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自动高效脱麻机 |
申请号 | CN201510062043.7 | 申请日期 | 2015-02-0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1807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F11/00 | IPC分类号 | A;0;1;F;1;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 申请人地址 |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贺胜路16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 当前权利人 |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
发明人 | 饶正良;饶崇明;梅军;柳威;邓玉梅;叶秀琴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高效脱麻机,解决了现有技术脱麻效率不高,不能实现联合收获的技术难题,由三套脱麻机构和麻秆及纤维夹持输送机构组成,左脱麻机构前段喂入脱麻,后段反拉清理,中、右脱麻机构分别完成喂入脱麻和反拉清理。麻秆及纤维夹持输送机构与脱麻机构倾斜配置,麻秆喂入和拉出夹持链尾首在同一直线上略有重叠完成换向交接,麻秆夹持反向拉出喂入链与纤维夹持输送带的尾首重叠衔接,纤维夹持输送机构在把持脱完基部后将纤维反向拉出。主要用于苎麻纤维集中初加工和与割麻机配套实现联合收获。
自动高效脱麻机\n技术领域\n[0001] 本设备是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适合苎麻纤维集中初加工的机械设备。\n背景技术\n[0002] 迄今为止,苎麻纤维初加工机械化技术尚不成熟。现行收获方式一种是先由工人在田间将麻皮从麻秆上剥下来,再用刮麻器或剥麻机刮去表皮。另一种是先由人工将麻秆割下来,再用机械脱去麻骨和表皮。后一种方式不用人工剥皮,但人力反拉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直喂式皮骨分离不清,生产效率也不高。于是开展了苎麻收割机、横喂式双向自动脱麻机和苎麻联合收获机的研究。\n[0003] 作为已有技术参照中国专利ZL200720085190.7《双向自动脱麻机》,公开了一种横喂式双向自动脱麻机,该机采用机械手代替人手喂入和反拉,两套脱麻机构双向脱麻。由横向集束喂麻台和夹持喂麻机构组成的双向自动喂麻装置与设置在左右两端的两套脱麻装置组成。横向集束喂麻台的拨爪将麻秆集成一束束的麻把送到纵向喂麻槽中,麻秆机械手在麻秆托收机构的协助下,夹持麻秆的基部送入一端的脱麻装置,脱去梢部和茎部,反向拉出一段后,纤维机械手移到麻秆手的后面在纤维托收机械的协助下夹持已脱纤维后回位,麻秆手将麻秆基部送入另一端的脱麻装置后松开,由纤维手继续把持脱基部,脱完后反向拉出将纤维放在集麻架上。该机机电液结合,自动化程度高。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生产率不高,可靠性较差。其生产效率取决于每束麻秆的多少,和加工每束麻秆所需的时间,因为每束麻不能很多,往复的时间不能很短,生产率不可能很高,而且还存在机械手抓麻漏抓、抓不紧等可靠性问题。\n[0004] 为了解决机械手抓麻可靠性和提高生产效率,作为现有技术,中国专利ZL200810046933.9《苎麻联合收获机的自动脱麻机》,将用拨指链横向集束喂入,两机械手代替人手纵向喂入反拉,改为夹持链夹持麻秆横向喂入,两套脱麻机构按人字型配置,双向自动脱麻,纤维梳理机构将基部已加工纤维交夹持带夹持纤维横向喂入加工完中部后纵向拉出。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如果连续不间断脱麻绕挡麻销拉出纤维时易形成堵塞,伤麻,造成纤维损失,二是纤维梳理机构梳理纤维时易造成纤维损伤扯断,三是麻秆夹持两链之间喂入不均匀,影响脱麻质量,四是纤维夹持机构两夹持带水平夹持不利于卸麻,并成之字形配置,还要梳理机构协同才能进入,结构复杂,工作可靠性差,若不改进高效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加工质量差、损耗大。\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真正实现优质高效,既可场上固定作业,实现集中化加工,又可与割麻机配套田间移动作业,实现联合收获。\n[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整机由与麻秆堆放台成一体的喂料口、麻秆夹持输送机构、左脱麻机构、纤维夹持输送机构、中脱麻机构、右脱麻机构、动力及传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麻秆夹持输送机构由两道喂入链和一道反向拉出喂入链组成,与脱麻机构倾斜配置,喂入链和反向拉出喂入链成V型,第二喂入链和反向拉出喂入链尾首链轮在同一横线上略有重叠,麻秆在夹持喂入完成前进入反向拉出夹持链,实现平稳换向交接。纤维夹持输送带平行配置在反向拉出喂入夹持链后面,首尾重叠衔接,在反向拉出喂入链拉出纤维,将基部喂入中脱麻机构的同时,纤维夹持机构夹持纤维同速继续脱基部,脱完基部后绕中脱麻机构尾端从右脱麻机构首端进入右脱麻机构进行反拉清理。