘贴辊150A不与该 粘性表面相粘结。这样,就不需要象上文所述的那样用纸将粘性片 材133的一个表面保护性地覆盖起来。顺便说说,所说的氟树脂一 般包括聚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氟树脂(Perfluororalkoxy fluororesin)、四氟乙烯-六氟聚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 聚物、亚乙烯基氟化物、多氯三氟乙烯和乙烯基氟化物。\n按照上述的每一实施例,在所构成的织物印制设备中粘贴辊是 露在印制器的外部的。借助于这一结构,容易将粘性片材插入到粘 贴辊与输送辊之间的缝隙中,此外,该粘贴辊还可以作粘性片粘贴 辊。\n除此之外,由于该粘贴辊的表面涂有氟树脂,所以该粘贴辊显 示出很好的低摩擦性能,具有长的使用寿命,高的清洁性和改善了 的剥离性。 \n在粘贴辊处于一个相对于织物的输送方向成直角延伸的平面 上的情况下,由于织物的输送通道呈平面状而无任何弯曲的部位, 所以不仅可以输送织物而且还可以输送纸张、钢片或类似的具有 高刚性的材料。\n(4)HS台 \n就一个具有若干喷墨头、每个喷墨头上有一些喷墨孔的织物 印制设备而言。为了防止因从每一喷墨孔中喷出的墨量发生波动 而造成成形图象的密度的波动,有时要在该图象成形设备上采用一 种被称之为头描影(head shading)的密度波动校正技术(下文中简 称为HS)。HS是一幅成形在承印介体上的试验图案,通过读出该试 验图案来测量喷墨量,获得用于校正上述波动的数据,此后,根据这 样获得的数据对每一个喷墨孔或对一组油墨喷嘴校正用于形成图 象的驱动信号。在有些情况下,对图象成形设备施以自动头描影( 下文中简称为AHS)。AHS是自动形成试验图案或自动获得校正喷墨 量的波动所用的数据。\n当将HS应用于按照上述实施例而构成的图象成形设备上时,可 以这样设计,即,一经将印制器从图象成形设备上移开,就将一个用 以在其上形成试验图案的片状承印介体(下文中简称为HS片)粘结 在输送带上,使该印制器返回到初始位置以开始进行HS操作,随后, 在该HS片上形成一幅试验图案。此外,可以这样设计,即,在HS操作 完成之后,将该HS片输送到一预定的位置上(在这个预定的位置上 可很容易地将HS片从输送带上剥离),然后,将该HS片从输送带上剥 离,或者是在将印制器从图象成形设备上移开之后将HS片从输送带 上剥离。\n然而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该图象成形设备是这样构成的,即, 为了对输送装置100进行维修,印制器可在该图象成形设备上滑动 位移,所以,可有效地利用在印制器1000进行滑动位移之后所形成 的空间来进行HS处理。在另一种情况下,图象成形设备可这样构成, 即,能够提高该图象成形设备的操作效率,此外,通过进行AHS处理 可提高该试验图案的形成精度和提高对该试验图案进行读出的读 出精度。\n为了实现上述结构,如图14所示,当进行HS处理时,将一个HS台 1600安装到放绕辊11的上方用以印制试验图案。顺便说一下,可利 用对输送装置进行维修的时间进行所说的HS处理或以一种适当的 方式进行该HS处理。将印制器1000沿着滑轨105从进行正式印制操 作时所处的位置(该位置位于输送带130的上方)水平移至HS台1600。 在这时,如图17所示,为了确保位于印制器1000上的粘贴辊150不与 HS台1600相干扰,通过驱动气缸1520而使粘贴辊脱开性位移。\n然后,借助于导轨105末端上的止挡件1605来确定印制器1000 相对于HS台1600的位置。在印制器1000离开正式的印制位置之后, 可按照操作者的意愿将其位移到AHS台上,或者也可以利用驱动装 置—例如气缸、液压缸、电机或类似的装置来使印制器1000位移。\n例如,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将一块由类似于织物1的材料制成 的承印片1614粘置到一个由金属材料、合成树脂或类似的材料制 成的平的粘贴板1612上,从而制得头描影响中所使用的HS片,是通 过使用一种双面带、喷涂胶、粘结剂或类似的材料而在不会出现 浮凸的情况下将承印片1614粘贴到粘贴平板1612上的。\n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图16是图象成形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HS台1600包括一个L型的置位导引件1620,它用以确定HS片1610所 占据的位置。在按下述方法将HS片1610放置到印制器1000的置物 区1622上之后(此时承印片1614位于粘贴平板1612的上表面上),印 制器1000按照上文所述的方式移至HS台1600(见图17);这里所说的 放置方法是这样的,即,置位导引件1620的a部与HS片1610的X部相 接触,而置位导引件1620的b部与HS片1610的Y部相接触。在这里, 确保以高精度加工该置物区1622从而使其具有很好的平整度。置 物区1622的高度是这样确定的,即,印制头1100与承印片1614之间 的间隙取一预定的值。此外,由于印制器1000的高度是受导轨105 的约束而限定的,所以只需使印制器100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直到该 印制器1000碰靠到止挡件1605上,即可确定印制头1100与承印片 1614之间的适宜的相对位置。\n当对上述的HS型的制备完全做完时,托架1010以与正式印制操 作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扫描,通过驱动印制头1100,在承印片1614 上印制一幅试验图案。在该试验图案完全形成之后,印制器1000从 被HS台1600占据的位置上返回到正式印制位置,将HS片1610从HS台 1600上取下,然后,通过使用图18中所示的装置对该HS片1610进行 头描影(HS)。\n参见图18,将一个具有(例如)CCD的线型传感器1632用在读出 装置1630上,用该线型传感器1632来读出HS图案。为了这个目的, 将HS片1610放置在平板玻璃1634上,此时该HS片1610作为一个较低 的平面是被这样卡持的,即,一个放置在平板玻璃1634上的置位导 引件1636的A部与HS片1610的X部相接触,而该置位导引件1636的B 部与HS片1610的Y部相接触。HS片1610与平板玻璃1634之间出现的 紧密接触的状态的程度未必会由于板1636的存在而得以提高。通 过使线型传感器1632进行扫描而对该试验图案进行读出。\n完成读出操作之后,借助于校正装置1640—该校正装置1640包 括按微机形式构成的CPU、用于储存所需数据的ROM、用于输出该 校正的数据的RAM和其它辅助元件,根据从读出操作中获得的结果, 得到用于每一个油墨喷嘴的校正数据。例如,可以用本发明的申请 人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4-39042的公报中所公开的那种 装置来代替上述的校正装置1640。在根据该校正数据校正了印制 数据之后驱动印制头1100。 \n按照本实施例,当要印制一幅试验图案时,只要在把HS片1610 放到HS台1600上之后沿水平方向移动印制器1000就足够了。这样, 可以以高的操作效率使用该图案成形设备。此外,由于HS台1600所 放置的位置离开了织物1的输送通道,所以在进行HS处理时没有必 要将织物1从用于进行正式的印制操作的输送装置100上移开。因 此,当再次开始印制操作时,可保持印制操作的连续性,而不会出现 所印制的图案彼此叠置和部分图案未被印上的问题。进一步说,由 于通过使用专门通用的HS片1610不仅在印制操作期间而且在读出 操作期间很容易定位,所以,可以以高精度获得校正数据。此外,由 于该HS台1600安置在织物放绕区域的上方和印制器1000的下方,所 以可有效地利用被该图象成形设备所占据的空间。\n对于其上放置有承印片1614的粘贴板1612来说,可采用由塑料 材料或由类似的材料制成的胶片和一个板状构件—例如一块其表 面被磨过的平的橡胶板,使得承印片1614在该粘贴板1612上不可能 有任何浮起。在这种情况下,为确定HS片1610的表面呈波浪轮廓的 情况,还可以将该HS片1610放置到一个置物区域1626上,该置物区 域1626上具有很多抽吸通孔1624,以便通过这些抽吸孔1624将空气 排出,从而使HS片1610与置物区域1626紧密接触,请见图19。在承 印片1614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的情况下,或者将抽吸机构安置 到置物区域上以进行排放空气的情况下,还可以不使用任何粘贴板 而将试验图案形成在承印片1614上,在该承印片1614上不会形成那 些不适当的凹凸不平的东西。\n图20A和图20B分别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包含有按照一个改进 的实施例而构成的HS台的图象成形设备的结构,在所说的改进的实 施例中,对于该图象成形设备,没有使用HS片,而是使用一种连续的 片状承印介体,例如一种卷状承印介体,用以在其上连续形成试验 图案。图20A是该图象成形设备的平面示意图,图20B是沿图20A中 的箭头F所标示的方向看去的该图象成形设备的侧视图。\n在这个改进的实施例中,为HS模式做准备工作,操作人员用手 把图案承印介体1660的最前端从放绕辊1662上拉起,该承印介体 1660从HS压板1664上经过,此后它被夹具1666夹住,从而使得该承 印介体1660被夹具1666不可移动地夹持住。为了防止承印介体 1660松开,将一个制动件1668安装到与放绕辊1662相邻的地方。此 外,为了防止承印介体1660从HS压板1664上浮起,通过应用空气排 放技术或应用静电而使该承印介体1660与HS压板紧密接触。\n以与图14至图19所示情况相同的方式在包括放绕辊1662在内 的放绕区域的上方安置一些辊子和辅助构件。在把承印介体1660 放到压板1664上之后,把印制器1000移至HS台1600上而以与上文所 述相同的方式在承印介体1660上印制试验图象。印制操作完成之 后,印制器1000从其所占据的HS台1600上的位置返回到正式印制位 置,通过驱动一切割装置1669将承印介体1660的印有试验图案的那 部分从卷状承印介体1660上切割下来,然后,如上文中参照图18所 作的说明那样把切割下来的承印介体1660放到读出装置上以获得 校正数据。\n按照这一实施例,除了在上文中相对于图14至图19所示的实施 例而提及的那些优点外(这些优点是:提高操作效率,有效地利用由 图象成形设备占据的空间),还可得到另一优点,即,因为准备了卷 状的纸张来作为试验图案的记录介体,所以就不需要当每次在记录 介体上形成试验图案时都准备一块HS片,其结果是HS处理的操作效 率或类似操作的操作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此外,这些HS片被存放 在一个确定的容器(未示出)中。