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方法 |
申请号 | CN201410272077.4 | 申请日期 | 2014-06-1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2235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G22/35 | IPC分类号 | A;0;1;G;2;2;/;3;5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株洲新合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黄河南路150号天台金谷13楼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株洲新合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株洲新合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振泉 |
代理机构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法男 |
摘要
一种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植田深翻后,起陇前,先在起陇箱底铺上一层有机肥,再采用掺有泥炭的熟土进行起陇,起陇后在陇的两边开挖排水沟,再在陇箱的箱面上平行栽种两排绿芦笋苗,且保持两排绿芦笋苗之间的间距在60cm以上,实现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本发明利用采用深耕犁深翻0.35的方式深耕定值土,然后在箱底铺设40‑60cm的有机肥,使得起陇后的陇箱具有充分的营养量,在此基础上采取两排绿芦笋苗是栽种在同一个起陇的陇箱上,两排绿芦笋苗在箱面上平行栽种,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便于开展机械化作业,降低人工成本。
一种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植物的种植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南方绿芦笋露地栽培方法,属农植物种植技术领域。\n[0002] 背景技术:\n[0003] 绿芦笋又名“石刁柏”,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以刚生出的嫩茎做蔬菜食用,质地脆嫩清香,是具有防癌、防病抗衰老的新型药膳保健蔬菜,在国内外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芦笋已成为受人们欢迎的高档保健蔬菜。而且其株型美观,种在路边、渠边能美化环境。但是绿芦笋对于栽培的环境和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慎将降低绿芦笋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出现植物病害,导致栽培失败;尤其是对于南方湿润潮湿的地方如何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更容易出现病虫害的危害,所以种植的难度加大,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并采取合适的栽培方式是南方栽培绿芦笋值得研究的热门课题。\n[0004] 通常绿芦笋的栽培采用的是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良好、不易积水、高燥的沙质壤土必须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良好、不易积水、高燥的沙质壤土来栽培。一般包括育苗和定植两个过程;其中,目前的所谓高产的栽培方法主要是采取集中育苗,然后再定植的方式进行栽培;其中定植栽培中强调:\n[0005] 1、定植密度\n[0006] 定植密度即单位面积栽植芦笋的株数。密度合理与否,关系到产量、质量和采笋年限的长短。定植密度过大,对芦笋的前期高产有一定好处,但随着芦笋鳞茎盘的逐年扩大,会造成地上部生长郁蔽,通风透光不良,易招致病害的发生。定植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下降。所以合理的密度应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光照,提高嫩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能保持连续多年稳产高产。根据试验和笋农多年的生产实践,绿芦笋栽培由于不受培土的限制,行距可缩小到1.3 1.5m,株距同样是0.25 0.3m,定植2.7 3~ ~ ~\n万株/hm2左右较为合适,南方地区行距适当加大到1.4 1.5m为宜。为便于进行病虫害防治,~\n每个定植箱面上宜采用单行栽培。\n[0007] 2、定植方法\n[0008] 用取土工具在覆盖好地膜的定植箱面中间以株距0.25 0.3m的距离分株取土,取~\n土深度应在12 15cm。注意取好土用的定植洞内不能有积水,因为积水超过48h,根系的呼吸~\n和生理活动开始受到影响,超过72h,芦笋苗的一些毛细根开始死亡。定植洞整理好以后,将营养钵内的芦笋苗和营养土一并取出,放入定植洞内,然后将定植箱面取出的土疏松后覆盖在表面,其中要保持芦笋苗在定植洞的正中间为宜。如果土壤比较干燥,定植后应适当浇点水,但不能过多。