脱麻机构由左、中、右三套组成,左中脱麻机构平行配置,中右脱麻机构倒V字型配置,左脱麻机构前段喂入脱麻,后段反拉清理,中右脱麻机构分别完成基部喂入脱麻和反拉清理。中、右脱麻机构纤维夹持带端开启,右脱麻机构开启端滚筒端部为圆台形。为缩小整机结构左脱麻机构首端亦开启,滚筒端部为圆台形,当加工麻秆较长时,麻秆能从滚筒轴端进入,在反拉的过程中直接脱去梢部,为防止长麻缠绕,在下脱麻滚筒下面设置防缠滚筒,转向与下脱麻滚筒相同。\n[000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夹持输送机构与脱麻机构倾斜60°配置,麻秆用夹持链夹持输送,纤维用夹持带夹持输送。\n[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麻秆堆放台设置在左中脱麻机构的上方,前面与喂料口弧形板联成一体,喂料口左边敞开,右边挡板可左右移动调节定位,前挡板右半部为栅栏,以便观察和调节理顺麻秆,避免交叉。\n[0009]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麻秆夹持输送机构采取谷物联合收获机半喂入脱粒机常用的夹持输送链,由驱动轮、从动轮、链条托轨、输送链条、压杆、推杆、圆柱压弹等组成,输送速度0.3米/秒左右。\n[00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纤维夹持机构采用ZL200810046933.9《苎麻联合收获机的双向自动脱麻机》的纤维夹持带的工作原理,将左右夹持改为上下夹持,由上下两套偶合而成,上下夹持机构均由传动轮、从动轮、上(下)压(托)轮,夹持输送带组成,夹持输送带为纵向凹凸筋槽的胶带,两带相互偶合,夹持输送速度与夹持链输送速度同步。\n[00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脱麻机构采用双滚筒,两滚叶片相互咬合,咬合深度\n5mm左右,叶片线速度15米/秒左右,左滚筒长度是中右滚筒的2倍,左中脱麻机构平行,中、右脱麻机构成倒V字形配置。\n[001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n[0013] 1、能实现连续自动脱麻,生产效率高。生产率取决于喂入速度,即生产率(公斤/小时)=单根麻秆纤维量(公斤/根)×横向喂入速度(米/秒)×3600秒/小时÷麻秆直径(米)×铺放重迭系数,按单根麻秆纤维量0.005公斤,夹持链输送率0.3米/秒(实施例),麻秆直径\n0.012米,重迭系数0.5-2计,生产率=0.005×0.3×sin30°(实施例)×3600÷0.012×(0.5--2)=112.5-450公斤,生产效率是现行剥麻机的数十倍。\n[0014] 2、将绕挡麻销反拉改成一段或一套滚筒反拉,无堵塞现象。\n[0015] 3、将几道麻秆夹持链垂直夹持喂入改为倾斜夹持喂入,克服原两夹持链之间喂入不均衡,影响脱麻质量的问题。\n[0016] 4、将两夹持带水平夹持,梳理机构梳理进入改成垂直夹持,在夹持链牵引下进入,简化了结构,并实现自动卸麻,方便纤维收集。\n附图说明\n[0017] 下面结合实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n[0018] 图1为整机平面布置及工作原理示意图;\n[0019] 图2为整机立面示意图(拆去麻秆夹持输送机构的喂入链和右脱麻机构);\n[0020] 图3为喂料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n[0021] 图中1为喂料口,2为左脱麻机构,3为动力及传动装置,4为纤维夹持输送机构,5为右脱麻机构,6为中脱麻机构,7为麻秆夹持输送机构。\n具体实施方式\n[0022] 如图1、图2所示,由喂料口1,麻秆夹持输送机构7,左、中、右三套脱麻机构2、6、5,纤维夹持输送机构4,动力及传动装置3组成。麻秆夹持输送机构由两道喂入链和一道反向拉出喂入链组成,与脱麻机构倾斜60°配置,喂入链和反向拉出喂入链成V型,第二喂入链和反向拉出喂入链的首尾在同一横线上略有重叠,实现麻秆夹持输送换向交接。纤维夹持输送带平行配置在反向拉出喂入夹持链的后面,在反向拉出喂入链拉出纤维将麻秆喂入中脱麻机构的同时夹持纤维同速继续脱基部,脱完基部后绕中脱麻机构尾端从右脱麻机构首端进入右脱麻机构反拉清理。左中脱麻机构平行配置,中右脱麻机构轴线交叉60°配置。\n[0023] 脱麻滚筒、输送链带的长度根据加工麻秆的长度确定,左脱麻滚筒的长度是中、右脱麻滚筒的2倍左右,滚筒叶片的线速度15米/秒左右,夹持输送速度0.3米/秒左右。为缩小机器结构,左脱麻滚筒前端亦开启,当加工麻秆较长时,麻秆能从滚筒轴端进入,在反拉的过程中直接脱去梢部。为防止长麻缠绕,在左脱麻机构下脱麻滚筒下面设置防缠滚筒,转向与下脱麻滚筒相同。\n[0024]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概念的范围内能够产生许多的变化。
法律信息
- 2017-01-25
- 2015-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F 11/00
专利申请号: 201510062043.7
申请日: 2015.02.06
- 2015-05-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