\n图21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一个图象成形设备的结构,该图象成 形设备中所包含的HS台是按照另一个改型实施例构成的,其中的HS 台包括一个用以自动输送和自动卸下卷状承印介体的装置,以在该 承印介体上连续形成试验图案。\n与图20A和图20B所示的情况相比较比较在这个改型的实施例 中,为HS模式作准备工作,将试验图案承印介体1600从放绕绕1662 上自动地输送到一对相置的卸载辊1662a上,中途经过HS压板1664。 通过启动一个驱动装置(未示出)而可转动地驱动这一对卸载辊 1662a,从而以一个预定的距离输送承印介体1600。其它构件的结 构,例如制动件1668和HS压板1664的结构与图20A和图20B中所示的 相同。\n输送装置中的辊子及辅助构件被安置在包括放骁辊1662在内 的放绕区域的上方,这一事实与图14至图19所示的情况相同。\n在将承印介体1660从放绕辊1662上自动输送之后,试验图案被 印在该承印介体1660的一个部位上,此后,承印介体1660上具有试 验图案的那部分被输送到一个卸载架1669a中,从而通过驱动位于 卸载区1669b中的切割装置1669而把上述的具有试验图案的那部分 承印介体从卷状承印介体1660上切割下来。把卸载架1669a中所接 收的承印介体1660的切割片放到如上文中参照附图18所述的那种 读出装置上,以获得校正数据。\n按照这一改进的实施例,承印介体不必每次都穿过HS台从放绕 辊向卸载辊延伸,这是因为在把承印介体的最前端首先拉向卸载辊 之后,该承印介体通过切割装置和卸载辊自动地输送和卸载到卸载 架。换句话说,启动HS模式时试验图案被连续地接收到卸载区 1669b中而不需要下列的一系列步骤:在承印介体1660经过HS台 1600延伸之后将印制器1000位移到HS台1600处;在该承印介体1660 的部位上印上一幅试验图案;将印制器1000返回到初始位置;然后 将承印介体1660的上述印有试验图案的那部分从HS台1600取出。 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HS处理及其它操作的操作效率。\n图22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一个图象成形设备的结构,该图象成 形设备包括按照另一改型实施例构成的HS台和自动的头描影机构( 下文中简称为AHS机构),在该实施例中,该AHS机构确保自动实现下 述一系列步骤:形成试验图案、读出该试验图象、进行数据处理、 将数据传输到喷墨头。\n在这一改型的实施例中,HS台1600也是安置在输送装置100的 放绕区域的上方。此外,一个HS读出装置1670安置在输送装置100 的放绕区域的旁边。试验图案成形部分的构成与上文中图20和图 21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承印介体1660从放绕辊1662经过HS压板 1664和读出装置1670而传输到缠绕辊1674上。\n当该图象成形设备以AHS模式操作时,印制器1000沿着滑轨105 位移到HS台1600。可通过驱动气缸或类似机构而实现印制器1000 的位移。托架1010在位于HS压板1664上的承印介体1660上印制一 幅HS图案。通过应用空气抽真空或应用静电而使承印介体1660与 HS压板1664紧密接触,从而在HS压板1664上形成平坦的表面。\n在HS图案被印到承印介体1660上之后,该承印介体1660上具有 HS图案的那一部分被输送到位于下游侧的HS读出装置1670上的读 出平板1672上。以与HS压板1664同样的方式将放在读出平板1670 上的承印介体1660与读出平板1670紧密接触,随后,用线型传感器 1676阅读该HS图案。读出数据通过校正装置1640传递到喷墨头 1100上。此后,印制器1000返回到正式印制位置。\n在这一改进的实施例中,还可获得与上文中图20和图21所示的 实施例中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此外,由于试验图案的成形和阅 读是自动的,所以只要以HS模式驱动HS台1600即可实现头描影。\n应当注意的是,上文中参照附图14至图22而描述的每一实施例 在实际使用中是对应于这样一种情况的,即,在图象成形设备中印 制器1000相对于输送装置100可滑动位移。然而,在下述这种情况 下—即如图7所示在图象成形设备中输送装置100相对于印制器 1000滑动位移,则可采用这样的方案,即,HS台可滑动位移,并且可 以确定HS台相对于印制器1000而不是相对于输送装置的位置。\n(5)干燥加热器的安置位置及其它构件 \n下面将对图3中所示的干燥加热器600及其它构件的安置位置 进行描述。\n对于按照上述实施例构成的织物印制设备来说,在若干个进行 印制处理的步骤中,干燥喷涂到织物上的油墨这一步骤是重要的。 这是因为在进行印制操作的过程中,织物1(见图3)连续地绕着缠绕 辊21(见图3)而卷绕,但在织物1没充分地干燥的情况下,会出现这 样的问题,即,留在织物1上的油墨转沾到其它织物的背面上,此外, 还会出现另一问题,即,当在完成印制操作之后进一步处理卷绕在 缠绕辊21上的织物1时,所印制的图象受到损坏或变形。\n发明人进行了各种检验和研究,结果发现当在完成印制操作之 后当必需使织物保持均匀干燥状态时,为了对具有优良的再制性的 喷墨织物印制表现细的颜色色调特性,需要对织物进行颜色显示处 理。这是因为考虑到,上述需要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与颜色显 示步骤相关联,织物的湿度对于燥过程和定像过程具有很大的影响。\n按照这一实施例,除了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已在实际中使用的干 燥加热器外,还提供有这样一种干燥加热器,即,当所使用的若干个 喷墨头每一个都具有长的长度时,可以以高效率完成干燥操作,此 外,干燥状态均匀。\n图23是一幅示意剖视图,它示出了按照这一实施例构成的干燥 加热器600的结构。\n参见图23,织物1在两个喷墨头1100的下方传输,当它被输送带 130进一步传输时,它在输送路径的下游端与输送带130分开。此后, 当织物1向着缠绕辊21输送时,用干燥加热器600对它进行干燥,从 而促使该织物1上的油墨干燥。\n图23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是这样的,即,当沿织物1的 输送通道测量时该干燥加热器600的有效干燥长度l1等于每一喷墨 头1100的有效记录宽度(即,在输送方向上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的多 个油墨喷嘴的宽度),更具体地说,它等于或大于织物1的间歇进给 量d1,用不等式表示为l1≥d1。\n借助于这种结构,无论该干燥加热器600处于输送通道的什么 位置上,当织物1以与有效干燥长度l1相等的距离间歇进给时,织物 1上同步印有油墨的宽度为d1的范围(即具有宽度d1的一行)可以停 在干燥中热器600的有效干燥长度之内而不会失误。这样,就不会 出现织物1的一部分未被干燥加热器600干燥的问题。\n图24是一幅示意剖视图,它示出了按照一个改型的实施例构成 的干燥加热器600的另一种结构。\n图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是这样的,即,干燥加热器600 的有效干燥长度l2等于由喷墨头1100限定的有效记录宽度,更具体 地说,干燥加热器600的有效干燥长度l2的值是织物1的间歇进给量 d2的整数倍,用等式表示为l2=nd2(n=1,2,……)。\n借助于这种结构,无论该干燥加热器600处于输送通道的什么 位置上,在织物1同步印有油墨之后使由宽度d2限定的这部分织物1 完全干燥所需要的时间总保持一样。这样,干燥织物1所需要的时 间是均匀的。\n图25是一幅示意剖视图,它示出了按照另一个改进的实施例构 成的干燥加热器600的另一种结构。\n图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是这样的,即,除了图23或图 24所示的结构外,从承印范围的最下游位置到干燥范围的最上游位 置这段距离T1的值等于织物1的间歇进给量d3的整数倍,用等式表 示为T1=md3(m=1,2,……)。\n借助于这种结构,由于在用喷墨头1100对织物1同步印制之后 由宽度d3限定的这部分织物在下游端上总是在被干燥,所以在同样 的干燥条件下,在由T1和d3限定的范围内从印制到织物1的干燥所 需的这段时间是均匀的。\n图26是一幅示意剖视图,它示出了按照另一个改进的实施例构 成的干燥加热器600的另一种结构。\n图26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上的结构与图25中所示的结构相 同。在图26所示的情况下,除了图23或图24中所示的结构外,从印 制范围的最上游位置到有效干燥范围的最上游位置测量,所测得的 距离T2等于织物1的间歇进给量d4的整数倍,用等式表示为T2=pd4 (p=1,2……)。\n借助于这种结构,可获得与图25中所示的优点相同的优点。而 在图26所示的情况下,至少在下述这样的范围内—即在上游端由喷 墨头1100进行印制操作—可保持上述的优点。\n顺便说说,对于图25和图26中所示的织物印制设备的结构而言, 所采用的整数数值n、m和p在设计织物印制设备时可分别选用。\n在上述的每一实施例中,所作的描述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即, 织物1的间歇进给量等于每一喷墨头的有效印制宽度。当然,上文 所述的技术方案显然可同样应用于每一种织物印制设备,即使织物 1的间歇进给量被设定为有效印制宽度的1/k(k=2,3,4……)。\n正如从上文中所看到的那样,当将上述的每一实施例中的干燥 加热器的结构应用于织物印制设备时,可适当而良好地进行干燥操 作。特别是,当在织物印制设备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喷墨头具有长的 印制区域的情况下,可以高效而均匀地进行干燥操作。此外,特别 是在用织物作为承印介体的情况下,通过在干燥步骤之后进行颜色 显示步骤和颜色固定步骤,可以获得具有优良的再制性的图象。\n在下述这样的情况下,即,在织物印制设备中喷墨头组件可相 对于输送系统变位,则可采用这样的方案,即,使干燥加热器相应于 喷墨头组件的变位而变位。这样的方案将在下文中加以叙述。\n(6)输送部分的结构\n图27是织物印制设备输送部分的局部分解放大透视图,图28至 图30的每一个是沿图27中的X-X线剖开的、分别显示输送部分结构 的截面图,图31是沿图27中的Y-Y线剖开的输送部分的截面图。 \n对于具有一在其间环绕伸展的输送带130的输送辊110和120来 来说,安装在箭头f所示下游一侧的输送辊120是一驱动辊,由一未 示出的马达旋转驱动(此后表示为驱动辊120),安装在上游一侧的 输送辊110是一从动辊(此后表示为从动辊110)。控制施加在输送 带130上的张紧强度和校正蛇形摇摆可通过将从动辊110在输送方 向f轻微位移来实现。安置在从动辊110和驱动辊120之间的一对压 板辊140被用于向输送带130提供一充分的张紧强度,在两个压板辊 之间向后者提供一平直度。一平直面成形区域P1位于两个压板辊 140之间,一压板区域P2位于在输送带130上的平直面成形区域P1之 中,以用作印制范围。另外,象光学传感器或类似的用以检测传送 带130的端部从而校正后者蛇形摆动的检测传感器2120和在夹紧状 态下夹紧输送带130端部的许多位于端部检测传感器2120附近的夹 紧辊2110被安置在压板区域P2和从动辊110之间。\n驱动辊120被按这种方式设计成具有一类似锥鼓的轮廓,至少 在织物1作为承印介体被输送的范围内,它具有相同的直径,即,这 个范围不包括从横向上看对置的两端部,驱动辊120的两对置的端 部被加工成具有一逐渐减小的直径。特别是,如图28所示,驱动辊 120包含一位于中央部分的平直区域和位于其对置的端部的隆起区 域122,驱动辊120上在平直区域121和隆起区域122之间的界线123 附近的部分显示为小的弧度部分124。如图28所示,当输送带与驱 动辊120的隆起区域122紧密接触时,由于输送带130主要是通过驱 动辊120上的平直区域121输送,它可不受任何由隆起区域122产生 的特殊影响而被高精度地驱动。如图29所示,由于从动辊110小的 位移,根据施加在输送带130上的张紧强度,带的端部131从隆起区 域122上浮开,导致时常出现这种性能,即在输送带130和驱动辊120 的端部之间形成一空隙g。还是在这种情况下,当输送带130同样进 入紧密接触时,输送带130将环绕在驱动辊120的平直区域121上。 间隙g取决于输送带130的长度和驱动辊120的隆起区域122的隆起 程度。另外,如图30所示,输送带130可能沿轴向部分伸展出驱动辊 120的辊端部125。附带说一下,上面主要是针对驱动辊120进行说 明的,应注意,从而辊110以与驱动辊120相同的方式被形成一轮廓。 例如,在输送带130被确定有一总长3100mm和驱动辊120的平直部分 的直径被确定为260mm的情况下,推荐驱动辊120的辊端部125被确 定具有一小于平直部分121直径0.5%的直径。\n如图31所示,每个压板辊140包括一如从动辊110和驱动辊120 同样方式形成的平直部分141和隆起部分142。另外,一小弧形部分 144被成形在平直部分141和隆起部分142之间的分界线143附近。\n为什么从动辊110,驱动辊120和每个压板辊140被以这种方式 形成轮廓的原因是,尽可能地制止输送带130从横向看的对置端离 开各自辊的隆起部分的浮动(向上翻卷)。顺便说一下,上面的叙述 主要是针对驱动辊120进行的但同样也适用于压板辊140。\n为校正金属材料制成的环状宽输送带130的蛇形摆动,必须通 过对从动辊110进行小的位移而在横向上改变施加在输送辊130上 的张紧强度。当驱动辊120和从动辊110中的每一个在横跨输送带 130的整个宽度上被确定为其有相同的直径时,与它的中间部分相 比,输送带130的对置两端被施加相当大的张紧强度。当施加在输 送带对置两端上的张紧强度超过输送带130本身的弹性极限时,产 生这样的情况,输送带130产生塑性变形。导致这样的结果,即沿输 送带130对置的两端测量的圆周长度变得大于沿其中间部分测量的 圆周长度,使得输送带130对置两端离开输送辊各自的两端翻起,由 于输送带130被以这种方式连续施加张紧是长时间的,上述的输出 带130的翻起逐步向输送带130的中央部分扩展,使得塑性变形的范 围变宽。一旦发生输送带130从各自输送辊的对置端部离开两翻起 产生这样的问题,即当拖架被施加扫描时,每个油墨喷射头的低端 与输送带130的两个对置端部发生碰撞。另外,当塑性变形范围变 宽时,还将产生另外的问题,即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减短,输送带的蛇 形摆动不能仅仅通过按预定距离稍微位移各自的输送辊来矫正。\n由于输送辊120和从动辊110中的每一个包括上述的当横向看 时,在对置两端的隆起区域,向输送带130施加张紧强度的该位置与 输送带130的带端部131达到最大的不叠合,但与从横向看输送带 130的中央部分叠合。结果是,输送带130是从端部131向中央部分 扩大的,即,在上述范围内输送130产生的拉紧是渐渐变化的。这种 趋势在两个压板滚140之间。因此,输送带130从各自输送辊的对置 端翻起的程度(范围)可被限制在一低的水平。上述限制作用越大, 从每个输送辊的平直区域和隆起部分之间的界限到输送带130的带 端部131测量的距离越长。如图30所示,在带端部131伸出辊端部 125的情况下,这种强的限制作用同样可以获得。\n当上述外形的从动辊110,驱动辊120和压版辊140被用在织物 印制设备中时,输送带的塑性变形起源于每个辊的平直区域和隆起 区域的界限处,导致在输送带130上产生塑性变形的范围被弹性范 围围着。这样,塑性变形范围的扩展被限制,输送带130的使用寿命 可被延长。\n由于以这样的方式限制输送带从各自的输送辊的对置的端部 翻起这样一个结果,将不出现这样的故障,即每个油墨喷射头的低 端与输送带130的相对两端发生碰撞。换句话说,由于输送带130, 即承印介体和拖架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小两者之间的间隙,而彼此非 常接近,使织物印制设备的印制精度可被提高。\n作为例子,图32和图33显示,相应于输送带130的对置端部安置 许多可滑动移位的薄板件2130,以限制输送带130在拖架扫描的范 围内从各自输送辊的对置端上翻起。滑动移位板2130固定安装在 置于由横向看的压板辊140对置端处的支撑件2131上,同时它们沿 着压板辊140的隆起区域142安置,通过滑动移位件2130与输送带 130对置端部上表面的滑动接触,限制输送带130上述的翻起。另外, 类似于滑动移位件2130的中间滑动移位件2140在输送带130的对置 端处由支撑件2141支撑,同时,它们被位于压板辊140间的中间位置 上。滑动移位件2130和2140的每一个均包括位于最前端的向上弯 曲的弯曲部分,以防止输送带130的表面被每个滑动移位件2130和 2140损坏或擦伤。滑动移位件2130和2140被安置得使得它们的上 端与作为承印介体的织物1的表面位置上一致,进一步地,它们总是 位于油墨喷射头1100最低位置H的最下面。按照这样的结构,不会 出现,当印制头1100移到它的原始位置HP时,与滑动移位件2130和 2140的上端冲突这样的故障。\n只要在拖架扫描范围内通过滑动移位件2130和2140这样的结 构手段将上述输送带130的翻卷有效制止,拖架或油墨喷射头与输 送带对置端部之间的干扰就可被有效消除。也就是说,输送带即承 印介体,和拖架可很大程度地减小之间的间隙而非常的接近,使得 织物印制设备的印制精度得到很大提高。\n图34和图35所示的实施例是上面图32和图33所示实施例的一 个变形,其中,许多圆形薄片状的随动夹持板2150被用来替换滑动 移位件2130和2140。随动夹持板2150不仅被安置在一对压板辊140 之间,而且还被安置在压板辊14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每个随动夹持 板2150包含一可转动安装在一旋转轴2152上的支撑件2151。最好 如图34所示,随动夹持板2150与每个压板辊140的隆起区域141圆锥 度一致地倾斜,随动夹持板2150的下表面与输送带130的上表面在 输送带的对置端部相接触。依照这种结构,输送带130的每个对置 端部沿着压板辊140的隆起区域141伸展。另外,随动夹持板2150可 被以这样方式安置在这样一种纸的状态,即使得沿输送带130带端 131测量的输送带130的周长与在自由状态下带端131测量的周长相 同。应注意,随动夹持板2150的圆周下表面被加工为呈一弧形2153, 以没有任何损坏或擦损输送带130可能地夹持输送带130。最好从 保护输送带130的观点出发,在随动夹持板2150与输送带130进入接 触的范围内测量的长度m被设定是随动夹持板2150半径r的一半或 更小,以尽量减小随动夹持板2150与输送带130之间的滑动接触面 积。自然很明显,每个随动夹持板2150被设置得使它的上端高度与 作为承印介体的织物1的高度相一致,它总是至少位于每个喷墨头 1100的最低位置H的最下面,以保证当喷墨头移到它的原始位置HP 时没有任何故障发生。\n在这个变形的实施例中,每个随输送带130的循环驱动而转动 的随动夹持板2150具有与上述滑动移位件相同的有利作用,而且, 比使用在输送带130上的滑动移位件更能有效地防止输送带130的 磨损,引起输送带使用寿命延长,没有任何拖架或喷墨头与输送带 130对墨端干扰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换句话说,输送带即承印介体, 和拖架之间可非常大地减小间隙,而使两者非常接近。这样,织物 印制设备的印制精度可提高。\n如图32至图35所示的每个滑动移位件和随动夹持板不包含任 何位于上述每个喷墨头最低位置的零件。这样,由于没有必要考虑 头夹持器的影响,每个头夹持器可由单一的元件组成。由于每个头 夹持器可被设计和制成平板形轮廓,在安装在织物印制设备中的喷 墨头为多级结构时,邻近两级间的间距可被很精确地确定。进一步 地,邻近两级间的间距在不考虑夹持件出现或存在的情况下可自由 变化。\n在上述的每一个实施例中,在用作从动辊110,驱动辊120和压 板辊140的每一个辊均包含一个隆起区域的情况下,滑动移位件或 随动夹持板被设置作为带翻起的防止件。自然很容易理解,上述类 型的滑动移位件或随动夹持板,在用平直辊替代具有隆起区域的辊 的情况下,对于输送带也是很适用的。\n图36和图37分别显示的是上面图27中叙述的端部检测传感器 2120和多个夹紧辊2110之间的位置关系。端部检测传感器2120由 一个光学传感器构成,它包括一位于输送带130上面的光发射部分 2121和一与光发送部分2121对置安装的光接受部分2122。在假设 输送带130被循环驱动而没有发生蛇形摆动运动的前提下,每一个 光发射部分2121和光接受部分2122包括一对在图36中用标号2120 (a)和2120(b)表示的,位于带端内部和外部的之间,以预定的传感 器间隙d1布置的光发射和接受部分。特别是,光发射部分2121以预 定的传感器高度d2设置在输送带130上表面的上方,同时,光接受部 分2122以预定的间隙d3被置于输送带130下表面的下方。另一方面, 两个传感器夹紧辊2110被置于端部检测传感器2120的上游一侧,另 外两个传感器夹紧辊被置于下游一侧。假定输送带130被正常驱动, 传感夹紧辊2110被这样设置,即上部的传感器夹紧辊2110与输送带 130的上表面保持一间隙d4,间隙d5保持在下部的传感器夹紧辊 2110和输送带下表面之间。