\n[0009]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光注意上述两点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就是由于绿芦笋85%的根系生长在地平面以下15 45cm土层内,而正常情况下取土深度应在12 15cm将会~ ~\n极大影响绿芦笋根系生长,\n[0010] 其二就是一般耕地深度为20 25cm,则绿芦笋60% 70%的根系将生长在20cm以下的~ ~\n生土层中(板结土),且绿芦笋根系是以垂向向下向外生长达1 1.5m的,所以只挖50cm宽的~\n定植沟,远远不能满足绿芦笋根系生长的要求,也达不到后期高产稳产的目的。\n[0011] 其三就是现在的绿芦笋普遍都是采用单陇单行种植,这样种植虽可以较好地保持栽培的质量,但产量不是很高,很多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到。\n[0012] 因此,如何进行南方高质、高效种植绿芦笋扔值得进一步探索。\n[0013] 通过专利检索没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技术的专利文献报道,与本发明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n[0014] 1、专利号为CN201310662367.5, 名称为“一种温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根据芦笋生物学特性、温热地区绿芦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温热地区设施栽培的特点,对土壤条件、栽培设施、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六个部分建立模式化,提出温热地区绿芦笋设施调控栽培与病虫害综合控制的技术体系。\n[0015] 2、专利号为CN200810237642.8, 名称为“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方法,按植物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及节气时令对绿芦笋的栽培进行细分为,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五个部分。其中,所述育苗包括 (1)催芽:用50%的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2小时,再用30℃—35℃的温水浸泡48小时,将种子滤出,放入盆中,盖湿布,置于25—28℃的环境中;(2)整理苗床:选择沙质土壤做苗床,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kg、磷肥30kg、钾肥15kg、呋喃丹2kg,翻耕,并进行苗床消毒,整平,灌水;(3)播种:实行穴播,播后覆土1cm,控制苗床内温度为25℃—30℃,每隔10—\n15天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喷一次。所述定植是选待肥水性强的地块,先深翻整地,施肥,每亩施5—6方腐熟好的优质有机肥和50kg的氮、磷、钾(45%)复合肥撒于栽植沟内,控制每亩栽植1900株左右,行距按1.4米,株距25厘米。所述田间管理包括(1)春母茎的留养:\n开春后,可对抽生嫩茎作绿芦笋采收,采收至5月中旬开始留养春母茎,二年笋田可留养3—\n4根;(2)秋母茎的留养;芦笋采收到8月下旬停止采收,进入秋季留养管理阶段。所述施肥是每年施两次有机肥;第一次是春季嫩茎抽生前的催芽肥,第二次是9月上旬的秋发复壮肥;\n进入采收期后,进行追肥,以多次轻施为原则,采笋前期每隔15—20天,后期10天左右施肥1次。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包括(1)抓好田间卫生,减少菌源基,清除田间的衰老枯老的母茎和枯枝残叶、杂草、集中烧毁,然后用40%的芦笋青粉剂600倍液进行消毒杀菌;(2)母茎长至\n5cm高时,用50%双吉胜+80%比得利500倍液喷药,一般5—7天喷一次,遇雨后要补喷;(3)防治虫害;以生物防治为主,采取黑老灯诱杀等。\n[0016] 上述这些专利虽说都涉及到了绿芦笋栽培方法,但仍没有突破传统的栽培方法,仍没有解决如何更加合理利用土地,在保证绿芦笋的质量同时,进一步提高绿芦笋的产量的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进一步提高绿芦笋的产量,仍有待进一步加以改进。\n发明内容\n[0017]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根据目前绿芦笋栽培方法尚不能合理利用土地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绿芦笋栽培方法,该种绿芦笋栽培方法可以在保证绿芦笋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绿芦笋的产量。\n[0018] 根据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方法,在定植田深翻后,起陇前,先在起陇箱底铺上一层有机肥,再采用掺有泥炭的熟土进行起陇,起陇后在陇的两边开挖排水沟,再在陇箱的箱面上平行栽种两排绿芦笋苗,且保持两排绿芦笋苗之间的间距在60cm以上,实现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n[0019]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排绿芦笋苗是栽种在同一个起陇的陇箱上,两排绿芦笋苗在箱面上平行栽种,且保持两排绿芦笋苗之间的间距在60cm以上,且两排绿芦笋苗是斜向插入土内的,绿芦笋苗相对垂直线向内倾斜6-9度,这样使得绿芦笋苗的主根是斜向逐步由内向外生长,避免相互之间的根系干扰。