从输送带130上表面测量的间隙d4设定 得比传感器高度d2小,从输送带130下表面测量的间隙d5比间隙d3 小。顺便说一下,输送带130和传感器夹紧辊2110之间的间隙d4和 d5被减小至零,以便传感器夹紧辊2110与输送带正常接触是令人满 意的。端部检测传感器2120不限于光学传感器,也可为使用超声波 的传感器。如图36所示,端部检测传感器2120可检测输送带130的 端缘是否位于分别由标号2120(a)和2120(b)表示的传感器位置之 间。这样,输送带130的蛇形摆动运动可根据被端部检测传感器 2120传导的检波而得到的结果消除。假定蛇形摆动运动根据传感 器检测值被消除,以蛇形摆动运动被驱动的输送带130的范围被限 定在一定的W1内。沿横向测量到的每个传感器夹紧辊2110的宽度 W2比蛇形摆动运动范围的宽度W1大,据此,输送带130从各自输送辊 对置端上翻起在任何时间均被防止。\n这里,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设置传感器夹紧辊的原因是,防止输 送带130的对置端部131离开每个输送辊的对置端翻起,防止输送带 130与端部检测传感器2120干扰并精确检测输送带130的端部131的 位置。当输送带130的端部131的位置被精确测定时,何时开始进行 校正输送带130蛇形摆动的操作和何时结束上述的校正操作的时间 可被精确确定。这样就导致了输送带130蛇形摆动的程度,即承印 介体蛇形摆动运动的程度可被减至最小的结果,进一步地,通过限 制每个印制品的蛇形摆动运动导致的行的偏移,使印制图案的质量 提高。\n图38和39显示一个例子,它通过安置对置的一对固定的夹持板 2160取代上述的传感器夹持辊2110。夹持板2160以这样的方式安 装,保持输送带130在对置的一对端部检测传感器2120之间时,处于 被它夹紧的状态,细长孔2161成形在两个夹持板2160上,以便使得 传感信号穿过。为防止输送带130与细长孔2161的尖锐边接触从而 使输送带受到损坏或划伤,细长孔2161的边缘部分被朝与输送带 130相反的方向通过压力机或类似机械的作用而弯折形成一弯曲部 2162,远离输送带130向外倾斜伸展的弯曲部分被成形在夹紧板 2160在输送方向的对应两侧。每个这种轮廓的夹紧板2160被安置 为,间隙d6被形成在上夹持板2160和输送带130的上表面之间,间隙 7被形成在下夹持板2160和输送带130下表面之间。依照这样的结 构,间隙d6和间隙d7确定了输送带130从各自输送辊的对置端部翻 起的最大值,因此输送带130的对置端部131被限制保持在由两个间 隙d6和d7确定的范围内。应注意,由这种夹紧板2160可获得与上述 传感器夹紧辊2110基本相同的有利作用。\n图40至图42通过一个例子各自显示,每个均作为带端翻卷限制 件的一许多夹紧辊2170的布置。夹紧辊2170被以这样方式布置,以 在拖架扫描范围内,夹紧辊2170与被循环驱动的输送带130的上表 面接触。在这所示的实施例中,平直辊被选作为从动辊110,驱动辊 120和压板辊140。\n由于夹紧辊2170以这样方式布置,用于喷墨头1100的头夹持器 2180和拖架1010与输送带130之间发生的损伤被可靠的防止。不管 怎样,在两个压板辊140之间,安装干扰头夹持器2180和拖架1010的 夹紧辊2170是必要的。由于上述的必要性,为每个喷墨头1100设置 的头夹持器2180被附装在双阶结构的拖架1010上。在这个实施例 中,由于两个夹紧辊2170被设置在附装到拖架1010二阶上的喷墨头 1100之间,不便之处是,两个喷墨头1100间的距离P无法自由变更。\n在这个实施例中,没有传感器夹紧辊被设置用于输送系统。由 于这个的原因,如图42所示,当带端部由各自输送辊的对置端上翻 起时,产生这样的麻烦,即输送带130与端部检测传感器产生干扰, 此外,由于在带端位置出现一误差e,每个输送带130的对置端位置 无法精确检测。\n图43A和图43B通过一个例子分别示出了在输送系统中布置的 张紧辊221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一承印介体1,即一织物从一个放 绕辊11上转开,它借助于一个粘贴辊150被粘贴置于输送带130上, 它被在由两个压板辊140确定的平坦面和喷墨头1100之间输送,之 后,它被缠绕在一缠绕辊21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为适应喷墨头 1100的印制宽度,承印介体是被间歇输送一距离(即按一间歇输送 量L),放绕辊11将反复快速转动和快速停止。在这个实施例中,为 防止放绕辊11反复快速转动和快速停止,张紧辊2210被安置在放绕 辊11和粘贴辊15之间。\n由图示,张紧辊2210可竖直位移地安装在气动缸2220的推杆的 最外端,以随时调整被间歇输送的承印介体1的传送量。此外,在每 个印制过程中(即停止输送承印介体1期间),暂存由放绕辊11上转 开的多余的印制介体1量。特别地,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43B所 示,由于承印介体1总是以一定的速度由放绕辊11上转开,在每个停 止印制期间(即停止输送承印介体1期间)张紧辊2210被向下位移, 以按印制长度暂存由放绕辊11上转开的承印介体1的松散部分。另 一方面,当承印介体被间歇输送时,张紧辊2210随着承印介体1的间 歇传送向上位移。依照这种结构,它可满足放绕辊11总是以一定速 度转动,而无需任何的快速停止和转动的必要性。因此,由于当放 绕辊11以不规则的转动速度旋转时导致的振动没有传至印制机构 部分,故印制图象的质量得以提高。由于以这种方式布置张紧辊 2210,保证了施加在承印介体1上的张紧强度基本恒定,承印介体1 在输送带130上的粘附部位可均匀实现。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喷 墨头1100被安装在一单阶的拖架上,承印介体1的间歇传送量L与两 个压板辊140间的距离大体一致。但是,在喷墨头1100如上述实施 一样被安装在两阶或三阶或更多阶的拖架上的情况下,承印介体1 的间歇传送量自然与两个压板辊间的距离不同。在显示的实施例 中,虽然只是在放绕辊一侧安置有张紧辊,很显然地,可在缠绕辊一 侧安置另外的张紧辊,以防止缠绕辊发生快速停止和快速转动的情 况。\n(7)图象成形设备的操作和对图象成形设备的维修\n图44通过一个例子显示出由上述形式构成的,用作织物印制设 备的喷墨型图象成形设备的一个操作台布置情况。应注意,与图4 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在这里,省略对于这些元件纯粹 用途的说明。\n如图44所示,用于指令喷墨型印制设备执行印制运行的操作板 2310被安置在印制机械部分下游一侧的输送带130的侧面。依照这 种布置,由于承印介体在完成了印制运行后被朝向操作板2310输送, 印制图象的质量可无延误地由目视检测。例如,当按实验基准在承 印件1上印制一个图象时,在一个指令由操作板2310发出后,样品的 印制质量可由目视直接检测。另外,在操作板2310运行期间,错误 的印制图象可被检测出来,织物印制设备可被直接停止运行,以便 对织物印制设备实行维修。这导致这样的结果,使得大大减少错误 的印制图象成为可能。由于承印介体在完成每次印制后被大致沿 水平方向输送,如果操作板被安置在印制机构部分上游,会产生这 样的情况,即在操作板的操纵期间,印制的图象的现在的情况无法 直接检测,因为印制机构部分的结构成为目视检测的障碍。\n就上述的织物印制设备而言,油墨从喷墨头中被垂直喷出(即, 向下定向朝向地面方向)。因此,在当被执行错误印制时,例如无喷 墨或在印制图象上出现白色条纹,每个油墨喷取孔被检测的情况下, 喷油头将通过一检测员由下方检测。在这个时候,可能出现这样的 问题,即油墨点从油墨喷射孔中降下掉进检测员的眼中。\n图45至49通过例子各自显示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构成织物印制 设备的结构,应注意到,与图3和图4中显示的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 标号表示,对于这些元件的纯粹用途的说明在这里省略。\n图45和图46分别直观地显示一实施例,其中,其上安装有喷墨 头1100的托架1010被可转动地安装,以便检测员可容易地用其眼检 测油墨喷射孔。特别地,托架1010通过滑板1012被安装在两个滑动 轨道1022上,每个滑动轨道沿主扫描方向伸展。其中一个滑板1012 包括一铰链部分2320,它允许滑板1012和托架1010围绕一轴转动, 该轴沿主扫描方向伸展作为转动运动的中心,另外的一个滑板1012 可与滑架1010一起从滑轨1022上分离。依照这样的构造,滑架1010 可以围绕着作为中心的铰链部分2320在一定的范围,如45至120角 度转动,这样,每个油墨喷射孔均可能检测员用眼容易地检测到,此 外,对于油墨喷射孔可很易实现清洁操作。\n图47和图48分别直观示出一实施例,其中一反射镜2320被置于 印制机构部分1000的下方,以便通过检测员的眼睛很容易地检测每 个油墨喷射孔。在这个实施例中,按在主扫描方向上观察的印制机 构部分1000的长度比在两个对置的侧板103间的测量的输送部分的 宽度要长。最好如图48所示,一敞开部分2340通过伸到右手侧上的 侧板103外边的印制部分1000的印制机构框架的下表面成形,反射 镜2330被倾斜安置在敞开部分的下方。顺便说一下,最好将反射镜 2320相对水平方向调整到倾斜一定的角度,即30-60度的范围,以保 证检测员的眼睛通过反射镜2330可很容易地检测每个油墨喷射孔。\n图49直观地显示一个实施例,其中,一电视摄像机2350被用来 取代上个实施例中的反射镜2330。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在拖架1010 上的喷墨头1100中的油墨喷射孔可被任何人通过电连接在电视摄 像机2350上的电视监视器2360直观检测。\n在喷墨头1100上的喷墨嘴被借助于上述的反射镜2330或电视 摄像机2350用肉眼直接检测的情况下,均无需从下面检测喷墨头 1100,每种检测操作均可中靠地实现。\n(8)头间隙矫正机构。\n对于喷墨型织物印制设备,最好保持一间隙,即在每个喷墨头 中的油墨喷射孔和印制介体1之间保持一恒定的头间隙,而不考虑 印制介体1的厚度。通过在图象成形设备中设置校正喷墨头与压板 部分之间头间隙的装置,可提高印制图象的质量。下面将叙述一个 头间隙校正机构。\n图50至图54分别通过实例方式,示出了通过向上或向下位移压 板辊而校正头间隙的机构的结构。\n图50是一个示意图,它显示间隙校正机构的外貌。本间隙校正 机构的特有特点是,头间隙通过向上或向下位移置于印制机构部分 1000下面的一对压板140而充分被校正,使得限定在从动辊110和驱 动辊120之间的输送带130的压板部分P2向上或向下位移。图51至 图54分别示出了间隙校正机构,省略掉了印制机构部分的图示。图 51通过一个截面侧视图示出了当每个被校正的压板辊140为原始高 度时的间隙校正机构的结构,图52是图51所示间隙校正机构的局部 分解平面图。同样,图53通过一截面侧视图示出了当出现在两个压 板辊之间的头间隙在每次印制操作之前调节得与织物厚度相当时 的间隙校正机构的结构,图54是图53所示间隙校正机构的局部分解 平面图。应注意下面的说明,为便于叙述,假定A被放在位于上游一 侧(即在从动轴一侧)每一个表示压板辊和构成间隙校正机构的元 件的标号的后面,B被放在下游侧标号的后面(即在驱动辊一侧)。\n主要由图51和图52所示压板辊140A和140B的对置端通过压板 辊轴承2410A和2410B被可移动地支撑。每个压板辊轴承2410A和 2410B被可移动地支撑,它们可向上/向下运动,同时,每个压板辊轴 承的位置如所示的不仅在每个压板辊的轴向而且在垂直于轴向的 方向由轴承夹持件2420限制不可移动,每个压板辊轴承的低边被不 可移动地固定,这样,向上/向下运动轴2430A和2430B相对于压板辊 轴承2410A和2410B是不可转动的。向上/向下运动轴2430A和2430B 的下端部被以这样方式可移动支撑,以便借助于向上/向下运动夹 持件2440A和2440B按向上/向下的方向运动。另外,螺旋齿轮2450A 和2450B被以这样的方式旋转固定进到向上/向下运动轴2430A和 2430B的中间位置,使环绕每个向上/向下运动轴2430A和2430B的圆 周外表面成形的阳螺纹被与环绕每个螺旋齿轮2450A和2450B的内 圆周表面成形的阴螺纹螺旋啮合。螺旋齿轮2450A和2450B被转动 支承,同时它们在竖直方向的位置受到限制,因此,由于螺旋齿轮 2450A和2450B被转动,向上/向下运动轴2430A和2430B被在向上/向 下方向位移。应注意图51和图53所示的情况,压板辊轴承2410A和 2410B被降低接近它们的最低位置,压板部分P2和喷墨头之间的头 间隙被安置在它具有最大宽度区域的部分(即,这个位置在从动辊 110的上表面和驱动辊120的上表面之间直线伸展)。为了安装压板 辊140A和140B,必然需要单独位移压板辊140A和140B对置端的机构。 在压板辊140A和140B被以这种方式安装后,四个螺旋齿轮2450A和 2450B被转动,导致在保持与印制机构1000的喷墨头平行状态的同 时,压板辊轴承2410A和2410B被在向上/向下方向位移。在本实施 例中,在螺旋齿轮2450A和2450B被联动的同时,头间隙调整机构致 使整个压板辊140A和140B在向上/向下方向位移。\n一个运行联合机构包括与安置在压板辊140A和140B对置端的 螺旋齿轮2450A和2450B相啮合的螺旋齿轮2460,和一对安置在一个 压板辊即压板辊140B(在所示实施例中安置在下游一侧)的对置端, 与螺旋齿轮2450B啮合的螺杆。每个螺旋齿轮2460被固定安装在轴 2462上,轴2462的对应端被可转动支撑地安装在向上/向下运动夹 持器2440之间的螺旋齿轮轴承2461上,夹持器2440位于压板辊140A 和140B的对置端。另一方面,螺杆装置2470被固定安装在与压板辊 平行伸展的螺杆装置轴2471上,螺杆装置轴2471被固定在输送带支 撑侧板160上的支撑板2472在它的对应端可转动地支撑。螺杆装置 轴2471的一端伸出支持板2472。一个手柄2473被固定在这个伸出 的端部上。就以上方式构成的运行联合机构而言,随着手柄2473被 转动从而转动螺杆装置2470,与2470啮合的螺旋齿轮2450被转动, 螺旋齿轮2450B的转动通过螺旋齿轮2460传给另一个螺旋齿轮 2450A。换句话说,随着手柄2473被转动,螺旋齿轮2450A和2450B被 在相同的方向同时转动,压板辊140A和140B相对于印制机构部分( 未示)保持平行地向上/向下位移。应注意,如图50所示,一在驱动 辊120的对置方向,用以偏置从动辊支撑件111的普通带张紧弹簧 112被安装在从动辊110上。依照这种结构,由于从动辊110以保证 在头间隙被适当校正后提供到输送带130上的张紧强度不变的方式 被随着移动,因此提供到输送带130上的张紧强度可保持恒定。\n螺旋齿轮2460和螺杆装置2470被可拆卸地安装在运行联合机 构中。首先,通过转动螺旋齿轮2450A和2450B,使压板辊140A和 140B的四个端分别沿向上/向下方向移动,校正压板辊140的平行状 态,然后,在保持上述状态的同时,安置螺旋齿轮2460和2470,构成 运行联合机构。\n按上述实施例构成的头间隙校正机构的有利作用包括,在压板 辊140A和140B的平行状态被适当校正,在保持压板辊140A和140B平 行状态的同时,稳固保持螺旋齿轮2450A和2450B螺旋齿轮2460联动 然后,使它们与螺杆装置2470和螺杆装置轴2471联动之后,通过利 用螺旋齿轮2450A和2450B,压板辊140A和140B可容易地彼此平行向 上/向下位移。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头间隙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被很 容易地校正。\n图55和图56显示另外一个实施例,其中,头隙校正装置与向上/ 向下位移压板辊的机构联动。图56是沿下面叙述的螺杆装置轴 2451的轴向剖开的头间隙校正机构的截面图。还在这个实施例中, 为便于叙述,A被置于表示上游端构成头间隙校正机构的压板辊和 元件的标号的后面,B被置于下游端相同元件的后面。\n如图所示,压板辊140A和140B的对置端由支撑件2510A和2510B 可转动地支撑。支撑件2510A和2510B通过板160以支点2511为中心 被可转动地支撑,每个支点2511是以与辊轴垂直角度方向偏移在每 一个辊轴内侧。每个支撑件2510A和2510B以支点2511为中心和汇 集点向下伸展为一扇形,它包括一在它的下圆周边缘具有许多阳螺 纹的蜗轮部分2512。蜗轮部分与每个支撑件主体一起转动。具有 许多反向的阳螺纹成形在其上的蜗杆装置2520A和2520B被安置在 蜗轮部分2512的下面,与蜗轮部分2512的阳螺纹啮合。蜗杆装置 2520A和2520B通过两个轴2530被可转动地支撑,轴2530被安装在压 板辊140A和140B的相对端,并相对于每个辊轴垂直伸展。每个轴 2530被安置在它的对置端的支撑件2531可转动地固定住,一个使两 个轴2530彼此联动的蜗轮2532被固定安装在每个轴2530的中间。 另外,蜗轮固定螺丝2521被旋进入蜗杆装置2520A和2520B,通过拧 紧蜗杆固件螺丝2521,使蜗杆装置2520A和2520B与穿入其内的轴 2530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蜗杆装置2540与蜗轮2532啮合,每 个蜗杆装置2540被轴2541牢固支撑,轴2541又是可旋转的被侧板 160支撑着的。蜗轴2541的左手端部穿过侧板160伸到外面,一个手 柄2542固定在这个伸出的端部上。\n当压板辊140A和140B开头借助上述的机构产生彼此平行伸展 时,蜗杆装置固定螺丝2521未被拧紧,以便蜗杆装置2520A和2520B 保持相对于轴2530自动转动。当蜗杆装置2520A和2520B被转动而 同时保持上述的状态时,支撑件2510A和2510B以支点2511为中心转 动导致压板辊140A和140B的对置端部向上/向下位移。由于蜗杆装 置2520A和2520B包括许多彼此相反伸展的阳累纹,当它们以相同方 向转动时,支撑件2510A和2510B以不同的方向转动,使得压板辊 140A和140B以相同方向位移。如图55所示,支撑件2510A和2510B不 需被设计为具有对称的轮廓,但它们被设计成具有相同的轮廓,很 明显没有必要加工具有许多彼此相反伸展的阳螺纹蜗杆装置2510A 和2510B。在这种方式中,压板辊140A和140B相对于印制机构部分 的平行状态被充分校正,接着,在保持上述状态的同时,蜗杆装置紧 固螺丝2521被拧紧,以使蜗杆装置2520A和2520B牢固固定在轴2530 上。只要保持这种状态,通过轴2530,蜗轮2532,蜗杆装置2540和蜗 杆装置2540,四个蜗杆装置2520A和2520B被彼此联动。这样,通过 操作员的手转动手柄2542,蜗杆装置2520A和2520B被同方向转动, 压板辊140A和140B被彼此平行地同时向上/向下位移。如图55所示, 一在驱动辊的对置方向,用于偏置从动辊110的支撑件111的普通带 张紧弹簧112被安置在从动辊110上,在头间隙被校正后,从动辊110 被以上述的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随着移动,以保证施加在输送带130 上的张紧强度不变。\n图57A和57B分别示出了按照另外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头间隙校 正机构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头间隙是通过向上/向下位移印制 器1000按预定地校正的。但是,当对于印制器,本校正机构被安装 时,通过分别向上/向下位移压板辊140的对应端部,来校正压板辊 140彼此平行的机构被单独安装(用于本校正机构)是必要的。\n在本实施例中,印制器1000包括一上板架2610和一下板架2620 组成双阶结构。在上印制机构架2610通过导引件2630导引位移时, 上印制机构架2610可在向上/向下方向远离或朝向下印制机构架 2620位移。许多支承件2640被安置在上印制机构架2610和下印制 机构架2620之间。另外,高度校正螺丝2650被安置在上印制机构架 2610的四个角处。高度校正螺丝2650从上印制机构架2610的四个 角处拧入并穿出,以能够通过上下移动上印制架2610在向上/向下 方向上校正上印制机构架2610的位置。因此,可根据每个校正螺丝 2650的高度校正下印制机构架2620和上印制机构架2610的高度。 另一方面,每个支撑件2640被以这种形式组成,例如,一个气缸,它 具有比每个高度校正螺丝2650的高度校正范围大的行程。下印制 机构架2620通过许多固定在其下表面的滑2625安装在滑轨105上, 这样,印制器1000可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样,可左右滑动位移。\n就以这样方式构成的头间隙调整机构而言,首先,印制器1000 通过驱动支撑件2640被向上位移。在保持这种状态的同时,每个高 度调整螺丝2650的高度被细致调整。在上述状态被保持的同时,由 于印制器1000的全部重量被施加在每个高度调整螺丝2650上,头间 隙调整可很容易实现。最好,可根据每个高度调整螺杆2650的转动 数或成形在每个高度调整螺杆上的刻度调整每个高度调整螺杆的 高度,以当在向上/向下方向以这样方式测量时用肉眼确定高度调 整螺杆的位置,每个高度调整螺杆2650的被测量的高度,是在被调 整的上印制机构架2610的四个角设定为同样的值。