\n[0020] 进一步地,所述的在起陇箱底铺上一层有机肥是在定植田深翻后,在翻开的定植田底面进行平整处理,再在处理的平整箱底内铺上一层厚40-60cm的有机肥,这样可以保证双行绿芦笋常年营养供给。\n[0021] 进一步地,所述的采用掺有泥炭的熟土进行起陇是在定植田深翻后,在铺好有机肥层后将深翻后的熟土与泥炭进行混合,再利用掺有泥炭的混合土进行起陇,起陇的高度为1.2-1.5m,陇的宽度为1.5-1.6m。\n[0022] 进一步地,所述的熟土与泥炭进行混合的配比为熟土100份:泥炭15-30份;这样可以保持土壤的疏松度,有利于毛细根的透气作用,防止根茎的腐烂,并可以加强根系充分吸收营养。\n[0023] 进一步地,所述的起陇两边设有排水沟,排水沟的宽度为300-400mm;排水沟的底面低于起陇的箱体顶面20-30cm。\n[0024] 采用上述方法的具体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方法是:\n[0025] 1 、定植田准备\n[0026] 1)选择田块\n[0027] 根据绿芦笋的生长发育的需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性强、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的土壤,土质以沙壤土和轻壤土最为适宜。\n[0028] 2)普遍深耕\n[0029] 按300kg/hm2的用量将复合肥撒于地表,然后用链轨拖拉机拉1个深耕犁深翻\n0.35m,使生土、熟土、有机肥、化肥充分混匀。\n[0030] 3)挖定植\n[0031] 定植田普遍深翻后,挖好围水沟,并以南北行或东西行按1.8m的行距划好直线整成宽1.5m的箱面,在箱面底施450 kg/hm2的复合肥作为基肥,然后用箱面两侧的土覆盖基肥,从而做到中间高两侧低的原则),然后沿箱面两边挖宽0.3m、深0.4 0.45m的排水沟。\n~\n[0032] 4)覆盖地膜\n[0033] 围水沟、定植箱面、排水沟和箱面基肥施好后,应在箱面上覆盖1.2m宽的黑地膜,从而更好的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更利于绿芦笋除草。覆盖黑地膜2 3天后便可以定植移~\n栽绿芦笋苗。\n[0034] 2 、定植\n[0035] 1)定植密度和方法\n[0036] 采用单垄双行平行栽培的技术,在同一个起陇的陇箱上平行栽种两排绿芦笋苗,且保持两排绿芦笋苗之间的间距在60cm以上,且两排绿芦笋苗是斜向插入土内的,绿芦笋苗相对垂直线向内倾斜6-9度,这样使得绿芦笋苗的主根是斜向逐步由内向外生长,避免相互之间的根系干扰。\n[0037] 2)定植方法\n[0038] 用取土工具在覆盖好地膜的定植箱面中间以同行株距0.25 0.3m的距离分株取~\n土,取土深度应在12 15cm,并保证取土后的定植洞为向外斜向4-9度的斜洞。定植洞整理好~\n以后,将营养钵内的绿芦笋苗和营养土一并取出,放入定植洞内,然后将定植箱面取出的土疏松后覆盖在表面,其中要保持绿芦笋苗在定植洞的正中间为宜。如果土壤比较干燥,定植后应适当浇点水,但不能过多。\n[0039] 3 、定植后管理\n[0040] 定植后的绿芦笋一定要注意排涝,防止雨后绿芦笋地积水,造成涝害,导致根系腐烂。在雨季来临之前,将定植当年的笋垄培成15cm高,并整成绿笋垄高、走道低的拱形,以便及时排水,且地头要挖排水沟。\n[004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采用深耕犁深翻0.35的方式深耕定值土,然后在箱底铺设40-60cm的有机肥,使得起陇后的陇箱具有充分的营养量,在此基础上采取两排绿芦笋苗是栽种在同一个起陇的陇箱上,两排绿芦笋苗在箱面上平行栽种,且保持两排绿芦笋苗之间的间距在60cm以上,且两排绿芦笋苗是斜向插入土内的,绿芦笋苗相对垂直线向内倾斜6-9度,这样使得绿芦笋苗的主根是斜向逐步由内向外生长,避免相互之间的根系干扰;通过从方案可以达到每亩的栽培定植密度5000株以上,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便于开展机械化作业,降低人工成本。\n具体实施方式\n[0042]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n[0043] 实施例一\n[0044] 一种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方法,在定植田深翻后,起陇前,先在起陇箱底铺上一层有机肥,再采用掺有泥炭的熟土进行起陇,起陇后在陇的两边开挖排水沟,再在陇箱的箱面上平行栽种两排绿芦笋苗,且保持两排绿芦笋苗之间的间距在60cm以上,实现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n[0045]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排绿芦笋苗是栽种在同一个起陇的陇箱上,两排绿芦笋苗在箱面上平行栽种,且保持两排绿芦笋苗之间的间距在60cm以上,且两排绿芦笋苗是斜向插入土内的,绿芦笋苗相对垂直线向内倾斜6-9度,这样使得绿芦笋苗的主根是斜向逐步由内向外生长,避免相互之间的根系干扰。\n[0046] 进一步地,所述的在起陇箱底铺上一层有机肥是在定植田深翻后,在翻开的定植田底面进行平整处理,再在处理的平整箱底内铺上一层厚40-60cm的有机肥,这样可以保证双行绿芦笋常年营养供给。\n[0047] 进一步地,所述的采用掺有泥炭的熟土进行起陇是在定植田深翻后,在铺好有机肥层后将深翻后的熟土与泥炭进行混合,再利用掺有泥炭的混合土进行起陇,起陇的高度为1.2-1.5m,陇的宽度为1.5-1.6m。\n[0048] 进一步地,所述的熟土与泥炭进行混合的配比为熟土100份:泥炭15-30份;这样可以保持土壤的疏松度,有利于毛细根的透气作用,防止根茎的腐烂,并可以加强根系充分吸收营养。