用于将四个高 度调整螺杆2650联动转动的联动机构装入印制器1000是可行的。 接着,通过在下列印制架2620上驱动支撑件2640,使其上安装有印 制器1000的上印制机构架2610下降,从而使头间隙被按预定地调整。\n由于每个高度调整螺杆2650在印制器1000的全部重量未设施 加在高度调整螺杆上时,可被细致调整,按照本实施例构成的头间 隙整机构可保证每个高度调整螺杆可通过小的手力而调整,每个调 整操作可无任何调整机构元件磨损地很易实现,同时可靠地保证间 隙调整精度。另外,由于用于印制器1000的上升/下降机构具有一 大的重量和高度调整机构被单独安装进织物印制设备,印制器1000 的头间隙可通过简单的机构以很高的精度细致调整。\n很易理解,上述的用于更换输送带的机构可被并进上述或下述 的在向上/向下方向调整头间隙位移的机构中。\n(9)另外一个通过滑动机构驱动的头间隙调整机构\n例如,如图6所示,上述的喷墨型织物印制设备可沿滑轨105滑 动位移印制机构器1000,此外,移动印制器1000离开输送部分100和 朝向输送部分100移动前者。在这一段落中,下面是相对于在印制 器和输送部分之间容易调整头间隙的头间除调整机构进行说明的, 与图象成形设备联动的输送部分能够通过滑动部件使印制器和输 送部分相对位移。虽然头间隙调整机构可被施加在一图象成形设 备,如一用于信息处理装置的图象输出终端装置中,该信息处理装 置,如普通的喷墨印制机,计算机或类似物,复印机,传送装置或类 似物。下面将相对于一个实施例进行叙述,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 喷墨型织物印制设备用作图象成形设备,与图象成形设备相同的元 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在这里,对于这些元件的纯粹目的重复说明 被省略。\n图58和图59分别通过一个例子示出了通过一个滑板还行的头 间隙调整装置的结构。如图中所示,印制器1000包括一安装在压板 部分P2上方的喷墨头1010,压板部分P2由一对压板辊140限定,压板 辊140与从动辊110和驱动辊120一道循环驱动输送带130。在本实 施例中,用作支撑印制器1000的导向件的两个导轨2710的每一个与 输送带130的压板辊部分P2倾斜,以调整印制器1000和输送带130之 间的头间隙。特别地,滑轨2710被安置在一对对置的侧板2715上, 侧板2715的上端与水平方向倾斜,用于支撑印制器1000的印刷机构 架2720的下表面被同样地沿滑轨2710倾斜,借此,钱制器1000可通 过许多固定在印制机构架2720下表面的许多滑块2725沿滑轨2710 滑动位移。在保持这种状态的同时,印制器1000的喷墨面与输送带 130的压板部分P2平行地伸展。因此,当印制器1000被沿每个作为 导引装置的滑轨2720滑动位移时,在喷墨面和压板部分P2保持平行 状态时,在喷墨面和压板部分P2之间的头间隙发生改变。\n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滑动位移印制器1000以调整头间隙的机构 包括一个气缸2730和一个头间隙定位块2740。气缸2730与滑轨 2710平行伸展地被安装在每个或一个侧板2715上,推杆2731的最前 端从气缸2730中伸出,与固定在印制机构架2720下表面上的铰接件 2721可运动地连接。这样,当气缸2730被驱动时,印制器1000沿着 滑动导轨2710可滑动地位移。在本实施例中,气缸2730被以这种方 式安装在倾斜滑轨2710的下侧,倾斜向上推动印制器1000。换句话 说,气缸2730也可被安置得倾斜向拖动印制器1000。另一方面,可 在滑轨2710上滑行运动的头间隙定位块2740可分级调整啮合位置, 在这里,它与位置调整件2741啮合,位置调整件2741安置在每个滑 轨2710的下端附近,并与头间隙定位块2740对置,通过旋紧固定螺 丝来平稳确定检测的上述位置。因此,印制机构架2720的位置可通 过将间隙定位块2740与在图示的斜向下方向的印制机构2720的低 端接触而测定。一单一的间隙调整指示标志被形成在头间隙定位 块2740的一个侧面上,同时,许多头间隙调整指示标志成形在位置 调整件2741的侧表面上。止停件2711被安置在滑轨2710另一端,以 限制印制机构架2720超范围的位置。\n当头间隙借助上述的机构被调整时,首先,气缸2730被驱动,在 斜向上方向上沿着滑轨2710移动印制器1000。在保持上述状态的 同时,头间隙定位块2740被按预定位置固定保持在滑轨2710上。然 后,由于气缸2730被反向驱动,印制器1000按向下方向沿滑轨2710 被移动,使印制机构架2720的低端与头间隙定位块2740碰撞接触。 在此时,最好印制器1000的位置被稳定检测,同时,通过按设定驱动 气缸2730,印制器位置被倾斜向下偏移。很显然,气缸2730也可在 这种情况下被使用,印制器1000被在滑轨2710上位移,以使其远离 或朝向输送部分100移动。\n就由上述方式构成的头间隙调整机构而言,如图58所示,当头 间隙定位块2740被位移至其最上端时,头间隙被扩大到一由HGmax 表示的值。相反地,如图59所示,当头间隙定位块2740被位移至最 低端,头间隙被减小至一由HGmin表示的值。将最大头间隙HGmax和 最小头间隙HGmin设置在从0.5至6mm的范围内是足够的。由于沿输 送方向看的喷墨头1010的位置,在头间隙以这样的方式被调整后, 从它的原始位置偏移,必须根据安装在印制器1000中的喷墨头1010, 将压板部分P2的长度事先拉长一个确定了的距离,因此,在假定头 间隙是在数值6mm范围内变化的情况下,印制器1000被沿输送方向 在60mm距离上移动,这里推荐滑轨2710以5.7度角倾斜。在上述的 情况下,作为结果,喷墨头1010的位置随着头间隙的调整结果而变 动。在印制运行起动位置受其上被印制图象的印制介体的切割片 的细微影响,推荐,用于检测印制介体一端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 构成喷墨头1010位置的数据相一致。另外,在由加热器600的位置 限定的范围的长度设定为等于间歇传动的印制介体的数值的整数 倍的情况下,不同的印制位置对加热器600的位置有很大影响。为 克服上述的故障,推荐在输送方向测量的加热器600的长度被拉长 一足以吸收每个喷墨头的位置值的距离。另外,建议加热器600可 根据喷墨头的位置而位移。\n头间隙调整机构以这种方式构成,确保了它与位移印制器1000 的机构协调一致,位移印制器1000的机构远离或朝向输送部分100 位移,这样,头间隙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被精确调整。由于在头间隙 调整的整个时间内,即制器1000被稳固地安装在滑轨2710上,故无 需向印制机构框架施加一额外的力,此外,头间隙可无任何精度降 低地被适当调整,因此,印制机构框架的刚性被降低的如何是无关 紧要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位置检测装置和驱动装置是分别安装 的,头间隙可很容易由简单机构高精度地调整。很显然,可取代气 缸的可位移驱动装置可很精确地测定印制器的位置,而无需上述的 头间隙定位块。\n图60显示一个按照变形的实施例构成的头间隙调整装置的结 构。在这变形的实施例中,头间隙调整机构的主要结构与上述实施 例中的大致相同,本变形实施例的特有特点包括,用印制头1010和 输送带130的压板部分P2的倾斜代替滑轨2710的倾斜。顺便说一下 与图58和图59中相同元件纯用途重复说明在这里省略。\n在这个变形的实施例中,头间隙调整机构的运行方式与先前的 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本变形的实施例中,虽然,印制头1010是沿水 平伸展的滑轨2710位移,不仅对于印制器1000的位移不需要一个强 度的力,而且对于输送带130的循环驱动也不需一个高强度的驱动 力。进一步地,它不产生这样的故障,当将头间隙的故障,当将头间 隙改变的运行执行期间,气缸2730中的空气被放出时,印制器1000 沿着滑罢2710在向下方向被倾斜滑动位移。由于印制器1000的全 部重量未被加到头间隙定位块2740上,因此,不需要头间隙定位块 2720总是与位置调整件2741相啮合,此外,不会产生这样的故障,即 由于头间隙定位块2740强度的缺陷,头间隙定位块2740相对于位置 调整件2741的位置被不稳定地确定。虽然印制头1000和输送带130 被按上述方式倾斜,显然,一个或两个侧板可从织物印制设备的箱 体上拆下,以便输送带130被另外的一个替换,此外,印制器1000被 位移出输送部分100,而至一预定的位置,在这里一个AHS图型可被 印在承印介体上。\n(10)在一个图象被印在承印介体上之后,用肉眼直接检测被印 制的图象的监视机构\n下面将针对一实施例进行叙述,在这个实施例中,一图象成形 设备包括,在一图象被印制在一承印介体之后,用肉眼高精度地直 接检测被印制的图象的装置。\n图64是一个截面图,它示意性地显示图象成形设备的结构。图 象成形设备的基本结构与上述每个实施例的图象成形设备大致相 同,与上述每一个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这样,对这些元件的纯目的的重复说明在这里被省略。在本实施例 中,图象成形设备用作织物印制设备。\n在图64中,标号1代表用作承印介体的织物。通过放绕辊11的 转动,织物1被从放绕辊11上松开,它通过中置辊13和15,借助于安 装在印制器1000对量端的输送部分100沿大致水平方向被输送,然 后,通过作为延伸通道成形装置的传送辊17和中置辊19被缠绕在缠 绕辊21上。\n输送部分100大致包括,安装在织物输送通道上的印制器100上 游的一从动辊110,安装在织物输送通道上的印制器1000下游的一 驱动辊120,一个驱动机构(未示出)用于旋转驱动驱动辊120,一以 环状预先制成的输送带130被施加以预定的张紧强度,在从动辊110 和驱动辊120之间环形伸展。一对压板辊140以一适当的张紧强度 施加在输送带130上,在一预定的范围内伸展地支撑着输送带130, 以便在印制器1000被执行印制操作时,保持输送带130的上表面在 一平直的状态。\n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带130选用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5-212851 中公开的由金属材料制造的输送带,一粘性层133被附着在输送带 130上,如在图64中,在印刷器1000的右上方由小圆限定的放大尺寸 所示。由于输送带130被循环驱动,织物1通过粘性层133,借助于粘 贴辊150被附着在输带130上,从而,通过利用输送带130的平直状态, 在印制过程中,保证了织物1的平直度。\n由于如上所述,织物1被保持可靠平直状态地被输送,通过驱动 印制器100,一种印制剂被在两个压板辊140之间的范围内施加到织 物1上。然后,当织物1被驱动机构(未示)和传送辊17沿f箭头指示 的副扫描方向(即在承印介体输送方向)被进一步传送时,由于一缠 绕辊21在g箭头表示的方向被间歇地转动驱动,织物1受一施加在其 上的张紧力下的作用,在与驱动辊120一致的位置,被从输送带130 的粘附层133上剥离下来。\n在从输送带130上完成剥离织物1的情况下,在织物1上表面的 被印制的部分通过起动干燥装置600而被充分干燥,然后,干燥的织 物1被绕在缠绕辊21上。\n就此而言,一个建议已由与本发明一相同申请人指出,相对于 在干燥装置600邻近印制器1000和其它零件的安装位置被上述的实 施例叙述。在本实施例中,干燥装置600的位置和宽度由下面的方 式决定。\n特别地,如图64所示,沿输送通道测量的干燥装置600的有效干 燥长度L,与在后面叙述的许多喷墨头限定的一有效印制宽度一致, (即在输送方向测量的喷墨孔的安置宽度),此外,它被选定等于或 大于织物1间歇传送的值d,由一不等式L≥d表示。依照这样的结构, 被安装在带输送通道中的干燥装置600的位置不用考虑,在干燥装 置600的有效干燥长度范围内,在间歇传送织物1期间,以一个宽度d 被同时印制在织物1上的图象范围可被无故障地被一相同的长度间 隔。因此,不会发生这样的故障,即被印制的织物1的一些部分被错 误地由于燥装置600干燥。如图64所示,在输送通道上,从印制范围 的最下游位置到干燥范围的最上游位置测量的距离T,可被设定为 间歇传送值d的任意倍数,由等式表示为T=nd(n=1,2,……),依照这 种结构,由于通过起动喷墨头1100,在织物1上被同时印制的图象的 范围,在下游侧总是在相同的时间内被干燥,在上述范围内从印刷 图象操作直到干燥运行被执行计算的时间是均匀的,此外,干燥条 件可相对不同图象调整。\n张紧力F对于从输送带130上剥落下织物1起到一重要的作用。 特别地,在沿着输送带130存在粘附力强度大于张紧力F的情况下, 如图65所示,由于织物1的部分被附着在输送带130上,故在传送辊 17和输送带130之间的空间,这个部被拉出。\n由图65看很明显,从输送带130的上表面测量的传送辊17的高 度H被选定比输送带130的输送平面130a稍高。这样由缠绕辊21产 生的紧力F可以以这样方式作用在织物1上,即织物1可非常可靠地 由输送带130被剥离。\n传送辊17的高度H根据输送带130的粘附力强度被设置为零是 可行的。相反,当两个传送辊17和中间辊19被安装在低于输送带 130输送平面130a的位置时,张紧力F以这样的方式作用在织物1上, 织物1的部分被相对于输送带130的一弧形部分130b推进,导致织物 1的阻力增强。由于这个原因,以这种方式安置传送辊17和中间辊 19被取消。\n下面将针对传送送17和中间辊19的每一个如何被构成作为展 通道形成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图66是一示意性局部截面图,它以 一放大尺寸主要显示由输送装置确定的输送平面和由伸展通道形 成装置确定的输送平面之间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由传送辊17和 中间辊19确定的输送平面比输送带130的输送平面130a高一个值H, 因此,一个传送辊17和输送带130之间的伸展通道在向上方向上倾 斜伸展。依照这种结构,不会产生这样的故障,即作用在织物1上的 张紧力F使织物1的部分相对于输送带130的弧形部分130b推进。这 样,织物1朝向弧形部分130b的阻力可被有效防止,此外,张紧力F可 被用于从输送带130上剥离织物1。\n通过传送辊17作为延伸通道形成装置而形成的倾斜延伸通道 的倾斜角度被适当确定与存在于输送辊130输送平面130a上的粘附 层的粘附力强度相一致。延伸通道相对于输送平面130a的倾斜角 被设置为45°或更小,最好5°或更小。\n在粘附层的粘附力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时,很显然,延 伸通道的倾斜角度可被适当改变。\n图67是一局部放大截面图,它示意性地显示一不同于图66所示 的延伸通道形成装置的结构。如图67所示,仅仅通过使用传送辊17 形成一个高于输送带130的输送平面130a一个值H的输送平面是可 能的。依照这种结构,传送带17的最高点变为一个顶点,必须改变 干燥装置600的体位,以与传送辊17和中间辊19之间的稍微倾斜的 输送平面相一致。\n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4所示,一用作检测装置的镜子700,通过 固定在印制机构架1050上的支撑板架701,被安置在延伸通道18的 上部位置,沿伸展通道18当按所示的输送带130的输送方向观测时 向传送辊17的下游延伸。因此,站在一手动部分900旁的操作者81, 可通过反射在镜子700中的像,用肉眼检测刚通过延伸通道的织物1 的被印制的状态,正如用许多a箭头标示所表示的。因此,在所有时 间内,在图象被印制承印介体上之后,承印介体的被印制的状态,可 由站在手动部分900旁的操作者81用肉眼直接检测。这可使快速地 消除如错误印制成其它的故障成为可能。\n为什么操作板900被安置在输送通道的上游端的理由是,如下 所述,运行可由如图所示站在手动部分900旁的操作员81最好地实 现。特别地除将织物1从放绕辊11上对准输送装置100松开的操作 外,一个用于检测织物1是否通过粘贴辊150,在织物1的上表面上无 任何皱折或类似情况出现地,被适当地附着安置在输送带130上的 操作,一个用于连接新织物1的最前端,即,一从放绕辊11上松开的 新承印介体,至先前提供的织物1的尾端,以在新织物1上连续实现 印制运行的操作;一个用于在完成了印制运行后,用肉眼直接检测 被印制的织物1状态的操作;可借助操作板900在上述的同一位置实 现。\n被用作检测装置的镜子700可由玻璃制造。另外,它可由金属 材料制造。\n图68是一个透视图,它示意性地显示出印制装置和靠近该印制 装置安置的监视装置的结构。在图68中,一个箭头标志S表示作为 监视装置的镜子700的宽度。宽度S至少以在织物1的印制平面上实 际印制的图象宽度为基础确定。一对导轨1020被安装在印刷机构 架1050内,并在主扫描方向(即,在相对于输送方向以一适当的角度 定向的方向)伸展。另外,导杆1022被安装在导轨1020之上,以与导 轨1020协同作用,使头拖架1010在主扫描方向被往复位移。头拖架 1010通过固定在印制机构架1050左手侧墙上的马达1030的驱动,带 1032被驱动。许多用于在织物1上成形印制图象的印制头1100被连 接在头拖架1010的下表面上。印制头1100被这样构成,不同种类的 油墨可从许多预设的油墨槽中提供。另外,一负压恢复装置1200以 这样的方式构成,以通过对每个印制头1100中的个个喷墨嘴施加负 压作业,和然后在槽1210完成负压作业之后,以可容纳方式接收从 那里抽吸的剩余的油墨,来消除堵塞或类似故障的出现。为恢复被 降低的喷射特性,对每个印制头1100的喷射实施无任何实际油墨的 半喷射,以取代负压恢复机构1200的驱动而消除喷墨嘴的堵塞故障 是可行的。\n图69是一个截面图,它示意性地显示一个实施例,其中,图象成 形设备包括在图象被成形在一个承印介体上之后,用肉眼直接观测 被印制的图象的监视装置。 \n按这个实施例构成的图象成形设备的特有的特征是,手动部分 910被设置在一输送部分100和一放绕辊11之间。这个特有的特征 保证整个图象成形设备可由一小的尺寸构成。\n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操作员82的位置,建议镜子710的角度, 可根据在支撑板711上的支点172的位置进行调整,支撑板711安装 在印制机构架1050上。\n还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很显然,镜子的角度可被按需要调整。\n通常,头拖架1010被印制机构架1050和1051包围,一个上罩 1052不仅用于防止油墨雾从图象成形设备的箱体中扩散出来的目 的,而且用于在拖架1010的主扫描期间,防止操作者82由于他身体 的某个部件辗进拖架1010之中,而受到意外伤害的目的,在手动部 分910被安置在所示位置的情况下,在每个印制运行过程中,操作者 82有可能检测每个喷墨头的操作状态,正如由图中的箭标志表示的 一样,这里所提供的上罩1052由透明材料(如钢化玻璃,丙烯酸树脂 板)制造。\n图70是一截面图,它示意性地显示一变形的实施例,其中,图象 成形设备包括,在图象被印制到承印介体上之后,用肉眼直接检测 被印制的图象的监视装置。按照这个变形的实施例构成的图象成 形设备的特有特征是,镜子720被固定地保持在一固定在印制机构 架1050上的支撑块721上,此外,隔热墙722被附着在支撑块721上, 以隔断由干燥装置610散发出的热量611。\n当以这种方式构成图象成形设备时,不会出现由于带驱动辊 120接到散发出的热量611后发生热膨胀而使印制介体的传送产生 小的迟缓,发生颜料偏移这样的故障。\n由石膏或玻璃纤维制造的板或类似材料可最好用作防热墙722。\n图71是一个截面图,它示意性地显示另外一个变形实施例,其 中,图象成形设备包括,在图象被印制到印制介体上之后,用肉眼直 接检测被印制的图象的监视装置。按本实施例构成的图象成形设 备的一个特有特征是,借助于一支撑块(未示),镜子725被安置在许 多喷墨头1100之上,此外,一个上罩1052用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 由透明材料制造。\n依照这种结构,承印介体上的图象印制状态,借助于镜子725, 穿过上罩1052,在任何时间按图中箭头标志d表示的方向用肉眼可 确认。\n图72是一个截面图,它示意性地显示另外一个变形的实施例, 其中,图象成形设备包括,在图象被印制到承印介体上之后,用肉眼 直接观测被印制的图象的监视装置。按本变形的实施例构成的图 象成形设备的特有特征是,除上述变形实施例中的镜子700之外,增 加设置了镜子726。\n镜子726被安置在许多喷墨头1100的上方,同时,与镜子700相 比,被保持在稍微倾斜的状态。类似的上罩1052,以与上述实施例 相同的方式,用一透明材料制造。\n依照这种结构,在图象被印到承印介体上之后的印制的图象的 印制状态,以及在由喷墨头1100限定的范围内的图象成形设备的印 制状态可由站在同上述实施例中相同位置的操作者82按图中的箭 头标志e表示的方向,用肉眼直接检测。\n图73是一个截面图,它示意性地显示进一步变形的一实施例, 其中,一个图象成形设备包括,在图象被印制到承印介体上之后,用 肉眼直接检测被印制的图象的监视装置。按照本变形的实施例构 成的图象成形设备的特有特征是,至少一个电视摄像机830被安置 在织物1的横向,以取代上述每一个实施例中的作为监视装置的镜 子,此外,一个与电视摄像机830电连接的监控器831被安置在手动 部分919上。\n依照这种结构,横跨整个织物1宽度的被印制的图象的被印制 状态可被眼很容易地看到。