\n[0049] 进一步地,所述的起陇两边设有排水沟,排水沟的宽度为300-400mm;排水沟的底面低于起陇的箱体顶面20-30cm。\n[0050] 采用上述方法的具体绿芦笋单陇双行的栽培方法是:\n[0051] 1 、定植田准备\n[0052] 1)选择田块\n[0053] 定植田对绿芦笋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必须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性强、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的土壤,土质以沙壤土和轻壤土最为适宜。沙壤土和轻壤土不易板结,利于培土及采收,采收的嫩茎洁白,且不易弯曲,而粘重土壤通透性差,不利于芦笋根系的发育,且易板结,培土和采收不方便,嫩茎易弯曲,畸形笋多。种植绿芦笋的地块,地下水位一定要低,不要邻近水田,要求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土壤pH值以5.5 8为宜,土壤含盐量宜在0.2%以下,以利于绿芦笋的旺盛生长。绿芦笋一经定植~\n通常可以连续采收10 15年。\n~\n[0054] 2)普遍深耕\n[0055] 将选择好的定植田普遍深耕一遍,是最科学的办法。按300kg/hm2的用量将复合肥撒于地表,然后用链轨拖拉机拉1个深耕犁深翻0.35m,使生土、熟土、有机肥、化肥充分混匀。由于绿芦笋85%的根系生长在地平面以下15 45cm土层内,而正常情况下耕地深度为20~ ~\n25cm,则绿芦笋60% 70%的根系将生长在20cm以下的生土层中(板结土),但由于绿芦笋根系~\n是以斜向下约5 10°角向外生长达1 1.5m的,所以只挖50cm宽的定植沟,远远不能满足绿芦~ ~\n笋根系生长的要求,也达不到后期高产稳产的目的。因此,be发明经过深翻方法,深耕犁深翻0.35m种植绿芦笋,根系生长快,加之土壤疏松且营养丰富,会使地上茎生长茂盛,同时鳞茎盘也迅速扩大。可以实现一年内快速丰产,产量最高可达1.5万kg/hm2以上。\n[0056] 3)挖定植\n[0057] 定植田普遍深翻后,挖好围水沟(一定要做到雨后不积水),沟深50cm,宽40 45cm。\n~\n根据地形,以南北行或东西行按1.8m的行距划好直线整成宽1.5m的箱面,在箱面底施450 kg/hm2的复合肥作为基肥,然后用箱面两侧的土覆盖基肥,从而做到中间高两侧低的原则),然后沿箱面两边挖宽0.3m、深0.4 0.45m的排水沟。\n~\n[0058] 4)覆盖地膜\n[0059] 围水沟、定植箱面、排水沟和箱面基肥施好后,应在箱面上覆盖1.2m宽的黑地膜,从而更好的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更利于绿芦笋除草。覆盖黑地膜2 3天后便可以定植移~\n栽绿芦笋苗。\n[0060] 2 、定植\n[0061] 1)定植密度和方法\n[0062] 定植密度即单位面积栽植绿芦笋的株数。密度合理与否,关系到产量、质量和采笋年限的长短,所以合理的密度应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光照,提高嫩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能保持连续多年稳产高产。根据试验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绿芦笋栽培由于不受培土的限制,行距可缩小到一定比例,株距保持在0.25 0.3m,就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结合以上条件,~\n采用单垄双行平行栽培的技术,在同一个起陇的陇箱上平行栽种两排绿芦笋苗,且保持两排绿芦笋苗之间的间距在60cm以上,且两排绿芦笋苗是斜向插入土内的,绿芦笋苗相对垂直线向内倾斜6-9度,这样使得绿芦笋苗的主根是斜向逐步由内向外生长,避免相互之间的根系干扰。按照此栽种方法每亩的栽培定植密度可达到5000株以上,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便于开展机械化作业,降低人工成本。\n[0063] 2)定植方法\n[0064] 用取土工具在覆盖好地膜的定植箱面中间以同行株距0.25 0.3m的距离分株取~\n土,取土深度应在12 15cm,并保证取土后的定植洞为向外斜向4-9度的斜洞。注意取好土用~\n的定植洞内不能有积水,因为积水超过48h,根系的呼吸和生理活动开始受到影响,超过\n72h,绿芦笋苗的一些毛细根开始死亡。定植洞整理好以后,将营养钵内的绿芦笋苗和营养土一并取出,放入定植洞内,然后将定植箱面取出的土疏松后覆盖在表面,其中要保持绿芦笋苗在定植洞的正中间为宜。如果土壤比较干燥,定植后应适当浇点水,但不能过多。\n[0065] 3 、定植后管理\n[0066] 定植后的绿芦笋一定要注意排涝,防止雨后绿芦笋地积水,造成涝害,导致根系腐烂。在雨季来临之前,将定植当年的笋垄培成15cm高,并整成绿笋垄高、走道低的拱形,以便及时排水,且地头要挖排水沟。\n[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9-05-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01G 22/35
专利号: ZL 201410272077.4
申请日: 2014.06.18
授权公告日: 2018.05.15
- 2018-05-15
- 2015-03-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G 1/00
专利申请号: 201410272077.4
申请日: 2014.06.18
- 2015-02-0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