电视摄像机830被如上述的每一个实施 例安置在操作者的附近位置是可行的。此外,一个镜子被安置在喷 墨头的上方,以用与上述的相同方式,通过镜子用肉眼直接监视被 印制的图象的被印制状态。\n在上述的每一个实施例中,是根据织物被用作承印介体进行叙 述的。很显然,本发明同样可用于卷筒型纸或卷筒型薄膜。\n图74是一个截面图,它示意性地显示进一步地变形实施例,其 中,图象成形设备包括,在图象被印制到承印介体上之后,用肉眼直 接监视被印制的图象的监视装置。按照本变形实施例构成的图象 成形设备的特有特征是,沿着承印介体输送通道,输送辊2810被安 置在输送部分100之前和之后,此外,输送部分100的上表面被弄得 与每个输送辊2810的输送表面齐平。\n依照这种结构,可在作为承印介体的几乎不能弯曲的板材或重 的板型材料2820上成形印制的图象。\n将用于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监视装置和手动部分安装在图象 成形设备中,以用肉眼监视被印制的图象的被印制状态,当肉眼检 测印制在几乎不可弯曲的板材或重板型材料2820上的图象印制状 态时,可使用图象成像设备。\n(11)其它零件\n在上述的每一个实施例中,叙述都是针对织物被作为承印体进 行的。很显然,对于普通的卷筒纸或卷筒型薄膜作为承印介体,也 可使用本发明。当本发明是根据图61所示的实施例实施时,图象可 被印制到一个几乎不可弯曲的材料或一个重板型材料上。\n在如图61所示的变形实施例中,支撑辊2810和与一许多喷墨头 1010对置安装的压板辊大致相同高度地安装在被循环驱动的输送 带130之前和之后,因此,一板材1A可被输送到印制部分1000,以便 对板材1A实行印制操作。\n按照本发明,由于输送通道沿水平方向伸展,用于夹持硬印制 介体例如板材或类似物的所需空间可很容易被保持,另外,对于夹 持重承印介体不需要一高强度的夹持力。因此,不同种类的承印介 体对于图象成形设备可很容易处理。\n接着,将对喷墨织物印制的整个过程进行叙述。在通过使用上 述的喷墨印制设备,喷墨织物印制过程被实现之后,织物被干燥(包 括自然干燥)。然后,接着,织布中的染料被弥散,一个过程被实施 以将染料反应地固定在织布上。依照这个过程,因为染料的被固定, 被印制的织物可获得一充足的染色能力和浓度。\n对于这个弥散和反应固定过程,可使用一通常知道的方法。例 如,指定一个蒸烘方法。这里,在这种情况下,在织物印制之前,可 对织物进行一有益的碱性处理。\n然后,在后置处理过程中,没有反应的染料和在准备过程中所 用的加杂物被去除。最后,缺陷校正,平压修整,和其它的调整和修 整过程被实施以完成织物印制。\n特别地,下面的性能特征对于适用于喷墨织物印制的织物是需 要的: (1)被显示的油墨的颜色为一充够的浓度。 (2)油墨具有高的染料固定系数。 (3)油墨必须被快速干燥。 (4)限制产生的不均匀的油墨范围。 (5)在一个设备中,在极好的条件下进行输送。\n为满足这些需要,可对印制的织物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在这 方面,织物具有一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62-52492中公开的 recelptacle层,还有,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3-46589中,提出的织 物包括还原(reduction)预防剂和碱性物质在如此预处理的一个例 子中,它也可指定一个过程,它允许织物包括从碱性物质、水溶性 聚合物,合成聚合物、水溶性金属盐、或尿素和硫脲中选择的物质。\n作为一种碱性物质,可指定为例如,氢氧化金属,如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单乙醇胺、二乙醇胺、和多乙醇胺以及其它胺;硫化碱 金属碳酸盐或氢化碱金属碳酸盐,例如碳酸钠、碳酸钾、和氢化碳 酸钠。另外,有机酸金属盐,如碳酸钙,碳酸钡或碳酸氨和合成氨。 还有使用三氯乙酸或类似物,它通过蒸气和热空气处理变为一碱物 质。特别适用于这个目的的碱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碳酸钠。它被 用于反应染料的染料色素。\n作为水溶性聚合物,可指定为定淀粉物质,如谷物和小麦;纤维 素物质,如,酸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糖、如 藻酸钠、阿拉伯树脂、(locasweet)洛卡普豆胶黄蓍胶、瓜耳胶、 和罗望子胶;蛋白物质、如明胶和酪蛋白;和普通的水溶性聚合物, 如鞣酸和木素。\n合成聚合物可被指定为,例如,聚乙烯醇组合物,聚环氧乙烷组 物,丙烯酸水溶性聚合物,马来酐水溶性聚合物,和类似物。在它们 之中,聚糖聚合物和纤维素聚合物最好。\n水溶性金属盐可被指定为,例如,pH值为4至10的组合物,它产 生典型的离子晶体,即,如由碱性金属和碱土金属组成的类卤基。 这些组合物的典型例子是,例如,NaCl,Na2SO4,KCl和CH3COONa和类 似的可被指定为碱金属的物质。还有,CaCl2,MgCl2和类似物可被 指定为碱土金属。特别地,Na、K和Ca盐最好。\n在准备过程中,没必要为了能使织物中包含上述物质和其它的 物质,而使方法受到限制。通常,可以使用一个浸渍方法,一个填塞 方法,涂敷方法,喷射方法和其它的方法。\n另外,当被印制时,由于被用于织物喷墨印制的印制油墨只是 保持附着在织物上,最好,为了使染料固定在织物上,实施一个接续 的反应固定过程(染料固定过程)。反应固定过程可采用现有技术 中公知的方法。例如,它可被指定为一蒸烘方法,HT蒸烘方法,和热 固定方法。还有,当一个织物不被事先碱性处理时,碱性填塞蒸烘 方法,碱性涂污蒸烘方法,碱性冲击蒸烘方法、碱性冷却固定方法 和类似的方法可被指定。\n此外,一个公知的飘洗方法可在上述的反应固定过程之后进行, 以对在预处理过程中未反应的染料和物质实施去除。在这种情况 下,当实施飘洗时,最好同一普通的固定处理一同实施。\n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的后置过程实施之后,被印制织物按设 定的尺寸被切割。然后,对于切下的片,为保证获得最终的产品,进 行最后的过程,如线缝、粘贴和覆盖。此后,可得到单片、服装、 领带、游泳衣、围裙、围巾和类似物,和床罩、沙发罩、手帕、窗 帘、书皮、拖鞋、挂毯、桌布、和类似物。将织物用机械缝制为 衣服和其它日用品的方法已被公开。\n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除了获得一长时间的稳定的液体排放 外,还可得到液体排放头的液体排放面的高清洁效果。\n这样,可产生这样的效果,即甚至在使用高粘性液体高密度嘴 情况下,或进一步地,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业使用需要一长的时间的 情况下,可实现稳定地回收。\n本发明在一个喷墨印制头和印制设备上,特别是在这些装置上 应用了一种用热能形成印制飞沫的方法而产生一很好的效果。\n有关这种方法的典型结构和运行原理,最好采用那些在美国专 利号4,723,129和4,740,796中详细说明公开的,可被提供使用的基 本原理。这种方法可被使用在所谓的指令型印制系统和连续印制 系统中。特别地,无论怎样,它适用于指令型,因为原理是至少一个 驱动信号,它响应印制信息,提供一超过核子沸腾点的快速温度升 高,被施加到安装在液体(油墨)保持片式液体通道处的电热转换器 上导致电热转换器产生一热能,以在印制头的热能作用部分上使薄 膜产生沸腾;因此,有效地导致在印制液体(油墨)中与驱动信号一 一对应地产生气泡。通过气泡的扩大和收缩,液体(油墨)通过一排 放孔被排放,产生至少一个液滴。因为气泡的扩大和收缩可在瞬间 实现,驱动信号最好为脉冲形式,因此,作为快速响应,液体(油墨) 被排出。\n驱动信号的脉冲形式,最好采用美国专利号4,463,359和4,345, 262中详细描述公开的形成。在这方面,如果由美国专利号4,313, 124详细说明公开的关于加热表面的温度升高率的条件被采用,可 在一个比较好的条件下实现很好的印制。\n印制头的结构正如被显示在每一个上述的详细说明中一样,其 中,构造被设置成组合排放孔,液体通道,和电热转换器,如上述专 利所公开的(线型液体通道或适当角度液体通道)。此外,它也可形 成如美国专利号4,558,333和4,459,600详细公开的构造,其中,热 作用部分被置在一弧形区域。\n另外,当一全线型印制头具有一与最大印制宽度相同的长度时, 本发明证明,不论是在上面详细公开的通过许多印制头组合构成的 结构、或是在由单个印制头组合构成覆盖这个长度的结构中,上述 的效果非常显著。\n另外,本发明可很有效地使用在可换芯片型印制头或具有一整 体油墨储存器的拖架型印制头中、可换芯片型印制头与主设备带 电连接,当它被安装在主组合件中时,可被提供墨。\n另外,印制设备的印制方式,它不仅可采用主要为黑色的单色 方式,而且它可安装一种具有不同颜色油墨材料的多色方式,和/或 不考虑印制头的,使用混合颜料的全色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的装置, 其中的印制头为单个的或为许多印制头组合而成的整体。对于这 种设备,本发明极其有效。\n现在,在上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中,当油墨被叙述为液 时,它可是这样的油墨材料,即在低于室温时它凝固,在室温时,它 被液化或是液体。由于油墨被控制在不低于30°和不高于70°的 温度内,以稳定它的浓度,从而保证以通常方式稳定地排放。\n另外,由于积极地使用这样的能量,一个将油墨从固态改变为 液态而消耗的能量将引起热能,在防止由于热能而导致的温度升高, 或为防止油墨蒸发的目的,当剩余未使用时,使油墨被固化的情况 下,本发明有可能使用具有施加热能才被液化的这样特点的油墨, 例如,当热能根据印制信号被给予时,通过自身以任何方式的液化, 油墨可被变为液体,油墨在接近承印介体时,将已经开始固化。\n另外,按照本发明的印制设备的模式,它们包含一阅读器或类 似物的复印设备,和采用一种如具有传送和接收功能的传真设备模 式的那些装置,此外,还有那些组合或单独构成的,作为一个信息处 理设备的一个图象输出终端使用的装置,如一文字处理机和一计算 机。\n本发明通过优选实施例被详细地说明,那些改变和变形都没超 出本发明范畴,因此,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覆盖了所有发明范畴内 的改变和变形。
法律信息
- 2009-04-15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0.1
- 2003-10-01
- 1996-04-0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